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着成都兵工厂和自贡盐税收入。

当一个半成品省长倒也算了,最让刘湘放不下的就是成都那家兵工厂,这可关系着他以后争夺天下的命脉啊,即便“搞”不过也得“搞”。

单人独骑没有用,刘湘就派了一个旅常驻成都,专门看着成都兵工厂。工厂日夜加班加点,枪弹一下生产线,马上往重庆押运。

成都方面一着急,竟然不惜动用武力制止起运。双方火药味十分浓厚,眼看着扔根火柴就能爆起来,刘湘不得不下令那个旅原样撤回。

正是因为关系太过紧张,前去湖南策动联省自治的熊克武才会答应“援鄂”,认为这样可以便于川军向外扩展,对四川内部的矛盾也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63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6 21:36:15--]

草鞋军团(87)

熊克武要“援鄂”,光靠他的一军不行,必须借助于刘湘的力量。刘湘则认为,以后可以同他争四川的,也就一个熊克武,如果熊克武借去了兵,并在湖北立住了脚,回过头再打他,那岂不亏大了?因此,刘湘在同意出兵的同时,提出一个条件,即必须由他兼任援鄂总司令。就这个条件,着实难住了熊克武,以致迟迟缩缩,很晚才拍板下来。川军之所以出兵较晚,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要是“援鄂”之役赢了,就不去说它了,反正有了好处,就看如何分配。偏偏又打败了,虽然后面弄到了个川盐运销湖北的条款,可与当初的目标相比,毕竟只是小头。

这下有得互相埋怨了,一军怪二军无能,二军骂一军软蛋,本来就脆弱不堪的伙伴信赖关系荡然无存。撤退时原来好好的路线也不走了,大家情愿走那种人迹罕至、鸟不生蛋的所在,以免遭到 “暗算”。

谨慎是必要的,因为刘湘真的想“暗算”对方。

吴佩孚临走时,任命孙传芳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常驻宜昌。刘湘派代表与孙传芳协商,双方签定了一份联防密约,大意为,如果孙传芳受攻击,刘湘就拔刀相助,反过来一样,假使刘湘在川中被围攻,孙传芳也不能坐视不顾。

依二军的实力,谁吃饱饭没事做,会去主动惹刘湘。说来说去,他还是想先打别人的主意,具体来说,矛头就是冲着一军去的。

没办法,本来说要矛盾外移的,移来移去没移成,矛盾还扩大了,不打何待?为了能够稳操胜券,刘湘的谋士献计,让他以“四川总司令”的身份下令,将一军的一个混成旅以“援陕”的名义调到川省以外,以便分散其兵力。

刘湘依计而行,不料正是这个所谓的“妙计”坏了事。

熊克武意识到对方要出手了。此时他又风闻刘湘与孙传芳秘密联络,并可能已结成同盟。

一军在实力上本就不及二军,再抽去主力旅,孙传芳又搀合进来,一打的话,完全没有胜算啊。

若换一个人,此时双腿可能早就发软,但是“难搞”的熊克武却气定神闲,而且他已把所有算盘珠子都给拨好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刘湘,我得让你知道一下,什么叫姜是老的辣。

早在熊克武第一次赶走刘存厚,担任四川督军时,由于驻川的滇黔军带头把持防区,控制税收,导致熊克武收不到什么钱,可那么多军队又都需要发饷,怎么办?只能制定防区制,就地划饷,即你的军队驻扎在哪里,就从哪里的税收里面切出军饷部分,然后照划出给你。

起初是就地划饷,渐渐地演变为就地筹饷,各路川军从此各有各的地盘,俨然成为大小诸侯,熊克武和刘湘只是这些诸侯里面最大的两支而已。

64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7 08:23:12--]

草鞋军团(88)熊克武以前当家时,对割据一方的中小诸侯们非常头疼,现在不当家了,他倒一下子对它们起了好感。

因为可以拿来做棋子。

照例,熊克武本人不能出面,出面的是但懋辛。但懋辛一面质问刘湘,为什么要“援陕”,究竟有何根据,一面密告各诸侯,说刘湘志在消灭第一军。

如果诸侯们对此无关痛痒的话,他会接着告诉你:连第一军这么大的店面都要被迫关张,你们觉得你们那小店面还生存得下去吗?

就是后面这句话,让大伙坐不住了,传言中姓刘的要统一四川,是不是真的啊?诸侯们纷纷给刘湘发电质疑,刘湘应接不暇,狼狈不堪。

知道所有这一切,都是熊克武和但懋辛暗中捣的鬼。解铃还须系铃人,刘湘只得邀请但懋辛来重庆一叙。

刘湘原先认为但懋辛可能会找这个借口那个借口,赖着不肯来,就算来,也得摆足架子,给他一个难堪。没想到但懋辛欣然而至,并且说的全都是替他着想的体己话。

但懋辛对刘湘说:“你不要听你身边那些狗头军师的话,以为把我的第一军灭掉,就可以一了百了。你得知道,你可是一省之长,倘若无缘无故出手打第一军,唇亡齿寒,各军必然人人自危,都要同情那被打之人,这样一来你是吃不消的。”刘湘已经吃不消了。他原先确实只想到第一军是他统一四川的最大障碍,没想到背后障碍还有这么多,哪里是一个两个。

事到如今,就必须陪着笑脸,央求但懋辛去安抚诸侯了。

刘湘笑,但懋辛不笑。

“不管你信不信得过我,有一句实话,我一定得讲出来,这些诸侯全是四川的祸害啊。”

此语让刘湘猛吃一惊,神马意思?但懋辛很认真地问刘湘:“川省为什么一直不得安定?”

不等刘湘回答,他自问自答:“没有别的原因,唯一原因,只在兵多,就是大大小小诸侯太多了。这些家伙有防区就有军费,有军费就不断扩军,扩了军就不把省政府放在眼里,如此川省怎么可能会安定呢?”

但懋辛所说的“这些家伙”,当然不包括他和刘湘。

刘湘听到瞪目结舌。对但懋辛的这番表白,他不仅认同,而且坚信这就是熊克武和但懋辛的真实想法。

刘湘着急要消灭第一军,那是真把熊克武当对手的,而且是唯一能跟他竞争的对手。这就仿佛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的那句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如果不是他刘湘统一四川,就是熊克武要统一四川,自然他想到的,熊克武也会想到,他认为的障碍,熊克武也会认为是障碍。

刘湘对着但懋辛抚掌叫好:“你说得太对了,可是有什么办法保证川省安定呢?”

这话的意思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那些烦人的诸侯摆平呢?但懋辛说了两个字,听完之后,刘湘的眉毛紧锁了起来。

64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7 08:26:29--]

眉毛紧锁=眉头紧锁。

经常打错字,偶尔不着调。:)

64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7 20:03:12--]

草鞋军团(89)

这两个字是:“裁军!”仅仅两个字,操作难度却大到没边。当年罗佩金垮台,直接原因即来自于裁军,那时候的川军,不过才五个师。如今却有十个师、九个混成旅、一个川边军、一个边防军,编制差不多是原来的四到五倍,怎么裁法?

但懋辛倒是成竹在胸:“难度是不小。无论一军二军,假使要单独搞定的话,都有如登天。不过如果我们能够诚意合作,则并非难事。”

刘湘竖起了耳朵。

但懋辛的方案是,由一军二军带头作榜样,先从本部裁,再督促各军裁。

“到时候,诸侯们谁敢抗拒不遵?如果抗拒不遵,正好给我们借口,联起手来进行修理,所谓杀鸡给猴看,裁军不难推行。”听说这第一刀先要切在自己的肉上,刘湘不免有些犹豫。

但懋辛看出了刘湘的心思:“别说你肉疼,我也肉疼啊。

可是退一步想想,你不裁军,用武力统一的话,军队数量只会越打越多,更加不能解决问题。”

刘湘越听越觉得有理,尤其但懋辛最后总结的一句话更能拨动他的心弦:“如果你我合作,相信统一后川省必能自强,到时如形势需可,我们还可以问鼎中原哩。”

那不正是他刘湘的理想吗,当然了,要是真的有问鼎中原的那一天,熊克武、但懋辛可能早就被他灭掉了,还有什么一起?不过在此之前,为了解决各个防区有如蚁群一般的诸侯,的确得以大局为重,实行强强联手才行。

说干就干,刘湘马上坐下来跟但懋辛商量裁军的具体办法,议定之后,两人相约绝对保密,谁都不许向外走漏一点风声。

刘但二人是在密室商议这一切的。等刘湘走出密室,外面等着他的那些“狗头军师”都围拢过来,这些人众口一辞,都主张将但懋辛就地扣留于重庆,然后乘第一军群龙无首之时,立即出兵袭击,如此可一举消灭第一军。

刘湘哪里肯答应。直到离开重庆,但懋辛身上一根毫毛也没掉,刘湘的幕僚们则顿足捶胸,以为失去了一个擒贼先擒王的大好机会。

你们遗憾这个,叹息那个,是不知道内幕啊,刘湘只觉得好笑。

在他和但懋辛的秘密约定中,裁军的第一个步骤是一二军各裁一旅,为诸侯们带头,而且但懋辛的姿态很高,主动提出先裁第一军的独立旅。

人家这样诚恳,我又向来是“仁义之君”,又怎好去行那“不义之事”呢?按照既定程序,刘湘先发布命令,将但懋辛答应的那个独立旅调往指定地点,然后他就一心等着但懋辛自己率兵去执行缴械任务。

独立旅收到命令,开过去了,但懋辛却迟迟不动。刘湘还以为是但懋辛忘记了,又专门发了个电报过去,催他快点启动。

不料但懋辛竟然含含糊糊,支支吾吾,似乎完全忘记了有密约那回事,始终迁延不进。

66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8 08:00:23--]

草鞋军团(90)

刘湘更纳闷了,发电报去问他为什么还不动身。

但懋辛回电了,他都责任都推在刘湘身上,说是刘湘先故意泄漏密约,想把裁掉的那个独立旅并到第二军里面去。

“看来你还是蓄意要解决第一军,恕我不能奉陪,不能再跟着你玩下去了。”刘湘莫名其妙。自从但懋辛走后,他基本上是守口如瓶,连身边的幕僚谋士都被蒙在鼓里,怎么可能泄漏出去呢?就在刘湘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但懋辛又做了一件让他感到天旋地转的事:那天两人在密室会谈的内容,被但懋辛详详细细地通报给了各个诸侯。

注意,是详详细细,而不是原原本本,因为但懋辛对谈话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经过这一整理,刘湘成了裁军计划的倡议者和主导者,但懋辛成了完全被动的一方,而且是第一个受害者。

但懋辛连物证都有,就是刘湘的调令和来往电报——要没这回事,你突然调动第一军的独立旅干什么,又为什么要一个劲地催但懋辛起身?但懋辛的这份通报,算是把诸侯们的心头之火给完全点燃了。以前还是疑神疑鬼,原来真有其事。

诸侯们一个接一个给刘湘发电报,那意思,你要想借“裁兵”来玩“统一”,先问问我们的拳头答不答应。

瞪着雪片似飞来的电报,刘湘傻了。

就算单挑第一军,能不能稳赢,他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若旁边再添上这么多乱拳,情形就更不妙了。要知道,那些诸侯小归小,却都是一些经常不要脸,偶尔不要命的家伙。

什么时候不要命?就是觉得你要拿走他们的命根子,也就是地盘的时候。

密室会谈也没有录音录像,刘湘百口莫辩,他这才发现自己中了招,一不小心就摔到了阴沟里。

什么诚意合作,什么共同裁军,原来都是为了骗你上当的幌子。

熊克武确实厉害,不是一点点厉害,是非常非常厉害。

他使的这分明就是三十六计中的“上屋抽梯”之计:先把你骗上房顶,然后将梯子一抽,四顾茫茫,你就等着跳楼自杀吧。

事到如今,刘湘欲哭无泪,他屁股下面坐的也已不是交椅,而分明是一座火炉。

1922 年 5 月 14 日,刘湘通电辞职。

真把人逼到了这一步,但懋辛等人又还要假惺惺地来电挽留,刘湘则做一脸清高和绝决状,来了几句“樵山钓水,遂我初衷”这样的话,坚不复职。

他刚辞职那段时间,可能因正处于交接之中,一支部队因欠饷而露出了不安情绪,刘湘便以“下野”身份前去安抚。

当兵的问他为什么要辞职。刘湘就故意说:“因为你们不愿打仗,所以我要辞职。”士兵们想了想回答:“是上头克扣军饷,不是我们不愿打仗,如果不克扣军饷,我们是愿意打仗的。”刘湘马上说:“你们的军饷,一定会按时发放。只要你们愿意打仗,我随时都可以复职。”

刘湘当然想东山再起,所以才要娇情一把,以便测试军队对自己的效忠程度,但是他同样知道忍耐和蛰伏的重要性。

66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8 20:20:05--]

草鞋军团(91)

刘备的一生,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别人做小弟。有人统计,他的东家前后计有七个之多,包括吕布、曹操、袁绍都在里面。难道刘备真的甘心奉这些人为老大?非也,只时机未到耳。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过伸之前,无论如何先得屈一下。

与熊克武一样,刘湘的辞职下野,也不过是以退为进之术,他同样安排了幕前代理,然后隐身幕后进行操纵。

刘湘多次告诫他的部下们:“我为什么被逼辞职,就因为现在如果刀兵相见的话,没有胜算。”

那么什么时候才可以握有胜算呢,刘湘说,要靠北洋军援助,但是仅凭与孙传芳的一份联防密约,这事还不算靠谱,所以得等。现在能做的,就是加紧准备,反正说一千道一万,决不能贸然与第一军开战。

刘湘唠唠叨叨,有一个人却始终听不进去。他就是刘湘设置的那个幕前代理,名叫杨森。

中国民间喜欢给武将排名,关于三国排行榜,比较流行的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

从赵云开始,三国迷们各有偏爱,有人就说这个榜单抬高了赵云、关羽,贬低了张飞——燕人张翼德手中一杆丈八蛇矛,那也是所向无敌,能“百万军中取上级首级”,凭什么就只能排老六呢?

只有那个“吕”,大家都没异议。

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演义里就没有在单打独斗中,能胜过吕布的。即便关羽、张飞合起伙来,仗着人多,打人家一个,还是拿他没有办法。后来干脆就不要脸了,刘备也凑上去,三英战吕布,吕布左遮右挡,实在是忙不过来,才让他们占到了一点便宜。

假设把三国榜单搬到巴蜀,杨森便活脱脱就是那吕布吕奉先。四川人提起川军战将,往往说这个人老是吃败仗,那个人吃过败仗,但也打过胜仗,他们给杨森的的评语仅有一句:“杨森会打胜仗”。

杨森是川人,但他最早却是在滇军中得以发迹。这事说来话长,杨森和刘湘一样,都是速成生,毕业后辗转往复,投到了熊克武门下,当然那时也就是个龙套甲龙套乙一类的角色。

“癸丑讨袁”,熊克武一败涂地,重庆被滇军攻占,杨森也被俘获。滇军将领在视察俘虏时说:“当军官的上前五步走。”这句话吓坏了俘虏里面的川军军官。此时此刻,他们最怕别人认出他们是军官,因为如果对方要杀俘的话,第一个要杀的便是军官,反而士兵往往会得到宽释。

上前五步是什么意思,站出来让你绑了枪毙?大家都一动不敢动,只有杨森挺身而出,并且自称:“我是少校营长。”那个滇军将领见他态度坦然,毫无惧色,不由暗暗称奇,随后不但没杀,还把他带回了云南。

自此,杨森便改换门庭,投入滇军,并在滇军名将赵又新帐下听用。

67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9 09:27:20--]

草鞋军团(92)

杨森能成为猛人,全在一个字:狠。

翻开中国近代史,第一章就是鸦片战争。那仗打完了,鸦片的命运到底如何,好象没什么人提了。事实是,朝廷来了个“放开搞活”。既然禁不了,堵不住,与其让洋人的洋烟土来大赚特赚我们的银子,倒不如自产自销。

果然,在国产化的烟土产业崛起后,新的“鸦片战争”不战而胜,进口洋烟土严重滞销——瘾君子们都改抽国货了。

西南各省没有哪一个不种鸦片,云南的叫“云土”,四川的叫“川土”,贵州的叫“贵土”,其中以云土为最好,一如现在的云烟,是当时国产烟土的顶级品牌。尤为滑稽的是,云土的外包装上还贴有林则徐他老人家的肖像:林氏推荐,品质保证。

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杨森也染上了吸食阿芙蓉的嗜好,自然是偷偷的,因为虽然很多滇军军官都好这一口,包括赵又新本人也吸鸦片,但表面上大家还都得做出正人君子的样。

欺生大概是一个常见现象。杨森身为川人,一些同事就看他不顺眼,有一天趁他正在家里“过瘾”的时候,就来了个“当场捉奸”,派兵闯入杨家,将杨森拘捕,随后还要逼杨森自端烟具游街示众,借以羞辱。

经过写信求助,杨森总算脱险。经此风波,杨森一跺脚,便把鸦片瘾给戒了。

戒鸦片有多难,大概只有瘾君子才会有切身体会。张学良晚年回忆,说那种滋味就是肉外面没有皮,直如身处地狱一般。

可是杨森说戒就戒了。

杨森的狠一以贯之:对自己狠,对别人也狠。在护国战争中,担任参谋的杨森见战况相持不下,便带着四个士兵往前纵横穿插,一路见人杀人,见佛灭佛,最后竟然闯入了北洋军的师指挥所附近,吓得对方指挥官狼狈逃窜。

蔡锷深嘉其勇,曾向杨森颁发亲笔奖状。

到靖国之役结束,杨森在滇军已有能战之名,赵又新对其倍加赏识和重用,授其团长一职。同为川人的朱德当时亦在赵又新军中,无论是学历还是资历,他都要比杨森厚实得多,但也不过就是一个团长。

大约锋芒过盛,个性又太倔强的缘故,除了赵又新,滇军高层普遍都对杨森存有戒心。

赵又新的参谋长与杨森的关系素不融洽,“当场捉奸”,他便是主谋。对着赵又新,他不仅主张将杨森“去之”,而且力主“除之”——杀掉算了。

后来这个参谋长另调它职,临走时,又力劝赵又新不可重用杨森,说他面有反骨,将来难免反叛。

赵又新不以为然:“你我都是老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迷信活动?杨森做事有干劲,又有毅力,听说那次被你抓住抽鸦片,他就把烟癖给戒了。

一个闻过则改的人,我怎么能无缘无故处罚他呢。”

参谋长见话不投机,便撂下了一句话:“你不信忠言,将来大事必然要败在这个杨森之手。”

68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9 18:59:03--]

草鞋军团(93)

都是新一代军人,搞不懂为什么如此迷信,赵又新不管这一套,升为军长后,干脆把杨森提拔为军部参谋长。

第二个看杨森不爽的是罗佩金。他让人转告赵又新,千万不可重用杨森,更不能叫杨森带兵。

对罗佩金的话,赵又新同样没能听进去。

就没有人同我一样,慧眼识英才了吗?

赵又新的顶头上司唐继尧说了一句话,让赵又新差点有了遇到知音之感。

前任参谋长嚷嚷什么反骨之类,大概都是看三国看多的缘故,随口那么一说,唐继尧却真的知道一点相人术。

他到四川视察,滇军团长以上军官均被召见。召见之后,他就对赵又新说,那个叫杨森的人,你有没有重用他?

赵又新大喜,认为唐继尧也看中了杨森,连忙回答:“重用,当然重用。杨森特别能打仗,我每到战局危急时,均赖其转败为胜,岂能不加以倚重。”

不料,唐继尧说的其实是另外一番意思。

唐继尧眼中的杨森:“从外貌上看,其人满脸横肉,目露凶光,门牙森森,状如鼠嘴。”

知道的,是他在说杨森,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描述某个土匪或逃犯呢。

杨森真有这么丑陋龌龊?说了嘛,是相人术,一种完全可以用哈哈镜把人变形的奇怪戏法。

唐继尧对杨森的评价是:残毒险狠,人面毒心。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有反骨!唐继尧告诉赵又新,你重用也就算了,如果不重用的话,一定要将他杀掉。

赵又新听后很是无语,只好说我已经重用杨森,应该没事的。

唐继尧回到云南后,想想还是不放心,再次密电赵又新,让他不要管重用不重用,直接将杨森杀掉,以绝后患。

赵又新对唐继尧忠心耿耿,但到这时也觉得这位上司真有够愚昧,怎么连你都信反骨这一套?

他不仅没杀杨森,还把唐继尧的密电拿给杨森看,以示绝对信任。

有时候我们确实还是迷信一点好,比如在杨森这件事上。

因为后来的事件进展表明,从前任参谋长到罗佩金再到唐继尧,他们起码有一点没有说错,杨森真的“反了”。

赵又新把密电给杨森看,当然是信任的表示,可对杨森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赵又新能取代唐继尧吗?看样子不可能。那就说明自己今后在滇军中的前途很渺茫,别说升官了,性命能不能保住,都很难说。

在赵又新帐下,虽有赵又新庇佑,但对于杨森以川人居要职,很多滇军军官由妒到恨,对之极为不满。

大家晚宴看戏,这些军官不顾杨森是四川人,常常当着他的面,大点《张松献地图》、《取成都》之类的戏目,摆明就是要让他难堪。杨森个性倔强,舍我其谁,常常还没等到戏散场,就气鼓鼓地拂袖而去。

赵又新的防区与刘湘接壤,因为杨森身居军部参谋长,又与刘湘是速成同学,赵又新就派他做代表与刘湘联络。

刘湘当时已是川军师长,有了争夺天下的心。他深知杨森乃不可多得的勇将,遂有心挖角。

69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09 19:28:50--]

@南国风 2012 2012-06-09 15:48:54

每日一顶,不过更新实在是太慢了,而且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冒昧地问一句楼主,是不是感觉自己奇货可居啊?!

----------------------------- 我不是起点那样的写手,每天其实码不了多少字,但再累都会码一些,每天再有事再晚,也忘不了来更一下,就象完成任务一样,天天如此。可能更的次数不让大家满意,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帖中的每段文字都是心血之作,并非简单地堆砌些材料敷衍人,我研读的又大部分都是第一手原始资料,需要占去很多时间,总之一句话,真的在尽己所能了……没想到最后大家还会这样想,实在让人伤心……不过还是感谢南国风兄和其他朋友,看了还能顶一下,能让老关依稀回忆起最初更新老帖时的那份感动,也许一位朋友说的对,你就不该这么卖力地去开新帖,又不是出不了书,是,真的有些贱……

也罢,索性歇一歇也好,休整休整,或者等攒足了出书吧,也不存在所谓故意吊人胃口的问题了……

69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0 22:24:08--]

草鞋军团(94)吕布叛丁原,收获是一匹赤兔马,杨森弃赵又新而去,得到的是官升一级:混成旅长。

杨森投身刘湘后,即反戈一击,围攻附近的小股滇军。

滇军不敌,缴械了事,但偏偏有个滇军营长不识时务,大骂杨森不义,不该叛离军长(指赵又新)。

杨森在另投东家时,虽然动作丝毫不拖泥带水,但终究还是有些心虚,听后不禁恼羞成怒,当场就把这个营长给毙了。

赵又新倒颇有名将风范,知道杨森背叛之后仍很大度。

他接到杨森的一封信,杨森在信中说:“我是川人,现在外面的口号都是‘川人治川’,所以我才舍公(赵又新)而去。

今后川滇两军开战,若遇公在,森(杨森)当避之,不与公战,以报知遇之恩。”

赵又新看完信后很是感慨。他将这封信遍示部属,并且说,杨森这么做,从他的角度看也没什么错,假使我是川人,亦当如此。

众人以为赵又新乃故作姿态,但看其神态自若,显见得对杨森并无怨言。

赵又新或许是真君子,杨森却未必,他很快就自食其言了。

在“驱滇之战”前,刘湘即将杨森由旅长晋升为师长。

他能避吗,一避的话,如何向“新主公”交待,又如何继续升官?杨森不仅不避,而且打赵又新打得最狠。在刘湘用山炮将滇军防线击开后,他立即跑到最前方进行指挥,对滇军实施穷追猛赶。

杨森在滇军日久,对滇军的作战能力最为了解,知道顾赵一旦回过神来,其反击力度将难以遏制,所以一路上他几乎是马不停蹄,两天之内,追了五百多里路,把滇军左右翼的撤退部队都远远甩在了身后,然后直入赵又新驻防的泸州城。

赵又新还在床上吸大烟,他没有料到川军会来得这么快,急忙问系由何人率领,左右回答是杨森。

赵又新仍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是杨森就好。我赏识和提拔过他,也算对他有知遇之恩。谅他不会加害于我,我被抓住后充其量不过是当俘虏,决不会有生命危险。”

手下差点被气乐了。

“是杨森才不好呢,打我们打得最狠的就是他。知遇之恩,哪年头的事了,他不是说战场上见军长就避吗,他避了没有?”

赵又新一想,的确如此,不禁悔恨交加。

后悔的话,说再多也来不及了,赵又新打开后门登上城墙,用门板缒绳而下。

他身材肥胖,行动多有不便,缒的过程就慢了。

杨森对赵又新的军部所在地非常熟悉,冲进去后发现鸦片烟盘上灯火未熄,知道赵又新离去不久,便跟着登上了城墙,正好看到赵又新在逃命。

他问仍在缒绳的那几个滇军,下面是什么人。被问的人不敢不答,说是赵军长。

杨森嘀咕了一句“今日之事,公事也,不能以私废公”,即下令开枪。

后来杨森推说是民团所为,其实没有他的命令,一个小小民团哪敢轻举妄动。

赵又新身中数弹,可是被抬回军部时还有一口气。这就让当事人比较尴尬了。

72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0 22:53:23--]

@南国风 2012 2012-06-10 12:24:40

---------听关兄这么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我确实心急了,话语不周之处,还望关兄海涵。曾经有人问金庸先生怎么写出那么多好作品,他回答说是让报社的连载给逼的。每日更新确实辛苦,但也是动力,我们读者也是能享受.....

-----------------------------

1、南国兄海涵,在下因修为不足,亦有急躁灰心之时,当自戒自警。

2、我喜欢天涯的氛围,是因为这里自由,可以像锵锵三人行那样,和一些有见识的人,谈一些有见识的话题,我也是一个喜欢侃大山的人,呵呵。

3、电视台的朋友要做关于远征军的专题片,已答应帮忙,其间需占去较多时间,无法分身,所以下周起一段时间只能暂停更新。我非量小之人,因此事联系在前,推托不得,故必须做此解释。

4、再次感谢各位对本帖的关注和不吝赐教。

72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8 10:08:43--]

草鞋军团(95)

面对这位过去的恩师,杨森自己也有些惭愧,对着赵又新喊:“军长,我是子惠(杨森的字)!”

赵又新睁开眼。杨森又说:“军长,我对不起你,请军长放心。”

赵又新看了看杨森,什么话也没说,只有一行清泪慢慢地从眼角滑出,旋即闭目而逝。

在告别人世的那一瞬间,这个人经历了世上最为残酷的一幕,他的确无话可说了。

当面对名利时,杨森会毫不犹豫,一往无前,但他的心也是肉长的,此情此景,不禁让他悲从中来,跟着潸然泪下。

杨森亲自备棺,将赵又新予以收殓,并派人运回云南安葬。同时他还写了一幅挽联,上有“回忆深情夙契,不忍将军上断头”一句。不管怎么说,多少还有点不舍之情在里面,比当年吕布摘了丁原的脑袋就跑,还是要强上一些。

杨森如此卖力,当然是要做给他的“新主公”刘湘看,刘湘也确实对杨森相当满意。

有人对刘湘说:“杨森这个人胃口不小,就怕难以喂饱。”

刘湘回答:“虎将难得,我就要把他喂饱。”

在刘湘担任“四川总司令”后,即提升杨森为第二军军长。在短时间内,杨森已从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诚之将”跃居为速成系老二,刘湘以下,就数他最大了。

就在杨森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时候,他的那些昔日同僚却大多混得极其惨淡,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他在滇军中的四川老乡朱德。

“驱滇之战”后,朱德跟着顾品珍跑回云南,推翻了唐继尧。可唐继尧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很快又杀了回来,把顾品珍的班子掀了个底朝天。在顾品珍被打死后,朱德等人只好跑路,当他们乘船经过重庆时,便顺路来看杨森。

人生就这个时候最得意。杨森特地安排隆重接待,还把刘湘一道请来叙谈。

杨森邀请朱德留在自己的第二军任职,被朱德婉言谢绝:“我想去欧洲留学,寻找新生活。”刘湘笑了:“何必浪费钱,到峨眉山休息休息不就够了。”在这种事情上,刘湘就是一个俗人,不用理他。杨森朝着朱德拍了胸脯:“等你回国,我这里一定虚席以待。”

杨森在重庆款待了我们的朱老总一个星期,临走时又是设宴,又是送钱——一人一万元旅费,大方吧。

就个性而言,杨森从来就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他这么舍得,实在是过得太风光太顺利了,以致于那颗心要不用力按住了,都怕它猛不丁蹦将出来。

风光也是要有人看,有人帮你分享的,要不然多没劲。

正是因为自我感觉太好,导致杨森在对形势的研判上,与刘湘完全不同。

77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8 10:15:04--]

@就爱瞎折腾 z 2012-06-13 09:08:06

晚清岁月就停了吗??

----------------------------- 草鞋军团更完,就更晚清岁月,因为晚清岁月设想的篇幅框架很大,需比较长的时间更完

77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8 19:17:15--]

草鞋军团(96)

刘湘说要谨慎,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切勿动兵。杨森则不屑一顾,认为滇军都被自己打败了,还怕什么,遂在刘湘面前力主出兵一战。

刘湘的谋士在刘湘面前建言:“历来骄兵必败,杨森如此骄横轻敌,若与第一军轻启战端,你必败无疑。”

说虽是这么说,但是刘湘瞧瞧从普通士兵到杨森,全都干劲十足的样,觉得要打的话,只要将士用命,也未必就打不赢。

正在难以决断的时候,有个部下对他说:“你怕什么,杨森是在为你打天下,如果战胜了,功劳自然归你,如果战败了,由杨森负责,又何必大惊小怪呢。”刘湘听后眼前一亮。对啊,我怕什么呢?反正“下野”了,好赖自有杨森帮我扛着。

于是他叫来杨森,当面指示:“熊克武、但懋辛用兵诡诈,你切不可轻敌。记住,专打一军,不要牵动别的部队,以免树敌过多。”

杨森领到旨意,马上进行运作。

1922 年 7 月 9 日,杨森发布作战令,下令向第一军展开攻击,同时宣布只向一军作战。

杨森为此专门让幕僚写了一篇告官兵书。他把以前对“实业团”军人的称谓原封不动地赠给了熊克武和但懋辛,称这两个人都是“长衫军人”——不过是白脸书生扛枪,一点都不职业。

“当年田横不过五百壮士,尚能盘据一海岛,第二军现有如此众多的人马,还灭不了那两个穿长衫的吗?”杨森出阵,果然是气势磅礴,那模样真宛如吕布重生,手上一柄方天画戟,跨下一匹赤兔,谁也挡不住啊。

当他乘轮船登岸进入一军防区时,竟然已是营帐空空,对方闻风而遁,整师整师地撤走了。

再往前去,又是一座空城。一连赶了五座城池,都是如此,根本就不见一军踪影,倒是在地上捡了废弃不用的破枪若干枝罢了。

这情形,由不得杨森不得意,知道一军熊,没想到这么熊

吕布说:“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杨森差不多也把“没种”的第二军看成了草芥,觉得手都不用动,抬脚上去轻轻一踩,就能把他们给全部踩扁喽。

吕布还有一句名言:“吾匹马纵横天下,何愁曹操!待其下寨,吾自擒之。”杨森的对面没曹操,只有熊克武、但懋辛,原先他以为这两人如何了得,现在看来不过两个窝囊废,哪里能跟当年的曹公相提并论,吾手到擒来,何其易哉。

刘湘在同意杨森出兵时,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不可轻敌,杨森起先也果然是揣着小心,但实际战事如此顺利,想要不张狂都不可能了,何况杨森本来就是一个很张狂的人。

78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8 19:20:16--]杨森差不多也把“没种”的第二军看成了草芥应为杨森差不多也把“没种”的第一军看成了草芥网上就这点好,随时发现bug:)

783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9 09:20:53--]

草鞋军团(97)杨森号令三军:但懋辛已然崩溃,大家只管放开胆拼命追,就像当年追赵又新一样。

这不是打仗,是野外拉力赛,不过没汽车可用而已。杨森把腿都快跑得脱臼了,才勉强撵上一军的殿后部队,刚要开打,那殿后部队又开溜了,而且溜得比兔子还快,一会儿便无影无踪,杨森还是只能一边喘粗气,一边满地拾破枪。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一脚踩入陷井,而安排和布置这一切的,正是被他视为窝囊废的但懋辛。

刘湘说熊克武、但懋辛用兵诡诈,确是行家眼光。这两人从留学归国起,就发动武装起义,不断在战火中历练,可以说,他们打的仗比刘湘和杨森还多得多。从这么多枪林弹雨中冲过来,要不诡诈一些的话,恐怕不是没命的问题,都不知要死多少回了。

早在“癸丑讨袁”时,但懋辛就显露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假使他的“突贯攻击”战术能付诸实施,成都或许已在掌握之中。

那时的蜀军还处在成长期,中军帐里一天到晚都是吵吵嚷嚷,年轻的军官们个个心比天高,别说但懋辛,熊克武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但懋辛有再好的计策也徒呼奈何。现在不同了,随着战场日趋残酷,“军事民主”已没有什么市场,指挥官们都越来越独断,当然也同时意味着决策越来越有效率。

但懋辛身为第一军军长,熊克武不在,可由他负责全权指挥。

杨森以为但懋辛是怯战,殊不知但懋辛采取的是一种极高明的战术,而且这种战术还有师承。

那还是春秋战国时,孙膑与师出同门的庞涓决斗,甫一接触,便佯败后撤。庞涓连追三天,发现孙膑所部不仅在撤退,而且每天都在“减灶”:第一天尚有十万人在吃饭,第二天减了一半,第三天挖的土灶就只够三万人用餐了。

庞涓判断孙膑完蛋了,却不料这正是孙膑诱敌深入之计。

最后大家都知道,庞涓在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被孙膑伏击了,史称“马陵之战”,孙膑没完蛋,他完蛋了。

孙膑由此一举成名,继他的老祖宗孙武之后成为一代兵家,所传《孙膑兵法》也成了畅销书。

但懋辛如今走的,正是两千多年前孙膑的路子。他连弃五城,也就等于给杨森放了五颗烟幕弹。

事实上,并不是没有人看出其中玄机。刘湘老谋深算,已感到情况不太对劲,因此特地给杨森等人发来密电:“听你们说连克五城,并夺得多少多少枪支,照这样推理,但懋辛所部应该是溃散无遗,怎么还能列阵抵抗呢?”他提醒杨森:“但懋辛并非容易对付之人,你千万不要轻视他是长衫军人,谨访上他的当。”曾助刘存厚一臂之力的张澜此时是个看客,他也对人说:“但懋辛不战而退,明明是个计,杨森怕要吃他的夸啊。”这些话都很有见的,然而此时的杨森就跟那个庞涓一样,恃强骄满,哪里听得进去,他完全被但懋辛的烟幕弹给弄迷糊了。

79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19 17:55:00--]

草鞋军团(98)

但懋辛每弃一城,即发布一次通电,弃五城,也就发了五次电。这些通电都是给那些旁观的诸侯看的,为的就是能煽动众人,一起对付杨森。

五次通电下来,一个诸侯也没动。这些诸侯全都比鬼还精,你要跟他们探讨生存智慧,纯属白给。

杨森说了,只打但懋辛,不及旁人。在胜负未料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轻易卷入局中——谁早进去一分钟,谁就可能早死一分钟!诸侯们的心思,但懋辛当然清楚,他也没指望发个通电,就能招来援兵,说到底,命运还是得掌握在自己手里,具体一点,就是至少得告诉旁人,你有赢的希望和可能。

要证明这一点,语言不行,得用行动,也就是要找找现实中的马陵道在哪里。

但懋辛被杨森一追就是半个月。半月以来,第一军一个像样点的仗都没打过,就是不停地被人追,官兵早已人人愤慨。士兵们嚷嚷说:“我们究竟还要退到什么地方去?敌人这样苦苦相逼,难道就不能回手给他几个耳光吗?”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全进了但懋辛的耳朵。

但懋辛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呆在军部,而是特意穿着士兵服,夹杂在军中步行。他身为军长,一般的小兵并没见过他,再加上衣服的掩护,竟然没人认出。

但懋辛如此装扮,不是为了便于逃命,而是要像刘湘那样,掌握真实的军心士气,以便确定最合适的决战时机。

一听“给他几个耳光”这些的话,但懋辛就知道有门了。

古语说,哀兵必胜,士兵不用做任何动员,都嗷嗷地想打一仗,这一仗就有了百分之五十的把握。

再一问,部队已退到了杜家岩。据说这里早年也是古战场,乃白莲教与清军激战之所,这样的地点,对有反清渊源的但懋辛和他的第一军来说,足以心中一动。

既能作为古战场,则必有独特的地方。但懋辛就地察看地形,见杜家岩据高临下,要在此处实施决战的话,最为适宜。

就它了,古有马陵道,今有杜家岩,我一定让杨森好好尝尝做现代庞涓是个什么滋味。

但懋辛设兵于杜家岩,但他刚刚布置好阵地,杨森就已尾随而至,并在杜家岩对面摆开一线,双方相距有两里路的距离。

兵无常规,必须随战场形势而变化,这时候还要照搬照套孙膑的伏击战,那你就是个傻瓜。

但懋辛要打的是阻击战,并且相信同样能击败杨森,因为他手中还握有一支杀手锏。

这支杀手锏是一个人:刘伯承。

朱老总走了,刘帅还在。他因在护国一役中伤了右眼,四川人称他为“刘瞎子”,战场上只要有“刘瞎子”出现,对手无不胆寒。

刘伯承后来自己说,当年他在路上走,偶然听见一个小孩在哭,那家大人就吓唬他:“你再哭,再哭的话,让刘瞎子把你抓走!”

小孩立刻不哭了。

80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20 07:23:32--]

草鞋军团(99)刘伯承原先负责赶造江面浮桥,以便可以让部队撤退,但是江水猛涨,浮桥屡被冲毁,总也建不好。

正急得跳脚,但懋辛的征召令到了。

到达杜家岩前线后,刘伯承对官兵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已是背水为阵,唯有死拼一战,倘若再后退,这么多江水,我们是喝不干的!”

集结在杜家岩的部队,但懋辛的第一军有两师一旅,杨森的第二军有两师两旅,从数量上看,杨森超过但懋辛,然而就士气而言,但懋辛又要超过杨森。特别是这半个月里,第二军求战不得,穷追猛赶,已经露出疲惫之态。

要让疲兵仰着头往上攻,是件最要命的事。杨森不仅没能攻下杜家岩,被击退后反而还丢了两个据点,只得由攻转守,凭一浅水小河与刘伯承相持。

年轻时的刘伯承打仗,确实有一股疯狂的劲头,要不然也不会成为但懋辛帐下最得力的虎将。他采用中央突破战术,挥师朝对方的正面阵地猛冲,无奈杨森亦非浪得虚名,所部战斗力极强,多次冲击均无效果。

第一军杀到力衰气竭,枪弹也接近消耗一空,胜利的天平再次朝向杨森。

但懋辛手下之将皆失方寸,有人赶紧搬运辎重,为再次撤退作准备,然而他们都接到但懋辛的严令:谁也不许后退!

这时正好有一支预备队驰援杜家岩,但懋辛即调给刘伯承,以作最后一搏。

刘伯承要用这支生力军来实施中央突破。中央突破有危险,几乎人人皆知,你要钻,别人要堵,火力全集中在那里,加之该旅彻夜行军,早已是人困马乏,因此带队军官面有难色。

刘伯承说:“我们有预备队,人家也有预备队,就看谁先用在刀刃上。现在舍中央突破,没有任何其它办法,只能最后再做这一尝试。”预备队在午饭时间突入杨森的阵地,并一举撕开缺口,随着后续部队不断涌入,杨森大溃而去。

杜家岩一战堪称信心之战,不禁鼓足了但懋辛的信心,也替观望的诸侯下了决心,告诉他们究竟应该把砝码加在哪一边。诸侯们随即组成联军,加入了但懋辛一方的阵营。

杨森兵败如山倒,竟闹出黑夜之中,上万官兵被一两百人缴械的笑话。当杨森乘船逃往宜昌时,除衣兜内尚存一颗“杨森之印”的印章外,已是一无所有。

杨森败,等同于刘湘败。什么杨森负责之类都是屁话,大家都是跑江湖的,一起出来混了这么久,谁不知道你刘湘就是杨森的后台老板,哪里能逃得了干系。

这不光是败,还是刘湘一生中最惨痛的败。因为那个草率莽撞的“杨吕布”,老板做不成了,别说统一四川,连重庆也存身不得,一切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湘灰溜溜地搬回老家成都大邑县,这回真的只好“樵山钓水,遂我初衷”了。 818 楼 /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20 19:01:13--]

草鞋军团(100)川军规矩,每逢大战过后,都要为阵亡将卒开一次追悼会。川人喜摆龙门阵,好清淡者甚多,有人便撰联曰:自治哄人,追悼哄鬼,夫子自道也;做官向北,发财向南,先生将何之。

联语诙谐,然亦道尽名利场上的奥妙,比如说刘成勋就是此间高手。

在一二军决斗中,虽然杜家岩一战至关重要,但最终定局的还是诸侯联军的向背,而联军中论实力,第三军算是名列前茅。

第三军军长刘成勋出自于武备学堂,最初是跟着刘存厚混的,任混成旅旅长。熊克武发起靖国之役,刘存厚逃往陕南,刘成勋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了川中。

当然死心踏地跟着老板亡命的也有,比如说钟体道,与之相比,刘成勋似乎既不忠心,又不义气,可是这样做有好处啊——刘成勋被熊克武提升为师长,而钟体道则被刘存厚扫地出门。

禅宗里面有个术语,叫做顿悟,刘成勋顿悟了。他从此正像那句联语中所说的,“做官向北,发财向南”,忽南忽北,就看你们哪家得势,他就把屁股挪向哪边。

倒熊开始后,眼看“倒熊同盟”势大,他一面暗中向其示好,一面却按兵不动,最后察看双方动静,还是熊克武牛,又打回来了,马上决定跟着熊克武,果断不商量。

师长升军长。

熊克武和刘存厚二次开打,这次强弱对比,一望可知,刘成勋毫不犹豫地站到了熊克武一边,但即便如此,他也只是虚张声势,喉咙喊到山响,身子还没怎么动过,关键时刻都是别人在那里斗到死去活来。

可是论功行赏时,你敢忽略他吗,就因为没怎么开打,他的实力才不受损失,也就有了随时可以动粗的条件,这个时候,你不给好处试试?早在杜家岩之战刚刚启动时,刘成勋就得以接替刘湘,荣升“川军总司令”兼代四川省长,并俨然成为诸侯联军的临时总头目,连但懋辛对他都得百般讨好。

刘成勋因此拥有了一个属于他的江湖名号:刘水漩,比喻他的性格像水一样圆滑,任何时候都周旋得开。

刘成勋的确有够滑,但在这个技术领域,向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高手之外还有高高手。

刘成勋一当上代省长,马上就有了跟过去的刘湘、如今的但懋辛平起并坐的感觉。

他不再是诸侯,如今也是大王了。

刘成勋自己做诸侯的时候,看其它诸侯都跟看兄弟一样,现在看在眼里,则觉得特别讨嫌,恨不能一夜之间把这些山头都给统统削平了。

惯例是,开一次追悼会,照例还要上演一次善后会议。

会上,刘成勋以四川总司令兼代省长的名义抛出“废除军长制”案,规定川军今后要以师为最高单位,军长职衔将被予以废除。

别人还好,把个邓锡侯给急坏了。

83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6-21 08:18:37--]

草鞋军团(101)

在四川人对川军战将优劣与否的那句评价中,“老是吃败仗”说的就是邓锡侯,可是犹为难得的是,此君竟能做到逆风而行,吃再多的败仗都挡不住他升官,堪称军界奇迹。

要说有什么秘诀,可照套刘成勋的那一套模式:先跟刘存厚,觉得刘存厚不行,马上倒向熊克武,……诸如此类,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不说,你指定以为邓锡侯是徒弟,刘成勋是师父,他们是师徒关系呢。

因为邓锡侯名字里有一个“侯”,恰与“猴”字谐音。

他因此得名“水晶猴”,即精灵滑头得有如四川峨眉山上的猴子。

这次“水晶猴”又跟着“刘水漩”这个“师父”一道进门,不料“水漩”先涌进门槛,进去后,咣地一声,把门关上,那猴子被生生地堵在了门外。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