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30

花魁首阴战法指的是,热点概念的龙头股在昨天创出新高之后,隔天累计跌幅一定要达到 15%,可以杀入博反弹,抄底的价位够低的话,一般都可以吃到十个点以上的反弹,一到预期收益,不再贪多,立马便跑路,以免马上回落被套。

为什么?龙头股、刚创新高、隔天、跌幅达到 15%,四个要素缺一都不可。这种非常强势的个股中,一般都有强庄、强游资等强力资金主导,突然暴跌后,还有另一部分资金被套,次日通常都会先拉高以便出货。

起初,这几种都比较有效,但随着在股坛风靡一时,跟风者众多,在网上也蔓延开了,慢慢地,也就不太灵了,甚至经常被闷杀。

造化就是这么的弄人,当我一无所知的时候,股市让我轻轻松松地就翻倍。可是当我苦苦追求勤奋学习了几年,它却没有给我一点的希望。

**************************************************************************

互动思考题

一种技术或理论能够成立,并能进一步流行,肯定是有它的合理性。那为什么等到它广为人知后,往往就不灵,甚至结果相反了呢?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41行情不好,我的资金和我这个人,都被折腾在熊市里,动弹不得。闲暇时,便构思了部 300 万字、包罗万有的鸿篇巨制。

炒股和写作,没人能手把手教你,想走得长远,都必须要独立思考和判断并作出决定。我同时干着这两件非常孤独和寂寞的事情,第一部《寒门逆袭》的 40 万字写出来,就花了我三个月时间。接下来的《决战涨停》《环游世界》《资本运作》等几部,框架早就打好了,各方面的素材、构思、布局也早就准备妥当。

但是,动笔去写,其实是件很耗费时间和脑力的事情。

一个想法,很可能是瞬间一闪而过,可以天马行空纵情驰骋,但要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就得一个一个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组织起来,非常的枯燥乏味,几千字还好,超过一万字,就比便秘还难搞了。

会写、能写,但不太愿意写,而我最拿手的是策划、思维、商业。如果将一部小说,当做一个产品,着重从策划、营销的角度,能策划出广受关注的效果来吗?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46

牛刀小试了下,在天涯连载,没多久,我的小说就被推荐上了天涯首页,几百万点击,回帖数万,并且被很多论坛转载,也不断地有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来洽谈出版事宜。

当然了,广告、策划、炒作之类的,都只是次要的辅助手段。最核心的部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于其内容,是否符合这个时代最广大人群的内心需求,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大家在书中能不能找到所需要的答案。

一本畅销书,并不需要多么有思想有内涵,反而是那些很有思想的书,并不畅销,这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在国内,看书的人,本来就少,再加上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的人更少。那我能不能写出既有思想又畅销的作品来呢?最广大的人群,决定了受众群体的大小,就是会有多少人将会喜欢看。比方说,关于减肥的,可能就只有青年女性喜欢看,小女孩、大婶、大妈、老太太就没那么关注了,男人们更加不会去关注。要是关于旅行话题的,那就不分男女老少,都有可能会来凑个热闹。

这就要求,我们开始动笔之前,就务必要想清楚,当前这个时代,最广大的人群,在他们的内心最深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所困惑的又是什么?有什么不能实现的梦想?

另外,这都是草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贴近生活,真实感人,在情感方面,很容易就能得到大家的强烈共鸣。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49炒作、策划,顶多只能火一段时间,一些垃圾作品,哪怕当时炒作得再火爆,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力,跑过去一看,完全就不是说的那么一回事,又是一个喜欢吹牛的草包。一旦停止了炒作,马上就消停了,自然而然地就被湮没了、被淡忘了。

同样的炒作,如果吸引到同样的 100 万人来看,垃圾作品,人家过来一看,扭头就走了,100 万人中喜欢上的,不会超过 20%;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在这 100 万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口碑传播,慢慢会有 200、300 万人来看。

这就是区别,唯有真正的好作品,才会一直流传。

好的作品,一切杰出的成分,都包含在作品本身之内,因其巨大的实用性、震撼人心、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清新明丽的杰出语句,使其无穷无尽的永远传播、扩散。不光是小说,音乐、诗歌、电视、电影作品,也是如此。

处女作《寒门逆袭》,就是我的初步尝试,2014 年元旦时,小说只发了前面 20%多,就已经被推荐上了天涯头条,回帖数万,好评如潮,并被上千家论坛转载。我的手里,已经有几份出版合同了。但是,要不要签字,因为现实问题,还值得考虑。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50

在网上发帖交流等言论,虽有很多敏感词,动不动就会被和谐,但跟正规出版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国内出版物的审查制度,非常严,很多生活中很普遍、正常的,莫名其妙的就连提都不能提。出版社把书稿送上去,如果第一次没通过审核,基本就出版无望了。因此,为了确保能通过审核,编辑就会让作者反反复复地修改,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现在的图书市场非常不景气,本来国人就不大看书,最近这几年,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娱乐又这么发达,谁还买书啊?现在,每年出版的 97%以上的书,销量不到 5000,能到1 万册的,都已经算是很畅销的了,一年都找不到多少本。

别拿金字塔顶尖的那些名人们来反驳,我说的是占据这一群体 99%以上的普通作者。不信,可以问问身边的编辑和出过书的作者。

一年能出一本书,这已经算是非常牛的吧?我也早就能达到这个水平了。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构思、花几个月时间写,再花几个月反复改来改去。很多人都会问,真出版了,那还赚不到维持生活的收入吗?

那众所周知的版税,又能有多少呢?如果告诉你,你会哭的。定价 25 元,版税按 8%算,5000册,也就 1 万,与付出根本不成比例。超乎想象的廉价吧?到流水线上去干几个月普工都不止呢。每天在股市上的波动,都远远不止这个数,自然意兴索然,提不起兴趣来。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52三联周刊的副总说,这个时代,写作的人养不起家庭。

20 年前,诗人死了。20 年后,终于轮到了作家。

许多报社,也因为发行大不如前,已经好几年没有涨工资了。还有一些曾经轰轰烈烈的报纸,因为发不出工资而停刊了。明年,全国还会有更多家报纸会停刊。

报纸已走上了末路,精英们陆续离开报社,另转他行。

面对人才流失,报社无能为力。过半的报社,撑不过五年,再过几年,大部分报纸将会消亡。这,也是大势所趋。

在美国,稿费是千字 4300 元人民币;在中国,稿费还是按 30 年前的标准,千字 100 元人民币。

在美国,宝马奔驰 30 万人民币;在中国,同一款宝马奔驰,120 万。

在美国,一年发表六个短篇小说,就可以过上中等人的生活;而在中国,一年发表六个短篇小说,稿费 1800 元(这还是国家一类刊物的稿费标准),平均一月 150 元,仅能买20 碗面。

在中国,最固执最愚蠢的人,才傻傻地写作,付出很多,很理想化,却毫无收益。

而聪明的人,都去赚钱了。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55

有个比较著名的华裔科幻作家,在美国过得非常爽,但要是生活在大陆,一个短篇小说稿费 300 元,按照这个标准,他写作 25 年,只写了 14 个中短篇,稿费不过一万,一年 400元的生活费,都不知道饿死多少回了。

怪不得中国作家里那么多穷酸文人,怪不得美国的作家可以轻松步入中产阶级。

出版了几十本书的作家,不管是人气、收入、受关注度,全都根本就远远不如拍了一两部戏的三四流小演员。

写书真不容易,写完了出版不容易,出版了想要稿费也不容易。这年头,想做个写书的,太不容易。

这些,我很多年前,就有过深刻体会。初中的时候,我参加征文赛写的作文,就上过作文书,稿费是没有的,就一封表扬信。高中时,全校第一也只有一千奖学金,学费的一半。部分生活费自己还得想办法,我投过很多稿,大概 50%多的发表率,稿费 50 至 120 不等,还有些发了也没给稿费的。我的高考作文,后来在某本高考作文书上看到,但也没署名。

********************************************************************

互动思考题这段关于写作的,看起来完全不相干,似乎全是废话,影响阅读,为什么要放在这里?有什么内在深意?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56都知道,我曾经是文科状元,但是,其实我的理科成绩,更好。初中时,上的是镇上的农村中学,英语、物理、化学,都在学科竞赛里拿过市级奖。帮同学去市里最好的中学(每年都是全国百强中学)参加招生考试,也通过了。

别人都是只恨子女太不争气,花钱都买不进,我虽然考得上,但那时每年一两万的学费生活费,根本不是家里所承担得了的,只能去县里上普通的农村高中。

我热爱文学、历史,十几年如一日。花的时间、心血,数万小时,至今未改。

但我更清楚,现实残酷,这些都不能当饭吃,连维持基本生存都非常困难。古今中外各方面的经典名著,我都曾花过大量的时间研读,不过我发现,周围的都几乎没人知道这些,也不需要知道,大家也都是喜欢一些快餐、肤浅、浮躁的,或者最直接的,能有用的。

2012 年以前,我也写过不少的时政、历史、文学和诗、词,发在很多网站,大多都被推荐上了首页,关于民国和文革的历史帖,都曾上过头条,不过还是只能孤芳自赏,拿出来也不会有人看,还会被人笑话。把大量时间用到这些上面,能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去干点正事——去赚钱呢。

花十倍写一篇,精心构思,反复修改,自认为价值很高,很能代表个人水平的,却根本没人看,也没几人能看得懂。

而随便写的关于赚钱的垃圾文章,我一小时能写至少五千字,一天能写四五篇,都根本不用打草稿更不需修改,却意外地特别受欢迎,点击率能达到之前的几百倍。

我要么就不再写、不公开,要么把自己写的降低几个档次以符合市场口味。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1:58看同类型的其他人写的,估计能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都很少,都根本没办法往下看。赤裸裸地猛吹这样能赚到多少那样又能赚多少,根本不合逻辑,错字连篇漏洞百出也无所谓,使劲吹、大胆忽悠,就行了,为什么那么烂那么垃圾的,都还能那么火呢?反正大家都拜金嘛,有文化的极少,其他的都不关心,只关心也只想赚钱发财,却又缺乏最基本的独立思考和分辨能力。

就拿求职就业来说,不管什么管理、英语、中文、法律等专业,名校的一流文科生都求职困难,因为用人单位不需要,不能为用人单位直接创造价值,只有毫无门槛的销售和专业不限的岗位,并且还得跟一群中学生去抢那少得可怜的岗位。至于薪资待遇,没脸讲,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满足不了。

而二三流院校的 IT、工科生,则吃香得多。挂科无数的学渣们,用人单位都抢着要,工作几年后,年薪二三十万算正常水平。

学文科,搞文学、历史之类的,靠文字工作的,穷困潦倒,斯文扫地,注定了的。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出息,就别让他学文科,不如读工科,起码还能找份好工作,收入也会高些。

*******************************************************************************

互动思考题你曾经有过文学青年的梦吗?后悔学文科么?为什么说普通的文科生不好找工作,各方面市场待遇甚至难比初中生?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00

很多读者又开始抱怨我跑偏了,他们压根不关心什么文学啊出书啊啥的,只想看如何投机、怎样钻空子、怎样发财……总而言之,就是学点有用的东西。

两会期间,环保股通常都会有所表现,2014 年 3 月,我就选择了一只盘子最小的,当时还名叫兴源过滤,当天环保政策的利好公布,它却没有如预期涨停,冲高后反而故意砸盘。

我第二天因为要去深圳办事,没法看盘,就卖掉了。结果,它奶奶的,第二天开盘几分钟就拉涨停了,还连着拉了五个涨停板,一周就飞了一辆宝马 X5 啊!在我卖出的那个价位,后来竟然涨了十倍多!

有很多朋友留言说,自己一天不买、不卖,就像猫爪在挠,心痒痒的。买进后,上涨了反而很不适应,跌了,心里踏实了,被套牢了,这下倒是心安理得了。

如果你曾是股民,我敢肯定,你绝对经历过:一洗就出,一出就涨,一涨就追,一追就套!一套就急,一急就割,一割就飙,一飙就傻!一傻就晕,一晕就买,一买就套,一套就捂,一捂就跌,一跌就卖,一卖就涨,一涨就洗,一洗就出……的循环。

作为拿辛苦钱献身股海、想要赚钱的你,是不是深有体会,很明白这些感受呢?

很多股民往往遇到这样的困惑,自己手中的股票,往往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04比如,有的股民看好两支股票冥思苦想最后挑选一支买入,结果买入的是原地踏步甚至下跌,没买的却连续拉升一去不回。

再或者,一支股票短线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涨,此时摆在面前的选择,无外乎卖出或是持有,结果决心卖出之后,此股往往连续逼空上涨、一去不回,而选择持有的时候,却又遇到调整洗盘,甚至下跌出货。

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主力和散户之间的较量。

主力和散户,由于资金和持股数量的严重不对称,主力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控制股价的变动。

同样由于资金和持股数量的严重不对称,主力对于资金动向的把握,就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所以对于散户而言,炒股的关键就是和主力心态的对决。如果要走出一买就跌、一卖就涨,就必须了解清楚主力的心态,反向思维来操作股票。

如果你是一个散户,尽管你的个人行为,主力是不可能准确知道的,但是你的行为,往往是和大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的(显然与多数人一致是大概率事件,而相反是小概率事件)。

通过盘面变化,掌握着大部分资金和筹码的主力,又容易准确地感知到其他多数人正在采取的操作策略,然后制定与其他多数人的期望相反的短期的、局部的操作计划。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07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中总是只有少数人能赢(即使局限到散户群体,高手也永远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人)的原因,也是投机市场中,逆向思维能够取胜的根源。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散户都有过类似的感慨——经常感觉到,自己比主力可要牛逼多了。自己不买进,就一直涨,死活就是不肯下跌。实在是忍不住了,自己一买进吧,就开始跌了。为什么自己不卖出,主力就不拉涨?自己刚一卖出吧,就开始狂涨了。

难道,主力就差自己手里的那几百上千股不成?

其实不是因为主力就差你这几百股,而是你想到卖的时候,其他人往往也在卖。在拉升之前,主力差的,其实是多数人手中的那部分股票。很不幸,你恰好充当了多数人中的一员而已。

*************************************************************************

互动思考题不管什么股,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比较平淡、枯燥乏味的,也许几年也没有出现过连续几天大涨的,为什么?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11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微信、APP、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了主流。我们前几年玩的那些,好像都快过时了。不过自己十几年的习惯下来,最喜欢的还是论坛交流、QQ 沟通等形式。

那一年多,我在股坛不断发帖,是因为炒股本身就是件非常孤独、寂寞的事情,我一直一个人独居,周围长期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股坛也就满足了对外沟通交流的需要,虽然它是虚拟的网络。

即便是进入一个技术性很强的新领域,因为自身特别勤奋专注和各方面综合素质,也能很快就脱颖而出。

我在论坛上也很快就吸引到了大量粉丝的关注,股坛只有百万股民,如果换到其他更大的平台,比如说有亿万网民的新浪博客、千万股民的雪球等,现在也许也早就成“大师”了。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14

想装大师、股神,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前期把人气和流量弄起来,每天我只说一些模棱两可的大概,故作高深,装神弄鬼,好好修炼掌握并熟练运用好装逼这门学问,故意讲一些深奥神秘,大家都越是看不懂、一看就头晕,自然就越觉得我非常牛逼。

其次,脸皮得厚,选择性记忆。再怎么被骂也不吭声,权当没听见。预测 100 次,只天天猛吹蒙对了的那 20 次,错的那 80 次就全当没发生。

不信,你大可去看那些专家、大师们的博客、微博、专栏,每天都是一些逢高减仓、逢低关注之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废话,看了也毫无参考价值。因为你看十遍,也不知道人家说明天到底会怎样,到底会涨还会跌,专家自己都不知道,天天都靠蒙和瞎忽悠。

新浪博客排前几的总点击过十亿的,全是股票博客。有人统计了,他们从不推荐个股,每天都是模棱两可,毫无参考价值。不管行情如何,无论明天是涨是跌,还是盘整,他们的说法,似乎都能成立。看完之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17

但是,这些大师们,每天都还能有几十万的点击,我估计,这是因为,大家对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都是心里没底,有种强烈的依赖感。

虚的我不想玩也不屑去玩,还是干实事更加适合。每天先筛选别人的帖子,选出十来只自己比较看好的,然后在盘中,根据情况再做调整和抉择。

股坛上很是热闹,大赚吃肉的时候,尤其是冲击涨停板时,大家心情都很激动,都跳出来了,比过年还热闹,表扬、吹捧;关灯吃面的时候,人气就明显低迷许多,偶尔也有些跟风的新韭菜们,在我第二天就割肉逃跑时,不愿割肉然后被套了,超短做成了中线。他们吵吵嚷嚷,不过,一般也有很多网友出来维护维护。

因为我既不收费,也不搞荐股分成、代理理财、收费圈子啥的,从来就没收过一分钱(尽管通过这些方式,也能收到七位数),并且是每天不管买进还是卖出,无论亏也好、赚也好,都是在操作完的几十秒内,立刻公开、公布操作的。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21

虽然水平不敢说有多高,但却是数一数二的每天公布实时操作的。与之形成对比,网上大多都是嘴盘,涨了就吹,跌了就忘,除了实盘大赛的每天收盘后才发持仓图,但那些毕竟太滞后了,盘面瞬息万变,收盘了才告诉别人买了什么,当天已经大涨过了呢?明天买进后就跌了呢?

大家都觉得我还算比较真诚,实在,不忽悠,不玩那些虚的假的,只图个开开心心热热闹闹。

我的股市交流贴,日益火热,跟风的越来越多。

在这其中,肯定有至少几千万的中等资金,盯上我了。

很多次,我复盘时,在当天的逐笔成交明细中都发现,一般都会有一个 8、900 万的单,有一个 1300 万左右的单,还有两个加起来 2000 万的买单,必然会在我买进后的三分钟内买进,第二天也会随后卖出。

**********************************************************************************

互动思考题专家、大师、股评家们,为什么从来不敢推荐具体个股,为什么从来不敢发出实盘?为什么不管行情怎么走,他们总会是对的?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23

股坛的前身,是游资的发源地,现在号称是职业股民必上的股票论坛,日均上线人数40万,日均PV也有600万。

虽然中小散户、韭菜们难以避免地占据了绝大多数,但至少不下 50 个著名 ID,已经被确认为成名已久、资金几亿以上的大户们、经常上龙虎榜的活跃游资们以及全国排名前几的基金经理们。至于千万资金的账户,在这里,太稀松平常了,很多百万富翁不久前都还是千万富翁呢。

论坛上也有许多最初只有几十万的散户,多年后,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做到了几千万,甚至过亿。不过在那之后,基本上都不再活跃——归隐了。但从百万股友的这个绝对数字来看,这比例,也就万分之一。

现在,每到周四,就能在各大财经媒体看到“法定砸盘日”这个词频频出现。说起来,这个词还是我在 2013 年首先提出的呢。因为每到周四下午,股指期货交割的前一天,空头们就奋力砸盘,大跌都快形成规律了,这一说法,逐渐被我帖子里的股友们所赞同,在股坛也广受认可,慢慢也被股友们扩散到了其他的财经网站,到第二年,都已经被广大财经媒体通用了。

“神奇两点半”,也是类似情况,2013 年时,据我观察盘面,经常在两点半准时开始,行情会出现突然变化,要么开始直线跳水,这是拜砸盘的那帮家伙所赐。要么在两点半开始一波拉升,也许是主力们午后睡醒了,开始干活。

在 2015 年的大股灾期间,这一点,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尤其是那段大股灾的二次下杀探底期间,下跌大都是选择在下午,特别是下午 2 点半左右,非常准时,“神奇两点半”的说法,由此开始深入人心。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27那时候,股民们都实在是被搞怕了,都调侃说,下午两点半之前的三个半小时,都只能算是集合竞价,两点半,才算是正式开盘交易。但即便是等到 2 点半买进,都很有可能又被砸盘成所有股都跌停。

不确定因素太多了,那才是真正的一切皆有可能。只敢在 14:59,最后几十秒买进,才稍微感到心安,最起码,这尾盘竞价阶段,当天就算还跌,也跌不了多少了。

下午砸盘的好处,在于把当天买入的全都套住了,明天再来一个低开低走,走就割肉 13%以上,要不就继续站岗,被套牢更多。

比我的这两个词影响力更大、更有意思的,是“关灯吃面”。关灯,是因为要省电费,吃面,是因为生活拮据,要省生活费。股市的动荡,让几千万股民亏得很惨,惨得都要关灯吃面了。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31这个词,说起来,还是有出处的。重庆啤酒连续一字跌停板,从 80 多元跌到 20 多元。有位股民在网上发帖,“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该股民没有一句怨恨、一声咒骂、一字悲愤、一语伤痛,但那悲哀至于麻木,灵魂与肉体备受煎熬的状态,被深刻描写出来。没有开灯,更是精神深创之后的人生欲望极度萎缩的疲惫之态,是其点睛之笔,用以表达发帖人股票爆亏后,极度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帖子发出后,迅速在股民、网友中引起共鸣。自此,“关灯吃面”一词被广泛引用,并逐渐引申成为我国股民群体内心痛苦的特有表达方式。

***************************************************************************8

互动思考题还有哪些跟股市相关的专有名词?哪些词能让你印象深刻?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35

我也经常关灯吃面,能开灯吃肉的时候少。一直陷身在股市中,每天也泡在股坛,自然就很少在以前的圈子里活跃,QQ 空间啥的,也几乎不更新了。炒股去了,谁还会挂在网上,一直陪着屌丝们扯淡,那不是浪费时间嘛?

以前的那些小弟们,在把他们从零带起步后,慢慢也有不少人在网上发展的很不错了,月收入十万以上的,也大有人在。

他们都很好奇,我到底干啥去了?有时候私下问起,我就说,我把以前的经历,作为部分素材,写了部小说,在网上连载了开头,千万点击,意气风发着呢。

他们很困惑,这个,能赚钱吗?我苦笑道,文学,现在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我也不是为了图回报。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37

他们更困惑了,既然不能赚钱,那你干嘛还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干?你搞流量、搞网络,都那么猛,上千万的流量,要是用你讲的那些方法,去提高转化率,能变现出多少钱来,想想都流口水啊!我们前两年就学了你一点皮毛,现在总算是脱贫致富了。你玩的那些策划,我们始终都还没学会呢……看到他们什么不用想,全心全意,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赚钱上,我还是有点羡慕的。文学、历史、情怀、自我价值的实现、立德立功立言……这些他们不懂,也并不需要懂。

他们都知道,我在网上,没拜过任何师傅,没交过任何学费,全都是自学成才,只需要随便看到个外面的大概,自然地,里面的东西,基本都会被我深挖出来。在网上第一周是零收入,但第一个月就过万了,半年后就能过几万了,后来是去炒了一段时间的股。

放着网上混得好好的,大把赚钱的事情不去干,真是为了理想,为了文人情怀,天天写写文章,也是既能成名,原有名气扩大十倍,又能补充很多收入。

那时,我是羞于启齿,真的不好意思讲自己一直在炒股。

炒股的人,是特别没地位的,跟做贼一样,讲出来都丑,社会上大众看炒股的,跟看犯人差不多。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40人往高处走,都是去干自己认为能有更大收益的事情,也是以为炒股能够更加轻松,收益更高。

结果却是误入歧途,掉到了深坑里,男怕入错行,真的是一点都没讲错,我进来没多久,就被套牢了,不光是钱,更重要的是,还有自己的整个人和心,都完全被套进去了。

一直不甘心,不愿意认输,过于执着,不愿放弃明知道输了,明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还非要想着,都已经耽误这么长时间了,无论如何,一定要翻本。

过年过节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一般也都会问,最近在干什么,一个月收入多少, 一年能赚多少?

哪怕是捡垃圾,搞保洁,只要去做,每个月最起码也有稳定的 1000 多,不可能自己掏一百多万,辛辛苦苦花那么多精力和心思,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倒贴钱吧?我也只能笑而不语,你说呢?你猜?故作深沉,是真的不好意思开口,难道讲实话说,我非常努力地,每个月都亏几万?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42人家肯定会在心里认为我变得太傻比了,以前的那脑子,被炒股炒得脑残了,放着原先好好的赚钱的事情不干,反而亏钱找罪受。

身不由己啊!被这太坑爹的股市给坑了、出不来了。我早就看清楚了,自己那两年的行为,非常的 SB,但要亲口承认自己傻逼,还真说不出口。

看得破,但就是忍不过那一口气,自己起于草莽,一路走来,攻下无数难关,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就从没输过、没放弃过,绝不肯认栽亏损出局,那就只能是越陷越深了。

第一次跌,就象女孩子被人摸了一下手,好紧张哦!第二次跌,就象被人摸了一下胸,好可怕哦!再跌,就象被人强暴了,好痛苦啊!再跌,没有感觉了!继续跌……靠!老娘我都这样了,谁怕谁啊?再跌,跌出快感来了。

************************************************************************

互动思考题都说恋爱会让女孩的智商降为零,那为什么很多明明本来很聪明的人,在股市里呆久了,智商和行为都有明显的下降呢?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47

时间之轮缓慢地走到了 2014 年中,时隔七年之后,千万股民们望穿秋水梦寐以求的牛市,终于步履蹒跚地快要走来了。

但在当时,并没有人感觉到。除了创业板、中小板的,经常出个热点,活跃的游资和机构来炒作、拉升一下。2014年 7 月的时候,大盘在 2000 点上下已经反复盘整几个月了,银行、钢铁、造纸、煤炭、航空、证券……等等所有的一线、二线蓝筹,都已经跌破净资产好几年了,跌无可跌,实在是跌不下去了,但也死活不上去。

股市的走势,很是揪心,身在场内的股民们,则很被虐心。

低迷得太久太久,市场毫无人气,一潭死水,臭不可闻。

一元、两元的股,遍地都是,蓝筹股那真的是又蓝(烂)又愁(臭)。尽管低到这么低,但股民们还是避之不及,买进后,几个月、几年都不涨,反而还再往下跌百分之几十,谁知道还要被套几年呢?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48沪港通即将开通,大盘从 2000 点下方,蜗牛一样缓慢,并且还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爬到了 2400 点。但在这时,都还一直没有人敢肯定地说,牛市来了。

一直到了 11 月,专家大师媒体们还一致认为,这次又会像 2012 年底那样,仅仅是反弹,而不会反转。很快就又会重新跌回 2000 点,甚至下探 1664 点,把股民们再套几年。

社会上压根都不关注这熊市,股民群体也毫无地位,在他人眼里,跟罪犯、精神病差不多。

只有财经网站上,很多高手们都一致看空,网上的股评家、大师、专家们,也都断言,很快像两年前那样,雄起一阵,然后又彻底阳痿几年,没啥好关注的,清仓为上。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51

不过这时候,不管他们说什么,差别都不大。因为压根都没人关注股市。

慢慢的,市场上大面积的低价股逐一被消灭,钢铁股在前几年基本面还行的情况下,一路跌到了 1 元多,无论有啥利好,几年都死活不涨。现在的行业,更不景气,基本面更差了,却突然莫名其妙地,都连续四五个涨停,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先是 1 元多的钢铁股,然后是 2 元多的造纸、航空股……

都是在行业基本面、经济基本面大好时一路跌到底,却在基本面变得更差时,突然无缘无故被强力狂拉几个涨停板。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56

西部证券,这时候,也差不多已经回到了 2013 年 2 月初的高点,16 元。

不过,我长期跟踪的很多实盘高手当中,其中有几位,包括 K 作家在内,虽然之前一两年都极力看好证券股,并且一直坚定持有证券股,反反复复进出了很多次的,这时候,基本上也都早就抛弃了证券股,他们的持仓中, 也没了证券股的踪影。

我很能理解,看好归看好,但一直不是热点,持有也赚不到钱嘛。只要拿着,就会一直亏,何不去寻找别的机会呢?

****************************************************************************

互动思考题

在牛市和熊市、震荡市,分别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相应地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心态去适应?在这三种市场环境,我们又该分别怎么面对和处理?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2:59双十一,是著名的电商节,非常火爆。但是,那前后几天,最直接受益的电商股、物流股,却都跌停了,让无数提前潜伏想享受坐轿的股民们,眼镜碎了一地。

吃套的次数太多,变得谨慎多了。钢铁股逐一都被拉升后,我选择了其中价格最低的武钢股份,等了两三天,在尾盘大跌时,果断地半仓抄了个底,反弹回升后便马上清仓了。

结果,一卖出后又拉上去了几个点。当时,我对它的判断是,到一周多后,沪港通开通时,应该能回到净资产,也就是 3.6。

试探性地抄底成功,更坚定了我的想法,于是我便先动用融资额度,然后自有本金,在 2.69 元的价位,全仓加融资追入,共 127 万股。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3:00

以前从没买过低价股,这下算是体会到了不一样。武钢股份一两分钱能玩好几天,买单和卖单,犬牙交错不断穿插着,织布一样。

睡了几觉起来,还是在原价,比蜗牛还要慢,看着都急死人了,真恨不能狠抽它几鞭子,或者在它屁股上猛踹几脚。

价格低,个子矮,爬得又慢,武钢股份被股友们笑称是武大郎。实在忍不住了,在卖一的价位,挂单卖出一部分吧,他娘的过了十几分钟,都还没成交。因为在买一到买五、卖一到卖五,都堆着至少十几万手,也就是一千多万股的单子。

我不时刷新着,股价每波动一分钱,资产便相差了 1.27万。对 2 元多的低价股来说,上下一分钱,都是涨跌 0.5%了。说来也奇怪,我买进后,它就不往上拉了,一滩死水般,成交极度不活跃。

作者:南侠 1987 日期:2015-10-16 13:04不涨的时候,都还算好的。尤其是在跌的时候,那是更让人急得像猫爪挠心,不再像一分钱一分钱地那样温柔了,而是以一毛钱为单位,凶猛了许多。在心里求求它,大哥,有事好商量嘛,千万别再往下跌了啊!我真恨不得给它装个刹车,来一脚急刹,马上就止跌,最好是能回升到原来的价位。可惜,像有人在悬崖上往下跳楼,直线往下坠落,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眨下眼,十几万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