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透过骨灰盒来看,这场战争在朝鲜半岛的北方留下了一个家族世袭统治的真正的“骨灰盒”。北方的 2300 万朝鲜国民事实上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塞进了骨灰盒!!透过骨灰看,笔者甚至认为骨灰里掺杂着炮灰,或者说是炮灰里掺杂着骨灰。它的真实数据即使到了今天也无人知晓。但按照官方的统计:最少 14 万最多 38 万。这些灵魂也许是冤魂都永远的离开了祖国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游荡。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2 16:03

有了原罪的菜国首先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形成了怨恨,导致了以后 30 年被别人封锁。

有了原罪的菜国在国内就不得不继续用谎言堆彻的手段来维持政权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菜国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它的粮食问题。菜国的头 30 年靠国民的忍饥挨饿去混过粮食问题,期间灾难疾病和痛苦遍布于菜国的土地上。菜国的后 30 年就像前苏联最辉煌的 80 年代那样,依靠国际贸易来暂时性的,自欺欺人的解决粮食问题。所谓的自欺欺人主要是偷换概念来实现的。

菜国目前的主粮生产每年大约 4.2 亿吨,自产大豆仅约1300 万吨,而 2010 年进口大豆达 5480 万吨。这样所谓的粮食自给自足只是小麦和水稻是基本自给自足的。如果换一种眼光来重新审视粮食问题:到底是淀粉重要还是蛋白质重要?如果认为按目前菜国人的营养习惯,主要是指菜国人对鱼蛋肉禽的追求,显然是蛋白质更重要。那么用蛋白质的视野去看待菜国的粮食问题,结果是令人悲哀的:自给自足率只有约 66%!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2:00

今天先插一段,笔者刚才看来一段关于时寒冰的评论的帖子,很有感触。

时寒冰、曹建海、牛刀是所谓的房产“三剑客”,五年以来他们在城市的中低收入者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对房价的走势的判断却是屡屡挫败,这是有一定根源的。

当房价开始出现明显上涨的苗头时 ,三剑客们首先认为是土地供应不足造成的;但不久他们又发现土地供应不足的元凶是地方政府在作怪;于是三剑客们就剑拔弩张的大肆抨击起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了;很快他们又发现地方政府是被冤枉的,于是转而去批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度;可是,三剑客们又悲哀的发现中央政府也是被冤屈的,无奈的、罪恶的根源在于货币超发,大量的四处流淌的货币不把它约束在股市和楼市里,就会四处泛滥啊;那货币为什么会超发呢?原来由于贸易的原因我们已经拱手把货币发行权让给了“贸易市场”。这时三剑客才把楼价上涨的原因归罪于国家外汇储备了。

他们开始追究国家外汇储备的罪过,开始逐渐剥去国家外汇储备华丽的外衣,开始逐渐接近深邃的阴暗,于是他们开始无奈甚至恐惧。

这样,紧紧跟随他们思路的“粉丝”们,往往既错过了“刚需”的机会,也错过了“投机”的机会。原因就是三剑客们没有真正的把握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本质,仍然理不清价格和价值的政治关系。

当然,三剑客本身都是在体制内混营生的,难免无法摆脱“体制思维”。他们仍然是体制的维护者,充其量是体制的改良者。这使笔者联想到了清朝末期的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等。但笔者不相信三剑客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敢于直面刽子手的屠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2:55

粮食的问题包括生产和流通两大环节。

在国内,中国的粮食生产面临着:1 耕地面积的实际减少;2 实际种植面积的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弃耕)3.水资源的匮乏(今年冬春的旱情加剧了这个局面)。逻辑上今年的粮食是绝对要减产的,但随后的官媒仍然可以宣称大丰收。

在国外,粮食生产的欠收不仅是定局,而且导致粮价的大幅上涨,进而导致了依赖粮食进口的马格里布国家的政治动荡。

粮食的流通环节对粮食的供应尤其是对粮食的价格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粮食的储备大致分成三个档次:最低一层是普通的农户,稍高一层是大小粮贩或粮贩联盟或粮食加工企业,最高一层是国有粮库,当然包括中央储备粮库。

去年秋粮收购时,就出现了国家刻意打压粮价的举措。

比如,小麦的市场价格已经涨到 1.3 元,可是国家的收购粮价被人为压低到 1.1 元,这样就会导致一种趋势,农民惜售、同时粮库又收不上粮。导致粮食的储备是由高层次向低层次流动,这不仅会导致储备过程中粮食损失的增大,同时也必然导致国有粮库处在空的和半空的状态。结论是政府控制粮价能力被大大削弱,说的再直白些政府将失去对粮食价格上涨的控制能力。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4:17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学的本质显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笔者发挥一下吧。借 1000 万套保障房这个引子讲个故事。讲保障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公园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有一个长椅上面躺个东西名字叫“商品房”,事实上他霸占这个长椅和公园的风景已经很久了。

过去:有个叫“经济适用房”的小家伙跑进来公园里玩耍,遇到了“商品房”。

商品房:你来做啥?

经济适用房:来玩啊!

商品房:去去去,这是我的地盘!(同时挥舞着拳头)

经济适用房(仓皇的溜向了远处)现在:有个叫“保障房”的瘦弱家伙蹩着脚溜进了公园 。

此时躺在公园长椅上的“保障房”睡着懒觉,他比以前更肥硕了。保障房跑到商品房面前搭讪。

保障房:大哥近来可好啊?商品房:你是谁啊 ?(商品房睁开惺忪的睡眼冷冷的问道)

保障房:老大派我来的(顺手指了指太阳)

商品房:啥意思啊 ?(商品房懒洋洋的坐起来)

保障房:嘿嘿,能不能在公园里给老弟留块地儿啊?

商品房:嗯?(刚要发怒,仰头看了看太阳)啊,这样吧,你就住在那臭水沟旁边吧,旁边还有块坟地,晚上可别害怕呦!(顺手指了指远处,脸上挂起怪笑)

保障房:哎呀,大哥呀! 那也太臭了,还偏僻,能不能……商品房:这就给你们老大的面子了,爱住不住,不住连那都没有了(商品房显出不厌烦的样子).

保障房:………(无语而又无奈的样子).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5:37

十年后的将来:久病未愈的商品房此时已十分消瘦,而保障房更是瘦骨嶙峋给人一种奄奄一息的感觉。公园里唯一的长椅早已破损消失,公园里再也不是往日的辉煌,到处是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污水横流。他们俩个此时只能席地而坐。

商品房:早知今天,何必当初啊(商品房和保障房一直在争斗着)保障房:我们保障房最初就设计成鸡窝的样子,谁要啊?商品房:过去我还沾沾自喜呢,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无疑是狗窝啊!保障房:你还行呢,管咋地还有个土地使用权的证,我们可什么证都没有,哪来的保障啊?商品房:呸!使用权有个屁用。还是人家老大狠呐,手里掐着所有权!保障房:对对!老大还有更厉害的招呢,行使规划权啊!商品房:唉!咱俩都被老大给涮了,时过境迁,人老珠黄了!

保障房:你说说看,我刚来公园时,那时我们日子多舒坦啊,别看我小,位置又不好可是人们趋之若鹜啊!甚至有些人开着奔驰来摇号,多风光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商品房:哼 哼!那时我不比你更风光,人们为了抢到我都不惜头破血流、倾家荡产的(商品房白了一眼保障房,流露出鄙夷不削的神情)。

商品房和保障房相对无语沉默了一会。

保障房:大哥,咱俩咋就混的这么惨呢,为啥呢?

商品房:太多了!(顺手指了指太阳,一脸无奈)保障房:有道理啊,本来你们就多,我们又来凑热闹,能不是这种将结局吗?

商品房:再加上环境的破坏,到处是垃圾(他俩都环顾了一下四周)。

保障房:……(他俩都无语垂下来头)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8:34

哈哈,回到前苏联去。你老泡沫宣称:区区粮食不足就毁了苏联帝国?那可是曾经的超级大国呀!不信!!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8:38不由你不信!这期间发生了件大事:1986 年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乌克兰可是前苏联的粮仓啊。核污染导致人们沸沸扬扬、疑神疑鬼,小道消息飞扬!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8:43于是,前苏联稍有点儿头脸的人,就不吃国产食品了。

所以,“奢侈品”就是食品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8:47一方面军火、石油(市场经济,非美国操纵,美国也未必有这个能力)持续价格下跌,硬通货减少;一方面,粮食和“奢侈品”的需求暴涨,需大量进口。可想而知,其矛盾是何等突出!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8:55

平民百姓不得不吃可能受污染的粮食,而另一群人却吃着高昂的进口食品!民众的愤怒之情可想而知,这根“导火索”最终燃爆了前苏联这个“火药桶”!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9:03

再回到菜国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9:14

菜国 2008 年发生了三取氰胺的毒奶粉事件,看上去没有切尔诺贝利事件“给力”,但断断续续的假蜂蜜、皮革蛋白粉等等的“积累效应”,就导致了不足为怪的进口奶粉的“香港扫货运动”的必然发生!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9:19

不幸的是:菜国的廉价劳动力“出口倒卖”的进程正在快速地走下坡路,其“下滑”速度令人震惊!菜国的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同样令人乍舌!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19:27菜国津津乐道的“出口创汇”能力马上就要消失(哈哈,实际是几年的时间呀),而粮食和石油刚好又处在“上升通道”上,这菜国怎么就这么“背”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00作者:hui12126 回复日期:2011-03-03 19:54:36听楼主的口气,貌似菜国时运不佳,对你没影响?

----------------------------------------------- -------------

你想说什么?呵呵,还是别说的好!菜国不缺 Q 先生!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07

唉,休息一下,有“第三只眼”!哈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26作者:hui12126 回复日期:2011-03-03 15:17:04

“贸易顺差过大是通胀的源头”!!

不懂,楼主能不能帮着解释一下

----------------------------------------------- ----- 答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29

国家外汇储备的研究之一

顺差美元的补贴

2008 年底国家对外资产总额达 3 万亿美元(29203 亿美元,2008 年底),那基础货币的投放至少要(汇率按 8.2 和6.8 的平均值 7.5 计算)22.5 万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在哪呢?显然 M2 里容不下这庞大的身躯。只能藏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表里。

对冲这笔庞大的外汇而“印刷”的 22.5 万亿元人民币,无论放在哪里或藏在哪里,它显然应该是资本,是资本就要“食利”的呀。

M2 中巨量的广义“储蓄”已令国民经济不堪其“利息”的重负!再加上这同样巨量的外汇占款,试想一下,它们对经济利益的分配的挤压有多么可怕!

回到对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研究。中国国际投资的这“顺差美元”本质上就是净头寸,但这个术语过于专业话,笔者给它改了个通俗易懂的名称。所以不妨引入一个“顺差美元”的概念。

年代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净头寸(亿美元) 2928 4226 6114 1161915190

顺差美元(亿美元)12981888550535713029贸易额(万亿美元)1.151.421.762.172.5616

占比9.1%10.7%25.4%13.9%13.7%

由于可靠的数据很少,再加上官方数据公布滞迟,所以只能估计“顺差美元”占当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 10%—20%之间,可以取平均值 15%。那么 2009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073 亿美元,则 2009 年的“顺差美元”约为 3300 亿美元,而2009年的出口退税总额达6900亿元人民币。2010年5月初的最新官方数据可知实际 2009 年的“顺差美元”为 3029美元,与笔者的估计十分接近,由于要牵动后面的计算,所以,还是按估计值 3300 亿美元。

所以,通过对“顺差美元”的研究,我们得到了一个相对简单的结论:2009 年每一个“顺差美元”全社会要对它“明补”约为 2.1 元人民币!

除了以出口退补的形式给“顺差美元”的明补外,国家还对“顺差美元”实行暗补。这暗补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容忍对外国来华投资项目中的“虚假成本”。

仅 2001 年一年,中国大陆通过进出口“伪报”方式进行的变相资本流动,就高达 662.27 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13.0%。

渣打银行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出:“由于进出口企业虚报数据等原因,中国 2008 年的贸易顺差远没有官方公布的 1020 亿美元那么多,估计实际上只有 670 亿美元。

另一个方面是容忍以香港为主要基地的贸易利益集团对“顺差美元”的截留(这一直中美之间有关贸易顺差的争吵的一个根源!)。

2010 年 3 月 31 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商务部网站上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由于中美统计存在误差,2009年美国实际对华贸易逆差应在美方公布数据基础上减少约600 亿美元。也就是从目前美方公布的 2268 亿美元降至 1668亿美元左右。

所以两项暗补合计约 1200 亿美元折合 8200 亿元人民币(2005 年前),8200/3300=2.5 元人民币/美元。想准确的推算这两个项目下对“顺差美元”的暗补,十分困难。笔者也只能以上两项估测为:每一个 2009 年的“顺差美元”,全社会要对它“暗补”超过 2.5 元人民币!在 2009 年对“顺差美元”的明补和暗补合计达 4.6 元/美元。

事实上,所有资本项目下的外汇资产,可视为“顺差美元”,当然要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家外汇储备了。

在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中,这个“顺差美元”日积月累,到 2008 年,它已达 29230 亿美元(2008 年资产),它的占款(属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21.9 万亿元人民币,全社会对它的补贴至少 13.4 万亿元人民币(2009 年币值)呀!换句话说,为了那天量的国家外汇储备,在过去的 30年里,主要是最近的 10 年里,我们补贴了“外国人”总共13.4 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把约 1 万元人民币白白的仍给了“富裕”的外国人!

由于这外汇储备对内是债——无法投资经营——沉淀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仓库”里,所以相当于每年损失利息 4950亿元人民币(占款 21.9 万亿元人民币,按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 2.25%计算)。这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每年持续不断给“外国人”380 元人民币!这数字绝对高于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的人均扶贫款。似乎还要年复一年的“补”下去,没有停止的迹象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38

上面的帖子里的内容是去年 5~6 月份写的,哈哈,外管局昨天公布的外汇占款 23.05 万亿元!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45

如果笔者说的一个“顺差美元”需补贴 4.6 元人民币成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0:52

那么,在中国境内,按 6.6 元大的名义汇率,每获得一个顺差美元需实际输出 11.2 元人民币的商品!真实人民币汇率是 11.2 比 1,体现人民币对内贬值,而且越补越贬!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02而在中国境外,就反过来了。仅 2 元人民币就换回了一个“顺差美元”却放在了甲方的“腰包”!升值了,而且越补越生!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03但注意,出口贸易额与“顺差美元”可是两码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13出口 1200 美元,进口 1000 美元,“顺差美元”是 200,补贴约 920 人民币。出口美元的补贴均摊为 0.77 人民币。

出口 5200 美元,进口 5000 美元,,“顺差美元”还是 200,补贴仍约 920 人民币。出口美元的补贴均摊可要降为 0.18人民币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17

出口额越小,顺差越大,中国人民就越“倒霉”,但甲方却“乐此不彼”呀!

哈哈,笔者那本“难产”的书里有详尽的介绍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25

但要变成贸易逆差了,甲方就“受不了”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34

这甲方可是“吃肉不吐骨头”的主儿!高价进口石油

-----用汇,行!因为是“自己人”用!高价进口“奢侈品” -----用外汇,还行!因为还是“自己人”用!平价进口粮

食-----用外汇,不行!因为那是 P 民用。P 民是啥呀,必要时勒紧他们的“裤袋”就行!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37中国的许许多多罪恶都源于有了“钱”----外汇储备呀,是全体人民的,但甲方楞想窃为己有!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47上午,笔者嘲笑“牛刀们”,就是嘲笑他们很晚很晚才看懂“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于是“牛刀们”就自然天天放“空炮”了:房价跌跌跌!这“价”字是用人民币写呢?还是用美元写?是用甲方的“心”去写?还是用平民百姓的“血”去写!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1:50

哈哈,后天有时间给大家讲-----“一袋金币的故事”暗喻:都是外汇储备惹得祸!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2:11作者:京都名妓 回复日期:2011-03-03 21:56:01个人认为,在中国,只有政治,没有经济。换句话说,只要把政治搞明白了,一切经济迷题迎刃而解

-----------------------------------------------

-名妓错了,呵呵。正解是:经济有客观规律去遵循,而政治则无客观规律去把握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2:22

说得难听些:对待经济,应该像对待合法的妻子;而对待政治,就必须粗暴的像对待 biao 子!

可在中国,偏偏又反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2:48作者:黑眼圈钱 回复日期:2011-03-03 20:38:52

假设没有这些美元,会怎样呢?

人民币又不能去国外买东西。

楼主 讲讲。 谢谢~

-------------------------------------- 1998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甲方事后“吓破了胆”!当时外汇储备好像不足 2000 亿美元!所以,甲方从此就开始不遗余力的追逐“美元”,并且上了“瘾”,戒不掉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2:58事实上,今天的美国、欧洲、日本都希望中国分别把美元、欧元、日元“吐出来”,称之为“平衡”!否则,中国就是“平衡”的破坏者。前几天,G20 谈的就是这个事。4~5条协议的最后一条就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中国死活不干!还幻想着拿等值的人民币“抵挡”!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3:15

作者:yq3587 回复日期:2011-03-03 22:56:37楼主,你好。你对美股中(除了军工 医药 农业)有没看好的产业?

----------------------------------------------- ------- 不好意思,美股我是一窍不通啊,令你失望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3:38作者:情诗诗雨朦朦 回复日期:2011-03-03 21:21:57

好不容易赶上直播,请问那本“难产”的书何时问世?

----------------------------------------------- ------------ 它的命运掌握在“山大王”手中。

或者我向自己的书中“兑水”,稀释到绝不可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3 23:44

作者:梦洲游 回复日期:2011-03-03 23:26:56

LZ,是站在欧美的力场上,我不觉得出口创汇有什么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互补,去掉什么 FF 主义,总归有所得有所失,其实如果真有那么多的外汇,道也不是件坏事,至少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你要知道今后我们面对的巨大的压力,人口红利越来越小,资源越来越少,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就算今后顺差少了或者怎么的,至少还有个底在,吐出来凭什么吐出来,这是我们辛苦辛苦创的,在这过程中,双方都有受益了,当然,该变的时候就得变,可问题是我们到底有多少呢,去掉这个累计的表面数字。

----------------------------------------------- ------------------ 说得很真诚!

但不是我们国民不想要这钱,那是我们的!

可是“宁予外鬼,不予家奴”-------甲方的决心!

我等乃至如何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0:02

拿别人(中国人民)的钱,来补贴自己的“生意”,这就是甲方,还敢对它有丝毫换想吗?牛刀总是幻想甲方会“保卫”人民币的,人民币就不会“崩溃”。于是,楼价总归要跌的。所以,甲方一虚招“调控”,牛刀就兴奋,信口喊“跌”。结果呢,狼来了狼来了,把自己“搞臭”了。问题就出现在:“假设”错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0:08

笔者在很久很久以前讲过------老华头---“老滑头”

---卖苹果的故事! 谜底是:老滑头根本就想抛弃妻儿,所以,第二天天亮前就打死他!不用等外人来“帮忙”!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0:15讲个故事来解释:有个叫老华的果农,家里徒有四壁,领着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靠一片果园种苹果、卖苹果来维持生计。

可是这老华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不管市场周边小商贩们2 元/斤的苹果实际售价,只顾自的卖 0.8 元/斤。

这下可好,老华的生意红火啊,苹果卖得越来越多,可就是不赚钱,他的家越来越穷,他的老婆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苦,老华只好在家里做忆苦思甜的思想工作来维持着家庭表面的和谐。

可是,在市场这边老华越来越受到其他苹果商贩的攻击,他们都骂他傻,大家都逼他“升值”。

消费者乐了,老华的苹果太便宜了,比土豆都便宜,土豆还 1.5 元每斤,比其他水果更便宜。于是大家连普通蔬菜都很少买,其他水果更不想问津,只大量的买苹果吃苹果了!

老华为了维持这个销售火爆的场面,几乎在自己家里的果园“掘地三尺”卖掉了所有的“资源”。过着清苦生活的老婆孩子们越来越忧郁了,但老华越来越高兴,简直是天天兴高采烈,因为他手里掐着一大把“绿色的纸币”,好像叫什么外汇。

在市场这边,老华人际关系却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仅卖苹果的逼他升值,现在热闹了,卖香蕉的、卖桔子的都来找老华的麻烦,大家都逼他升值。

老华这个郁闷呐,我卖苹果的,咋卖,卖啥价,关你们屁事啊?可是……老华还有一个不知道的事情呢,等他明天去市场,他就会知道的,那些消费者由于“过度消费”只吃他的苹果,导致营养单一片面而“不良”,正纠集在一起打算明天来揍老华呢!

老华错在哪了呢?老华制造了“通货紧缩”。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0:47作者:京都名妓 回复日期:2011-03-04 00:32:34

国安局的人怎么还没找楼主谈话?

----------------------------------------------- ----

笔者“口臭”,国安局的人怕脏了他们的杯子,所以迟迟不肯请笔者“喝茶”!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0:50

作者:sjk131 回复日期:2011-03-04 00:48:45前几天看了泡沫兄的帖子后,用招行网上银行买了 5K刀。现在在账户上躺着

----------------------------------------------- ----- 好了,静卧,深呼吸,吸气,吐气,-----

忘掉那个账户了吗?

哈哈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01:22

作者:sjk131 回复日期:2011-03-04 00:57:59准备这两天有时间去银行取出来,然后挖个坑埋起来:)

----------------------------------------------- -------------- 小心,你那个坑没有“土地使用证”!

坑里的东东会被“充公”!嘿嘿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18:23回:作者:冬的雪夏的雨回复日期:2011-03-0417:25:15

看了楼主的这段评语,忍不住想说几句。

1、楼主前几段的总结,确实印证了三剑客在追寻高房价困局的心路历程,但后面的结论“这时三剑客才把楼价上涨的原因归罪于国家外汇储备了。”我认为,这个结论是属于楼主,而不是属于三剑客。

2、“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让人民免于掠夺和恐惧,才能让公心和敬畏生命成为普遍的价值观,而这一切都只能源于民主。”这是时寒冰先生博客首页上的话,也是先生几年来在民生路上探索的认识和体会。而这正好是当今中国最为缺乏却又极力掩盖的事实,这也是先生痛心疾首、失望至极的缘由。

3、所谓的高房价、高外汇储备、高通胀,这些都只是果,不是因,只是表,不是里。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想的不是启发民智,增加国民财富,而是一味的牺牲民众的利益,掏空国民的财富,扮演着财大气粗、自以为是的“对外负责、对内掠夺”的负责任的大国的时候,高房价、高通胀、高外汇储备的现象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了。

4、2010 年 3 月的时候,寒冰就绝望的说过,他 2012 年将关闭博客,我当时没能理解他的绝望、伤心、无助和困苦。

但我现在明白了,他是在 2010 年就看到了中化民族的危机与结局。他感叹的说:“大势已定,无力回天啊!”我永远也忘不了一个大男人爬在桌上放声怯哭的情景,那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撕心裂肺啊。寒冰是真正的智者与仁者!5、寒冰确实有些知识分子的缺点,但请不要怀疑他的勇气和智慧,更不要用“三剑客本身都是在体制内混营生的,难免无法摆脱‘体制思维’”的不屑语气来评定他。他曾经怀揣着为了这个民族与国家可以牺牲生命的激情与梦想,去努力过、去奋斗过,可现实却告诉他,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他即使死了,也对这个社会于事无补。

6、“这样,紧紧跟随他们思路的“粉丝”们,往往既错过了“刚需”的机会,也错过了“投机”的机会。”这不是三剑客的失败,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三剑客在呐喊中,忘记了权贵资本主义的疯狂与无耻,他们可以毫无遮掩的愚弄着整个国家和民族。

7、“三剑客”只是某个环境、某个时代对同样做着某件事的人的称呼,如同劳动模范、先进代表,只是一个符号,没有实际的意义。在这中间,时寒冰是时寒冰,牛刀是牛刀,曹建海是曹建海,谁也代表不了谁。

----------------------------------------------- ---------------- 说得十分中肯!还给笔者留了面子,谢谢!

当然了,笔者的三言两语,不免有些偏颇。

其实笔者更多的含义却是:自勉!作为可能的“思想的领跑者”千万要记住“三剑客”的前车之鉴!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18:48作者:冬的雪夏的雨 回复日期:2011-03-04 17:25:15

----------------------------------------------- ------ 透过你的回复,字里行间透露出你对时先生的崇拜,当然也流露出你的“浪漫主义”情怀!不过,“公平”、“公正”、“国家”、“民族”真有完整的定义吗?如果仅仅是虚词,我们值得为之“牺牲”吗?另外,100 个时寒冰的“粉丝”可能只有 10 个“浪漫主义者”,60 个“现实主义者”还有 30 个“机会主义分子”,那到底如何“平衡”粉丝的利益呢?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4 19:00作者:爱考拉的企鹅 回复日期:2011-03-04 18:32:13

以上 2 点如果成立美元未来几年仍然要贬值

-----------------------------------------------

-------

相对于“时间”,过去的 30 年,美元平均每年贬值 2%。

相对于欧元,今后几年笔者的观点是:美元升值!

相对于人民币,美元先小贬然后暴升!相对于黄金,美元总体是贬值的,但笔者估计期间有大的波动。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13:04

作者:stld6 回复日期:2011-03-07 11:40:26

跟这个帖子跟了很久,泡沫老兄的思路对我很有启发作用。作为粗通经济学的人可以提几点看法吗?1.泡沫兄的行文有个不足之处,这是国人的通病,先找结论,再找证据,这种习惯在科研界是不被接受的,虽然我认为你的结论是对得。

2.有些例子太通俗,太肤浅了,毕竟参与经济论坛发言的朋友相较其它某些板块成熟理智,泡沫兄应该从哲学,经济,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进行启发式的撰写。不要轻易下结论,否则有人凭此结论贸然投资,损失后不找自身原因,只从外界找借口对楼主谩骂,没有必要和这些小人置气。

举个例子:最正统的马列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旧的生产关系回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旧生产关系就会被打破。我觉得,国内的形势(经济,科技,社会,政治)现在是多么的契合老马的观点。可惜,某组..织对此是心知肚明,却选择性的忽视,妄图苟延残喘,下场只会更凄惨。

----------------------------------------------- -------------- 你批评的对,我接受!

我得一边学习,一边改进。

其实,最关键的是:我的学识有限,信息闭塞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16:30

作者:itafa 回复日期:2011-03-07 13:07:21

叫一声泡沫哥,觉得很亲切!你大我 10 岁,很是敬重你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受教很多,觉悟很多!“人不智而不愠”!更是佩服你本人!

有一问题请教泡沫哥!

张无常观点:说这次北京推出的严厉打楼政策,如果导致楼价暴跌,是明知故打的后果,非泡沫也。我们不能排除这政策不仅打跌楼价,整个经济的增长可能受到池鱼之灾。若如是,则见笑天下矣!

泡沫哥怎么评价!

----------------------------------------------- ------------------

你的问题,实际上是几个不太相关的概念呀。楼市政策

-----政策(政府行为,目的未知啊),泡沫------通货膨胀

的货币现象啊,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显然,非三言两语能说清啊,哈哈

第二个问题好说一点。十一五,GDP 增长 8%,M2 增长17%,而实际分别为 10%和 20%以上。结果,人民币严重“超发”,然后再“巧妙”地把大部分的超发的人民币放回“蓄水池”中,得过且过的样子,还上瘾了。十二五,前者 7%,后者 16%,不过,笔者要问:看目前的“积累效应”,中国还能混多久?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16:35作者:加布里尔 回复日期:2011-03-07 16:25:03“先给结论,再找证据”这不正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么?也正是“理论先于观察”啊!

----------------------------------------------- ------------ 谢谢,来帮助“解围”啊,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16:41

作者:爱撕鸡膜人 回复日期:2011-03-07 16:04:30

我有个疑问。那 T 官们把现金放在家里不用是不是也是可以凝固流动性啊

-----------------------------------------------

--------------------- 笔者感觉,“货币的流动性”在市场经济国家是个有效的“经济概念”,但在中国,好像“行政力量”使它过于扭曲了,反而产生了误读误判的“纠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23:08

作者:lantian609 回复日期:2011-03-07 22:37:59

那年前苏联解体,受卢布贬值影响,中国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毫不犹豫的通过黑市把多余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多年坚持,当时他们的分析确实有道理,就觉得他们岁数大些有本事头脑灵活。在民间他们是先富裕的人,都预测崩,奇怪就是不崩。10 以上换的有的如今还拿在手上,呵,命运和他们的判断开着玩笑。

----------------------------------------------- -------------------

当时中国外汇储备才 2000 亿美元左右啊!谁能知道十几年后的外汇储备达到 3 万亿美元了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7 23:12

WTO 的规则约束不了中国甲方的贪婪!牺牲国民利益的“补贴”虽使“顺差美元”呈得一时的张狂!但:“成于斯而败于斯也”!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8 11:12

祝女网友,节日快乐!

我的 QQ957112594 辉煌的泡沫

我打字的速度是蜗牛级的,很难忍受啊!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8 12:07

编辑帮个忙

把我有 QQ 的那个回复删了吧!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8 13:14

作者:迷惑的 80 回复日期:2011-03-08 12:46:14泡沫,赶紧把你的QQ删了吧,另外也别搞什么群,那样就封闭了。论坛呢至少是个开放的地方

----------------------------------------------- -------------- 有道理。

但有个群,算是有个“备份”。

如果,某天早晨,大家突然发现网络社区不见了。备份可能就有用武之地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09 11:35

中国有 13 亿多的人口,大约可看成 5 亿个家庭单元(户口上的一家三口,可能因孩子在外地工作而变为 2 个家庭单元)。

其中最贫困的 1 亿个单元没有电视机;而富裕的 1 亿个家庭单元至少拥有 2 台电视机;处在中间状态的 3 亿家庭按每户 1.5 台电视机计算。

这样,按家庭考虑,中国的电视机保有量大约 6.5 亿台。

大家认为是偏高了呢,还是偏低?当然,宾馆,旅店,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都拥有电视机,甚至商店,政府机关,公共场所都有,这方面的电视机保有量至少 1 亿台。

好了,下面就需要知道电视机的平均使用寿命了。

电视机的设计使用寿命是 10 年。在中国,实际使用寿命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而大打折扣,也就 5~7 年的平均值。

大家认可这个数值吗?那么,为了维持电视机的保有量,就需要每年有个更新速度。方法是:保有量/使用寿命。家庭用电视机按 6 年计算;公共场所的按 4 年计算。这样,中国国内每年需消费 1.35亿台电视机!(家庭约 1.1 亿台)

问题出现了。国家统计局的电视机的生产量 0.9979 亿台(2009 年),就是说不到 1 亿台!而出口却占了大部分!内销竟不到 0.5 亿台!

1.35 亿对 0.5 亿?是老泡沫的逻辑和常识出问题了呢?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有问题?那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应该有偏高的倾向:一方面 GDP的情怀在作怪;一方面,多年“吹嘘”的积累效应。

这就意味着:电视机的产能,根本不是过剩,而是严重不足啊!但政府却创造了“奇迹”:电视机产能“严重过剩”了,必须大量出口!这虚假的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奇迹又如何去常年的维持下去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1:57

前几天的帖子里,笔者曾谈到中国的电视机问题。其中电视机的每年需求约 1.35 亿台,其中家用的 6.5 亿台是按 6年的平均使用寿命更新的,商用的 1 亿台是按 4 年的平均使用寿命更新的。即使这样的数据,也许有些人认为偏大。认为中国人更简朴,家用电视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可以按 8 年来计算,即使这样中国的电视机每年需求量仍至少为 1.05 亿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每年接近 1 亿台的生产量,而这 1亿台中包括了出口 0.4 亿台以上,另外还有一批转为库存,所以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电视机的消费总量不过 0.5 亿台而已。

可见实际需求与统计需求两个量相差的特别悬殊,只能理解为统计局的数据误差太大!

误差来自哪几个方面呢?首先是“旧货翻新”的数量十分可观;其次是“贴牌的小厂”的产量相当壮观;再次,正规的企业也为了“偷税漏税”而隐蔽了大量的实际产量。

于是,中国的电视机的生产总量大概在 1.5 亿台左右,才能表达出中国现在的现实状况:即中国的电视机产能严重过剩!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2:08

透过电视机这个实例,可清楚的看到:2009 年中国电视机的产量为 0.9979 亿台的数据的虚伪,甚至连参考的价值都不具备!

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分析一下中国的房价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9 年的粗钢 5.8 亿吨左右,2010年的粗钢产量为 6.3 亿吨左右,这两个数字是基本可靠的。

因为中国进口铁矿石约 6 亿吨、国产铁矿石也约 6 亿吨,而2 吨铁矿石可生产 1 吨生铁,所以钢产量的数据就不会像电视机生产量的数据那样离谱了。

钢材生产出来是要用的,中国生产出来的钢材大部分为建筑用钢材,建筑用钢材又基本上流向住房的建设,这个比例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大概是中国钢材总量的 1/3 左右。于是这两年每年有 2 亿吨钢材流入住房建设市场,大概可建设24 亿平方米(折合 3000 万套商品房),在这方面 2009 年的官方数据是 16 亿平方米。按照这个思想,用历年的中国钢材总量的累计可推算出中国城镇住宅的保有量在 3 亿套左右,而实际使用大约 2 亿套(按每套房平均住 3.5 人计算,共居住约 7 亿人),那就意味着有 1 亿套房子空置着(这与去年的电表零使用的 0.64 亿套房子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2:36矛盾出现了,中国的城镇现在真的缺住房吗?严格意义上讲,不仅不缺,而且严重过剩!当然了不同城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方位房价是不能放在一起讨论的,于是笔者又提出用人口密度这个概念来对具体的房价进行修正。其含义是如果某一片区域,人口密度达到了 5 万人每平方公里,那么这个区域无论是在上海、还是长沙、还是河北的保定、或是云南小城丽江,房产的价格应该是趋同的。当然了,保定和丽江是无法达到这样的人口密度的,所以保定和丽江就很难有 3~4 万元/平方米的房价地段。

现在回到宏观的视野,今年 2011 年,国家出台了 1000万套的保障房的建设,这丝毫不会阻挡另外 3000 万套商品房建设的冲动。这就意味着今年要完成 4000 万套的住房建设,可见住房(无论是商品房、经济实用性住房、廉租房、集资房、小产权房等等名目繁多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个概念——住房)是严重过剩的。因为城镇的人口已不再大量增加,而只有住房的数量迅猛的、疯狂的增加着!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3:00在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由于电视机的稀缺性,所以不少“能人”在家里囤积了若干台电视机,为自己留作备用或给子女结婚用。那思路跟现在囤积房子差不多呀,囤积电视机的人实际上不仅一无所获还赔了夫人又折兵。记得那时的彩色电视机 20 寸的才 8 个频道的容量,也没有遥控器,囤积者哪里知道电视机的技术更新的那么快、生产数量过剩的那么快!不过,电视机的生产能力过剩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出口而找到缓解的方法。我们现在可怜的房子如此疯狂的过剩着,将来如何去找销路呢?它们可不能出口啊!同样,房子也存在着快速的“技术”更新。比如 90 年代的房子由于普遍的暗厅和小卫生间而面临着淘汰的杯具,另外现在小户型很难会被将来的 90 后“刚需”看中,更不要说像“狗窝猫舍”的保障房未来的命运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3:15

中央政府不知道这个真实情况吗?知道,一定知道。因为它有御用的专家和学者。另外,商品房的总量在住房建设部那是一敲击键盘就知道的——每套商品房都有一本证书啊(国家在这方面管的是很严的)。那为什么要推行住房的“过剩”政策呢?答案在“维稳”的思路中寻找,但显然这个过剩的政策不仅违背经济规律,也违背了政治规律!疯狂的过剩政策在地球上越来越行不通了,“官府”的步伐还能走几步?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3:19那么“维稳”思路的逻辑在哪?笔者认为在房地产业上维稳的思路存在着两个基石:其一是政权需大量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群体包括大量的公务员、国企大小官员、曾有实力的退休者、官商勾结的商人等等,这些人少则有 3、5 套房子,多则有 8、9 套房子,甚至更多。那么房子真的跌价了会引起这个人群的强烈不满,会失去这些“中梁砥柱”的支持。其二是中国的银行业不能破产,中国的房地产业完全是靠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支持才得以壮大和疯狂,房价的松动、下跌,会无情的撕碎商业银行贷款的伪装!所以“维稳”的思路是必须要至少维持房价的稳定,或者是温和的上涨。这就吻合了官方的口号“坚决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口号是说给百姓听的也是给既得利益者听的,但“听者”却有不同的解读:平民百姓误以为房价要跌,而真实的信号是房价继续涨只要不太快!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3-14 13:26

但矛盾又出现了,维稳的思路需要房价不跌甚至温和上涨;而大建保障房的过剩思路最终会使房价大跌甚至暴跌。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