5956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19:08

我来也

597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19:23

【正文】既然大家谈到柴静和院士的对话,老李就找出来分析一下。顺便科普一下科学辩论法。以下为 CCTV《面对面》文字实录:

人物简介:

丁仲礼53岁浙江绍兴人

2005 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 年 1 月任中科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气候学、第四纪地质等

2009 年 12 月 7 日,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 192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由于 2010 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行将到期,国际社会希望在本次大会上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新的方案,就 2012 到 2020 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项新协议。然而在历时近 2 周的会议中,参会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官方注册的一万五千人,会场内外硝烟四起,一片喧嚣,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仍然没能达成共识。

5972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19:26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456556.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456557.jpg{EIMAGE}

丁仲礼院士&柴静

5973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19:26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456616.jpg{EIMAGE}

丁仲礼院士

5974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19:28记者:/这次哥本哈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丁仲礼: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排放权的分配,追本溯源,还要从 IPCC 评估报告说起。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 100年来,地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 0.74℃。全球气候如果升温1℃,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将会全部死亡;升温 2℃,将意味着格陵兰岛的冰盖彻底融化,海平面上升 7 米。基于 IPCC报告对于气候升温的预测,哥本哈根会议提出,相对于 1750年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 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的最高升温,所以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把地球增温控制在 2 度这一安全值范围以内。但丁仲礼认为这里所说的 2度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并非是科学判断。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 IPCC 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丁仲礼之所以强调这只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因为他认为在 IPCC 报告原文中,并没有 100%地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排放空间的计算却要建立在二氧化碳升温效应的基础上。根据 2度阈值的共识,到 2050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最高峰值只能控制在 450PPM 以内,也就是说到 2050 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 8000 亿吨。

丁仲礼:/当我知道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以后,我就马上意识到,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小的,也就是说比如说我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 1.4 吨碳,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是有个 3.67(倍)的系数,/如果是 450PPM 这个目标定下来以后,那么今后的人均排放量只有 0.8 吨碳。

记者:就是说这是一个天花板,对吗?

丁仲礼:对,一下子你掉下来,就是从你 1.4 到 0.8,这个是人数还不能变,还是 65 亿人口的时候,如果人口还要增加的话,你这个数字(差距)还要往上加。

5976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20:28

【老李分析】这里的记者指的就是柴静。

这段对话开篇比较平和,主要是柴静作为主持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丁院士陈述事实,对观众有一个交代。

双方第一次观点相左是对于气温升高 2 度的不同理解;背景介绍以 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为基础,描绘了升高 2 度的灾难性后果,但丁仲礼认为这里所说的 2 度只是一个价值判断,并非是科学判断。

丁院士指出这个 2 度不是科学结论是因为这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怕柴静同学听不懂,特意科普了一下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然后再从学术的角度说明: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到这里柴静同学毫不吝惜的表现出自己科学素养的低劣程度,下面的问题如同白痴一般,浪费丁院士刚才的解释。

柴静: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如果场景发生在丁院士指导学生的时候,我猜丁院士会直接说:你出去,叫一个正常的学生进来。这是《面对面》节目,还要考虑广大观众,所以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这已经应该是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够容忍的最大限度了吧?先不谈实验室的数据是否可信这个问题,柴小姐作为一个文科毕业生,应该知道这种情况下用“我们”是有问题的吧?用“信仰”这个词是个病句吧?

面对丁院士直截了当的反问,柴小姐意识到自己暴露的浅薄,于是马上祭出事先准备好的法宝:主流科学界!!!

就是说 IPCC 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就是主流科学界的认同。

丁院士对这种伪名词最深恶痛绝,直接怼回去: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598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20:28

@morning_leaf 2018-08-22 20:13:33以前看过这段,觉得院士讲的还是蛮有道理的,依据不确定,不成立,那结论不成骗局了?对还没发展起来的,发展受限,有技术的则可卖技术(产品)

----------------------------- 等老李马上详细分析。

5982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2 23:25

看羽毛球决赛呢,马上结束,回来就写。

5990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3 00:09

@李作亲 2018-08-22 22:02:39

催更催更

-----------------------------

来了来了

599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3:54

我回来也

6028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4:1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538437.png{EIMAGE}

6029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4:14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538483.png{EIMAGE}

6030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4:14

【正文】

但就是在这么多实验验证下,也没有哪位物理学家能够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经被证实,只是在还没有观察到与它相违背的现象之前,我们就姑且认为它是正确的。

以上是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待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态度。

再回到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这个话题,是 IPCC 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基于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这个报告可以公开查询。

其中最有力的支撑就是引用了西方学者曼建立的著名的曲棍球杆曲线和湿面条曲线,它们是近千年和近两千年北半球温度序列,都强调近千年来北半球温度处于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到 20 世纪才突然上升,其中心思想是证明,20 世纪变暖是近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所以是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也就是说是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

简要来说就是 20 世纪人类活动导致碳排放增加,20 世纪变暖,所以因果关系成立,而且仅限于北半球。

这种逻辑关系前几天我家刚刚出现过:我儿子小员外从学习围棋以来,参加的正式段级位比赛大约有十场了,每场比赛打七盘。

很偶然的是除了升一段的比赛是七战七胜,其余所有的比赛都是六胜一负。因为每次比赛都是周末,我和老婆都陪着他去参加比赛。

前一段打过四段,和儿子闲聊天,儿子问我什么是现在最火的大数据,给儿子普及了一下基本概念,儿子小员外就开始反馈了。

小员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我升一段比赛七战七胜是因为我妈没来陪,其余比赛我妈都来了,导致我情绪紧张就输了一盘棋。

老李打开工作日历查看,情况果真如此,那场比赛的时候孩子妈妈果然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去了。

我和儿子相对大笑,大数据就是有效,老李也为小员外的幽默感由衷的感到欣慰!这种逻辑老李不用反驳,十岁的孩子自然明白;在这里孩子妈妈就是碳排放,输一盘棋就是温室效应。

丁院士不能在《面对面》上这么直白的讲故事,只能从科学角度讲一句:他们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

再来说一下计算机模拟,我们在各种工程计算中大规模用到计算机模拟,专业软件,好多人感觉这玩意挺准的挺有用的啊。

这你要看这是一个多大的系统,已知变量和条件变化掌握了多少,系统模型和真实工程相关度有多大,才能谈计算机模拟的问题。

全球变暖是一个多大的系统,谁要是敢说能做出靠谱的系统模型,老李立马就去拜师。所以丁院士这句话最形象: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这个这个理论还有一个致命缺陷是近年来南半球温度是下降的,不知道会不会有一个二氧化碳偏爱北半球的理论作为补充。

603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4:39

【正文】

科普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假说的基本定义,我们再来看看限制碳排放是一个什么局?所谓的限制碳排放就是依据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假说,然后召开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商量以后大家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就先画下一个大蛋糕,就是总量确定了。也就是说到 2050 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空间是大约 8000 亿吨。

然后发达国家就很有礼貌的首先自我约束,先减到 80%,再一步一步往下减;这么乍一看发达国家才是以德治国啊,大家跟着来就行了。

这个坑就在这里,因为发达国家现在排放的基数就很大,他们自己先定了个 80%,因为 8000 亿吨的蛋糕是确定的,就是人家自己先切走了一大块。

有了这个背景介绍做基础,咱么再来看《面对面》的对话。老李就不全文贴出了,只贴关键的,要不又说我刷屏了。

最激烈的交锋发生在这里:

丁仲礼:“我历史上比你少排很多吧?那今后的 40 年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我从 1990 年到 2050 年,我的人均排放只需要你的 80%就行。”柴静:“那他会觉得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好的,那么我就问你了,中国人是不是人?

柴静一直坚持碳排放要以国为单位,丁院士坚持碳排放应以人均为单位,分别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立场,泾渭分明。

第 33 分钟:丁院士问柴静: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你洋人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四倍的碳排放量?第 36 分钟:丁院士悲愤的质问按 IPCC 的方案中国 2020年后每年要花 1 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是否公平。柴静不敢接话,反问丁院士作为一个科学家说话时用激烈的带情绪色彩的语气会否合适。

第 40 分钟:柴静谴责丁院士,说科学家不应该关心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丁院士说:我为发展中国家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和联合国的人类千年发展规划一致,难道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6033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5:08

【正文】这就是最典型的科学辩论法,你和我模糊概念,我就用数据说话;你和我整情怀,我还教你人类发展宗旨呢!

访谈到后来柴静可能忘了丁院士的专业了,说什么如果它就这么拖下来,地球就遭殃了,自己跳坑里去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 10 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无需老李评论,对话摆在这,层次也摆在这里了。

最后大家要记住丁院士开篇时开宗明义讲的一段话:

记者:这个排放多少,实质又是什么?丁仲礼:/简单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所以说争半天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简单就是这个。

记者: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仲礼:这个是肯定的了。

记者:这个排放权对于普通的国民又意味着什么?

丁仲礼: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也意味着你有没有工作。

6034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5:12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542022.jpg{EIMAGE}

6035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4 15:16其实丁院士最后的话正好可以用在老李的帖子上,

大国博弈最后也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6036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5 19:11

@fdwhjj001 2018-08-25 18:04:21

员外,楼里出现了几个带节奏的,建议打扫一下卫生

----------------------------- 随他去吧。哪里都有苍蝇。

6079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5 23:47

我来也,今晚更

6085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5 23:50

这件事情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边还讨论着怎么分蛋糕呢,二氧化碳到底谁能多排点谁能少排点,那边金毛狮王特朗普马上给这些圣母上了一课,2017 年 6 月 1 日宣布,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我退群了,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要制造业回归,我想怎么排就怎么排,地球热点又不是我美国人一家的事儿。这回圣母口中的主流科学家们集体表示沉默。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602809.jpg{EIMAGE}

6086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13

@看破世情 2018-08-25 23:56:30

我在等!谢谢员外

----------------------------- 谢谢你啊 ,这么晚还有观众。我就快点。

6088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29说完了碳排放的局,老李索性再八一八现在的一些文化乱象。

现在的转载文章巨流行民国范,好像那个年代遍地是大师,言论自由思想解放,简直是鲜花盛开的国度。

典型代表作是“怎么办,我也想和胡适谈恋爱”。如果好事儿的可以自己搜索看看。文章开篇就是一句:如果可以穿越,一定要去民国。老李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取笑,这就找来贴出。

民国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还是让数据说话吧,那个年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盲率,吃饱穿暖是每天都要犯愁的事儿,遇上个灾荒饿殍遍地毫不夸张。

那些民国大师大多都是富商巨贾、文化世家出来的,衣食无忧了就开始玩文化。什么“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背后是有强大的经济基础的,你要是穿越回美妙的民国,很可能写的是“挥挥衣袖,带走一个矿泉水瓶子”。

再看一下作者,“罗小姐风格纪”罗小姐的罗还用了繁体,我的打字法输出不了,就将就看简体字吧。我这种没有文化的糙人只能到这个程度了,咱整不了这种精致的优雅,索性就三俗到底,再来扒一下民国的底裤!本人外号巴依老爷,专门扒底裤!一不小心就来了个底裤系列!

有风格的罗小姐之类很是喜欢穿越回民国,“一定要去学校逛逛,穿一身素雅阴丹士林布校服,搭口皮鞋,剪一个齐耳短发,怀中抱书,说不定就与哪个沈从文一样的老师坠入爱河。”其实穿越这种事儿,玩不好是很危险的,大凡想穿越成古代美女的,都是对自己现在的样貌很是不满,想穿越成闭月羞花的小娘子过一把干瘾。可偏偏正对着梳妆镜美呢,楼梯上腾腾腾脚步声响,一个大汉手提钢刀上得楼来,“嫂嫂,武松借一步说话!”没穿越好咱重来,这回穿成四大美女的胖美人,还有皇帝老儿加持,万千宠爱在一身。锣鼓声起,西皮慢板,马嵬坡贴心的皇帝老公开唱:“非怨官家我心狠,持戟军汉逼太急;可怜昔日比翼鸟,三尺白绫你归西”。

好吧,我承认我这个编剧太坏了,咱么就穿越到民国,就穿越成一身素雅阴丹士林布校服,搭口皮鞋的小女生,就遇到了青年时代毫不油腻的沈从文老师。

我们的沈从文老师瞎了钛合金狗眼,不去爱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张兆和,看上了穿搭口皮鞋的风格纪罗小姐,还有胡适大官人替你拉皮条“他顽固的爱你”,罗小姐还要很矫情的回答说:“我就是顽固的不爱他”。

6089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31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603469.jpg{EIMAGE}

沈从文&张兆和

6090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3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98603490.jpg{EIMAGE}

胡适

609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35

然后沈从文老师还要写情书:“打猎要打狮子,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然后就是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我这个编剧很善良吧,这才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小说。

我再给你讲一段不为人知的黑历史,看完你就乐不出来了。婚后没多久沈从文就遇见了第三者高青子,开始了长达8 年的婚外恋。高青子是文学女青年,就是现在说的铁粉。

与沈从文的第二次见面,她刻意按照沈从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打扮自己,向沈从文传达一种无声的信息,敏感多情的沈从文自然心领神会,两人就干柴烈火,□□□□□□□(此处省略 250 字)。

估计风格纪的罗小姐不会有大家闺秀张兆和的修为,弄不好是要上演打小三的大戏的。著名的民国女神林徽因有个“太太的客厅”文人沙龙,身心俱疲的沈从文去和林大小姐,应该说是梁太太寻求心理安慰。

梁太太还是劝他要约束“横溢的情感”。但沈从文还是管不住裤腰带,后来尽管流言四起,两人来往依旧密切。沈从文拿得出手的《边城》,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吧。

再说说“太太的客厅”主人民国女神林徽因,这个还不能多说,死忠粉太多,一不留神我会成为人民公敌。电报群发门我就不讲了,有兴趣的童鞋自己百度。我就服建筑家梁大公子的修养和定力。隔壁住着个高大英武的老金终身不娶,朋友还能处的不错。关键这个老金还亲口说过“梁公子追林女神是不自量力”。

民国女神梁太太这算不算精神出轨我不知道,人家金岳霖是大哲学家,特立独行点没关系,但民国范儿的女神就有点不大好看。俺们那嘎的东北糙老爷们遇到这种事儿一般是会暴土扬长的掐一架的。虽然这很不和谐,很没有民国范。

民国第一诗人“再别康桥”的徐志摩之死,民国女神梁太太恐怕也脱不了干系。这个故事太长了,我以前的文章里应该讲过,这里就不费笔墨了。

人家要和胡适大师谈恋爱,我就说说胡适吧,胡适先生应该算个情种吧,风格纪罗小姐的文章里已经把情人、相好罗列的很清楚了,还包括外国友人。这些我就不多说了,一个有才学的英俊人物没点这种事儿反倒不正常了。难怪风格纪罗小姐要慨叹:毕竟谁能抗拒这样一个有着英气面容又潇洒倜傥的世纪才子呢?

6092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37我想说的是你胡适先生好好的当你的思想家哲学家就得了,偏偏还要去冒充政治家当什么美国大使。胡适先生对国际政治关系是很理不清的,还妄想让老蒋信服自己那一套治世哲学观。

不过胡适先生的面包论还是很精彩的,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胡适先生和民国女神都可以称得上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说民国人物,就不能不提民国 CEO 蒋先生了。现在有一种翻案风,动辄就整个国军正面战场、蒋公英明神武。也不知哪路妖怪要把水搅浑,拜托多看几本书再来谈家国历史。

蒋总统摆弄各路军阀能驾轻就熟,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说不好听点就像个小丑。这不是我泼脏水,丘吉尔、罗斯福这些大佬就这么看他。

你让日本人欺负好几年了也不敢和人家宣战,你个民国CEO 干什么吃的?总想着抱大腿,国际干预,和谈,保存实力。还好小日本打怪打疯了,去炸了珍珠港,民国 CEO 蒋总统终于抱着大腿了,炸完珍珠港第二天马上和日本宣战!额滴神啊,赶快把内裤套在头上装蝙蝠侠吧,丢不起那个人啊!现在不少资料解密蒋介石日记,没做考证,不知真伪。

但看着看着能笑出来,感觉像小媳妇哭坟或者是骂街:白崇禧不听话,娘希匹!李宗仁欺负人,娘希匹!共*匪闹的凶,娘希匹!到后来就是林彪也来欺负人,娘希匹的平方!就这个格局,最后当个台湾岛岛主也就算不错了。

谁要是再替蒋先生翻案,麻烦你先穿越回 1938 年,把花园口大堤给我修上,再给河南老百姓几十万冤魂做个道场,超度一下!

6093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39民国几大公子也被捧得不像样了,就拿那个老爹被日本人炸死的最有名的公子说事儿吧,我要是提名字这篇文章估计会被和谐掉。因为这小子抽大烟不过瘾,后来就扎针了,我们就叫他针眼公子吧。大刘的《三体》里有个针眼画师,我这里就整一个针眼公子。

话说针眼公子的大名和现在“一个亿小目标”的公子还真对仗工整,这哥俩爱好也一样,都是色中饿鬼,玩女人的好汉!不过针眼公子的审美眼光比什么国民老公强多了,人家是蝴蝶、赵四(不是刘能)的水准,国民老公估计是小时候葫芦娃看多了,就喜欢蛇精。

还说针眼公子吧,再说点黑历史。当年日军冲进北大营的故事就不用给大家讲了,都有一群专家剖析过了。有意思的是后来日军冲进张公馆,发现了一个宝贝箱子,奇怪的是箱子里是账本,最奇怪的是这是给日本军方高层送礼的账本。

各位看官是不是看糊涂了?给杀父仇人送礼,还银票大大的!没毛病,我们的针眼公子的理论是,你别来打我,我就给你钱。大家过一个国泰民安!哪管什么死后洪水滔天。

可惜的是日本这个种族很奇怪,就连军方下层也敢不听上层的,先干了再说,一旦成功就是牛逼人物。这一下子就搅了我们针眼公子的好梦。

最后再放一段黑历史,这个是真黑!叫做景明楼事件。

景明楼事件指1948年8月7日中国湖北汉口二十多名美国空军士兵集体强奸、轮奸中国名媛事件,史称“景明楼事件”。

6094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40景明大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汉口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景明洋行的办公大楼,战后景明洋行没有恢复,而是改为一座外侨公寓。在这里,美国空军有个临时招待所就在这里。

美国空军和美孚公司汉口分公司职员有二十来人,舞会邀请女士共有三十多人参加,其中有达官巨贾的太太和如夫人,也有不少名门闺秀。最过分的是还有一位带来了十四岁的女儿。都赶时髦,来参加社会活动。同时,中国男人不能进入。

舞会进行到晚上九点,有人拉闸,锁门。然后就是美国佬兽性大发!过程我就不讲了,写得太刺激就成 High 文了。

我知道有些人愿意看,我偏不写这段。

我就讲讲事情的善后处理。第二天凌晨名媛们逃出来就报警了,警察请示上司然后去侦察就是不敢处理。伟大的民国政府尽力封锁消息,以顾全“国家名誉”和“盟邦友谊”。

派人向新闻界疏通,要记者们“顾全大局”。

汉口市地方法院抓了几个中间人组织局子的,罪名是“妨害风化、意图营利”。而在受害者中,很多是国民党军官的家属。参与此事的美军军官和美英籍侨民们一直逍遥法外。最过分的是,国民政府后来竟然将被强奸的妇女中的几个闹的凶的抓来判刑,理由是引诱勾引盟军从事淫乱活动。

一不小心又写多了,最后还是用有风格的罗小姐的话作为结尾吧:在冬日艳阳下穿越去民国,恐怕是这个周日最好的去处了。

6095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00:56

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毛主:

要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凡属主张尊孔读经、提倡旧礼教旧思想、反对新文化新思想的人们,都是这类文化的代表。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亲热的两兄弟,它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 反对中国的新文化。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其实读一下新闻好多事儿就明白了。

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

●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

●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

其实在思想舆论阵地上我们是应该有信心的,我中华大地从来不缺能人异士,就是老李这杆秃笔写的文章还有这么多人捧场,那些铜笔铁砚怎么会轻易言败呢?

6097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6 23:59

@简单恒远 2018-08-26 17:09:37靠,昨晚又喝多了,在贴里给添乱了。对不起啊,以后可不这样了。脸红。。。

----------------------------- 酒中真性情,我也常喝。

612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8 12:30

@灰太狼吃羊 abc 2018-08-27 22:23:20主席故乡的冒个泡!加入时间比各位晚,偶然发现楼主两天看到此层,真可是一字不滤,好贴!楼主员外辛苦了!顶!

----------------------------- 欢迎

6134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9 11:49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298747007.jpg{EIMAGE}

来自

6152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29 19:00

我来也,今晚更新,决不食言

6159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30 03:23

@淫妇该杀 2018-08-30 01:53:34

食言了

----------------------------- 还没天亮呢

6176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30 03:24

我还在写

6177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30 05:24

开始发了,累死老李了 。

6181 楼

作者:关外李员外 日期:2018-08-30 05:56

纪念昆山龙哥昆山龙哥被人砍死了,这条消息瞬间传遍江湖,老去的陈浩南与山鸡尿尿分岔的老毛病又都犯了。

做掉龙哥的不是成名已久的白眉大侠徐良,而是一个江湖上谁也没听过名号的白衣大侠,骑着一只瘦驴。

骑瘦驴的白衣大侠并没有使用任何兵刃,用的是江湖上失传已久的武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上一个会这种高深武功的人已经在坟头上疯了。

其实还是昆山龙哥过于豪放了,骑着宝马带着宝刀,刚喝过了几碗花雕,心里正默念关二爷的诗句: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这画面太风骚,龙哥一不小心把《三国》演成了《水浒》,关二爷成了牛二!

可惜牛二在《水浒》里就是一个死跑龙套的,今天昆山龙哥被自己的大刀反噬,龙哥之死重于泰山!!!在2300多年前我中华大地上也死了一个叫公孙鞅的人,这个人死的比昆山龙哥惨多了,学名叫车裂,翻译过来叫五马分尸。

当然这个公孙鞅之死也重于龙哥,因为这个公孙鞅干了一件老牛逼的事情,用霹雳手段改革了一个偏僻的小国,这个小国完成了中华大地的第一次统一,并搭建了中华帝国千年框架。

这个公孙鞅就是商鞅,卫国子弟,辅秦孝公变法,在秦执政十九年,被封于商地,后世称之为商鞅。

这个商鞅有多牛呢?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这个时候秦国在干什么呢?秦孝公上台后决定励精图治,干点光宗耀祖的事情,于是就启动了“海外人才计划”,各国人才只要来到我秦国能富国强兵,我就有人才政策,什么年薪百万、专家别墅、项目启动资金统统都不是问题。

海外人才公孙鞅就是在秦国政策春风的吸引下,来到偏僻落后的秦国辅佐秦孝公搞改革,商鞅变法四个字传了几千年。

商鞅是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等。

这些政策说白了就是要把秦国改造成一部战争机器,《商君书?赏刑》: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就是说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