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当皇帝的时候才不过十六七岁,依照古人“二十而冠”的概念他还是个未成年人,各位大臣们又没有专权的意思,朝廷的大权实际上就落在太后吕雉的手里。吕后一看大臣们都挺忠于汉朝又挺能干的,虽然刘邦不在了但大家紧紧围绕在新皇帝刘盈身边仍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不需要自己母子二人去操心,之前悬着的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
放下心来的吕雉看着国家政权稳定,她自己吕太后架子也摆起来了,以往总是躲在幕后的她现在要逐渐走上台前抖一抖皇太后的威风,教训下那个不识好歹的人。
59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26 12:48 世界杯终
于正常一点了??
来自 60
楼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26 23:03 这个人就
是戚夫人。
戚夫人是在刘邦当汉王前后开始出现在刘邦身边的美人,其人籍贯定陶,再具体的出身、背景就不清楚了,但从她没什么外家势力来看应该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戚夫人来到刘邦身边恰好是在刘邦和吕雉长期分居的时候,之后吕雉又在项羽那里当了多年的人质,这样一来正好让戚夫人钻了好酒及色的刘邦的感情空子,等到吕雉终于回到刘邦身边时,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都好几岁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面对一个是年轻、漂亮、爱撒娇,没什么城府的戚夫人;一个是年纪大、性格刚毅、结婚多年没什么新鲜感的吕后,对于刘邦来说选择更亲近谁那真的是太容易了。所以贵为皇后的吕雉虽然表面风光无限,但实际上长期是独守空闺,刘邦常年在外平叛身边陪伴的都是戚夫人,吕后总独自落得个留守关中的“重任”,有时候甚至很久都见不上刘邦一面。我们现代人都见多了与丈夫长期分居的妇女心理是如何的扭曲的事情,也知道一个心理扭曲怨妇是多么可怕。当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吕雉心里对戚夫人已经是非常的怨恨,只是有刘邦罩着吕雉还不敢对戚夫人怎么样;戚夫人本人又没什么心机,只是仗着刘邦的宠爱就不知进退,居然还几次三番哭哭啼啼的在刘邦面前为自己的儿子刘如意谋求太子的位置,全凭着群臣们的极力反对和刘邦的理智,戚夫人的要求最终才没有得逞。
虽然刘盈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刘如意夺去,但这事让吕雉和戚夫人最终彻底的决裂。太子不仅是国家的根本,也是她吕后的根本,戚夫人要动太子就如同要吕雉的命一般,于是吕雉对戚夫人的怨恨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想见,这种怨恨一旦爆发出来那就是一股多么可怕的力量。
戚夫人不懂得宫廷斗争的残酷,既没有外家势力可以凭借,也没有在朝中培养、拉拢自己的亲信,一切只凭着刘邦的宠爱就任意行事。现在刘邦死了,以往罩在戚夫人身上的那层看起来刀枪不入的保护罩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戚夫人自己便赤裸的暴露在吕后面前,很快吕后的报复便接踵而来。
要对付戚夫人,吕太后也不需要找什么借口,而是直接就命人将戚夫人剃光了头关到了永巷每天就干舂米的活。平日里风华绝代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的戚夫人那里受得了这个,她感到委屈、郁闷,整日一边舂米还一边做歌:儿子做王啊,母亲做囚犯,
整天做着舂米的活,时常与死亡相伴。
儿啊,我们相隔三千里,能找谁来告诉
你?从这首歌就可以看出来戚夫人这个人确实不适合在深宫后院里生活,本来自己落到这个田地是很惨,但如果自己能够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说不定吕后还不至于进一步下杀手。
毕竟自己的命还在,自己儿子还在赵国当王,还不是非常惨嘛。不就是头发被剃了,只要头还在头发剃了还能长;假以时日等到自己的儿子长大吕后老死了,搞不好自己还能翻身嘛,谁让你之前风光的时候一个劲的得罪人呢?现在倒好,歌声很快传到吕雉的耳朵里,刘如意的名字再次刺激了吕雉,一想到刘如意这个王八蛋三番五次的威胁自己儿子的地位,吕雉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出使者要把刘如意从赵国招回来就要斩草除根。
61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27 22:54可是吕雉的使者一连去了三波都没有见到刘如意,使者们从赵国国相的口中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赵王刘如意病了,不便出门。原来刘邦对自己的这个发妻还是很了解的,当晚年改立太子的打算落空后刘邦就非常担心吕雉会在自己蹬腿之后报复戚夫人母子。为了让刘如意远离危险,刘邦早早便让年轻的刘如意之国,还派遣了大臣中脾气最硬最耿直的周昌去做赵国的国相,意在让他保护刘如意。
但即便是这样了,刘邦还是很不放心,总是想着戚夫人被吕后欺负的惨状,以致于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的刘邦听说自己的连襟樊哙已经和吕后商量好了,一旦自己咽气就马上干掉戚夫人和刘如意一干人等。对这样捕风捉影的传闻也让刘邦感到震怒,他既不思考也不审查,而是立即命令陈平去到樊哙军中就要斩了樊哙的脑袋。谁都知道樊哙是刘邦最亲信、私人关系最亲近的武将,连樊哙都要不由分说的杀掉,可见刘邦已经紧张到了什么程度。他或许已经预料到了戚夫人母子二人的下场,但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再也无能为力了。
当然,陈平这种政治上的墙头草是不会为了一个马上要死的老皇帝的命令去得罪太后和新皇帝的,他到了军队里并没有执行立即处决樊哙的命令,只是把樊哙用囚车押了回来。
果然和陈平预料的一样,刘邦一死吕后马上就把樊哙放出来官复原职了。
但除了陈平外还是有人忠实的执行了刘邦的命令的,这个人就是周昌。
严格意义上来讲,周昌可以说是吕雉和刘盈的恩人。在刘邦易太子打算最坚决的时候,他曾经不止一次的公开在朝廷上讨论这个事情,其中有一次刘邦的态度非常的坚决,大臣们怎么劝刘邦都没有用,刘邦看起来就已经铁了心要把刘盈换下去。大家一看劝不动刘邦也就干脆闭口不言了,
说到底立谁不立谁那毕竟是刘邦自己的事,谁又愿这么不
知好歹的触怒皇帝,万一真把刘邦惹急了随便给自己安个谋反大逆不道的罪名,最后落得个诛三族的下场又何必呢。
然而哪个朝代都有所谓的骨鲠之臣,周昌就是这样的人。
当廷议到僵局大家都不再发言的时候,是周昌在朝廷上冒死力争才让刘邦暂时打消了易太子的决定。周昌这人有个毛病,那就是口吃,尤其在紧张的时候更是经常结巴的说不出话来。
为了废立太子的事刘邦和周昌两人当场起了争执,紧张的气氛让周昌口吃的毛病又犯了,看到刘邦如此的不顾大局,周昌气愤得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最后干脆摆出一副不怕死、混不吝的嘴脸对刘邦耍起流氓来:“臣就、就口吃,说、说、说不出话、话来,但臣期、期知其不、不可!如、如果陛下一、一定要、要废、废了太、太、太子,臣期、期不、不奉诏!”说完周昌跪在地上摆出一副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表情。
刘邦也是被周昌给气乐了,只好作罢,宣布搁置争议退朝。
可就在刘邦走后吕后却从东厢房里走了出来,原来吕后得到刘邦要廷议废太子的事情,紧张之下就跑到后殿来偷听,周昌和大臣们的话她可都听在耳朵里,最后听到因为周昌的力争刘邦没能废掉太子,吕后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激动之余也顾不得什么礼数不礼数,走出来后对着周昌纳头便拜:“如果不是阁下,太子这次就保不住了。”周昌就是这么一个人,可就是这么耿直强硬的一个人,也没能拗得过吕雉。吕雉一看周昌不让刘如意进京,就先把周昌召了回来,太后召自己回京不管自己有没有病周昌都是不敢不答应的。等周昌回到了长安吕后再派人去召刘如意,可就再也没有人敢阻拦了,这下刘如意只能乖乖的上了回京的马车。62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28 22:06谁都知道刘如意一旦回到长安皇宫里将会是什么结果。好在这个时候刘盈念及兄弟之情挺身而出,主动到郊外去接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虽然这个弟弟一度差点让自己做不成皇帝,但年轻的刘盈并不记恨他,而是把刘如意接到了皇宫每日和自己形影不离的住在一起。以吕雉的性格可想而知刘盈横插一道让她是多么的愤怒,想来她可能也找过各种理由斥责自己的儿子,但她还不至于公开说“我要杀了刘如意,你小子长眼的快滚开。”之类的话,而刘盈一直是默默的与自己的母亲抗争着,时刻保护着刘如意,甚至刘如意每天吃的饭菜他都要先亲口尝过,这让吕雉毫无办法,只能是时时从旁窥伺等待机会。
虽然由于刘盈的保护,刘如意暂时是安全了,但刘盈毕竟年轻,警惕之心容易倦怠。在十二月的一天,刘盈早起去射猎,刘如意因为天冷赖床就没有跟刘盈一起去,这一下就给了吕雉以可乘之机。要知道刘盈是天没亮很早就起床出发,到黎明天亮的时候就返回了皇宫,和刘如意分开了这么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可就让吕雉抓住了机会,她命人拿着见血封喉的毒药强行灌入刘如意的口中,等刘盈回到的时候刘盈已经死挺在床上了。
杀了刘如意,吕雉很得意,总算去了她的一块心病,但没了赵王这不意味着她会忘掉戚夫人。相反,刘如意的死让她更加肆无忌惮,接下来吕雉对戚夫人所做的事情简直令人发指,只有后世的武则天对王皇后的暴行方可与之匹敌。
吕雉几乎是丧心病狂的命人砍掉戚夫人的四肢,剜去她的双眼,弄聋她的耳朵,又给她灌了哑药,然后把这样一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半死不活的戚夫人命名为“人彘”丢到厕所里。或许是出于对刘盈违抗自己的意愿保护刘如意的惩罚,或许是长期怨恨戚夫人母子所致的心理扭曲,反正猜不到吕雉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一个心态,几天后她居然叫刘盈来厕所里观看自己的作品。
当吕雉不无得意的告诉刘盈,厕所里这个“东西”就是戚夫人的时候,生性懦弱的刘盈那里受得了这样的刺激,随即当场陶陶大哭,但他又能拿自己的母亲怎么办呢?如果说刘如意的被杀只是让刘盈对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那么吕雉所制造的“人彘”则彻底的割断了刘盈和自己内心情感的联系。从厕所出来后刘盈就大病了一场,病中的刘盈托人转告吕雉,她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是人干的事,而自己有这样的母亲,身为皇帝的自己也没有脸面去治理这个天下了。
刘盈这一病就病一年多,等他病好以后就开始纵情于声色犬马再也不理朝事。虽然他生来懦弱,没有刘邦那样的豪气,没有暴起反抗的胆量,但他却没有妥协,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吕雉无言的抗争,或许他仍然希望终有一日能唤醒吕雉的人性和善良。
接下来的几年,面对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一个处于青春年少本可以大展拳脚的皇帝刘盈,他做过的可以算得上政绩的事情我们概括如下:在当皇帝的第三年征附近的农民来修长安的城墙,工程进行的还算顺利,一年时间就修了一半,接下来刘盈下诏减少征用农民工的数量,不能因为为了修城墙就耽误了老百姓的生活。于是工程速度减慢,又过了两年到了刘盈当皇帝的第六年才把城墙全都修好,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公元前188年9月26日,才当了七年皇帝,年纪仅仅二十三岁的汉惠帝刘盈就因为长期纵情于酒色而病死于未央宫。
63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29 23:20 女主称
制在吕后炮制的“人彘”事件中,戚夫人和刘如意当然是最大的受害者,但却间接导致了惠帝刘盈的早死,这让吕后自己最终自食恶果。虽然几年的冷战下来自己跟刘盈的母子情分日渐生疏,但不管怎么说刘盈毕竟是吕后唯一的儿子,是她政治上最大的凭借,现在刘盈死了,不管吕后是否感到悲痛,她当前最最担心的却是自己的政治地位如何能够得到保证?这让吕后心思烦乱,使得她在给刘盈发丧的时候虽然也想失声痛哭,可嗓子里发出来的只是干嚎,眼泪怎么都掉不下来。
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况虽然很奇怪,可谁敢问为什么啊,只能是私底下议论纷纷。这时候张良的儿子张辟强站出来告诉当时的丞相王陵、陈平两人:“太后之所以哭不出眼泪来是因为先帝没有年纪大的儿子来继承帝位,她怕大臣们起来造反,所以太后其实是时刻准备干掉你们,各位大人必须早作打算。”别看这些大臣们各个年纪比张辟强大上好几轮,可一提到性命攸关的事情,一时半会哪有什么打算,只能请教他“为之奈何?” 张辟强倒是早有打算,他继续说:“依我的愚见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让原本已经在朝中为官的太后的本家亲戚吕台、吕禄、吕产这些人来掌管都城的南北二军,再让吕家的其他人也入朝为官,这样才能让太后放心,你们这些大臣们也才能躲过一劫。”张辟强可以说是洞察了吕后的内心世界,当王陵、陈平这些大臣按他的意思去做之后,再提到惠帝的死,吕后可以安心的悲从心来,再哭眼泪也掉下来了。
但张辟强的主意只解决了部分问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这个空出来的皇帝位子该由谁来坐?吕后是如此强势的女人,即便在和惠帝冷战期间,她依然要操控惠帝的婚姻。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概在惠帝病好了以后不久,吕后居然把自己女婿张敖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做皇后。
吕后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将来张皇后生下来的是儿子,这个亲上加亲的孙子自然更能任自己摆布,甚至有可能取代自己那个不听话的儿子刘盈。
虽然我们自古以来号称礼仪之邦,可古时候近亲结婚的事情并不少见,但是能光明正大乱伦乱到这份上的也是凤毛麟角。显然刘盈不会对三代之内近亲结婚的危害有什么了解,可由于吕后的关系,刘盈并不喜欢这个太后指定张皇后。刘盈终日沉溺于酒色,和后宫其他的女人也生有五个儿子,但和他的外甥女却可能始终没有过实质性的接触,使得直到惠帝死了张皇后也没能生出一男半女来。甚至有传闻说张皇后死后入殓时仍是冰清玉洁之身,该消息不胫而走,以至于后来在民间将其奉为花神。
当然这个传闻的真实性不可考证了,但可以知道的是或许出于对母亲操控自己婚姻的反感,刘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既然睡女人你都要管,那我干脆睡起男人来。于是,像闳籍孺这样的佞臣便成了惠帝的枕边常客,这样一来刘盈和张皇后更睡不到一张床上,吕雉的如意算盘也就落了空。
张皇后无子,这对吕后来说一直是块心病。好在吕雉早就有打算,她把一个自己吕家的已经怀孕了的侍妾接到宫里面,等这个美人生了儿子后,吕后便把美人杀了,把刚生下来的孩子给张皇后来抚养,对外宣称这就是惠帝和张皇后爱的结晶。
满朝的大臣们不是聋子不是瞎子,当然也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个孩子来的蹊跷,可见识过吕太后对付韩信、彭越、戚夫人手段的大臣们谁又敢提出质疑呢?
64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6-30 22:36
今天有事,请假一天,明天继续来自
65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1 22:18于是当惠帝死后,这个孩子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帝,史称前少帝。但小皇帝实在是太小了,生活都不能自理又如何管理朝政?吕雉便得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把持了朝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女皇帝,从这一年起,史书上出现了奇怪的纪年——高后元年。
时间过得飞快,到了高后四年的时候,前少帝年纪大一点了,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从宫里大家捕风捉影的言论中开始了解了一些自己的身世。可是,小孩子不知世态险恶人心难测,只有对善恶的直观表达,在听说自己母亲的遭遇后便对身边的人童言无忌的说:“太皇太后怎么能杀了我的母亲而把我说成是太后的儿子?现在我还小,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给我母亲报仇!”前少帝的话很快便传到了吕雉的耳朵里,然后他就再也没机会长大了。
虽然小孩子的话大多不能当真,但吕雉为了防患于未然,尽早除掉这个有可能的祸端还是必要的,而且这个时候的吕雉经过多年政治斗争的锤炼,心黑手狠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不管对方是谁,只要她想把人弄死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于是,吕雉干脆把前少帝关到了之前关过戚夫人的那个永巷里,对外宣称皇帝病得很重,而且脑子还出了问题,已经没办法继承治理朝政了,然后问大臣们:现在该怎么办呢?吕雉长期在幕后发号施令,吕家的人又在朝中把持了朝政和军权,大多数大臣们已经被驯服得服服帖帖,这时候哪里还敢有人自作聪明提建议?
这么大的事该怎么办您老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既然朝中没有人反对,吕雉很快便宣布废了前少帝,然后偷偷把他弄死。小皇帝没有儿子,吕雉便把惠帝的一个儿子常山王刘弘叫来做了皇帝的位子,史称后少帝。
吕雉从这次废立皇帝的事情中了解到朝中大臣们都已经不敢公开反对她,于是她的胆子更大了,新皇帝即位后甚至都不用出来上朝做个摆设,吕雉自己直接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亲自临朝管理天下。
这时候的吕雉很是得意,她毕竟做到了前无古人的事情,可她也知道一个女人当家做主在古代是所谓牝鸡司晨,是很容易惹人非议的,而且她还是时常觉得身边会有人时刻准备着要取代自己的位置,即便现在群臣们表面上都已经对她俯首帖耳,但是她依然很担心,她觉得还要做很多的事情来巩固自己的位置。
可既然朝廷上大臣们都不敢反对了,那吕雉担心的威胁又出自哪里呢?
66 楼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2 18:48 还在单位
开会,今晚更新回比较晚来自 87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3 00:05 除皇
子
吕雉的担心其实就在刘邦其他的儿子身上。
刘邦除了他跟吕雉的儿子刘盈外还有七个儿子,分别是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除了刘肥(就是刘邦跟曹家女儿的未婚生子)外,其他的儿子都比刘盈要小,作为刘邦财产继承人的排名那是要屈居于刘盈之后的,而这个年长的刘肥又是庶出,地位自然不能跟嫡出的刘盈相比。但这个天下毕竟是刘邦留下了的,又不是你吕雉留下来的,大家比不过刘盈难道还比不过刘盈的儿子么?对于刘邦其他的儿子来说,以往刘盈在世时,吕雉以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其他的皇子即便不满也说不出什么不妥,那毕竟是母凭子贵的时代,儿子坐了正位母亲自然腰杆挺得笔直。可吕雉没曾想刘盈这个凭借年纪轻轻便挂掉了,凭借没有了以后吕雉还要对天下发号施令,她的地位就变得有点尴尬了。幸好吕雉早有准备,又搞出个“孙子”来要“奶凭孙贵”,但国家政治历来讲究“国赖长君”,一个年级大的成熟男人来管理国家肯定比一个小屁孩要稳妥,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掌管天下,他那些叔伯辈的诸侯王们会答应么?当然吕雉是不可能让刘邦的其他儿子来做皇帝,他们做了皇帝,那他们的母亲就自然而然就成了皇太后,这样她这个太皇太后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正因为如此,在吕雉眼里不管这些和刘盈同父异母的兄弟们有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他们都是一群让她不安的存在,必然要处之而后快。
于是,刘邦生前最得宠的戚夫人和他的儿子刘如意便首当其冲做了枉死的冤鬼,追随刘邦的脚步去了。这里面除了吕雉和戚夫人之间的个人恩怨之外,最初恐怕也有为刘盈坐稳江山清除障碍的打算。
到了惠帝的二年,齐王刘肥进京,吕雉主持了一个私人宴会来欢迎刘肥。因为刘肥是自己的哥哥,身为皇帝的刘盈便把上风的位子给了刘肥坐,刘肥大大咧咧的也就坐了。刘肥的不知趣让吕雉是勃然大怒杀心立起,但表面上吕雉没有表露出不满来,只是让下人们端来两杯酒放到刘肥的面前让他给自己敬酒,其实酒里面已经放了一日丧命散之类的毒药。
平日高高在上的母后居然看得起自己,刘肥受宠若惊,连忙端起一杯就要上前给太后敬酒。
也怪吕雉自己,要杀人么干嘛要放两杯酒。刘盈看大哥给母亲敬酒,自己也把剩下的一杯酒端起来,便要和刘肥一起敬母后一杯。吕雉见刘盈不明就里的便要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二话不说赶忙伸手就把刘盈手中的酒杯打落,酒一下子全泼到地上。这时候刘肥的神经就是再大条也该意识到有问题了,于是他自己手中的那杯酒也不敢喝了,赶紧装醉提前离开了宴会。
回到自己府邸的刘肥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事情的原委,自觉这次是进了鬼门关,恐怕再也没机会活着离开长安。好在这时候刘肥的手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刘肥主动提出将自己齐国的一个郡让出来给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做食邑,以此来以取悦太后,这样才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刘肥为了保命,不仅向吕雉请求让出自己齐国的一个郡给鲁元公主,还更进一步的提出:因为自己母亲早逝,自己从来没有机会尽过做儿子的孝道,希望能尊鲁元公主为自己齐国的王太后,让他这个做儿子能体验侍奉母后的感觉。
对于刘肥这种已经不能说是卑躬屈膝,简直就是趴在地上舔脚的求饶方式,吕雉感到很满意,马上批准了刘肥的请求,让他回齐国好好过日子,刘肥这才躲过一劫。
喝了一趟酒就丢了一个郡,还认了一个妈的刘肥心里的憋屈无处发泄,虽然全胳膊全腿的离开了长安,但整个人的精气神似乎全丢了,他自己也感到自己窝囊至极,回到齐国后便郁郁寡欢,在刘盈死的前一年就窝囊死了。
93 楼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3 23:03 干掉了年纪最大的刘肥和最得宠的刘如意,吕雉的心里得到一丝丝的放松,在一定时期内吕雉对其他皇子的态度还保持在一个相对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然而随着前少帝一死,自己的健康也逐渐出现了状况,吕雉又开始紧张了起来,没了儿子又没了孙子的她现在看哪个姓刘的诸侯王都可疑,恨不得把他们都除之而后快,而且这种紧张感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吕雉自己身体日渐衰弱而越来越强
烈。
到了高后七年正月,被吕雉打发来作赵王的刘友因为不喜欢自己的蛮横王后,便让她长期独守空闺而宠爱其他的姬妾,使得这个蛮横的王后妒火中烧。偏偏这个王后又姓吕,于是赵王后告发赵王刘友经常在背地里议论太皇太后的不是,而且还有谋反的意图,声称自己的丈夫刘友说了,准备在太皇太后百年之后干掉所有姓吕的。
刘友也是在冤枉,一个连自己老婆都搞不定的人怎么可能有胆子谋反!但王后的话正中吕雉下怀,她马上命人把刘友叫到长安来。
接到太皇太后的诏令刘友忐忑不安的上路了,一路上他小心防范着会有刺客一类的不速之客加害自己,又担心像刘如意一样被叫进宫里一去不回,就这样提心吊胆的到了长安。
直到安全的进了长安城自己的赵王府邸,刘友的一颗心才稍微放了下来:看来太皇太后还是讲理的,既派了大队官兵里里外外保护府邸又没有召见自己,想来在这里住几天,等家里那个疯婆子的气消了就可以回家了。
刘友想的太简单了。
进了府邸,大半天过去精神刚刚松懈下来,饥饿感就上来了,这时候刘友才发现有些不对:怎么过了饭点还没有人把寡人的晚膳准备好?
来人啊!寡人饿了!刘友喊了几句,没有人回应,又出来寻找,这才发现偌大的府邸就剩他一个人,厨子、保洁、侍卫、奴婢全都不见了。
刘友想出门找人问问,却没有一个人回答他,府邸门口立着的全是拔刀出鞘,一脸凶神恶煞的卫兵,还不等刘友发他的王威就被架住脖子的利刃逼了回去。
一天、两天、三天……刘友才意识到吕雉这是要他的命。
一开始那些刘友进京时跟随他一起来的大臣们也有可怜他的,就偷偷的给刘友送饭,可这些人被赵王府邸外把守的卫兵们抓住一个砍死一个,之后剩下的人自觉还是保命要紧,也就再也不敢可怜刘友了。
到了正月的第十四天(丁丑日),刘友就这么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被活活饿死在赵王的府邸里,吕雉命人把刘友的尸体拖到长安城外的乱葬岗随便刨个坑就埋了。
好歹也名分上也是母子一场,况且刘友实际上又没敢得罪吕雉,吕雉的做法对于皇子们实在过分,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而已,还远不算完。高后七年注定是一个刘邦皇子们的悲惨世界,更让他们心寒的事情还在后面。
119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4 21:44正月干掉了刘友,二月吕雉便又叫梁王刘恢去做赵王。刘恢哪里敢违背太皇太后的命令,只得闷闷不乐的去赵国赴任。
没想到刘恢的遭遇比起刘友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吕雉给他安排的王后是吕雉的亲侄子吕产的女儿,骄横跋扈更是在刘友的王后之上。她一做了王后就立马把王宫里宫外全换成自己的人,刘恢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她的耳目,但凡赵王刘恢一旦对王宫里的哪个女子表现出一丁点兴趣,这个赵王后便会马上派人把该女子给毒杀了,再把尸体丢到刘恢面前。
每次见到宫女的尸体,再联系到自己生活的处境,刘恢内心悲痛欲绝。
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这样的王宫里刘恢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活着对他都是一种身心的双重折磨。在做赵王四个月后,刘恢终于因为不堪忍受这种折磨而自杀。但这又给了吕雉借口,刘恢自杀后她马上下令说因为刘恢这个人太不成器,为了几个女人就自杀了,是在不是干大事的料,父亲如此想来儿子也是不济,干脆就免去了他儿子继承王位的权利。
又过了三个月,燕王刘建大概是被兄弟的遭遇吓着惶惶不可终日,还没等吕雉出手自己就病死了。刘建死的时候已经有了儿子,本是可以继承燕王的王位的,可吕雉命人把这个庶出的孩子给杀了,然后宣布由于没有后代,燕国的封号就此取消。
仅仅一年的时间,刘友、刘恢、刘建接连死去,加上之前已经不在了的刘肥、刘如意和惠帝刘盈,刘邦的八个儿子就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而已。
刘恒和刘长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他们运气而已,并非有什么高明的手段。刘长自幼死了母亲,是吕雉一手把他带大,对于吕雉来说刘长等于自己的半个儿子,要保命自然不在话下,而刘恒则得益于他不得宠的母亲。
当时刘恢一死,赵王的位子又空了出来,于是吕雉又命代王刘恒去接任赵王。有了刘如意、刘友、刘恢的榜样,这个时候除了傻子谁还敢去接赵王这个要人命的头衔,逼得急了的刘恒便用“要为母后守边”的借口回绝赵王这个催命符。
代王刘恒在刘邦的诸多皇子中并不得宠,他的母亲薄氏仅仅侍奉过刘邦一次便生下了刘恒,之后再也没得到过刘邦的宠幸。如果说吕雉与刘邦关系的转折是因为当年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史记.吕太后本纪》)的话,薄氏和刘邦的“希”更是远到了西伯利亚,以经历论凄惨程度比吕雉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来吕雉也是同病相怜起了恻隐之心,当年刘邦死后,吕雉让各个皇子之国,但如果皇子们的母亲还在世的,吕雉都把她们幽禁在长安不能跟随她们儿子到封国去,唯独对这个比自己还不得宠的薄氏,吕雉网开一面让她跟着儿子去了代国。这也是吕雉对刘恒相对放心的原因,况且代地不比富庶的中原地区,地方偏远贫瘠不说,临近匈奴还整日不得安宁,一旦没了代王刘恒,吕雉一时半会还真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去接管代地。于是在种种因素作用之下,吕雉放了刘恒一马,刘恒得以在吕雉诛杀皇子最高潮的时候活了下来。
由各位皇子们的经历可知,其实刘邦的儿子脓包的不是刘盈一个人,而是兄弟们几个都差不多,跟老子刘邦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的远,可见刘邦对后代教育的失败。但话又说回来,有这样一个强势母后常年的打压,谁想不怂也很难。
现在问题来了,皇子们怂不怂不是他们的事,但这些刘姓的诸侯王们一个个被除掉,让人们不禁纷纷猜测:难道吕氏将代刘? 145 楼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8-07-05 22:05 吕氏将代
刘?吕家是不是将要代替刘家掌管这个天下?对于这个疑问太皇太后吕雉似乎早就给出了答案。
在惠帝即位之前,吕雉的大哥吕泽被封为周吕侯,二哥吕释之被封为建成侯,两人均有军功在身,封侯也无可厚非。
后来吕泽病死了,他的儿子吕台被封为郦侯,吕产被封为交侯,加上皇后吕雉,整个吕家的外戚势力差不多就仅此而已,看上去并不强大。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当刘盈当了皇帝,大权落到吕雉手上的时候,她便逐渐的开始要封自己吕家人为诸侯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