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小说理论家 金圣叹

108 个人 108 般面貌确实有些言过其实,但水浒在人物传奇里刻画人物显然是中国小说中的翘楚。

全书出现了七百八十七位人物,有名有姓的五百七十七位,有名无姓的九位,有姓无名的九十九位,书中提到但没有出场的一百零二位。

可以说每一个人物都是不同的面目,每一个人物都能解读出百态人生,施公总是寥寥数笔,一个人物就跃然纸上活在眼前了,水浒无愧于世情人间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文明走进凛冬寒夜前的清明上河图。

来自

3413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7 16:19

《三闲集》之《流氓的变迁》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而那用以压服人主的家伙,则都是“天”。

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儒者,柔也”,当然不会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到后来,真老实的逐渐死完,止留下取巧的侠,汉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

司马迁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乱”之和“犯”,决不是“叛”,不过闹点小乱子而已,而况有权贵如“五侯”者在。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满洲入关,中国渐被压服了,连有“侠气”的人,也不敢再起盗心,不敢指斥奸臣,不敢直接为天子效力,于是跟一个好官员或钦差大臣,给他保镳,替他捕盗,一部《施公案》,也说得很分明,还有《彭公案》《七侠五义》之流,至今没有穷尽。他们出身清白,连先前也并无坏处,虽在钦差之下,究居平民之上,对一方面固然必须听命,对别方面还是大可逞雄,安全之度增多了,奴性也跟着加足。

然而为盗要被官兵所打,捕盗也要被强盗所打,要十分安全的侠客,是觉得都不妥当的,于是有流氓。和尚喝酒他来打,男女通奸他来捉,私娼、私贩他来凌辱,为的是维持风化;乡下人不懂租界章程他来欺侮,为的是看不起无知;剪发女人他来嘲骂,社会改革者他来憎恶,为的是宝爱秩序。

但后面是传统的靠山,对手又都非浩荡的强敌,他就在其间横行过去。现在的小说,还没有写出这一种典型的书,惟《九尾龟》中的章秋谷,以为他给妓女吃苦,是因为她要敲人们竹杠,所以给以惩罚之类的叙述,约略近之。

由现状再降下去,大概这一流人将成为文艺书中的主角了,我在等候“革命文学家”张资平“氏”的近作。

来自

3415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7 16:25《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隻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斗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斗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他說:“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来自

3416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7 16:32

以上两段分别是鲁迅和毛泽东对水浒的评价。

鲁迅口舌之犀利、毛眼光之独到都是毋庸置疑的,但二君在谈水浒时都不是心平气和地就书说书,而是借书言事的。鲁迅先生是借书谈奴性,则直接把评水浒上升为了批投降派的政治事件,将矛头变成了批周。

所以二君这两段最著名的评水浒名言是借题发挥的,不是真正地评水浒,而是拿水浒说事的。

来自

3417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7 18:3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一个将水浒翻译成外文的美国作家赛珍珠评水浒:《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

它与其他小说完全不同,它风格粗犷,其中人物粗野冷酷,被天下不公逼上梁山,复仇心理指引他们,渴望帮助那些像他们一样被蹂躏、被贫穷所迫、被社会遗弃的底层人民。

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对中国感情很深却不被中国文艺界接纳不被中国政府喜欢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一个将水浒翻译成外文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如此评价水浒传,她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甚至在她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发言都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为题。

赛珍珠这段著名的评价至少在其中人物粗野冷酷前都是特别有见地的。

来自

3418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7 18:52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作者:茅盾“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画师把宋江等以下三十六人画了图像,挂在一间房内,朝夕揣摩,久而久之,此三十六人的声音笑貌在施耐庵的想像中都成熟了,然后下笔,故能栩栩如生。

这一则杜撰的施耐庵的创作方法,有它的显然附会的地方,如说图像是宋江等三十六人,就是从“宣和遗事”的记述联想起来的,但是它所强调的朝夕揣摩,却有部分的真理,虽然它这说法基本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写定“水浒”的,果真是施耐庵其人,那么,他在下笔之前,相对朝夕揣摩的,便该是民间流传已久的歌颂梁山泊好汉的口头文学,而不是施耐庵自己请什么高手画师所作的三十六人的图像。

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句笼统的评语;仅仅这一句话,还不足以说明“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特点。试举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为例。这三个人在落草以前,都是军官,都有一身好武艺,这是他们相同之处;他们三个本来都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要落草的,然而终于落草了,可是各人落草的原因又颇不相同。为了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杨志呢,第一次为了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军,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草了事。只有鲁达,他的遭遇却是“主动”的。最初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了,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遭遇中刻划了三个人的性格。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只有鲁达,一无顾虑,敢作敢为,也就不曾吃过亏。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水浒”就是这样通过了绚烂的形象使我们对于这三个人发生了不同的感情。不但如此,“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所以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只要有官做,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技术人员,他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非被逼到走头无路,下不来决心。至于鲁达,无亲无故,一条光棍,也没有产业,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匠出身而由行伍提升的军官。“水浒”并没叙述这三人的出身(只在杨志口中自己表白是将门之后),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处处都扣紧了他们的阶级成份。

因此,我们可以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

其次,“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这三个人物出场的当儿,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鲁达的出场在史进寻找王教头的事件中,林冲的出场在鲁达演习武艺的时候,而杨志的出场则在林冲觅取投名状的当儿。这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所有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这才使我们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水浒”的人物描写就说到这里为止罢。下面再略谈“水浒”的结构。

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试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林冲故事,从岳庙烧香到水泊落草,一共有五回书,故事一开始就提出那个决定了林冲命运的问题,从此步步向顶点发展,但这根发展的线不是垂直的一味紧下去的,而是曲折的,一松一紧的;判决充军沧州,是整个故事中间的一个大段落,可不是顶点,顶点是上梁山,但林冲故事也就于此结束。在这五回书中,行文方面,竭尽腾挪跌宕的能事,使读者忽而愤怒,忽而破涕为笑,刚刚代林冲高兴过,又马上为他担忧。甚至故事中的小插曲(如林冲路遇柴进及与洪教头比武)也不是平铺直叙的。这一段文字,先写林冲到柴进庄上,柴进不在,林冲失望而去,却于路上又碰到了柴进(柴进出场这一段文字写得有声有色),后来与洪教头比武。林冲比武这小段的描写,首尾不过千余字,可是,写得多么错综而富于变化。

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但这百余字真是简洁遒劲,十分形象地写出了林冲武艺的高强。这一小段千余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划出来了,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再看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岚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的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还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以上是对于“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一点粗浅的意见。

如果要从“水浒”学习,这些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自然,“水浒”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这些都应该学习,但是从大处看,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的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来自

3419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8 07:59

梁实秋谈水浒

第一部影响我的书是《水浒传》。我在十四岁进清华才开始读小说,偷偷的读,因为那时候小说被目为“闲书”,在学校里看小说是悬为历禁的。但是我禁不住诱惑,偷闲在海甸一家小书铺买到一部《绿牡丹》,密密麻麻的小字光纸石印本,晚上钻在蚊帐里偷看,也许近视眼就是这样养成的。

抛卷而眠,翼晨忘记藏起,查房的斋务员在枕下一摸,手到擒来。斋务主任陈筱田先生唤我前去应询,瞪著大眼厉声咤问:“这是嘛?”(天津话“嘛”就是“什么”)随后把书往地上一丢,说“去吧!”算是从轻发落,没有处罚,可是我忘不了那被叱责的耻辱。我不怕,继续偷看小说,又看了肉蒲团、灯草和尚、金瓶梅等等。这几部小说,并不使我满足,我觉得内容庸俗、粗糙、下流。直到我读到水浒传才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曾试图默诵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姓名绰号,大致不差(并不是每一人物都栩栩如生,精采的不过五分之一,有人说每一个人物都有特色,那是夸张)。也曾试图搜集香烟盒里(是大联珠还是前门?)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图片。这部小说实在令人著迷。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元末以赐进士出身,生卒年月不详,一生经历我们也不得而知。这没有关系,我们要读的是书。有人说水浒作者是罗贯中,根本不是他,这也没有关系,我们要读的是书。水浒有七十回本,有一百回本,有一百十五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问题重重;整个故事是否早先有过演化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也很难说;故事是北宋淮安大盗一伙人在山东寿张县梁山泊聚义的经过,有多大部分与历史符合有待考证。凡此种种都不是顶重要的事。

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一个个好汉直接间接的吃了官的苦头,有苦无处诉,于是铤而走险,逼上梁山,不是贪图山上的大碗酒大块肉。官,本来是可敬的。奉公守法公忠体国的官,史不绝书。可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贪污枉法的官却也不在少数。人踏上仕途,很容易被污染,会变成为另外一种人,他说话的腔调会变,他脸上的筋肉会变,他走路的姿势会变,他的心的颜色有时候也会变。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过骄奢的生活,成特殊阶级,也还罢了,若是为非作歹,鱼肉乡民,那罪过可大了。水浒写的是平民的一股怨气。不平则鸣,容易得到读者的同情,有人甚至不忍责那些非法的杀人放火的勾当。有人以终身不入官府为荣,怨毒中人之深可想。

较近的叛乱事件,义和团之乱是令人难忘的。我生于庚子后二年,但是清廷的糊涂,八国联军之肆虐,从长辈口述得知梗概。义和团是由洋人教士勾结官府压迫人民所造成的,其意义和梁山泊起义不同,不过就其动机与行为而言,我怜其愚,我恨其妄,而又不能不寄予多少之同情。义和团不可以一个“匪”字而一笔抹煞。英国俗文学中之罗宾汉的故事,其劫强济贫目无官府的游侠作风之所以能赢得读者的赞赏,也是因为它能伸张一般人的不平之感。我读了水浒之后,我认识了人间的不平。

我对于水浒有一点极为不满。作者好像对于女性颇不同情。水浒里的故事对于所谓奸夫淫妇有极精采的描写,而显然的对于女性特别残酷。这也许是我们传统的大男人主义,一向不把女人当人,即使当作人也是次等的人。女人有所谓贞操,而男人无。水浒为人抱不平,而没有为女人抱不平。

这虽不足为水浒病,但是水浒对于欣赏其不平之鸣的读者在影响上不能不打一点折扣。

来自

3420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8 08:16

第一部影响我的书是《水浒传》。我在十四岁进清华才开始读小说,偷偷的读,因为那时候小说被目为“闲书”,在学校里看小说是悬为历禁的。但是我禁不住诱惑,偷闲在海甸一家小书铺买到一部《绿牡丹》,密密麻麻的小字光纸石印本,晚上钻在蚊帐里偷看,也许近视眼就是这样养成的。

抛卷而眠,翼晨忘记藏起,查房的斋务员在枕下一摸,手到擒来。斋务主任陈筱田先生唤我前去应询,瞪著大眼厉声咤问:“这是嘛?”(天津话“嘛”就是“什么”)随后把书往地上一丢,说“去吧!”算是从轻发落,没有处罚,可是我忘不了那被叱责的耻辱。我不怕,继续偷看小说,又看了肉蒲团、灯草和尚、金瓶梅等等。这几部小说,并不使我满足,我觉得内容庸俗、粗糙、下流。直到我读到水浒传才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愧金圣叹称之为第五才子书,可以和庄、骚、史记、杜诗并列。我一读,再读,三读,不忍释手。曾试图默诵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姓名绰号,大致不差(并不是每一人物都栩栩如生,精采的不过五分之一,有人说每一个人物都有特色,那是夸张)。也曾试图搜集香烟盒里(是大联珠还是前门?)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图片。这部小说实在令人著迷。水浒作者施耐庵在元末以赐进士出身,生卒年月不详,一生经历我们也不得而知。这没有关系,我们要读的是书。有人说水浒作者是罗贯中,根本不是他,这也没有关系,我们要读的是书。水浒有七十回本,有一百回本,有一百十五回本,有一百二十回本,问题重重;整个故事是否早先有过演化的历史而逐渐形成的,也很难说;故事是北宋淮安大盗一伙人在山东寿张县梁山泊聚义的经过,有多大部分与历史符合有待考证。凡此种种都不是顶重要的事。

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一个个好汉直接间接的吃了官的苦头,有苦无处诉,于是铤而走险,逼上梁山,不是贪图山上的大碗酒大块肉。官,本来是可敬的。奉公守法公忠体国的官,史不绝书。可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贪污枉法的官却也不在少数。人踏上仕途,很容易被污染,会变成为另外一种人,他说话的腔调会变,他脸上的筋肉会变,他走路的姿势会变,他的心的颜色有时候也会变。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过骄奢的生活,成特殊阶级,也还罢了,若是为非作歹,鱼肉乡民,那罪过可大了。水浒写的是平民的一股怨气。不平则鸣,容易得到读者的同情,有人甚至不忍责那些非法的杀人放火的勾当。有人以终身不入官府为荣,怨毒中人之深可想。

较近的叛乱事件,义和团之乱是令人难忘的。我生于庚子后二年,但是清廷的糊涂,八国联军之肆虐,从长辈口述得知梗概。义和团是由洋人教士勾结官府压迫人民所造成的,其意义和梁山泊起义不同,不过就其动机与行为而言,我怜其愚,我恨其妄,而又不能不寄予多少之同情。义和团不可以一个“匪”字而一笔抹煞。英国俗文学中之罗宾汉的故事,其劫强济贫目无官府的游侠作风之所以能赢得读者的赞赏,也是因为它能伸张一般人的不平之感。我读了水浒之后,我认识了人间的不平。

我对于水浒有一点极为不满。作者好像对于女性颇不同情。水浒里的故事对于所谓奸夫淫妇有极精采的描写,而显然的对于女性特别残酷。这也许是我们传统的大男人主义,一向不把女人当人,即使当作人也是次等的人。女人有所谓贞操,而男人无。水浒为人抱不平,而没有为女人抱不平。

这虽不足为水浒病,但是水浒对于欣赏其不平之鸣的读者在影响上不能不打一点折扣。

来自

3421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8 09:40

张恨水评宋江篇一人不得已而为贼,贼可恕也。人不得已而为盗,盗亦可恕也。今其人无不得已之势,而已居心为贼为盗。既已为贼为盗矣,而又曰:“我非贼非盗,暂存水泊,以待朝廷之招安耳。”此非淆惑是非,倒因为果之至者乎?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吾亦曰:“若而人者,盗贼之盗贼也。其人为谁,宋江是已。”

宋江一郓城小吏耳。观其人无文章经世之才,亦无拔木扛鼎之勇,而仅仅以小仁小惠,施于杀人越货、江湖亡命之徒,以博得仗义疏财及时雨之名而已。何足道哉!夫彼所谓仗义者何?能背宋室王法,以纵东溪村劫财之徒耳。夫彼所谓疏财者何,能以大锭银子买黑旋风一类之入耳。质言之,即结交风尘中不安分之人也。人而至于不务立功立德立言,处心积虑,以谋天下之盗匪闻其名,此其人尚可问耶?宋江在得阳楼题壁有曰:“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又曰:“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咄咄!江之仇谁也?血染浔阳江口,何事也?不丈夫之黄巢,何人也?宋一口道破,此实欲夺赵家天下,而以造反不成为耻矣。

奈之何直至水泊以后,犹日日言等候朝廷招安耶?反赵犹可置之成王败寇之列,而实欲反赵,犹口言忠义,以待招安欺众兄弟为已用,其罪不可胜诛矣。虽然,宋之意,始赂盗,继为盗,亦欲由盗取径而富贵耳。富贵可求,古今中外,人固无所不乐为也。

来自

3423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8 10:04

张恨水评宋江篇二北宋之末,王纲不振,群盗如毛。盗如可传也,则当时之可传者多矣。顾此纷纷如毛者皆与草木同配,独宋江之徒,载之史籍,挡之稗官,泻染之于盲词戏曲,是其行为,必有异于众盗者可知。而宋江为群盗之首也,则其有异于群者又可知。故以此而论宋江,宋氏之为及时雨,不难解也。

英雄之以成败论,久矣。即以盗论,先乎宋江者,败则黄巢之流寇,成则朱温之梁太祖高皇帝,败又造反盗匪张士诚矣。宋氏之浔阳楼题壁诗曰:“敢笑黄巢不丈夫”,窥其意,何尝不慕汉高祖起自泗上亭长?其人诚不得谓为安分之徒,然古之创业帝王,安分而来者,又有几人?六朝五代之君,其不知宋江者多矣。何独责乎一宋江乎?

世之读水浒而论宋江者,辄谓其口仁义而行盗跖,此诚不无事实。自金圣叹改宋本出,故于宋传加以微词,而其证益著,顾于一事有以辩之,则宋实受张叔夜之击而降之矣。

夫张氏,汉族之忠臣也,亦当时之英雄也。宋以反对贪污始,而以则顺忠烈终。以收罗草莽始,而以被英雄收罗终。分明朱温黄巢所不能者,而宋能之,其人未可全非也。

间尝思之,当宋率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也,视官兵如粪土,以为天下英雄莫如梁山矣,赵氏之锈鼎可问也,则俨然视陈胜项羽不足为已。及其袭海州,一战崦败于张叔夜,且副酋被擒。于是乃知以往所知之不广,大英雄,大豪杰,实别有在,则反视藐躬,幡然悔改。此南华秋水之寓意,而未期宋氏明之,虽其行犹不出乎权谋,权而施于每,其人未可全非也。

虽然,使不遇张相公,七年而北宋之难作,则宋统十万喽罗雄踞水泊,或为刘邦朱元障,或为刘豫石敬塘,或为张献忠李闯,均未可知也。宋江一生笼纳英雄自负,而张更能笼纳之,诚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功也,惜读《宋史》与《水浒》者,皆未能思及此耳。梁山人物,蔡京高俅促成之,而张叔夜成全之,此不得时之英雄,终有赖于得时之英雄欤?世多谈龙者,而鲜谈降龙之罗汉,多谈狮者,亦鲜谈豢狮之狮奴,吾于张叔夜识宋江矣。又于宋江,更识张叔夜矣。

来自

3424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8 15:17

张恨水评晁盖一评《红楼梦》者曰:“一百二十回小说,一言以蔽之,讥失政也。”张氏曰:“吾于《水浒传》之看法,亦然。”

王安石为宋室变法,保甲,其一也。何以有保甲?不外通民情,传号令,保治安而已。凡此诸端,实以里正保正,为官与民之枢纽。而保正里正之必以良民任之,所不待论。

今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保正也。郓城县尹,其必责望晁氏通民情,传号令,保治安,亦不待论。然而晁氏所为,果何事乎?水浒于其本传,开宗明义,则曰:“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嗟夫!保正而结识天下好汉,已可疑矣,而又曰:“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是其生平为人,固极不安分者也。极不安分而使之为一乡保正,则东溪村七星聚义,非刘唐公孙胜吴用等从之,而县尹促之也,亦非县尹促之,而宋室之敝政促之也。

使晁盖不为保正,则一土财主而已。既为保正,则下可以管理平民,上可以奔走官府。家有歹人,平民不得言之官府不得知之,极其至也,浸假远方匪人如刘唐者,来以一套富贵相送矣,浸假附近奸滑如吴用者,为其策划劫生辰纲矣。浸假缉捕都头如朱仝雷横者,受其贿赂而卖放矣。质言之,保治安的里正之家,即破坏治安窝藏盗匪之家也。

读晁盖传,其人亦甚忠厚,素为富户,亦不患饥寒,何以处心积虑,必欲为盗?殆家中常有歹人,所以有引诱之欤?而家中常有歹人,则又身为保正,有以保障之也。呜呼!保甲而为盗匪之媒,岂拗相公变法之原意哉!一保正如此,遍赵宋天下,其他保正可知也。读者疑吾言乎?则史进亦华阴史家庄里正也。水浒写开始一个盗既为里正,开始写一盗魁,又为保正。宋元之人,其于保甲之缴,殆有深憾欤?虽然,保甲制度本身,实无罪也。

来自

3425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08:44

张恨水评晁盖篇二

梁山百八头目之集合,实晁盖东溪村举事为之首。而终晁盖身居水泊之日,亦为一穴之魁。然而石碣之降也,遍列寨中人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名,晁独不与焉。岂洪太尉大闹伏魔殿,放走石碣下妖魔,亦无晁之前身参与乎?然而十三回东溪村七星聚首,晁胡为乎而居首也?十八回梁山林冲大火并,胡为乎义士尊晁盖也。五十七回众虎同心归水泊,又胡为乎晁仍发号施令也。 张先生怃然有间,昂首长为太息曰:嗟夫!此晁盗之所以死也!此晁盖之所以不得善其死也。彼宋江者心藏大志,欲与赵官家争一日短长者久矣。然而不入水泊则无以与赵官家抗,不为水泊之魁,则仍不足以与赵官家抗。宋之必为水泊魁,必去晁以自代,必然之势也。晁以首义之功,终居之而不疑,于是乎宋乃使其赴曾头市,而尝曾家之毒箭。圣叹谓晁之死,宋实就之,春秋之义也。或曰:此事于何证之?曰于天降石碣证之,石碣以宋居首,而无晁之名,其义乃显矣。盖天无降石碣之理,亦更无为盗降石碣之理,实宋氏所伪托也。

吾不知晁在九泉,悟此事否,就其生前论之,以宋氏东溪一信之私放,终身佩其恩德,以至于死,则亦可以与言友道者矣。古人曰:盗亦有道,吾于晁盖之为人也信之。

来自

3428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09:02

张恨水评卢俊义“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此吴用口中所念,令卢俊义亲自题壁者也。其诗既劣,义亦无取,而于卢俊义反四字之隐含,初非不见辨别。顾卢既书之,且复信之,真英雄盛德之累矣!夫大丈夫处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何去何从,何取何舍,自有英雄本色在。奈何以江胡卖卜者流之一语,竞轻置万贯家财,而远避血肉之灾耶?卢虽于过梁山之日慷慨悬旗,欲收此山奇货,但于受吴用之赚以后行之,固不见其有所为而来矣。

金圣叹于读《水浒》法中有云:“卢俊义传,也算极力将英雄员外写出来了,然终不免带些呆气。譬如画骆驼,虽是庞然大物,却到底看来觉到不俊。”此一呆字与不俊二字,实足赞卢俊义而尽之。吾虽更欲有所言,乃有崔灏上头之感矣。惟其不俊也,故卢员外既帷薄不修,捉强盗又太阿倒持,天下固有其才不足以展其志之英雄,遂无往而不为误事之蒋干。与其谓卢为玉麒鳞,毋宁谓卢为土骆驼也。

虽然,千里风沙,任重致远,驼亦有足多者。以视宋江吴用辈,则亦机变不足,忠厚有余矣。

来自

3429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1:07

张恨水评吴用

有老饕者,欲遍尝异味,及庖人进鳝,乃踌躇而不能下箸。庖人询之,则以恶其形状对。盖以其自首至尾,无不似蛇也。庖人固劝之,某乃微啜其汤,啜之而甘,遂更尝其肉。

食竟,于是拍案而起曰:“吾于是知物之不可徒以其形近恶丑而绝之也。”

张先生曰:“引此一事:可以论于智多星吴用矣。”吴虽为盗,实具过人之才。吾人试读《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以至碣村大战何观察一役,始终不过运用七八人以至数十人,而恍若有千军万马,奔腾纸上也者。是其敏可及也,其神不可及也。其神可及也;其定不可及也。使勿为盗而为官,则视江左谢安,适觉其贪天之功耳。

更有进者,《水浒》之人才虽多,而亦至杂也。而吴之于用人也,将士则将士用之,莽夫则莽夫用之,鸡鸣狗盗,则鸡鸣狗盗用之。于是一寨之中,事无弃人,人无弃才。史所谓横掠十郡,官军莫敢樱其锋者,殆不能不以吴之力为多也。夫天下事,莫难于以少数人而大用之,又莫难于多数人而细用之。观于吴之置身水泊,则多少细大无往而不适宜,真聪明人也已。虽然,惟其仅为聪明人也,故晁盖也直,处之以直,宋江也诈,则处之以诈,其品遂终类于鳝,而不类于松鲈河鲤矣。

来自

3430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2:34

张恨水评林冲

林冲

天下有必立之功,无必报之仇,有必成之事,无必雪之耻。何者?以其在己则易,在人则难也。林冲为高氏父子所陷害,至家破人亡,身无长物,茫茫四海,无所投寄,其仇不为不深,其耻不为不大。而金圣叹所以予林冲者,谓其看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澈,而卒莫如高氏父子何,此可见报仇雪耻之非易言也。

虽然,林冲固未能看得到云云也。果能看得到云云,则当冲撞高衙内之后,即当携其爱妻,远觅栖身立命之地,以林之浑身武艺,立志坚忍,何往而不可托足。奈何日与虎狼为伍,而又攫其怒耶?同一八十万禁军教头,同一得罪高大尉,而王进之去也如彼,林冲之去也如此,此所以分龙蛇之别欤?吾因之而有感焉:古今之天下英雄豪杰之士,不患无用武之地,只患略有进展之阶,而又不忍弃之。无用武之地,则亦无有乎尔,既已略有之,不得不委屈以求伸,而其结果如何,未能言矣。若林冲者,其弊正在此也。世之超额事仇,认贼作父者,读林冲传,未知亦有所悟否也?

来自

3431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3:21

张恨水评柴进《水浒》之盗,其来也可别为四。原来为盗,如朱贵杜迁是也。处心积虑,思得为盗以谋出身,如宋江吴用是也 。

本可不为盗,随绿林入伙,如燕青宋清是也。势非得已,如俗所谓逼上梁山者,林冲杨志是也。若以论于柴进,则吾又茫然,而不能为之类别焉。谓其非原来为盗,则与江湖强盗,早通消息矣。谓其非有心为盗,则其结交亡命,固行同宋江矣。谓其非随绿入伙,则固曾藏梁山中人计赚朱全矣。谓其非被迫上山,则丹书铁券,曾不能救其自由矣。大抵柴之为人,并非势必为盗之辈。固一思宋朝天下夺之于彼柴门孤儿寡妇之手。自负身有本领,颇亦欲为汉家之刘秀。且宋纲不振,奸权当道,柴家禅让之功,久矣不为人所齿及,而尤增柴氏耻食宋粟之心。故柴虽不必有唐州坐并观天之一幕,亦迟早当坐梁山一把交倚也。

《水浒》一书。本在讥朝庭之失政,而柴进先朝世裔,宋氏予以优崇,亦尝载在典籍,告之万民。乃叔世凌夷,一知府之妻弟,竟得霸占柴家之产业。柴皇城夫人所谓金枝玉叶者,乃见欺于裙带小人,焉得而不令人愤恨耶?柴之为盗,固可恕矣。

惜哉!柴未尝读书,又未尝得二三友,医之于正也。不然,以其慷慨好义。胸怀洒落,安知不能为柴家争一口气乎?

来自

3432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4:37

张恨水评鲁智深和尚可喝酒乎?曰不可,然果不知酒之为恶物,而可以乱性,则尽量喝之可也。和尚可以吃狗肉乎?曰不可。果不觉狗被屠之惨,而食肉为过忍,则尽量吃之可也。和尚可拿刀动杖,动则与人讲打乎?曰不可。然果不知出家人有所谓戒律,不可犯了嗔念,则尽量拿之动之可也。总而言之,做和尚是要赤条条地,一尘不染。苟无伤于彼之赤条条地,则虽不免坠入尘纲,此特身外之垢,沾水即去,不足为进德修业之碍也。否则心地已不能光明,即遁迹深山,与木石居,与鹿游,终为矫揉造作之徒,作人且属虚伪,况学佛乎?鲁师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动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点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动杖矣,问被心中果无一点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

则吾毋宁舍高僧而取鲁师兄矣。

吾闻师祖有言曰:“菩提亦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著尘埃。”悟道之论也。敬为之与鲁师兄作,偈曰:“吃肉胸无碍,擎杯渴便消,倒头好一睡,脱得赤条条。”

来自

3433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7:12

张恨水评武松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则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用之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

真能读武松传者,决不止惊其事,亦决不止惊其才,只觉是一片血诚,一片天真,一片大义。惟其如此,则不知人间有猛虎,不知人间有劲敌,不知人间有奸夫淫妇,不知人间有杀人无血之权势。义所当为,即赴场蹈火,有所不辞,义所不当为,虽珠光宝气,避之若浼。天下有此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嗟夫,奈之何,世不容此人,而驱得于水泊之盗也。故我之于武松,始则爱之,继则敬之,终则昂道问天,浩然长吧以异之。我非英雄,然异英雄谁不如我耶?

好客如柴进,无问然也,然犹不免暂屈之于廊下。只有宋江灯下看见这表人物,心下欢喜,只有宋江曰:“结识得这般兄弟,也不枉!”然则举世滔滔,又乌怪武二之终为盗于宋江之部下也。恨水掷笔枉然曰:“我欲哭矣!”

来自

3434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7:56

张恨水评公孙胜

公孙胜

公孙胜只能画符作法耳,未见其有何实在本事也。吾人既不愿谈荒谬经,则欲于此为文以赞之,转觉词穷矣。尽管,《水浒》一书,除言忠义而外,教人以孝者也。书中写得最显著者,有王进之孝,有李逵之孝,有宋江之孝,于是而更有公孙胜之孝。王进之孝纯孝也,李逵之孝愚孝也,宋江之孝伪孝也,惟公孙胜之孝,则吾莫得而名之,然则于孝之一点,能够论公孙胜矣。

吾闻古哲之言日:“逆子不登高,不临深。”亦日:“事君不忠,非孝也。临阵无勇,非孝也。”又曰:“身材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吾侪不言孝,则亦已矣,既已言孝,则不得不一考为孝之道。彼公孙胜者,以父母所遗洁白之身,无故而见财起意,无故而舍己为人,无故而拒抗官兵,入寇疆土。此果逆子所应为乎?然此犹曰:“今日之未悟也。”当宋江迎接宋外公之日,胜突然省悟君子有母,乃浩然有归志,是矣。顾李逵戴宗一至二仙山,胜奈何又弃母而复出?今日在金沙滩别众头拥有母也,昔日赴高唐州则无母乎?今日归九宫县二仙山有母也,昔日回梁山泊更觐宋太公,则无母乎?胜不得为王进之纯孝,不得为李逵之愚孝,奈何亦不得为宋江之伪孝耶?于其母也如此,自谓能孝其母者如此,其余可知矣,吾于是知胜之于画符作法外,固绝无一事之长也。

来自

3435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19 17:59

张恨水评关胜古今中外,无地无才,无时无才。有才而不能用,用之而不能尽,斯觉才难耳。吾读《水浒》关胜传,乃不由咨嗟太息,泫然涕下也。关之智勇兼长,雍容儒雅,绝似以乃祖寿亭侯。乃朝廷不为见用,屈之于下位。一旦有事,始匆匆见召,草草起用,既不聘之以礼,又不激之以义,用之之谓何也?此特所以处招之便来,挥之便去,一班蝇营狗苟之徒耳,岂足以驱策英雄俊杰哉!故关之来,其心中不用向赵官家求荣,更不用为蔡太师解忧,只是答良友推荐,为本人本事作一番表达,及遇宋江投以所好,欺以其方,遂不能不动心矣。

昔豫让有言,中行氏众人蓄我,故我以众人报之,智伯国士遇我,故我国士报之,于是知英雄俊杰之乐为人用,虽未免赖于功名贫贱,子女玉帛,而功名贫贱,子女玉帛,实有余以尽之。能尽之者何?舒其才,安其心,顺其性而已。

关胜谓宋江日:“君知我则报君,友知我则报友,到此意也。”宋江究不能为刘备耳,使其果有此日,胜何难效乃祖威镇荆襄,而鸟瞰汴洛耶?后之人欲笼纳英雄,一味势迫威逼,其效几何?终亦未免为宋江所笑矣。

来自

3436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0 07:07

张恨水评王婆五字诀,十分光,不徒登徒子已尽得五婆之赐,即士大夫之流,亦复于茶余酒后笑谈及之矣。王婆亦人杰之哉!夫以西门庆之奸猾,潘金莲之精明,均非易于之流,而王婆指挥若定,如提傀儡而舞,是其人奸猾精明,固有在此男女之上者。顾彼独忘却武大有一弟打虎英雄,而更忘却此一对男女公然取乐,以为人所尽知,终必有以达于武松之耳。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信然欤。且武松告状不准,领兵强拉街邻入宴,以至于闭户祭灵,亦层次有杀人一分光至若有千分光矣,而乃与潘金莲一样,存“看他怎的”之心,必使武松拨出尖刀而后瞠目相视,不可解也!同一几分光也,何独辨于利之至,而昧于祸之降乎?吾不免曰:西门庆是色胆天大,王婆地利令智昏。色字头上有把刀,人多能言之矣;利字旁边一把刀,举世皆昧昧焉。好为干娘事者,其读《王婆传》。

来自

3442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0 14:54

话说民国畅销书第一写手张恨水,对水浒真是真爱,除了自己操刀写了水浒别传、水浒新传两部同人书外,断断续续十多年间还写了一部与自己风格迥然不同的《水浒人物论赞》,张先生共写了九十篇小文,桃花在网上找来找去,也没能找全,哪位兄台找得到的话,恳请发一下,大家共欣赏

来自

3444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0 14:59

张恨水评杨志吾闻之先辈,有老童生者,考至五十,而犹不能一衿。

最末一次,宗师见而异之,当堂笑谑之曰:“鬃毛斑矣,犹来乎?”老童生曰:“名心未死,殊不甘屈伏耳。”宗师曰:“然则尔尚有不平,兹出一联,尔且对之。”遂曰:“左转为考,右转为老,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童生不待思索,应声而对曰:“一人为大,二人为天,天大人情,人情大似天。”言讫,向宗师一揖,宗师笑而点其首。于是童生乃于是年入学。嗟夫。吾闻是事,乃甚叹有本领人之无所不至,而求免于与草木同朽也。

若杨志者,将门三代之后,令公五世之孙,且复曾为殿前制使,愿守清白之躯,顾一朝失所凭藉,乃至打点一担金银,求出身于高俅之门。更又屈身为役于蔡京女婿之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夫如是者何?非为怕埋没了本领,不能得一个封妻荫子耶?噫!制使误矣,古今天下,盗不限钻穴偷墙,打家劫舍之徒。有饮食而盗,有脂粉而盗,有衣冠而盗,等盗也。杨徒知顺水浒落草,玷污清白之躯,而不知在奸权之门,亦复玷污清白之躯。水浒强盗,搜括银钱于行旅,大名梁中书,则搜括银钱于百姓,何以异耶?于水浒则不愿一朝居,而梁中书十万金珠之赃物,则肝脑涂地,而为之护送于东京,冀达权相之门,乃祖令公在九泉有知,未必不引以为耻也。

来自

3445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0 18:58

9、炮制李应

闭门不出在家养伤的李应,眼睛可没闲着,暗地使人常常去探听祝家庄消息,得知祝家庄被破的李应惊喜相半,惊的是梁山锋芒之盛,举手之间偌大一座祝家庄就化为了平川,喜的是自己未雨绸缪成功置身事外保全于锋镝之下。

知道去时刻探听祝家庄消息的李应,却不知道去探听自己真正的对手梁山的动向,沾沾自喜于自己小聪明得逞的李应不知道的是宋江下山前的目标就是要请他上山,不知道的是吴用初下山就为他量身定制好了囚笼陷阱。

破了祝家庄、顺手牵羊扫荡了扈家庄的梁山,一个都不能少地开始摘李家庄的桃子。坐在家中洋洋自得的李应忽闻报本州知府来访,忙叫杜兴开庄门、放吊桥、迎接入庄,自己还不忘将戏演到底“把条白绢搭膞络着手出来迎接”。

知府以祝家庄状告李应结连梁山泊强寇为由,不顾李应装伤小把戏的辩解,缚了李应、杜兴离了李家庄。行不过三十余里,被梁山劫了去。

宋江假模假样地为李杜解绑,不容分辩地要请李应上梁山泊躲难。尚蒙在鼓里的李应还没嗅出味道,还在头头是道地讲道理“却是使不得。知府是你们杀了,不干我事”,看着这傻员外如此不识时务,黑三郎都被气笑了,“官司里怎肯与你如此分辩?”“我们去了,必然要负累了你”“既然大官人不肯落草,且在山寨消停几日,打听得没事了时,再下山来不迟”。

容不得李应、杜兴不答应,被裹挟在大队军马中间稀里糊涂就被绑架上了梁山。也许强盗天生就是员外们的克星,一向比猴还精明的员外一遇到强盗就变成了小白,被梁山群寇当猴一样把玩观赏了一圈的李应,竟然还在幻想着没事人一样地回家,“小可两个已送将军到大寨了,既与众头领亦都相见了,在此趋侍不妨,只不知家中老小如何?可教小人下山则个”。

擅长取人家眷的吴学究笑了,“大官人差矣!”,一点面子都不给地当头棒喝,“宝眷已都取到山寨了”,冷酷决绝地给李员外浇了一头冷水,“贵庄一把火已都烧做白地”,不怕你嫉恨我,就是要把你逼到墙角,看你能把我咋滴,“大官人却回到哪里去?”,任我宰割的大官人,你挣扎一个让我看看呀。

如此突如其来的变故,李应当然不信,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家的庄客并老小、车仗人马队队上山来,听完了妻子讲述的李应只叫得苦。

先兵后礼的晁盖、宋江,下厅来伏罪给已经被惊破胆的李应递台阶,“我等兄弟们端的久闻大官人好处,因此行出这条计来,万望大官人情恕”,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大官人谁让你富得流油呢?机关算尽到头来却如只小家雀般被梁山提溜住的李应只得随顺了,只好对妻子道“只得依允他过”。

口口声声官逼民反的水浒传,满打满算,只有林冲、武松、二解、裴宣、孟康六人算是被官给逼反的,吴用真信逼宋江、反诗逼卢俊义、假信逼戴宗、写假书刻假印逼萧让、金大坚、烧李家庄逼李应,宋江闹清风寨逼花荣、烧杀瓦砾场逼秦明、追着逼公孙胜、用钩镰枪使汤隆逼徐宁、治病使张顺逼安道全、使李逵逼朱仝柴进扈三娘,朱武逼史进,施恩逼武松,秦明逼黄信,石秀逼杨雄,朱富逼李云,一个逼字,匪逼民逼出了花样。

众皆大喜的梁山大寨里,宋江不忘沾沾自喜地取笑李应,“大官人,你看我叫过两个巡检并那知府过来相见”,看了一众知府、巡检、孔目、虞候、都头的梁山演员后,李应目睁口呆,言语不得,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精明的李大官人,你输得可算心服口服?你是否后悔自己自毁三庄联盟的不智?你的心底是怎样的无地自容和深恨远怒?

3447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0 21:27扈三娘这段,三打祝家庄综述这段,好难写,憋了半天,写得不很满意,今晚不发了,休息一下,明天改改再发。

来自

3448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1 08:46

10、摆置扈三娘(一)杀牛宰马、大吹大擂饮酒至晚方散的梁山泊一派兴旺,只是不知同处一室大快朵颐的各位好汉,各自心底都是何种滋味。惊魂未定的李应不知在梁山大佬的陪话后是否能一笑泯恩仇?被安排与乐大娘子、李应宅眷另做一席在后堂饮酒的扈三娘,不知道可曾为自己被屠戮的满门掉下一滴眼泪、可曾能想到自己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自己要做的不是认仇人为夫君的压寨夫人?刚上山的登州系、石秀们可曾有误入魔窟的悲凉感?同样被迫害的秦明、李云等可曾有感同身受的同仇敌忾感?次日又作席面会请众头领,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为何事的众人一定想不到,宋江要放的大招,竟然是唤王矮虎来说道“我当初在清风山时许下你一头亲事,悬悬挂在心中,不曾完得此愿。今日我父亲有个女儿招你为婿”。

一心等着吃黑三喜酒、看黑三笑话的众头领一定都惊得捏不稳手中的酒杯了。和当初惊得喘不过气来的花小妹的哥哥花荣一般,引着一丈青扈三娘到筵前的宋太公估计也懵圈了,这不是说好是我的儿媳妇吗,咋一眨眼的功夫就乌龙成了我的女儿了?和当初如堕云里雾里的秦明一般,猪狗一样的王矮虎估计也要惊地跳起来了,难道我是在做梦不成?

3450 楼

作者:zzy727727 日期:2019-05-21 10:10

摆置扈三娘(二)

不明就里的扈三娘看着亲自与她陪话的宋江,不知心里作何感想?

你不是要逼我给你做压寨夫人吗?虽然你有点老、有点矮、有点黑、有点胖、有点丑,虽然你还有过杀妻的前科,虽然你曾被我在两军阵前追了个屁滚尿流,虽然我扈家庄满门老小都是你授意下斩尽杀绝的,但我一个未成年的小姑娘,一个刚出家门就再无家可归的孤女,一个身陷在土匪窝里的弱女子,我能怎么办呢?除了低下我高傲的头颅,暂且委身于你、找机会再杀了你报我的血海深仇外,我还有别的出路吗?当我被那个豹头环眼的头领从马上提走、成为你们的俘虏时,我很羞愤,但我并不害怕。我以为这不过是平日里我与哥哥、与祝彪比试武艺时的点到为止,技不如人我甘拜下风,输了这一场我回头练过再与那使蛇矛的一较高下就是。

我被你们擒了,我们也擒了你们六位头领呢,要不了多久,我的哥哥,还有我的未婚夫,他们一定会来把我换回去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