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2 21:20中国的奴隶主们的好日子不多了!他们还喜欢狗咬狗!明年还有 XX 大,够这些畜生们咬得头破血流的!谁在乎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3 23:11

哈哈 欢迎作者:douglasqd 的发言!

从人性的角度讲:我们首先需要“发现自己”!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3 23:16

发现自己的优点,也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样,生活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过程”,而“结果”就未必那么迫切的重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3 23:21其实,奉献给人类带来的愉悦感,是大大超过索取的!

但,奉献的持续能力要受到客观因素的考验!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8:52

《来自太空的谎言》我们生活的地球,对人类来说如此幸运。因为它有适当的引力、适当的温度,还有充足的水和美妙的大气层!这些“例外”才极其偶然的造就了生机盎然的生命系统。同时,太阳的辐射、水的循环、地球的公转及自转又为地球上的生命体系的变异、进化预留了伏笔。这种幸运,在茫茫的宇宙,绝对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8:58地球上,可遗传的变异,进而推动物种的进化,同样是小概率事件。这个变异,主要来自细胞的基因突变。我们不妨以一棵大树为例,来描述这棵大树所代表的物种进化的艰难和曲折,绝不像 CCTV 里的谎言来得那么轻松!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9:13我们假设这棵大树有 10 万亿个体细胞,每天更新 0.1%。

这就需要每天补充 100 亿个新细胞。这些新细胞在“制造”过程中会出差错——发生了变异,至少变异了 100 万个!“出错”的原因很多,太阳的紫外线等高能宇宙辐射是“元凶”之一。于是人类借此产生了联想:改良物种!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9:26

针对那发生了变异的 100 万个大树的体细胞而言,由于偶然性,所有的变异并不存在方向性的“选择”。于是,绝大部分的变异的细胞,因为“基因缺欠”而迅速死亡,存活下来的很少很少,恐怕少于 1000 个!而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细胞又往往不能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很难遗传!我们做个乐观的假设:有 10 个可自我复制的细胞诞生!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9:36

回头看看吧,每天产生 10 个可遗传的变异细胞,相对于大树的 10 万亿个细胞而言,概率只有 1 万亿分之一!而此时的变异细胞还未必是种子细胞。于是,需耗费许多的年头,在成千上万棵的大树中,才偶然出现一棵变异的种子!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9:44

而这颗“珍贵”的种子,在未来漫漫的岁月里成长为一棵新的大树,但与其父辈相比,谁知道是变高还是变矮?变粗壮还是变纤细?种子的变异也是无序的!好了,以上讲的都是常识,初中生物学里提供的常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19:53可在中国,硬是有人“扭曲”了这个常识,借题发挥的杜撰“科学的幻觉”,编造出“来自太空的谎言”——太空育种。所谓的太空育种,在科学理论上没有争议,但技术的真实性就颇令人怀疑,而经济上完全没有可行性!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0:30

我再给出几个常识性的数据:发射 1 公斤载荷并返回地面,其成本在 30 万美元以上。种子在太空辐射背景下的存活并产生有效变异的概率低于 10 万分之一。变异的种子在耕地里至少需要数年的性状选择和优化。

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了。如果我们真在餐桌上吃到一穗“科幻般的 10 公斤”的玉米,它的价格可能是 300 亿美元!谁能吃得起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0:44显然,所谓的太空育种是毫无经济效益的。要不然,载荷能力达 30 吨的美国航天飞机每次捎带上几公斤种子,岂不发了大财?但 CCTV 煞有介事的宣传和鼓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委、那个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军,岂不是“在太空里瞎折腾”?答案:他们是在卑鄙的瞎折腾!目的就是骗取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亿的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0:54

《来自太空的谎言》我们生活的地球,对人类来说如此幸运。因为它有适当的引力、适当的温度,还有充足的水和美妙的大气层!这些“例外”才极其偶然的造就了生机盎然的生命系统。同时,太阳的辐射、水的循环、地球的公转及自转又为地球上的生命体系的变异、进化预留了伏笔。这种幸运,在茫茫的宇宙,绝对是极小概率的事件!地球上,可遗传的变异,进而推动物种的进化,同样是小概率事件。这个变异,主要来自细胞的基因突变。我们不妨以一棵大树为例,来描述这棵大树所代表的物种进化的艰难和曲折,绝不像 CCTV 里的谎言来得那么轻松!我们假设这棵大树有 10 万亿个体细胞,每天更新 0.1%。

这就需要每天补充 100 亿个新细胞。这些新细胞在“制造”过程中会出差错——发生了变异,至少变异了 100 万个!“出错”的原因很多,太阳的紫外线等高能宇宙辐射是“元凶”之一。于是人类借此产生了联想:改良物种!

针对那发生了变异的 100 万个大树的体细胞而言,由于偶然性,所有的变异并不存在方向性的“选择”。于是,绝大部分的变异的细胞,因为“基因缺欠”而迅速死亡,存活下来的很少很少,恐怕少于 1000 个!而这些侥幸存活下来的细胞又往往不能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很难遗传!我们做个乐观的假设:有 10 个可自我复制的细胞诞生!

回头看看吧,每天产生 10 个可遗传的变异细胞,相对于大树的 10 万亿个细胞而言,概率只有 1 万亿分之一!而此时的变异细胞还未必是种子细胞。于是,需耗费许多的年头,在成千上万棵的大树中,才偶然出现一棵变异的种子!

而这颗“珍贵”的种子,在未来漫漫的岁月里成长为一棵新的大树,但与其父辈相比,谁知道是变高还是变矮?变粗壮还是变纤细?种子的变异也是无序的!好了,以上讲的都是常识,初中生物学里提供的常识!可在中国,硬是有人“扭曲”了这个常识,借题发挥的杜撰“科学的幻觉”,编造出“来自太空的谎言”——太空育种。所谓的太空育种,在科学理论上没有争议,但技术的真实性就颇令人怀疑,而经济上完全没有可行性!

我再给出几个常识性的数据:发射 1 公斤载荷并返回地面,其成本在 30 万美元以上。种子在太空辐射背景下的存活并产生有效变异的概率低于 10 万分之一。变异的种子在耕地里至少需要数年的性状选择和优化。

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了。如果我们真在餐桌上吃到一穗“科幻般的 10 公斤”的玉米,它的价格可能是 300 亿美元!谁能吃得起呢?显然,所谓的太空育种是毫无经济效益的。要不然,载荷能力达 30 吨的美国航天飞机每次捎带上几公斤种子,岂不发了大财?但 CCTV 煞有介事的宣传和鼓动,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委、那个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军,岂不是“在太空里瞎折腾”?答案:他们是在卑鄙的瞎折腾!目的就是骗取几百个亿甚至上千亿的中国人民的血汗钱!

中国人需掌握常识,擦亮眼睛,开动脑筋。这样就能有效抵制可笑的、来自太空的谎言!

2011 年 9 月 14 日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3:37

温总,今天在大连又表演了一番!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3:40

但说话有气无力的,内容也十分干瘪!看来秘书班子很操蛋!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3:42

温总的稿子绕来绕去,最后回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承认上来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4 23:47

共**匪的价值观的底线:在经济方面:市场经济地位被美欧承认!取消对中国的军事“限购令”!大国的追求仅此而已!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19 09:46作者:曾经轻狂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09-19 03:51:52

回复

实在没料了就把帖子沉了吧,为了迎合一些心理阴暗的loser 的可怜需求,陈词滥调翻来覆去嚼,有意思吗?

----------------------------------------------- ---- 看来心里不阴暗的这位轻狂的网友,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激情吧,但同样可怜,面对翻来覆去的时间,面对每天的琐碎,有意思吗?没意思呀,那就自杀吧!这位轻狂的网友不妨带个头,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0:09我来评论一下,保罗 克鲁格曼博士关于中国经济的论点吧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0:45

观点一:贸易盈余的国家是麻烦制造者过去贸易盈余的国家是帮助其他的国家,因为它是向它们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是在如今这个失业率攀升的世界,过去的原则再也没有道理了,盈余的国家成为麻烦制造者,而不是带给别人好处。现在美国的态度是,如果你有很多的贸易盈余,就会使其他国家非常生气,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将来中国的盈余肯定会带来很大的贸易紧张,其他国家再也不能容忍中国有这么大的贸易盈余。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1:00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应该体现的是商品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价格优势!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依靠种种补贴来实现的。

用长远的和全球的眼光看:害人又害己!但中国政府不这么看,因为它的利益既不代表中国人民,更不考虑世界人民!

所以,克鲁格曼的观点不会对中国政府有任何启发!中国的御用经济学家群起而攻击克鲁格曼博士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1:22

克鲁格曼的观点二:中国还相对贫穷,应该把钱用在国内

中国这么大的贸易顺差不完全是比较优势造成的,跟中国的政策有直接关系。比较优势决定了大概你是出口什么东西,但不决定你的出口量,而且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还处于相对比较贫穷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却成为资源输出国,这是不多见的。中国增长快速,内部的需求也会很大,比如医疗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完全可以把钱用在国内,为何一定要生产那么多产品输出到海外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1:59

在这里,克鲁格曼博士不明白的原因是:中国政府为什么需要“顺差”?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顺差?前者是为中国过剩的产能寻找“出路”造成的,但表面光鲜的借口是“为中国人创造就业”。

后者,体现出“土财主”的心智,在国际舞台上争面子而已!

由于以上的两个原由:由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是不会用在国内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2:04克鲁格曼的观点三:中国继续保持巨额贸易盈余会出大问题在目前这样的宏观环境之下,中国是贸易盈余,而美国出现大量国际贸易逆差,这个情况带来的问题比历史任何时期问题更大,继续保持这个格局的话,问题会越来越大。不管我们想说什么理由,如果是两年之后(指 2012 年),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还是很高,而中国继续保持大量的国际贸易盈余,这样的事情就会出现很大问题。不管你相信与否,这确实会产生很大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方法使中国在世界的货币体系中确定起一个正确的地位,而不是通过大量的出口来换取外汇,获得很多贸易盈余。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2:21

这个课题的答案,由政权的性质来决定。

比如: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顺差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在日本,是因为贸易,日本商品的优势,而获得了顺差。

在中国,是为了顺差,而拼死去贸易!恬不知耻的补贴出口贸易,不顾一切的限制进口贸易!

这样得来的贸易顺差,要长期的、巨额的,当然会把全世界都搞得鸡犬不宁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2:24克鲁格曼的观点四;中国积累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有欠考虑

美元的角色是一个流动性很好的货币,但世界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人要求你以美元方式建立你的外汇储备,还有欧元、日元可以选择,这些都是流动性很好的货币,使用范围非常广,而且它们的债券市场流动性也非常好。为什么中国不这么做呢? 中国之前做了错误的判断,所以积累了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当时积累美元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美元会贬值呢,现在没有好办法了,肯定会有很大的资本亏损,美国人当然会还债,但是这些债务承诺是用美金还,如果美金和其他货币贬值的话也没有其他办法,这是之前的判断失误导致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3:01

从去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增加欧债。

我们没有官方的数据。但美国财政部公布:中国政府持有 1.12 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债。(2011 年 5 月)

目前,中国政府持有的欧债,估计 6000 亿欧元左右。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3:09由于欧债的危机,持有欧债面临“严重缩水”的尴尬!

中国政府似乎有“抱薪救火”的冲动!中国政府似乎忘了它是谁?不过是抛弃了自己的国民,又被全世界主流政治意识所唾弃的“政府”而已。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3:13

克鲁格曼的观点五:中国没有操控汇率是谎言每年在美国总有这样的惯例,按照我们的法律,美国的财政部要求列出操纵汇率的国家,如果说那个国家在操纵其汇率的话,后果就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所以,每年财政部必须要确定中国是否操纵其货币汇率,每年财政部总是说谎,说中国没有对其汇率进行操纵,事实上确实如此,他的汇率是相对固定的,而且是通过大量购买外币来维持其自身比较弱的估值。当然,财政部说这个说是为了避免直接的冲突,但是这确实是一个谎言,确实这不是市场的运作结果。这个也是在世界体系中必须面对的事情。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3:17

当然是谎言。

这是由那个夺取了政权的党的党性决定的!一天不撒谎都活不下去!

“八路军”这个概念仅真实的存在了 37 天!它的正式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 18 集团军!可这个谎言硬是存在了74 年!而且还在继续“谎下去”!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3:28

克鲁格曼的观点六:有生之年,人民币难成世界主要货币我想说的是人民币,当它成为世界的主要货币的时候,将要几十年以后了,可能我现在有生之年是看不见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也不是不好的事,成为一个世界的主要货币,也没有什么意思,不像广告说得这么有意思,美国现在好象美元是世界货币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00

但是,人民币很想成为国际货币。

中国政府的央行、商务部、外交部正不遗余力的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呢。

对全世界而言,国际化的人民币是陷阱!

对中国广大民众而言,国际化的人民币是火炕!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07

国际社会纵容了人民币的“国际化”,那就是新版的“慕尼黑阴谋”!最后由全世界“买单”!

中国政府想利用全球经济困难而钻空子,耍小把戏。无聊得很!

这一点,我相信克鲁格曼博士的判断!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09克鲁格曼的观点七:中国经济统计数据不能体现现实状况

我对中国经济了解不多,我对中国外贸知道一些,还有对外关系。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很难评估,经济统计数据无法很好的体现现实状况。中国统计数据不甚明晰,比其他地方更不能表现现实情况。很多经济学家说我不知道看中国统计数据会得出什么结论,问题是我可以坐下来看看日本的数据,日本的 GDP 或者是工业产值可以体现现实情况,但是我不知道看中国的数据是不是可以真实的反应现实状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11

这个观点是明摆着的,我就“无须赘言”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19克鲁格曼的观点八:未来 3 年是中国转变的关键期

要通过出口恢复中国的经济这是不大可能的。从动手的角度,马上就要开始动手,不能去等,至于多长时间才能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在大部分的经济当中,这个过程需要几年。

在接下去的三年当中,可能是中国的转换或者是过渡的非常重要的关键,而且对于中美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全球银行监管体制的变化也都将在这个时候发生,接下去三年是变化和改革的关键。 目前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的非常快,但目前中国所做的都是短期的刺激计划,但不是根本上的改革。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33

克鲁格曼博士发表这些观点的时间是 2010 年 5 月,到目前为止,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我没有看到中国政府任何有重大意义的变革!而剩下的时间里,恐怕只能在“山头政治斗争”中消磨时光了,在那个伟大的党的“十八大”以前,不会有什么“建树”的!

可是,国际气候公约的绞索、碳排放的利剑、巴塞尔公约的暗器,无不在中国经济面前“项庄舞剑”!它们的步伐可没有停止过而且步步紧逼!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38

克鲁格曼的观点九:中国应创造更多内需

我在 2005 年的时候在《纽约时报》上写过美国的经济使得很多人活的不错,这样的事情必须有一个终结,尤其是依赖举债进行消费。在中美这种关系终结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关系的存在,美国已经不能再承受太大的消费,不能再成为一个举债消费的国家。中国也不能再期望依赖于美国进口中国的产品给中国创造更多的财富。往前看的话,我们必须有一种机制,让中国创造更多的内需,不再是依赖于通过贸易顺差积累财富。美国也应该期望要多多少少扩大财政赤字(我怀疑,翻译反了),大家都要适应这种新的事情。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55

这是老生常谈的“悲剧性色彩”的话题!

dang 的根本宗旨是:牺牲广大民众的利益去建设“社会主义”!扩大内需,只能是扩大“有用的人”的内需。在这方面,三公消费已绰绰有余,无须在扩大了!

当然,这是考验民众“心理底线”的活!搞不好,是要造反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4:59

克鲁格曼博士可能不了解中国社会主义的真实性质,还或多或少抱着“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幻想!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03克鲁格曼的观点十: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者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者。中国的排放,大部分来源于以烧煤为基础的电厂,从 1996 年到 2006 年的十年间排放量翻番。这比之前十年的增长快得多。而且这种趋势可能还在继续,一月份(指 2010 年),中国宣布计划将煤作为其主要的能源,为了保证经济增长,2015 年前,煤的生产将增加 30%。单单这样一个决定,可能就足以抵消所有其它的排放减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11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我们显然不能要求,在中国贵州省贫困山区的几乎没有碳排放的农民,去承担什么“减排”的义务!

而对于那些开着奔驰、宝马呼啸而过,嘴里喊着“我爸爸是李刚”的富二代们,哼哼!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17

克鲁格曼的观点十一:中国不能像西方过去一样放任

有人声称指望中国限制使用矿产能源是不公平的,因为西方在发展中并未碰到类似的限制,而且现在全球变暖的结果已经发生,并不是由于中国,而是因为今天富裕的国家过去的碳排放。

的确,他们是对的。让中国面临限制,而西方发展时却没有受限,这的确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并不能改变事实,如果中国也像西方过去一样放任,那么可能会严重伤害我们的星球。除去历史上的不公平,中国还坚持他们不应当承担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因为这是为了给外国消费者生产商品。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38中国政府可以为自己的“不作为”寻找无数的借口,但国际的道德义务是无法逃避的!比如,某个人走夜路,不小心撞上了电线杆,情有可原。

可另一个人,大白天走路,几乎是故意撞电线杆,还怒气冲冲的指责“电线杆不应该放在那”!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44

克鲁格曼的观点十二:不管中国喜不喜欢,必须要做出行动了

如果政策得当,中国可以做到不增加碳排放,同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但是首先必须意识到必须改变政策。中国发出的信号说明,其政策制定者开始意识到现有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我怀疑,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场游戏的局面很快会发生变化。当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最后不得不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更加理直气壮去对抗那些拒绝采取行动的国家。那些拒绝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将会面临制裁,比如对他们的出口产品征税。是时间来拯救地球了,不管中国喜不喜欢,必须要做出行动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5:51

不管中国人喜不喜欢,必须要做出行动了!我不想做“中国人”,但我被迫成为“中国的人”!中国人有五种:奴隶主、准奴隶主、自由人、不想做奴隶的奴隶、不知道自己是奴隶的奴隶。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6:39

作者:laozhe1973 回复日期:2011-09-21 16:16:00

----------------------------------------------- ------------ 伟大的鲁迅先生称“laozhe1973”这种东西叫虫豸!

我懒得踩死它们,那会脏了我的鞋!但它们太讨厌了,还到处爬,用“中国的沸腾的开水”烫死它们吧!呵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6:42那种垃圾级的虫豸张口闭口的“祖宗”什么的,恶心啊!

你 TM 的祖宗给这等虫豸留下什么了?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6:43

精神遗产?还是物质遗产?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6:58

我刚在一个搞文化的群里呆了一会儿。那里正为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等而争论不休呢!我认为:那些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但内容早已被“现代的奴隶主们”篡改的面目全非了!

就好比:奴隶主用木棒在地上画了几个圈,让奴隶们玩自娱自乐的蹦蹦跳跳的游戏似的。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1 17:17

保罗•克鲁格曼:《拿下中国》

中国经济政策所引起的紧张愈演愈烈。确切的说,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累赘”。现在是时候做一些事情了!首先,你需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现在,有关“中国正在操纵货币”的怨声四起。事实上,从 2003 年前,中国开始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目的是保持人民币的弱势,以此来增强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单凭这一点,中国每月增加约 1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2003 年,中国的顺差为 460 亿美元。今天,中国每月为其 2.4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增加超过 300 亿美元。

不难看出,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已经严重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那我们该做出怎样的回应呢?首先,美国财政部必须停止一切捏造和模糊的政策。财政部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每年出具两次报告,旨在识别那些“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操纵其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国家。如果财政部发现中国确实是操纵本国货币,会怎么样呢?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摒弃一种常见的误解--认为因为害怕中国会抛售其美元资产所以我们受制于中国。

你必须问的问题是,如果中国试图出售其持有的大量美国资产的话,会发生什么事?利率将会飙升?事实上,短期美国利率将不会改变:美联储会将该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直到失业率下降。长期利率可能会略微上升,但是它们主要取决于未来短期利率的市场预期。

毫无疑问,如果中国抛售其美元资产,美元对诸如欧元之类的其他主要货币的价值会下跌。但是这对美国来说,会是件好事,因为这会让我们的商品更具竞争力,可以减少我们的贸易赤字。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害怕中国。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些人仍呼吁,我们必须善待中国,而非采取对抗政策。

但是,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善待却毫无进展。如果善待行不通的话,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1971 年,美国曾碰到过外国货币贬值问题,并对外国进口采取了临时增加 10%附加费的措施。几个月后,当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提高自己货币的汇率后,该措施被取消。不同的是,这一次,附加费应该更高,或许 25%。

我并不是要美国使用强硬政策。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还在为已经是困难重重的全球经济增加负担。是时候表明立场了。

本文源自《纽约时报》,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00目前,比较活跃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同时对中国经济还感兴趣的,只有两位:保罗 克鲁格曼,约瑟夫 施利格里茨。

他们都不看好中国经济!克鲁格曼更激进,而施利格里茨相对温和些。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06

施利格里茨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常面临的发展瓶颈!他称之为《资源的诅咒》我通过一篇去年的文章,来揭示施利格里茨博士的思想,可能给我们的启发。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09

原文一:

来源:环球企业家时间:2010-02-0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为使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亚洲经济自金融危机中复苏的势头相当良好,并有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不可否认的是,亚洲地区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谈到亚洲农业国家的发展问题时指出:“专注于农业是必要的。”他以缅甸的经济发展为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施蒂格利茨应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邀请,最近造访了缅甸,为缅甸政府提供包括农村扶贫及农业发展等课题的经济谘询。

为什么曾经被誉为“亚洲粮仓”的缅甸不能取得广泛预期的经济发展?施蒂格利茨认为,部分原因是缅甸受困于所谓的“资源诅咒”。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15显然,施利格里茨的课题是“关注两极分化”,关注“欠发达国家的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16

原文二:

“大多数盛产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反而比资源贫乏的国家落后。这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却是事实。”施蒂格利茨在新加坡外国记者协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是源于自然资源未被妥善开发和管理,以及未能推动农业发展。”他解释道:“拥有大量自然资源的国家很多时候受累于汇率升值:他们出售自然资源时货币开始升值。他们出产了大量自然资源,但并未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屡见不鲜,我将之称为'拥有穷困人民的富裕国家'。这正是为什么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所在。”新兴经济体无法有效开发地下的财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无法将其兑现为地面上的财富,就等于在摧毁自己的财富根基,很可能成了‘资源诅咒’的牺牲品。他说,“如果摧毁财富根基,人民会继续贫穷下去;而如果任意挥霍自然资源,就是在危及自己国家子孙后代的未来。”

农业方面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为农民向银行借贷所负担的利息可高达每月 10%。施蒂格利茨称,这造成许多农民无法获得贷款以购买化肥和高质量的种子,农业潜力无法发挥。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23

温和的施利格里茨博士,并没有批判:专制思想和普遍的腐败,对欠发达国家经济的永久性伤害!

当然,缅甸是个小国,而中国却硕大无比!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25

原文三:

施蒂格利茨在接受 INSEAD 智库网访问时说,金融危机之后,获取贸易融资是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虽则这难题己有所减缓。“国际资本流动显著下降,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资本逆流。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政府为所有的银行放贷提供了担保。美国政府所作的担保当然要比任何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的担保更具有分量。因此,大量资金流入美国。”

“贸易融资难题正日渐改善。这正是亚洲经济走向复苏的部分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危机发生前施行谨慎的政策,而在危机发生后采取强而有力的应对政策。中国拥有庞大的储备,使他们得以采取强力的反周期财政政策,这有异于美国背负庞大赤字并因金融危机而背负更庞大的赤字。”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45

“中国拥有庞大的储备,使他们得以采取强力的反周期财政政策”

施利格里茨博士的上两句话,看来是理解有误!首先,中国政府确实有庞大的贸易盈余,但并没有用于国内!也没打算用于国内。

其次,“反周期”这三个字,如何解读?中国自己就谈不上什么经济周期,何处有“反周期”?相对世界主流经济体的周期,那小小的中国经济容量和微不足道的市场影响力,又何谈什么“反周期”呢?哪来的“强力”?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08:47

原文四: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务输出。对很多新兴经济体来说,劳务输出是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施蒂格利茨指出:“当经济衰退,公司不得不裁员时,外来移民和外籍工人一般首当其冲。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不过,有趣的是,这其中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护士一般不会被解雇,因为人毕竟会生病。因此,那些输出护士的国家受影响较小。而那些输出建筑工人的国家一旦遇到经济衰退,本国经济就一落千丈。这是当中的差异。”

身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的施蒂格利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进程不能分离,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要实现经济安全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的进程中吸取其他资源丰富国家的经验教训。”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1:30

作者:douglasqd 回复日期:2011-09-22 19:16:06

-----------------------------------------------

------------ 网友,你好!我看了你的回帖,很多,我想介绍一下现实中的我:孤独、冷漠、自娱自乐式的生活!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1:34

我不吸烟,但喜酒!刚才,先喝一瓶黄酒,再喝 1 两 62 度的白酒,再喝一瓶啤酒!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1:37

认真思考的后果是:生活变得越来越孤独!因为你对周围的环境太了解,差不多看透了,于是就

---------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1:42

作者:douglasqd 回复日期:2011-09-22 19:16:06

----------------------------------------------- -------- 我介绍三部影片给你,也介绍给广大网友:《肖申克的救赎》、《拯救大兵瑞恩》、《勇敢的心》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1:57

我们继续看约瑟夫 施利格里茨的思想片段!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2:04

原文五:

他补充说,对人力资本及教育做出充足投资是国家保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日新月异、创新蓬勃发展也无法阻止人口老龄化。因此,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更新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势必像实物资本一样贬值…..在经济发展中,务必‘以万变保不变’。世界瞬息万变,你必须不断提升、优化自己,适应形势。”

施蒂格利茨表示,对于像缅甸这样从未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却不知不觉地成为金融危机的“无辜”受害者的发展中国家,潮流正在改变。

也许去年的气旋风暴为缅甸敲响了警钟。那次风暴不仅毁灭了多个城市及村庄,也造成大约 14 万人死亡,80 万房屋遭摧毁。它也破坏了信用体系,摧毁无数农作物和牲畜。

简而言之,缅甸经济几乎被拖垮。

施蒂格利茨说:“此刻,全球化已打开了缅甸人的视野,而视野一旦打开,你就无法再把它合上…. 总之,我希望缅甸能借此开始致力国家变革,开始同世界其他地方接触;我希望缅甸政府认识到不能错失这次良机。”

原文链接:http://www.gemag.com.cn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2 22:05

来源:环球企业家时间:2010-02-0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为使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必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亚洲经济自金融危机中复苏的势头相当良好,并有望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不可否认的是,亚洲地区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谈到亚洲农业国家的发展问题时指出:“专注于农业是必要的。”他以缅甸的经济发展为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

施蒂格利茨应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的邀请,最近造访了缅甸,为缅甸政府提供包括农村扶贫及农业发展等课题的经济谘询。

为什么曾经被誉为“亚洲粮仓”的缅甸不能取得广泛预期的经济发展?施蒂格利茨认为,部分原因是缅甸受困于所谓的“资源诅咒”。

“大多数盛产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反而比资源贫乏的国家落后。这听起来不合逻辑,但却是事实。”施蒂格利茨在新加坡外国记者协会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这是源于自然资源未被妥善开发和管理,以及未能推动农业发展。”他解释道:“拥有大量自然资源的国家很多时候受累于汇率升值:他们出售自然资源时货币开始升值。他们出产了大量自然资源,但并未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这种情况在全世界屡见不鲜,我将之称为'拥有穷困人民的富裕国家'。这正是为什么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因所在。”新兴经济体无法有效开发地下的财富诸如石油和天然气,无法将其兑现为地面上的财富,就等于在摧毁自己的财富根基,很可能成了‘资源诅咒’的牺牲品。他说,“如果摧毁财富根基,人民会继续贫穷下去;而如果任意挥霍自然资源,就是在危及自己国家子孙后代的未来。”

农业方面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为农民向银行借贷所负担的利息可高达每月 10%。施蒂格利茨称,这造成许多农民无法获得贷款以购买化肥和高质量的种子,农业潜力无法发挥。

施蒂格利茨在接受 INSEAD 智库网访问时说,金融危机之后,获取贸易融资是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一大难题,虽则这难题己有所减缓。“国际资本流动显著下降,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资本逆流。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政府为所有的银行放贷提供了担保。美国政府所作的担保当然要比任何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的担保更具有分量。因此,大量资金流入美国。”

“贸易融资难题正日渐改善。这正是亚洲经济走向复苏的部分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在危机发生前施行谨慎的政策,而在危机发生后采取强而有力的应对政策。中国拥有庞大的储备,使他们得以采取强力的反周期财政政策,这有异于美国背负庞大赤字并因金融危机而背负更庞大的赤字。”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劳务输出。对很多新兴经济体来说,劳务输出是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施蒂格利茨指出:“当经济衰退,公司不得不裁员时,外来移民和外籍工人一般首当其冲。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不过,有趣的是,这其中有一定的复杂性。比如,护士一般不会被解雇,因为人毕竟会生病。因此,那些输出护士的国家受影响较小。而那些输出建筑工人的国家一旦遇到经济衰退,本国经济就一落千丈。这是当中的差异。”

身为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的施蒂格利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进程不能分离,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要实现经济安全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发展的进程中吸取其他资源丰富国家的经验教训。”

他补充说,对人力资本及教育做出充足投资是国家保持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日新月异、创新蓬勃发展也无法阻止人口老龄化。因此,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更新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势必像实物资本一样贬值…..在经济发展中,务必‘以万变保不变’。世界瞬息万变,你必须不断提升、优化自己,适应形势。”

施蒂格利茨表示,对于像缅甸这样从未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却不知不觉地成为金融危机的“无辜”受害者的发展中国家,潮流正在改变。

也许去年的气旋风暴为缅甸敲响了警钟。那次风暴不仅毁灭了多个城市及村庄,也造成大约 14 万人死亡,80 万房屋遭摧毁。它也破坏了信用体系,摧毁无数农作物和牲畜。

简而言之,缅甸经济几乎被拖垮。

施蒂格利茨说:“此刻,全球化已打开了缅甸人的视野,而视野一旦打开,你就无法再把它合上…. 总之,我希望缅甸能借此开始致力国家变革,开始同世界其他地方接触;我希望缅甸政府认识到不能错失这次良机。”

原文链接:http://www.gemag.com.cn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0:11

克鲁格曼和施利格里茨两位大师,不看好中国经济!

还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末日博士鲁比尼!

鲁比尼更不看好中国经济!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0:20《中国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正面对着在 2013 年以后越来越高的硬着陆的风险》鲁比尼通过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公共投资,中国一直能够保持相对于近期全球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的 GDP 高增长。然而,这些眼前的短期收益可能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篇文章中,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组成。鉴于强大的即得利益,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靠国内消费来驱动经济增长的转型挑战将是艰巨的!

本文介绍在 2011 年夏天,紧随我在春天的两个行程之后, 我的中国之行最新发现的结果。在这里,我更新和扩大我前面的分析,2013 年后中国经济会面临的硬着陆的风险.

过度投资,目前已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 50%,创造了一个潜在的债务问题和大规模的产能过剩,这两者最终会拖慢经济增长,并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即经济增长大幅放缓至5%或更低)。为了避免 2013-14 年度的硬着陆,中国需要朝着更加平衡的,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努力。中国在投资泡沫破灭前能够显著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对此我们表示悲观,因为储蓄率很高和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结构性的,这需要政治上的几十年的痛苦艰难的改革来改变。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0:23

中国出口导向型,高储蓄的增长模型的消亡虽然在短期内中国经济因为超潜力的过热增长,从而面对越烧越旺的通货膨胀的火焰,不过中国经济将在 2012-13年开始面对的最大问题将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加而导致的过度投资。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

中国传统的增长模式是以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一个弱势货币,大量的净出口和对 GDP 贡献比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高的企业和家庭的储蓄率;和占 GDP 比例非常低的消费。由于消费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的52.0%下降到2010年的 33.8%,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净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

到 2008 年为止, 经济增长率越来越表现为净出口占 GDP 的比重急剧上升的产物: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0到2007年的高峰期的9%。

当全球经济衰退引起净出口从 2008 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7.7%下降到 2009 年的 4.3%,中国的反应不是通过提高那个在 2008-09 年只占国内生产总值 35%的消费,而进一步增加国内投资总额,仅在 2009 年就从占 GDP 的份额的 44.0%上升到 47.5%。因此,净出口在 2009 年的崩溃也不会导致严重的那些发生在日本,德国,亚洲新兴市场和其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衰退,仅仅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出其占GDP 的已经过高的比重。消费量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 2010年只有 33.8%,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在 2010-11 年度的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 50%,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商业和住宅房地产投资和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的廉价贷款。这些国有企业被告知产生更多,雇用更多的增加产能,尽管现有的产能过剩(钢铁,水泥,铝,汽车等)。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有能力去消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 50%的投资,并再投资于新的资本投资, 而最终不面临着大规模的产能过剩, 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NPL)和公共债务激增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一个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 50%水平,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2013 年后中国经济硬着陆. 硬着陆,我们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经济将在一段时间以比在过去 30 年经历过的增长速度低得多的水平增长。一个 5%或以下的增长速度将作为一个硬着陆的标准,中国需要的 8%左右的增长速度,以保持其社会和政治稳定。我们在 RGE 研究分析师亚当沃尔夫的文章中,将 更详细地考虑并谈论这种硬着陆各种可能情形.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6:40

鲁比尼博士认为,整个社会少吃不喝的积累,而积累又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不能持久的。

如果非要硬着头皮那么做,其结果必然是整体经济的硬着陆!鲁比尼认为,中国每年的固定资产的投资率超过 45%(2009 年为 46.5%),已经持续多年,该收场了,由于“不思悔改”,所以在 2012-2013 年硬着陆!

但事实上,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要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得多,问题更严重,经济“崩溃”的速度会更快!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6:50

原译文二:当前的问题

激增的不良贷款和不断膨胀的公共债务

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问题是隐性的, 变化的, 作为不良贷款本身正在不断被粉饰重新包装即使相关贷款不良。基础设施项目的超过三分之一是零现金回报率的,毫无疑问的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会产生呆坏账。唯一的问题是当这些项目的破产的时候, 明里暗里支持这些为这些项目投资的特殊目的公司(译者注: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缩写SPV)的国有银行的公共部门,中央或省级政府, 谁会为烂账买单。如果省政府没有明确支持这些特殊目的公司,国有银行将倒闭。相反,如果省级政府支持这些特殊目的公司,损失将显示为省级债务; 如果省级政府不能承受的额外负担的债务,那么中央政府将提供支持。无论如何,一些公共部门的代理公司将看到它们的债务激增。最近由一些学者,包括 REG 分析师认为,中国的公共债务比中央政府的官方所宣称的国内生产总值的 17%高得多。2010 年算上省级政府,人民银行中国(PB 哦 C)和铁道部,以及从过去十年的银行救助中产生的债务,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 77%,并且还在上升中.

作者:辉煌的泡沫 日期:2011-09-26 17:15中国政府有一种可怕的共识:外汇占款不算债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