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试制的“研轰二”轰炸机,上页的那张照片传错了,刚发现,在此老农向大家致歉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7 21:02

@ty13118631519 2011-09-07 19:09:50

作者:兆豪业主乙2011-09-0615:13:48汉阳造和中正式步枪是“旧”中国生产的,看起来比铁钉复杂多了。对头,D 就会扯蛋

----------------------------- “官府号”似乎更复杂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7 22:21

@高丽元 2011-09-07 21:58:18楼主扣资料辛苦了。我在不远的异国,支持楼主。加油,努力啊。不为别的,只为真实.

----------------------------- 谢谢这位兄弟的支持,感谢你在异国的支持,我会尽量写下去的,无聊的时候来这里坐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08:50

谢谢大家对老农的支持,老公会尽量下下去,尽量把帖子写下去,希望大家多支持。希望不会太监吧。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10:24

@把酒论往事 2011-09-08 09:39:47现在“万恶的旧社会”都改成“万恶的毛时代”了。这一改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严格讲,邓小平改革是革掉了毛时代,接上了 1949 年,所以才有今天无论有多少社会问题但绝没有闹饥荒饿死人的现象。

----------------------------- 把酒兄说的在理,看到把酒兄的身影很是欣慰啊,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12:39

节目预告:晚上九点---十点准时播出民国时期的直升机,敬请关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14:47

@ninjagala 2011-09-08 13:50:22老农不会不知道官府号的主要部件都是美国直接运过来的吧?

-----------------------------

这个我知道,但能不能造和造没造是两个概念。我想说的只是中国造船业先驱们追求和探索造船事业的历史和事迹。当时接到美国订单,由于江南造船所从未造过这种大船,因此自承接这项业务后,立即进行必要的基本建设,如建造四座万吨级船台,建造和添置了不少厂房设备。总不能说船体也是美国运来的吧。这位中国造船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中国的这四艘大船属于订造,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中国无疑向前前进了一大步。在当时的条件来说,中国人能承建万吨巨轮绝对是一件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非常难能可贵。我们不能对那些东西太苛刻,中国造出了这种船我们也应自豪,假如中国现在承建了美国运来的零部件造出了航天飞机,我们也会是同样自豪。再说官府号怎么也比铁钉要复杂吧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17:21我想说一点,对于过去不应该过于苛刻。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设身处地的去为先辈们去考虑。用当时的情况去理解当时的先辈们的奋斗和艰辛。当时和今天不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就像在 10 年前的房价和今天的房价那样。10 年前我们辛辛苦苦的奋斗买了一套房子只花了几万元,今年我们收入高了,可我们辛辛苦苦也买不了一套房子。也会有人会说,要是在十年前,我这些钱能买 N 套房子,在那个时代我就是百万富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20:11

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21:20

除了固定翼飞机,我们还要提到直升机这种当时的顶端科技产品。直升机产生时间并不晚,几乎与固定翼飞机同时产生。1907 年,法国一群修补匠进行了最早期的直升机实验。

假如可以称它为直升机的话,那么这架直升机极其很简单,实验时间也很短,但却标志着人类在研制直升机的道路上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由于技术难度高,此后直升机历尽波折,发展非常缓慢。此后,人们一直尝试制造一种飞机与直升机的混血儿——旋翼飞机。1930 年 6 月,名为“柯蒂斯-布里科尔”的直升机问世了。1935 年,布莱盖特制造的“实验版旋翼机”,这可以被称为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机”。 1943 年,弗兰克•皮塞克基设计制造了单旋翼直升机“PV-2”,并进行了示范飞行。此后直升机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当时世界上的直升机技术都不是很成熟,似乎只有美国的 R-4 投入了批量生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8%2F41499624_53250090.jpg{EIMAGE}

最早参军的直升机——R-4

中国人在直升机研究方面也不甘落后。中国在抗战时由中央航空研究院开展过有限的直升机理论研究。1944 年,清华航空研究所曾在大后方的昆明从事过直升机的研究,并有论文发表。更令人震惊的是,几乎于美国的 R-4 同时,中国开始设计制造直升机。1944 年,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先驱朱家仁先生设计了中国第一架直升机。1945 年秋,“蜂鸟式甲型单座直升机”研制成功,一架居然有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诞生了!这是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朱家仁也被称为“中国的直升机之父”。1948 年 7 月“蜂鸟”乙型直升机研制成功,这架直升机发动机功率 91.7 千瓦,旋翼直径 7.62 米,机高 2.63 米,总重 725.5 千克,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 136千米,航程 219 千米。采用封闭式坐舱,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但由于内战,蜂鸟直升机下落不明。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8%2F41499638_53250090.jpg{EIMAGE}

蜂鸟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8 22:45关于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我们简单介绍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是一种具有两副旋翼,沿同一旋翼轴上下排列并相逆旋转的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初,被航空爱好者广泛研究,但许多设计者最终放弃了努力,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共轴式直升机的探讨只停留在实验阶段。1932 年,西科斯基研制成功了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 VS-300 后,更为简单实用成熟的单旋翼直升机成为主流。苏联的卡里莫夫设计局喜欢研制共轴双旋翼,像卡-8、卡-50 等著名的直升机都是双旋翼共轴式。事实上,该设计局研制出的庞大“卡”系列直升机,基本上都是双旋翼共轴式布局。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升力效率高,爬升能力强,悬停能力好,直升机长度更短一些。当今无人机的兴起,使得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再次极大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像美国的“QH50”、加拿大的 CLL227,德国的“Seamos”等著名机型,这些无人直升机的共同特点是均采用了共轴双旋翼形式。事实上,共轴双旋翼技术直升机直到现在才大量出现,当时中国就能设计并制作出实验机型实在难得可贵。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8%2F41502045_53250090.jpg{EIMAGE}

卡-50“黑鲨”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我国航空事业的先驱朱家仁,他毕业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回国后一直致力于我国航空事业。朱家仁是一位精干的实业家,一生埋头工作,不图名利,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即使退休之后仍然进行研究设计。他先后研制有 “蜂鸟”甲、“蜂鸟”乙、纵列双旋翼直升机,绰号“飞行香蕉”的CJC一3和CJC一3A等多种不同型号的直升机。他所取得的成果,比起欧美人一点也不逊色。这位航空先驱者由于内战去了台湾,始终未能再回到自己的故土和奋斗过的那片土地,最后在美国逝世,长眠于异国。除此朱家仁外,还有很多航空人才值得我们铭记。

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留在大陆。这也许是旧中国在航空事业留给中国的最大一笔财富。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8%2F41502094_53250090.jpg{EIMAGE}

CJC 一 3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的英勇表现已经被广为传颂。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中国的航空科研人员亦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顽强地开发了一系列军用飞机,复兴、羊城、中运、研驱、研轰、蜂鸟等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中。尽管它们没有能够扬威于长空,也鲜为人知,但这一切不应该被埋没。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00:19

今天两更,累死老农了,老农该休息了嘎嘎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07:25

节目预告:今日播出民国的潜水艇,敬请关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07:30

节目预告:今日播出旧中国的潜水艇,敬请关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11:51

@易江山 2011-09-08 23:03:48

作者:倒霉鬼回复日期:2011-09-0813:35:48回复中国人这也能做那也能做,怎么满足不了需求啊?怎么什么都要靠进口啊?

=============================================== ========================

因為當時有清朝留下來的不平等條約, 使中國人民勞動成果被列強嚴重剝削, 中國只能淪為次殖民...........

----------------------------- 在理呵呵,民国一直在还债,也挺不容易的,以后我会说到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20:46陆地上、海洋上、空中的都说了,我们再说说水下的。

水下进行活动,这是人类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制造潜艇成为各国实现强国海军梦的风向标。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探索潜水器。荷兰发明家科尼利斯•德雷贝尔于 1620~1624 年间制成木质潜水器,是一种外面蒙了一层涂油的牛皮潜水船,船上装载 12 名水手,船内装有羊皮囊充当水柜。利用羊皮进行潜伏,动力为人力划动木桨而行。 1775 年,美国人 D•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的、以手摇螺旋为动力的木壳艇“海龟”号,能在水下停留约 30 分钟。随后,潜艇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并日趋成熟。一战时期潜艇开始大展身手,二战时期更是辉煌一时,德国的 U 艇风光一时。如今,潜艇已经成为了一国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尤其是核潜艇对一个国家而言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人在这方面起步也并不是非常晚。就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潜艇击沉军舰首次战例的 16 年后, 1880 年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制造了近代史上中国的第一艘潜水艇,开创了中国制造潜艇的先河。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9%2F41530582_53250090.jpg{EIMAGE}天津博物馆展出的一百多年前天津机器制造局制造的中国第一艘潜艇模型近代中国的第一艘潜艇,是由天津机器局设计制造的。

天津机器局是北方最重要的军火生产中心之一,专制火药及各种军械,具备很强的造船能力。当时,天津机器制造局能造出载四五十人的小汽船,制造“一百三十匹实马力七丈螺轮船 2 只,以备海口布雷,并作小战船之用”,所造“行军桥船一百三十余只,百丈之河,顷刻布成平地”。

1880 年,一位姓陈的官员开始进行图纸设计,并请清政府给予支持,同时愿意以合同做保证。合同中有“如不适用,愿将开去款项照数赔偿”;“雇佣工匠十余人,自备薪米油烛等费,并木料铁皮分投采,不动该厂公项” (大意是若建成后经过试验证明不适用,工时费分文不取,所用材料照价赔偿等内容,极为苛刻。)随后,天津的地方官署就开始筹备轮船的试造工作。绘制图型,招募工匠,开具保结,领取经费。在这样的苛刻条件下坚持“开工设造”,确实需要具备相当的献身精神和成功信念。 这艘船的制造过程显得神秘,“禁止外人窥探,即其余工师,均设严禁,不准窥视”。

天津机器局不负众望,终于制造出一艘用于水下布雷、类似于潜水艇的水压机船。据《益闻录》记载,这艘特殊的船“兹已造成,驶行水底机器也。式如橄榄,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其水标缩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中秋节下水试行,灵捷异常,颇为合用。因河水不甚深,水标仍浮出水面尺许。若涉大洋,能令水面一无所见,而布置无不如志,询摧敌之利器也”。 显然这艘潜艇是成功的,而且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这艘潜艇艇体钢质,采用铆接工艺制造,更令人惊奇的是该艇采用了十字舵尾浆潜艇,比 21 号潜水舰还早,比大青花鱼更早。

同时,该艇采用水滴型设计,具备水平平衡舵。这充分证明了先辈们的的智慧和毅力,这是国人的骄傲。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9%2F41530612_53250090.jpg{EIMAGE}

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艘潜艇是不是很“给力”?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21:33

老农辛辛苦苦的又耕耘了一篇,不容易啊,自己支持下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09 23:19

自己顶下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0 07:04

@套头的小黑丝袜 2011-09-10 00:30:14

----------------

教科书也不能说错,只是有些地方选的角度有些偏颇,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另一方面,一些东西肯定不会说,因此有时候有误导的取向。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0 08:55在这个和谐的社会中,我感到很踏实,好人都不放过、还害怕它会放过坏人吗?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0 11:14

@大林山之鸢 2011-09-10 09:50:20

周个六啊

----------------------------- 中秋啊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0 13:13

@huangminghua2011 2011-09-10 12:16:07

老是这点事那点事的,拾人牙慧

----------------------------- 当时想了半天没想出好名字,看见版面上忘记谁写的了“南明那些事”,就随便起了这“教科书上那点事”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0 21:07

老农在这里向大家致歉了,今晚恐怕不能更新了,有点意外情况,大家请谅解,明天补上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12:06

@两肉一菜 2011-09-11 10:40:22

中秋快乐!

----------------------------- 也祝肉兄中秋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13:39

老农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13:41

老农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19:06

@wangwuzuisui 2011-09-11 14:21:31

@Whynza 2011-09-06 12:59:07不知各位啥居心质疑新中国,楼主说的也有一定依据。

但我问下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也是从旧中国手里接收过来的吗?

-----------------------------23 位为研制“两弹一

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墀、彭桓武、钱学森、朱光亚......

-----------------------------

抗战时期,民国财政困难,内外交迫。在最艰难的时候,民国财政开支排在第二位的却是教育,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培育着人才。许多人才就是当时被送去国外深造,其中就有一部分学习研究原子弹技术的。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接受了这笔财富,而且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21:40有了潜艇,那就需要水下武器了。我们就顺便提下水下武器。水下武器当时主要是水雷和鱼雷。水雷是布设在水中的一种爆炸性武器,它通过舰船碰撞或进入其作用范围而起爆,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活动。按水中的状态区分,有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和控制水雷。 水雷具有隐蔽性好、布设简便、造价低廉等特点,是水战利器。

水雷是何时出现的,由哪国人发明的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法国人根据“法国海军水雷战”一书介绍:“1203年,一名叫高贝尔的工程师发现了将火药装在陶罐中可在水中漂浮的秘密。”认为自己是水雷的发明者;

意大利人认为,在 14 世纪末意大利制造出了水雷,水雷的发明人是巴蒂斯塔•依萨奇”;

比利时人认为,在 1585 年比利时人用组装的内装 3500千克火药、铁屑、碎石的漂雷顺流而下,炸毁了西班牙围困安特卫普的浮桥和炸死了 1000 多名守桥的西班牙士兵,因此他们是水雷起源地;中国人认为,1549 年和 1590 年我国出现使用“水底雷”和“海底龙王枪”(一种定时的漂雷)的记载充分证明了是水雷是中国人发明的。事实上,中国人发明水雷可能比这个时间还要早。早在 12 世纪,我国就出现了水下攻击的武器,名为“木老鸦”。大概公元 1374 年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由熟铁精巧制成的水雷。因此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水雷故乡;

英国人认为,1628 年英国人在围困法国的拉罗歇尔时实验了一种在白铁皮中装火药的漂雷,此为水雷的起源;美国说是 1776 年由大卫•布什内尔发明的,其实他的鱼雷只是在密封的小桶里装上火药,系上浮标投放到水中;

而俄罗斯则称 1769 年俄国人曾成功地利用漂雷对付来犯的奥斯曼帝国舰队才是真正的第一枚鱼雷。而美国人和俄国人这对冤家也一直为鱼雷的发明者争论不休,显然俄罗斯的鱼雷要比美国早。而俄罗斯在水雷研制和使用方面投入的精力和重视程度,以及所取得的经验比美国要大得多,并且至今仍保留这一传统。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1%2F41579200_53250090.jpg{EIMAGE}“木老鸦”是由人潜入水户,将火药包挂企敌人船底,并位其燃爆。以后又出现了一种叫“混江龙”的漂雷,它是利用水流将炸药包漂送至敌船处起爆,可以说是最原始的漂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1 22:07

----老农不小心发错了一段,抱歉哦,本来是要这段的

结果发错了,给大家补上---------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潜艇格外重视。从袁世凯时期开始,国民政府一直试图获得潜艇和潜艇技术,中华民国政府海军部于 1913 年提出建造潜艇,随后甚至规划了一系列潜艇建造计划,但终未实现。一战前后,北洋政府作为战胜国几次试图要求以获胜国身份分配德国战败偿舰获得潜艇未果。但是国民政府并未放弃获得潜艇和潜艇技术,陈绍宽曾多次赴国外考察潜艇制造技术,并着力培育海军人才。1918年,国民政府在福州成立了海军飞潜学校。

中德蜜月时期,国民政府试图从德国获得 U 艇,并产生了困扰蒋介石十年之久的“中德潜艇官司”。1948 年,中国得到英国的大规模援助。中英签署协议:英国赠给国民政府13 艘舰艇,内有潜艇 2 艘,并且中方派官兵赴英受训。据记载,计划赠送的是英国在二战中建造数量最多的 T 级潜艇。

它水下排水量达1573吨,最大航程8000海里,拥有10具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具有出色的反潜能力。但由于内战,以及“重庆”舰起义,英国照会过敏政府单方面终止了赠给中国潜艇的计划,使得潜艇与旧中国海军无缘相见。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1%2F41579882_53250090.jpg{EIMAGE}

英国皇家海军 T 级潜艇

排水量:1090/1575 吨

艇长:275 英尺

艇员:59 人

武备:1门4英寸口径甲板炮,3挺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外部2具,16枚鱼雷)

最大航速:15.3 节/水面,9 节/水下

动力:柴/电推进,双轴

马力:2500/水面,1450 马力/水下

T级潜艇是被设计用来替代O级、P级和R级艇,其排水量保持在 1325 吨左右是为了在伦敦条约许可的潜艇吨位范围内建造更多的潜艇。在二战中,该 T 型潜艇做为巡逻警戒潜艇表现良好,但是人员伤亡比较大。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2 00:10

@貓不撲鹹魚 2011-09-11 23:16:03

回复第 20 楼,@会上网的老农

@若朝露 2011-09-01 15:26:07

楼主,你质疑党的宣传,破坏党的光辉形象,有...

-------------------------- 千万别!写完才去......

----------------------------- 党说了写完了,写完就把我给我分房 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2 00:11

@会上网的老农 2011-09-12 00:10:53

@貓不撲鹹魚 2011-09-11 23:16:03

回复第 20 楼,@会上网的老农

@若朝露 2011-09-01 15:26:07

楼主,你质疑党的宣传,破坏党的光辉形象,有...

--------------------------...... ----------------------------- 对,还给说媳妇 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2 08:14

老农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2 16:06今天中秋老农放假一天,明天继续更新。今天老农写的民国教育和特种化学工业稿子丢了,老农很郁闷。老农在这里祝大家中秋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2 23:22谢谢楼上兄弟指正,老农的底稿是文字的,本没有配图。

图都是临时加的,配图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也使得文章更生动一些。对于你提的问题我在后面已经向大家道歉了,因为当时传错图片了,后来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天涯修改是非常困难的。你应该是只看了前面的内容,后面没有看。

在后面老农的修正你可能没有看到。以后老农会更加仔细核对,还请大家多提意见,多支持帮助。老农现在正在研究体例问题,还请大家献计献策,一起写好此帖。也希望大家多提供素材或思路。另一方面,老农需要说的是我不是愤青,也很少去凯迪。我并不是对社会和国家不满,只是不希望先辈们的事迹被埋没,也希望历史更客观一些,能有更多的包容和胸襟,同时能引起我们的一些反思和对先辈们的尊敬。

新中国和旧中国都很伟大,就像一个人的童年,即使是悲惨的童年,它也是我们难以忘怀的记忆,也有需要铭记的东西。

我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认为不管哪个政党执政,只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好政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07:49中国早期的水雷包括鱼雷。鱼雷称为游动水雷,而一般水雷则称为敷设水雷。 早在 1842 年前后,广东候补道潘仕成,为防海夷侵犯,用重金聘请美国军官壬雷士于广州设局按西式原理用手工制造水雷。1843 年,被制成的水雷 20 具被呈送朝廷。在天津演试,效果较好,得到清帝的嘉奖。这是中国最早仿制的西方水雷。不过这种水雷仍存在不少不足,因此此种新技术并没有加以采用。针对着这种缺点,大兴县知县高邦哲制造水中炸炮,先制成铁鸭,鸭背放入火药铁沙用引线发火后,以小风帆驶近敌舰。这种做法完全是手工业的产品,就不同于潘仕成所作水雷,中间有些力学和机械的道理。此外,潘仕成将水雷的构造、原理、制作程序及方法,编成《攻船水雷图说》,此书广为传播。后来,魏源在此基础上,又加以研究,对制造水雷的各个部件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并附有各部件说明图。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的水雷业获得快速发展。从 1874年开始,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陆续引进更先进的水雷生产技术,用工业方法制造水雷。19 世纪 80 年代后,山东机器局、吉林机器局、福州船政局、神机营机器局、杭州机器局等也都先后制造水雷。此为水雷制造的蓬勃发展时期。当时天津机器局、广东机器局、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及福州船政局等都设有水雷厂(或局),专门从事水雷制造。但规模一般不大,年产量除天津机器局外,仅数十个。各局所造之水雷,大都为结构较简单的电发水雷,即通过电雷管起爆的一种水雷。水雷壳采用生铁、熟铁、马口铁皮、铜或木材等制作。炸药为黑火药,装药量即水雷之名义重量。如 100 磅水雷。所装炸药为 100 磅。发火机构——电雷管主要以二铜丝装入导管内,铜丝下端连以白金丝作为电桥,将导管插入铜管,装以雷管、棉花药(硝化棉)等物,然后密封。电线之连接,一线一雷,也可一线数雷。所用电源则大都为湿电池,电池最初从国外进口,以后国内也可自作。根据其功能,又分为操发水雷和自发水雷两种。操发水雷由岸上控制;自发水雷,则为水雷与目标接触后,自行爆发。

清朝末期,海权丧失后,基本上停止了水雷的制造。1927年后金陵兵工厂、广西炸弹厂及贵州兵工厂又制造了少量水雷,用于国内战争。1938 年海军部利用江南造船所原制水雷的部分人员及设备先迁武汉,后在辰溪建立水雷厂,1940 年11 月迁常德,员工约 100 余人,为内河设防,制造水雷。不久,常德沦陷,该厂水雷生产基本停止。另外,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在四川万县也曾试造过少量水雷。

抗战时,中国海军水雷自制有各种水雷:包括海甲式 300磅触发雷、海乙式 300 磅触发雷、海丙式 300 磅电放雷、海丁式270磅触发雷、海戊式100磅触发雷、海己式50磅雷、海辛式20磅雷、水陆两用视发式100磅/200磅雷、200磅雷、150 磅雷、15 磅雷、海庚式 150 磅雷、100 磅飘雷、50磅飘雷等多种型号。据统计抗战时,中国先后制成 50-300磅漂雷和锚雷3万余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09:59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3%2F41608075_53250090.jpg{EIMAGE}

清代(民国)完整的大水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10:02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3%2F41608415_53250090.jpg{EIMAGE}

清代(民国)完整的大水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13:06至于鱼雷是在 19 世纪 70 年代引入中国的。1880 年前后,江南制造局仿制成奥地利怀特赫德鱼雷。其直径 14 英寸,长11英尺,重300磅,装炸药18磅,用压缩空气作动力,最大射程 640 米,但在水中之深度尚不能控制。1876 年在广东成立了鱼雷局,从事鱼雷的装修和研制。金陵制造局于1880 年曾试放过自行设计的鱼雷,但未成功。1886 年福州船政局,亦设鱼雷厂,以陈才瑞主其事,专门从事外购鱼雷的装配、演习及修配等工作。

由此可见,中国最初对鱼雷的制造是非常重视的,但因产品结构复杂,要求精密,而中国技术基础及技术水平太差,不能很好掌握而未得到发展。以后在“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兵工厂为支援抗日斗争,曾与海军合作,制出鱼雷,用以攻击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1935 年陈济棠在广东设立鱼雷舰队及鱼雷厂,主要进行鱼雷的装修工作,不能制造鱼雷。我们的先辈为制造鱼雷披荆斩棘,在那种环境下艰难前行。中国的军阀割据极大的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不能像今天那样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先辈们在逆境中拼搏奋斗的事迹和精神我们又岂能忘记?假如给他们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或许做的会更好。今天在博物馆我们看到先辈们制作的鱼雷,怎能不让国人感伤。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3%2F41614472_53250090.jpg{EIMAGE}这是从甲午海战中被倭寇击沉的清朝战舰中打捞上来的鱼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13:24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3%2F41615036_53250090.gif{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19:41

持续更新中,敬请关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3 23:49

有了鱼雷就要有布雷船,中国近代最早的布雷船,是隶属北洋海军的辅助舰“捷顺”号,该舰是为大连湾水雷营布雷、练习而由大沽船坞建造,1891 年 6 月建成,造价 8980余两银。“捷顺”号船长75尺,宽16尺,主机功率160匹马力。编制15人,月支薪粮银162两。1938年7月至9月间,中国海军包括征用损失雷驳之名单为:“金大”、 “三星”、“永平”、“湘沅”、“平明”、“远东”(1938 年被机炸沉)、“达通”、“万利”、“楚吉”、“楚发”(1938 年在新州触雷沉)、“同福”等。从船名不规律的情况来判研,这些船只更多可能是中国民间渔民所拥有,战时由政府临时征名执行这些危险任务的。可见,中国人民对抗战的牺牲是十分之大的。为了在江河上布雷,中国海军布雷队征用了许多民间的小火轮与木船来进行布雷工作,这些船只要在日军地面与空中的严密监视下进行危险任务,风险是十分大的。大部份布雷船都被击沉或俘虏而损失殆尽,同时只有少数留下了船只的名字,其余大部份都成了“无名英雄”,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国人的尊严,在外敌入侵面前我们看到了中国坚强、奉献的另一面。

更让你想不到的是除通常只会想到的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等名校,近代洋务派在天津创立的鲜为人知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专业学堂,这就是设于天津机器局内的天津水雷学堂。1876 年 4 月,天津水雷学堂在天津机器局东局成立。在着手建立这个专门的培训学校的同时,水雷学堂还派人到西方各国寻访制造水雷的能手来学校任教,并挑选了一批颇具资质且有西学基础的青年学生作为首批学员,以“选募生童”,请人“教练一切,制成各种水雷”,以此打造既培训学员学习西方先进水雷技术的学堂,又使之成为制造水雷的场所,可以称得上是学产结合的技工学校,也开创了近代中国海军职业技术教育的先河。

当时,该局已经能够仿制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水雷,包括重约500磅的触雷、1000磅的沉雷和150磅到700磅之间的撞雷,并多次到沿海水域进行试爆,效果良好。据载,1878年制成大小水雷46个,1879年制成40磅至1000磅水雷149 个,1880 年制成大小水雷 352 件,1881 年制成大小水雷299 件。1880 年,水雷学堂的第一批学员毕业,学堂将这批毕业生派赴大沽、北塘海口,负责水雷和电报事宜,并且继续招收新生,甚至招收了来自朝鲜的留学生。天津水雷学堂的相继成立还同时带动了大沽、大连、威海等地,他们也先后办起了自己的水雷学堂。1883 年,在旅顺设立水雷鱼雷营;1891 年,在威海湾南北两岸各增水雷营一处,并于南岸水雷营内附设水雷学堂。对于这些学堂来说,天津水雷学堂可谓是它们的先驱。天津水雷学堂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水雷技术人才的军事学校,它在北洋军事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近代中国军事技术教育的发源地。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4%2F41634460_53250090.jpg{EIMAGE}

天津水雷学堂组建档案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3%2F41634487_53250090.jpg{EIMAGE}

天津水雷学堂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4 11:43

前几天老农更新比较慢,最近更新快一些,给大家补上嘿嘿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4 14:08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4%2F41648215_53250090.jpg{EIMAGE}

鱼雷快艇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4 17:33旧中国并不是发达国家,或许也很贫弱。但先辈们一直没有放弃中国繁荣富强的追求,并一直为中国的强大富强在荆棘中步履维艰,探索前进。是他们在维持着这个国家,并一直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其实,有多少中国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哪怕是袁世凯、蒋介石等当权者。其实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中国是个大国,哪怕是最虚弱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忽视它,更没有人能忽略它的存在。

先辈们在夹缝中寻求国家的繁荣和富强,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换来了抗日的胜利,换来了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换来了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换来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不是某个政党的胜利,而不是某个阶级的胜利。想想那些埋骨异国的八百壮士,想想那些为抗击倭寇远走他乡的远征军,想想那些战死在滇川的东北汉子,想想那些敌后倒下的无名烈士,一切都已成为云烟,但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先辈们不断奋斗探索的事迹更不应该被埋没在历史的海洋中。

为航空事业献身冯如,为中国海防事业奔走的陈绍宽,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陶行知……

新中国是伟大的,旧中国也是不应忘记的。先辈们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希望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人民会越来越幸福。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4 22:46中国能生产汽车、火车、轮船等硬件产品,那么燃料呢?记得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告诉我们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国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然而事实上似乎并不是如此。1878 年,清政府设立油矿局,在台湾苗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1896 年,陕西巡抚曹鸿勋开办延长油厂。据记载,延长油厂出油后,用小铜釜试炼,日可得油 25 斤,经试用“烟微光白,不逊外油”。1906 年开始,延长油田日产原油基本在 1—1.5 吨。日本人曾对延长油质进行分型,并得出延长油质“胜于东洋,能敌美产”。1907 年延长油厂建炼油房,中国大陆第一次炼出“洋油”,这不能不让国人喜悦和兴奋,是谁说的中国不能生产“洋油”,又是谁说的中国没有一滴石油。当时,陕西延长、独山子和甘肃玉门被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油矿。新疆独山子石油开采始于 1897年,1936 年开始引进苏联技术装备,并在独山子(山)北坡形成石油工人聚居的矿区,即独山子矿区。在当时来说,依靠石油开采而形成工人聚集区的矿区是难能可贵的。据记载,当时井钻到七八丈深时,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4%2F41665894_53250090.jpg{EIMAGE}

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一号井。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15:20

@炽烈忠魂 2011-09-15 14:40:26

好,LZ辛苦,加油

----------------------------- 谢谢炽烈兄关心 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16:15

@两肉一菜 2011-09-15 14:48:19

来看老农版教科书

----------------------------- 我这可不是教科书,教科书高度太高,不敢企及。难得肉兄有空光临寒舍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18:08出道小题: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人民热爱他,群呼“万岁”;他戴红袖章 ,穿军装,却不屑于佩枪;他反抗美英帝国主义;他曾经和苏联结盟,最后与苏联反目;他坚持党对文学、媒体、宣传、教育的绝对领导;在他的时代,军人成为让人尊敬的职业;他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忠心服从党的领导。他就是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21:25

没有人知道是谁吗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22:47

答案:阿道夫•希特勒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5 23:58

@我来一言堂 2011-09-15 23:12:28

@会上网的老农 2011-09-15 21:25:31

没有人知道是谁吗

----------------------------- 藏獒啊,毛很长的

-----------------------------

哈哈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6 02:07抗战前夕,1936 年,四川油矿勘探处成立。国民政府技术人员先后勘查了巴县石油等地的地质情况。1937 年,在巴县石油沟钻探油井。1939 年,该油井井深1400米,得天然气及凝析汽油。

抗日战争爆发后, 洋油来源几乎断绝,国民政府只好在内地建设自己的油田,玉门油田的开发被提到日程上来。

1937年春,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组建,并派出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到甘肃永登、玉门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行石油勘查。1938年底设置甘肃油矿筹备处,以孙健初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专家来到空山不见鸟、风吹石头跑的石油河畔,开始了老君庙油矿的艰苦创业。经过6个月的艰苦工作,查明了该地区的生油层、储油层及地质构造,并肯定它是一个有开发价值的油区。1939 年,勘探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开始钻井产油,获日产原油 1 吨多。玉门油矿成为旧中国投入开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油田,同时也是世界上开发最早的陆相油田之一。1957 年,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玉门油矿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截至1949年,玉门老君庙油田共采原油50万吨。玉门油矿的石油产品直接服务于抗日战争,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军队运输和后方交通的需要。

在陕、甘、宁边区,边区政府到延长勘查石油,并先后打井5口,其中2口是自喷井,使原油产量上升几倍。1943年的年产量就相当1935年以前14年产量的总和,基本上满足了边区政府和军队的需要。

从1878年~1949年,70多年,我国总共钻井169口,生产原油约 270 万吨。可见,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的说法也经常会误导人们,这种说法也是不客观的。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6%2F41703007_53250090.jpg{EIMAGE}

解放前的玉门油矿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6 13:38

今天好冷清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6 15:01

@大林山之鸢 2011-09-16 14:22:09

还是有人顶的,多整点资料来

-----------------------------

多谢大林山兄支持,老农会努力的,最近工作有些忙,已经写了十万多字的草稿,没空修改,每天只能保证至少一更,以后老农会加快更新速度,还望大家多多支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6 16:41

@两肉一菜 2011-09-16 15:14:01

来逛街,哈哈~

-----------------------------

随时欢迎肉兄 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6 20:42

有了石油,我们就可以生产化工产品了,生产所谓的“洋油”也成为了可能。在旧中国,煤油叫作“洋油”,用石蜡作成的蜡烛称作“洋蜡”,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可以生产的。1907 年,延长油矿已经进行钻井和采油,并生产出灯油450 公斤,这是中国的第一批石油产品。随后,国民党政府、伪满政府、日本侵略者先后在玉门、大连、锦西和抚顺建立炼油厂,进行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的炼制,生产车用汽油、灯用煤油、柴油、润滑油和石蜡等油品。

{SIMAGE}http%3A%2F%2Fimg18.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6%2F41730338_53250090.jpg{EIMAGE}

清末民国三道股老煤油灯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9%2F16%2F41730351_53250090.jpg{EIMAGE}

民国时期蜡烛商标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7 08:48

给大家讲点民国的事儿轻松下,下面是民国时期一位小学生的作文《春郊游记》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

下面是民国时期一位小学生的作文《暮春时的西湖》

“……我们先慢慢地走到湖滨,在公园里坐了一会,然后雇了一只小舟,在万道水波中,荡漾开去。小舟慢慢地摇着,那全湖的风景,便也了然在目:湖滨的翠柳,随风婀娜地飞舞;红光夺目的桃花,夹植在垂柳中,倒映得满水皆红;同时,那些山呀、屋呀,它们的影儿在湖中微微荡动,真是一幅绝妙的‘西子书’!”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09-17 14:50

@jsjgzj 2011-09-17 14:15:53呵呵,刚刚找了本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是高中《历史》必修的第二册,是人民出版社的。书中专题二(26 页到 37页)较为详细的阐述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也说到了那是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的发展。

本书的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也介绍了 1906 年天津有轨电车系统,1864 年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的民航系统,1866 年的邮政,1877年的电报...........

----------------------------- 我并没有指向教科书,当时就随便起了这么个名字,因为想不出好名字,就随便编了一个。其实里面内容大部分也并不涉及教科书,主要是说一些旧中国的国人奋斗和探索的过程,让我们对中国近代有一个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这样可以让历史更深刻一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