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各地还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量“编外衙役”或者说“编外警察”充斥基层(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协警”和城管的“临时工”)。各县级部门借口人力不足,大量招聘“临时衙役”,不占编制,不开工资,利用他们处处设卡,到处收费,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他们的数量,往往超过正式编制数倍,甚至数十倍。

比如直隶省正定县,“编外衙役”多达九百多名,而浙江省的仁和、钱塘等县,居然更多达一千五六百人。他们横行乡里,巧立名目,一遍遍向农民收取各项税费,如果谁不交,就关入私牢,严刑拷打。他们在城市里勒索小商小贩,经常闹出人命案子,官司有的甚至一直打到皇帝面前。

从乾隆晚期开始,有些地方就出现了“财政亏空”。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不得不负债经营。到了嘉庆年间,这已经成了各地的普遍现象,几乎每省每县,都出现了财政亏空。为了维持政府运转,为了给官员开支,各地政府不得不四处借债,有的甚至向地下钱庄借高利贷……

四. 虽然对贪官严查狠打,绝不手软,但威慑力越来越

责任心极强的皇帝几乎夜夜不能安眠。他在御榻之上辗转反侧,苦思解决之策。他决心加大“新政”力度,对贪官发现一个,撤换一个,绝不手软。

从嘉庆七年到嘉庆十年,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人事调整。全国的省部级高官,都被轮换了个遍。大大小小的贪官,又查出了几十个。可是腐败的势头,仍然没有丝毫减弱。各地基层政府的财政亏空,仍然越来越多。

很显然,运动式的惩贪,到了嘉庆时期已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原因之一,是与腐败官员的总数比起来,被发现和惩处者不到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腐败收益实在太高,而腐败风险实在太低。原因之二,是腐败已经成了官僚体系的常态,贪污成了官员生活的主要来源。一个人如果不贪污,则无法打点上司,结好同级,甚至无法在官僚体系中生存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打老虎”已经演变成“水过地皮湿”,震摄力越来越低。事实上,举朝官员从乾隆晚年开始,对惩贪风暴的反应就已经十分麻木了。到了嘉庆时期,官员们的腐败热情已经高涨到了“前仆后继”的程度,前任头一天因腐败落马,继任者第二天继续腐败。

耐心极好的皇帝也渐渐陷入焦躁。上谕中开始出现连篇累牍的斥责、抱怨甚至痛骂。“新政”看来挽救不了大清。

他该何去何从?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03五. 皇帝东巡:确立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方针

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巡的主要目的,在于向全国臣民正式宣传他的这一方针。

皇帝说,这段时间,他常常想起父皇留下的“敬天、法祖”的遗训。对比以往的历代王朝,大清子民们应该很容易发现,有清以来的历代君主,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雄才大略,成就显赫。他们树立一系列良好的作风,建立起了一系列“良法美意”,事无巨细,都给出了如何处理的先例。这些智慧资源,足够他借鉴和利用。

嘉庆皇帝的这一决定,在今天的读者看来无论如何不能理解。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回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嘉庆面临的问题,用“祖制旧法”,是不可能解决的。

站在康乾盛世肩膀上的嘉庆,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已经超出了几千年间中国所有政治经验范围。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盛世。这个盛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达到了传统政治治理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无论是从权力制度的稳定性,还是物质财富的丰盈程度,还是国家疆域的最大化上,都已经达到了传统政治的理想化境界。这一传统盛世的形成,已经耗竭了传统社会的所有动力。

与此同时,这个史上最大的盛世,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猛增使传统社会机制的承受能力达到临界点。要把这个盛世延续下去,唯一的可能就是突破传统政治经验的范畴,在“祖制旧法”之外寻找全新的出路。事实上,任何挑战,同时都是机遇。

比如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当时不仅困扰中国一国,也是世界各国遇到的普遍现象。自地理大发现之后,玉米、蕃薯、土豆、花生等新品种由新大陆向旧大陆传播,导致了一个多世纪时间里世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18 世纪,世界人口从 6.41 亿增至 9.19亿,增幅比例为 43.37%;中国人口则从 1.5 亿增至 3.13 亿,增幅为 108.67%。

亘古未见的人口问题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挑战推动了发展。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表明,人口与资源的紧张往往会推动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第一步。欧洲国家正是通过大力发展工商业来吸纳过剩人口,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来解决人口压力,从而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因此,历史对嘉庆帝提出的要求,不是全面退守传统,而是主动大胆出击,全方位地对传统政治框架进行改革。那么,为什么亲政之初作风清新的他,却比任何皇帝都坚决地举起了“守旧”(相当于今天的既不走也不走的方针)的大旗呢?

六. 从根本上说,“接班人”心态,导致他做出这样一个今人看来难以理解的选择

“接班人”的性格特征,是“安全第一”(保政权)。从十三岁那年被密立为储君,到三十五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传国玉玺,这二十二年间,我们不知道嘉庆是何时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大清帝国的继承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和其他几个兄弟一样,自始至终在表面上装得淡泊无比。因为储位既是天下最诱人的位置,也是世上最危险的地方。更何况自己有这样一个精明、敏感、犀利、苛刻、强大的父亲。一个过于英明的父亲羽翼下不可能出现同样锋芒毕露的儿子。在自己盯着皇位的同时,他深知,老皇帝也在紧紧地盯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只要他表现出一点点对皇位的渴望,立刻就会被老皇帝侦知。

从父皇的种种举动中猜到自己已经被确定为接班人后,他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风险与收益共存,这是永恒的真理。太子这个职位,因为预期收益最大,所以现实风险也就最大。自古至今,一帆风顺的太子屈指可数,担惊受怕,险象环生,几上几下,身陷囹圄,甚至身首异处的倒是比比皆是。

嘉庆深知,通往皇位的路是一根独木桥,一失足就粉身碎骨。对一个接班人来说,不犯一个错误比做一百件正确的事情更重要。历史上无数太子的悲惨命运提醒他,必须把自己脾气中的任何火气都磨去,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冲动束缚住。漫长的“接班人”生涯,对嘉庆皇帝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二十多年的储位生涯中,他养成了凡事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性格,做事信条是安全第一,嘉庆皇帝虽然足够聪明、足够敏捷,也足够有耐心,却缺乏两样对伟大帝王来根本性的东西:勇气和魄力。

事实上,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诛了和珅,对他来讲,完全是为了镇压白莲教这个火烧眉毛的任务重压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实行一些有悖于父亲方针的“新政”,也是危机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特殊政策”。出如此重手,支撑他的心理能量是在漫长的储位生涯中积累起来的焦虑感和危机感。当白莲教危机一旦过去,他身上优柔寡断、忧谗畏讥的老毛病立刻复发了。

他不是不想改革,而是不敢改革。他十分清楚大清朝的危机严重到了什么程度,清楚这具表面看起来还有几分体面的躯体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正是这种可怕的病相吓倒了他。

他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让这个重病病人死在自己手上,这是他绝对不敢承担的历史责任。

拆掉祖先建起来的百年老屋,全盘重新建造,这绝对不是他的行事风格。不但大规模的改革不是他所敢于承担的,甚至连小规模的“新政”都已经让他惶恐不安。

在“新政”后期,他已经开始禁止人们使用“新政”这个词。他生怕人们认为他的“新政”是刻意翻父亲的案。“不孝”这个罪名是这个品质“端淳”的人万万承担不起的。皇帝宣布说,父皇乾隆晚年虽然做了些糊涂事,但总结他的一生,错误和成绩至少应该可以二八开。父皇晚年的错误,正是因为他背离了自己早年的正确方针。所以,自己的政策,本质上是回归父皇的正确方针,而不是和父皇唱反调。

七. 死守大清“合法性”,不让“全盘否定派”得势,“新政”就此终结当“新政”推行到末尾时,他的一系列政策被证明对扭转大清王朝的现状并无多大作用时,他开始不断地自我怀疑。

而“洪亮吉事件”更让他惶恐不已。

洪亮吉在乾隆时期,就以大胆敢言闻名,在嘉庆求直言的鼓励下,他上了一个言辞激烈的奏折。在奏折的开头,洪亮吉就语出惊人:大清王朝现在出现的问题,根子在乾隆时期。今天的大清国政治之败坏,已经百倍于十年二十年以前,大清王朝已经越来越近地滑向了悬崖边缘。天下大乱,指日可待。

洪亮吉说,皇帝的“新政”,手段又过于“仁柔”,惩贪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查处的都是撞到枪口上的倒楣蛋。由于监督体系实际上已经失灵,国法对于贪官们已经没有什么约束作用:“国法之宽,及诸臣之不守国法,未有如今日之甚者!”。

因此,洪亮吉提出乱世需用重典,人心懈怠之极的情况下,必须痛下杀手,加大惩贪力度。现有行政官员,大部分都要淘汰,大批起用新人进入官场。只有这样,大清才能有希望。

这封奏折让皇帝十分震动。内心深处,皇帝觉得洪亮吉的许多话说得不无道理。可是,皇帝坚决不能同意洪亮吉对大清政局的整体判断,尤其反感的是洪亮吉的遣词用句和表达方式。

在皇帝看来,大清社会现在确实是面临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毕竟是局部的,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洪亮吉这个奏折的最大错误,是宣称大清朝廷的官员十有其九都是贪官,是认为大清政局的腐败已经到了让老百姓无法生存的地步,所有祖制旧法都要推翻。这是“公开诋毁乾隆以来大清取得的成就”,不但彻底地否定了自己,也彻底地否定了父皇乾隆,甚至还变相地否定大清列祖列宗。嘉庆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同时也极其危险的思想化身。如果说大清天下已经一团漆黑,那岂不是说明大清如大明一样应该被人推翻了?

做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时刻以大清王朝的“安全第一”为念的守护人,皇帝对这样的苗头当然不能放任不管。

他从洪亮吉奏折中的几处小小措词错误入手,抓他的小辫子,把他发配到了新疆。

洪亮吉案的发生,实际上标志着“嘉庆新政”的终结。

这一案件的发生让他十分警省。他认为,正是他“不自量力”,“妄更成法”,“自以为是”,才导致了这个危险苗头的出现。

如果按照“新政”之路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势必是洪亮吉这样的“全盘否定派”得势,大清王朝必然走上一条“邪路”。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04

八. 逐渐采取“教育式”反腐,以求政权的稳定

教育式的反腐,其实是缘木求鱼。

因为大清王朝此时的腐败是典型的制度性腐败。

僵化的财政制度、失灵的监督体系、贪渎文化传统是嘉庆时政治腐败的三大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则是财政制度。

如前所述,从雍正时期到嘉庆时期,由于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大清物价上涨了三倍。按道理,物价上涨之后,官员俸禄起码也应该同步上涨。然而自雍正养廉制制定之后一直到嘉庆年间,乾隆和嘉庆以“守祖制”为由,没有给官员们加过一次薪。

乾隆五十八年马戛尔尼使团的副使英国人斯当东对此看得很清楚,他说:“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白银从欧洲流入中国,因此中国物价显著提高。物价提高了,但官员们的薪金仍然是固定的,这就使他们的收入同应有的开支比例失调”,“中国官吏的薪金不高,使他们容易接受礼物的引诱”,“据说大部分衙门里都还有贪污,中国官吏薪俸很低,但许多贪官污吏可以弄到巨大家产”。

因此,要解决腐败问题,就要与财政改革结合起来,摆脱祖制“不加赋”的桎梏,大幅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给官员加薪,把灰色收入变成白色收入。

然而,嘉庆皇帝坚决反对财政改革(也就是当今必须要搞的分配制度的改革)。

治理财政困难,嘉庆皇帝的方针是大力提倡节俭。他在嘉庆十年说到:“朕惟厚生之道,在乎节俭。国家重熙累洽,生齿日繁,日用所需,人人取给,而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只有此数。若再性好奢华,不思撙节,势必立见匮乏,何以保生聚而庆盈宁?…当自知谨身节用,崇尚简朴。”所以,他的节俭不止是私德,而且是治国大法。

可惜,这种做法,后来证明对解决财政困难作用不大。

九. 拒绝发展工商业,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的任何一根工商业之苗

解决人口问题,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可是嘉庆皇帝却毫不犹豫地掐断出现在他眼前的任何一根工商业之苗。

其实,康雍乾时代几任皇帝除了鼓励垦荒等传统型政策外,已经在东南沿海某些省份采取了一些富有近代性内涵的新政策。

雍正年间,中国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是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两省。为了解决百姓生计问题,雍正解除了南洋贸易之禁。闽广等沿海省份华商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当时为荷兰统治)的贸易重新兴旺起来,从而解决了与外贸有关的那部分人口的生计,同时,对南洋贸易又带动了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手工制造业的发展,也吸纳了部分过剩人口。

乾隆则在雍正的基础上,解除了广东的矿禁。让民间力量可以开采铜矿,以吸纳剩余人口。广东解除矿禁标志着清代国家产业政策一次具有某种崭新意义的重大调整,其影响远远超出广东一省。18 世纪初期中国闽广地区在人口压力下最先出现的解除海禁和矿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农业社会的中国迎来工业文明的一抹熹微曙光。

如果嘉庆能在雍正乾隆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这一抹曙光也许会演变成朝晖。

然而,嘉庆帝是坚定的禁矿者。稳定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他这个问题上是毫不动摇的。

嘉庆四年四月十九日,皇帝下旨说,宛平县人潘世恩和汲县人苏廷禄,向地方官要求在直隶邢台等县开采银矿。这个事可不可办?今天我表个态。

皇帝说,开矿不是小事。开矿需要聚集众人,经年累月。

以谋利之事,聚集游手之民,聚众闹事,势在必然。即使是官方经营,也难以约束这么多人。如果听任一、二个老百姓,集众自行开采,更是非常危险。

皇帝说,朕广开言路,不是要开言利之路。国家经费自有来源,怎么可以穷搜山泽之利呢?潘世恩、苏廷禄这两个人,以开矿为由,思谋其利,实属不安本分,俱令押送原籍地方,交地方官严行管束,不许出境闹事。给事中明绳官员竟然把这样不合规矩的事上报给朝廷,明显是受了这两个人请托,希望事成之后,分肥利已,实在卑鄙,必须严加惩处。

凡事以稳定为最高目标,导致嘉庆做出了这个错误决策。

这一决定,是对雍正、乾隆时期新政策探索的开倒车。它堵死了大批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加剧了社会动荡。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05

十. 大清衰败由嘉庆始,从此中华一地鸡毛

如果综合评价起来,嘉庆帝可能是清代帝王,甚至中国历代皇帝当中私德最好的。

他是个禁欲主义者,不给个人享受留一点空间。甚至到木兰围场围猎,都完全是“遵守祖制”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打猎。他严格按照先祖们的时间、路线,一点也不走样,打上两件东西,就立刻赶回去看奏折,绝不因景致优美而多耽搁一刻。“欲望”在他看来是最危险的东西。他的一生,从没有被声色、珍玩、不良嗜好所迷。

他也是清代除了康熙以外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心地确实很善良,也很善于用小细节表现自己的爱心的温情,为自己营造一个“亲民”、“仁慈”的皇帝形象。

每次出巡路上,只要遇到百姓拦轿喊冤告状,他一定停下来,细细询问,批示有关部门迅速办理。他说,老百姓敢于拦御轿,那么一定是有比较大的冤屈,我再劳累也要及时处理。东巡盛京时,他甚至还亲自审问民案,为百姓做主。

他待人非常平易。有一年提督湖北学政杨怿回京觐见皇帝,正值酷暑,皇帝正挥扇不止。一见杨怿进来,皇帝立即将扇子放在—边,非常详细地向他问起地方上的种种情况,虽然汗出如雨,浸透纱袍,皇帝却没再拿起扇子。因为按体制,大臣在皇帝面前不可以挥扇,所以皇帝宁愿与大臣同甘共苦。杨氏晚年回忆录中写到此事时,仍然感动得痛哭流涕。

嘉庆皇帝的心非常之细。亲政不久,他就下诏说,乾隆皇帝曾赐一些功高的大臣们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然而,满汉大臣有所不同。满洲蒙古大臣平常习惯骑马,汉大臣却很少会骑马的。所以,他特意下旨,规定享受紫禁城骑马待遇的汉大臣,特别是那此年迈力衰或体弱多病之人,可以乘车到紫禁城。

甚至在他最粗暴的一次表现中,仍然含有温情的成份。

虽然他对洪亮吉的奏折十分恼怒,但是在洪亮吉被关进刑部大牢后,他不忘专门派太监到刑部,传达一句“读书人不可动刑”,让刑部善待这个政治犯。这句话让洪亮吉感动了一辈子。

在他去世后,朝中大臣们无不对他充满怀念。

在二十多年的统治中,皇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作风。

即使不说嘉庆皇帝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也得说是“之一”。他深得乾隆皇帝真传,生活起居,如同钟表一样精确。

在位二十二年,没有一天不早起。读完《实录》后,天往往还没亮,他就秉烛批阅奏章。他事事躬已总揽。早膳后召见大臣,往往多达十余人,披览奏折几十件,常常是忙得忘记吃午饭。遇到外出巡视时,更要早起数刻,提前把一天公事办完。在这点上,他颇有祖父雍正皇帝“事业狂”之作风。

节俭也是皇帝坚持一生的品质,他牢记父亲晚年的教训,对奢侈浪费一直深恶痛绝。嘉庆十六年,嘉庆 5l 岁寿辰时,御史景德奏请依照前代皇帝做法,在皇帝万寿时,于京城演剧十日,并请以后每年都以此为例。嘉庆览奏,勃然大怒,说朕亲政以来,惟以民生休戚为念,从无崇奈浮侈之事。况且朕就是真想大办庆典,你做为言官也该劝阻才是,而景德反以这种事上奏,实在太可气了。于是将景德以“溺职”罪革职,发往盛京(今沈阳)去充当苦差。这个马屁重重地拍在了马脚上。

嘉庆皇帝二十余年中,始终未曾仿效其父南巡,也没有极尽奢华筹办寿筵,他展示给臣民的只有一道道崇俭去奢的谕旨。嘉庆的节俭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名声已经达于外国。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臣徐龙辅记载,嘉庆朝“大抵以勤俭见称。观于宫殿之多朴陋,可谓俭矣。”尾声: 腐败,还是腐败,到了后来连皇帝都竟然无兵可调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六日黄昏,皇帝正在由避暑山庄返回北京,抵达北京城外的白涧时,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二百多名天理教教徒,兵分两路,于昨天上午攻进了紫禁城。

他们与一些信教的太监里应外合,一直攻打到皇后寝宫储秀宫附近。幸好皇子绵宁带领守卫部队全力抵抗,最终全歼起义军。

紫禁城之变是大清衰势的一个特殊表征。在它的背后,是大清深层次问题的不断恶化:人口压力没有丝毫减轻,流民越来越多,土匪四起,邪教横行。除了天理教之外,什么静空天主、老佛门、一柱香、红阳教、清茶教、大乘法门等教门,接踵而出,目不暇接……嘉庆中期之后,八旗子弟已经彻底腐化,宗室队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败类。在清查天理教起义的过程,嘉庆皇帝惊讶地得知,宗室之中,竟然也有加入邪教者!宗室奉恩将军庆遥,宗室举人庆丰,宗室海康都是天理教的外围组织红阳教的成员。天理教徒进攻紫禁城的计划,早就通知了他们,他们欣然决定参加,以便在起义成功后当上大官。只不过当天由于意外,没能共襄此盛举。

皇帝忧心不已。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煞费苦心,花了好几天时间,写成了一篇鸿文《宗室训》,发给每个宗室。

这篇御制文章说,宗室风气败坏已极,许多宗室“所为之事,竟同于市井无赖。”和以前一样,皇帝的这篇教育文章不过是重复了一系列道德教条。说什么“若问予立身之要,曰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问予应为之事,曰国语骑射读书守分。”皇帝命令,每个宗室都有要一本,让他们好好学习,改造思想。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皇帝还命令宗人府组织了一次考试,考试内容就是默写《宗室训》。据宗人府报告,考试成绩不错。

可惜这一教育运动开展了很长时间,宗室风气竟无一点好转。皇帝很奇怪,有一天特意召见散秩大臣、宗室奕颢、成秀、敬叙三人,问他们学习《宗室训》的心得。不想这三人瞠目结舌,居然不知道有学习《宗室训》一事,更没读过一个字!

皇帝大吃一惊,感觉“实出意想之外”。然而除了痛骂宗人府官员“丧尽天良”之外,他再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

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皇帝也在迷茫中一天天老去。本不该爆发的鸦片战争爆发后的事,这里就不用说了。

从亲政初期的伟大,到谢幕时的尴尬,嘉庆的滑落曲线如此令人叹息。在全面盘点嘉庆皇帝的统治时,历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他二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骨,全面扩散。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成了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做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对失败的恐惧,已经注定嘉庆是个失败的皇帝。因为一个没有缺点的人,注定是平庸的人。一个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统治者,注定不能成大事。在这“千年不遇之变局”前,要想挽救大清朝,最关键的不是勤奋,不是仁爱,也不是节俭,而是眼光、观念和勇气。

可惜,嘉庆皇帝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一双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大清王朝的不幸,就在于需要伟大人物的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却是一个平庸的好人!(网文转载/雪卷风升编辑)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17

@大江宁静2014-10-0719:51:49@大江宁静2014-10-0719:21:02回复第4829楼,@大江宁静回复第4824楼,@大江宁静@石榴瓜4802楼2014-10-0622:08:28

刘基的预言,二四八,三

----------------------------- @rxianok 4868 楼 2014-10-07 20:00:32

1 走是走不了的

2 赌一把是死定的其实不是问你怎么个思路,是骗骗回复,印证一下,哈哈,见谅见谅

----------------------------- 跟你的想法一致吗?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23

回复第2818楼,@xiexi121@石榴瓜2815楼2014-10-0719:18回复第2814楼,@nazi0827一直以为软妹币贬值会导致通胀,现在才知道是有前提的(无锚印钞),正常规律下是通缩,楼主乃大神也,拜服!

--------------------------

该通缩的通缩,该通胀的通胀,该贬值的贬值,该做废的作废!通缩是指城市商品因为房价下降而停滞,使城市商品降价也没有人要!

通胀是因为外汇出逃,购买粮食缺少外汇,而本国粮食因为天灾而减产,所以食品通胀,贬值是因为房价下降引起的坏账,不印钞就所有的银行立刻关门,印钞就会使生活……

-----------------------------

通俗易懂!最终朝着废纸化发展,时间当在三年内

-------------------------- @石榴瓜 4872 楼 2014-10-07 20:04:27先说这一年之内如何过吧!三年后也许会别有一番洞天!

------------------------

预测未来是很难的。你不能站在你个人的角度去预测,而要从全局去看。虽然经济有很多问题,应对得当的话拖上个八年到 10 年毫无压力。

10 年后将会迎来关键的节点。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24

@大江宁静@大江宁静2014-10-0720:17:542014-10-0719:51:49@大江宁静2014-10-0719:21:02回复第4829楼,@大江宁静回复第4824楼,@大江宁静@石榴瓜4802楼2014-

----------------------------- @rxianok 4877 楼 2014-10-07 20:23:23

2011 年我就发帖这样说过了。

----------------------------- 看来我们是英雄之间略同啊,哈哈。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0:34

@大江宁静2014-10-0720:23:47回复第2818楼,@xiexi121@石榴瓜2815楼2014-10-0719:18回复第2814楼,@nazi0827一直以为软妹币贬值会导致通胀,现在才知道是有前提的(无锚印钞),正常规

----------------------------- @rxianok 4881 楼 2014-10-07 20:30:04未来已预测,欢迎鞭尸我帖子去,不过也不会再跟帖回复了。

----------------------------- 刚才去看了下,写的不错,很实在。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1:27

@123长长长4624楼2014-09-3014:03:06佛学由佛家理道和佛家修炼两部分组成,道家学说也是如此。没有实际功夫修炼的佛学,只能是“嘴皮子佛学”。“禅宗”是佛学的一个重要修炼门派,也分为“禅学”和“禅宗”两部:禅学派主张坐禅而渐修,禅宗派强调非坐而顿悟。佛家和道家在中国能够融合,是由于两家功夫修为的最终指归是一致的(这不是无实际修炼或功夫不到的人可以认识的)。

佛、道本身都是出世之学,儒家走了入世“中和”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秩序和群体的利益”,西学则在意“自由和个体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快速发展的优势,也有僵化、封闭的一面(中国曾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领先者,只是近代落后了)。现在的中国会学习西方的长处,但也决不会丢弃自己的长处,中、西长处的适当平衡才是切合中国的发展路子。

----------------------------- @大江宁静4628楼2014-09-3015:27:55

中国啥时候领先千年?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只是外部的文明处四战之地,在衰落的时候被野蛮人所灭,黑暗时代比起中华文明自然不如,中华文明被蛮族所灭的时代、五胡乱华时期、金灭北宋的北方千里无人烟、蒙古时候汉人作为四等贱民、满清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又哪里光彩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在其后不过数十年,外国人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的就是普遍的贫困和麻木不仁的国......

----------------------------- @123长长长4650楼2014-10-0109:51:30

“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真的确定?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土木结构,那时众多宏伟的建筑没能留下来,现在的人们只能看到欧洲、西亚等地古时候的石结构建筑遗迹;中国商、周时期的大量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是保留下来了,其它地区的文明造得出来吗?——多看看国外的历史有益开阔视野,硬要说古代其它地区的文明在科技、文化等方面比中华文明先进,可笑了。

中国在公......

----------------------------- @大江宁静4651楼2014-10-0110:26:58你要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埃及和两河文明符合文明三要素的考古发现至少在 7000 年以上,而中华文明即使把传说中的黄帝算上也不过 5000 年,算有考古发现的商开始不过3000多年,3000年以上历史的文明不知凡几;这跟人类由于在非洲躲避寒冷的冰川期,温暖的间冰期来临后走出非洲走向全球的路线有关,所以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是埃及和两河,两河的泥版文字甚至记录了大洪水之前的历史,远早......

----------------------------- @summerbird56 4885 楼 2014-10-07 21:07:58

楼主这段写的尤其精彩!不鼓掌不行!不过发现楼主最为精彩的发言往往是在给一些被洗脑的后辈普及常识的时候,可见楼主的恨铁不成钢的拳拳爱心哈!关于中国历史的地位,恰如楼主所说,不属于尖子生,也不属于后进生,比较符合“中庸”之道。我现在欣赏的思想也基本属于春秋时期,大一统之后至少在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领域是倒退的。这一点龙应台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我觉得开悟的最......

-----------------------------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愚昧,只是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信息封锁的缘由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大家都曾经一样,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是少数人觉醒了,而多数人还在黑屋子里做着上国美梦。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7 21:33

@123长长长4624楼2014-09-3014:03:06佛学由佛家理道和佛家修炼两部分组成,道家学说也是如此。没有实际功夫修炼的佛学,只能是“嘴皮子佛学”。“禅宗”是佛学的一个重要修炼门派,也分为“禅学”和“禅宗”两部:禅学派主张坐禅而渐修,禅宗派强调非坐而顿悟。佛家和道家在中国能够融合,是由于两家功夫修为的最终指归是一致的(这不是无实际修炼或功夫不到的人可以认识的)。

佛、道本身都是出世之学,儒家走了入世“中和”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秩序和群体的利益”,西学则在意“自由和个体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快速发展的优势,也有僵化、封闭的一面(中国曾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领先者,只是近代落后了)。现在的中国会学习西方的长处,但也决不会丢弃自己的长处,中、西长处的适当平衡才是切合中国的发展路子。

----------------------------- @大江宁静4628楼2014-09-3015:27:55

中国啥时候领先千年?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只是外部的文明处四战之地,在衰落的时候被野蛮人所灭,黑暗时代比起中华文明自然不如,中华文明被蛮族所灭的时代、五胡乱华时期、金灭北宋的北方千里无人烟、蒙古时候汉人作为四等贱民、满清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又哪里光彩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在其后不过数十年,外国人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的就是普遍的贫困和麻木不仁的国......

----------------------------- @123长长长4650楼2014-10-0109:51:30

“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真的确定?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土木结构,那时众多宏伟的建筑没能留下来,现在的人们只能看到欧洲、西亚等地古时候的石结构建筑遗迹;中国商、周时期的大量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是保留下来了,其它地区的文明造得出来吗?——多看看国外的历史有益开阔视野,硬要说古代其它地区的文明在科技、文化等方面比中华文明先进,可笑了。

中国在公......

----------------------------- @大江宁静4651楼2014-10-0110:26:58你要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埃及和两河文明符合文明三要素的考古发现至少在 7000 年以上,而中华文明即使把传说中的黄帝算上也不过 5000 年,算有考古发现的商开始不过3000多年,3000年以上历史的文明不知凡几;这跟人类由于在非洲躲避寒冷的冰川期,温暖的间冰期来临后走出非洲走向全球的路线有关,所以历史最悠久的文化是埃及和两河,两河的泥版文字甚至记录了大洪水之前的历史,远早......

-----------------------------

@summerbird564885楼2014-10-0721:07:58

楼主这段写的尤其精彩!不鼓掌不行!不过发现楼主最为精彩的发言往往是在给一些被洗脑的后辈普及常识的时候,可见楼主的恨铁不成钢的拳拳爱心哈!关于中国历史的地位,恰如楼主所说,不属于尖子生,也不属于后进生,比较符合“中庸”之道。我现在欣赏的思想也基本属于春秋时期,大一统之后至少在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领域是倒退的。这一点龙应台也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我觉得开悟的最......

----------------------------- @大江宁静 4887 楼 2014-10-07 21:27:09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愚昧,只是少年时期受到的教育和信息封锁的缘由而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大家都曾经一样,都是这样过来的,只是少数人觉醒了,而多数人还在黑屋子里做着上国美梦。

-----------------------------

我当年看《黑客帝国》,最震撼的就是主角选择蓝色药丸后,睁开眼睛看到的真实世界。这种感觉,我相信 60 后、70 后许多人有。

后来有一个逃亡者受不了真实的世界,跟特工商量,出卖同伴,宁愿回到梦境中去。黑客帝国的第一部可以算是永恒的经典,其寓意之深远在楼主所看的电影中应该是排第一位的。大概只有几部反乌托邦的寓言小说《1984》和《动物庄园》可以与之相媲美。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15:04

@大江宁静4870楼2014-10-0720:03:44五. 皇帝东巡:确立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的方针

嘉庆十年九月,嘉庆皇帝率领宗室及重臣,经过艰苦跋涉,来到满族的龙兴之地。在祭奠了新宾永陵之后,他们向西直抵盛京,祭奠了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之陵)和昭陵(清大宗皇太极之陵)。

在他的政治布局中,这次东巡意义十分重大。经过对帝国整体形势的评估和对“新政”的深刻反思,他终于确定了大清未来的行政方针,那就是“守成”和“法祖”。这次东巡的主要目的,在于......

----------------------------- @OSIG 4914 楼 2014-10-08 13:04:10虽然这篇文章通篇是“以史为鉴”,但是还是希望楼主您能慎言,或者您可以只把文章标题而不是文章全文发出来。

-----------------------------

嗯,有道理,言多必失,最近的回复是有点讲得太深了。

不过这篇文章是张宏杰写的,网上转载的很多,算不上禁文。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15:08

@你猜我几岁啊 4913 楼 2014-10-08 12:47:47读楼主帖子真是大涨姿势,甚慰平生,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后一定多读书,以楼主为榜样。另外问楼主一个问题,烦请不吝赐教。中办最近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虽然硬性规定了在乡镇的服务年限,但在晋升和待遇方面还是有很大利好,请楼主从各方博弈结果分析一下,这份意见会不会被地方很好的落实?或者地方在执行的时候会打多少折扣?毕竟文件中很多都是“注重”“应该”之类模棱两可的用词

-----------------------------

基层的条件苦,改善一下待遇吧,听说以后只要到了年限就晋升,像部队一样。现在地方上不是乡镇书记多少年可以挂副处吗?这个应该会逐步实施的,不然没人愿意在基层干了。具体实施情况看地方财力吧,地方财政有钱肯定会执行到位,财政困难多少会打点折扣的,有的地方不是连工资都没发满吗?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15:11

@h6140999 4916 楼 2014-10-08 13:29:15

@大江宁静我看了动物庄园,真心的惊人。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然后四条腿好,两条腿更好。还有一个电影楚门的世界,战争之王,。

假设一个人活在一个虚拟创立环境,周围都是假的,当谎言被戳穿,还是顽固的坚守还是接受新的知识

----------------------------- 有时候清醒也不一定是好事情,黑客帝国中一位叛逃者不是受不了真实世界,出卖同伴,要回到虚拟世界中去吗?

蓝色药丸和红色药丸,你会选哪样呢?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20:04

@卡酷伊 2011 4929 楼 2014-10-08 17:25:51

楼主你好,能分析下邻邦 japan 未来的发展形势吗?移居彼国是否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呢?请赐教。

----------------------------- 日本不错的,文化跟中华同源,到日本比到欧美国家留学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还小些。不过日本人表面上很有礼貌,实际上骨子里相当保守,企业文化等级制度、年功序列、论资排辈现象严重,没有欧美地区自由。综合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移民地。只是移民日本很困难吧,在 G7 中,日本对外来移民控制最严格。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20:10

@月冷蓝田 4926 楼 2014-10-08 16:24:21几分钟前终于看完了,能够看到楼主的帖子,荣幸之至,简直是国庆假期的文化大餐啊!

由于不是专业出身,现有 1 个问题请教楼主老师,还请指教:

1.都说 gdp 下一个百分点,就会有大量的人失业,这个我是认同的,中国既然有大量的人失业,大量的人没事情做,为什么不去找个空地,一群人去挖坑,一群人去填坑呢,我的意思是中国的钢铁、水泥、包括服装厂、手机厂生产大量的商品,由于产能过剩,卖不出去,这说明效率是足......

-----------------------------

这个凯恩斯主义就是这么做的啊,但是这只有短期的效果,救急可以,长期就像吸毒一样对 身体有害。真正的经济增长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以市场为导向、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分配向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群倾斜而不是靠权力和垄断来多占份额,这样经济才能发展。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20:16

@皇王上帝君4822楼2014-10-0711:06:27

美国人口史 资料源自维基百科

历史历史人口与未来人口估算[编辑]人口与未来人口估算

调查年份 人口

1630 4,600

1650 50,400

1670 111,900

1690 210,400

1700 250,900

1720 466,200

1740 905,600

1750 1,170,800

1770 2,148,100

1780 2,780,400

1790 3,929,214

1800 5,308,483

1810 7,239,881

1820 9,638,453

1830 12,866,020

1840 1......

----------------------------- @大江宁静4825楼2014-10-0711:24:00

看来再过 100 年美国人口也不会超过 6 亿啊,难怪他说要领导世界 100 年。其实从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出,顶端金字塔上的数目总是少,如老虎狮子等,多了养不起啊。

牛马等底层的数目就多,最多的是细菌之类,无所不在……

----------------------------- @123 长长长 4935 楼 2014-10-08 19:31:32

美国领导世界 100 年,做梦吧!中国去年的 GDP 已经超过它一半了,再过些年,就会超越它。中国的军事力量再快速发展,追上它。那时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版图就大变样了。

-----------------------------

是不是做梦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近百年来,德、日、前苏联、欧盟、战后日本多次对美国形成挑战,都是美国笑到最后。虽然从情感上我希望中国能够接过美国的领袖地位,但是理智告诉我无论是软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相差甚远。而且中国存在严重的内部问题,就像 90 年代的日本一样,到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期。这些东西争论无益,接着看戏就好了,事实会证明一切的。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20:34

@合一不二 4925 楼 2014-10-08 16:24:00楼主,看了您最近的回复,发现问题越来越多,算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吧!这个该如何是好? 现实生活中,这么多的问题,看似和我们无关,大都密切相连。楼主,能不能帮忙理清下当下的主要矛盾?

----------------------------- 哈哈,主要矛盾不就是文化、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吗?也就是说需要转型。中国自从清朝中期以来就一直在转型,儒家文化的那一套、大一统帝国的制度都是适应农业社会的,与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是严重不符的。从满清到民国再到共和国,走上了一条激进的革命推到重来的道路。可是建立的苏联式的计划经济、马列文化和制度同样阻碍了经济发展,到邓改革开放,经济方面是改革了,可是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依然没有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高层还是洋务运动的思维,只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却不愿意学习其文化与制度。其实文化与制度才是根本,技术与经济之是皮毛。

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相适应的制度与文化,是中国最为迫切的任务,任何违反这一历史大势的个人和政治团体,终将被淘汰。在文化方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大的问题,显然,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之类的观念必须是西方的,而不能是儒家的等级制度,但是儒家的仁义文化可以作为补充。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吧。事实上我们的主流文化思想、我们的法律体系都已经是西方的而不是儒家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跟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差距并不大,远没有跟儒家传统的差异大。在转型的过程中,东亚文化圈中的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都是学习的榜样。

作者:大江宁静 日期:2014-10-08 20:45

@123长长长4624楼2014-09-3014:03:06佛学由佛家理道和佛家修炼两部分组成,道家学说也是如此。没有实际功夫修炼的佛学,只能是“嘴皮子佛学”。“禅宗”是佛学的一个重要修炼门派,也分为“禅学”和“禅宗”两部:禅学派主张坐禅而渐修,禅宗派强调非坐而顿悟。佛家和道家在中国能够融合,是由于两家功夫修为的最终指归是一致的(这不是无实际修炼或功夫不到的人可以认识的)。

佛、道本身都是出世之学,儒家走了入世“中和”之路。

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秩序和群体的利益”,西学则在意“自由和个体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快速发展的优势,也有僵化、封闭的一面(中国曾做了一千多年的世界领先者,只是近代落后了)。现在的中国会学习西方的长处,但也决不会丢弃自己的长处,中、西长处的适当平衡才是切合中国的发展路子。

----------------------------- @大江宁静4628楼2014-09-3015:27:55

中国啥时候领先千年?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只是外部的文明处四战之地,在衰落的时候被野蛮人所灭,黑暗时代比起中华文明自然不如,中华文明被蛮族所灭的时代、五胡乱华时期、金灭北宋的北方千里无人烟、蒙古时候汉人作为四等贱民、满清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又哪里光彩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在其后不过数十年,外国人第一次来中国,看到的就是普遍的贫困和麻木不仁的国......

-----------------------------

@123长长长4650楼2014-10-0109:51:30

“国外的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哪个不比中华文明先进?”,真的确定?中国古代的建筑是土木结构,那时众多宏伟的建筑没能留下来,现在的人们只能看到欧洲、西亚等地古时候的石结构建筑遗迹;中国商、周时期的大量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是保留下来了,其它地区的文明造得出来吗?——多看看国外的历史有益开阔视野,硬要说古代其它地区的文明在科技、文化等方面比中华文明先进,可笑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