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企业继续融资引进新股东,然后想办法在股市上市。到此为止,往往创始人都会非常开心,因为从募集资金到企业上市,自己基本很少操心,所操心的事情就是把大把募集来的钱用于企业扩张。
往往这些国际资本进来的时候都会给企业创始人一份像“太子奶”一样的对赌协议。这份协议看起来像是激励企业发展的协议。实际上,是加了一副枷锁给创始人,用金融高杠杆把国际资本的风险转化,转到创始人这方来。不管对赌协议是输是赢,国际资本都是赢家。在企业遇到危机期间他们会以股票质押、贷款等形式“帮助”创始人走出困境或者谋取发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大部分创始人被踢出局。即使少量没有被踢出去的创始人,投行们也赚得钵盆全满,创始人的股权依旧不断被侵蚀。
当然,国内企业家在经历国际资本的洗礼的时候,也会总结经验,并进行“中国式”的商业反击。比如前面所讲到的雷士照明,其创始人吴长江虽然股份被稀释,并被国际资本挤出董事会。但是他利用自己手里的渠道资源做筹码,将雷士照明的渠道分销系统直接独立于雷士照明之外。因此当这些国际资本对其动刀的时候,吴长江反戈一击,占到了主动位置。虽然这样的争斗对雷士照明来说可能在企业发展上是极为不利的,但从个人角度来讲,吴长江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逼迫资方不得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出牌。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1:08@经济小萌 385 楼 2013-07-29 10:27:29
楼主好帖子。期待能出书。到时候说一声,买一本。
----------------------------- 嗯多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1:52@xhnengrong 388 楼 2013-07-29 11:14:57
.
----------------------------- 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2:0623、
这可以说是近些年国际资本进入国内企业首次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虽说这么做并不符合商业规范,但却是国内企业者面对国际资本侵蚀的一个经典案例。当然除了吴长江,牛根生也不简单,在签署对赌协议的时候,他能够看清形势不盲目发展,并很早就已经想好后路。从被国际资本稀释股份到找到中粮接手,最后到现代牧业横空出现,一步步很有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味。当然,能够在国际资本夹击下生存下来的例子并不多。这就给企业以启示,到底在获得资本后该如何发展,对赌协议该如何完成,企业发展应该如何进行,是盲目扩张还是夯实基础?
从新希望乳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虽然没有快速进行产业扩张,这对于占领市场是不利的。但相对来说,稳健的步伐、本土化的经营品牌、低负债率、产业链的有效整合,往往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最能体现出重要性,使得企业本身虽然不会快速崛起,却会慢慢地稳定增长。
与国际资本侵蚀股份后打包卖掉的做法不同,国内企业在收购后往往是想长期经营。但这里面问题又出来了,如何收购企业,收购兼并企业后该如何发展才是重点。首先,在收购企业的时候不应仅仅看到企业的优势,更该看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把收购的企业有效整合,并降低成本。而收购以后又如何进行企业监督,在交接过程中如何保持企业优势,又不会继续扩大原来企业的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2:49...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2:5824、从中粮集团的各种兼并、重组与收购中,其实也可以看到,一个企业再庞大,当整体的协同运转无法执行,就相当于整合没做好。这样即使并购再多优秀企业,也只会给自己增加压力。多元化的企业发展建立在完善的产业链条相互合理协调的状态下,整合得越合理企业运作成本就越低,净利润率也就越高。
因此,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企业兼并,其实他们之间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危机来临之前,如果能够未雨绸缪,有效整合产业链使其健康发展,相信不管多么大的危机,多么厉害的国际资本都不可能轻易撼动企业,企业也就掌控着制衡这些资本入侵的“核弹头”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3:26午饭午饭~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4:32刚上班都没人了?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5:08@大河马 002 395 楼 2013-07-29 14:39:23
有人,例如我 。在潜水中默默的,静静的看,思考。
LZ,赶紧更新啊
----------------------------- 有心~谢谢~呵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6:07@heiyaoxiangxiang 397 楼 2013-07-29 15:12:55楼主写得很好,比小说精彩,还能获得一些知识,谢谢!
----------------------------- 多谢您的支持~欢迎继续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7:25@树下白芷 399 楼 2013-07-29 16:46:47
楼主加油继续。已收藏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8:46二
25、
商标争夺战背后的鬼蜮伎俩在如今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商标”“专利”都成了不可忽视的隐性资产,且越来越重要。而从欧美先进国家的经验看来,近些年商业实体主要的竞争就是在各个产品的专利上面,有时候一个专利之争可以上升为产品之争、企业胜败之争。
转回国内呢,则更多的是商标之争,一个商标,不管有没有产品,都是商业价值。所以商标争夺战在国内不断上演。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19:10晚饭~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21:12@骆驼祥子祥子 404 楼 2013-07-29 20:49:13
mark,慢慢看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21:49...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29 23:25^-^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00:35明天开始将有更精彩的内容哦~敬请期待~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01:11大家晚安~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02:18^-^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09:30继续连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09:4926、
IPAD 商标争夺局中局(一):唯冠衰落真相
2012 年,一场官司引起了国内甚至是国际舆论的注意。这就是唯冠与苹果争夺国内 IPAD 商标案。这场官司,最终以唯冠获得 6000 万美元与苹果达成和解画上句号。官司虽然结束了,但由此引发的讨论却并没有结束。这场官司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注目?该案件成为了商标争夺的经典案例,而唯冠的成功获得利益更被诟病为投机取巧的典范。唯冠到底怎么一步步让全球的产业巨头“苹果”掉进了陷阱中?想要了解这桩案子背后的玄机,就必然先从唯冠的成长史说起。
说起唯冠,其实并非是大众眼中的“皮包”公司,其生产规模并不小。唯冠公司在 1989 年成立,以几十万元人民币起家,并开始做显示器材料加工。1991 年进入深圳沙头角保税区,从此开启了唯冠以显示器为核心的发展壮大之路。十多年后,唯冠就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显示器生产厂商,年销售额过百亿,企业员工人数过万,并在香港、台湾两处上市。
最辉煌的时候,全球每十台显示器就有一台是唯冠生产的。
其企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不仅可以看出唯冠的发展轨迹,更能看到此类企业的共通点。第一个阶段,是高速发展阶段,也就是从唯冠创建到 2003 年这个阶段。
这个时候唯冠迎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来,由于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所以同大多数的同类企业一样,唯冠享受着地方优惠政策、地价优惠、人力资源极其低廉等优待,这种以代加工(OEM)的形式逐步做大的企业数不胜数。
而声名远播的代加工巨头——富士康,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发展起来的。唯冠与富士康虽然规模不同,但发展轨迹还是极其相似的。
唯冠在代加工不断做大的同时,也开始有转型的欲望,并于 2000 年并购了品牌显示器厂商美格的股份。如此一来,唯冠由低端显示器为主,逐步开始进入中高端市场,并确立了品牌地位。第二阶段在 2003~2007 年,是唯冠发展的一个相持阶段,其实在这个阶段唯冠可以有更多的发展。但由于与传统通信产业巨头摩托罗拉的合作,让唯冠在这个时期的业务逐步走向被动。2003 年 10 月,唯冠与摩托罗拉双方正式公告摩托罗拉与唯冠集团达成联盟,同时宣布摩托罗拉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系列家电产品登陆中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10:06欢迎继续参与讨论~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10:23...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10:59@zyl0209 411 楼 2013-07-30 07:11:33
这个必须马克
----------------------------- 多谢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18:3427、其实在刚开始,双方都是本着一种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形成市场优势的想法。作为传统通信产业巨头,摩托罗拉一直觊觎此类家电业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拥有巨大需求的市场。
液晶、等离子电视的市场蛋糕又极为诱人,但苦于没有相关产业的生产能力做基础,所以就想找一个合作者。而唯冠呢,虽然做了多年显示屏,但也仅仅是作为各品牌代理商,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当时商业前景似乎比较乐观,覆盖面非常之广,从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楼宇可视对讲机、数码录放影机、汽车影音开始,准备逐步渗透进入所有相关产业市场。
但此次合作,却迎来了两家厂商的“双输”局面。对摩托罗拉来说,由于新兴品牌与产业的冲击,让这个老牌通信产业巨头面临巨大危机,而其企业本身因为产业结构过于臃肿,发展目标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背离,已经是危机四伏了。此时与唯冠的合作也是想开始新的尝试,企图在家电市场方面做起来并重夺优势。不过由于摩托罗拉早就舍弃家电市场,并未料到电视产业将迎来新的春天,而在等离子、液晶生产方面继续发展,所以这个时候摩托罗拉回到家电市场,可以说已经慢了好几拍。
在这个电视升级极其迅速的时代,电视核心的升级甚至可以以天计,慢半拍都会落好远。偏偏这个时候,摩托罗拉对于唯冠的技术要求是,必须由其在不同地区的七个研发部门通过才可批量生产,这样就耽误了新产品快速上市的时间。
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时间就是金钱,就是市场。一方面摩托罗拉研发以及产品实验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唯冠对于相关电视产品制造经验不足,这样两个“性格不合”的“夫妻档”在一起,时间长了必然会产生“婚姻危机”。
果然,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 2004 年的 10 月初,唯冠宣布由于在产品营销认识上的分歧,已经停止与摩托罗拉共同生产销售资讯家电(包括液晶电脑显示器、等离子电视机和液晶电视机、数字电视等产品)的合作。这场短暂的婚姻,让唯冠与摩托罗拉在资讯家电产业中都铩羽而归,被打出了局。实际上,在 2004 年以后的市场,国内家电产业巨头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摩托罗拉与唯冠本身出了毛病,即使它们合作无间,在当时日渐饱和的国内家电市场上,其实也很难走远。国内专业制造和销售的巨头们都在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新合作的它们又怎么会讨得了便宜去。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0:15@我就是要鸡腿 418 楼 2013-07-30 13:19:19
楼主辛苦,学习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1:31@搬砖的日子 424 楼 2013-07-30 17:47:43顶就是更的好慢啊
----------------------------- 没办法写作就是这样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2:22@梦醒时分光 428 楼 2013-07-30 21:40:07把帖子收藏起来,每天下班看看成了我必备的事,谢谢楼主,期待更新
----------------------------- 多谢您的支持与鼓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2:38@山寨李霄云硕 429 楼 2013-07-30 21:44:50
不错。
----------------------------- 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3:18@奥羽 422 楼 2013-07-30 15:49:51
好!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0 23:38@oooo001 421 楼 2013-07-30 15:45:00
马克一下
----------------------------- 感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0:28@402397493 434 楼 2013-07-31 00:14:18
贴子太好了
----------------------------- 您喜欢就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1:21@听析 436 楼 2013-07-31 00:30:00
好帖必须留个名字。
----------------------------- 多谢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1:50@gxsuhao 438 楼 2013-07-31 01:33:50
马克
----------------------------- 感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2:03各位晚安~明天继续~谢谢大家~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35@鸭梨山大的日子 441 楼 2013-07-31 02:50:27
楼猪小猪写的好,必须顶!!
----------------------------- 呵呵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54@搬砖的日子 443 楼 2013-07-31 09:48:42弱弱的问一句卤煮何时出书
----------------------------- 应该会的~呵呵呵~您随时关注吧~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5828、但不管怎么说,立足于代加工领域的唯冠有着多年的行业积累,在此次合作失败之后,也没有动摇其根基,只是堵住了唯冠首次转型脱离代加工领域的成长之路。虽然唯冠在此期间也尝试转型,但代加工企业快速转型成功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此后的几年,唯冠并没有多少大动作。在维持这种以代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几年后,迎来了唯冠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衰落期。
进入衰落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并不仅仅是唯冠,也是全球此类企业的危机。2007 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此时的唯冠来说,面临着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带来的产品囤积问题。产品的囤积致使成本不断增加,同时资金也就无法回收。第二个问题,就是欠债企业的资金无法到账。第三个问题,就是产量过剩引发的行业整体降价,降价导致资产缩水。这几个问题其实汇集起来都把危机指向同一个地方——资金链。因此唯冠的资金链瞬间开始产生断裂。
幸好在 2008 年末国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而其中家电下乡的刺激计划让唯冠暂时摆脱资金断链的危机,也让当时同一时期的同产业企业喘了一口气。随着家电下乡带来的附加值逐步回落,消费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显示屏以及家电相关产业制造商们在 2009 年以后再次进入冬天。连代加工巨头富士康都压力倍增,不得不将厂区搬迁,以降低成本,更何况是身兼电视、显示屏等多项产能过剩问题的唯冠了。
于是,在 2010 年 8 月,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股份不得不因资金断链而停牌。
此后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就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基于众多债主缠身,深圳唯冠本身又无力偿还的前提下,一个可以让深圳唯冠的债主、股东降低损失的机会摆在了眼前,这就是与苹果的 IPAD 商标权争夺。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07欢迎继续交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11@伊文 多指正~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27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多交流~碰撞才有火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2:04大家实在不好意思~刚下午出去升级电脑,所以目前刚做系统~有些乱~所以今晚的连载明天继续~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不好意思~另外今天的回帖我明天会一一作答~谢谢大家!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3:14总算大体搞了搞~明天我们欢乐再继续~谢谢各位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9:5729、
IPAD 商标争夺局中局(二):唯冠、苹果与破产诡道
关于唯冠与苹果关于 IPAD 的商标之争,唯冠自己也始料未及。因此有人说,这是唯冠蓄谋已久的一场“商标狙击战”,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 2000 年,唯冠旗下的台北唯冠在苹果尚未研发之前就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 商标,其目的原本也是用于自己的产品,并非所谓的恶意抢注。
2001 年,深圳唯冠在内地也注册了 IPAD 商标,对于唯冠把 IPAD 不同地区的商标归属权分了两家公司去注册,一些媒体和专家把这称为缺乏商业道德。其实这么说有些偏颇。
因为从其企业发展和当时国情来看,唯冠台湾分公司在全球各地关于知识产权与商品进出有着其特殊的优势,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大陆则更加严苛。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来说,分开注册是正确的。而深圳唯冠单独注册内地商标,其实在产品品牌发展上更加方便。
所以基于不同的考虑及种种原因,唯冠在不同地区注册的商标由旗下两家子公司分别掌握。如果说到目前为止唯冠一直是比较按照规矩做事的话,那么后来转让商标,直到与苹果打官司则确实也有着很多并不“光明”的招数。不过,苹果在这桩交易中也并非那么光明磊落。
2006 年苹果开始研发 IPAD,到 2009 年开始准备推向市场的时候,商标问题成为了阻碍。为了能够低成本拥有在全世界各地已经注册的 IPAD 商标,苹果偷偷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公司——IP 公司,用这家公司开始低价收购全世界的 IPAD商标。
由于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所以苹果的收购进行得很顺利。
2009 年 12 月 23 日,唯冠国际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 10 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 IP 公司,协议签署之后,英国 IP 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 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低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的偷龙转凤计谋因此得逞,这也是让唯冠国际后来后悔不迭的原因。但唯冠也不傻,明明中国内地的商标所有权是深圳唯冠所有,但在协议中却只字不提,其实也是留了后手。客观地讲,在这一点上唯冠想要自辩清白就比较难了,这件事也成为后来两家公司的焦点所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0:35下面开始逐步回答大家的问题一起交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0:55@zisisii 480 楼 2013-07-31 17:09:14经济论坛多点楼主这样的文章就好了。天天空军,多军,崩溃,预测,真扯淡,优秀的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
----------------------------- 多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36@无奈与逍遥 492 楼 2013-07-31 17:58:03
不厚重无压力的中国商业史~~
----------------------------- 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商业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厚重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38@善恶斗争 519 楼 2013-07-31 19:16:26
希望楼主有可能写个关于国内钢铁业的案例,时间要是到现在就更好了
----------------------------- 国内钢铁案例在我已出版的书内曾做过分析~虽然那个是结合宏观的,不过在目前暂时先不继续做分析了~谢谢您的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46@非咸非淡 547 楼 2013-07-31 22:29:53
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并受人尊敬的参天大树,因为没有商业伦理道德,和时下的社会一样,没有道德。
----------------------------- 呵呵呵~对于这个问题我看了回帖~今天的辩论很激烈。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吧。是这样,商业伦理也好商业道德也罢,首先是要建立在公正的市场环境之下的。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是助推者,但无法做决策者。在拥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可监督的法治之下,有商业良心的企业逐步就会增多,他们也就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良心。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市场整个失衡,透过公平的竞争无法壮大,甚至无法生存的时候,活着就是第一要务了。这不是说不该呼唤企业良心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本文恰恰是透过站在客观的竞争生存的立场上观察企业为什么会做出某些决定,为什么看似不光明的招数却是唯一生存的招数。从而希望能够呼唤对公正的商业市场环境的建立做份努力,这相信也是对企业对大家做出我的一点努力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事情无法直接说的很通透,但我可以讲,讲出企业面临的难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而这些解决之道肯定不会光明正大,所以想要让“道”高一丈,那么道“法”就一定要做好!我说的哪里不对望见谅~也欢迎你发表您的看法~谢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2:35@大唐安西 685 楼 2013-08-01 12:25:47很有启发作用!干货,大作!楼主可能在提供些相关布局及策略方面的书或是作品?不要那种图有其表的大路货,推荐下吧!相信能写出这种见地的楼主一定有不错的推荐
----------------------------- 这样吧~我也不去具体说什么名字了,您可以先去看看稻盛和夫的书。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3:33@lushengkui666 639 楼 2013-08-01 08:54:24回复第155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7-2400:45)各位晚安~明天继续~==========辛苦了楼主,我看着一直没顶,因为看入迷了。强大,看着像看日报比牛奶保质期新鲜,比直接网上搜索的企业管理案例更实际更能给人带来启迪!谢谢楼主!
----------------------------- 感谢您的支持~您太客气了~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4:20@1121jj 666 楼 2013-08-01 10:48:22楼主,看的是文章,学的是商道。我得天时,地利,人和。
确不得其成。困惑于心。不能自解。真心拜求楼主高指。愿认大哥。
----------------------------- 您太客气了~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06@非咸非淡 700 楼 2013-08-01 14:29:00回复第680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111:46)@非咸非淡547楼2013-07-3122:29:53
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
==========
呵呵,公民是公民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企业公民是商业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没有前提条件,不能以环境等客观理由来给道德设置前提条件。
三十年前,我们以原始积累阶段为由,推唐商业伦理。今天过了积累阶段,我们又以是......
----------------------------- 是啊您说的对~希望能够多出点有社会良知的公司。所以才要改善经营环境,给企业一个公正的平台,毕竟道德必须建立在制度之上,有了好的制度,道德遵守者才会更好的生存~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12另外,其实描写企业在某些商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的选择,并非为他们进行道德开脱,恰恰相反,就是要把这样的残酷环境展现到大家面前,才会让人重视,让人去反思~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21@非咸非淡700楼2013-08-0114:29:00于2013-08-01回复第680楼(作者:@xiaozhu90911:46)@非咸非淡547楼2013-07-3122:29:53
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
==========
呵呵,公民是公民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企业公民是商业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没有前提条件,不能以环境等客观理由来给道德设置前提条件。
三十年前,我们以原始积累阶段为由,推唐商业伦理。今天过了积累阶段,我们又以是......
----------------------------- @xiaozhu909702楼2013-08-0115:06:50
是啊您说的对~希望能够多出点有社会良知的公司。所以才要改善经营环境,给企业一个公正的平台,毕竟道德必须建立在制度之上,有了好的制度,道德遵守者才会更好的生存~
----------------------------- @非咸非淡 705 楼 2013-08-01 15:17:18
好的制度只能给予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但是给不了企业信守商业伦理的自觉性
----------------------------- 对~但却绝对能够给不自觉遵守的企业以惩罚,同时也能让民众拿起自己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遵守商业良心,久而久之,商业道德遵守成为准测,的企业得到的是利润,必然就有了回馈社会的自觉性。这就是法治公正的必要性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37我另起一行说吧~其实呢,从古至今,我国的从商者都是比较从属的地位不被重视,有时候做大了还树大招风,相比较而言,垄断性的国企则自在轻松得多,不必担心钱,不必担心竞争,只需要担心能不能得罪上司,只需要担心利益分配会不会得罪谁。说句实话,欧美国家的企业家的所谓良心,道德哪来的?一个不断完善的制度下逐步催生出来的。当然我们呼吁的是企业良心,希望他们能多站出来,但说实话,相比较而言更改承担社会责任的是谁,不言而喻~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恰恰也就是呼吁企业良心,而不是赞美鬼蜮伎俩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41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51继续连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5230、
2010 年,苹果的 IPAD 产品在全球包括中国大陆上市,这一点让唯冠大出意料。没想到便宜打包卖出的 IPAD 商标,竟然是让苹果公司买走的,其贱卖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而此时苹果公司也已经知道大陆 IPAD 商标使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为了消除未来隐患,苹果公司先发制人,以深圳唯冠连续 3 年停止使用 IPAD 商标为由要求撤销商标。但由于对方申请了资产保护,所以苹果并未得逞。此后苹果提出诉讼,认为之前已签署协议,要求归还商标使用权,但因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协议,诉讼被驳回。
本来深圳唯冠并未有行动,但由于此时已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担任唯冠债务重组顾问的和君创业公司发现唯冠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资产,仅剩下这个品牌有价值。在和君创业以及众债主的推动下,又恰逢苹果“自投罗网”,深圳唯冠开始了反诉讼,先要求苹果公司在大陆禁售 IPAD 相关产品,随后舆论传唯冠向苹果索赔 100 亿美元。当然这属于“虚张声势”给苹果公司造成压力,最终唯冠亮出的底牌是 4 亿美元。
4 亿美元恰恰是深圳唯冠欠的债务总和,如果索赔成功则各债主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苹果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久经沙场,在协议中未发现其没买入大陆商标使用权已属低级错误,又怎么会用这么高昂的价格买一个商标呢。不过,对于此类电子产品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再加上官司在中国内地又接连败诉,苹果公司终于开出了 6000 万美元的和解方案。对于深圳唯冠来说,众多债务人都在看着这笔钱。如果苹果公司一旦觉得成本过高而改换商标,则大家都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个庭外和解顺理成章地达成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官司过后大家都看中了这 6000 万美元的肥肉,帮助唯冠的律师团更是向其索要高达 7000 万元人民币的律师费。
这让整个事件增加了戏谑色彩。
从整个事件中,我们来看各方利益。先来说苹果,苹果公司在整个事件中先用皮包公司低价收购商标,再因协议未审核明白付出了 6000 万美元的代价。钱倒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了上市最佳时机带来的隐性损失,可以说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在产品的核心价值上永远处于高端,这一点是任何中国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而未来,苹果公司仍将长期占据市场,这一点不会因为一点点的疏漏而改变。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05@xiaozhu909712楼2013-08-0115:41:03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
----------------------------- @非咸非淡 716 楼 2013-08-01 15:56:20
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朴素的道德观,还有儒学传承的仁义信.....,或者佛家的因果报应,人做了坏事要遭报应的,要么活着现世报,要么死了下地狱......。而现在这个讲“科学”的社会,这些成了“封建迷信”。
而一个法人公民造成的恶果比一个自然人要严重的多的多。
----------------------------- 呵呵~您说的并非是当时为商之道的核心~虽说有这些成分~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14@赛外金海棠 719 楼 2013-08-01 16:07:44
楼主我一直在刷你的帖子,地铁站过了
----------------------------- 真是感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21@xiaozhu909712楼2013-08-0115:41:03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
----------------------------- @非咸非淡716楼2013-08-0115:56:20
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朴素的道德观,还有儒学传承的仁义信.....,或者佛家的因果报应,人做了坏事要遭报应的,要么活着现世报,要么死了下地狱......。而现在这个讲“科学”的社会,这些成了“封建迷信”。
而一个法人公民造成的恶果比一个自然人要严重的多的多。
----------------------------- @xiaozhu909718楼2013-08-0116:05:00
呵呵~您说的并非是当时为商之道的核心~虽说有这些成分~
----------------------------- @非咸非淡 721 楼 2013-08-01 16:16:45
呵呵,在我看来商道即人道。
商业不过就是个职业,本身没有崇高性,和种地的农民一样,职业而已。唯一不同的是商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比农民种地高。
前面你讲古时代的商人被 歧视,其实今天传说中的米国人,商人一样被歧视,人家反歧视(向上歧视),公司老板要告员工对老板性骚扰,基本打不赢官司,员工要是告老板性骚扰容易的多。消费者要告企业,不是消费者提供产品危害的证据,而是要企业提供产品没有危害的证据......
----------------------------- 您恰恰说出了核心~这就是法制对强势的限制,对企业来说,政府是强势的,对个人来说,企业是强势的,既然失衡,那么法律就是要帮助弱势达到平衡。这才有所谓的商业道德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33@maya811021 704 楼 2013-08-01 15:16:19非常的精彩,适合我的口味,感谢……楼主今年贵庚?
----------------------------- 多谢您的支持~您要给我找对象?家有妻子了~谢谢您呵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57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10@大叔很有爱 697 楼 2013-08-01 14:14:18
加多宝王老吉啊,等着看这个。还有双汇娃哈哈
----------------------------- 恩不着急~慢慢来~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21@1449889588 601 楼 2013-08-01 01:50:00
紧追不舍,顶楼主!等待楼主暴走更新
----------------------------- 呵呵感谢感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40@xiaozhu909725楼2013-08-0116:57:53
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
----------------------------- @非咸非淡 728 楼 2013-08-01 17:25:15
呵呵,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说嘛,要谈到更深入就要涉及到唯心唯物之争,要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算了,这种讨论并不符合这个帖子的叙事内容。朋友们要看的是你的商业故事,我再罗里吧嗦的就有歪楼之嫌了。
但是,如果楼主真要写商业道德的话,要写的很深入的话,真的建议你看看哲学,我说的不是马列,是笛卡尔、康德等传说中万恶的唯心论哲学家,知道什么是“第一......
----------------------------- 多谢赐教~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52@xiaozhu909725楼2013-08-0116:57:53
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
-----------------------------
@非咸非淡728楼2013-08-0117:25:15
呵呵,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说嘛,要谈到更深入就要涉及到唯心唯物之争,要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算了,这种讨论并不符合这个帖子的叙事内容。朋友们要看的是你的商业故事,我再罗里吧嗦的就有歪楼之嫌了。
但是,如果楼主真要写商业道德的话,要写的很深入的话,真的建议你看看哲学,我说的不是马列,是笛卡尔、康德等传说中万恶的唯心论哲学家,知道什么是“第一......
----------------------------- @xiaozhu909730楼2013-08-0117:40:10
多谢赐教~
----------------------------- @非咸非淡 731 楼 2013-08-01 17:47:49
楼主客气了,期待你的更新!谢谢
----------------------------- 呵呵~交流对大家都是学习~对我来说,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06@houfujin 611 楼 2013-08-01 02:52:15
太精彩,楼主,终于追上了!
----------------------------- 多谢您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21@我用欧朋浏览器 734 楼 2013-08-01 18:12:11
长知识了,楼主辛苦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35@bztech2011 603 楼 2013-08-01 02:07:18
好文章,留名
----------------------------- 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22:54@lrjy003 740 楼 2013-08-01 19:13:45
一口气看完,多谢楼主这么好的帖子,比外面卖的书好百倍,期望楼主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事例,我们也好学习学习,楼主也不用和别人辩论什么,大家观点都不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好的学习,不好的舍弃,不必在意
----------------------------- 您能理解就好~非常感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0:17@lushengkui666 755 楼 2013-08-01 22:53:29
楼主辛苦了!请问楼主又不在场,这些关于企业成败资料怎样得来的呢?那些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家又不会透露出来。
-----------------------------
您好~谢谢您的关心~其实资料并不新鲜,基本很多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料,有些呢,是股权结构的变动,有些是事后结果不同时期的变化,当很多事实串接起来往往就会出现一个结果,得出的只有一个结论。也就是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其实很多是经过细致的研究之后也就不算多么神秘的事,但关键还是是否能观查得到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1:22@排老 743 楼 2013-08-01 20:29:38
赶上大部队啦!楼主高人,我等佩服。期待更新!
----------------------------- 多谢您的青睐~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1:32@天牙舍取@天牙舍取2013-07-2613:00:03297楼2013-07-2611:57:02
祝楼主全家都喝都喝蒙牛
----------------------------- @xiaozhu909298楼2013-07-2612
----------------------------- @4 角钱 746 楼 2013-08-01 20:55:10
你好讨厌,这么好的帖子,怎么到处都是你
----------------------------- 呵呵到处都是谁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2:22@小五一骑绝尘 768 楼 2013-08-02 01:33:13
有空还是会来顶顶
----------------------------- 多谢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3:07@xiaozhu90922楼2013-07-2214:58:35
出去一下~晚上继续~
-----------------------------
@阳光心源 771 楼 2013-08-02 02:45:00
顶一个
----------------------------- 感谢这么晚还来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16继续连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1831、再说一说深圳唯冠的债主们,在他们推动下最终减少了损失,好歹也算没白忙。其实相对来说,在整个事件上推波助澜并狠咬了苹果一口的,并非唯冠集团本身,而是这些背后的债务人。另外,深圳唯冠的律师团虽然没有即时获得足额律师费,但名声已经打响,仅从这方面也能获得巨大的隐形资产。后来还借由 700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索价继续打响名声。而实际上他们应得的律师费用也还是会支付给他们的。
其实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唯冠集团运作中,最厉害也是最神秘的就是唯冠的创始人——杨荣山。我们客观梳理唯冠的发展以及与苹果之争,会发现他在企业的资本腾挪方面非常厉害。这里我们不妨揣测一下。当然,只是揣测并非既定事实。
2008 年国际经济危机正浓,毫无疑问唯冠也在旋涡之中,资金链紧绷是必然的。而此时在香港,杨荣山因为拖欠别人430 万美元,被对方呈请破产。个人破产本身没什么,但当时杨荣山手中拥有大量债券,却并未卖出还债,而是以现价卖出会被压价为由申请月底再还,最终法院还是判其破产。
这里看似正常,但当时唯冠国际欠债 30 多亿元,其中由杨荣山个人担保的贷款就高达 10 多亿元。毫无疑问,其个人的破产也相应地减去了唯冠国际的负担,在当时来说足以让整个集团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51@lushengkui666 774 楼 2013-08-02 07:07:29
谢谢楼主!你一定很善长于管理,好羡慕你的智慧和丰富的商道见识!
-----------------------------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18:04@六面碰壁局士 786 楼 2013-08-02 12:43:51
李敖演讲要掌声时,会说大家是不是听我演讲太入迷了忘了鼓掌了。一上午误入帖子深处,争渡争渡,忘了拍手。楼主辛苦了
----------------------------- 多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18:16@秋晖伴落枫 802 楼 2013-08-02 18:04:53猪哥,加油哈!看到这里,我想说一句,市场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
----------------------------- 多谢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07@mengzi308 804 楼 2013-08-02 18:30:48回复第692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113:33)@lushengkui666639楼2013-08-0108:54:24回复第155……==========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