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华野改变坚持内线作战的部署,做出了分兵出击外线的决定。具体部署是,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 3 个纵队向鲁西挺进,由叶飞、陶勇率领第一、第四 2 个纵队向鲁南出击,陈毅、粟裕、谭震林直接指挥第二、第六、第七、第九 4 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在沂水地区待机出击。这一部署于6月30日上报中央军委,同时命令各部队7月1日开始执行。中央军委 7 月 2 日复电,认为“布置甚好”,并指出:“我军必须在七天或十天内,以神速动作攻取泰安南北及其西方、西南方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如动作迟缓,则来不及。”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09 10:01七月分兵导致战局逆转虽然中央军委对形势很乐观,认为刘邓跃进中原加上华野最强的 5 个纵队外线出击,将带来全国局势的迅速改观。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刘邓为了跃进大别山付出惨重代价——重武器全丢掉,部队损失惨重,在白崇禧围攻下无法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直到 1948 年 3 月中野撤出大别山,进入中原腹地才改变困境。

华野外线出击兵团更不顺利。

深入鲁南的叶飞兵团首先陷入困境。第一、四纵队进入鲁南后,在围攻沂北南麻、鲁村之敌时,天降大雨,山洪暴发,弹药均被淋湿,不得不撤出战斗。其后又攻打滕县四昼夜未下,一、四纵队分别减员 5000 余人,每个师所辖实际兵力只有一个团。战局如同棋局,一着失利,全盘陷入被动。转眼间,一、四兵团陷入了国民党 5 个整编师的重兵包围之中。

国民党部队得意忘形,通话根本不用密码,直接称叶飞部为"面包",称陶勇为"西瓜",把两位将军气得半死:"老子打了半辈子仗,竟然打成含在别人嘴里的面包和西瓜了。"叶陶只得冒死突围,损失惨重。

挺进鲁西南的陈唐兵团同样处境艰难。部队天天行军,时时打仗。差不多每天都要走七八十里。一到宿营地,连休息、吃饭都顾不上,就要顶风冒雨修工事。常常是工事还没有修好,就响起尾追敌人的枪炮声,接着就是一场激战。稍一接战,马上就要转移……在这些日子里,行军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连营干部到团部来,开始还打听:"有什么任务?"慢慢地改成了:"今天走不走?"后来连这话也改了,一见面就是:"今天走多少?"行军也不能痛痛快快地走。这时正值雨季,这年雨水特别多,而我军行动的地区正处于运河两岸、独山湖畔的低畦地带,遍地是水,大小道路全被淹没,浅处没胫,深处及腰。部队整天在阴雨乱泥中跋涉,下部全泡在泥水里,上身衣服被汗水和雨水湿透,不能更换,不能洗晒。

连续的行动,疲劳、艰苦,加上频繁的战斗,伤病员和非战斗减员与日俱增。经过 38 天的无后方转战,陈唐兵团被拖垮了,伤亡最小的第十纵队也损失 2000 余人,许多纵队实际兵力只有一个师。

8 月 1 日,叶飞兵团终于与陈唐兵团会合。相见时情景令人心酸。老战士王昊回忆道:"见面时疲劳程度是无法形容的。战士们倒在路边的泥坑里睡着了,炮弹和炸弹的交替爆炸也唤不醒他们。女同志就更为艰苦,政治部的、后勤部的、加上野政文工团的,为数不少,一个个憔悴不堪,面黄肌瘦,披头散发,令人目不忍睹。"

客观的评价,1947 年解放军尚不具备外线进攻的实力。脱离根据地后,解放军后勤补充、伤病安置都成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其运动能力也大幅度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外线作战中,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解放军情报优势基本丧失,国军可以轻易掌握解放军动向,从而让外线作战的解放军处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形势。

外线出击不顺利,内线作战更不顺利。7 月分兵后,留在解放区华野仅 5 个纵队约 15 万人,实力下降一半。此消彼长之下,小心翼翼的国民党军队变得大胆起来。

因为要分兵堵截华野外线出击部队,国军在与华野对持前线仅仅留下 4 个整编师,其中整编 11 师态势最为突出,其在沂蒙山根据地中心南麻大肆修建工事,一副准备长期固守的态势。为了策应外线出击兵团,华野决定集中内线 5 个纵队,发起南麻战役,企图一举歼灭孤悬在外的整编 11 师。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0 15:48华野受挫之南麻临朐战役国军战术调整国军自对山东发起重点进攻后,先后经历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失败。失败后国民党也组织多次会议检讨教训。虽然其在山东总的作战指导方针依然是压迫华野在狭小的地域内决战,妄想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但是作战策略已经做出重大调整。即一改过去只注重攻城略地、长驱直入的战法,放弃了对面的占领,转而采取守点以吸引华野进攻,进而谋求与华野进行主力决战。正是在这样策略指导下,整编 11 师占领南麻后,摆出一幅长期固守的姿态。

据《国民革命军战役史》记载,南麻战役国军企图为“国军统帅部为彻底摧毁沂河上游匪军巢穴,有利于分别追剿,并参照过去之经验教训,一反以往外线会攻或两翼包围的方式,而以主力集中在一处,实施中央突破,期一举深入匪军心脏,迫匪放弃其根据地后造成分散,再行追剿。"为贯彻这一新的战术,胡琏指挥国民党军整编十一师迅速攻占南麻地区。据《胡链评传》记载,国军具体部署为“这次国军迸剿,选定以南麻周边为决战的战场,并配合全盘外线部队的战略念势,遵奉先总统‘诱敌作战,逼敌会战’的‘捣匪巢穴’的战略指导,以诱敌决战为目的。乃先以战力强大的整编第十一师为锥端,锲入南麻,其他进剿部队,则远离南麻,把整十一师形成为孤立的诱饵,诱使陈毅主力回头反扑,待其发起攻击形成胶着时,外线各部队即迅速向南麻合围,迫敌决战而歼灭之。”由此可见,国军这次的作战方针即是以整编十一师为诱饵,孤军突入南麻地区,吸引华野主力末攻,依靠坚固的工事和整十一师顽强的战斗力消耗华野的有生力量,等华野筋疲力尽之时,对华野形成反包围,一举消灭华野主力于沂蒙山地区,解决山东战事。

华野轻敌大意国民党在检讨策略调整部署,而华野上下自孟良崮战役后反而产生了自大心理,认为华野战斗力已经达到和任何一支国民党军王牌部队作战并能战而胜之的水平。这种轻敌自大的心理直接导致了华野在战役中侦查不周、战役目的贪大等失误,最终导致作战失利。

7 月 14 日,华野发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写道“我决心乘敌未全部后撤前,先歼南麻十一师五个团(另一个团已接鲁村防务;十八旅在凤凰寨,与六十四师在一起)。得手后,即以一部向西,攻占鲁村;一部围歼大张庄之六十四师之一个旅。主力则切断第九师、六十五师、六十四师及十一师之十八旅退路。此时叶(飞)陶(勇)向东北前进,至蒙阴、新泰问会合,求歼灭二十五、六十五等师。”可见华野的胃口很大,战役目标不仅要歼灭南麻地区的整编十一师,还要歼灭整编第二十五、六十五师等国民党部队,力求再打一个战果超过孟良崮 3 倍的战役,彻底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实际上孟良崮战役华野集中 10 个纵队的主力,才歼灭 74 师,现在华野内线只有 5 个纵队,却企图吃掉 3 个国军整编师,战役目标未免设定太大。

依据战役目标,华野很快做出了南麻战役的部署:“以第九纵队一个师进至南麻、鲁村之间,断敌退路,除对鲁村的警戒外,控制北布东、西庄以北高地。

该纵主力自三俞店经南、北刘市向北麻、南麻攻击前进;第六纵队王必成、江渭清部,以一个师绕过马头崮,控制凤凰山、桑家峪一线,阻止南麻突围之敌,并

配合友邻阻击由大张庄来援之敌。该纵队主力由铜陵关西北经石桥、消水向马头

崮、北刘家庄、南麻攻击;第二纵队以一部沿悦庄向儒林集攻击。该纵队主力沿南北鲍庄、青龙山向沙沟庄、吴家官庄、南麻攻击;第七纵队成钧、赵启民部,

由东早店以北地区,进至刁村、南北安乐一带,以一个师控制清泉山、九顶山、于家崮、狼茂顶一线,另以一部配合渤海军区地方武装三个团,控制东罩店以北的前后大泉庄、石桥地区,阻止二十五、六十四师来援,保证主攻南麻部队侧翼

安全。鲁中军区地方武装两个团进入鲁村以西地区,积极出击,破坏交通。胶东、渤海军区各一部继续围困昌乐、潍县外围据点,钳制敌人,配合主力作战。’华野将手中的四个纵队主力用于攻击南麻的整编十一师,而承担南线阻援任

务的只有第七纵队,要阻击的对象是国民党军整编二十五师、整编六十四师等部

队,根据孟良崮战役的经验,以 1 个纵队抗击 2 个整编师进攻应该很轻松。从部署中也可看出,虽然华野实力只有孟良崮战役的一半,但是华野指挥员依然对取得战役胜利充满信心。

南麻(现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境内)位于当时的沂蒙山根据地的腹地,抗战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沂蒙山根据地的首府。蒋介石将南麻地区看作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地区,他曾经明确说过:“共匪在长江以北,只有两个老巢,一个是政治的老巢——陕北的延安,一个是军事的老巢——鲁中的南麻。"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即在沂蒙山区发动群众抗日,展开游击战争,经过长期的经营,逐渐形成了以南麻为中心的沂蒙山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开始后,山东野战军和后来的华东野战军将南麻地区作为作战的大后方和人员物资的集散地,并依据南麻地区的有利地形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不断给来犯的国民党军以沉重的打击。南麻踞在一高地上,地形较易防守,北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通向悦庄的是小丘陵地带,北面高地有一隘通向博山,南靠沂河。

国军整编十一师占领南麻地区后,除以一部挺进占领南麻周边高地扩

大观测射界外,主力利用村落构成据点阵地。以整编十一旅、整编一一八旅共

四个团驻守于南麻地区,在靠近南麻东面的村庄派驻 1 个连的兵力担任警戒任务,南面凭借沂河占领阵地,并派出一个加强连占领沂河南岸的一个小围寨,作

为前沿阵地。国民党军在通往博山的隘口高地配备一个加强营防守,封锁住隘口,阻止北面来的华东野战军向南麻地区运动。西面通过山地就是鲁村,通往南麻的

公路蜿蜒在山脚下,进入南麻平地不远处有一个叫高庄的小村子,由高庄到南麻

大约有 4 公罩,靠近高庄有一个独立的小高地,国军以整编第十八旅所属两个团占领高庄,横跨沂河两岸防守,并以独立高地为依托,封锁公路交通。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0 15:49南麻血战1947 年 7 月 17 日晚,南麻战役打响。战役一开始就非常不顺手,华野面对的不是普通的村落防御工事,而是国军新发明的子母堡防御体系。

子母堡是国军整编十一师在长期作战中的一项发明创造,专门防御解放军的人海战术。这一战术的核心是构筑一个坚固大碉堡,即母堡,周围配以数量

不等小型地堡,即子堡。母堡中一般驻有一个班的战斗人员,子堡中有 2 至 3 人

不等,子堡如同触角一样分散在母堡周围,战斗中,迫使对手不得不在到达母堡

前提前展开兵力,形不成攻击的突然性,同时坚固的母堡也给子堡提供了强大火

力支援,两者配合,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火力据点,如果数个子母堡紧密相连,

那就形成子母堡群,令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

整编十一师在南麻及其附近地区修筑了大量的子母堡。6月底整编十一师占领南麻后,胡琏即以南麻为中心,利用其所控制的村庄及大小山头,构筑了大大小小 1200 多个地堡,每5个大堡和20或30多个小堡构成一组子母堡,堡体多是依山贴崖、顺沟就坑而筑,坚固而隐蔽,堡群外围都设置了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堡堡相连,纵横交错,形成密集的地堡群。

面对乌龟壳一样的防御阵地,华野打得十分艰难。

7 月 17 日晚,华野二、六、九纵队在特纵一部的炮火掩护下,连续发起英勇冲锋。至 18 日晨,第九纵队主力攻占荆山,并向历山、永兴官庄、塔山进攻,其第二十六师向上下豆腐峪以南高地进攻;第六纵队一部控制凤凰山阵地,主力进至重喜官庄、埠下庄一线,并向中马头崮、太平顶攻击;第二纵队进达埠东南北一线,除以一部配合第六纵队攻击太平项外,主力继续向西攻击前进。

经过 18 日一天的战斗,华野三个纵队占领了整十一师大部分外围警戒阵地。

因大雨不停,华野弹药淋湿,赖以攻坚的炸药包等爆炸物大多失效,且因山洪爆

发,道路泥泞,重炮拉不上前线,这些严重影响了华野的攻击行动。而整十一师

则占据有利地形,以少量兵力坚守坚固堡垒,多次出动部队反击。华野常以重大代价攻占一个地堡群,仅取得歼灭整十一师一个班或一个排的战绩。

从 19 日开始,华野各纵队对整编十--师开始发起全面进攻:西线第九纵队向高庄、南北埠东、田庄,南线第六纵队向中马头崮、连冒山、古泉庄,东线第

二纵队向吴家官庄、石钱山等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防守南麻西线的是整编十一师第十八旅覃道善部,从 17日开始,华野战第

九纵队便展开了对此地之整十一师的猛烈进攻。国军以一个团据守沂河南岸据点,并依靠北岸炮火支援,顽强抵抗华东野战军的进攻,这成为整个战场的

一个热点地区。

西线的另一个双方争夺的要点是高庄西北的一个孤立高地。此高地四周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是国军阵地的一个主要支撑点。整编十八旅旅长覃善道以为此地有险可凭,忽略了它的战术重要性,仅仅派了该旅工兵营担任该地的守备。

该工兵营主要装备为工兵器材,战斗武器少,以前没有和华野直接作战过,也没

有什么战斗经验。当华野九纵部队开始发起攻击后,该营前两天还能勉强抗击华野的攻击。后来华野加大了攻击强度,很快攻上高地,国军工兵营长惊慌失措,在没有动用所控制的预备队进行反击的情况下便迅速逃下山,其余国民党士兵也随之溃逃,华野随即占领此高地。但是这一逃跑的营长被胡琏枪决以肃军纪,鉴于此阵地的重要性,整编十一师很快组织反击,并将阵地夺回。

南线华野第六纵队及第七纵队一部,冒雨向沂河岸边攻进,准备强渡东西横贯的沂河,进攻南麻。第六纵队第十八师被据守河南岸柴粮山的国军十八旅五十三团第三营(欠一个连)所阻,虽遭重大伤亡但无进展。第七纵队第五十七

团用绳索牵引强渡沂河,但绳索被浪头冲断,大部人马被洪水卷走。第六纵队第

十七师第五十一团则在彭团长、张政委率领下绕道连夜翻过险峻的燕崖南山。于19 日凌晨 2 时抵达沂河南岸南刘家庄,并乘隙强渡宽 1000米的沂河,攻占北岸的北刘家庄山岭制高点,尔后向周围扩展,控制了一里纵深、一里半宽的阵地,

切断了南麻十一师师部与高庄第十八旅旅部的联系。国军随即以十一旅和十

八旅在空中掩护下,从两面向五十一团反击。双方各自伤亡四、五百人,战至当

夜,第五十一团因后援不继、伤亡太大,被迫突围撤回河南岸,沂河防线一度被

打丌的缺口又被国军封闭。

华野第六纵队的十六师四十六团主攻马头崮连冒山。该处仅由十一师的一个

搜索连、一个便衣队和一个火器排据守,总共只有 200 多人,但该处地势险要,

三面是陡坡,北面靠沂河,为南麻整编十一师师部南面的屏障。四十六团进攻两

只,竟无进展。为加强攻击火力,调来刚刚缴获的两门重炮参战,一时找不到炮

手,即在俘虏里找了 4 名。俘虏有意不打山顶,专打山腰的华野突击部队,结果

被当场处决 1 名。21 日晨,四十六团动用两个营的优势兵力,以一部佯攻、一部攀岩偷袭,攻上了崮顶。战斗中国军因副营长阵亡,失去指挥,阵地丢失。

这是南麻攻坚战中,华野唯一占领的并得以巩固的国军阵地。

这样,经过3天4夜的血战,至7月20同,西线第九纵队占领崮山、高庄、西山,南北埠东、时庄、永兴官庄,并一度攻入第十八旅旅部驻地高庄;南线第

六纵队攻占马头崮,并一度攻过沂河;东线第二纵队攻占沙沟、涝坡河,进至吴家官庄外围,进展不大而伤亡不小。连续作战的国军方面也很困难,第十八、一一八旅弹药消耗将尽,每天空投的弹药还不够夜里 2 个小时战斗的消耗,不但师的储备弹药用完,就是守南麻城的第十一旅的储备弹药也都发光。无奈之下,胡琏下令第十一旅旅长杨伯涛将其全部弹药除留少量外,其余全部补充给第十八、第一一八旅。这天总算坚持了下来。

在战斗最紧张的 20 日,胡琏更为焦虑,他又下令将师直属部队和师司令部传令兵的弹药搜集起柬,送往前线,并通知第十八、第一一八旅两旅长,按同样办法最大限度地把弹药补充到第一线。

至 2l 日,随着南面来援的三个整编师的靠近,胡琏为争取主动,下令全线反击。双方攻防最为激烈的仍是西线,国军十八旅在炮火支援下,实施多次反冲击。下午,九纵七十三团守高庄西山的连长,在十八旅的反击面前,贪生怕死,躲到后面小沟里,以至阵地失手。九纵七十三团重新组织兵力火力反击,以较大的伤亡再一次夺回西山高地。

整十一师的反击打乱了华野原计划于 21 日晚进行的总攻击计划。此时整编第二十五、第六十四师突破华野阻援阵地右翼,攻占于家崮和 750 高地(牛心崮);整编第九师攻至高庄附近:莱芜第五军也逼近南麻;潍县的整编第八师也正向临朐开进中,威胁华野后方。鉴于国军各部援军己近,而南麻外围的阵地尚未全部攻占,攻取南麻尚需时间。华野指挥员粟裕于 21 日黄昏下令撤围,各纵队分别向临朐县以南及西南地区转移。22 日,整十一师开始追击,至悦庄以西之北张良、北石臼之线,和北援的整编第九师会合。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0 15:49华野阻援失利

南麻之战刚刚打响,蒋介石便急令整编第二十五师黄百韬部由东罩店,整编第六十四师黄国梁部由五罩沟,整编第九师王凌云部由沂水,整编第七十五师沈澄年部由新泰,第五军邱清泉部由莱芜,迅速向南麻攻击前进,对华野实施反包围;同时命令在潍县的整编第八师李弥部星夜赶往临朐,以截断华东野战军向东北方向的退路。国军显然是企图以整编十一师为诱饵,将华野内线主力吸引到南麻地区并一举歼灭。

当时蒋介石命令极为严厉,称整编第十一师如像整编七十四师一般被解放军消灭,将对以上各师主官按革命军人连坐法严惩不贷。所以这次解围的各国民党军部队较孟良崮战役时作战更为卖力。

最近的三个整编师解围路线及华野的阻援部署是:

整编第六十四师第一三一、第一五六旅,由东旱店附近十字峪进至牛心崮、南马头崮以南,攻击南马头崮以西至于家崮一线;第一五九旅由大张庄北攻,占领门子顶、寨山以掩护师侧的安全。整编第二十五师攻击马头崮及以东至莲花山

一线,重点攻击南马头崮。整编第九师除留第七十六旅第二三八团守卫沂水城外,

其余全部出动,沿东里店、石桥北攻。而华野第七纵队及渤海军区武装三个团从东罩店以北地区,由东向西楔入,在牛心崮、于家崮、南马头崮、牛栏、莲花山

一线设下阻援阵地。

7 月 18 日黄昏,国军整编第六十四师第一三一旅第三九一团占领牛心崮,第一五六旅占领牛心崮以西、南马头崮以南高地。华东野战军为夺占要点牛心崮,于当晚发起攻击,激战竟夜,伤亡惨重。7 月 19 日晨,华野第七纵队第

十九师集结一个团的优势兵力,向崮顶国民党守军再次发起强攻,终于攻占崮顶,消灭守军两个排,从而占据了有利的地势。当日,整六十四师对牛心崮的七纵一

个团发动数次反击,均未成功,双方伤亡惨重。七纵另一部渡过沂河,向一三一

旅守备之高崖项攻击,双方争夺终日。

20 日拂晓,国军第一三一旅除留一个营守卫韩旺崮、凤凰崮、龙王崮外,主力向胡庄、河东攻击;第一五六旅向柳树峪、胡庄、于家崮、南马头崮攻击;第一五九旅以一部进攻门子顶,以掩护师主力左侧。

9 时,一三一旅占领胡庄,续向牛新崮进攻;不久,整编第二十五师先头一团超越六十四师,加入对牛

心崮的攻击,双方在牛心崮争夺至夜。一五六旅移兵进攻于家崮及崮东侧柳树峪,下午 2 时攻占柳树峪,攻击于家崮数次,至当夜 9 时方克。

21 日凌晨 3 时,华野七纵集中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发动夜战突袭,再次克复于家崮。拂晓后,一五六旅在强大火力支援下进行反击,并以四六八团三营向石门峪、刘家庄问钻隙前进,

威胁于家崮侧后。中午 12 时左右,华野被迫放弃于家崮后撤,第一五六旅旅部

及第四六八团进占于家崮,第四六六团进占南马头以西的鞍部,与南马头崮的华

野守军对峙。

进攻于家崮以西牛心崮的第一三一旅和进攻于家崮北面南马头崮的整编第

二十五师,激战两同,进展不大但伤亡重大。整六十四师遂责令取得进展的刘镇湘第一五六旅迅速向南麻插进应援。第一五六旅绕开阻援解放军,于 7 月 22 口拂晓进至中马头崮,与整十一师会师,此时华野七纵也已奉命放弃阵地撤出了战斗。

沂水的整编第九师方向。7 月 19 日夜,该师除以二三八团守卫沂水城外,其余向南麻增援,前锋为第九旅旅长陈克非部。沿途击退华野地方部队的阻击,于 20 日晨该旅攻占东罩店,尔后继续向悦庄以南地区进击。21 只下午,整九师在悦庄以南一带遭七纵一部阻击。当晚华野全线撤退,整编第九师先头部队占领悦庄,次日与南麻整编第十一师会合。

攻城不克,阻援阵地又被国军突破,华野面临被国民党军反包围的危险境地,且阴雨连绵,道路冲毁.华野如不尽快撤出战斗,将被南麻之敌和来援之敌拖住,出现歼敌不成反被歼的状况。7 月 22 日,华野指挥部给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结束南麻战役的电报:“对南麻作战,从十八号早晨开始攻击,经过三天三晚恶战,只把包围圈缩小到纵横十里。其主要阵地之高庄、吴家官庄、石钱山均未攻入。主要是敌密御地堡,仅高庄一地,即有八十个。

经九纵两天两晚攻击,占领地堡五十余个。九纵是经验较多一些,尚且如此,二纵进展就较少,估计如再打下去,尚需五天至七天,甚至十天才能完全歼灭敌人。一个地堡只能歼灭敌一个班或两个班。九纵在三天三晚中共歼敌约五个连,六纵也只歼敌四个连,二纵更少。敌人之援兵二十五、六十四两个师共六个旅,从十九日晚开始向我七纵阵地攻击,连续十余次,其展开兵力约四个旅,至今上午十时有两个阵地被突破。因此,如再打下去的时间,最多只有两天,否则就必须增加打援兵力,我们手中已无预备队。为了不被迫后撤,决定于今晚停止攻击,把部队撒至临朐以南、东南、西南地区,休整补充,再寻机作战。”这样,22 日晚华东野战军主动撤出战斗,向临朐方向撤退,南麻战役结束。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1 17:41临朐战役

整编 8 师断了华野后路

当华东野战军内线部队在南麻地区展开对整编十一师的围攻时,驻昌乐、潍县地区的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欠第十二旅)及保安第一师等部,共约 9 个团的兵力,趁机攻占了临朐,威胁华东野战军的后方安全,策应南麻整编十一师的

作战。

临朐(现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位于鲁中解放区和渤海解放区中间的咽喉要

道,位置相当重要。它北邻胶济铁路,西面山路隘口是通往沂蒙山根据地的必经之地,是连接黄河以北解放区和沂蒙山解放区的重要枢纽。

所以华东野战军不顾南麻战斗伤亡和大雨遍地的不利条件,决心打下临朐,打开通往华野后方的通道。

7 月 25 日,粟裕、陈毅与谭震林联名发出致中央军委并华东局的电报:“顽因我攻南麻未克,乘我疲劳未复,伤亡未补前,以十一、二十五、六十四、九师等约八个旅以上的兵力,向临朐增援。我对临朐之战,要本晚才能正式开始,求得在明结束战斗。’’报告临朐战役将于当晚开始,争取于 27日结束战斗。

国军整编第八师占领临朐后,随即构筑防御工事,部署兵力把守,其部

署与整编十一师在南麻的部署如出一辙,即以临朐城为核心,构筑大量的子母堡阵地,并占领四周高地。整编第八师师长李弥,亲率 5 个团驻在城里,师部设在

城东门以北的外城隍庙,南关和北关派以重兵防守,城外粟山、龙山、尼姑山、

朐山等山头制高点,各派了 1 个营的兵力。

7 月 24 日下午,华东野战军第二、六、七、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以及渤海军区部队,冒雨行军,开赴临朐,对攻占临朐的整编第八师合围。

此战,华东野战军的作战部署是:第二纵队以一个师,并由该师指挥第七纵

队的两个团,在三岔店及其以东地区,阻击由南来的增援之敌;主力以上五井、下五井、冶源为基地,从城南和城西攻击。特种兵纵队的一个加强野炮团,配合

第二纵队主力部队主攻。第七纵队除一个师在铜陵关、大诸葛一线和另外两个团

于三岔店以东,协同第二纵队打援以外,其余兵力进至冶源以东的南流一带待命。

第六纵队由王家圈村、大桃花村直插郑母一带,断敌后路,并配属警备四团和警备五团由东向西突击。第九纵队的一个师在城西和城北一线,直插龙岗村与第六

纵队会合,形成对敌合围之势,然后由北向南攻城。渤海军区部队三个团,在临

朐城东董家崖头一带,准备切断整八师的后路。

华野冒雨攻击完成对整编第八师的包围后,华野指挥员随即命令部队展开攻击,本以为整 8 师占领临朐不久,防御没有完善,很容易突破。谁知道整 8 师抢占临朐后立刻开始修筑子母堡。平均 4 个小时 1 个班就修好一个地堡。华野展开攻击时,整 8师已经修建好几百个地堡,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即使华野攻击中整 8 师也在拼命修筑地堡,加上攻击时暴雨仍未停止,大雨严重影响了华野部队的展开。华野攻击再次很不顺利。

24 日晚,第二纵队一部迫近临朐城,并对南关守军发起攻击。但因弥河河水漫溢,围墙外壕沟及南关周围一片汪洋,平地水深过膝,华野攻击行动受阻,几次进攻都未能逾越城壕。九纵队主力 25 日拂晓发起攻击,突入北关。二纵队在九纵第二十七师的配合下,向龙岗村、尼姑山守军攻击后,歼灭该地国民党守军两个营,切断了整编第八师向潍县方向的退路。渤海军区部队在 24 日黄昏开始攻击。在攻占郑母、龙岗时,整编第八师外围一个营企图向昌乐撤退,被华野特务团截击,被歼百余人,华野缴获六0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 14 挺、冲锋枪 14 支。

25 日,仍大雨滂沱。华野查明整编第八师主力已集中临朐城后,命令第二、

第九纵队冒雨攻城。具体部署为,以第九纵队攻歼临朐东北外围之敌,并准备歼击可能由昌乐西援的国军。以第七纵一个师向朐山攻击。第九纵二十五师以两个团向北关发起攻击。华野特纵榴炮团之炮兵连配属九纵,在城北赤涧一带,先对南北大街进行 7000 米远距离急袭,继而压制北门附近国军炮兵阵地。

在炮火支援下,华野九纵二十五师七十四、七十五两个团向南推进,因城关的国军未被肃清,故未能发起对城区的攻击。九纵二十七师东渡弥河,由北向南配合六纵歼灭河东之敌,首取寨虎山,歼灭国军一部。25 日夜,华野第七纵队十

九师五十六团对朐山守军冒雨攻击数次,都因国军居高临下,火力太猛,华野遭受很大损失,被迫于天明退下来,返回郎家洼村进行休整。

26 日,华野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配合第六纵队冒着倾盆大雨包围了临朐城东北的盘龙山。山顶上的国军凭借着有利地形负隅顽抗。但在华野的猛攻下,山顶一个营的守军很快被歼灭。拿下盘龙山后,华野又转攻粟山的国民党军。粟山的国民党军因盘龙山已被华野攻克,附近又无援兵,与华野接火后,无心恋战,其营长率余部撤往城里,向师长李弥求援。

李弥为严肃战场纪律,当即将粟山守军营长枪决。

在炮火掩护下,华野第二纵队第五师十四团副团长宋延年率领 7 个连的兵力,冒着整八师密集的炮火,从城西突入城内,但因突破口很快被国军火力封锁,接着两翼被国军封闭,攻入城里的部队反倒被国军合围。西门内是一个大空场,周围全是国民党军修筑的梅花式子母堡。地堡暗道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宋延年部虽然突入城内,但遭到国军立体火力的交叉覆盖,经过顽强战斗后因后援不继,全部牺牲。

此时,南边国民党援军第六十四师、第九师等也已向华野阻援阵地展开猛烈

攻击,进达银矿峪、豹头崮东西一线。华野即增调第七纵一部加强阻援力量,以

渤海军区部队对潍县警戒,调第六纵队主力西渡弥河参加攻城。当时,弥河水涨

两岸且无桥无舟,华野战士将两岸扯上粗绳,或把裹腿接起来,沿绳攀扯而过。

但水流湍急,冲力很大,一次渡过人数太多,绳超负荷,绳索扯断,许多战士被洪水卷走牺牲。最后,华野转到弥河上游绕过两条小河,从孔村到了弥河西的冶

源镇,至 28 日夜才到达城西衣家庄子村。

26 日 19 时,华野九纵二十六师七十六团从城西北角发起攻击,在一夜的激战中,均因炸药潮湿,连送数次均未爆炸,攻击未成。

27 日上午 10 时,夜间退回城里的国军组织反扑。并和朐山之守军形成夹击之势,国军凭借有利地形,用日式迫击炮、手榴弹、轻重机枪向华野南关阵地猛烈射击,并呼叫飞机配合轰炸扫射。南关阵地大量房屋被炸倒,我军伤亡很大,被迫又撤出南关。

为集中兵力歼灭北关之敌,华野第九纵队二十六师两个团及二十五师之七十四团,统归二十六师指挥,继续攻击。由于连日大雨,给攻城带来极大困难。北

关的南面是高大的城墙,其他三面全是高达四、五米的土围墙。土围墙被雨水整天泡着,土成了泥巴,土围子也泡塌,无法架设梯子,爬不上去。即使爬上土围

子,腿插进没膝盖的稠泥里拔不出来,也无法行动,这使华野的攻城受到了极大

的影响。华野攻击北关部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仍未能占领北关。

华野和整编第八师在临朐城下打成胶着,一时谁也难以赢得优势。战役的重心很自然转就到阻援战斗方面。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1 17:41华野阻援再次失利

临朐战役打响后,国军统帅部急令整编第九师并指挥整编第六十四师及整编第十一师一部北援临朐。为策应临朐作战,国军整编五十四师向胶县、高密进攻;国军山东第十四区保安司令张景月部向寿光进攻。华野第二纵队第四师并指挥第七纵队两个团在三岔店以东,第七纵队一个师在铜陵关、大诸葛一线阻击国民党军援兵,临朐战役南线打援战斗很快打晌。从 7 月 24 日开始,国军整编第九、六十四师四个旅沿着三岔店宽达 40 里的战线上猛烈进攻,华野以第二纵队第四师及七纵两个团的兵力冒雨顽强抗击,将国民党援军阻止在三岔店一线无法北援,并付出了惨重代价。

华野四师所处阵地三贫店地区在沂源县境内,位于南麻、临朐之间,南临公

路南北贯通,是通往临朐的要道,也是国民党援军的必经之地。该地群山连绵起伏,人烟稀少,北高南低,嵩山为北部最高峰。24 日夜,华野四师冒雨进入防

御阵地,经勘察地形后,随即利用有利地形,有重点地组织梯次防御,逐次使用

兵力,以坚决而有弹性的阻击来挫败国军的北援计划。当国军整编第六十四师、第九师沿着南(麻)临(朐)公路北上增援,进至三贫店一带时,华野进行了顽强阻击。25 日拂晓,华野四师前沿警戒部队和国军首先接触,整编六十四师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向公路两侧高地发起猛烈进攻,妄图一举突破四师阻击阵地,直捣临朐。华野四师以一个师抗击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实则两个军)的兵力,又是在雨水中同敌人战斗,战斗十分艰苦。

28 日清晨,国军即以旅为单位,在三公面宽的正面上进行猛攻。华野四师十团五连二排击退了约一个团的国军十数次进攻,歼敌 200 余名。坚守在 880 高地前方阵地的华野战士,当敌人最后组织一次冲锋时,该排仅还有副连长赵庆余和 1个战士。他俩面对蜂搠上来的敌人,拿起最后的两颗手榴弹,拉开手榴弹环,冲向敌群,用鲜血谱写了壮烈的诗篇。守在880 高地西面的十一团三连 30 多个战士,连续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后,只剩下了 11 人。他们在子弹耗尽的情况下,用石头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正是由于华野四师的顽强抗击,才迟滞了国军对临朐的增援,为攻坚部队赢得了时间。

国军整编二十五师于 28 日全部投入对华野四师的战斗,在华野四师不

到 3 公里的防御正面上,以密集炮火和整团整营的兵力向华野阻击阵地发起猛烈

攻击。华野四师十团二营峰守在南横岭南侧无名高地,抗击国军 1 个团兵力的轮番攻击。子弹打光了,战士就用石头砸,用枪托砸,敌人一次次进攻均被我击退,我伤亡也很大。双方都认识到了南线战斗对整个战役的重要性,所以都全力去争夺,使这一战场的战斗尤为激烈。由于华野四师的顽强阻击,国军久攻不克,遂改变战术,绕开解放军阻击正面,向纵深穿插。

在华野四师十一团正面,由于各营间隙较大,三岔店一线阵地部分被国军突破,十团二营被迫转守松山,十二团转守金葫芦山及铁寨北侧无名高地,十一团主力退至桥头村南高地。

30 日,暴雨过后,临朐地区天气晴朗,给国民党空军支援临朐守军创造

了良好的条件。10 余架国民党军飞机飞临战场上空,与地面国民党军炮火一起协同掩护步兵向华野阻击部队进攻。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中,国民党军的空军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临朐战役的后期,由于天气条件转好,国民

党的空军拼命地支援临朐守军,不仅空投了大量的弹药物资,还大大增加了守

军的士气,给毫无防空能力的华野造成巨大的伤亡。

华野四师十团与国军展开激战,奋勇冲杀,始终坚守松山阵地;十二团

在金葫芦山与国军整编二十五师两团的兵力激战终日,大量歼灭了国军的有生力量。在 30 日 16 时华野指挥部下令四师撤出阵地之前,抗击了国军整编第九、第十一、第二十五、第六十四师七个旅的兵力长达 6 昼夜。目前军史对于华野二纵四师的三俞店阻击战这样评价:“在与敌打成平手的临朐战役中,打得最苦、守得最好、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当数三贫店阻击战中的二纵四师。”正是华野南线的顽强阻击才为华野的撤退赢得了时间。

担负南线阻击国民党援军任务的华野七纵二十和二十一师,在上雕窝村至上程子村之间、后程子村至金葫芦山之间和九子山、孤山、箕子山、七宝山等地,顽强地阻击了国民党军整编第九师和整编十一师的北进。

整编十一师因在南麻战

役中消耗过大,并没有派出主力参与北援临朐的战斗,整编第九师联合整编第十一师一部猛烈向华野阻击阵地进攻,虽多次进攻,但均被击退。

截止到 29 日,在华野不断猛烈攻击下,城内的国军第八师伤亡惨重。华野在弥河以东及城区周围共歼灭整八师一个多团,南关和北关大部为华野占领,整八师被压缩在城内狭小地区,形势一度对华野非常有利。

29 日晚,华野以 3 个纵队的兵力全力发起总攻,虽奋勇作战,但仍未能突破城垣。由南而来的援敌,以四个师(军)的兵力向华野压来。由于华野兵力不足,三岔店东西一线阵地被敌突破。国军占三岔店、西井、银葫芦山等地后继续北犯。

华野鉴于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劳,伤亡又大,同时受山洪暴发影响,粮食物资前运及伤员后运等均感困难,于是决定撤出战斗。

30 日晚,华野指挥部给中央军委发出了结束临朐战役的电报:“顽八军等部共六个团,均固守临朐,如再攻击,尚须五天以上时问,而南线整九师、六十四师在蒋严令下,日夜猛攻,二十五师亦已由东晕店北进,昨晚敌先头已占西井、杨楼、韩王、李家庄之线。因此,我们放弃临朐,谭率二、七纵先到马站以东地区休整,军直及六、九纵第一步撤到青州以北休整数日后,再由潍县地区向东南转移,与二、七纵队会合。”于是 30 日晚,华野各部队分别向胶济铁路以北及

诸城地区转移。战役以华野主动撤围而告结束。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1 17:42南麻临朐战役评述华野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有多种原因,从国民党角度来看:首先,整编十一师和整编第八师整体战力强大是南麻、临朐未被华野攻破的主要原因。据《国民革命军战役史》对这两只部队的评述,“部队战力较强,且均有对匪军作战经验。

整十一师及整八师均系国军中能征贯战部队,战力坚强,绥靖作战以来,屡屡获胜,故士气高昂;在历次攻势作战中,均担任主要方面之任务,故各级干部,均具有丰富之对匪军作战经验。"对于这两支国民党军的战斗力很强的特点,中共中央也十分关注,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 7 篇电文专门针对整编十一师及胡琏的,一支国军能够引起中共中央如此频繁地重视,足以说踢胡琏及其整编十--师不同于国军的其他部队,是华野的强劲对手。而整编八师整体战力虽不及整编十一师,但相差不大。

其次,整十一师师长胡琏和整八师师长李弥的个人指挥才能突出是其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民革命军战役史》评价,“整十一师师长胡琏将军整八师师长李弥将军,均系胆识具备,身经百战,善于统御指挥之将才,对于匪军之各种行动,均有适当之对策,始终使匪军无法得逞。”从胡琏、李弥两人在后来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可以看出,这两个人表现确实不同一般。胡琏是淮海战役中唯一一个安全逃回南京的高级将领,也是后来金门岛战役的指挥者;李弥是解放战争后残余国民党军队在中缅边境作战的主要指挥者,两人对华野的战略战术有很深的研究,并不是人们印象中那些昏庸的国民党军指挥官。

再次,地理位置有利于国民党军的防御,而不利于华野的进攻——从这点可以看出,预设有利战场对战争成败有多么重要!“南麻、临朐各附近地形,有利于国军大部队之对匪防御作战,旦具有相当回转空间,具有长时间生存条件及作战。一胡琏之所以选择南麻作为其驻地而不是鲁村,也正是看好了南麻利于防御的地形。南麻镇较大,周围分在着高庄、悦庄、吴家官庄等村落,建筑物密集,适合防御作战,且南麻北有历山、西有石钱山等高地,南有沂河,均可以作为其外围的防御支撑点。临朐也是同样有利于防御而不利于进攻,临朐当时便是临朐县县政府所在地,人口、房屋更为密集,城墙更为峰固,并且四周除粟山外几乎都是平原,地势开阔,有利于国民党军发挥火力优势,这是华野人海战术的一个致命克星;此外,地势平坦开阔,还有利于国民党军的空投,能够得到空中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这也是为什么整八师在华野重重包围下不同于孟良崮战役中整编七十四师那样急于突围的原因。除此之外,整十一师和整八师防御周密、战术灵活、战场纪律严明、解围部队得力,这些都是国军获胜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国军独特的子母堡防御体系对抵御华野的攻击非常有效。

子母堡防御战术源于‘触角碉堡’战术的发展。城寨和村落防御的‘触角碉堡’是国军两年来实战经验中的创意。而后从‘触角碉堡’创新为‘小而坚’的子母地堡群,一个子母堡群大致能容纳一个排或者是加强排的兵力,这种工事不仅易于展开火力给攻击方大量的杀伤,而且能给防御方提供很好的掩护,让攻击双方呈现一种不对称交战状态,确实是攻击方的噩梦。

在南麻临朐战役子母堡防御体系给华野的攻击部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有参加南麻战役的华东野战军部队,都不曾想到子母堡竟如此难攻。战后粟裕也对整编十一师的堡垒政策进行了总结: “敌人普遍构筑子母堡,每连至少在十五个以上(每班一至两个),采取菱形配置,各堡之间可互以火力支援,每个子堡仅以战斗小组(三至五人)守备,并配以轻机或手提。因其矮小,且数量太多,非我炮兵火力所能摧毁。而我步兵以过去之三猛作风,仍以密集队形猛扑,伤亡甚大,仍未能攻克;即或攻克,均系以数十人甚至百人之伤亡,仅能歼敌一个战斗小组,至多歼敌一个班。此中损失,为我战术笨拙所致。直至战役末期,才以爆破小组对付敌之地堡,但所费时问甚多,如无足够打援部队,仍难有充分之时间,以攻克敌人数以千计之地堡群。此为攻击之最大问题。”整编 11 师在防御战术方面很有特色,早在张凤集战役里,整编 11 师已经开始采用采取“大纵深弹性防御’战术,其特点就是加强本阵地周围的移动警戒,通常以一个前哨连游动不定,迷惑对手,使之扑空,一经接触即迅速后撤。与之相应,村落防御重点不在村外而在村内,又以村中心为核心,沿街构筑无数地堡,核心阵地外围鹿砦多至 3 层,不仅障碍进攻,更主要的是诱使冲锋部队进至鹿砦前沿后实行突然的火力杀伤。攻击过猛时,守军全部收回,在对方攻击无效或攻击乏力时,又可反弹回来。

针对解放军村落城镇巷战特点(用炸药包先爆破房屋,然后突击组迅速冲锋,一般国民党军不降亦跑。),胡琏制定了特别反突击的战术,即解放军爆破组将房屋炸开后,突击组一涌而上,就遭到十一师守军小集团有组织的射击和反扑,一般小集团由两三个人组成,全部配备冲锋枪和卡宾枪,两三个小组在爆破后同时出击,从不同方向对准爆破口猛烈射击,突击小组几乎无一幸免,大都死伤在突破口边。

从华野的角度,南麻、临朐战役失利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兵力不足。由于华野的“七月分兵”,造成主力分散。南麻、临朐战役中都是因为打援兵力不足,阻击阵地被国军突破,攻击部队不得不撤出战斗。粟裕在战后总结到:“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此间四个纵队,虽较陈唐、叶陶两兵团为多,但占整个华野不及九分之四(战力不如西兵团平均,二、七兵团不充实);此次分兵(七月分兵)之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

因此,正是由于前面论及的“七月分兵”造成了华野兵力的分散,在战役当中,既不能集中兵力展开围歼作战,又没有足够兵力进行打援。

大意轻敌。华野分兵后,国民党军即调第五军及欧震兵团尾追华野外线兵团,在沂蒙山区仅留下第十一师等少数部队固守要点,华野指挥部即错误判断国民党军已放弃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而大意轻敌。对此粟裕总结为:“对整个反攻前途固可乐观,但对当前战局亦过分乐观,而对蒋顾继续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而国军方面对战役的总结与粟裕基本一致:“检讨南麻战斗,由于匪军自孟良崮得手后骄盈自满,致战略指导过低估计我军。兵力使用,复违背集中原则,致遭各个击破。尤以南麻、临朐之攻击,均系逐次参加,未能集中使用,致攻击难以奏攻。

侦察不力。南麻战役发起前,华东野战军侦察认为南麻地区的整编十一师虽然筑有工事,但是并不坚固。临朐战役前认为整编第八师因刚刚进驻临朐,根本没有修筑工事,正是这种情报的失误,导致华野在未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堡垒阵地发起盲目进攻,付出了巨大代价。

情报不明。整编十一师进驻南麻以后,即将南麻地区的居民驱赶到自己的阵地之外,对外严加封锁消息,使华野很难侦察到国民党军布防的准确情报,给战役失利埋下了隐患。

气候不利。7、8 月份是沂蒙山区的雨季,一年中大部分的降水都集中在这个季节。整个南麻、临朐战役进行期间,大雨下个不停,华野都是冒雨进行行军作战,山洪冲毁道路,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展开,尤其是华野的炮兵纵队由于道路的毁坏而无法参战,对华野步兵的攻击行动影响巨大。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华野的攻击行动,使攻击效果大打折扣。

南麻临朐战役的失利,后果十分严重。华野不仅丢掉了沂蒙山根据地,而且让国民党打开了进攻胶东解放区的通道。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8-11 17:43胶东解放区的沦陷

胶东解放区是山东乃至整个华北中共最重要的解放区。解放战争初期,山东这个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很大部分人员物资是通过烟台到东北的。胶东半岛是连接关内、关外最重要跳板,又是山东我军最后一块根据地,医院、伤员、兵工厂、后方机关(伤员和后勤机关人员超过 5 万人)都集中在胶东。

所以国军确定三大目标即为占领政治根据地延安,占领军事根据地沂蒙山,占领交通供应根据地胶东及烟台。

战争开始后,烟台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航运往来频繁,东北我军兵工厂制造的炮弹、炸药、枪支和药品、布匹等物资,源源不断海运烟台,再由陆路运到山东和冀鲁豫解放区,支持关内解放战争,华野从北朝鲜采购的军火弹药亦从大连转运胶东半岛,胶东已成为重要的交通要冲。而且胶东还是抗战时期就开始建立的老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传统,华东和东北野战军中有 5 个主力纵队是胶东子弟兵组成的,胶东十几万民兵组成的地方武装是华野主要的后备兵源。加上胶东本身就设有十几处兵工厂和被服厂,1947 年 8 月,胶东为华野当时仅存的兵源、军火、医药、电料及各种军需器材补给地,胶东是华野的总后方,也是华东局机关所在地,如胶东被国军占领或破坏对华野影响简直无法估量。

因为南麻临朐战役连战连败,中共中央对华野指挥机关也日趋不满。 8 月初,中共直接下达指示要求华野分兵两个兵团:西兵团,亦称外线兵团,向鲁西南和豫、皖、苏边区推进,配合大别山的刘邓之军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包括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辖第1、第2、第3师),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第3纵队(辖第7、第8、第9师),司令员何以样、政委丁秋生;第4纵队(辖第10、第11、第12师),司令员陶勇、政委王集成;第6纵队(辖第16、第17、第18师),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8纵队(辖第22、第23、第24师),司令员王建安、政委向明;第 10 纵队(辖第 28、第 29 师),司令员宋时轮、政委景晓村;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政委张藩;和划归华东野战军指挥的晋冀鲁豫第 11 纵队。

西兵团由陈毅、粟裕直接指挥,没有组织兵团机构与任命指挥员,因此,通称陈粟大军。

东兵团,又称内线兵团(后改称山东兵团),包括第 2 纵队(辖第4、第5、第6师)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第7纵队(辖第 19、第 20、第 21 师),司令员成均、政委赵启民,第 9纵队(辖第 25、第 26、第 27 师),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以及由胶东军区部队组成的第13纵队(至8月17日正式成立,辖第 37、第 38、第 39 师),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还有第1纵队独立师、第4纵队10师。

许世友任东兵团司令员,谭震林兼兵团政委,任务是坚持

山东内线作战。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一般只在战略层面给予各个解放区指导,类似这样直接干预部队编制划分工作十分罕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