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28 09:27:08--]
草鞋军团(174)
其实刘湘也早有此意,过去对付杨森他不就经常上演类似好戏么,可是刘湘和杨森毕竟同出于速成,部下也以速成同学为主,刘湘凭借自己在速成系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做局的话相对容易,而邓、田及其部属却尽为保定系,情况就要复杂多了。
因此,刘湘一开始对部下的这一计策明显信心不足,他说:“保定同学在川已成政治上的一种力量,彼此之间虽有矛盾,然而不难言归于好,怎能与我们联合?”尽管如此,他仍答应众人,“试图为之”,可以姑且试试看。
正在这个时候,田颂尧突然派人造访,让刘湘喜出望外。
保定系看似巩固,实际不然,刘文辉在未走向鼎盛期时,对邓锡侯、田颂尧还多有谦让,之后则以保定系的唯一首领自居,明显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他一面联合邓、田来对抗刘湘,一面又时时挟制邓、田,迫使二人寸步不离左右,完全把对方当作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弟使唤。
邓、田再怎么着,也算是“四雄”成员,免不了暗地里要牢骚满腹。当时因刘文辉派头大,气势足,川军背后也都称其为“幺爸”,邓、田见面都一个劲抱怨“刘幺爸的气焰太大了,受不了。”
可是牢骚归牢骚,抱怨归抱怨,邓、田轻易还是不敢走出刘文辉用金箍棒给他们划的圈。因为刘文辉会时时警告他们:如果乖乖呆在这个圈里,我可以保护你们,要是不听我的话,当心我跟我侄儿刘湘合起来将你们一起收拾掉。
三四名的相加,毫无疑问干不过一二名的相加,所以邓、田即便活得再苦再累,也只好把一泡苦水咽肚子里。
邓锡侯精明滑头,会说话,日子稍微要好过一些。田颂尧绰号冬瓜,为人傻头傻脑,瓜气十足,成了挨欺负的重点对象。
刘文辉不仅从田颂尧手里夺走了成都兵工厂,还将“挖墙脚艺术”也移植到他身上,拖走了田颂尧的一个团。事后从田颂尧本人到部下将领都大为愤慨,曾经开会决议,要刘文辉“拿话来说”,刘文辉的反应是连个屁都没放,而田颂尧也毫无办法。
田颂尧不仅吃亏,还丢了面子,一股无名之火无处发泄,正好 “二刘”闹矛盾,让他看到了走出“金箍圈”的一线希望。
可是田颂尧仍然不敢轻举妄动。
193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28 21:34:41--]
草鞋军团(175)别看田颂尧被人叫作冬瓜,但能在残酷激烈的丛林角斗中脱颖而出,且被列为川军第四强,起码的生存和斗争智慧还是有的。他的顾虑跟刘湘相仿,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二刘之间虽有矛盾,可人家毕竟是亲戚,闹了一阵意见后,不难言归于好,怎能与我联合?”
最好能有人先帮着探探路,牵牵线。
人的是有的,而且出自于一种古老的传统职业,叫做纵横家,也就是苏秦张仪所从事的行当。
既然是“春秋战国”,哪能少得了纵横家们的身影,此辈三天两头奔走于各大诸侯间,寻找可以投效觅食的地方。
刘文辉乐于招揽有学问的高端人才,甚至也愿意接纳“万神仙”类的江湖术士,唯独看不上主动上门的纵横家。
纵横家在他那里吃不开,倒是无脑的田颂尧愿意敞开大门,照单全收。
由纵横家穿针引线,田颂尧终于与刘湘接上了头。
对田颂尧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刘湘尚不能完全确定,他在重庆与田颂尧所派出的纵横家代表密谈后,即指示侦察电台对田颂尧的来往电文进行监听。
所谓侦察电台,就是专门派一些人收听别人的无线电报,然后将其密码按照排列组合的各种可能,编成电报密本。有段时间,曾经红火一时的电视剧《暗算之看风》讲述的就是这个。在当时,侦察电台还非常前沿,四川包括西南都没有这套设备和人马,没有人预防他们的密电会被人截获,自然也不存在做假的可能刘湘的侦察电台建在上海,机构很小却很实用。接到指令后,侦察电台很快便截收到了田颂尧与重庆代表的来往密电,并且成功地翻译出了全文。
刘湘一看,放心了,知道田颂尧没有合着刘文辉来诓他骗他,从此便放心地与田颂尧直接建立电报联系,双方密电来往不绝。
刘湘在侦察电台上固然是独一份的,可刘文辉更有办法,他直接买通了田颂尧的密电员,结果是,刘湘和田颂尧的密电全都到了刘文辉桌上。
刘文辉大吃一惊,以为冬瓜傻里傻气,没想到还第一个吃螃蟹,跟刘湘都勾结上了。
1953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29 09:16:01--]
草鞋军团(176)如果刘文辉此时有所警醒,能够意识到对田颂尧过于苛刻,从而改弦更张,田颂尧或许还会回头,但刘文辉偏偏走的是相反方向。
你不是不服吗,我整到你服!
又是一个团从田颂尧手里被抢走了。
左一团,右一团,田颂尧有多少个团也不够这样挖的呀,而且虽然说都是一个团,但二者情况还有所不同。先前那个团,是上司犯错被田颂尧关了起来,其部因畏罪而投向刘文辉,可以说本身就有被迫的成分在。这次这个团却是驻于田颂尧防区腹心,且正处于训练期间,这种情况下,刘文辉都能把它挖出来,令田军内部大为震动。
如果说从前挖田颂尧的墙角,刘文辉还犹抱琵琶,羞羞答答的话,这一回则是堂而皇之,不仅派部队前去掩护,还给归顺将领加官赠银。
田颂尧忍无可忍,仗着已跟刘湘建立了秘密联盟,便急召在上海养病的副军长孙震回川指挥,预备与刘文辉一战。
1932 年 10 月,田颂尧调集约三十个团的兵力于成都等地,在城内街巷遍筑工事,他还与刘文辉制定了密约,双方预定一个从成都,一个从川东,同时向刘文辉发起进攻。
田颂尧虽然摆出与刘文辉势不两立的架势,却并未做好拼死一战的决心和准备。他部下的那些将领,除孙震外,也大多对战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田颂尧欲战不战,刘湘便率先启动,以联军总指挥的名义,组织各方诸侯环攻刘文辉,杨森、李家钰、罗泽洲(“杨李罗”)作为联军旗下的急先锋,已率先火力全开。
刘文辉一下子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主要的敌人还是刘湘,若与刘湘一对一鏖战,并不一定落于下风,但如果田、刘联手,对付起来就要困难许多。
趁与田颂尧还未完全决裂,刘文辉急忙派部下前去疏通,甚至通过送钱的办法,让田颂尧的弟弟去向自己的哥哥进行劝说。
未料田颂尧傻归傻,脾气很倔,不管谁说到与刘文辉和解的事,都是一盆冷水浇过去,没有一点可通融的余地。当然他也没有马上向刘文辉宣战,冬瓜的脑子实在过于简单,他以为吓唬一下刘文辉就行了,或者纵使开战,也只须在成都“虚轰一阵”,即可迫使刘文辉让步,以泄心头之愤。
醒一醒啊大哥,你的对手可是川版曹操!
196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29 09:21:48--]
@450978010cr 2012-07-28 23:43:43
每天看得不过瘾啊!另问楼主,文中提到的资内两县是资中、内江吗?还有就是可不可以简单说一下资内两县当时的战略意义,为何刘湘就送给幺爸了,是因为不太重要?
----------------------------- 就是资中和内江。不是不重要,刘湘最终能在川中争霸中胜出,致胜的一大因素就是他并不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注重对整个棋局的掌控。
196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29 22:55:41--]
草鞋军团(177)刘文辉行事用兵,向来雷厉风行,没有一点拖沓犹豫。
在看清只有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后,他立即将重兵调集到成都近郊。
1932 年 11 月 14 日,刘文辉率先采取主动,揭开“刘田成都巷战”(又叫省门之战)的序幕,田颂尧仓促应战,反而处于完全被动的态势。
此战争夺的焦点为成都皇城内的煤山。那里本非高地,不过为堆集煤渣而成,高不过二丈,也就是才六米多,但因为它处于两军交战的中间地段,无论谁占领,都可就地建立迫击炮阵地,从而威胁对方军部,所以大家均拼死争夺。
刘文辉先攻下煤山,田颂尧急调师长王铭章反攻。王铭章把敢死队组织起来,敢死队员将纸钱烧成的灰糊于脸上或胸膛,以已死恶鬼的面目发起冲锋,才再次将煤山夺回。
刘文辉见状,也组织敢死队,田颂尧最终还是失去了煤山。
丢了煤山,田颂尧脸色大变,决定由孙震亲临前线指挥。
在田颂尧的一众部将中,孙震素有善战之名,主战也最力,他到前线后下令守军依托城内的民房实行抵抗。
刘文辉的军队在技战术上很有一套,他们在大板车前面安上钢板,配备机关枪,作为土造“坦克”,向防守阵地发起进攻,守军见“坦克”刀枪不入,顿时就傻了眼,好在很快又发现“坦克”没有顶盖,于是居高临下,从民房上用机枪和手榴弹进行俯瞰打击,这才击退“坦克”进攻。
击退也只限于一角,刘文辉在城内完成三面合围,将田颂尧困于西北一隅,守军粮弹两缺,情况十分不妙。
本来只想吓一吓刘幺爸,一个不留神,反把自己给整憋屈了。田颂尧沮丧万分,与胞弟抱头痛哭:“不料我的事业就这样完蛋了。”一旁的孙震尚不肯服输,说“决不从上海回来做俘虏”,但也只是死了的鸭子嘴上硬,已经拿不出反败为胜的任何有效办法。
刘文辉胜券在握,遂向田颂尧发出通牒,要求其无条件投降,部队则接受改编。田颂尧已同意交出部队,倒是他的部属认为刘文辉欺人太甚,说宁肯“开红山”(即放火)也要冲开一条血路,而决不“附首就降,任人宰割”。
田颂尧的部队要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刘文辉就觉得有些麻烦,而且这时他得知刘湘正取得节节胜利,并已直奔成都而来。
198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30 08:51:19--]
草鞋军团(178)
刘文辉起初敢于置联军于不顾,单独打击田颂尧,缘于联军开局的极度不给力。
“杨李罗”与刘文辉开战后,都仅止于小战,且稍一接触,便告败退。即便在刘文辉调主力而去后,他的前线部队应付起来还是绰绰有余,优哉游哉,将领们甚至可以一边作战,一边下棋。
刘湘担心“杨李罗”是想保存实力,不愿拼命作战,所以专门召集联军会议,在会上说:“大家要认真打仗,才能早得胜利,我会尽到我的力量,不过以后不要说我的防地占多了呀。”
其实“杨李罗”也不是不想拼出全力,尤其李家钰和罗泽洲,都是在刘文辉手里栽过大跟斗的,恨刘文辉恨到入骨的程度,关键还是他们早已今非昔比。
军官系按照实力重新排名,“李罗杨”变成了“杨李罗”。
这里面,杨森的防区才不过四个县,李、罗都没有自己的专属防区,罗泽洲在老部队被刘文辉挖墙脚后,新建部队的战斗力更是弱到简直可忽略不计,相当于川军里的林黛玉,风吹吹都会倒。
正是因为“杨李罗”不济,刘湘才决定自己粉墨登场。
刘湘这一回可谓来者不善,别人最多一个陆军,他除陆军外,还另外拥有空军和水军。
最早组建的是空军,因为经办的人外行,加上贪图便宜,从英法美订购到的十几架飞机不仅小,而且以烂货居多,或是对方空军废弃不用,或是质量低劣卖不出去,在飞来中国途中便毁损了两架,其余不得不启用船运,才得以安全到达重庆。
在重庆试飞时,同样洋相百出。刘湘的一位师长觉得新鲜,硬要爬进机舱凑热闹,谁料即刻中彩,飞机刚刚飞到半空就坠毁,枉送了卿卿性命。
飞机不中用,飞行员也很差劲。好不容易从上海聘了一个德国老外,这哥们为了炫技,从空中扔了两颗手榴弹下来,结果不偏不倚地落到人群中,伤了不少人——瞧这点眼力劲,幸亏还没扔炸弹,否则便是不折不扣的大惨案。
198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30 18:30:55--]
草鞋军团(179)
刘湘也想过招收本地青年进行培训,但空军不是一般兵种,对飞行员的要求非常之高,所招收人员大多不合格,短时间内也难以培养成才,最后仅几个人能聊以充任。
够简陋够低能吧,可是刘湘狠就狠在,四川空军独此一家,刘文辉又缺乏高射炮,无法阻挡飞机的来去和轰炸。
倒是刘湘自己小心翼翼,他不敢让飞行员多带炸弹,怕这些技术粗糙的小子瞅不准目标,把炸弹全丢到平民堆里去。
四川大内战当时已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盯着看,一旦因此出现“平民重大伤亡”,刘湘跑都跑不掉,因为飞机炸弹别无分号,就他能认领。
于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空军都仅仅只能起到一个侦察和威慑的作用。那些飞行员也应付差事一般,架着他们的破飞机,到对方阵地上空漫不经心地兜上一圈就回来,反正只要保证自己不落下去便没问题,就算不扔炸弹,往下面“自由落体”几颗手榴弹也算立功了。
当然即便这样,也不是百分百保险,空军飞行队长自恃技术比其他人要好,飞行高度降得过低,结果差点就被地面机枪给打死,吓得他赶紧将飞机拉起,再不敢逞强了。
空军不过玩个时髦,真正给刘湘挣面子的还得数水军。
川人幽默风趣,有人给刘湘做了一首打油诗,其中有一句是“警告沿江柏木船,浪沉兵舰要赔钱”,一般说来,只有军舰“浪沉”木船,哪有木船“浪沉”军舰的道理,其实就是打趣刘湘的军舰又破又旧。
另外还有人说所谓的军舰,不过是从前吴佩孚留下的两只小艇,刘湘接收过来之后,也就放上几十个步兵,摆上机枪迫击炮便堂而皇之地拿出来充数了。
其实他们都说错了,至少在四川境内,刘湘的水军没那
么差劲。
水军主力舰共有三艘,其中两艘浅水炮舰系在上海定制,由德国造船工程师主持设计,设计时参考了川江的水流特点,属于量身打造,刘湘分别将之命名为“巴渝”、“长江”。
要说寒碜一点的,应该是第三艘军舰,原来是一艘川江商船,改装后命名为“嵯峨”。刘湘就以这三艘军舰组成川江公安舰队,任命重庆籍的蒋逵为舰队司令。
200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31 09:07:46--]
草鞋军团(180)
有句俗语叫作“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但实际上蜀中人才向来灿若群星,只看你需不需要他们而已。蒋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商船学校和航空学校的双料生,出过国见过世面,既能指挥海船,又能驾驶飞机,称得上是难得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刘湘招纳到蒋逵之后,便将水空军都交其掌控。
当时二刘各据川江的一半,刘文辉据有上半段,即从乐山到泸州再到重庆上游的江津。刘湘即沿川江分段进击,这使得江上同样没有对手的川江舰队得以一出场便唱起了主角。
“巴渝”、“长江”的设计为头尾安炮,旁设机枪,蒋逵在率舰队向江津驶近的过程中,遭到岸上刘文辉部队的射击,他下令以机枪对守军,以大炮对工事,分别予以还击。
蒋逵回川前,在北洋和北伐军中都曾服役,有很丰富的实战经验,他这么做,不在于杀伤对方,而是为了施行心理战术:当前线守军听到枪炮声由远而近时,说明舰队向江津开去;炮声再由近而远时,则说明舰队已驶近江津,抵抗没有意义了!
刘文辉所部既无水军,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江上拦截,水下连个障碍物都没有,舰队轻而易举地就越过了岸上火力。
刘文辉的前线部队果然就慌了,地面还没怎么交火,便纷纷向城内退去。
到达江津附近后,蒋逵下令舰炮不得停顿,继续向江津城的后方轰击,同时指挥空军朝城里投弹——哪怕全是手榴弹也无所谓,重点玩恐怖游戏。
早在江津之役前,刘文辉已抽调重兵至成都,导致江津守军较为薄弱,他们先是已给前线退兵搅乱了心神,再让蒋逵一吓唬,担心后路被包抄,很快全都弃城而去。
如果江津的丢失还触动不了刘文辉的神经,江津之后的泸州就不同了,这里是他的经济命脉,丢不得。
刘文辉不敢怠慢,虽然他当时正要对田颂尧发起省门之战,但仍抽出两旅精锐驻守泸州。同时,鉴于江津之役的教训,他又把所有能集中的大炮都集中起来,放置在泸州江岸边,以建立炮兵阵地,另外也象征性地在水下布置了一些障碍物,不过由于缺乏水雷,并不能起到多少实际效果。
201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7-31 19:21:50--]
草鞋军团(181)
四川有句口头禅,叫做“天生的重庆,铁打的泸州”,泸州号称小重庆,地形上与重庆接近,都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在飞机大炮出现的时代,虽然说天险已不足恃,可要攻破它也并不容易,从刘湘、刘从云到蒋逵都为此绞尽脑汁。
蒋逵在离泸州不远的沙滩上建立了一个飞机场,由沙滩起飞到泸州只需几分钟。空军飞机除毁损的外,共存十二架,他算了一下,如果把这十二架飞机都集中在沙滩上,大号飞机装四颗炸弹,小号的也能装两颗,平均每架次可装三颗,总计每次可装炸弹三十六颗。即便加上给飞机加油以及装弹时间,仍可做到每半小时对泸州轰炸一次。
想想看,泸州才多大一点地方,又没有起码的防空设备,这样从早轰到晚,守军还能抵抗多久呢?算的是很精,可问题是如此大轰炸计划,刘湘这样的“仁义之君”根本就不敢实施,怕投鼠忌器,伤了民心,而蒋逵和飞行员们不过是给老板打工,当然也不愿自己来背这个责任。
刘湘和刘从云商讨半天,决定让舰队带五艘商轮,先开到泸州的对岸,在那里载运陆军,然后再对泸州实施强行登陆战。
具体时间由刘从云敲定,为 1932 年(民国二十一年)11 月 11 日晚间 11 时。看这个数字就知道了,又是刘神仙掐出来的黄道吉日。
蒋逵后来说他一生经历过很多次战事,大多已记不起发起的时间,唯有那一次,永远不会忘记。数字特别好记当然是一个因素,就像如今的光棍节一样,多少个“11”都凑到了一块,但真正的原因却还不是这个。
接到任务后,蒋逵很是纳闷,因为这个作战计划看上去十分无厘头,载运陆军,为什么要到泸州对岸去?直接在出发地点装上陆军,找一个火炮打不到的地方,把陆军送上岸不就行了,都用不着这么黑灯瞎火鬼鬼祟祟。
川江航道艰险,水流湍急,历来就没有黑夜行船的规矩,而且蒋逵已通过飞机侦察,知道刘文辉在泸州岸边部署了强大的炮兵阵地,水下还设有障碍物,三艘主力舰加上五艘商轮,这么多船鱼贯而进,不可能不引起岸上火炮的猛烈轰击,此行无疑将很危险,蒋逵再有疑惑,无奈军令如山,也只得遵令而行。
203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1 09:47:25--]
草鞋军团(182)
由于怕暴露目标,舰轮必须全部熄灯,同时又要相互隔离,以免发生碰撞,真个是胆战心惊。
尽管如此小心,但泸州守军早已做足防御措施,舰队在距炮兵阵地不远的地方就被发现,立刻遭到了枪炮阻击。
此时舰队进退不得,蒋逵身边的官兵从未经历过如此险境,有的呆若木鸡,有的浑身哆嗦,神情十分紧张。
蒋逵一边命令加速前进,一边赶紧给部下打气:“敌炮没有什么可怕的,距离越近,不是更危险而是更安全,因为他们不可能将炮放平,对准军舰打!”各军舰玩命狂奔,当好不容易到达泸州城上游,脱离岸炮射程时,尽管未受到大的损伤,但烟囱已红似火炭。
说是不可怕,还是阵亡了好几个人。蒋逵下舱察看,发现一颗子弹打穿司令卧室的门隙,从床上穿过,若是他当时躺在床上,也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蒋逵才得知事情真相,原来刘湘让舰队闯鬼门关的初衷,竟然不是要载送陆军,而是为了复制江津之役,试图用舰队闯关来把泸州守军给吓跑!所谓载送云云,不过是为了哄骗包括他在内的舰队官兵。以免水军胆怯,不敢执行任务。
蒋逵感到不寒而栗的同时,也算是看清了刘湘“仁厚”的另外一面。
刘湘、刘从云处心积虑,水军也按照命令到达了泸州上游,可是泸州守军并未撤退。
对“神机妙算”为何没有成功,刘从云自有解释。因为舰队为了做出发准备,没能在当天晚间 11 时准时上驶,实际上是第二天,也就是 12 日凌晨一时才出发的,虽说也有个“一”,毕竟不同了。
泸州守军不肯撤退,水军、空军的功能也用到了极限,地面进攻遂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
刘湘调集的围城兵力多达四个旅,泸州守军一共才两个旅,但就是攻不进去。
不是攻坚火力不够强,事实上,川军之中没有比刘湘更强的了。
刘湘很早就在重庆办了一家兵工厂,对外称武器修理所,开始也确实只能修理,后来不断扩大,变成了以制造为主。
截止 1931 年,这家兵工厂仅机床便达三百多台,其中有一部分就来自于扣留刘文辉的军用物资。
205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1 20:29:43--]
草鞋军团(183)
刘文辉喜欢招揽高层次文化人,刘湘则对礼聘技术型实用人材颇有心得。在重庆兵工厂,既有原成都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的高级技师,也有在外国学习过机械制造的留学生,研制和仿造能力都很不一般。
刘文辉的成都兵工厂以生产步枪及其子弹为主,重庆兵工厂很少制造步枪,因为步枪随处可以买到,它生产更高端的:捷克式轻机枪。
重庆兵工厂前后一共生产了千余挺捷克式,分发全军每个步兵连使用。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四川出品的捷克式全都质量优良。后来南京兵工署署长俞大维来厂视察,连他也甚感惊异,说我们中央花了一百多万元,还没搞得出来,刘湘这厂竟能制造,很了不得。
除了捷克式,重庆兵工厂还大量制造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分小、中、重三个类型,达千门之多,得常年用六七座大仓库才能予以储存。
泸州城下,刘湘把他的重型火力全都搬了出来,捷克式、迫击炮,打得猛的,射的远的,白天袭,夜里轰,齐攻,总攻,闹腾了好些昼夜,却始终拿守军没什么办法。
还是不够神啊,有没有更神的?
有,这就是“神军”。
水军和空军不用多解释,唯独这个神军,若不加以旁白,没人知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神军者,刘神仙缔造之兵也,皆为各道馆的青年道徒,就连枪械也为道徒从上海集资购买,后编为一师,内部称“神兵师”,对外编号则为“模范师”。该师师长由刘湘兼任,但整师实际由刘从云掌握。
神军与一般陆军有啥区别?回答是:刀枪不入。
组军之前,刘从云给这些道徒操办了三天三夜的“移星转斗会”,点三千六百八十四盏灯,其声势几可直追当年诸葛孔明的“北斗攮星大法”。
道徒们在“转移星斗,脱胎换骨”之后,刘从云又关起门来,焚香秉烛,把三国里的武将“请下仙界”,附着在弟子身上,教授道徒们“神功”,比如关羽的拖刀计,黄忠的百步穿杨。
刘湘号称拥有“水陆空神”四大兵种,神军是压轴的,在水陆空都失败后,自然要轮到这些天兵天将了。
“神兵”们自信刀枪不入,比普通陆军士兵要有胆得多,在他们那种似乎完全不知子弹为何物的气势下,泸州守军起初也有些发懵,竟然让几十个“神兵”冲入了自家阵地。
206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1 20:30:49--]
楼主假条:明天有事,暂停更新一天。
206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3 09:27:47--]
草鞋军团(184)
可是结局又是悲剧性的。守军试着开了一枪,“神兵”立刻栽倒在地,还死了。剩下的“神兵”没料到会有这一幕,傻在当场,被守军生擒活拿。
死了倒还好,可以宣称是升天,活捉就不行了,刘从云在听到战报后顿时面红耳赤。
泸州迟迟难下,刘湘和刘从云都不知所措,有人讥讽他们说:“海陆空神,打不进泸城,恼了刘湘,羞煞从云。”刘湘亲自到一线督师,却仍是一筹莫展,所部死伤过半,尸体都聚堆漂到了重庆码头,伤亡之大,可想而知。
就在刘湘无比沮丧的时候,又是新技术挽救了他的命运。
这项新技术,就是侦察电台。
在侦察电台得以破译田颂尧的密电后,刘湘立刻意识到“看风”的重要性,随后就把原设于上海的侦察电台搬到了重庆。
侦察电台日夜监控刘文辉的电波信号,他们截获了泸州守军给刘文辉发去的一份份来往密电。
泸州激战阶段,也正是成都巷战处入关键之时,刘文辉无法全军抽出,在接到泸州的请援电后,便答应派三个旅前往支援。
刘湘按图索骥,遣潘文华在途中分别截击,各个击破,把这三个旅都打了回去。
无论是刘文辉还是泸州守军,都没有意识到是电报泄密,只以为刘湘是从别的途径得到了情报。尽管泸州守军拒守甚力,但久战之后,弹药消耗很大,所以他们不得不再次向刘文辉发出一份告急密电,要求增援弹药。
刘文辉回复,会立即派人押运弹药,定于某日从龙透关方面入城,到时请泸州守军出城接应。
正是这份电报,帮了刘湘大忙。到了刘文辉约定的这一天,刘湘埋伏于龙透关,不仅截夺了弹药,还乘势攻占泸州城。
刘湘翻了身,也给他的军师正了名:从截击到伏击,都说成是刘从云的未卜先知,一方面是保密需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刘从云“神仙军师”的权威。
鲁迅对三国版的诸葛亮有一句不客气的点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家当然有 家的自由,但小说中诸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有了这么一个“多智而近妖”的人在军中,至少士气都不一样。
泸州之后,刘湘一鼓作气,又接连攻克包括宜宾在内的七座城池,直迫乐山至成都。
刘文辉闻之大惊失色。
早在刘湘兵临泸州城下时,想到不利战局和自己的艰难处境,刘文辉就曾当着部下将领泪随声下,对多方树敌颇有悔意。此时成都巷战虽近尾声,要灭掉田颂尧应该不成问题,但看田颂尧部属那副咬着牙搏命的架势,时间必将拖延,兵力也会被继续牵制在成都。
谁才是我最大的敌人,不是田颂尧,是刘湘!
209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3 21:25:19--]
草鞋军团(185)
刘文辉急需回头,但又怕田颂尧死灰复燃,胶水一样粘在屁股后面,甩都甩不掉。正在踌躇不决之际,邓锡侯主动上门,要求帮他调停。
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刘文辉喜上眉梢,在邓锡侯的安排下,他和田颂尧在成都的邓公馆直接会面,商谈停战。
这种时候,刘文辉能够放他一马,自然是田颂尧求之不得的事,两人互致歉意,杯酒言欢,席上便商定,田颂尧除留一个团象征性地戍守成都外,其余部队全部撤走。
“刘田”巷战结束了,一共打了十一天,但给成都造成的损失,丝毫不亚于十几年前的“刘罗”、“刘戴”巷战,真是神仙打仗,百姓遭殃。成都人心有余悸且激愤难消,遂在知名人士的倡议下,荷锄携筐,自动自发地把煤山给削到了平。虽说是“病乌及屋”之举,但冥冥之中似乎亦有感应,此后成都再未爆发过类似巷战。
刘文辉需与刘湘决战,那成都后方怎么办,还得让人盯着田颂尧呢。邓锡侯自告奋勇,愿亲自镇守成都,为刘文辉解除后顾之忧。
刘文辉还有些不放心,对邓锡侯说:“如果你无诚意,我现在一个电报就可以与刘湘言和。”
邓锡侯一拍胸脯,信誓旦旦:“二刘作战,即是保定系与速成系作战。我是保定同学,最低限度也当恪守中立。请你放心,我不仅会守住成都,必要时还可亲自率部,协助你与刘湘一拼,一言为定。”
邓锡侯再三向刘文辉保证,在刘文辉得胜回朝之前,他不会允许其它任何一支部队进入成都,更不用说是田颂尧了。
朋友相处之道,不看怎么说,而要看怎么做,真做点什么,才能叫真诚。刘文辉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他对邓锡侯感激不尽:外界都说你滑头,是水晶猴,我看你为人很真诚嘛,这个时候肯助朋友一臂之力,那就是百分之三百审美的人品啊。
有邓锡侯督军于后,刘文辉得以抽出精锐主力,一心一意对付刘湘。
由于这场战事集中在刘湘已经占领的荣县、威远两县,所以被称“荣威大战”。二刘对决真正开始了,连刘湘自己手心里都攥出了一把冷汗。
之前,刘湘的水空两军作用不小,但那是在沿江区域,到了荣、威一带,军舰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空军倒是能随同作战,可刘湘又缺乏陆空协同作战的意识和能力,他不仅仅担心飞机炸弹可能过多伤及平民,更怕两军混战,短兵相接时,飞机会把炸弹投到自家阵营。
212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3 21:35:20--]
@小牛在跳 2012-08-03 09:50:07
关河兄 原来你是常州人 ,我在常州 15189710022 我电话 有空联系我 我请你吃饭
----------------------------- 同城兄弟,领情领情!
212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4 09:25:56--]
草鞋军团(186)
当然后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决,蒋逵曾编定陆空协同信号奉送各军,无奈一打起来,众人就全忘了,以致于从未有人使用过这些信号。
现在是地面对地面,陆军对陆军,想取巧都不可能。再从兵力对比上看,刘文辉拥兵七万,刘湘拥兵五万,刘文辉处于攻势,刘湘处于守势。
为了像“光棍节”那样图个吉利,刘湘索性让刘从云负责拟订全部防御计划,刘从云用扶乩的方式算了一通,把计划填好后交给刘湘。
打仗非同儿戏,“卜卦”出来的计划又岂能作准,但实际上川军的所谓作战计划,大多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大家上了阵,并不严格按照这个执行,而是习惯于直接下达口头命令:“敌人在河对门,你们给老子拿下来,敢不敢去?不敢去的是乌龟王八蛋!”
以刘湘为核心的速成系,其作战方法和思维仍然是日俄战争时代的那一套,防御不讲纵深,全部呈一线防御。
刘湘自己虽从军多年,并获得了刘莽子的称号,但冲过来杀过去多少次,也不过就是在不停地重复这些攻防,可以说完全没有多少创意或变化可言。
速成系之短,正是保定系之长。
邓锡侯、田颂尧在保定系中尽管都属于大佬级别,但他们指挥作战的水平,充其量只能排在中等,真正能够代表保定系技战术能力和素养的,还得说是刘文辉。
刘湘排兵布阵的缺陷和弊病,被他一眼看穿。
往往在双方激战多日,胜负难分之际,刘文辉就另出奇兵,突然向刘湘的侧背发起猛烈冲击。
一线防御怕的就是这个,弱兵固然支持不住,就算强一些的,也不敢不撤,因为后面没有部队,不撤的话,等着你的便是遭到围歼。
刘湘被迫退却,并围绕老君台与刘文辉展开激烈争夺。
老君台乃荣、威前沿的战略要地,却先为刘文辉所夺,刘湘后知后觉,发现后才回头欲抢,两军谁都不肯放弃,结果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总计投入兵力竟然达到了两三万人。
刘湘的那套老战法,防御简单,进攻上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列成横队,一线冲锋。
迎头冲锋的是潘文华,号称刘湘手下最勇之将,可与关云长媲美,然而落后的战法让潘文华也大吃苦头。
老君台一役,是荣威大战中的著名恶战。潘文华血拼竟日,所部当场战死者便达三千余人,伤者无数。
刘湘急调王缵绪、范绍增增援,二将同样被杀得落荒而逃,与此同时,另一翼的唐式遵也精疲力竭,仅剩招架之功。
214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4 20:26:15--]
草鞋军团(187)
在战术落后的前提下,什么“绝对美髯公”、“候补赵子龙”、“白面张翼德”全都无济于事,刘湘的各路大军均告失利,只得退守荣、威,筑防固守。
又防守了,但老毛病依旧。
刘文辉再出奇兵,派精锐部队间道丛林,从背后绕袭荣县。突袭部队成功占领荣县,后因未与正面部队取得联系,才自行撤离。纵然如此,对刘湘的军心已造成极大打击。
刘从云首先跳起来,认为是刘湘没有照他制定的计划作战,才会吃败仗。
其实以前行军作战,刘湘也没有哪一次能够原原本本照刘从云的“卜卦”本子上课,包括泸州之战中的舰队闯关,不也错过时辰了吗?只能说,败仗吃得太多,大家都不可能再淡定得下去,互相埋怨是免不了的。
另外,刘从云如此气愤,还跟他的“神军”有关。
神兵师虽在泸州出了糗,但实战多了也渐渐有了军事经验,这些道徒出身的官兵比一般军人更具优势之处,在于他们的心理很强大,在战场上敢拼能杀,渐渐上升为不可或缺的主力。
可还没等刘从云得意呢,神兵师就蒙受了惨重伤亡。老君台一役,神兵师一个主力旅仅余千人左右,连团都凑不足。
到荣县被占,神兵师的所有军用物资又被刘文辉席卷一空。
刘从云心疼不已,他对刘湘大发脾气:“我这个计划乃扶乩得来,代表天意,你不按照我的计划作战,便是违反天意,违反天意怎能不败呢?”
“神仙军师”借题发挥,而且越说越来气,最后一甩袖子,回家,不干了。
军师走人,刘湘最为倚重的潘文华也身染重病,躺在床上起不来。
刘湘一向稳重内敛,待人宽厚,此时忽然一反常态,竟然给潘文华下达命令:“不要说得了重病,你就算奄奄一息,也得给我爬起来指挥,绝不允许再退后一步。”
刘湘真是急糊涂了。
荣威大战开始以来,他没有能在刘文辉身上占过一次便宜,这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极为罕见。
当然,以前也不是没吃过亏,比如刘湘也曾多次败在杨森手上,但杨森打仗,并没有脱离速成系的路子,不过是特别悍勇罢了。最起码,你知道怎么防他攻他,以及如何与之周旋。
可是这些对刘文辉完全不起作用,那真是防也防不住,攻也攻不上,刘湘能做的,似乎就是败了退,退了败,然后不断重复。
就在不知所措之时,侦察电台又送来一份破译电报。
215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5 09:28:05--]
草鞋军团(188)
这是刘文辉的前敌总指挥发给刘文辉的密电,上面提出致胜的两条计策。第一条,是在已占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对刘湘发起总攻,具体步骤仍突出一个“奇”字,即正面佯攻,出奇兵绕过防线,实行前后夹击。
对于保定系将领惯用的这种奇袭打法,刘湘倒是已见怪不怪,让他惊骇的是密电中的第二条计策。
第二条计策说,应乘刘湘专注于前线,派五个旅“附自贡之背”,乘虚直捣重庆。
刘湘本人就在自贡督师,所谓“附自贡之背”,就是从自贡的边上穿插过去,然后直达重庆。
当时刘湘的主力都集中在荣威战场,留守重庆的仅有一个旅,战斗力又很薄弱,五个强旅攻一个弱旅,要攻下重庆,基本上是十个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的事。
可以预计,如果此计能成,刘湘等不到防线被攻破,败局就已不可避免,而且从此将永不能翻身。
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刘湘的眼睛都直了。
刘湘一面给重庆守军发去急电,要求抢筑防御工事,以备坚守,一面想到了向刘文辉求和。
他给刘文辉写了封亲笔信,让人拿着去找刘文辉,“向幺爸请和”。
在发出求和信后,刘湘仍然忐忑不安。
知叔莫如侄,刘文辉是一个要么不打,要打就一定要“清盘”到底的人,何况已经胜券在握,为什么要跟你和呢?
必须还要拉响警报,找人施以援手。
这个时候求援,就是喊救命,着实有些丢脸,但有什么办法呢,再不喊,命可就没了。
关键是谁能救命。
“七雄”里面,刘存厚靠边站,“杨李罗”退至末游,田颂尧又在巷战中被刘文辉给打衰了下去,能救刘湘的命的只有邓锡侯。
局外人可能觉得奇怪,这邓锡侯又是帮刘文辉调停,又是守城,他凭什么会反过来帮刘湘?你要是这么想,就说明你还不是真正了解邓锡侯。
田颂尧给刘文辉挖了两下墙角,就觉得受了天大委屈,恨不得嚷嚷到让全世界都站出来替他讨公道,做这种事的人,那就是个冬瓜。
邓锡侯不是冬瓜,他是水晶猴。
要说委屈,邓锡侯其实比谁都更委屈。刘文辉的挖墙角和抽鸦片一样,已成癖好,哪怕是窝边草,都照吃不误,挖田颂尧的同时,他也挖邓锡侯,而且是狠挖,拼命挖。
田颂尧不过才丢了两个团,邓锡侯被刘文辉拖走的是一师两旅!
216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6 08:57:58--]
草鞋军团(189)要照田颂尧的样子,邓锡侯绝对有理由跑到刘文辉家门口,咣咣咣地朝大门踢上几脚,吐上一口唾沫,然后再在墙上给刘文辉贴一张大字报。
可是邓锡侯什么都没做,甚至也未像田颂尧那样派人与刘湘制定密约,他打碎牙和血吞,仍然装得跟没事人一样,见到刘文辉也依旧毕恭毕敬,当对方是保定系的绝对老大。
直到在成都门外,恭送刘文辉率师出征。
刘文辉曾与邓锡侯有约在先,即不让任何其它部队进入成都,刘文辉的背影一消失,邓锡侯立即大开城门,把周围其他诸侯包括田颂尧、刘存厚甚至是刘文辉的“死敌”李家钰全都放了进来。
用意很明显,就是要把局面搅混,甚至于联合更多的人来对抗刘文辉。
刘文辉在前方打得起劲,还不甚留意,刘湘一个劲后退,早就左瞻右顾,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鲁迅评价《三国演义》,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其实什么“似”,就是“伪”,不过这也不难理解,一个人对某一些人“长厚”可能是容易做到的,但要对遇到的几乎所有人都“长厚”,你不虚伪做作一些,又怎么可能呢?刘湘的性格当中,也有很大“伪”的成份,亦即俗称的“装”。应该说,在这方面,他跟水晶猴颇有共通之处,可谓心有戚戚,所以对邓锡侯的把握和认识,相应就比“真小人”刘文辉来得更准确更到位。
邓锡侯一开城门,刘湘就知道了他对刘文辉的真实态度以及心中所存的危机意识。也就是说,邓锡侯虽然暂时还无力量与刘文辉单挑,但他绝不会坐视刘湘被刘文辉所灭,因为刘湘如果垮掉,刘文辉对他就不会只是挖墙角,而是要大口吞并了。
这正是刘湘在极其危急时刻,要朝邓锡侯喊救命的原因所在。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拟求援电。
假如实话实说,把如今的困境描述一遍,那猴子油头滑脑,会不会不敢来啊,基于这一顾虑,刘湘在电文中写了一句话:“胜利在握,请速发动攻击,用竟全功。”——我这边已经快搞定了,就差你搭把手,刘文辉一推可即倒。
把这句话写完,刘湘自己也心跳不已。
心跳倒不是因为说了谎。闯荡江湖这么多年,“伪”已成为基本生存法则,有时候甚至除了谎言是真的,其它可以全是假的。
刘湘心跳,是觉得不踏实。想想那邓猴子比谁都精明,前线战况真能糊弄得了他吗?
220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6 09:02:51--]
草鞋军团(190)
刘湘决定找谋士商量一下。
参谋长钟体乾负气离职,军师刘神仙也甩袖而去,不过幕僚中还有一个极能干的。
此人叫张斯可,毕业于速成学堂。据说学生时代的张斯可上课老爱打瞌睡,老师看到便惩罚性地让他站起回答问题,不料张斯可对答如流,绝无破绽。
在成为刘湘的幕僚后,张斯可仍然保持了这一习惯。他喜欢喝茶,而且用两只碗两种茶,一只泡的是成都产的花茶,一只泡的是重庆产的沱茶,张斯可喝一口花茶,就闭起眼睛养一会神,然后再饮沱茶,喝完之后再靠在椅子上打瞌睡。
张斯可平日里似乎就做这两件事,除了喝茶就是睡觉,但只要谈及正事,马上目光炯炯,且雄论滔滔,因此人称“睡诸葛”。
张斯可受召进帐,看完电稿突然问刘湘:“你是愿意邓锡侯从速出兵,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
刘湘回答当然是要尽快,越快越好。
张斯可一笑:“如果邓锡侯看了这份电稿,他只会继续观望。”
刘湘听话出有因,忙问为何。
张斯可分析说,邓锡侯其实是在坐山观虎斗,非得等到“大虎伤,小虎毙”时,才会露面。如果电稿上写“胜利在握”,基于他对荣威战况的了解,就会判断刘湘一方尚有余力,或还有什么绝招藏着没使出来,也就不会马上加入战团。
张斯可一针见血:“邓锡侯拖得起,我们拖不起,如此岂不要弄巧成拙,误了大事。”
刘湘恍然大悟,看来确实低估猴子的智商了:“那依你看,电稿该怎么写?”张斯可早就替刘湘想好了,这么写——“湘智力俱竭,势难支持,请立进兵,以免功亏一篑,同归于尽。”反正一句话,必须让邓锡侯知道实情,告诉他:小虎将毙,大虎已伤,这场虎斗行将结束,你再不登场可就晚了。
张斯可断言:“只要邓锡侯收到这份改写后的电稿,必立即出兵,刘文辉腹背受敌,我们的困境可解。”刘湘一听大喜,多少天来蹙紧的眉头也为之一展。
220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6 19:28:20--]
草鞋军团(191)
不出张斯可所料,邓锡侯在接到二次改写的电稿后,果然再也坐不住了。
他趁刘文辉不注意,一下子派出三个师,出其不意地袭击了刘文辉的后方,使其后方阵脚大乱。
与田颂尧嚷嚷之后却欲战不战不同,邓锡侯是不出手便罢,要出便朝着你的要害部位来,而且从始至终一声不响,这就叫咬人的狗不叫。
刘文辉措手不及,急忙从前线调兵援救后方。刘湘通过侦察电台,发现唐式遵前方的敌军正准备回撤,便让唐式遵发起反攻。
唐式遵早就被打懵了,身上已全无一点“白脸张飞”的气慨,接到刘湘的命令后仍傻乎乎地一动不敢动。
这时刘湘已经向刘从云赔罪,派人从老家把他给接了回来。见唐式遵真的成了“二瘟”,刘从云便拿起电话,对唐式遵说:“这是我算出来的,刘从云的兵次晨拂晓必退,此为天意,你不可拂逆天意。”经过不断的渲染渗透,军中对刘从云已形成一种迷信,都以为他“算无遗策”。特别是在泸州伏击战后,刘从云更俨然成为“多智而近妖”的孔明化身,甚至他对荣威大战失利的解释,也被许多人认同,都在背后嘀咕,说要是刘湘不折不扣地按军师计划行事,哪里会败成这个样子呢。
刘从云的卜卦比刘湘的命令还管用,唐式遵第二天便率部出击。他惊喜地发现,神仙的预言竟然分毫不差,刘文辉的部队已无心恋战,都在纷纷撤退。
这下爽了,唐式遵乘势追击,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
虽有小胜,但刘湘心里很清楚,他的部队已疲困不堪,若刘文辉弃邓锡侯于不顾,仍专心致志地实施总攻和奇袭重庆计策,那他还是得吃不了兜着走。
见好就收吧,刘湘趁热打铁,给刘文辉写了第二封求和信,希望幺爸看在家族情谊的份上放他一马,为此还引用了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言。
收到刘湘的信,刘文辉面对两个选择:要么除恶务尽,一竿子插到底,要么答应刘湘的请求
刘文辉有“插到底”的必要,也有这个能力。
邓锡侯说得好听是第三强,然而他的实力与二刘相比,还是相对弱小,从长远来看,能与刘文辉争霸四川的主要对手只能是刘湘。
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时放过“挠痒痒”的邓锡侯,集中全力,一鼓作气击溃刘湘。
2223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07 08:50:05--]
草鞋军团(192)
可是刘文辉正恨着“背信弃义”的邓锡侯,怒火战胜了他的理智,他要借着刘湘的这封信,与刘湘答成和解,把邓锡侯给干掉。
一个将决定刘文辉后半生命运,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战
机擦肩而过。
二刘停战议和,刘湘顾虑刘文辉可能会对邓锡侯进行报复,因此特地在和约条款上注明,要求刘文辉不得对邓锡侯发起进攻,否则他将出兵援助邓锡侯。
条款说的是眼前的事,一两个月也就自然失效了。议和之后,刘文辉真正的阻力却是来自于内部的保定将领。
邓锡侯为人油滑,但油滑之人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不死心眼,损人不利己那样的事是绝不会做的,他通常都是先利己,利己不成,就宁愿与人方便。
比如有一个叫陈光藻的将领,他原来是邓锡侯属下的师长,但实际上是自己搞了一些防区单干。后来防区被别人兼并,过不下去了,才跑到成都找邓锡侯想办法。邓锡侯防区也不多,就算想收容都接济不了对方的粮饷,于是好人做到底,又设法把陈光藻介绍给了刘文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