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们,甚至开始中国债务危机倒计时。

230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8 13:10 面对中国债务危机的喧嚣,中国政府格外从容:中国债务处在可控范围,爆发债务危机是小概率事件。咋听,象是说大话,但细品,却体会到其简单的哲理。过去几十年中国政府创造了 200 万亿的信用,造成了 350 万亿的债务,其中政府和政府的企业借贷了 220 万亿,这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政府既是债务人,政府又是债权人。自己向自己借贷,债务就不是债务。大不了让银行重组,让所有政府和国企的债务一笔勾销,。。。总之,债务危机是小概率,因为

本质上“没有欠债还钱”的问题。

债务危机小概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来应对外债。只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投资的外企不套现暴涨的资产出逃,中国就没有外债问题。中国政府自己借给自己的债务,是内债,只要政府的银行不罢工,停止印钞票,就很难有债务危机。前面几个发生债务危机国家的例子,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都是欠的外债,而欧猪 4 国是受限于欧盟银行,自己不能印钱。

对于进入了信用经济的国家,政府和国企债务不大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231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8 16:45私人企业的 80 万亿债务是个问题,但企业借新债还旧贷的“借贷旁氏骗局”,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私人企业“破产”,“跑路”问题。但私企债务也有两个“危机”问题:一是同银行的关系,一是企业经营支付利息。

23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8 17:22海航集团是个例子。这个成立于 1993 年的“公私合营”公司,在 1994 年集资 2.5 亿元,用只能买一个飞机翅膀的钱,1000 万元融资买了一架飞机,开启了第一条航线和扩张之路。

同时,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之后,虽然股权结

构比较复杂,一般人都看不懂,但集团改变了性质,在不到

10 年后成了“私营企业”。

这个“私营企业” 在 2003 年后,通过“收购”开始除了主营的航空外,延展出旅游、商业、物流、房地产、零售、金融等众多产业领域。从此,伴随海航的是一场持续漫长的并购扩张。据资料显示,在 2004 到 2008 年期间,海航并购而来的子公司总数多达 700 余家。2010 年之后,除了继续在国内通过并购疯狂扩张业务之外,海航登上了国际舞台,在欧美国家大肆“扫货”,花销近 600 亿美元,其中包括 100亿美元收购 CIT 旗下飞机租赁业务、65 亿美元收购全球大酒

店集团希尔顿近 25%股权,以及 60 亿美元拿下全球最大的IT 产品分销商之一的美国英迈等“全球杠杆收购大作”。

23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8 19:43 因为收购时机不错,海航在欧美“扫货”,基本上都是有丰厚的利润。比如,以每股 26.25 美元买下的希尔顿股票,

在2019年底股价是110美元,65亿美元的投资爆发成240

多亿美元。

而由于国内外疯狂收购,2017 年,海航集团跃居《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第 170 位,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企业”,资产超过 2 万亿。20 来年海航集团扩张了 2 万倍,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扩张,如果不是信用扩张的支持,要靠资本积累,

这种扩张是绝对不可能的。

有趣的是,风光无限的巨无霸,海航集团竟然在转眼间- 前后不到一年,就陷入了债务危机,非理性的过度扩张导致经营亏损,是海航陷入困境的理由,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海航失宠,银行不再无条件支持,相反逼债。资产 2 万亿,负债率 70%,按 7%算贷款利息,仅利息支付一年就近 1000亿,如果银行逼债,想不破产都难。

23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8 20:53海航重组,一方面说明对于负债率高的私人企业,银行是爷爷,如果银行要收拾这些高负债企业,要搞破产多少,就会破产多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如果离开了银行的支持,太多的私人企业都将陷入债务危机。充分证明在信用经济中,在特色国,私企在“银行”面前腰是弯的,不敢不从。也是为何政府可以通过创造信用计划,操纵经济的缘由。

中国居民的房贷数额日渐膨胀,但相对于房产增加的价值,考虑到中国个人债务有“家庭担保”的属性,所以,在短期内,只要房价没有腰斩的意外,居民房贷不是引发债务危机的火药桶。

23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09:48

虽然信用经济的本质是债务经济,在中国特色下,政府凭空创造的天量信用并不一定引发债务危机。中国债务从1980 年的不到 1000 亿元增加到现在的 350 万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货币当局的肆无忌惮。然而,凭空创造天量信用也有天花板,就是信用边际效率为零,即无论创造多少信用,对经济没有任何影响。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信用创造就有这样的经历。

最初政府创造一个单位的信用,GDP 会增加一个单位以上,现在开始趋向零。2019 年 GDP 较上一年度净增 8 万亿,达到100 万亿,但广义货币存量(M2)从 182 万亿增加到 200 万亿,净增 18 万亿,两者间的比,远低于 1 的合理值。

236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12:08

当凭空创造的信用用于实体经济,用于修路,建厂,架桥等,而不是直接进入金融业,信用扩张就直接带来生产资源跨时空的再配置。如果这样的再分配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凭空创造信用扩张就造成浪费资源,掠夺和透支未来。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产能过剩”,就是“雾霾”。短视且自私的社会组织者通常只乐意把握今天,而对未来麻木不仁,结果常常造成社会所有人面临自然的各种惩罚和生存环境的恶化。

轻蔑未来的信用创造,对社会最坏的影响该是摧毁下一代们生存的基础。当所有的良田都在凭空创造的信用推动下,成了“高科技”开发区,成了千姿百态的“小区”,人类生存必须的食品生产基础就完全崩盘了。1982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顺差 60 亿美元,各种粮食出口量总计超过 1000 万吨。30多年后,中国所有食品都进口,出口逆差超过 700 亿美元,净进口大豆9000万吨,各种谷物1300万吨,肉类450万吨,食用油品 1200 万吨。。。我大致算了一下,如果这些农产品中国自己生产,至少需要 5 亿亩耕地。这对于一个耕地面积不足20亿亩,人口超过14亿的国家而言,将5亿亩耕地用于

“不可逆转的他用”,这是。。。。。(此处省略数百字)。

237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13:50现在全球股市暴跌,仅仅两周,多跌去 10%以上,今日美国股指期指竟然又跌去近 5%,再继续一两天,全球股市就将落入熊市(下跌 20%)。

238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14:58大 A 莫名其妙地涨了几天,几乎收回了疫情造成的所有跌幅。现在又突然暴跌,而且是放量暴跌。通常有交易量伴随的涨跌才是真实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任何事件,即毁灭需求,也是毁灭供给。在信用经济中,这种双重同步影响,后果严重。服务需求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需求,提供服务的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的供给,尤其是服务业超过经济总量的 50%,其供给和需求熄火,对经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也许,这是为何全球股市才如此暴跌。

239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19:10

@真立派 2020-03-09 14:58:27大 A 莫名其妙地涨了几天,几乎收回了疫情造成的所有跌幅。现在又突然暴跌,而且是放量暴跌。通常有交易量伴随的涨跌才是真实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任何事件,即毁灭需求,也是毁灭供给。在信用经济中,这种双重同步影响,后果严重。服务需求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需求,提供服务的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的供给,尤其是服务业超过经济总量的 50%,其供给和需求熄火,对经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也许,这...... ----------------------------早就该跌,但这种跌法

不正常。

240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09 21:46

@真立派2020-03-0914:58:27

大 A 莫名其妙地涨了几天,几乎收回了疫情造成的所有跌幅。现在又突然暴跌,而且是放量暴跌。通常有交易量伴随的涨跌才是真实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任何事件,即毁灭需求,也是毁灭供给。在信用经济中,这种双重同步影响,后果严重。服务需求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需求,提供服务的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的供给,尤其是服务业超过经济总量的 50%,其供给和需求熄火,对经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也许,这......

----------------------------- @真立派 2020-03-09 19:10:37 早就该跌,但这种跌法

不正常。

-----------------------------

美国各大股指开盘暴跌 7%以上,造成“熔断”暂停交易。

这可是 10 年没有过的事件。

241 楼

作者:真立派日期:2020-03-1000:32@真立派2020-03-0914:58:27

大 A 莫名其妙地涨了几天,几乎收回了疫情造成的所有跌幅。现在又突然暴跌,而且是放量暴跌。通常有交易量伴随的涨跌才是真实的。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大于其他任何事件,即毁灭需求,也是毁灭供给。在信用经济中,这种双重同步影响,后果严重。服务需求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需求,提供服务的是信用经济中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的供给,尤其是服务业超过经济总量的 50%,其供给和需求熄火,对经济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也许,这......

----------------------------- @真立派2020-03-0919:10:37早就该跌,但这种跌

法不正常。

----------------------------- @真立派 2020-03-09 21:46:11美国各大股指开盘暴跌 7%以上,造成“熔断”暂停交易。

这可是 10 年没有过的事件。

-----------------------------

油价暴跌 17%,几乎接近 2008 年以来新低。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中小石油开采,运输,服务等公司几乎被腰斩。尤其是页岩油开采公司,最惨。背后的原因竟然是由于油价暴跌,这些公司可能陷入债务危机,于是会破产。

24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0 09:13美国股市周一暴跌,道琼斯跌 7.8%,创历史最大跌点,2000 点, 纳斯达克 7.4%,跌 625 点,也是历史记录。这种跌法有点不正常,仅仅两周,就破“调整”(10%下跌),就逼近“熊市”(20% 下跌),尤其是一天跌 7%,3 万亿美元凭空消失,这是全球崩盘才有的节奏。疫情造成全球 10 万人感染,这就足以造成全球经济崩盘?

24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0 09:24美国总统府首席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Kudlow)坐在了火炉上,2 月 25 日他在电视中鼓励人民买股票,说是疫情创造机会。迄今为止,标普 500 下跌了 13%。人们还拔出了他 2005 年在电视上说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市场没泡沫,那

之后,拉斯维加斯房价下跌了 50-80%。于是有人调侃说,一个金融市场啦啦队的队员,除了“高调”别的什么都不是。

24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0 11:47目前美国股市是在打脸时常拿股市来证明自己执政能力的《大嘴》,气不过,立马抛出个“工资单减税”,股指应声暴涨 2%。现在美股技术上很关键,再跌 1%,就进入熊市了。

247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0 14:11 @活成一个好

人 2020-03-10 12:14:22楼主,感谢科普。请继续讲讲信用边际效率为零之后的故事,这条路怎么继续走下去。

-----------------------------

这不是故事,而是领导的选择.如果将经济增长视为唯一的政绩,那么信用规模不断扩大是必然的.后果肯定是难看的,但因为短视看不见,大家都急忙把握今天,没有几个人在意明日.

249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0 18:18

@18979955172 2020-03-10 17:47:10 写得不

----------------------------谢谢 25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1 10:19第二。 丰裕社会中的财富差距日益扩大这是信用经济带

来的第二个大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金融制造业”通过“交易”直接“生产钱”,投入是钱,产出是钱,“生产过程”是交易。这样,参与金融制造业的前提是“有钱”,而由人参与的“金融交易”是“智慧博弈”,也是非理性“随大流”。因此,金融制造业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排他性和爆发性。

25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1 14:27金融造富极具排他性,这很直观。没有钱不能买股票,没有钱不能买房产,所以,没有钱就没有参与和分享金融制造业钱生钱的过程。股市暴涨,房价暴涨也只有股东和房主“财富”增加。

全世界进入丰裕社会的国家至少 40%的家庭没有房产,85%的家庭没有房地产作为投资资产。中国房产自有率到达90%,但拥有投资房产的家庭不足 30%;在美国,自有房产是“美国梦”,在 2007 年时,自有房产率超过 70%,结果一场次贷危机,又让 20%的家庭美梦一场空。

在世界上股市最发达,以股市为基础开发的金融产品最丰富的美国,只有 34%的家庭直接和间接拥有股票,过去 12年美国股市翻了 4 番以上,增值近 10 万亿,大多被 1%的人笑纳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亚马孙股价从 200 元涨到2000元,亚马孙创始人贝佐斯的钱12年增加了9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 40%第收入人群中 1000 万人 10 年增加的收入。

这些年,金融暴富最高大上的就是“公司上市”,每年都有那么几十个,几千个家庭因为上市而爆发,这种暴富的排他性更强烈,阿里巴巴上市,只有日本的孙正义,美国的雅虎,杭州的马云等致富;茅台酒上市,就只有国资委大发。

不是股东,一分钱都得不到。

256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1 15:36

@kanhui668 2020-03-11 14:58:59

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是从 1971 年开始的,到现在还不到 50 年,产生的庞大的债务和利息、产业失衡、贫富差距,现在要不接受债务违约进入大萧条通缩期,出清泡沫。要不

量化宽松大印钞票,信用体系完蛋,重复约汉.劳的故事。

丰裕社会只是表象,都是借来的。

-----------------------------

按照传统经济理论,可以推演出你这样的可能。但按照我的定义,尤其是人们没有基本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丰裕社会是实在的。因此我们是进入了新经济,基础和过去不一样,历史可以相似,但不会重复。

258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10:06美国股市继续暴跌,现在离“熊市”只有一发之差。昨晚标普 500 报收 2741,两周多前的历史新高是 3393,跌幅是19.2%,而“熊市”的定义是下跌 20%。周一诸多上市的石油公司股票价格被腰斩,昨日金矿公司股票又暴跌,其他高债务的公司,诸如房贷公司,还包括银行,股票早已进入熊市,因为市场认为这些高负债公司会因为疫情泛滥而破产。

261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10:58

@真立派 2020-03-12 10:06:06美国股市继续暴跌,现在离“熊市”只有一发之差。昨晚标普 500 报收 2741,两周多前的历史新高是 3393,跌幅是19.2%,而“熊市”的定义是下跌 20%。

周一诸多上市的石油公司股票价格被腰斩,昨日金矿公司股票又暴跌,其他高债务的公司,诸如房贷公司,还包括银行,股票早已进入熊市,因为市场认为这些高负债公司会因为疫情泛滥而破产。

-----------------------------

美股期货持续下探,纳指期货跌超 4%,道指期货跌 3.8%,标普 500 指数期货跌 3.6%。原因说是川普宣布美国未来 30

天将暂时禁止所有从欧洲进入美国的旅行,自 13 日午夜起生效。旅行限制英国除外。全球化下,禁止旅行无异于自杀。

26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12:08

@真立派2020-03-1210:06:06美国股市继续暴跌,现

在离“熊市”只有一发之差。昨晚标普 500 报收 2741,两周多前的历史新高是 3393,跌幅是 19.2%,而“熊市”

的定义是下跌 20%。

周一诸多上市的石油公司股票价格被腰斩,昨日金矿公司股票又暴跌,其他高债务的公司,诸如房贷公司,还包括银行,股票早已进入熊市,因为市场认为这些高负债公司会因为疫情泛滥而破产。

----------------------------- @真立派 2020-03-12 10:58:47美股期货持续下探,纳指期货跌超 4%,道指期货跌 3.8%,标普 500 指数期货跌 3.6%。原因说是川普宣布美国未来 30

天将暂时禁止所有从欧洲进入美国的旅行,自 13 日午夜起生效。旅行限制英国除外。全球化下,禁止旅行无异于自杀。

-----------------------------

这么再跌,美国股市就坚定地落入熊市了。过几天美联储会降息 50 个点,但由于技术上是熊市,让人面临 2 个选择:如果美联储降息后股市反弹出熊市,那么“抄底”,但如果市场没反应,甚至继续跌,那么“做空”。

26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15:36

@真立派 2020-02-22 09:29:10

我写了几段,主要意思是说信用经济的大幕开启,也是

顺应丰裕社会大众新需求,在温饱满足后,人们有了更

高的需求,当钱是成功的象征,地位的标志,钱就是最

合适的新需求。钱作为胜利的记录。人类喜欢竞技,与

其他动物相比,有更为强烈的胜出的本能。而“赚钱”

是人类自己发明的,最容易上瘾的博弈。所以人们是欢

迎信用经济的,信用经济的出现是“历史必然”。

----------------------------应该没什么负能量的话 26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17:01

@ty_渔夫 547 2020-03-12 16:33:32

信用不能凭空创造,信用需要 有借 有贷 的 双方才能创造,不是国家或谁能单方面创造的。银行有钱,没人贷款,或者银行不贷或没钱(存款不足),都不能创造信用货币。楼主举的国债例子,实质也是社会存款借贷给国家投资,如果没人买,也是不能产生信用货币的,如果是央行买,那就涉及央行印钞的锚变(而且违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存款能

够新增多少信用(钱),由货币乘数限制,不是无限的。

-----------------------------

道理上没错,但实际上 6 年 100 多万亿创造出来后,市面上银行还“缺钱”。债务的庞氏骗局,房市的火爆,再加XX 直接开工项目,让信用需求高涨。所以,换句话说,只要当局追求增长,信用创造就有无穷大的倾向。至于什么违法,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270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20:57美国股市通常都是同川大嘴站在同一条直战线,但这次反水了,暴跌 5%来回应其对欧洲的旅行禁令。不知道是川爷那个顾问的馊主意。首先,旅行禁令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为欧洲主要是意大利疫情严重,别的国家问题不大,这么做得罪朋友不值得;其次川爷自己说过无数次,疫情不是大问题,现在突发禁令,不仅自己打脸,还让人觉得美国疫情不简单;最后,旅行禁令严重伤害服务业,旅行社,航空公司,酒店,。。。股价暴跌。结果引发震荡。

27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21:41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美国股市跌停板!

27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2 21:42

美国各大股指暴跌 7%以上,12 年以来首次跌停板。

27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3 09:20

去另开一贴,专门讨论股市,房市,不知能不能通过:

美国股市再创历史记录。道琼斯暴跌 2352 点,历史最大

点数跌幅,跌幅 10%,是 1987 年闪电崩盘后的第一次。

自然,纳斯达克和标普也创点数下跌的历史记录,都下

跌近 10%,小股票最惨,指数暴跌近 12%。

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美股跌去近 30%,这是什么节奏啊!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美股的暴跌,对美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对中国经济,中国股市,中国房市有什么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审查通过了再继续。

27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3 10:04换了个绝对正能量的题目,竟然还是通不过?天涯社区:您在『经济论坛』版块发表标题为《全球金融市场崩盘,中国一花独放?》的帖子正在被审核当中,请勿重复发帖,

谢谢!

来自:天涯社区

276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3 12:11 新开了一个帖,

来探讨债务危机

277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3 22:33 书归正传。

第二。 丰裕社会中的财富差距日益扩大这是信用经济带

来的第二个大问题。

在信用经济中,“金融制造业”通过“交易”直接“生产钱”,投入是钱,产出是钱,“生产过程”是交易。这样,参与金融制造业的前提是“有钱”,而由人参与的“金融交易”是“智慧博弈”,也是非理性“随大流”。因此,金融制造业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排他性和爆发性。

金融造富极具排他性,这很直观。没有钱不能买股票,没有钱不能买房产,所以,没有钱就没有参与和分享金融制造业钱生钱的过程。股市暴涨,房价暴涨也只有股东和房主“财富”增加。

全世界进入丰裕社会的国家至少 40%的家庭没有房产,85%的家庭没有房地产作为投资资产。中国房产自有率到达90%,但拥有投资房产的家庭不足 30%;在美国,自有房产是“美国梦”,在 2007 年时,自有房产率超过 70%,结果一场次贷危机,又让 20%的家庭美梦一场空。

在世界上股市最发达,以股市为基础开发的金融产品最丰富的美国,只有 34%的家庭直接和间接拥有股票,过去 12年美国股市翻了 4 番以上,增值近 10 万亿,大多被 1%的人笑纳了。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亚马孙股价从 200 元涨到2000元,亚马孙创始人贝佐斯的钱12年增加了9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 40%第收入人群中 1000 万人 10 年增加的收入。

这些年,金融暴富最高大上的就是“公司上市”,每年都有那么几十个,几千个家庭因为上市而爆发,这种暴富的排他性更强烈,阿里巴巴上市,只有日本的孙正义,美国的雅虎,杭州的马云等致富;茅台酒上市,就只有国资委大发。

不是股东,一分钱都得不到。

278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3 22:33

“金融制造业”极具爆发的制造钱的能力:

全球股市的市值从 1973 年的 4 万亿美元暴涨到现在的100 万亿,一个百分点的上涨,就增加 1 万亿美元的财富,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0%的国民总产值;

中国的房产市值 400 万亿人民币,一个百分点上涨,就是 4 万亿;。。。

去年美国股市暴涨 29%,生产了将近美国三分之一的 GDP;一个阿里巴巴上市,这个世界就创造出了 2400 亿美元的“财富”,老板马云 200 多亿美元就进了帐,而卖产品要赚这笔钱,需要百年,千年的时间;

这还不算几百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商品市场,外汇市场交易所每天“创造”的千亿,万亿美元的“利润/财富”。。。所以说“爆发”,因为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几十分钟内上万亿美元就可以“生产”出来。

金融生产钱的时间之短,规模之大,这是任何实业(实体经济)都做不到的,但“爆发”的钱,仅仅被少数人笑纳。

结果,世界上占人口千万分之一的那么几千个超级富豪,占有时间 20%的财富。工业革命时期,那些超级富豪们要实现百万,或是千万的身家,他们几乎要奋斗一生,甚至几代人,

而在信用经济中,扎伯克成为百亿富豪用了不到 5 年,金小

妹不到 21 岁就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 10 亿美元富女,而且都

是“白手起家”。

279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4 18:45

在一个特定时期,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是一个定数,当货币量急剧增加,货币依然是计量商品和服务的单位,购买单位商品和服务所需货币量必然增加。因此,央行凭空创造信用,引发和推动“金融制造业”“生产的增值”- 资产价格上涨,就是在社会实行再分配。

假如一个社会中只有 2 个人,共有 1000 元,一个人有800元,一个人有200元,社会上有10件商品,每件100元。

信用创造的金融造富后,社会有了 2000 元,800 元的人因为有钱”投资“,钱增值到 1800 元,另一个人没有投资收入,还是 200 元。由于社会总商品量没有增加,现在每件商品价格就是200元,于是这另一个人的200元就只能买1件商品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经济”不“虚拟”,以排斥大多数人为特征的金融造富,是以稀释他人现有社会财富和

收入为代价的。

281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4 21:56几年前有本曾轰动一时的书,叫《二十一世纪资本论》,作者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发现在可以收集到数据的 300 来年中,资本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 4% – 5%,而 GDP 平均每年仅增长1%–2%。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

就能翻番,而 2% 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番要 35 年。在最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有资本的人,其财富平均增长 128 倍,

而没有钱投资的平民大众(大致就是靠收入吃饭)财富只比100 年前增加了 8 倍。虽然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

加富有,但是有资本的比靠工资收入家庭间的财富和收入差

距以几何级数扩大。

28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5 09:56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15611789.jpg{EIMAGE} 这种帖子也被封?

28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5 10:39 作者没有进一步

考察信用经济中财富增长的差异,根据我的分析,1972

年尼克松发动金融政变之后,资本增值率超过历史水平

的一倍,平均年增长率将近 10%。在 2008 年以来,由于

央行疯狂创造信用,这种“资本为王”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资本收益爆涨 3-5 倍,而 GDP 只增加了不到 25%。美国投资股票的家庭和中国投资房产的家庭,喜迎 5-10 倍

的“资产收益“。

也就是说,一旦钱能生钱,有钱人只会更有钱。在经历了 1973 年以来金融/虚拟经济的兴旺发达后,1% 的人比90% 的人拥有更多财富,这种现象不是巧合,也不是夸张修辞,而是现实,中央银行滥发信用,不断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只要政府热衷于 GDP, 只要央行不停止信用创造,这种劫贫济富的过程就会一直继续下去。

28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5 12:52“金融制造业” 生产的钱,并不虚拟,也是对社会商品和服务的“索要权”。在很大程度上,现代金融仅仅是将中央银行凭空创造的信用转化为社会“索要权”的载体,正是如此,资产泡沫不是问题,中央银行凭空创造信用,通过强制再分配,劫贫济富,不断加剧社会贫富差距才是问题。这个世界富愈富,穷更穷的趋势不遏制,不仅社会发展受限,而且社会稳定不能维持。金融通过凭空创造信用,创造超级富豪,本质是对大众的掠夺。

丰裕社会中,人们基本需求不再是问题,因此人们对于贫富差距的反应,远不及生存经济中那么强烈。虽然盖茨个人财富超过 1000 亿美元,马爸爸也有几百亿美元,但他们依然成为“社会的楷模”,“年轻人奋斗的榜样”,当然,还是社会舞台上的“主角”。贫富差距不带来生死对抗,但嫉妒和艳羡难免,这危害社会稳定。

287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5 13:54 小

结信用经济最大的优势是政府凭空创造信用可以力挽狂澜,让大多数“危”转化为“机”。但信用创造也不是毫无限制,信用边际效用趋于零,增加社会债务,同时加剧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都是信用创造的“天花板”。然而这些限制多和未来相关,多和“其他因素”相关,并不能阻止信用的创造,因此,摆在平民百姓面前的唯一选择:为了不落伍,如何在信用经济中找到自己的“钱途”,这是我在以后的章节要讨论的。

288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7 09:02

八. 钱途

在一定意义上,如果你读完了我前面的章节,对于钱途在那里应该已经大致明白了。因为很直观:

第一,钱是政府凭空创造的,如果同政府勾兑好了,“钱途”光明是逻辑结果。

我认识一位高人,1992 年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个以“全国”开头的“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司。高人最精明之处,是在设计公司的“服务范围”时,加上了一个“发展起步基金支持”,这顺理成章地让国家财政给提供 3 亿元的“启动资金”。当然,高人虽然非 2 代,但背后有权力的影子,不然财政的钱也不能到位。

高人拿到钱后,做了几个大手笔。一是在北京买地修办公楼,二是以参股方式“支持”了近 20 个公司,三是在几个特区买地建分公司(项目中心)。因为公司有“国”字当头,而 1990 年代初也是“淘金时代”,所以,几年之中,2 亿多资金都在享受各种政府优惠下转换成了土地,资产和股权。

29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7 10:05这种玩法在短期中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倘若不去重新评估土地和资产价值,经营亏损是必然的。员工工资,办公支出,一年上百万,都是公司亏损。因为是国家的服务公司,亏损并不是问题,记账就好,但仍然可称为“惨淡经营”。

后来,赶上国家“清理”部委支持的公司 – 政府要“退股”,这个国字头的服务公司要“私有化”,看起来高人是陷入了困境。但高人却看到了机遇,先把几个入股上了市的公司部分套现,再从银行以土地和资产抵押借了一部分钱(据说是一亿),扣除几年的经营亏损再还政府的钱,就把公司完全“盘”到自己手上了。

29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7 13:59

公司自己所有后,高人经营更加自由,一方面继续投资可上市的公司,继续买地,一方面还在国外去布局,在洛杉矶和纽约成立办事处,买房产。他的公司一直维持到 2012 年,那一年他出售了他北京,深圳主要的房地产,出售了他持有的 8 个上市公司的股权,全日制地在纽约经营他的“办事处”,但没几个月这个“办事处”,好象也人间蒸发了。

高人究竟赚了多少钱,有人估算是上百亿,因为当时出售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的市值,就是 20 亿。各地的房产,包括纽约,洛杉矶的房产都有 5-50 倍的回报。后来有人说他北京,深圳的地产抛早了,如果不卖掉,现在至少还要翻两番。

但也有人说,高人所以是高人,因为他深谙进退之道,赚了钱能够享受,还能全身而退,是真正的高人。不像有些富豪不知高低深浅,不知进退,结果虽然身家千亿,甚至万亿,就象安邦和海航,最终不仅财产化为乌有,还“遗臭万年”。

因为钱是政府创造的,要想大富大贵,尤其是在特色国,必须要紧跟政府,勾兑权力。最好的例子,该是疫情中富豪们的捐赠:盖茨向中国政府捐款控制疫情,马爸爸向美国行

政当局捐款买测试剂。可谓识时务者为富豪。

29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7 14:14但这种“钱途”,不是人人有机会去走,也不是人人都能走,更不是人人能走到头。所以,作为一种“存在”,却像独木桥,也像赌场老虎机赢满贯:准确时间,准确地点,准确行为,缺一不可。这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所以世界上的超级富豪只有 0.0001%。

296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8 11:52 第二,公司上

市现在世界上超级富豪,基本上都是金融市场缔造的。所以,办个公司,然后上市,几十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股票就到手了,小小的套点现,“王首富”的“小目标”就实现了。

以信用为中心的新经济之下,金融市场造富的时钟越拨越快,超级富豪也越来越年轻。谷歌和脸书的创始人书写了30 岁拥有 10 亿美元资产的历史,但年仅 22 岁的金小妹(KYLIE JENNER)最近却以 10 亿美元的身家,改写了青年富豪的年轮。

298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8 12:36金小妹 10 岁出演以他们家庭为故事的真人秀,14 岁时和大两岁的姐姐(时下美国当红超模)开始同一家服装公司合作推出青少年系列服装,接着又在“美国淘宝”上开过网店,还与别的公司合作卖过装饰品,卖过鞋。最后,基本上是不了了之。

18 岁时受被网民们嘲笑的启发(金小妹不喜欢自己的薄嘴唇,不知是做了“手术”,还是用了什么唇膏,反正嘴唇厚厚的了。网民们发现后,把她前后的照片贴到网上,嘲笑她“整容”)。金小妹把嘲笑当商机,开发出“金小妹唇膏”,说是“可以厚唇”。结果,上万只唇膏上网销售,几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年轻人都想有金小妹一样的嘴唇。

299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8 13:32

有全世界年轻人的“拥戴”,金小妹唇膏发展成了“金小妹化妆品公司”,没有核实的 2018 年销售额是 650 亿美元。

金小妹本人也成了除中国之外的世界第一网红,有 1.7 亿粉

丝,也成为媒体的宠儿,被美誉为对世界年轻人影响最大的人。影响有多大呢?美国有个个同“抖音”相似,但专门以

年轻人为对象的社交媒体公司,金小妹也是这个公司产品(Snapchat)的用户,有一天金小妹在她的《美国微博》上发了个抱怨,说是不再玩这个产品了。当日,这个市值 100多亿的公司,股票暴跌 6%,将近 10 亿美元烟消云散了。在有人用一个站立的鸡蛋的图片,在<美国微博>上创造了2000 万的“喜欢”之前,金小妹女儿(STORMI)的照片有超

过 1860 万的喜欢的“世界纪录”。

去年 11 月,一家老牌的跨国化妆品公司,科蒂公司出资6 亿美元,收购“金小妹化妆品公司”51%的股份,这同公司上市雷同,不仅完全坐实了金小妹 10 美元财富的事实,还改写了人类财富历史。高中没毕业,年仅 22 岁,白手起家,不到 4 年时间就赚到 10 亿美元。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吗?虽然这样暴富的概率不是人人都能有,但其暴富的方式却是有启发的:着眼,利用新经济,不断地尝试,找到自己的钱途。

300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0:21 第三,金融市场

钱途广阔我们前面探讨过,金融是直接生产钱的产业,而金融生产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来完成的,显然,个人的“钱途”可以从金融市场上走出来。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尤其是尼克松金融政变后金融作为产业崛起,世界金融市场实现了全方位的扩张:金融市场无处不在,无国没有。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交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张,在以“金融创新”幌子下的“证卷化”大潮推动下,世界上的任何商品都可以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产品。

公司,政府债卷(债卷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美元,欧元和人民币兑换(外汇市场),股票(股市),房产(房地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几乎没有金融市场不交易的,而所有的交易加起来,全世界这些金融产品每天有近20 万亿美元交换所有权。

301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1:03历史上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很高,成本更大。当年纽约证卷交易所一个座位,年费是 600 万美元。1990 年代初,通过经纪人买卖股票,500 股以下的手续费是 250 美元 ,买卖500 股以上要按交易总额的百分比收费。高昂的交易成本制约了股市交易的兴旺。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金融市场上需要经纪人的交易方式基本上被“取缔”,找到一家证卷公司,存入几百元就可以开帐户,就可以网上买卖金融产品。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就可以炒外汇,炒股,炒期货,炒,炒,炒。。。。更美妙的是,现在美国大多证卷公司对自己的客户实行零交易费,交易的成本为零。这让“炒”格外诱人。

30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2:09我对股市比较熟悉,所以让我从在股市上找钱途开始。

我原本是“股市是投资市场”和“股市是完全市场”的信徒。

前者是说买股票是为了当股东,只要公司经营不断增长,利润不断增长,给股东的回报就会不断增加。既然成了股东,就不要朝三暮四,要相信公司。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大

的投资回报。

后者是说,股市信息充分透明,有关公司经营和盈利的信息,都在股票的价格中充分体现出来,除非有内部消息,要想通过买卖股票来赚钱,偶尔可能但长期中一分钱也赚不到。要赚钱只能“投资股市”。所以,股票是买来持有的,不是炒的。 30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2:44

上面这段居然要审查,有什么敏感词吗?

305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2:52后来去参加了一个“日交易培训班”,虽然我对繁杂也深奥的“股票技术分析”不以为然,但教课老师关于交易的说法,让我深思:(按现在的数据)单日全球股市交易额大约4-5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股市交易总额大约有两万亿美元,这个钱是美国一年 GDP 的 10%,钱途是在钱中,没理由见了这么巨大的一堆钱要绕开呀。而且,在几万亿之中,弄个几千,几万的完全是九牛一毛,应该不会很难。

自认为不太笨,所以我奋不顾身地跳进钱堆,参加交易。

306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19 14:04

@游客 2020_3 2020-03-19 13:42:44 顶帖学

----------------------------谢谢 309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20 10:56

现在的美国股市,基本上是为交易设置的。

首先,挑出几个几十个公司打捆组成“交易基金”,相对于·买个股,打捆的交易基金更抗风险,而且降低交易成本。因为正常的市场交易中,大盘指数能够涨跌超过 1%的可能不大,打了困的基金也类似,为了让交易更加刺激,证卷公司又在交易基金的基础上推出“倍数交易基金”,这样基金涨跌 1%,倍数交易基金(多为 3 倍)就是 3%;

其次,加杠杆:容许借贷去买股票(50-70%),让股票购买力翻倍;

再其次,容许借股票卖(做空);再加开发衍生产品 – 期权。过去“期权”至少是一个月,近年来对交易活络的股票,推出了一周为期的期权。而期权又是“双向”既可做多,也能做空。

这种不断加码的杠杆操作,让交易更加有利可图(当然方向反了也就很快玩完),让交易盈利一天翻番,甚至翻几番成为“现实”。这样的可能性让交易变得格外诱人。

311 楼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20 12:39 举个实例。

3月18日,纳斯达克100家公司的基金QQQ收盘价是177元,买100股需要17700元,但如果你去买下一周177元的期权,只需要 800 元(在没有现在这样的恐慌弥漫,可能2-300元就能买到)。如果你再去买QQQ的3倍基金TQQQ,只要3900元,而其下周40元的期权,只要500元就能控制17700 元的股票,而且还有 3 倍的动荡。期权,充分体现了杠杆的威力。

而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交易“周期权”,可以实现一天或几天盈利翻番。比如,3 月 18 日,如果我在 TQQQ 开盘后价格达到 41 元时买入 40 的本周五到期的做空期权,成本是240 元一个合同。由于我认定其会下跌的“方向正确”,盘中TQQQ 跌到了 33 元,这个期权的价格是 8 元,我在这时卖出,10个合同2400元,就翻了3.3倍成了8000元,一天就赚5600 元。

这个例子说明短期内做股票盈利翻番不是传说,而是现实。但鉴于中国股市不存在这样的设计,这种操作没有模仿和复制的意义。大家就当个故事听听而已。

312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20 13:41 一次还不能发太

长,长了要审查

313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20 17:29书归正传,让我们来说说我炒股赚钱,或许可以借鉴的基本规则,其实很简单,就两条:

第一。有规矩,守规矩;

第二。追涨杀跌。

314 楼

作者:真立派 日期:2020-03-21 10:29

(1) 有规矩,守规矩。

规矩很简单,就是止损。我只要买到股票,第一件事就是设置“止损”。一般情况下,对于日交易的股票,我的止损点是“略低于当日股价的最低价位”;买来想持有几天的,止损点是“低于买价的 15%”。因为如果股票价格破了当日最低位,意味着上涨缺乏动力,同时有涨势的股票一般回调不会超过 10%,为了避免过度波动,所以选择 15%。

“不认输”是人类在博弈中最大的弱点,在股市上“不认输”是大多数人亏得精光的根源。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只有“止损”,“认输”才能不会全军覆没,才能保护你的资本,才有翻盘的本钱。因为一般情况下(大概率事件),如果一只股票价格下跌 15%,一定会下跌更多,甚至归零。被“止损”踢出去后又涨上去的可能也有,但概率不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