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01:27最后就那女孩一个人了,她又害怕又愧疚,无助地等待好友的报复,死亡的到来。。。。。

一个白色的手臂死死抓住她,女孩尖叫着挣扎。。。。。。

可是抓她的是营救人员的。影片结束,背景退后。

根本就没有什么小屋,女孩和四个尸体所在的位置,就是掩埋受伤女孩处在的雪地上。。。。。。。。

龙三看到这里,突然电影的结束音乐消失,身后一阵恐怖的音乐响起,又是那个《黑色星期日》,龙三差点吓破了胆,把那放音乐的少年一顿臭骂,把他赶走。

少年刚走,那个喜欢看恐怖电影的女孩又来了。这次这个女孩穿的很少,不再是怕冷的模样,一身洁白的吊带裙,肩膀都露在外面。女孩跟往常一样,仍旧看那部电影,可是这次,电影的声音开了,而且声音很大 音响效果很好。

龙三看见女孩穿成这个样子,其实很漂亮,就忍不住搭讪,问女孩为什么每次都看这个电影。

女孩很轻描淡写的说:“我喜欢看啊。”

龙三没话找话,“那为什么以前不开声音呢?”“我每次都开了声音的啊,你什么耳朵哟。” 女孩嘻嘻的笑,“不放声音,有什么看头,开了声音才好看撒,不信你听。。。。。。” 女孩的话音刚落,电影的音乐突然就变了,变成了《黑色星期日》的歌剧声。龙三大赫。可女孩好像没受什么影响,不理会龙三了,依旧津津有味地看着电影。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01:44

女孩之后个把星期没来了,她最后一次来,就是穿得很漂亮,而且是白天来的那一次。龙三一方面想认识那个女孩,一方面也觉得女孩身上有很多奇怪的事情,他很想弄清楚。

于是他坐在那个电脑上,很快调出那女孩的 QQ,并且很容易的把密码破解,这对他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龙三上了女孩的 QQ。一看有好多好友在线。可是没人跟女孩的 QQ 讲话。好几十个好友,没一个人跟女孩的 QQ 打招呼。这情景实在是太古怪。

龙三忍不住了,给好友栏最上面的那个发了个拥抱的表情。

隔了好久,回复了一条:“你。。。是谁?”

龙三这才看了看女孩自己的 QQ 名,回复过去:“我是冰晶小草啊。”

那个好友,没再回复,头像变黑,下线了。

龙三不死心,又给另一个好友发消息:“你好啊。你在干嘛?”这次回复快点,但和第一个好友一样的话:“你是谁?”

龙三还是打出:“我是冰晶小草。”

那个好友也下线了。

第三个好友更怪,龙三刚发消息,那好友就下了,根本就没回复。

龙三百思不得其解。本来他想冒充冰晶小草,和她的好友聊天,套出女孩的一点真实身份和背景的,可没想到是这个场面。

龙三不死心,打开冰晶小草的个人资料栏。

龙三看了,身上的寒气把全身笼罩。资料信息个人说明上写的是:“我将要去的那个世界,会不会有灿烂的阳光。”

龙三身上冰冷彻骨,正在没道理处。突然“滴滴”的声音响了,龙三吓得差点从凳子上掉下来,却是有个一个好友主动发了消息过来:

“小草,哈哈,你还在么。” 龙三不敢回

复。

“滴滴”好友又发消息过来:

“他们都好坏,欺负我在深圳,都骗我说你死了。”

。。。。。。。。

“滴滴”声:

“你的病好些没有啊?”

。。。。。。。。

“滴滴”声:

“最坏的是绵绵,说你在 7 月 2 号死了。”

。。。。。。。

“滴滴”声:

“我真的被她骗到了,还哭了一场哦。”

。。。。。

“滴滴”声:

“你不会笑我吧,谁叫我从小就爱哭,不像你这么坚强。”

。。。。。

“滴滴”声:

“生了这么重的病,还这么乐观。”

。。。。。。。。。。。。。。。。。。。。。

。。。。。

“滴滴”声:

“你怎么不说话。。。。。。”

。。。。。。。。。。。。。。。。。。

龙三已经吓的不敢动了,那里敢打字。那个好友的头像

隔了一会,也变黑了。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01:47 龙三倒班是有规律的。所以他记得住自己每天上班的日子。更何况,那

女孩来看恐怖电影的时间离现在并不远。

今天是7月12号;女孩最后一次晚上来的时间是6月31 号;女孩最后一次白天来,也就是离现在最近的那一次,是 7 月 5 号。

。。。。。。。。

这个事情还没完。

过了一个月,那个喜欢放《黑色星期日》的少年又来了,这次他没放那个鬼音乐。一门心思的打传奇。少年被龙三骂过,肯定是不愿意再来网吧上网了。

可这次是一群人在一起,没办法他们这个团队要集体守沙巴克城,所以约好了在一个网吧,大家有个照应。那个少年很巧,就坐在了冰晶小草那个固定的电脑位置上。

这群小伙子在网吧里大呼小叫,杀的喊声震天。电脑的小音箱,都是战士互砍,道士下毒,法师加血,人死了怪叫的光怪陆离的游戏配音。

这时候,一个小伙子在喊:“李亮挂了,李亮挂了。”

旁边的人就喊:“,爆了多少装备啊!”

又有人接着喊:“没事,我给他一套幽灵战衣,三眼手镯。”

有人也喊:“我有还有白金戒指和龙纹给他。”

那个最先喊的人声音喊得有点竭斯底里“李亮挂了,真的挂了。”旁人还在奋战中,“瞎叫个什么,我都挂了好几次了。”坐在李亮身边的那个小伙子大声哭起来:“他。。。。。是真的挂了。。。呜呜。。。。”

龙三当时正在修电脑,听到这里,连忙从桌子后面窜出来,他看见那个喜欢放《黑色星期日》的少年,正直挺挺得趴在键盘上。口吐白沫,李亮的朋友正在用手指探李亮的鼻孔。

“啊——李亮死啦——” 出大事了。

网吧里乱成一团,只有龙三注意到,李亮头前的电脑根本不是传奇的游戏场面,而是《雪山怪谈》那部恐怖片,音乐却是《黑色星期日》。

希望开在医院旁边的网吧老板不要怪我在这里瞎说。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01:58

这个大事件过去已经快二十年了吧,还是已经过了二十年。

当年的宜昌人,到如今还记忆犹新的大爆炸——石板大爆炸。如果不是石板大爆炸。估计宜昌市内半数的人,分不清楚石板溪和石板村是否同一个地方。

爆炸是在一个早上,我当时在上课。老师把我们快速地疏散到操场上,我和同学们都恐惧的喊着:“地震了地震了。”可是震动没有继续。老师也不敢让我们回教室。乐得我们在操场上玩了一天。

当天下午就听大人说起这个事情了,不是地震,是爆炸。

石板爆炸了。

听说 403 子弟学校附近的居民楼,很多玻璃都震破。

足见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还是多两句嘴,西陵一路从铁路坝往东山方向延伸,要穿过东山隧道(隧道是后来修的,爆炸的时候还没有隧道。

当时东山还都是山和农田。),出了东山隧道,左边是财政局、右边是华腾花园——东方杰座——转盘,再顺着发展大道走四五里路,是高速公路,过了高速公路三四里路,就到了石板村。当然我只是说一下方位而已,以上所说的道路和建筑物,当年一个都没有。

宜昌这个小城市,竟然就发生大爆炸了。这在当时非常震撼。如果这事情放在如今,估计更震撼,恐 怖袭击啊,多敏感的话题。

事情的真相很快就公布出来:石板村的村领导开会。会场在村委会的楼上。村委会的一楼是仓库。堆放的都是开山用的炸药。在领导开会的时候,这一吨炸药就“嘣”的一声,炸了。

听说几里外的树枝上都挂着人体的残肢和器官。

又过几天,说这个事情是有人蓄谋已久的,干这事情的人已经抓起来——就是石板村的治保主任。

事发之时,村领导都在开会,就是治保主任去上厕所,躲过一劫。村领导被一锅端了,唯一的幸存者,就是治保主任。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02:01这个大事件过去已经快二十年了吧,还是已经过了二十年。

当年的宜昌人,到如今还记忆犹新的大爆炸——石板大爆炸。如果不是石板大爆炸。估计宜昌市内半数的人,分不清楚石板溪和石板村是否同一个地方。

爆炸是在一个早上,我当时在上课。老师把我们快速地疏散到操场上,我和同学们都恐惧的喊着:“地震了地震了。” 可是震动没有继续。老师也不敢让我们回教室。乐得我们在操场上玩了一天。

当天下午就听大人说起这个事情了,不是地震,是爆炸。

石板爆炸了。

听说 403 子弟学校附近的居民楼,很多玻璃都震破。

足见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还是多两句嘴,西陵一路从铁路坝往东山方向延伸,要穿过东山隧道(隧道是后来修的,爆炸的时候还没有隧道。

当时东山还都是山和农田。),出了东山隧道,左边是财政局、右边是华腾花园——东方杰座——转盘,再顺着发展大道走四五里路,是高速公路,过了高速公路三四里路,就到了石板村。当然我只是说一下方位而已,以上所说的道路和建筑物,当年一个都没有。

宜昌这个小城市,竟然就发生大爆炸了。这在当时非常震撼。如果这事情放在如今,估计更震撼,恐 怖袭击啊,多敏感的话题。

事情的真相很快就公布出来:石板村的村领导开会。会场在村委会的楼上。村委会的一楼是仓库。堆放的都是开山用的炸药。在领导开会的时候,这一吨炸药就“嘣”的一声,炸了。

听说几里外的树枝上都挂着人体的残肢和器官。

又过几天,说这个事情是有人蓄谋已久的,干这事情的人已经抓起来——就是石板村的治保主任。

事发之时,村领导都在开会,就是治保主任去上厕所,躲过一劫。村领导被一锅端了,唯一的幸存者,就是治保主任。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2:54事发之时,村领导都在开会,就是治保主任去上厕所,躲过一劫。村领导被一锅端了,唯一的幸存者,就是治保主任。

接着就盘查所有可疑人员,首当其冲的就是治保主任。

治保主任就道出因为工作和生活上对村领导的不满,心生怨恨,利用手中职权的方便,筹划出这一出大案。

事情就此了解。宜昌人更感兴趣的还是当时爆炸后的惨淡景象。附近的房子都倒塌不少。

我后来认识一个前坪村的人,很巧,他曾经参加过清理石板村爆炸现场。他说,当时石板村爆炸,气氛很紧张,政府估计也不愿意事态扩大,竟然调动邻村的青壮年来收拾残局。前坪村就是其中之一。

那个曾今参与收拾爆炸现场的小伙子,在几年后,对我说起这个事情,仍然不停地重复:“真是惨啊,真惨!”他给我说,村委会的房子已经没有半点踪迹。原地就是留了一个几十见方,几米深的大坑。附近的房屋树木倒塌。

人的尸身根本无法整理。只能找到部分残肢断臂,和一截一截的肠子。整个村子都是恐怖景象。

再后来,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去石板,这时候,东山开发区已经发展得很好了,石板村也顺风顺水,富裕起来。

我认识的石板村的人多了。没事,我就问起爆炸的往事。

其中有个年轻人的回答,让我很诧异。他说,反正村里干部就治保主任一个人没死,不抓他抓谁。

难道这事情还有隐情。

我问:“这事情,当时就已经查得很明白了啊。”石板的朋友继续说:“这案件,根本就没有公开审理过。听说那个治保主任根本就没承认。”

“那会是谁?”

“我那知道呢?”那年轻人笑着我:“反正不是我,我那时才几岁而已。”

“照你这么说,难道还有别人?”

“谁知道呢,那时候的村领导那么黑,得罪的人太多,谁说的清楚。”

。。。。。。

这个轶事好像没什么玄乎事情哦。

那我加几句吧。

我后来又问过一个老年的村民爆炸的事情。

那老年人回答的倒是干脆:“有什么稀奇的,我们村大批的死人又不是第一次。我听我的长辈说过,古时候我们这个地方就是求神祭祀的老地方。”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2:55 关于咒

我和王八在读书的时候对很多种咒语都有过研究,最容易听懂的就是道教的那些“太上老君,教我杀鬼,与我神方。。。。。。。开山裂甲,何鬼敢当。。。。。。。急急如律令。。。。。。”这些咒很直白,也很容易懂。

但是佛教的咒语就很难懂,我们想了很久,最后猜测应该是古老梵文的音译。估计也是“夜叉开路,修罗杀伐。。。。。。” 之类,但我们只是一般的专科生,不可能搞的懂古梵语。只能猜测。

以此类推,一些山野民间听不懂的咒语,应该是古老的少数民族的语言,那些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慢慢融合到汉族里,语言也随着部落文化消散而渐渐消逝。虽然语言消失了,但作为神棍巫医的专用语言,却当做咒语给流传下来。其实这些咒语本身的意义很简单:“就是你去死,你会很惨。。。。。。”的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巫鬼的文化比中原更盛行的原因。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被同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湘西地区。湘西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的地区,文化的冲突很激烈,所以巫术放蛊这些在少数民族看来很平凡的法术,被汉族的舆论无限放大。过了湘西,云南西藏反而没这么出名。那是因为云南西藏是少数民族为主体,一些汉族看起来很怪异的事情,他们习以为常,也没有过多的汉族人参与其中,例如藏族的天葬和密宗。

这个道理,很久前,我和王八就讨论过。我们当时也说过:“宜昌、恩施、重庆离湘西都不远,应该都是属于文化冲突圈的这个范畴,或多或少要受影响。” 作者:蛇从革日期:2010-06-14 22:59 夷陵鬼市考中国自古就有人鬼互市的传统。只是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这种常见的民间现象一再打压,很少见于书籍。多流传于不入流的古人散笔,连野史都难觅踪迹。其实鬼市在民间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最出名的就是北京的琉璃厂和西安的城墙根。听早年混迹过鬼市的人说过,北京的琉璃厂最

凶,白天里就有不少阴间鬼类化作人样做生意。

鬼市因为都是夜间开市,不少没落的豪门贵族,也常拿着家里的祖传物事来偷偷的卖,可是拿出一些古物卖的人,并不见得就是人,鬼也喜欢从地底下带东西到鬼市出售。只是没道行的人分不清而已,懂道行的人,就算知道,也不会追究。鬼市过了子时开市,都只拿电筒(从前是灯笼)看交换或购买的物品,从不看对方的脸的,这个规矩,是个大忌讳。

老蛇有段时间对鬼市有点兴趣,查看了很多的资料,很少见到正面记载鬼市的文字。只能从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中妄加推测。

《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写到蜀中卓家,提道: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

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

文中所说的汶山之下,就我认为,是正史提到最早的鬼市所在。下有蹲鸱,就是鬼市的一个特征,汶山下是鬼市所在,阴世多用地下的富产的铁石与汶山百姓交换。卓家就是能够敏锐地发觉这点,御鬼得铁,终成蜀中巨富。老卓在史上最出名的事迹是他有个更出名的女儿,还有个更更出名的女婿。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佳话,流传至今,但卓家起家的根源,倒是反而无人得知。当年卓文君是个寡妇,就是卓家跟阴世的交往过密的原因。

《货殖列传》还提到巴地还有一个通过鬼市得盐及朱丹的巨富,也是个寡妇,姓氏不详,名字叫清,汉初老百姓还没有正式的姓氏宗族的权利。那个叫清的寡妇,到了 2000 多年后才出名,那是因为一个叫黄易的日白佬,写了个《寻秦记》的小说,TVB 又把这个小说拍成电视剧,于是大家都知道了跟项少龙眉来眼去的大才女秦(琴)青。其实秦(琴)青肯定不姓秦,而且她不是才女,而是个擅长和鬼做生意,死了男人的富婆。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3:01卓文君和寡妇清的前夫是怎么死的,我一直很感兴趣,但司马迁没说,黄易的话更靠谱。我认为跟她们的家族生意有脱不掉的干系。

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 》都提到过鬼市,只是各自说法不一,笼统含混,或是轻描淡写,一掠而过。

老蛇我在查看宜昌的有关史料的时候,也没有发现正统记载鬼市的段落。不过根据各个资料的汇集,以及对鬼市的某些特征,隐约能够推测到宜昌的鬼市片段。

我能查到宜昌隐隐能和鬼市扯上关系的记载,最早在明末,天下大乱,张献忠经常进出川地和鄂地。当时宜昌所在的地名还是夷陵州东湖县。居住在东湖县的居民常与阴间交换粮食,用什么交换。大家知道了别心寒,是儿童,并且多为女童。根据文字的记载,我可以把那些干瘪的文言文润泽演绎一下,胡诌成大家更容易懂的对话:

“莽子他爹,屋里又没有吃的啦。”

“藏在茅房边的那堆玉米呢?”

“被土匪抢了,就前天,你忘记啦?”“不得好死的土匪,那堆玉米是用二丫头换来的。白搭进去一个女儿。”

“妈已经好像要饿死了,怎么办?”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把幺妹叫来,我晚上带她去东门墙边。”“能不能想点别的办法,我们就这一个女儿了。” “难

道拿莽子去换吗,老子不断了后,少罗嗦。”看来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真是没说错。这些鬼也趁火打劫,哄抬物价,要拿活人交换物事。

清朝记载的就好多了。这时候的夷陵州已经更名为宜昌。

四川出的榨菜要走水路到宜昌,再从宜昌销往全国。宜昌当年码头最多的货物,就是榨菜。江边下到处是榨菜坛子。这时候的鬼市,就在江边,从镇江阁往东门延伸这一带。到了晚上宜昌的居民就拿东西或是钱财在如今建行这一块晃悠,穿梭在密密麻麻的榨菜坛子之间,和鬼交换商品。这时候已经是康乾时期,没得用女童交换的习俗了。居民逛鬼市,多是求财,不是求条生路。

我能知道宜昌最早的鬼市,就在如今西陵一路靠江边这一带了。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八十年代,我找不到宜昌任何关于鬼市的文字记载,这百把年是空白的。不过鬼市肯定没消失,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记录而已。

鬼市和人世的市场一样,也是会搬迁的。

宜昌八十年代的鬼市在铁路坝。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3:02鬼市地点在如今的国贸大厦下面和夷陵广场之间的那条路。就在广场的草皮和国贸及外贸大楼之间,连接园林路和西陵一路。

国贸还没修起的时候,夷陵广场这边是个大足球场,足球场旁边是商业城,当然商业城出现就比较晚了。鬼市可是一直在那里。什么时候从江边搬迁过来的,老蛇真的不知道。

老蛇因为各种机缘,认识几个混过鬼市的先生,我所说的八十年代后的鬼市传闻,都是从他们那里听来的。大家就不要追问他们的身份了。我只透露一点:有一个如今还在广场旁边的古物街做生意,还开了门面。还有一个,我认识他的时候,正在倒电话卡。还有一个如今不在宜昌,到别的地方淘鬼市去了,听说云南那边还有大型的鬼市。这几个人的信息,我就只能提供这么多了。网友们也别去古物街去打听,不透露自己一点特殊身份的人,什么都打听不到的。我当年可是连哄带骗,神秘兮兮的说自己是什么什么身份,套了几个月的近乎,才和他们混熟了,问出点轶事的。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是铁路坝鬼市最红火的时候,很巧吧,商业城也是那时候最火爆。鬼市这条路,当年很窄。

路两边都是一些本钱小,在商业城租不起门面的做小生意的人。也都是卖服装的,搭的临时棚子,一个挨一个。里面就挂一些衣服。质量比商业城的还水,但是便宜。样式也还行。

吸引不少市民去逛。白天这里就是买水货服装的摊子。晚上就是鬼市。

宜昌的鬼市比不上那些几朝古都的厉害,但生意还算不错的。到了晚间,就有几十个人在鬼市乱逛。九十年代初,有一段时间,鬼市粮票的生意很好。不少人就拿粮票去换东西。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3:04宜昌鬼市的粮票一直都很俏,还为此事,出过大事的。

一个粮食局的会计,在八几年的时候,因为贪污被判了死刑。

原因就是她贪污了五斤粮票。最开始,她不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了鬼市,就去换东西。换了几次,都很顺利,得了点小实惠。这也怪她不小心,能到阳世跟人打交道的鬼,那里是那么好相处的,换了几次,她胆子就大了,她想要一个金耳环,本来至少需要百把块钱的等值物品才能换到。那个跟她做交易的阴间商人,找她要三百斤灰面来换,她算了算账,当时的物价三百斤灰面要六七十块钱呢,其实很划算了。可人呐,就是不能贪心,她换了几次东西,占了便宜,觉得跟她交换的鬼很苕,好骗的很。就起了歪心。她想了想,就说能不能用粮票来换。鬼也答应了,告诉她要一百斤粮票,现换,不然明晚就涨价。这个也很划算。可她不知足,就说,只能给五斤粮票,多了没有。

鬼就说,五斤就五斤,决不能反悔。不然她家人就要出事。

会计爽快的很,说现在身上没有带粮票,明天来换,用黄裱纸写了字据,按了手印给了鬼。

千万不要跟鬼立字据,也不要承诺什么,鬼市么,都是撞到什么是什么,没得契约可谈的,可她忘了别人的交待,她满心就是想着那金耳环。

第二天,这个粮食局的会计,就真的拿了五斤面值的粮票来换耳环。可是鬼说,不对,不是这么多。

会计说,不是明明说好了五斤粮票吗?怎么变卦了。

鬼就把黄裱纸拿出来给她看,五斤么,这五张粮票那里有五斤重呢。

粮食局的会计当时就傻了。马上就回家,不想跟鬼交易了。

可是他男人当晚就出事,在外面喝酒席回家很迟,被车撞了,一个晚上都没耽误。

她没办法就又去鬼市,跟那个狡猾的鬼商交涉,答应给鬼五斤重的粮票,但是要隔半年。

鬼又答应了。

可惜,这个铤而走险的会计,最后还是没得到善果,她战战兢兢的利用职权贪污了五斤重的粮票,还没来得及给鬼商,就东窗事发,被单位发现。五斤粮票价值好几万人民币,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大案。粮食局的会计最终就被判了死刑。

她死后几年后,在鬼市里,有一个长发女鬼专门收粮票。

这时候粮票马上就要被国家废除,不值钱了。跟她打过交道的人,都记得她总是要求要几斤粮票来换东西。可是当时混鬼市的人,都知道粮食局会计的典故,不上这个当。说清楚了是面值多少的粮票来换。

现在粮票收藏风行,不晓得那个女鬼找到了结自己怨结的替死鬼没有。

作者:蛇从革 日期:2010-06-14 23:09不要以为鬼市就是专门换文物的地方,这是如今大众错误的认为。鬼市什么商品都有的。包括书籍食品衣物。。。。。。。不一而足。但是不同的时间,某种东西会盛行。

但有两种东西,鬼市永远是盛行的,一个是文物,就是什么瓦片,什么金银首饰,什么古玉,什么符贴之类的东西,这个大家都知道。还有一种,不了解鬼市的人,肯定想不到,就是药品。很多疑难杂症,最终出现奇迹能治好的,多半都是中医或病者家人在鬼市里换到了神秘的药材。

所以鬼市里有三种人最多,一种是文物贩子,一种是中医,当然还有神棍,但神棍有时候就是前两者的身份同时兼备。甲骨文能发现,和鬼市有点干系。当年 发现甲骨文就是在药店买的龟壳熬中药,突然发现了龟壳上的文字。这龟壳的来源,就是中医在殷墟的鬼市换来的药材。

还有,知道鬼市圈子很小,若是不明白的人无意闯到鬼市里了。别好奇,这时最忌讳的就是好奇的人。听见旁人在讨价还价,别凑热闹。不然就有可能出邪性的事情,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有段时间,国贸大厦扶手电梯从六楼处,连续跳下来几个人,摔倒一楼的地板上,脑浆洒了满地。这都是跟鬼市有关的。其中有一个我是知道点原因。他就无意闯到鬼市里,听见别人在还价买木梳子。忍不住多嘴。说这么便宜的梳子还有什么好还价的,不就是一两块钱的事吗,要是我就买了,不像你这么罗嗦。那个卖木梳子的就问他要不要,他说我懒得要,我又不想买。那卖梳子的就说他多事,不买就别凑热闹。他说你卖你的梳子,找我干嘛,我又不是女人,要梳子干嘛。卖梳子就强迫他卖,他不干,“老子摔死了都不买你的梳子!”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