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颂尧一听大喜:我还以为恽代英是红军里面的小军官呢,原来是大人物,当然不可错过,

当下便上报蒋介石,说他的部队把“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给打死了。

蒋介石接到战报又惊又疑。

恽代英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对于有黄埔军校校长背景的蒋介石来说,不可能不熟悉。让他感到格外吃惊的是,早在两年前,恽代英已经在南京被予以处决,处决令还是他亲自下达的,怎么又在四川出现,而且被重新打死了一次?

可是田颂尧在报告上说得有鼻子有眼,活脱脱真有那么回事。

“死而复生”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直接原因就是被处决者身份没查清楚,也或者名气太大,有人冒名顶替。蒋介石便回了封电报,让田颂尧把情况说详细一些:这“恽代英”究竟是何时,何地,被何人打死的。

256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6 19:16:22--]

草鞋军团(211)正因为“重要”,蒋介石就问得极其具体,包括死时情况,尸体下落,证件证物,都一个也没放过。

接到蒋介石的电报,田颂尧不敢怠慢,随即转问王铭章。

王铭章的回复是:就看到通江城里有恽代英的街名,不知详情如何——敢情王师长更不知恽代英是何方神圣。

田颂尧急得满头大汗,说你再仔细查查看,说不准是基层部队干的呢?王铭章领命分别致电各部,自然全都石沉大海,谁都说与此无关。

不是没人想冒功,可像这种蒋介石亲自过问,细到连证件证物都要追查的,又有谁活腻歪了,敢碰这个霉头?

田颂尧这才明白,“川军打死恽代英”纯属子虚乌有。

偏偏蒋介石对此事还很关心,一再来电追问,田颂尧无奈之下,只好红着脸,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实情。

“恽代英”让田颂尧很是尴尬,但有一点,大家都不能否认,那就是川军攻城略地总没有搀假,起码巴中三县已经收过来了。

不仅是田颂尧,就连孙震的自我感觉也是如此良好:“红军的确厉害,可是他们跑到四川,遇到川军,就不得行了。”

如今的川中诸侯,都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他们对此倒是拎得很清,知道自己还是老川军那棵藤上结的果,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军”不是一码事。

比如说田颂尧,他最初就属于刘存厚的嫡系,四川新军才算是他的老祖宗,虽然从辛亥起义到护国讨袁,没有一个不参加,却也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田颂尧首先接触到的革命军,是熊克武的蜀军和新老第五师,也即新川军,后来中共在四川也策动了几次武装起义,并拉起了队伍,但无论是新川军还是这些中共地方武装,在老川军的重兵围攻下,最后都已溃散而告终。

革命军又不是没见过,想那熊克武何等了得,而今安在哉?

按照田颂尧的评估,红军甚至还不如熊克武,毕竟要单打独斗的话,他没在熊克武和新川军身上占到过太多便宜。

红军,可能也就比中共的地方武装强一些吧,“是经不住正规川军打的”。

现在的问题是,红军已退至通江北面的山区,还要不要穷追呢?

从战场形势来看,红军仍在后退,川军仍在前进,似乎没有理由不追,但还是有部将提出怀疑:“红军只退不进,会不会在施诱敌深入之计啊,应该提防,不能轻进。”

258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7 10:18:49--]

草鞋军团(212)蒋介石派来的特使也提醒田颂尧,说红军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信的话,你知道第一次“围剿”时,张辉瓒是怎么完蛋的,不就是中了红军的诱敌之计吗?听到这里,田颂尧心虚了。张辉瓒是陆士生,湘军干才,生前位列中将,连他都栽了进去,看来大意不得。

田颂尧赶快发电报给刘湘,借来了一架小飞机。

他想通过飞机侦查一下,看现在红军究竟有多少兵力,如果兵力突然增多,就说明其中有诈。

负责随机侦查的是田颂尧的幕僚长。这家伙身体很差,坐飞机都头晕,可又不能不去,登机后,他拿了一张十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比比划划,让飞行员开过去。

十万分之一的地图,应该说是比较精确了,无奈此君早已头昏眼花,哪里能够真正用得起来,不过是信马由缰地随手一指罢了。飞行员水平也是一般,你那么一指,我也就那么一开,结果根本没有找到红军所在的中心区域。

得完成任务啊,幕僚长举一望远镜,胆战心惊地朝地面胡乱观察了一通,就草草了事,打道回府。

回来之后,他告诉田颂尧,没发现红军大部队,只看到险隘地方有小股红军在活动。

田颂尧和孙震听后都喜不自胜。

不过“小股”,又是缩聚在一块小地方,不正是围而歼之的好时机吗?

田颂尧知道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徐向前,他连徐帅都一并瞧不起了,对别人说:“徐向前的队伍,是一支流寇,目下已成强弩之末,我们的胜利不过是指顾间的事。”话音刚落,川军即奉命集中,围歼通江以北的“流寇”。

田颂尧坐着飞机也侦察不到徐向前的实情,徐向前却对他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得一清二楚。

红军有一个非常严密的情报网络。早在入川之前,中共四川省委就在田颂尧的军部发展了地下军事小组,田颂尧的许多幕僚甚至他的机要秘书长、随行秘书都是地下党员,试问田颂尧和孙震还有何秘密可言?川军大到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小到内部番号、通讯联络信号,徐向前无不知之甚详。他从情报中,获悉川军虽夺巴中三县,但实力损耗严重,有的主力团成建制被歼灭,显然,这个时候川军需要休整,而不是继续出击。

259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7 19:48:29--]

草鞋军团(213)

田颂尧前期能收回巴中三县,缘于当时红军入川才一两个月,兵力较少,又无险可恃,等退至通江北面,大部队其实早已到达。在这种情况下,徐向前还要摆出弱兵姿态,一退再退,除了准备诱他进笼子,也没有别的好解释了。

川北地势,南低而北高,愈是向北,山势愈是陡险,至通江以北,更是山高路险,易守难攻,若论防守阵地,再找不到比这更好的了。在一些险隘之处,红军只需摆上几个连,就能顶住川军整团、整旅的进攻。

徐向前要在这里把田颂尧从“损耗严重”磨到“精疲力竭”。

果然,田颂尧的所有前线部队都被阻在山区,一步不得前进。两三天后,见川军士气逐渐陷于沮丧,徐向前一声令下,发起了大反攻。川军猝不及防,全线崩溃。

川军被外界称为“川老鼠”,就是说他们跑得比较快,无论进攻还是溃退。依照诸侯混战时的惯例,孙震又把枪支弹药、辎重财物沿路丢弃,让对方捡拾,以便争取时间跑路。

素不知红军不是川军,徐向前下令,各部队一律不准打扫战场,只管猛打狠追。

在红军系列中,红四方面军一向以猛和狠著称。身为总指挥的徐向前亲自加入追逐赛,一气追过一座四十里的大山。

大概是跑得太快了,体力透支严重,下山后,徐帅头疼欲裂,两手抱着脑袋,很长时间都说不出话来。

这样凶猛的追击战术,川军从来没有见识过,那个狠狈就别提了。不仅前线大部队全部崩溃,就连原先布置在较后地区的少数预备队,也被顺势打垮。

田颂尧大惊失色,他本人驻于阆中,但包括阆中在内,后方都是一片空虚——他此前早就把部队全都摆到了一线,根本没留下做总预备队的足够兵力。

更令人悲哀的是,直到此时,田颂尧和孙震也没搞清楚红四方面军的真实情况,不知道对方究竟掌握多少兵力,最终要打到哪里。

越糊涂越惊慌,越惊慌越没辙,除了逃命,两人全都没有一点招。

阆中城外是嘉陵江,孙震传令架起浮桥,供各部撤退。

可是人倒霉的时候,连天都不帮忙,忽然下起大雨,河水暴涨,渡河效率也为此大受影响,岸边的溃兵越积越多,而且大家都抢着渡河,没有人肯留下来做掩护。

261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8 11:27:57--]

草鞋军团(214)

王铭章见势不好,当场召集所有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希望谁能发扬发扬风格当后卫,然而军心已溃,哪里还能再找出这样的活菩萨,反而会上闹到不可开交。王铭章无计可施,竟然卜通一声跪倒在地,给部下们磕起了头。

磕头也没用,大家仍是各自乱跑,跟老窝被端掉的野蜂没什么两样。

田颂尧极其短暂的几个月“黄金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他遭到了命运齿轮的无情报复,不仅再度丢掉巴中三县,而且继成都巷战后主力再受重创,出来三分之二的兵力,起码损失了三分之一,战后连一个稍为完整些的团或连都找不到了。

冬瓜这下真的摔烂了,田颂尧别说进攻,连退而自保都觉得困难,只好致电蒋介石,请求辞去“剿匪督办”。

川军第一次跟红军照面,蒋介石可是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交道,真实的红军有多凶猛,他比谁都有数。

你先前得意,那是超常发挥了,现在一败涂地,倒反而在我意料之中。

蒋介石没有同意田颂尧的辞请,他属意刘湘前去“征剿”,并委任其为“四川剿匪总司令”。

刘湘自有主意,他提出“先安川后剿赤”:让我打红军不是不可以,但得等我干趴幺叔,把四川盟主的位置坐稳当再说。

岷江一战,刘湘大获全胜,也相应具备了统领各路诸侯的权威和声望。

1933 年 10 月 4 日,刘湘当着诸侯部属们的面,在成都正式宣誓就职“四川剿匪总司令”。之后,便发布了六路“征剿令”,准备向红军发动进攻。

出征之前,刘湘公开宣称“三个月内全部肃清川陕苏区的红军”。

这并非完全大言,而是有一定的实力依据。

时间到了“战国末期”,六强皆有定数,所谓六路,实际上也就是“六强”。除刘湘自统一路外,其余五路依次为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刘存厚,交椅排法完全按照“水泊梁山标准”,武功与资历综合,但以武功为先,然后谁大谁坐前。

六路集中了当时所能集中的大部分川军精锐,计有一百多个团,二十万人马,反观红四方面军,尽管打垮田颂尧后即进行了扩充,但也只发展到五万余人,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新兵兵力占有绝对优势,自然是王道,可自古以来,战场又都是一个时时能诞生奇迹的地方,这回创造奇迹的是徐向前。

263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8 20:25:26--]

草鞋军团(215)早在刘湘宣誓就职之前,徐帅就预先破掉了“六路”中的两路:杨森和刘存厚。

杨森和刘存厚的防区也都在川北,与田颂尧毗邻,田颂尧兵败,如同在他们头顶上响了个炸雷,让二人吃惊不已,有朝不保夕之感。

依照杨森以往的脾气,那是非要斗一下不可的,但他如今地盘很小,部队也少,全部加起来不过才两万,仅是田颂尧“三路围攻”所用兵力的三分之一。再说了,蒋介石好歹还给了田颂尧一个“剿匪督办”呢,杨森什么都没捞着,干嘛非要去太岁爷头上动土?杨森另辟蹊径,他与红军进行秘密谈判,提出“互相支援,互不侵犯”。双方达成协议后,他率先给红军送去地图和药品,以示诚意。

这些当然都得瞒过蒋介石的耳目,所以还得演戏。

先是红军那边假装杀过来,然后杨森这边派一个连虚张声势地大喊:“红军又过来啰!”

喊完就乱放枪,放完枪冲锋,双方以冲锋为掩护,顺势完成所有物件的交接。红军拿到东西后,也就撤走了。

仗打得蹊跷,连当地老百姓都觉得奇怪:“这次红军怎么撤退得这么快?”杨森跟田颂尧最初一样,他的那套经验还是诸侯经验,不知道红军并非诸侯,可不会跟他玩梁山泊兄弟那一套。事实上,杨森的前哨据点直接伸入巴中,极大限制和影响着红军的行动,红军是一定要拔掉他这颗钉子的,这是战略高度,没得商量。

几天之后,徐向前一声令下,红军趁着雨夜发起隐蔽大突袭,杨森猝不及防,被打得晕头转向,于是也不得不退守嘉陵江西岸,成了“田颂尧第二”。

接下来就轮到了刘存厚。

刘存厚的防区也在川北。“六强”里面,数刘存厚的资历最老,邓锡侯、田颂尧全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媒体也都称他为“老将军”。他能挤进“六强”,很大程度上卖的就是一张老脸。

刘存厚的一生之中,最为得意的当然还是北洋时代,也始终对此念念不忘。虽然他早已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的头衔,但所用军旗仍是北洋的五色旗,而不是其他诸侯通用的“青天白日”。他给中学题写匾额,落款时竟然还是北洋赐给的爵位:“勋一位,一等文虎章,一等宝禾章,崇威上将军”。

265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9 09:50:37--]

草鞋军团(216)在北洋政府业已灰飞烟灭的情形下,别人避之尚恐不及,刘存厚此举亦属难得。盘点刘存厚这一辈子,他前半生之所以大业难成,还是缘于没存下一个“厚”字,倒是临到晚年,总算“厚”了一把。

刘存厚不但在形式和精神上完全继承北洋,他的部队似乎也留在了那个时代,无论军事训练还是枪炮器械。徐向前初来乍到,但他对刘存厚的评价和印象也只有两个字:老朽。

打田颂尧和杨森,尚需智谋,打老朽,所有这些都不需要。

红军出击之后,刘存厚只有赔钱的本事,哪有赚钱的能耐。他向刘湘求援,发去的求援电报不亚于雪片飞舞,但即便到这般地步,此翁还死要面子,一边频频告急,一边信誓旦旦地说要“誓死坚守”。

刘湘知道刘存厚是打肿脸充胖子,所以派援的同时,也很坦白地对他说,你如果守得住,固然很好,万一守不住,就不要硬撑了,只要记住,走之前务必把运不走的武器销毁掉。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刘存厚反而不好意思马上遁形了。

他找人在府中扶乩,想算算看自己能不能撑到援兵到达。不料算命结果还没出来,城内已响起了枪声,红军先头部队冲进了城。

刘存厚带上家眷卫兵仓皇而逃,自然也顾不上什么销毁武器,用报上的说法就是,“老将军”不仅面子没保住,还给红军“厚赠了一笔礼物”。

到刘湘正式组织六路“征剿”,实际已提前打垮了三路。

不过刘湘一开始也并不拿其余五路当回事,他在意的是自己这一路,即第五路。

和其它川中诸侯不同,刘湘并不是第一次和红军打交道,早在他和刘文辉发生惊天冲突之前,就在湖北和红军结结实实地干过一架。

当时蒋介石在武汉发起第四次“围剿”,除用“中央军”重点攻击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外,还向刘湘发出命令,要求川军协同鄂军,对鄂西洪湖的红三军展开围攻。

川军极少出省,往前追溯,真正重大的出川作战也就一次,即熊克武和刘湘共同策动的“援鄂之战”,打那以后,川军几乎足不出户。

266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19 20:07:06--]

草鞋军团(217)例外也有,比如蒋桂战争时,刘湘曾派一个师出川“拥蒋讨桂”,又如中原大战时,鄂北红军声势浩大,刘湘也应蒋介石要求,派部出川援鄂,但当时刘湘的注意力并不在外部,以致于每次部队出川时,他都要反复叮嘱带兵官:我的策略是“内重于外”,你们出去后意思一下就行了,千万别傻乎乎地遵命作战啊。

结果便是形式大于内容,川军相当于出省旅行了一趟,除了来回赶路,基本上什么都没做。

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刘湘本来也想和过去一样,派一支部队出去招摇招摇,摆摆造型,闹闹声势,之后就打道回府,但考虑到此时的蒋介石并非“蒋桂战争”或中原大战时可比,行事太夸张的话,不仅交不了差,而且可能失去蒋介石的支持,因此他一度觉得十分为难。

人判断或决定不了的事,还是得问神仙。

在近代中国,皇帝其实从未消失,他们不过换了几身衣服罢了。刘湘迫于时势,早已断了做“皇帝”的念头,能在川中和刘备一样三分天下,就阿弥陀佛了,倒是刘从云出道以来,一路坦途,反而从来没有灰心过。

皇帝只有一个,既然你刘湘不做,我做!

某天,刘从云和刘湘、邓锡侯“二弟子”在一起,他突然大发豪兴,很得意地说:“我左手抱着晋康(邓锡侯的字),右手提着浦澄(刘湘的字),何愁天下不定?”刘从云还曾当着刘湘的面说过:“我扶了乩,乩仙说我将来要当皇帝,如果真的当了皇帝,一定把皇位传让给您。”

别人听了这些话会很生气,刘湘却一点都不介意,甚至还很高兴:没准刘神仙真能把蒋介石这类“伪天子”给挤掉呢,到时候我还能白落个“皇帝”当当哩。

在“出川远图”这一点上,刘从云和刘文辉算是英雄所见略同,所以刘湘犹豫,他毫不犹豫。

当然,这话不能他说,得让“乩仙”说。

刘从云做了整整七天水陆道场,然后扶乩请神,“乩仙”很快就来了指示:“湖北荆沙(荆州和沙市)一带,也都是刘家的天下,理应收复”。

刘湘看了之后怦然心动,不仅欣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而且决定这回要动点真格的,以便“收复湖北荆沙”。

蒋介石随后任命刘湘为“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作为“主公”自然不能再亲自跃马上阵,他让王陵基代理此职,率三旅川军前往鄂西。

267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0 10:27:46--]

草鞋军团(218)这都是“九一八”以后的事,自从日本人打进东北,诸侯们外出打仗又多了一个极其时髦的口号,叫做“抗日”。

王陵基扛着“抗日”旗号出川东入湖北,在宜昌停留三个月后,才正式下达作战命令,并进占沙市。

红三军系由贺龙指挥,在发现川军动向后,贺龙即亲率主力星夜赶回洪湖,向范绍增率领的前卫部队发起反攻。

双方相持一个多月,伤亡都很大,范绍增虽拼了老命,但他只有一个旅,红军有一个师,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最后“哈儿”被打得落荒而逃,乘骑和行李都成了红军的战利品,右手也在突围中负伤骨折。

范绍增吃了败仗,然而这只是战术上的失败。

王陵基老谋深算,他坐拥三个旅,一前两后,范绍增落败之后,他第一时间便对败退下来的那个旅进行整补,随后又向沙市增援了一个旅,使得沙市防守得以大大增强。

贺龙击溃范绍增后,继续向沙市发起攻击,但面对两旅川军防守的城池,打了近半个月都打不下来。

这个时候,王陵基将他手中的第三个旅置于红军侧背,尽管没有主动出击,可是威胁之大不言而喻,鄂军则乘隙从后方攻击洪湖中心区域,等于是川军主防,吸引红军主力后,支起架子来让鄂军攻。

贺龙和红三军所面对的局面变得异常被动,至 1932 年 9月,洪湖根据地已经大部失陷,红三军也由一万人锐减到三千多人,最终只能像红四方面军那样,退出洪湖,转入湘鄂边境打游击。

赶走红军,刘湘和刘从云喜不自禁,都以为“乩仙”的预言就要实现了,不料他们机关算尽,算来算去,却还是算不过蒋介石。

“围剿”洪湖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老蒋就用“中央军”接管防务,在鄂川军被全部打发上船,输送回川,

到头来,荆沙并非“刘家的天下”,还是他蒋家的。

花了半天工夫,竟然是损兵折将,毫无所得,这下子惹得川军内部怨声载道,许多军官都对刘从云的“神机妙算”产生了怀疑,说刘神仙的话,真是靠不住。

相对而言,刘湘倒是能看得开:不就是损失了一些人马,而且没占到地盘吗,你们这些小军官的高度只有那么高,就是看不到更长远的——蒋介石用了我的兵,但没给我地盘,那就相当于欠了我人情,他不得还吗?

到了二刘争夺“川中王”,蒋介石站的位置,确实是刘湘这边。

269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0 19:01:39--]

草鞋军团(219)如果说对那次出川作战,刘湘尚能抱可有可无,得失不介于怀的态度,这次不同,红军打到四川来了,双方有了直接的利害冲突。于川军而言,一旦打不好,已不是得不得地盘的问题,而是要失去地盘了。

刘湘决定任命王陵基为第五路总指挥,再次指挥与红军作战。

在任命王陵基之前,刘湘斟酌再三,犹豫了又犹豫,因为他对“王老师”早有疑忌之心。

除了刘从云因与王陵基不和,经常在身边进些关于王陵基的“谗言”外,在刘湘眼中,王陵基自身也确实有了离心倾向,比如擅自在万县招编人马,扩充部队之类,那不就是要独闯天下,拉旗杆做小诸侯了吗?

刘湘和邓锡侯不同,刘湘是表面宽厚,他绝不会像邓锡侯那样,容许部下越出自己划定的圈子。对灵官的一举一动,他貌似不置可否,内心哪里会真的不在乎。有一段时间,他盯着万县的那副神情,就好象那是颗定时炸弹似的。

可他仍然要用王陵基,而且要重用。

刘从云曾指王陵基是魏延。魏延有没有“反骨”可以另说,但文长兄绝对是个出众的将才,此君不仅骁勇善战,而且深具奇谋,他献给诸葛亮的“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策,为后世许多兵家所叹赏。

魏延的计策再高明,终究没能付诸实施,王陵基在“下川东之战”、“出征洪湖”中的表现却是有目共睹,尤其是王陵基有过跟红军作战且战而胜之的经验,这在当时的川中诸将中无人可及,就凭这一点,也不能把他给拉下。

退一步说,魏延造反,终究还是在刘备孔明不在世的时候,刘湘自信自己也能镇得住灵官,即算对方是定时炸弹,那定时钟表也在自己手里,还不致于马上走火失控。

王陵基刚刚拜印,还没出发,徐向前就已通过击溃刘存厚,占领绥定、宣汉两县,红四方面军也顺势扩展到了八万余人。

1933 年 11 月 1 日,王陵基领兵五万,向绥、宣发起“进剿”,刚好与继续向前推进的红军狭路相逢。

徐向前原计划占领绥、宣后,便长驱直入,南下进攻万县,以扼四川咽喉,但跟王灵官打过一个照面之后,就知道遇上了川军主力,急忙退至宣汉河北岸。在这一带,红军工事坚固,又有河道挡路,双方形成了对峙格局。

271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0 19:04:16--]

@中国罗杰斯 2012-08-20 16:01:04刘湘率诸侯联军与刘从云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这场好戏的始作俑者田颂尧却不见了。

,,刘从云应该是刘文辉,楼主幸苦

----------------------------- 是 bug,抱歉

271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1 09:52:19--]

草鞋军团(220)

绥、宣既破,重庆和万县北面都亮出了空档,全川为之震动。刘湘压力很大,他急于稳定人心,乃向王陵基发出严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发动第一期总攻,以收复绥、宣。

渡河作战向来是个极其危险的买卖,王陵基即便被压得再紧,也不敢贸然从事,他在寻找一个机会。

起雾了。

1933 年 12 月 15 日,拂晓,宣汉河上雾气蒙蒙,能见度非常差,这边看不到那边,那边也看不到这边。

川军以浓雾为掩护,成功实施了强渡。北岸红军发觉后,急忙组织反攻,要把已渡河的川军赶下河。

王陵基指挥作战,极有章法,攻击时有主攻,有佯攻,有预备队,分得清清楚楚,防守时则配备重火力,一般为三线配置:重机枪阵地两线,迫击炮阵地一线。这使得双方的攻守战相当激烈残酷,伤亡也都很惨重,红军战死将领很快达到了师长一级,徐向前事后对此的描述是“杀声震天,山河尽染”。

1933 年 12 月 17 日,川军收复绥、宣两城,红军退守马渡关。

马渡关山高林密,路险涧深,乃川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向前十分重视,不仅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这里,而且调精锐部队严密布防。

王陵基也是一样,他只有将此地夺过来,才能反过来扼制红军南下。

1934 年 1 月 24 日,王陵基调动两个主力团向马渡关发起进攻,在伤亡一千多人后,红军阵地仍岿然不动。

负责把守关口的是许世友许和尚,那是徐向前部下第一勇将,素以能打苦仗恶仗著称,他的防线岂是那么容易被突破的?王陵基一向岸然自高,连刘湘见他都得尊称“王老师”,从来也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主,当下大叫一声:“我不信红军是三头六臂,这马渡关就打不下来!”红军虽然没有三头六臂,但川军连攻四天,连续激战,就是拿不下一个马渡关。

1934 年 1 月 28 日,王陵基亲临前方督阵,随其前往的还有两个手枪大队和独立团。

手枪队是刘湘成名前后的必杀技,队中人手一支盒子炮,近战时火力甚是威猛,过去刘湘每遇过不去的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调手枪队出阵。独立团则拥有机枪营、炮兵营这些重火力,可掩护步兵进攻。

依靠这些生力军,王陵基当晚终于如愿以偿地攻下了马渡关。

273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1 17:19:50--]

草鞋军团(221)

至此,川军境况逐步趋于好转,刘湘也高兴起来。他用兵向来谨慎小心,生怕王陵基像田颂尧那样,中了红军的诱敌之计,正好又临近春节,便连电王陵基,让他固守原有防线,不得再纵兵深入。

见前方没有新的军事行动,王陵基便乘飞机回万县过春节去了。

你要快快乐乐过春节,红军可没这打算。

红军在田颂尧处设有地下军事小组,有了这一情报来源,徐向前对“六路”的动态全都了如指掌,王陵基要过春节,他偏不让“王老师”过舒服。

1934 年 2 月 12 日,农历是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之后就是小除夕。红军突然发起夜袭,在击溃川军前哨阵地后,直趋王陵基的第五路军总指挥部。

川中诸侯作战,自有它的一套路子和规矩,像春节这样的节假日都是各归各家,完全想不到会遭袭。现场顿时一片混乱,官兵伤亡近千人,被红军缴获的武器弹药和预备过节用的鱼肉食品,更是数不胜数。

王陵基闻讯很是惊慌,急忙赶回前线,但川军士气已受到沉重打击,他的主力部队之一许绍宗旅被红军三面围困。

红军夜袭成功,除了出其不意外,与担任副总指挥的范绍增援救不力也有很大关系。

刘湘对王陵基“用而不信”,就需要有人替他在旁边进行监控和牵制,但因为王陵基在川军中资格老,潘文华、唐式遵等人见了都得喊老师,让他们做“监军”,很难却得过情面,范绍增则不同,他是绿林袍哥出身,才不管这一套呢,于是“哈儿”就成了王陵基的“固定副手”。

对刘湘来说,“王范配”更有利之处还在于,这两人以前就不对付。“出征洪湖”时,范绍增受王陵基之命,率先向红军出击,结果大受损失,他认为自己是吃了王陵基的暗亏,从此便多了个心眼,防王灵官跟防贼似的。

等到红军发起夜袭,范绍增也装聋作哑,“哈儿”似地对战况不闻不问。

王陵基回防后,给范绍增的部下发了封电报,指桑骂槐地说了一通,中有“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等字眼。

那位部下颇有范绍增的风格,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候吵起架来却毫不示弱,他也反唇相讥,说王陵基是“温柔难舍,姗姗其行”——知道红军为什么会趁这个时候偷袭吗,还不是您老人家要窝在家里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前线无人指挥的缘故!

王陵基无语以对,这两封骂战电报遂在川军中被引为笑谈。

275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2 08:44:40--]

草鞋军团(222)

除了红军,大家春节过得都不开心,王陵基如此,刘湘亦如是。红军夜袭,使得第一期总攻变得虎头蛇尾,所谓“三个月全部肃清红军”的承诺也沦为吹牛,噗的一声就破掉了。

这是一个导火索,刘湘与王陵基之间长期积累的矛盾,眼看着就要全部爆发出来了。

关于灵官的罪状,除了过去的那些,刘湘桌上新近又积了好大一摞,当然里面最刺刘湘眼睛的,还是集中在“有反骨”这一条。

王陵基的部队有一个团长职位空缺,刘湘要派员接替,但遭到了王陵基的拒绝,王陵基以“前线不能易将”为由,自行升任了一位营长。

按理说,王陵基的做法也没什么错,一个前线总指挥,如果在团长任免上都没有职权,那他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王陵基以前就吃够了刘湘的这个苦头。

从万县整军开始,刘湘对部下就控制得很紧,在王陵基的部队中,所有旅团长均系刘湘委派,而且他们经过刘湘的精心调配,即都是从师旅长整编下来做旅团长,有这两个背景,王陵基很难驾驭他们。

王陵基在万县招兵买马,并非全如外界想像的那样,急不可耐地要立山头单干了,而是他拿这些神人一样的“御派旅团长”没有办法,不得不另外建一些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亲兵部队,比如在马渡关攻守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手枪大队和独立团,就都是王陵基自己组编的。

可是刘湘不会这么想,他对此非常痛恨,在王陵基任命团长后,他马上派王缵绪前往,名为襄助,实为监视,后又加派唐式遵为后备总指挥,以便随时替换王陵基。

一般的人对此都会有所警觉,惟有王陵基一向眼高过头,尤其在多次取胜的情况下,更是得意忘形,完全不知道自己已身处敏感之境,必须适当收敛或低调一下了。

收复绥、宣后,他收容了刘存厚的残部,并将刘存厚的无能无为写成材料,在蒋介石面前告了一状,蒋介石对刘存厚类的“老朽”本来就看不顺眼,便顺势撤销了刘存厚的军长职务。

刘存厚下了课,王陵基当仁不让,在蒋介石面前推荐自己继任第第二十三军军长。

蒋介石予以批准,但光老蒋任命还没用,王陵基是刘湘的部将,必需经过刘湘本人同意,刘湘当然坚决不同意,此议只得搁浅。

276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2 20:31:44--]

草鞋军团(223)

经过这件事,刘湘认为王陵基胆子越来越大:你竟然都能越过我,让蒋介石来升你做军长了,你究竟想干什么?

一个可怕的念头是,“魏延”可能要反!最早判定王陵基属于“魏延”的那位也没歇着,刘从云站出来了。

原先的神仙斗法倒是早已结束。有一段时间,王陵基对请来的那个本家王神仙深信不疑,尤其着迷于此人所谓的“点石成金”之术,想想看,石头都能变金子,这年头谁不想啊?

可是王神仙说,仙人有仙规,仙规里面规定,“点石成金”是绝不能轻授的,如果违背了规定,就算是神仙本人,也得像《封神榜》里那样,被押上斩仙台去问斩哩。

那怎么办呢?王神仙说有办法,可以先炼丹砂,把丹砂炼成黄金,那也是一样。

王陵基信以为真,便在万县的公馆里树起炉子,以供王神仙“点丹成金”。

不料到了开炉的前一天,王神仙忽然失踪,哪找都找不到了,连随身衣物也片甲不留。王陵基这才明白上了当,所谓“点丹成金”,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神仙”早就找了个机会趁隙溜走了。

王陵基空欢喜一场,对外还不能承认,只说是“神仙”从他的公馆飞升了。

神仙斗法,刘从云不战而胜,王陵基似乎已有足够理由拜倒在他脚下,可老王仍然整天大脑袋昂得高高,横竖不认“刘老师”,这让刘从云大为光火。

王陵基率部“进剿”后,刘从云耐不住寂寞,又在后面指手画脚,并拟定了作战计划,要王陵基执行。

刘从云的所谓作战计划,是他闭门造车,一个人鼓捣出来的玩艺。按照他的计划,部队出发不但要排好“良辰吉日”,还要指定“行军大吉”的方向和路线。

你说用这个来鼓舞军心,起点精神作用,倒还有些依据,但真要拿它来用兵,却是漏洞百出。在武备出身的王陵基看来,更是毫无军事和实用价值,属于十足的瞎胡闹——大概是刘从云对川北地形不太熟悉,不知道那里地形复杂,他所制定的某些路线,居然很多是朝着悬崖绝壁去的,完全无法通行。

刘湘也是一路打仗打过来的,当然不会真的认为刘从云的那些计划有多少科学性,但科学不科学是一码事,你肯不肯服从命令是另外一码事。

你就算是应一声,但实际并不照做,都没关系,可偏偏王陵基连应一声也不愿意。

278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3 10:24:28--]

草鞋军团(224)王陵基越是这样,刘湘和刘从云就越认为他是心怀鬼胎,于是又一连发去了十几封电报。

十几封电报,也就相当于十几道金牌,但王陵基每次都回电否决。

刘湘急了,随即发过去一道训令。

军队之中,极少使用训令这样的命令,那就等于死命令了。

王陵基除了“王灵官”、“王老方”这些绰号外,还被人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