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高收益低 德国房租近几年直线飙高让德国人苦不堪言。
在慕尼黑,一套 120 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 2250 欧元;在柏林,一套 120 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 1500 欧元;在法兰克福,一套 120 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 1700 欧元;在慕尼黑,一套 120 平方米的公寓每月租金约 2250 欧元。
从数值上看确实比不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每月房租。
但是2017到2018年,德国平均工资也就每个月3700欧元。这就意味着每个德国工人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半多的工资去租房。
柏林和法兰克福只是全德国房租上涨的两个代表城市。
自 2007 年以来,全德国的租金增长了 36.8%。2018 年德国房租涨幅再次大幅超过平均通胀水平。2017 年到 2018 年一年间,全德新租约的平均租金增加了 3.9%,达到每平方米7.06 欧元。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柏林住房首都柏林在 2018 年的租金涨幅为全德国最高,涨幅达到9.2%,目前柏林每平方米租金成本为 10.04 欧元。
这个涨幅让默克尔失声。
早年这个政坛女强人在竞选总理的时候,信誓旦旦向全德国人许诺,要控制房价和租金,让更多德国人负担得起住房。但是今年的几次公开谈话被问及柏林高涨的房
租的时候,她索性避而不谈。
显然,连这位女强人都对高房租的问题束手无策了。
推高房屋租金的主要原因是供不应求。
随着德国经济持续繁荣,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依然保有大量相对低端的岗位。高福利和相对高的收入让德国从东欧乃至全欧洲吸引越来越多工人。
特别是近几年德国慷慨地接纳中东难民,这让德国国内住房需求不断上升,也让德国国内廉价公寓显得严重短缺。
房源紧张让德国大城市一房难求,尤其在柏林、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大城市租房压力更是攀升,租客还需要排队看房进行竞争,找房简直比找工作还难。
许多租客给房东写了无数封申请,但是都石沉大海。
慕尼黑住房一房难求的局面看似让那些手上有房的房东乐开了花。而事实上尽管柏林的每月租金飙高,但是房东们并没有在疯狂上涨的房租当中大赚一笔,因为德国租房的收益率从原来的5%左右下降为不到 4%。
柏林房租收益率仅为 3.5%。
在法兰克福一套 120 平每月租金约 1700 欧元的公寓,收益率也就 3.7%。而慕尼黑情况更惨,120 平房子每月租金高达 2250 欧元的房子,但是收益率也不过 3.5%。
高租金,低收益,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高企的房价德国人不得不竞相租房。同时房价高企也太高了房东每月偿还房贷这一成本,压缩房东收入。
另一个原因就是高额租金税。
按照德国法律,德国的纳税范围同样包括从事工作所得、投资所得和租金以及其他收入都要交税。租金收入按累进税率征税,税率高达 45%。税率是相对固定的,而房租收益是市场浮动的。
购房成本提高,扣除成本之后收入还要被税收大笔抽成,收益率自然降低。
人们竞相抢租而不直接去买房和房东收益率降低这两个想象的背后推手都指向高房价。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稳定低廉房价走向终结
在 2010 年之前的十年时间里,德国实行了福利性住房建设改革、住房补贴调整和租金法改革。德国房价一直保持较低水平,名义房价每年仅上涨 1%,低于其物价年均涨幅1 个百分点。
这也让德国房地产市场历来也以稳健著称。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许多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德国房地产市场是为数不多的避免经济衰退的市场之一,并且在金融危机之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并且快速增长。
这种现状让许多人把德国推向神坛,许多专家学者纷纷跑去德国学习取经。
但是到了近几年,德国的神话似乎走向终结。
从 2015 年左右开始,德国房价经过四年多的房价强劲上涨,至今德国房地产市场依然非常强劲。在一个房地产市场历来异常稳定的国家,这是一个重大改变。
慕尼黑是德国的高成本领导者,每平方米的价格从 6000欧元到 10000 欧元不等。慕尼黑主要住宅区的公寓购买价格约为 7800 欧元/平方米。
柏林也越来越贵,价格区间在 3000 欧元至 6000 欧元之间。
截至 2019 年 5 月,德国公寓(包括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上涨10.22%,高于2018年5月的4.8%和近六年来的最高增幅。
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5.44%,涨幅为 7.95%,为 2017 年 7月以来最大涨幅。现房价格上涨 8.91%(经通胀调整后为7.49%),略低于上年 9.03%的增幅。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统计,2018 年德国住宅地产交易额达 151 亿欧元,这个交易数额较上年下降 3%。2018年共成交约 121823 套,较上年同期下降 4%。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买不起房。
那究竟是什么让德国低房价的神话走向破灭?房地产建设的降温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房地产商减少住房建设,住房供给减少是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一个原因。
德国房地产上兴建住宅时需要提前或许建设许可证。
但是根据 Destatis 的数据显示,2018 年德国颁发的建设许可证同比小幅下降 0.2%,只有 347292 套。这是远远不够的。
德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移民也在激增,据估计目前德国有 100 多万难民。要想满足这些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住房需求,德国每年需要建造 40 万套左右的公寓才能避免城市出现住房短缺。但是 2019 年第一季度,居住许可证继续减少2.8%,为 7.56 万套。
按照德意志银行的预计,未来几年在移民和劳动力市场持续上涨的带动下,房价和房租可能会继续上涨。这个趋势可能持续到 2022 年或更长时间。
这个趋势无疑让很多德国人备受煎熬,他们不得不面对一房难求,居无定所。更何况高企的房价也在拉大德国的贫富差距。
3 没房没钱真焦虑2018 年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实际 GDP 增长率仅为 1.4%,低于2017年的2.2%,201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0.4%。
虽然德国经济在 1991 年至 2014 年间增长了 22%,居民收入增长 12%,但是德国并没有像许多专家学者预想中那样让收入均衡提升。
纪录片《财富如何变成权力》
德国经济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Research)的数据显示:德国最富有的 10%家庭的实际收入在1991 年至 2014 年间增长了 27%。同期,中产阶级收入增长了9%,而底层家庭的收入下降了 8%。
2000 年至 2016 年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增长了 5%。
与此同时,来自投资和商业活动的收入却增长了 30%。这也就意味着大量国民收入并没有落入工人的钱袋。
收入差距已转化为财富的巨大差异。德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马克斯?格拉布卡(Markus Grabka)表示,高税收和富人垄断等因素可能拉大不平等。纪录片《财富如何变成权力》
位于德国东部的莱比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个人口 60 万人左右的小城市里,只有 10%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而整个德国 5%的人拥有全国一半的房产。
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全德国最富有的 10%人口拥有全国 60%的资产,而最底层的 40%几乎什么都没有。
表面上看德国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自 2005 年以来,不平等现象稳步上升。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越来越多的工作报酬不高。近 700 万德国人在做兼职,不稳定的“小工作”,月薪仅有 450 欧元。许多人靠福利金过活。面临贫困风险的德国人所占比例已从 20 年前的 11% 跃升至 2014 年的 16%。
德国在 2015 年出台了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希望解决低收入这一问题。但是政策把握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让雇主谨慎思考是否聘用临时工,从而减少社会就业岗位。
这简直就是个两难局面。
为了解决房价高企的租房问题,德国各政党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例如, 基民党、自由民主党、选择党都提出要促进新建住宅。社民党和绿党则更关注对租户提供更多保护。
由于一些政策争议较多,未来可能会有进一步调整。
德意志联邦银行尽管房价上涨,但德国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依然认为德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健,排除了房地产泡沫全面破灭的可能性。
德国央行首席银行主管安德烈亚也表示,尽管目前德国房价有所上涨,但是涨幅也还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这一观点得到了科隆经济研究所专家沃格特兰德的认同,他认为德国房屋价格上涨本身不足以造成泡沫,毕竟德国抵押贷款市场依然稳定有序,监管依然十分严格。德国股市和房地产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德国股市股本比率依然十分稳定,房屋建设水平也没有因为房价上涨而出现过热迹象。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今年,跟房价有关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了今年德国大选的焦点。以往鲜少成为竞选口号的住房问题,成为今年九月德国国会大选中各政党竞相表态的热门话题。
207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2 12:55所谓科研,其实也是智力和资本的集中厮杀,美国科技霸权怎么来的?单单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一家,2018 年就烧了一千一百亿美元,而美国像这样的实验室,少说有十几家,规模稍小的二级实验室数以百计。
209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3 14:58
@不要二分法2019-09-2212:55:41所谓科研,其实也是智力和资本的集中厮杀,美国科技霸权怎么来的?单单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一家,2018 年就烧了一千一百亿美元,而美国像这样的实验室,少说有十几家,规模稍小的二级实验室数以百计。
----------------------------- @揭瓦装天线 2019-09-22 19:23:50美国房地产和其他国家的区别是:美国的房地产只是像其它家电,纺织品一样的消费品,它不是主要投资品种,但是,在其他部分国家它则是主要的投资品种,比如,日本、中国。
为什么呢?我不直接说原因,只做比喻。比如,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是全国绘画作品的聚集地,所以,在这两地,古玩字画是一个主要的投资品种之一。而其它地区则没有这样的优势。为什么这两地的房地产没有降低呢?因为目前中国古玩字画市值太低了。如果它们像美国科技产品的市值一样,那么这两地的房地产价格则会降低。
我想表达的是房地产价格高是因为投资品种少,特别是科技投资品种少。美国科技的投资量大,不是因为它投的多,而是因为它的收益率高,吸引了资本!为什么日本人、中国人投资科技的热情不高,关键是收益率低,它不如房地产收益高。资本是逐利的,它的嗅觉很高。如果您想加大科技投入,一定要提高科技的收益率。为什么不支持那些吆呼的科技项目呢?那就象足球一样,仅仅是为了引资,实际收益并不高。其实,健康的科技市场靠的是收益率,别的吆呼或者导向真的没用的。它搞不出高收益成果,您总不能打他吧?!问题在更深层的地方----那就是科研的效率。其实,我说第一段很重要,但是我不能直说,有一些道理,不能像改革开放一样大力宣传,结果让周边国家学了去,它们也开放了,多了几个竞争对手,那不划算的。我只能点到为止。
----------------------很好的补充 212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4 17:48
历史性的巨变:互联网将成为关键阵地王陶
陶近年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政治变局,正发生在全世界的政坛。
在美国,以特朗普、桑德斯为首的非典型政客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对建制大佬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在欧洲,极右翼的德国备选党、英国独立党以及瑞典民主党迅速崛起,剧烈撞击了现有的政治秩序;在中东,伊斯兰国平地而起,打散了原有的地区地缘格局;学生及民众组成的草根团体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凡此种种,全球各地比比皆是。
政治素人柯文哲、特朗普等人的迅速崛起,在以前绝对不可想象事实上,这一系列瞠目结舌的政治大变局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对政治生态本身的深远改变。没有这种改变,以下情况将很难发生:特朗普将会像以往的反主流政客一样被媒体无情地彻底污名化,在民众眼中变成一个真正的小丑;桑德斯将会像以往的浪漫政客一样被媒体刻意忽略,从而被民众忘掉;欧洲的极右翼将不可能将他们的非主流政治主张在欧洲广为传播;伊斯兰国终究会沦为基地手下一支被呼来喝去的打手;那么,一个必须被回答的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社交媒体能够改变政治?并使得我们一贯熟悉的政治生态竟然变成了大家前所未知的新事物。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切实认识到社交媒体对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和能力的深刻改变。
在社交媒体之前,普通民众事实上并不关心政治,这不仅仅是因为普通民众的生活与政治相距甚远,更是因为民众关注政治的成本很高——需要民众在紧张的金钱和时间中,花钱购买报纸,浪费时间看政治新闻,还得花费很大力气去组织人群聚集起来以产生政治影响——这些都是普通人所不能承受的。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出现,民众对政治是天然钝性的。
更重要的是,民众不仅参与政治成本高,而且其获取政治信息的渠道相当有限。一般来说,他们所能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经过媒体修饰过的,因此,他们的政治倾向某种程度上,也很容易被传统政治力量所主导。不过,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出现,这一切被彻底改变了:以往篇幅冗长的新闻被缩编为几十个字;以往花费高昂、携带不方便的报纸和电视频道变成了免费、随身推送的讯息;以往需要能几百个人坐在一起才能相互交流的政治会商,变成了轻轻一点就可以形成的网络兴趣小组;以往需要几十万人共同聚集后才能产生政治影响力的集会游行,变成了随手可见的成千上万条愤怒或兴奋的留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政治生态。这一新技术使得民众能够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且很可能使得政治生活极化,并加速政党和政客的推陈出新。
随身推送信息和点发射能力的提高,使得民众对政治的敏感性和组织能力,大大提高首先,互联网社交媒体迅速降低了民众参政的成本,导致政治能够通过网络深入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度。这使得民众绕过传统的代议制度,通过网络表达出海量的支持或反对意见,直接对政府施加压力并进行监督成为可能。
例如,在欧洲死难儿童照片事件等政策议题中,民众通过社交媒体集聚的民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同时,事实也表明,随着民众网络民意力量的加强,以往左右民意发声的传统媒体影响力将逐渐式微,而代议制度下议会的政治价值也将因此削弱。这也意味着以往凭借媒体和议会影响政局的上流阶层的政治力量,将很有可能走向没落。
另外,由于政治参与成本急剧降低,也使得底层民众参与政治的能力和热情大大增加,这很可能导致政治生活出现极端化趋势。
由于底层民众大多数属于当前体制中的失意者,他们对现存体制很难抱有好感。他们迫切希望迅速改变,往往不惜诉诸于极端措施。因此,在底层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的情况下,政治光谱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极端化,而目前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的政治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样需要注意的就是,互联网社交媒体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政党和政客成长的门槛,使得政党和政客的快速崛起和没落成为可能。
互联网社交媒体不但降低了民众参与政治的成本,也降低了政党崛起的门槛:一个 Facebook 帐号就可以迅速拢聚大批政治上志同道合之人;一条信息的群发和转载就可以迅速扩散自身的政治理念;而一个政治上的无名之辈只需要上一次头条就可以立刻变得妇孺皆知。
于是,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团体组建和壮大的成本变得如此低廉,以至于一系列新的政党或政客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一夜”崛起,并以可见的速度成长为可以和老牌大党或政客相匹敌的存在——如德国另类选择党以及美国特朗普等。不过政党和政客快速崛起必将大大加速政党和政客的推陈出新,也将导致政党和政客的快速过气,这是政治生态的必然结果,毕竟“喜新”就往往意味着“厌旧”。
所以,综上所述,社交媒体对政治的改变程度,将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报纸和铁路对政治的改变。
在一次大战中,欧洲的贵族政客们为了赢得战争,几乎动员了一切力量:他们让妇女走进工厂,这催生出了女权主义;他们将殖民地士兵送进战壕,这点燃了亚非独立运动;他们把农民和工人训练成士兵,这激发出了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而这些也最终彻底埋葬了古老的贵族政治。
同样,社交媒体下的网络政治,也将深远改变这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传统的政党格局将被迅速冲破,新的政党将破土而出;昔日的政坛大佬将很快威风不再,新的政治素人亦将如红日般冉冉升起。在台湾、在香港、在美国、在欧洲,类似的政治现象正在发生着,并将继续发生下去,而这些绝不会是历史的偶然。
历史的车轮将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前进着,我们无法预知遥远的未来。不过,总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216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5 11:26美国前中情局局长发明计算一个国家国力的公式:就是你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人口、面积所有加起来的物质国力,乘以你的精神国力,精神国力就是从 1%到 100%。所以不管你物质国力多大,你精神国力为零,国力就是零。
他拿这个公式计算为什么美国在越南战争打败了,因为美国的国力无论如何都强得不可想象,而越南战争就是因为美国精神国力垮了,美国国内反战了,美国不干了,美国不能打了,美国就输了。
中国现在物质国力不弱,中国经济 2018 年是 13 万亿美元,美国是 20 万亿美元。美国军费 7000 亿美元,中国第二,2000 亿美元,其他三、四、五、六、七、八名,都只有三百亿到五百亿。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有 14 亿人口,有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有世界第二的贸易能力,今年中国市场要正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中美关系,比较物质国力,中国本来无论如何吃不了大亏,但问题在于,中国这四十年来精神国力剧烈下降:国内的思想意识形态,人的思想、情绪、意志出了问题,崇美、恐美,不自信。未战精神先垮。
这个问题去年八月还很严重,你无论如何想不到,中国这个病,被特朗普一下子给治好了。
219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7 14:14
如果中国很好,那为何很多有钱人都移民国外?作者:
刘斯郎舆论的“交锋”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剧了这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口舌之争”。以美国、英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早早便成立了专门的舆情部门,并长期通过“里应外合”的舆论手段对各国展开舆论上的攻击,以达到其粗鄙的
目的。
口舌之事,看似无形,实则攻心,若不管不顾,则给了敌人消你民族自信、灭你家国信仰、毁你国家前途的机会。
我们今天同样面临着这样的“舆论攻心”的问题,在一些境外势力的挑唆和鼓动下,不少精神洋人和媚外公知四处放毒,除去造谣抹黑之外,还颇爱发出各种看似在理的“灵魂拷问”,通过偷换概念、借东问西的手段曲解事实,误导大众陷入错误的认知。
那么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些“灵魂拷问”背后的真相,擦亮双眼,不要再被别人牵着鼻子跑了哦!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
我们这两年谈民族自信,讲中国进步,往往会提到一个“平视”:中国发展得很好,没有必要崇洋媚外。可往往这时候,会有一群人出来唱反调,他们这种“唱反调”不是推翻你说的中国科技进步、治安环境优良、基建领跑全球这些论点论据,而是没头没尾地来一句:既然中国很好,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移民海外?这是很典型的“有意误导”行为,我们谈的是中国的进步和民族的自信,他们把概念一换,变成了“中国好不好,是中国好一些还是国外好一些”,并试图通过“有很多人移民”这一模糊的概念,来佐证“中国比国外差多了,所以大家都移民”这一谬论。
网络上有公知多次抛图文,反复强调中国外流移民总数已经是全球第四:然而,他们用以蛊惑人心的这一“灵魂拷问”,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哪怕是他们看似有理有据的“总量数据”,也存在着许多断章取义的猫腻。
事实上,诚如不少研究中国的学者说的那样,中国最强大的成功要素是“规模”,14 亿人口的巨大规模,导致这个国家不管干什么都是“千军万马”。而在移民这个问题上,同样适用“规模”这两个字,人口基数庞大,一部分人的“移民”现象自然就显得有千军万马之势,这就好比你在中国统计罪犯数量,你会发现,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因为这罪犯总数比人家国家总人口都多。
说完人口基数的客观因素,我们再来看一下更科学的“移民比例”。事实上,中国的外流人口的移民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甚至比很多西方国家还要低,像英国、荷兰、波兰等国的人口外流比率都远高于中国,像波兰长期保持在 14%附近,其人口外流比例是中国的数十倍。
而根据英国 BBC 早些年《公共政策研究报告》显示,人口仅6000余万的英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有至少550万人移民他国,英国近几十年累积移民海外的人数将近总人口的 10%,而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英国平均每年移民海外定居的平均人数也达到了近 7 万,2005 年起更是多次“勇破” 10 万人大关。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 年英国仅移民爱尔兰的人口比例就激增了 22%。
那么,中国的情况呢?因为这一问题存在时间的变量,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且这两年“海归潮”迅猛,我们可以选较为靠前的 2013 年(移民热巅峰期后期,也是移民风潮开始走下坡的时候)的数据来分析。当年有公知撰文称“中国2013 年移民国外人口达 930 万人”,并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中国人口逃离恐慌”。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然而,经中国社科院核实,当年的真实数据仅为 19 万上下(仅为当时总人口的 0.01%左右,即万分之一),公知口中的 930 万是累计的总量。
而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之前中国人口外流每年呈现明显的激增趋势,增量曾达到 4.8%甚至更高,但2008 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年均增量的比例和总数整体下降,以 2010-2013 年为例,这一比例迅速跌到了 2.2%。
就连移民英、美、加、德的总人数,也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我们同样以 2010-2013 年这一“分水岭时期”为例,当时的世界移民占总人口比率的“全球均值”为 3.3%,发达国家的比率为 2%-5%(其中英国破 10%),发展中国家很多都在20%上下,而中国在同一时期的占比仅为 0.7%。
而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社会科学、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8)》显示,截止 2018 年,中国依旧是全球迁出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迁出比例还是大幅度低于西方国家均值)。、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同样灵魂拷问一下公知和喷子:既然中国不好,那么为何移民比率还远低于全球均值,甚至比众多“灯塔国度”还要低呢?既然那些西方国家是天堂,甚至被阁下捧上天,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移民他国?千万不要说什么为了工作,为了找更好的诗和远方,您这个说辞,未免太双标了。
此外,前不久有亲美人士就此问题和郎君“灵魂互怼”,在辩论的过程中,对方的“机智拷问”也给了郎君一个统计数据以外的答案,对方问郎君:中国这么好,那为什么那么多有钱人和贪官子女,都带着资本移民国外了?为什么移民的都是有钱人?他们是傻吗,还是没你聪明?郎君灵机一动,回答他:他们有多聪明我不知道,但你肯定不是那种聪明的人。你都知道人家是贪官之流了,还问这么魔性的问题?这不正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藏污纳垢更容易吗?什么叫“移民的都是有钱人”,你没点资本,外边谁收你啊?郎君的意思是,之所以形成“有钱人都移民”的思维定向,是因为不论哪一个国家,对于外来移民都是有很高的经济门槛的,普通中低收入家庭是没有这个能力的,这也就导致了“移民的都是有钱人”的客观现象存在,而大家错误地认为“有钱人都移民了”。(不信你去试试,一穷二白谁要你?也就中国会要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至于很多人为什么“移民”,这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应该错综复杂的问题,是“围城”效应也好,是为了生存也罢,在全球化的今天,去哪里生活,选择怎样的生活,那都是生而为人的自由,我们不该对此做道德绑架。
当然,我们也希望单纯的喷子们,不要再捕风捉影,断章取义,跟着网络公知强行把“移民输出总量”当做攻击中国发展问题的依据,甚至不分场合、不分情况、不分主题,到哪都是一句“既然中国这么好,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移民”,这看似问得很有现实依据,也很有学者的风度,实则是人云亦云的低级黑,缺乏思考,没有知识含量和积极意义。
微信公众号:汉唐铁血中国好不好,我想大多数中国人心中都有数,中国越变越好,也是当今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众公知和精神洋人若不欢喜,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保障各位选择“心灵故乡”的自由,只要你走得正当,我们都祝你“走好”,不送!
224 楼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09-28 21:23 简单的说一
下工业化的路径规律。
后发国家工业化有两条路径。一个是先轻工后重工,这基本是一条不归路。全世界 100 多个发展中国家,凡是走这条路的没有一个能走出来。
比如越南就是这样典型。最近两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上越南低廉的人工成本,表面上很多制造业都向越南转移。
但是仔细分析越南的经济数据,我都觉得很可怜。
2018 年越南最大的产业是纺织业,纺织业出口达到 370亿美元,是不是很可观?但是越南为了这 370 亿美元的出口不得不进口 236 亿美元的原材料。对!你没看错,越南发展的纺织业绝大部分原材料都靠进口。
进口哪些原材料?一个是服装的附属品,包括纽扣、拉链、各种挂件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小玩意,没有一个强大的重工业与化工业基础,你就搞不定这些五金件。呃,这个产业基本是被中国垄断,2017 年我们光是服装附属品出口就达到 1500 亿美元,比纺织品出口金额还高。
一个染料布匹。说起来棉布生产很容易,但是染料却是这个产业的高端产业,相当于电子产业的芯片。 80 年代我们搞纺织业时,染料也是被国外垄断,一吨普通染料 10 万元起,一吨高端染料 50 万元起,简直就是趴在我们身上吸血。
后来我们自己搞研发,掌握了染料技术,一下子将染料价格干到 1 万元以下,把境外的染料企业搞得纷纷破产—— 发达国家的粉碎机外号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我们基本垄断了全球 70%以上的染料产能,一些关键中间体原料甚至垄断了 90%以上。垄断了染料产能,我们就垄断了染色布匹的市场,全球所有搞纺织业的国家都得向我们进口染色布匹。
你看看,我们向越南出口 236 亿美元的纺织原材料能做到10%以上的利润,而越南出口 370 亿美元,扣除原材料成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