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600
这次中国两会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重点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媒体的热炒,通过众多专家和官员的齐力解读,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政府开始重视,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在不久后就可以成功实现,一个美丽的中国经济新蓝图就要绘出。
但在笔者看来,很多人都得了健忘症。早在 1982 年的中共十二大,就已经提出要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996 年,李鹏在做当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001 年,朱镕基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而到今年,温家宝还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显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口号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喊了很多年。即使如此重视,但残酷的摆在大家面前的一系列数字却是: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 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1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 28.6%、欧盟的 16.8%、日本的 3%~10%。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5%以上。这样低效率的巨额能耗,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地球峰会上,被众多国家施以巨大的压力,这种低效率被认为是推动中国成为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在去年,中国的投资率上升到 46.8%,最终消费率降到了 48.6%,投资率上升到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却是倒退到历史峰值。为此,在几个月前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中,通过“要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段话,变相的、无奈的承认中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这么多年几乎是没有取得多大的实质性进展。
有了上面的这些记忆,这些数据,这些基本判断——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对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老调重弹,充满太多的期望和信心。不如对这样的新瓶旧酒、老调重弹看得再淡些,将其理解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改变,或者将其理解为让全社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难。有了这种认识,会让各界明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因为对未来蓝图的过度美化而诞生“速胜论”,那只能说不是缺乏常识就是别有用心。我们必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有深刻的认识,因为这会影响到中国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最终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退。
在笔者看来,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难以达到目标预期,甚至还有南辕北辙的时候,主要原因既有包含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等多方面因素,更有中国体制性的原因。
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上:观念转变、技术进步、深化改革是目前的共识,但这些共识最终的落脚点都还是集中在中国的体制上。
以技术进步为例,中国这些年在技术上的进展速度远远跟不上 GDP 的增长速度。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科技界的官本位现象。中国最高水平的科技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09 年的特等奖和一等奖的第一获奖者,绝大部分都是单位领导。从这种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还能研究出中国最高水平科技成就来看,就不难理解中国科技水平不能大幅进步的原因了。这种科技界的官本位就源自于现在中国的体制。技术不能进步,再谈经济方式转变就是空话了。
再比如,由于中国体制中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必然会将政绩做给中央看,“面子”工程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一选择。这就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投资而拉动经济的短期行为,唯 GDP 之上的政绩观更是比比皆是。也很容易让地方政府忽视民生,没有多少动力去增加老百姓口袋里面的钱,从而拉动消费改善经济结构。
可以说,中国政府集改革对象和改革推动者两种角色于一身,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这次两会上温家宝也承认,目前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当发展经济方式的体制性改革改到政府自己头上,需要政府弱化资源配置权,放弃更多对微观经济的干预的时候,来源于政府内部中有形或者无形的巨大阻力就会油然而生,直接站出来顽强的阻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此刻的中国,由于体制性的原因,导致没有外力可以强力的制衡、约束政府,迫使中国政府能够主动进行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所以,不进行体制性的根本改革,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调整经济结构,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单纯喊口号是永远实现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如果不对体制进行改革,也许又一个几十年过去,还会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还停留在原地。
**************************************
找到一篇奇文,大家参考。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1:56
盖特纳就欧盟监管改革计划发出警告
英国《金融时报》 记者 联合报道 2010-03-11
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日前直率地警告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称,欧盟监管对冲基金业与私人股本业的计划可能导致大西洋两岸产生分歧,因为它会对美国公司形成歧视。
盖特纳本月致函欧盟内部市场专员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阐明如果欧盟继续推行该法案,必将与华盛顿方面产生冲突。美国(还有英国)担心,这可能是一项保护主义法案。
欧盟内部围绕金融监管框架的讨论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昨夜,欧盟委员朝着在全面改革监管问题上达成妥协又迈进了一步。这份改革计划已惹恼了金融业,同时令一些大型投资者感到担心。根据欧盟指令草案,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及其它另类投资资金将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
如果欧盟委员能于今日达成协议,这份指令将于下周二送抵欧盟各国财长手中。拟议中的规定须得到欧盟立法者的批准。
盖特纳在 3 月 1 日发出的长达一页纸的信函中,强调了美国和欧洲协力改革监管的必要性。
盖特纳警告称,如果上述拟议中的规定获得批准,美国的对冲基金、私人股本集团和银行会受到歧视。这些规定将限制欧盟投资者投资总部位于欧盟以外的基金。
这份指令中所谓的“第三国”因素,将迫使希望在欧盟内部拓展市场的非欧盟基金遵守新规定。
有争议的领域还包括薪酬方面的规定、对借款的限制、敏感信息的披露、以及存托制度等。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马丁•阿诺德(MartinArnold)、萨姆•琼斯(Sam Jones)伦敦、尼基•泰特(Nikki Tait)布鲁塞尔报道
****************************************
欧(欧元区,不包括英国)美互相咬上了。
其中,“美国(还有英国)担心,这可能是一项保护主义法案。”这句话里面,括号加的真是绝妙,把走狗和帮凶的小丑嘴脸都表现出来。
欧元区(核心就是法、德),企图把美国人的电子乌贼部队(国际游资,如对冲基金之流)关进笼子,这触及到了美国人的核心利益。
不过也怪不得欧元区,美国人藉口希腊等 PIGS 四国的债务问题,要把欧元往死里整。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2:19
法德的反击外一篇,旧闻转载:
德法酝酿欧洲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604
英国《金融时报》 昆廷•皮尔 舍赫拉查德•达内什库 柏林, 巴黎报道 2010-03-08
据高级政府官员表示,德国和法国正计划出台新一轮大刀阔斧的举措,加强欧元区内的经济合作和监督,包括建立一个欧洲货币基金组织(EMF)。
他们的意图是建立相关规则和工具,以防欧元区因某一成员国(例如希腊)负债而再度陷入不稳定局面。
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WolfgangSchauble)上周末公布了计划的首批具体细节,包括支持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样板,建立一个 EMF。朔伊布勒承诺,在不久的将来会拿出详细方案。……×××××××××××××××××××××××××
关键的一小段放在这里。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所谓的 EMF(欧洲货币基金组织)必然名不副实——一定不包括英国,更加不要提美国了。
需要说明的背景是,在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虽然作为首脑的总裁,是一贯由欧洲人来充当(比如现任总裁就是法国人卡恩),但是美国人还是握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原因在于:
目前美国独享该组织 16.77%的投票权和 17.09%的份额,欧盟的投票权和份额则分别占到 31.98%和 32.38%。
按照 IMF 协议,许多重要决策,如份额的调整、特别提款权的分配、章程的修改等均需要 85%的票数通过,因此美国事实上享有一票否决权。
所以,本次欧(欧元区)美就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图穷匕现之后,法德作为欧元区的核心,再也不能忍受 IMF 被美国人牢牢控制、而欧盟又被米国的走狗和帮凶——英国佬渗透,并且从内部搞破坏的现状了。
俺认为,在老毛子的若明若暗的支持下(毛子对欧元区的支持,我上面已经列出了具体的动作),法德从摇摆,转向对美强硬表态。
局势如何发展,俺还要仔细观察。
老毛子加入战局,情况真是变得更加复杂了,也更加精彩了。
好看,呵呵。
PS:对于毛子的举动,中国不应该庆幸过早,毛子的举动,在我看来,还是非常阴损。
双头鹰的一个头,对欧元区露出了甜蜜的、(至少暂时看起来是)善意的微笑;而另外朝向东方的头,却在静待局势的恶化。
毛子的战略企图,看起来,更像是要稳住欧元区的局势,并且进而拉着欧元区,一起跳上渔船,披上蓑衣,拿起钓竿做渔翁——静待中美这一鹬一蚌斗个死活。
佐证俺的判断的,是近日普京对印度的访问,并且与印度签下军售大单。
谁都知道,印度拿了武器要对付谁。
而且近期米国人也弄了一大把馅饼送去印度,鼓励被中国中段反导实验吓破了胆的印度“不要怕”,在中国西部要“胆子更大一点,步伐更快一点。”
毛子这个动作,其心可诛。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2:31
作者:aragornlkx 回复日期:2010-03-11 22:14:01
给楼主再加几条
欧洲主要领导人警告欧元区将禁止某些信用违约掉期cds 交易.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 月 CPI、PPI 均出现了大幅上扬——CPI 增幅 2.7%、PPI 同比增长 5.4%××××××××××××××××××××××××××aragornlkx 兄,你给的第一个信息我给了自己的看法,老兄请指教。
第二个涉及国内物价的信息,俺认为本来就是畸形的中国 CPI,在这个所谓的 2.7%上面又造假搀水了。
不过不用担心,我们只要看到某人的动作就知道,他在对 CPI 造假的那一刻,已经横下一条心,一条道走到黑了。
某人的杰作很多,我给出他这两天从大嘴里面冒出来的两个数字:7.5 万亿的信贷额度;1 万亿的赤字。
至于那个 PPI 的 5.4%的增幅,我提醒大家注意两个数字:第一个,是国际油价,再次牢牢站在 80 美元以上;(题外话,这个数字,是保证俄罗斯过得比较舒服,但是又不是非常舒服的价格。这个数字,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制造出来。)第二个,是今天 CCTV2 给的数字,淡水河谷公司给日本企业的铁矿石报价:从 55 美元一吨,上涨到 104.5 美元一吨,幅度是 90%。这个数字,毫无疑问,将会降临到中国钢铁企业的头上。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2:42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10-03-11 20:27:02
老毛子为何在此时出击?这个时机说明了什么?俺是否可以认为:欧元已经极度危险——老毛子已经无法冒着失去可能的对美斗争的潜在盟友(欧盟)的危险,而继续坐山观虎斗了?
俺是否可以认为:老美已经把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弄得足够僵,压力加到最大,从而导致美欧关系、中美关系一时根本无法转圜?
俺是否可以认为:美国已经在伊朗问题上,已经踏入一只脚,想退出来重新斡旋,需要付出更大代价?
不知道,继续观察。
××××××××××××××××××××××××××
这里需要修改,第二条,或许这么改更加确切一些:俺是否可以认为:老美已经把与欧洲的关系弄得足够僵,对欧元区的压力加到最大,从而导致美欧关系一时根本无法转圜?而且,老毛子这种对欧元区的强力支持,不会惊醒(正在为金融突袭中国而布局,而且步步加大对中国的战略压力的)美国,因为惧怕毛子和欧元区可能要坐收渔翁之利,而被迫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从而回过头来,狠狠咬欧元区或者毛子一口?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2:52忘了说明一点,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名不符实,它跟巴西没有多大关系,其控股权,是在美国资本手里。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2:57
奥黑最近的动作:要在东南亚打钢钉了。
分析:奥巴马望借 TPP 重塑 21 世纪贸易
2010年3月11日星期四18:26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HINA-1863320100311
路透华盛顿3月10日电(记者DougPalmer)---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下周一的“泛太平洋夥伴协议”(TPP)谈判,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巩固美国在亚洲的经济地位。
新加坡驻美国大使 Chan Heng Chee 上周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TPP 是美国利用亚洲发展潜力的一个具体工具。
Chee 表示,“到 2030 年,亚洲 GDP 比重将达到全球总数的 45%,相比之下,2005 年这一比例为 27%,而 1980 年仅有16%。”他指出,没有该协议的帮助,美国在亚洲地区会处于极端不利地位,因中国、韩国、日本及东盟 10 国正全力推进亚洲经济融合。
下周一,TPP 首轮谈判将在墨尔本启动,与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智利、新加坡、秘鲁、文莱、新西兰与越南,其中澳大利亚、捷克、新加坡与秘鲁与美国已签有自由贸易协定,其馀三国则没有。
鉴于布什时期美国与哥伦比亚、巴拿马与韩国签下三项不受欢迎的贸易协议,奥巴马表示,TPP 是一项高标准的“21世纪”贸易协议,且与先前协议相比,该协议将突出对于工人及环境的保护。
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参议院很多民主党议员将该问题的责任归咎于相关自由贸易协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TPP 协议对于工人的强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众议院贸易工作组(House Trade Working Group)曾推动一项法案,要求奥巴马在开始新的贸易协定谈判前,提交相关计划,重新探讨美国现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 Kirk)周三会晤了该工作组的成员。
缅因州民主党议员 Mike Michaud 与柯克会晤後表示,“我们认为要把相关谈判看成一次重新定义美国贸易政策及重新确立政策方向的机会,我们要以创高收入的工作政策来取代过去失败的政策。”
TPP 协议的宗旨是将新西兰、新加坡、文莱与智利之间的协议扩大为一项广泛的地区协议,且呼吁者希望未来能将中国、日本、韩国等亚太经济体也包括进去。
在 TPP 谈判中,美国较为强调的内容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发展、促进其制造业、农业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并强化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完)×××××××××××××××××××
备案,奥黑选中的钢钉眼光不错,东盟十国里面,真正有实力、有意愿当这个钢钉的,就是昔日的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小霸,以及中华民国外交部陈唐山部长嘴里的鼻屎小国了。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3:04
中国 170 余名消费者联合投诉惠普
英国《金融时报》 席佳琳 北京报道 2010-03-10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651
中国律师已代表逾 170 名消费者提交针对惠普(HP)的申诉,请求中国政府下令召回据称存在问题的笔记本电脑。
此举标志着全球最大个人电脑品牌首次面对海外消费者的有组织行动,这个迹象表明,世界上人口最多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权利,并愿意付诸行动捍卫这些权利。
上述申诉于周一提交至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英国《金融时报》看到了申诉稿。
申诉请求中国质量监督机构对惠普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展开调查,并下令该公司购回或更换原告购买的据称存在问题的笔记本电脑,以及赔偿原告的损失。申诉还呼吁国家质检总局提议召回相关的笔记本电脑。
……国家质检总局已越来越多地介入消费者权益事务。
该质量监督机构今年迄今仅在汽车市场就下令召回两款三菱(Mitsubishi)、一款标致(Peugeot)、一款雪铁龙(Citroen)和一款克莱斯勒(Chrysler)车型。
不过,若国家质检总局在惠普问题上做出决定,将设定一个新的先例,因为中国法律迄今仅对汽车、食品、药品和玩具的召回规定了明确规则。
“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设定一个先例,帮助加强中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蒋苏华表示。
惠普表示在记者截稿前无法置评。国家质检总局不愿置评。
××××××××××××××××××××
惠普,是美国公司吧。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3:08
转载一篇 ft 中文网网友的留言:
2010-03-10 11:11:35superidea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HP3330 系列一体机 N 年前因制造和设计缺陷就应该召回了,但 HP 从来就没认过账。所以自从用过这款一体机我就再没买过任何 HP 产品。
这么多年了,HP 对中国消费者一直就是这么副嘴脸。在大连,同样是 nVidia 显卡缺陷造成的无法使用问题,HP 维修点都是免费给更换主板的,无论是否过保。HP 的亚太呼叫中心就设在大连,但是他们重来就没有正式的公开的发布召回声明,任由消费者在使用中遭受各种烦人的故障。
记住:不买惠普产品,你会生活的得更好!××××××××××××××××××
或许时机是更加让我注意的。
我在这类问题上,比较偏向阴谋论,我承认。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3:14跑题文章,转载一篇,没有跟房地产和经济有关的内容,但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当年明月”的工作状态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谁谁谁 2010-03-10
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是个试图把生存与生活摆得黑白分明的人。朝九晚五的时间里,他叫石悦,是海关总署的公务员,拿着优厚的工作酬金,做着不算吃力的公差。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四五点之间,他开始进行角色转换,回到家后就变成天涯上的“当年明月”,在网上写作“明朝那些事儿”,如此十数年不间断。
对于许多人面对的生存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石悦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他幸运地考上了 200 多人中录取一名的海关总署的公务员,为的是有一个正经体面的社会职位,和一份丰厚的薪水,至于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显然并不重要。
而回到家后,在网上奋笔疾书,则是他的个人兴趣。在十多年前刚开始写的时候,他没有指望这个兴趣能为他带来什么名与利,但这并不妨碍他用比白天更投入更热情的方式实现愿望。简单地概括一下这个状态就是:白天挣钱不投入,晚上投入不挣钱。“不投入”三个字,很可能会让领导们觉得刺眼。而事实上的情况是,如果一个员工向领导汇报自己对待工作“精神十分投入”,不是员工自作多情,就是领导太傻太天真。只要态度认真,行为努力,工作有成果,已经是难得的好员工,精神投不投入,根本不需要管,也没法管。
换一种说法,石悦的平衡来自于对工作与兴趣双重的低期望值:不期望工作有趣;不期望兴趣赚钱。
相当一部分人用这种方式平衡着工作和生活。比如作家卡夫卡,白天的工作是半官方组织“劳工事故保险局”文员,回到家后关起门来写小说。据说他在工作中人缘不错,曾在12 年的时间里从“助理员”被提升到高级职位的“总秘书”,这和他小说中传达的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人际沟通的绝望大相径庭。可以说,他仅把自己的一个侧面向工作这个舞台展示,而把他最看重的一面全部在小说里释放。当然这种平衡方法也是有条件的。一是用以维系生存的工作不能太忙;二是兴趣爱好能够在非工作时段完成。我记得一位在投行找到工作,却热爱平面设计的读者有过这样的困惑。他的困难在于工作时间太长,以至于回家只想睡觉。若想同时不丢掉兴趣,大概只能换一个收入没现在高,但相对轻松的活儿了吧。
但是若把兴趣爱好养成了名利双收的事业,新问题也就来了。当《明朝那些事儿》(六)出版时,书号方已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转换成与作者就职单位同属一家的中国海关出版社。这里面的利益纠葛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也,明眼人也可以看出七七八八。兴趣养到了这个程度,已经与纯粹的兴趣差之甚远。附着在兴趣上的利益与是非带来的烦恼有时甚至超过了兴趣本身带来的乐趣。但这已经是另一个话题了。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更像是幸福的烦恼,若还不识趣的抱怨,就矫情了。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648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1 23:29
印度拟削减燃料、粮食和肥料补贴
英国《金融时报》 詹姆斯•拉蒙特 新德里报道 2010-02-24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1426××××××××××××××××
真的如此的话,印度人就是疯了。
今年的粮食问题,就会要它们好看。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2 10:28
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启动后 首月贸易额超 214 亿美元
发布时间:2010-03-12 09:40:05
http://news.10jqka.com.cn/field/20100312/62180036.shtml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东盟秘书长素林将于3月16日至22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说,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启动后首月,经贸额即达到 214.8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80%。
他介绍,今年 1 月 1 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
该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和4.5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自启动以来,自贸区实施顺利。今年 1 月,双方贸易额已达 21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 52.8%,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 117.3%。事实证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符合双方根本利益。中方将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各领域交往与合作。”秦刚说。
【作者:杨晓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
跟米国的 TPP 计划对比来看,就有意思了。
照这样看,老美要是不煽风点火,才怪了呢。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2 11:31
作者:wild007 回复日期:2010-03-12 10:49:00
印度不是疯了,是拿他的毁灭来要挟全世界。如果印度养不活自己,那就意味着他必须走军国化路线,印度贫民左右是个死,自然不如打战争的算盘。这就有了两个可能:要么印度成功转嫁危机,向中国和巴基斯坦转嫁危机,以人口锐减来化解粮食危机,同时从美国那里得到好处;要么印度没能力化解,直接兵解,造成美国南亚策略彻底变盘,为中国和巴基斯坦构筑新的战略缓冲区,而美国则被迫又要出一大笔钱,并驻扎一支大军才能达到新的平衡。
所以这个大变数就是印度漫天要价的基础,人家压根不需要为饿死人担心。
*******************************************老兄说的真明白,我隐约有些感觉,却没有想清楚这点。
有人提到过,印度把这次的游戏,其实玩过一次了。
结果是英国出钱,高价从中国手里弄了粮食,给了那个恬着脸要饭的三哥。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4 00:41作者:wangreat3000 回复日期:2010-03-12 23:01:29
房价大跌,GDP 增速 4%;
与房价不跌不涨,GDP 保持 8%;
**********************************************
兄台,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中国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性。
弄清楚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之后,我们马上可以提问:
1、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何来?
2、信用货币,或者说流动性的来源,谁来承担?3、如果担负流动性唯一来源的,是央行,那么,谁来舒缓由此引发的通胀压力?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4 10:24楼上老兄,老温药方开出来,我最注意的是两个数字:
1、7.5 万亿信贷额度;
2、一万亿赤字。
别的我就不提了。
你看看有何影响?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4 10:32
作者:cao0081 回复日期:2010-03-14 09:59:02
顶尖对冲基金密谋做空欧元 美司法部火速调查××××××××××××××××××××××××××××××××
这个不足为凭,要看具体形势发展。
判断美欧是否罢手的标准,要看几个指标:
1、希腊危机是否持续发展,这个是肯定的;2、西班牙是否被美国人端上杀猪的砧板,拿出屠刀,在它头上舞来舞去。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4 10:42作者:winnerby 回复日期:2010-03-14 10:32:35
作者:cao0081 回复日期:2010-03-14 09:59:02
顶尖对冲基金密谋做空欧元 美司法部火速调查××××××××××××××××××××××××××××××××
西西河有人提到了,这个新闻可以解读为:
美国人表态:到底是否有人合谋暗算欧元,话语权在我手里。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4 20:02作者:yezhiqiu 回复日期:2010-03-14 14:43:58如果真的控制在这个额度的话,小于去年的信贷 9.59万亿,下降约 20%,支持不了房价继续上涨。越往上涨需要的资金量就大。
***************************************
如兄所言,进也是死,退也是死。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00:45天生孤独兄,维持自己的现金流为正值,万事皆可做的。
×××××××××××××××××××××××××泰国,有人给每个郊区农民发 2000 泰铢,并且包来回旅费(后来又减少为 1500 泰铢,结果直接打击了众多“民主斗士”的积极性——不去了),组织红衫军进军曼谷。
这一招,那个人的幕后主使,在吉尔吉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玩得很顺手了,这次连剧本也不改了——比较懒惰。
阿披实表示,尊重泰国人民表达诉求的权力——我看,他是不敢动武,怕得罪背后的人的幕后大老板。
背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刚刚建成。
而且前两个月运行良好,双方贸易额大幅增长。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01:01
另外一个背景,是中国策划的亚欧高铁之东南亚段正在积极运行。
这条线路,必然经过泰国。在地理位置上,泰国是中南半岛五国的中心位置,也必然是这一战略铁路的核心。
据今年3月10日,香港的hkheadline网站报道,其中连接云南至新加坡的一段,已经动工。
×××××××××××××××××××××××××××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ch/2010/03/10/104464.asp
高鐵網伸延至亞歐 雲南星洲段已動工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01:06
中国高铁“海外线路”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 3 月 7 日向香港《南华早报》表示:“中国计划将在国内建设的高铁网延伸到俄罗斯、中亚以及东亚 17 个国家。中国已经有 3 项高铁计划提交给这些国家。”王梦恕参加了中国所有高铁建设项目,是一位中国高铁领域权威人物。
王梦恕说:“中国制定了中亚和俄罗斯大陆横断铁路、东南亚铁路等 3 条高铁网建设计划,正在与相关国家进行谈判,以期能在 2025 年内完工。中国已经和俄罗斯等部分国家达成了协议。”
据该计划,中亚线路将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出发,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德国。另外,东南亚线路将从中国南部的昆明出发,依次经由越南、柬埔寨、泰国(或从昆明经过缅甸到泰国)、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俄罗斯横断高速铁路网则计划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出发,通过北部的俄罗斯横断铁路,连接到西欧。
近来,中国正与美国、南美和亚洲各国商讨高铁合作事宜。据美联社称,中国参加了巴西为 2016 年奥运会而正在推进的连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坎皮纳斯的总长 510 公里的高铁项目招标。这一工程项目费用高达 200 亿美元,其规模仅次于 400 亿美元的阿联酋(UAE)核电站项目。参加竞标的有韩国铁道公司(KORAIL)、现代 Rotem、铁路设施公司以及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企业,中国也搭上了末班车。
http://info.pv.hc360.com/2010/03/10141464645-3.shtml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10:07
nesmto 老兄,数据不是问题,问题是牛刀所说的情况肯定是真的。
但是,当前的情况还能维持。推倒楼市的力量,还没有出现。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12:41嗯,注意大豆和食用油的价格。这个跟加息预期有关。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12:44有句话,现在在公开媒体上爆出的,都是当局有后手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5 20:52
楼上兄弟,没有细看二次房改的东西。
我肯定 TG 绝对不会打压房价的。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7 23:50
第一个报道:
英媒:美是最大货币操纵国 无权非议人民币汇率
[提要]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4日发表文章说,面对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4日发表文章说,面对金融危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应一味归咎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没有理由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说三道四。
文章指出,次贷危机是美国一手造成的,但美国政府却拒绝承认错误,反而将危机归咎于新兴国家。文章说:“将西方经济的衰落归咎于中国,这样做的结果是西方领导人更不可能达到其想要的目的。”文章说,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敦促中国让人民币汇率“更为市场化”,美国财政部也将于4月中旬决定是否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美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如同在玩火。
事实上,美国长期以来奉行压低美元汇率的政策,从而减轻其外债压力,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货币操纵国。
文章认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西方应该面对现实:美国越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中国越是不会这样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考虑到出口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性,中国也不会向西方屈服的。(记者陈文仙)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00316/200498.html
****************************************
这戏是越来越热闹了。约翰牛怎地反咬山姆大叔一口?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
虽然是英国民间的声音,但是措辞非常严厉。值得注意。
俺想到的一个背景,是:所罗斯为代表的美国金融突袭军团,刚刚偷袭了英镑,将英镑对美元打到 1 英镑兑 1.47美元。——当然,近日回升到 1.52 以上。
第二个报道:
英反对在汇率问题上施压中方2010年03月17日14:05
16 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国务委员戴秉国先后与在华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进行会谈,外媒予以高度关注。
米利班德表示,英国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应向中方施压。
人民币汇率问题 英国主张自由贸易16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米利班德。
美国《华尔街日报》16 日援引中国广播电台的报道称,米利班德谨慎地对外界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表示反对。
……
伊朗核问题 中方重申一贯立场
16 日上午,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同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举行了会谈。法新社称,双方在会谈中均表示,将共同致力于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外媒普遍认为,伊朗核问题是米利班德此次访华的会谈重点。英国、法国和美国都希望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
米利班德称,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考验”,并表示中国对这一问题越来越重视。
据英国媒体 16 日报道,杨洁篪表示中方关注伊朗核问题上的紧张局面,但是对通过制裁解决核问题心存疑问。报道称,杨洁篪的这番话暗示,中国很可能不理会西方希望中国支持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定。
另据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迈赫曼帕拉斯特 16 日表示:“我们认为西方官员到中国去,希望说服中国支持对伊朗进行制裁,这些活动不会有什么成效。我们认为中国是国际上一个主要的、有影响力的、独立的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 16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称,在上午的外长会谈中,中英双方都对伊朗核问题表示关注。在会后两国外长共见记者时,杨洁篪重申了中国政府在伊核问题上的一贯立场。中方希望在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都做出建设性努力,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http://stock.hexun.com/2010-03-17/123017950.html××××××××××××××
这个算是英国人官方表态。结合第一个报道来看,就很有意思了。
第三个消息:××××××××××××××××××××
凤凰网独家对话普罗迪:国际社会不应强迫人民币升值
……普罗迪:我认为,如果他们(国际社会)再这样强迫人民币升值的话,中国政府就会回应说,人民币永远也不会升值。……我认为,中国政府将会在接下来进行分析,通过收支平衡的角度来权衡人民币是不是应该升值。……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hqgc/20100316/1933183.shtml×××××××××××××××××
老普长了个苦大仇深的脸。
他的身份,是意大利左派政党政治领袖、意大利前总理(注意,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也是出了麻烦的PIGS 四国中最强的经济体——希腊倒下,就轮到西班牙,然后就是意大利),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这提示我们,老普的话,应该是代表欧元区的看法。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8 00:15不过英国和欧元区之间,尚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
意大利同意德法两国所持金融改革观点
2010年3月16日21:38
http://content.caixun.com/NE/01/th/NE01thi8.shtm世华财讯]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表示赞同德法两国加强金融业监管的观点,此前欧盟就有关对冲基金及私募公司的新规定由于英国反对而未能达成共识。
综合外电 3 月 16 日报道,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GiulioTremonti)16 日表示,该国赞同法国及德国加强金融业监管的观点。
特雷蒙蒂 16 日会晤了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巴尼耶(MichelBarnier)。巴尼耶目前领导对金融服务业的监管制度改革。
欧盟财长 16 日未能就有关对冲基金及私募公司的新规定达成共识。英国担心加强监管会吓跑投资者,因此持反对意见,德法两国一直游说对此类基金实施更加严格的规定。
对冲基金及私募被认为是此次金融危机罪魁祸首之一。
(蔡立胜 编译)××××××××××××××××××××
问题的关键,是德法说服英国,并且让英国确认:监管仅仅针对美国,不针对英国。
作者:winnerby 日期:2010-03-18 00:18附加一个报道,可以理解英国为何反对金融监管:
英国与欧盟的对冲基金监管之争
2010年03月17日11:08:17来源:新华网新华网伦敦3月16日电 经济随笔:英国与欧盟的对冲基金监管之争新华社记者王振华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在16日召开的月度例会上不但未能如一些人预期的那样就对冲基金监管立法问题达成妥协,甚至连该立法表决程序都没有进行。英国与欧盟“对着干”是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作为金融危机后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欧盟委员会2009年4月份出台立法建议,首次将对冲基金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并对在非欧盟国家设立的对冲基金进入欧盟市场作出了限制。这一立法建议不但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同时也遭到欧盟成员国英国的反对,导致这一立法建议至今“难产”。
英国何以要反对这个被不少人看来似乎对稳定世界金融市场大大有利的立法?从表面上看,英国政府似乎主要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作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对冲基金行业在英国经济和金融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关数据显示,欧洲80%的对冲基金以英国为“根据地”进行运作。英国公司管理的对冲基金投资额大约占世界对冲基金总投资的四分之一之巨。从就业市场来看,对冲基金行业在英国的从业人员大约在4万人左右。因此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就业方面,英国政府均不敢小视对冲基金行业的重要性。
但是,英国政府反对欧盟对对冲基金监管问题匆忙立法监管,更多地是出于对这一行业的深层次考虑。英国主张应该弄清楚对冲基金对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市场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尚未完全过去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对冲基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