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式辉面前,杨永泰把文章主要做在复兴社上面,尽量渲染康泽在四川如何仇视刘湘,甚至把“谣言”的源头全都栽赃在以康泽为首的复兴社身上:“他们无中生有地诬蔑刘甫澄,说他勾结陈济棠造反,弄得刘甫澄很无安全感。”
熊式辉早已接到杨永泰的电报,他笑了笑:“以我同委员长(蒋介石)的关系,他们尚且挑拨离间,何况刘甫澄。
不要紧,我先把你的意思转告委员长,委员长有什么回话,我再拿来告诉你。”
有了这么一个中介,邓汉祥感觉踏实多了,但他不知道蒋介石能否相信自己编的那套话,所以心里依旧忐忑不安。
熊式辉回来时,仅带回老蒋的一句话:“四川的事不简单,告知邓汉祥马上会见我。”邓汉祥喜忧参半,喜的是下半句,蒋介石既已同意接见,说明事情有了初步转机,忧的是上半句,“不简单”便是复杂,看来蒋介石对他的话仍存有怀疑。
果然,当邓汉祥求见时,蒋介石怒容满面,连必要的寒喧都没有,就狠狠地掷出一句:“刘甫澄要造反!”
441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7 20:15:00--]
草鞋军团(295)
邓汉祥连忙申辩,力言绝无此事,是“复兴社捏造的谣言”。
蒋介石二话不说,喊副官拿来地图,把川军的调动情况指点得清清楚楚,比如这里调集多少部队,那里又调集多少部队。
他一边指给邓汉祥看,一边嘴里恨恨连声:“刘甫澄不仅出动了军队,还是深夜行动,这些都瞒不了我,我已经很清楚。请问,你们这不是在附和陈济棠,反抗中央,又是在干什么?”
邓汉祥猛然发现,蒋介石所搜集情报之周详,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计。
室内的气压一时低到骇人,几个闪电从邓汉祥脑海里刷刷蹿过:“委员长一定弄错了,不可能有调兵的事,即便有部队移动,也不是为了附和陈济棠,而是为了剿匪!”
蒋介石瞪大眼睛看着邓汉祥。邓汉祥解释说,四川的土匪跟别处不同,他们同社会上的袍哥向来互通声气,剿匪部队倘若白天行动的活,很可能泄密,因此一定要在夜晚出没,才能打土匪一个冷不防。
“这是在绥靖地方,委员长千万不可听信谣言啊!”邓汉祥七拐八拐,又回到了“谣言”这个起点。
蒋介石见邓汉祥说得有鼻子有眼,倒也有些信了,邓汉祥乘热打铁,当着蒋介石的面论证起刘湘“造反”的不可能。
“刘(刘湘)拥护委员长十年如一日,当宁汉分裂,大局未定时,他没有反;当中原大战,胜利难分时,他没有反;今天下已定,谁都能看清楚局势,刘再无知识,又何致于此!”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邓汉祥扬扬洒洒一通发挥,把蒋介石讲到无话可驳。
联想到刘湘过去维护自己的一些往事,蒋介石的火气也随之消掉大半,他这才顺梯而下:“是啊,所以我还是相信甫澄的,四川的事,仍望他多负责任。”
在促使蒋介石转变态度后,邓汉祥又在会谈结束前,请蒋介石写封回信,以便复命。蒋介石慨然应允,第二天请邓汉祥吃饭时,便将亲笔信交给了他。
展开一看,满纸都是如何信赖和倚重刘湘,甭管多言不由衷,至少表明短期内不会与刘湘摊牌。
当夜回到旅室,邓汉祥立即将蒋介石的信件用密码电告刘湘。刘湘正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邓汉祥要是再不来信息,他差不多要抹脖子上吊了,接到电文,这才稍稍心安。
443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8 06:59:12--]
草鞋军团(296)
邓汉祥乘机返回成都,刘湘派员从机场将其接来,详详细细地询问了一遍经过,确认无误后才送邓汉祥回府。
从此以后,刘湘不仅对邓汉祥言听计从,而且幕前幕后的大部分事务,都交由他全权处理和运作,使这位幕僚长成了事实上的“川中宰相”。
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邓汉祥地位跃升如此之快,不可能不引起其它“有功之臣”的嫉妒,这些人背后嘀嘀咕咕,扬言:“天下是我们打出来的,邓某何功何德,竟尔坐享其成!”
流言传到邓汉祥耳朵里,让他深感痛心,曾说:“他们会打,当蒋介石要以雷霆万钧之力压下来的时候,不都是叫我一个人出面去抵挡吗?他们怎么又不敢去打呢?”
刘湘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不管周围如何叫喳喳,在这样的多事之秋,幕中真能胜任折冲重任者,唯邓汉祥一人,你不用他,还能用谁?
极少冒险的刘湘没有被险情所吞噬,而两广事变的第一个挑起者、有南霸天之称的陈济棠就没这么幸运了,他被迫下野,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广东。
陈济棠的遭遇,就是刘湘的噩梦。有了这次经历,他对自己与大鳄之间的悬殊差距看得更清楚了,几乎每时每刻,他都在捉摸和思考,如何才能增加安全系数。
自然界的食物链总是一环套一环,诸侯们都怕了蒋介石,可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比他更强大的对手,比方说日本人。
诸侯们叫“内”,倭国在国门之外,就是“外”,蒋介石的口号是“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国内摆平了再跟日本人计较。诸侯们则针锋相对,提出“攘外才能安内”,或者“攘外即是安内”、“攘外内自然安”,除了御外抗侮的民族情感之外,不得不说,牵制蒋介石,以保全自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在两广事变中,无论广东还是广西,都以抗日为名,以反蒋为实。广西的新桂系更好,竟然可以前脚接受日本武器和教官,后脚就 “北上抗日”,敢情一样都不耽误。
刘湘并不例外,但他的所作所为显然又比两广要磊落得多。或者可以这样说,从“万县惨案”时杨森与英军对阵开始,四川人对洋鬼子还真没怎么含糊过。
445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8 22:28:25--]
草鞋军团(297)
日本在成都原来设有领事馆,不过“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关门大吉了,日本侨民也撤回了国,此后日本外务省又不断向南京外交部施加压力,要求恢复领事馆。
外交部长张群征询刘湘的意见。邓汉祥以刘湘的名义复电表示,成都既非商埠,又无日侨,要设立领事馆的话,也没有条约上的根据,当然最重要的是,自东北沦陷之后,川人仇恨日本的情绪甚为激烈,因此请外交部予以慎重考虑。
张群于是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照会,予以拒绝。
日本人不管不顾,仍然计划派人潜入成都,横竖一定要设领事馆。
刘湘便与邓汉祥计议,密令全川各地舟车、旅店不许接待日本人,同时派出密探队,跟踪监视所有入川来蓉的日本人。
1936 年 8 月,日本派出四人先遣队,利用各种关系住进了四川的一家大饭店。
刘湘派人规劝未果,就策动了成都各界示威游行,以压迫日本人出境。按照他的要求,示威游行时,军警只能维持秩序,不得对游行队伍进行干涉。
很快游行就出现了失控现象,四个日本人被一顿胖揍,两死两伤。
死了人,便成了异常棘手的外交事件,这就是“成都事件”(又称“蓉案”)。在外交上已饱受日本逼压的蒋介石得知后,很是恼火,专门来电相责,说刘湘事前既未防范,事后又不缉凶,对蓉案应负完全责任。
不料这次刘湘有高人相助,游行前邓汉祥特地通过民间抗日团体,出面邀请了成都的复兴社对游行进行指导。
复兴社成员大多为黄埔军人,在蒋介石内部属于抗日主战的激进派系,与新政学系的相对低调保守完全不同。接到邀请,他们欣然同意参与其中,甚至没有向蒋介石进行报告。
游行过程中,邓汉祥安排专人,用手提照相机将复兴社成员沿途活动的情形全都拍了下来。现在蒋介石要追究责任,刘湘就按照邓汉祥的建议,把当天拍得的照片函送南京,同时复电说,蓉案系由成都中央人员(复兴社)领导和发动,又是爱国行为,因此,“事前未便阻止,事后无法缉凶”。
本来要打别人扳子,没想到闯祸的却是嫡亲儿子,只得放弃追责,改由南京外交部直接与日交涉。
这也是暗斗,而且同样惊心动魄,刘湘差点因此翻船。
在赤裸裸的事实面前,那些口头和文字上的“信任”、“倚重”全被击到粉碎,刘蒋矛盾也继续与日俱增,毫无调和的余地。
447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9 09:35:15--]
草鞋军团(298)1936 年秋,四川举行“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临时国大)代表的选举。两大阵营对此都非常重视,康泽把复兴社和别动队都动员起来,深入全川各县,扶助反刘拥蒋的人员参加竞选。
刘湘也亲自拟定各县候选人名单,邓汉祥将名单秘密发给各专员和县长,责成按名单选出候选人,同时还派出视察员,分赴各地监视选举。
邓汉祥暗示那些专员和县长:如果你们不照名单选人,不管专员还是县长,过后一律撤职!中国的所谓选举,实在是个怪胎。从袁世凯时期的逼人投票,到曹锟的贿选买票,再到四川的“监视投票”,可称光怪陆离,但它又实在最快捷最有效,这么做的一方通常都会大获全胜。
临时国大的选举结果,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当选者,皆来自于刘湘拟定的那份名单。
康泽落败,无法向蒋介石作出交代,便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以前有个杨永泰,现在杨永泰走了,贺国光便倒了霉。
康泽公然向贺国光开火,说贺国光以刘湘的同学自居,平时依仗川军自重,一个劲敷衍,乃是此次选举失败的罪魁祸首。
作为重庆行营的实际负责人,贺国光担任的其实是一个两头受气的角色,他既要怀柔刘湘,又要承受康泽和复兴社的攻击,那个难受劲。
同是地球生,相煎如太急,贺国光思考一番,决定去拜访刘湘。他非常恳切地对刘湘说:“我为甫公借箸一筹,你和蒋委员长如能彼此推诚相见,则于国于川,两皆有利。如果相互对立,那大家都无好处。”
邓汉祥此时也在座,未等刘湘回言,他便抢先说道:“刘
原是拥护委员长的,委员长需衣,刘可以解衣,委员长需食,刘可以推食,但今天委员长要剥刘的皮,人而无皮,又如何可以生存呢?”
贺国光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得怏怏而归。
四川就是刘湘的“皮”,刘湘绝不会容许蒋介石来剥他的皮,这是关乎生存的斗争。
蒋介石暂时欲“剥”而力不能及,缘于北方麻烦不断,刘湘也因此把视线移向那里,开始寻找新的同盟者。
在曾经的北方诸侯中,刘湘对冯玉祥最为推崇。倒不是因为冯玉祥与四川有过那么一段因缘,而是他在练兵和军纪上着实有一套,所训练出来的西北军堪称超强军团,这让同为军人出身的刘湘羡慕不已。
448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9 23:08:55--]
草鞋军团(299)
刘湘视冯玉祥为偶像,可老冯却并不把他的粉丝放在眼里。不光刘湘,在冯玉祥飞黄腾达之际,凡四川代表及其代表的主人,他一个都瞧不起。常驻冯玉祥处的四川代表,如果要拍发电报,都必须向冯玉祥交出密电本,或是经他派人审阅签署后才能过关,有一段时间,冯玉祥甚至还检查乃至扣留代表们与四川的来往信件。
不过那都是中原大战前的事,之后西北军被打到分崩离析,冯玉祥也退隐泰山,连小诸侯都当不成了。
偶像一不小心落到了地面,但刘湘对冯玉祥和西北军始终还是敬畏有加。某次,他在重庆与冯玉祥的谋士高兴亚偶遇,便请对方以第三人的身份,比较一下成都之兵与重庆之兵,双方孰优孰劣。
成都之兵,是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的军队,重庆之兵,是刘湘的军队,那个时候,刘湘正准备与刘文辉对决,他认为自己的军队起码在军纪上要比前面三位好得多,因此才有此问。
刘、邓、田三家分掌成都,三军同驻一地,彼此不能管辖,秩序当然很糟,往往还有白天发生凶杀案却不知道该属谁管的事发生,成都人称之为“三不管”。
高兴亚据实告诉刘湘:“你的军队在纪律上比那三不管的地方要好些,可是我见到你的兵,还是害怕,没有安全感。”
这已经是隐晦的讲法,就是说刘湘的兵与纪律严明之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刘湘闻言甚为尴尬,尽管如此,他还是很谦虚地问高兴亚,可不可以将自己的军队训练到原来西北军那么的程度。
冯玉祥尽管落魄,架子还在,尤其是由于正在筹组“抗日同盟军”,随时可以东山再起,因此代表的口吻也俨然像个高高在上的贵族。
听刘湘说要把川军训练成西北军,高兴亚断然回答:“不可能!”
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复制”西北军?你肺活量究竟有多少,能把牛皮吹到这么大。
高兴亚列举了几条练兵的标准,认为川军根本就难以做到,说得刘湘面红耳赤,沉默无言。
冯玉祥以为自己依旧很牛,可命运这东西,最是捉弄人的刽子手, “抗日同盟军”的台子虽然搭了出来,但没多久就散了。
老冯又成了孤家寡人,没了枪杆子,他只能耍耍嘴皮子,以“在野抗日领袖”的身份混迹朝野。
这时候,张斯可奉刘湘之命找上了门,冯玉祥成为刘湘需在北方借重的第一人。
451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9 23:09:49--]
祝各位节日快乐,节日见
451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29 23:10:23--]祝各位节日快乐,节后见:)
451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08 06:46:13--]
草鞋军团(300)
刘湘对冯玉祥的练兵法始终念念不忘。虽然他已经实施了“新战法”,但还是觉得川军作风不够硬朗,若真的和蒋介石刀兵相见,必处下风。
你说标准高不可攀,那我就汤下面,因陋就简一点行不行,就算练不出正宗的西北军,能端出个“准西北军”也可以啊。
老冯早就今非昔比,刘湘一抛来橄榄枝,他便马上接了过来,并答应派人入川帮刘湘训练军队。
刘湘话语谦卑,表示完全拥护冯玉祥的抗日主张,并希望冯玉祥在这方面把自己当成他的直属部下。
冯玉祥的现状是他没了部下。尽管华北的宋哲元和山东的韩复榘都是他在西北军的部属,如今也发展得不错,可是冯玉祥对他们的影响力很有限,尤其韩复榘,和冯玉祥不像是老上司和老下级,倒像是几世仇家。
这时候有人口口声声要投至麾下,还是“四川王”,老冯那个高兴,认为自己今后又有了实力拥趸,跟蒋介石讨价还价,也再不愁没有筹码了。
刘湘当然不是真心要给冯玉祥做小弟,否则他又何至于跟蒋介石闹到剑拔弩张,你死我活?除了要引进冯氏练兵法外,冯玉祥能够吸引刘湘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可以通过冯玉祥为桥梁,与宋哲元和韩复榘联系,以作唇齿相依。
冯玉祥不仅一一应允,还授刘湘以计:同共产党交朋友!刘湘和谁联盟都可以,惟独对此顾虑重重,犹豫不决。
他说:“我跟红军打过仗,现在要化敌为友,如何让我的部下同意,这是一个大问题。再说交朋友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要双方都同意才行,共产党肯和我交朋友吗?”冯玉祥于是向自己的驻川代表高兴亚传达指示,让他以聊天的方式给刘湘“作对比”。
高兴亚依言告诉刘湘:“冯先生说,你是军人,你的军队质量和数量,与他在极盛时期相比,何如?”冯玉祥的极盛时期,也就是西北军的极盛时期,当时拥有若干方面军,三十二个军,八十一个师,而且全部训练有素,战力凶猛,乃名符其实的中原第一军团,哪里是川军能够比得上的。
刘湘连忙答道:“万万不如!”高兴亚又问:“冯先生的将领都是多年由行伍训练提拔起来的。他本人当旅长有八九年没有升迁,长期扎根于一个旅,与部下有长时间的感情培养,因此这些部下都对冯先生非常尊敬。你与你的将领的关系,比冯先生如何?”刘湘回答:“我的部属军官,多数是半途来归的,不如多矣!”
457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08 18:48:09--]
草鞋军团(301)确实,刘湘的一些嫡系将领,像王缵绪、范绍增,都是从敌方营垒过来的,不是亲儿子,就难免隔着肚皮,这也成为刘湘的一块心病。
高兴亚引用了“冯先生”的话:“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以五百万元收买了韩复榘,三百万元收买了石友三,一下子拉走十来万部队。要是蒋介石来挖你的墙角,恐怕还用不着五百万、三百万这样的代价吧?”
刘湘老实承认:“很对。”高兴亚继续发挥:“冯先生与蒋介石是把兄弟,一块磕过头换过帖的,表面上他对冯先生非常推崇,即便决裂之后,还称冯先生为大哥。你同蒋介石有这种关系吗?”
刘湘回答没有。
不仅如此,高兴亚还提到了冯玉祥对蒋介石的“恩”:“知道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来又是怎么上台的吗?”随后他自问自答:“那一次,他是被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逼下台的。之后,冯先生认为白崇禧指挥无方,于是约阎锡山联名通电,请蒋介石复出担任总司令,统一军权。
这虽然是战事危机下的无奈之举,但事实上蒋介石就是赖此才得以重新上台的。可以说,冯先生对蒋介石个人有着莫大的恩惠。你对蒋介石有这样的恩惠吗?”
刘湘只能回答:“当然没有。”
按照冯玉祥和高兴亚的说法,冯玉祥对蒋介石这个把兄弟称得上是恩重如山,可是蒋介石却恩将仇报,不择手段地收买冯玉祥的部下,把冯玉祥给整得好惨。
高兴亚问刘湘:“蒋介石对有恩于他的把兄弟都是如此,对你,难道还会有所顾忌,不好意思下手吗?”这些话,差点就将刘湘予以当场秒杀。照你这么说,我不是注定要完蛋了吗?
高兴亚滔滔不绝,当然不只是为了恐吓刘湘。
冯玉祥以己及彼,对南北诸侯的心理都摸得很透。在高兴亚奉命入川之前,他就特意关照高兴亚,对着刘湘绝不要多谈革命的大道理,因为诸侯也好,军阀也罢,个人利害都是占第一位的,此辈即算嘴里也谈革命,其实不过是打官腔,说空话。
要谈,就谈个人存亡,并让刘湘在既怕“蒋”又惧“共”之间做出选择,不是多项选择,而是单项选择。
在做足铺垫之后,高兴亚终于进入了正题:“冯先生跟蒋介石打交道,吃够了亏,但是他跟共产党交朋友,就从来没有吃过亏。”
460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09 07:44:35--]
草鞋军团(302)冯玉祥所说的这些皆有出处。比如他与张作霖、吴佩孚在南口大战时,曾经惨败到几乎溃不成军,后来在苏联的帮助下才得以重整旗鼓,而“抗日同盟军”更是直接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支持。
高兴亚转述了冯玉祥的原话:“就以浅薄的眼光来看,共产党是与蒋介石争天下,不是与你刘甫澄争天下。现在蒋介石的刀已插进你的心脏,为什么对与共产党交朋友还心存顾虑呢?你是不是怕共产党比怕蒋介石还厉害,你看看我的情况,就知道不会吃亏!”
在中国的国情之下,这哪里是浅薄,简直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真理,所谓革命云云,倒真是“打官腔,说空话”。
刘湘听完这些话,顿时茅塞顿开,兴奋异常,他用手在茶几上一拍:“冯先生真知我爱我者。我决定与共产党交朋友。”经过冯玉祥的说服,刘湘一改出道以来对共产党和红军的仇视态度,一面答应释放管辖范围内的政治犯,一面与延安方面建立了直接联系。
刘湘的代表自延安返回后,向刘湘汇报了毛泽东的话:“只有坚持抗日和民主,才能制蒋,譬如牵只老虎给他(蒋介石)骑在背上。骑上,他就不能有所作为,下来,就要被老虎吃掉。”
刘湘大为叹服,从此将这句话引为圭臬。
延安也向四川派出代表,四川地下党的领导人罗世文即于此时入川,他们与冯玉祥的驻川代表(部分也是地下党员)一起,被刘湘聘请为高级幕僚。
刘湘虽然并没能如他所愿,训练出“准西北军”,但在地下党的建议和帮助下,却得以建立起一个神秘组织——“武德励进会”。
“武德励进会”的前身为“武德学友会”。学友会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很是相似,虽然人数众多,但其内部结构极为松散,有的人交过会费,却从来没有去过会址,更有甚者,还不知道有这么个玩意儿。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学友会就相当于现在大学高校的同乡会,要做能做的事无非两样,一是联络感情,大家空下来打打扑克,推推麻将,或者吹吹牛聊聊天。二是办一本会刊杂志,也无非是证明尚有这个组织存在而已。
刘湘新办的励进会与学友会并非相互取代的关系,而是二者并存,学友会属于外围组织,完全公开,励进会属于核心组织,对外始终保密。
461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09 19:09:03--]
草鞋军团(303)
励进会的入会手续很严格,必须由两个老会员介绍,并经刘湘亲自批准,才能成为正式会员。
入会之初,会员要宣誓,首要一条便是拥护“会长”,也就是刘湘。毒誓由每个会员自己填写,申明如有违反,须受的各种惩罚:有人填“枪毙”,有人填“杀头”,有人填“家破人亡,断子绝孙”……
念完毒誓,还要按手印,整个程序弄得跟加入黑社会差不多。
刘湘最初发展的会员,都是营长以上的实职军官,后来逐渐推广到王陵基的保安队,最后连县政、财政训练班也被纳入其中。
参加过蒋介石峨嵋军训团的军官,被刘湘认定为有“中毒”嫌疑,这些人是不能马上介绍入会的,必须先要到他举办的军官教育团回炉再造。军官教育团名义上是上军事课,但主要仍是“精神讲话”,不过是跟军训团反着来,而且由刘湘亲自主讲,这叫“消毒”。
只有消过“毒”,再经逐个考察,才能拥有加入励进会的资格和机会。
在嫡系将领中,潘文华、王陵基得以被批准入会,成为刘湘暂时能信得过的“自己人”,唐式遵、王缵绪、范绍增则受到励进会的严密侦察和监视,因怀疑王缵绪加入了复兴社,每天负责在其身前身后盯梢的竟达二十人之多。
继“以神治军”过时之后,依靠励进会,刘湘成功地从“以神治军”过渡过“以会治军”。最盛时,励进会员达到八百多人,形成了以刘湘为中心的所谓“甫系”。
在刘湘的护持下,地下党逐渐进入励进会的核心决策部门,并在刘湘与蒋介石的暗斗中扮演起重要角色。
康泽的复兴社无孔不入,到处搜集情报,地下党就在励进会中设立情报训练组,专门训练反蒋特工人员。
别动队持有武器,并受过军事训练,一般人不敢惹,励进会便也相应成立了特务队,对别动队进行打击。
曾次有几次,特务队在深夜向别动队员发起暗袭,用麻袋罩住,捆绑后丢入沟内淹死。
别动队在明处,特务队在暗处,四川地方又大,以致于吃了亏后,都不知道应该找谁算帐。康泽气急败坏,找到刘湘大发雷霆,质问是怎么一回事。刘湘推说他会慢慢调查,就把这个不可一世的锦衣卫头目给打发掉了。
463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0 09:45:33--]
草鞋军团(304)除发起情报和特工战外,地下党的舆论宣传也很有力量。
小说《红岩》中除罗世文外的另一个地下党著名领导人车耀先,当时就在刘湘手下担任杂志主编,进行抗战宣传。
蒋介石发现要打入刘湘的军队,变得越来越困难。
参谋团成员去看望一位老友,此人便是加入励进会的少壮军官,他直言不讳地说:“中央入川帮助打红军,我们竭诚欢迎,但如果要征服四川,那将受到抵制。”用“征服”二字,等于把“中央”等同到了异族或者外敌,其敌意可见一斑。
在励进会的明争暗攻下,一贯叫得最凶的康泽率先支持不住,政训活动被迫停顿,并于年底自行撤销,他自己也被调去“禁烟缉私”。至此,除少数隐藏得较深的复兴社骨干外,重庆行营、成都军校以及宪兵团、别动队都偃旗息鼓,躲到了一边,蒋介石的势力在四川遭到了极大削弱。
刘湘能够“联共”,并不是真的对共产党和红军起了好感,说到底还是利害关系使然,但他却着实从中尝到了甜头。
“七七事变”以前,延安的物质条件非常困难。据说毛泽东曾亲自致信刘湘,说延安想办一个图书馆,可是缺乏图书资料,希望刘湘能予以帮忙。
众人议定送一万元,在没有通货膨胀之前,一万元不少了。上报刘湘,刘湘说:“一万元未免太小气了,我们要同人家合作嘛,既然合作就得出点力。”随手一批,便是五万。
在“联共”的基础上,刘湘再派张斯可赴广西南宁,那里也驻有延安代表,三方代表共同签定了“红(军)、桂、川军事协定”,商定要联合反蒋。
刘湘还希望将省外的这盘棋做得更大一些。
1936 年 9 月,他召集励进会骨干成员,在成都公馆举行秘密会议。刘湘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就如何交结更多的“朋友”,让众人支招。大家一番讨论,所提交的“朋友”名单中有山东韩复榘,山西阎锡山,还有陕西的张学良、杨虎城。
最后刘湘选定联络陕西。因为根据情报,蒋介石要调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去福建,调杨虎城及其第 17 路军(又称小西北军或后西北军)去甘肃,另由胡宗南进驻西安,取代张、杨。
464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0 19:01:56--]
草鞋军团(305)
陕西是杨虎城的地盘,张学良则是继“九一八”、长城抗战后便居无定所,只能在陕西寄食以存,蒋介石动了他们的窝,那二位能不跳起来吗?显然,现在联络张、杨反蒋,恰在其时,反倒是韩复榘和阎锡山,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很难下决心“造反”。
经过物色,刘湘决定派黄慕颜完成这一使命。黄慕颜首先去广西,与李宗仁谈定了“川、桂、陕”合作反蒋的事宜,接着再由成都乘机去西安,对外则宣称前往洽谈川陕联防事宜,以避人耳目。
黄慕颜的大舅子在西安绥靖公署任交际处长,为杨虎城的得力助手之一。通过这一关系,黄慕颜顺利地见到了杨虎城,并交付对方一份关于“川、桂、陕”联合反蒋的电稿。
杨虎城说他和刘湘在见解和想法上“完全吻合”,但他要黄慕颜稍等几天,待他和张学良研究之后再行答复。
实际情况是,张、杨正在酝酿一起惊天大行动。
1936 年 12 月 12 日,爆发西安事变,张、杨在华清池捉住了蒋介石。黄慕颜得知详情后,立即电告刘湘,并建议刘湘解决在川的“中央”势力,以响应西安。
西安事变发生时,刘湘正在大邑养病。闻知消息后,急忙赶回成都进行处置。在接到黄慕颜的电报,确证消息属实,刘湘君臣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张、杨也太牛了,我们撑破天,也只敢打打擦边球,玩玩合纵连横,他们竟然能给老蒋来个瓮中捉鳖,瞧瞧人家这胆识,惭愧啊。喜的是,不用自己费吹灰之力,嚣张一时的老蒋已经束手就擒,眼看着连小命都要保不住了,真应了那句话,什么圈到最后都是花圈,什么坛到最后都是祭坛。
当天,四川发出两封通电,一封出自于国民党四川党部,一封出自于刘湘,前者声讨张、杨,后者看似态度模糊,实质是寓支持于模糊之中。
刘湘举止暧昧,弄得贺国光惶惶不安,一再找刘湘和邓汉祥探问,并竭力劝说刘湘拥护南京政府,但收效甚微。
刘湘尚保留着一丝模糊,是受邓汉祥之谏,采取观望态度,多看几天再说。
466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1 09:57:29--]
草鞋军团(306)先看南京。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要举兵讨伐张、杨。早已倾向于蒋介石的孙震闻讯,立即附和,并要开拔入陕,刘湘电令其撤回川境,不准擅自行动。其他如邓锡侯、李家钰、刘文辉,一看事情这么复杂,马上都不动了。
再看西安。“讨逆军”已攻入潼关,并拟派飞机轰炸西安。刘湘一合计,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张、杨恐怕不会再留着蒋介石做人质了,只会将其咔嚓了事,就算“讨逆军”暂时攻不进西安,飞机炸,也得把老蒋给炸死。
那还等什么,动手吧。
正要下达进攻令,有幕僚劝止:“西安那边激战正酣,如此做法,会把“讨逆军”的注意力转移到四川来的,那样四川就要吃苦头,何必呢。如果能确证蒋介石真的完蛋了,到时再动手也不迟。”刘湘认为有理,于是决定:先布置包围,然后再动手。
刘湘随即以潘文华为总指军,傅常为副指挥,将成都军校和重庆行营完全包围起来。
蒋介石在川的主要武装力量就是成都军校,另外还有宪兵团和别动队。发现自己被包围后,他们当然不甘于坐以待毙,所有大小官员全都自动自发地出来抢筑工事,昼夜和衣不睡,且不论文武,全部持枪在手,欲作困兽之斗。
成都市区由此一片肃杀,街上连行人都看不到几个。
刘湘等着老蒋毙命,便好下达进攻令,但黄慕颜那边又迟无消息。
1936 年 12 月 16 日,刘湘召集高层会议,以便敲定最终立场。会上,傅常、潘文华主张立即响应张、杨,对成都军校和重庆行营发起进攻。
听完傅、潘之言,刘湘问邓汉祥以为如何。
邓汉祥说:“策之上者,莫若静观其变。蒋败,不过是瓮中之鳖,万一事有反复,则我未轻举妄动,大可免遭嫉恨。”邓汉祥不同意此时发动进攻:“如果张学良杀了蒋介石,军校、行营就能搬得走吗?南京政府必不会善罢甘休。又假设张学良放了蒋介石,到时候我们怎么下台?”有了“两广事变”时的教训,刘湘已不敢再随便头脑发热,他认为邓汉祥分析有理,遂力排众议,采纳了其建议。
邓汉祥立即出面安慰贺国光及其他在蓉人员,刘湘对外也换上一副新面孔,宣布就任川康绥靖主任,领着邓锡侯等人,口口声声要“营救领袖(蒋介石)”。
467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1 18:32:02--]
草鞋军团(307)这当然都是做给人的表面文章,如果是真心“营救领袖”,他也犯不着把孙震给硬拉回来。
最好是张、杨把蒋介石给杀了,那得省多少事啊。
可惜天不遂人愿,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调解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陪送其回到南京。
刘湘既失落又诧异,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对重庆行营和军校全部撤兵解围。
邓汉祥说得是对的,依靠他的远见卓识,刘、蒋的关系才未达到公开破裂的程度,继“两广事变”后,刘湘又躲过了一次莫测风险。
可是另一方面,刘湘却没有办法将他兴兵包围的事也都一慨抹去,相关报告早就飞到了蒋介石的案头,双方原有的梁子不仅没有解开,反而越结越深。
暗斗仍将继续,只是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而微妙的阶段。
1937 年 2 月,社会上谣言纷传,一边说蒋介石要下手搞刘湘,一边又说刘湘也将有所行动,驻川“中央军”与川军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双方都忙于构筑工事,以备不测。
已升任代行营主任的贺国光急忙下令将工事全部铲除,刘湘也通过讲话辟谣,事态方告平息。
所谓“谣言”都不是没来由的。蒋介石给刘湘发来电报,让他派全权代表到南京商议要事。
刘湘敏感地意识到,蒋介石要下手“搞”他了。跟蒋介石打交道,环顾幕中,惟邓汉祥能胜此任,在送邓汉祥出发时,他把自己想好的策略告诉对方:“无论蒋介石出什么题目,我们都要抱一个拖字来应付,拖一天有一天的机会,总以避免和他打仗为上策。”
1937 年 3 月 18 日,邓汉祥由贺国光陪同,乘专机飞至南京。
一下飞机,邓汉祥就感觉到了压力,因为当地舆论都在纷传,说四川企图“造反”。
在这种舆论包围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了。
果然,蒋介石第一时间召见,一开口就来了一句:“四川的军队太多了。”怎么个多呢,蒋介石的说法是,“四川一省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哪里要这么多兵,你们都在防谁啊?
蒋介石给出的处方是:“应该缩编!”
传说中的铁砂掌来了,好在邓汉祥已有心理准备,不慌不忙,以刘湘所传的“拖”字诀应之:“如果四川各军都按照一个标准同时进行,自属必要……”
469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2 10:11:48--]
草鞋军团(308)
蒋介石同样已荷枪实弹,铁掌刚出,飞剑又至。
“甫澄身体多病,兼管军民两政,一直深恐他力有不逮,所以这次我准备派能够同他合作的人去担任省,让甫澄专负绥靖地方的责任,这样也便于他休养,对地方和他个人都是有利的。”这不但是飞剑,还是穿心剑,一通乱七八糟的台词,眼瞅着直奔对手的胸口致命之处而来。
邓汉祥既不能退,也不能闪,更不能拖,只能硬生生接招,当然他不能说刘湘不肯退位分权,得说军民分治尚不合“川情”。
“四川在防区时代混乱多年,人民深受其苦,自省政府成立,防区制取消后,关于地方治安及用人、用钱方面,始稍有眉目。现在截然划分军政、民政,由两人负责,恐难收辅车相依之效,反而会转增中央西顾之忧。”
蒋介石气势如此之盛,是因为“西安事变”后的形势与“两广事变”时相比大为不同。在国内声誉上,蒋介石一下子到达顶点,看上去已正正经经像个全国领袖,国内没有任何人能撼动得了他的地位,因此不管邓汉祥当着面如何巧舌如簧,他始终是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眼见相持下去甚为不利,邓汉祥想了想说:“委员长日理万机,不便多来麻烦。可否指定一位负责人从长研讨,使汉祥多有陈述机会。”
蒋介石料想邓汉祥也耍不出什么特别的花招,便点头应允,并指定军政部长何应钦与其商榷。
邓汉祥反复权衡,在蒋介石势大,又不能打仗的前提下,要想缩着脑袋一刀都不挨是不可能了,按照刘湘“拖一天是一天”的策略,他选择了舍卒保帅。
邓汉祥对何应钦说:“缩编军队和军民分治两件事,如果同时进行,逼得过紧,恐难免滋生事端,何不分两个步骤办理?”
邓汉祥提出,可以先缩编军队,过一些时候再搞军民分治,“同样可以达到中央的愿望”。
通过何应钦的转述,蒋介石合计下来,左一刀右一刀,反正都是一刀,排着队砍也未尝不可,于是在第二次接见邓汉祥时,不再提及军民分治,只决定于 7 月 1 日在重庆召开整军会议,并派何应钦为代表到渝主持。
邓汉祥返回成都,将前后情形跟刘湘一说,刘湘也意识到此番不同往日,蒋介石是专门针对四川而来。
471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2 18:53:47--]
草鞋军团(309)
假如当初不听邓汉祥之言,向行营和军校发起进攻,不管攻得下攻不下,有一点可以确定:蒋介石绝不会跟你这么啰里啰嗦,他早已直接率兵打到四川。
现在还能分步骤,允许你“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那真是给足了面子,再不学着乖一点,就太没智商了。刘湘立即致电蒋介石和何应钦,表示拥护整军会议。
1937 年 4 月 16 日,刘湘再作让步,声明接受南京政府提出的“川军国军化,政治中央化”。第二天,川军腾出位置,由“中央军”正式进驻重庆。
这是刘湘备受煎熬的一段日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曾像金钟罩、铁布衫那样的合纵之术正在式微,面对蒋介石在军政两面的凌厉攻势,南北诸侯均噤若寒蝉,没一个敢上台过招。
1937 年 4 月 30 日,西安事变的发起者之一杨虎城被蒋介石革职,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他的“小西北军”就已经瓦解,握枪杆子的人一旦失去枪杆子,你怎么摆布都没问题。
当天,刘湘便离开成都市区,移居金花桥别墅。
金花桥别墅是一座乡村别墅,坐落于成都至双流的公路附近,有专用汽车道与公路连接,在紧张情况下随时可以沿公路逃生。
过去刘湘养病都是去大邑老家,这次破例住进金花桥别墅,实在是被杨虎城的先例给吓到不轻。
四天之后,见周围尚无异样,他这才返回成都,一回来即将蓉、渝两市的警察局长予以撤换。
他还是安全的,至少在整军会议之前。
尽管害怕,但一天天过去,那个日子还是在不断逼近。
何应钦即将飞抵重庆,同时电告刘湘如期参加整军会议。
刘湘的嫡系部下闻讯,大多劝止刘湘赴渝,刘兆藜等三个旅长更是跪在地上痛哭,说到重庆凶多吉少,万一被扣,就毫无办法了。
刘湘尽管答应与会,其实心里也一点底都没有。彼时蒋介石正在庐山,邓锡侯、刘文辉、杨森在山上都驻有代表,他们发回的电报,无一例外都说蒋介石欲借整军会议来收拾刘湘。
这些电报当然不是给刘湘看的,但刘湘有办法偷看,他那个侦察电台可不是吃干饭的。
看完电报,刘湘更有顾虑了,就担心何应钦邀他不是开会,而是去看硫酸雨。
谋士和武将数不胜数,到头来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却还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邓汉祥。
472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3 09:02:38--]
草鞋军团(310)
刘湘问邓汉祥,他究竟是去好还是不去好。
邓汉祥说:“假使我替蒋介石策划,就绝不会采取扣留你的办法,光扣你有什么呢,你的几十万军队仍然会成问题。”
那蒋介石会用什么办法呢,“不如用绳子勒!”刘湘被吓一跳,但邓汉祥并非那些不上档次的暗杀特工,他所说的“勒”是指政治策略。
“蒋介石可以先缩编你的军队,再逼你实行军民分治,最后再调你到中央当个部长,岂不省事得多?”谁都能听出“勒”法之巧妙,若不是蒋介石的首席幕僚杨永泰早已被刺身亡,没准他献给蒋介石的就是此计。
刘湘当然不愿意被活活“勒死”,不过这起码可以给他以拖的时间,比直接扣留要能接受的多了。
一切都是推测,毕竟邓汉祥不是蒋介石的幕僚,所以他又给刘湘想出了一个最稳当的办法。
按照邓汉祥的布置,他和刘湘同时出发,只是所乘交通工具不同,刘湘乘的是汽车,邓汉祥乘的是飞机,这样邓汉祥便提前到达了重庆,而刘湘则一路慢行,最后停于璧山。
邓汉祥与刘湘约定,由邓汉祥先同何应钦密谈,摸到底细后再到璧山与刘湘会合。假如整军方案危及川局,刘湘接受不了,便马上以旧疾复发为借口,中途折回重庆,倘若开出的条件平易,尚不难接受,那么自然就可以大大方方进重庆。
邓汉祥在重庆机场接得何应钦,寒喧已毕,首先就说:“你不知道,这里的谣言很多。”
何应钦忙问是什么谣言。邓汉祥便告诉他:“不外整军就是在整刘甫澄。”
何应钦不听则可,一听赶紧“辟谣”,并且信誓旦旦地对邓汉祥保证:“我带来的是一张白纸,刘甫澄想要如何写就如何写。”
这正是邓汉祥想得到的答案。他和刘湘怕就怕蒋介石利用整军会议,或直接扣人,或卸其兵权。
为了进一步加以确证,邓汉祥故意说:“蒋先生的把戏很多,谣言也不能认为毫无根据,特别是我不知道你给我讲的到底是不是真心话。”何应钦急了:“我是贵州人,川滇黔向称一家,而且我对甫澄素无恶感,如果委员长真要收拾他,我肯来当刽子手,同四川人结不解之仇吗?”
474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3 20:50:42--]
草鞋军团(311)杨永泰、张群、何应钦,合称为邓汉祥的三把“钥匙”,大家平时私交不错,同时,邓汉祥和何应钦还是同学同乡,彼此之间很了解对方的性格脾性。何应钦究竟说没说假话,邓汉祥是能觉察出来的,他注意到,何应钦在说话的时候,态度很自然,没有一丝一毫装出来的表情,因此判断何应钦没有欺骗他。
当夜邓汉祥赶到璧山,将经过详告刘湘,刘湘这才决定去重庆。
1937 年 7 月 1 日,整军会议在重庆开幕。
何应钦先代表蒋介石讲了一通会议的意义,刘湘、邓锡侯等人赶紧假惺惺地表示拥护,接着便进入了实质话题。
何应钦定了个调子:“川康军队,从数量来上讲,报中央备案的就有一百七十多个团,竟然比日本常备部队的两倍半还多。以四川一省来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无怪乎质量难以提高,所以四川军队急需整理。”说一千道一万,不过还是要缩编。握枪杆子的有哪一个舍得朝自己身上砍这一刀。会场上立即鸦雀无声,谁都不表态,刘湘也缄口不言。
会议形成僵局,何应钦着急万分,他虽然带来的是一张白纸,但总得往上面填点啥,否则如何交差。
无奈之下,何应钦便通过顾祝同去说服范绍增,要他在会上带个头,主动裁减军队,条件是将来另外成立一个军,由范绍增出任军长。
范绍增早就跟刘湘离心离德,觉得这个买卖不错,于是一拍胸脯,应承下来。
再次开会,范绍增第一个开口:“服从中央,裁减我师!”范绍增的表态,一下子打开了裁减川军的缺口,会议随后完全被何应钦一人所掌控,由着他哗啦哗啦地把价码往上抬:川军缩减十分之二、川军团长以上军官以后由“中央”直接委派、川军军饷每月由南京军政部派员点名发放……何应钦从南京带来的确实只是一张白纸,可是转瞬之间,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刘湘不仅要裁军,而且眼看着连军队的用人权和财权都保不住了。
刘湘和各军头领皆瞪目结舌,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味道,尤其刘湘,心里面真是恨死了窝里反的范哈儿。
正在大伤脑袋之际,何应钦突然宣布中止会议,紧急启程返回南京。
会议无疾而终,决议自然也就无法落实。包括刘湘在内,川军将领们犹如上晚自习遇上断电的学生,那个喜出望外和欢呼雀跃,真是难以形容。
476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4 11:27:43--]
草鞋军团(312)
何应钦中途离场的原因很简单,“七七事变”爆发了!正如很多人所议论的,是“七七事变”救了刘湘。刘湘也再次认识到,只有以抗日为旗号,才能继续与蒋介石对抗,也只有出川抗日,才能保住川军不被裁减。
刘湘遂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抗战,同时又通电各省,号召全国总动员。
1937 年 8 月 7 日,应蒋介石电召,刘湘偕邓汉祥等人,由成都飞赴南京。去之前,他对外发表谈话,表示将把四川人力财力都拿出来贡献国家。
到达南京的当天下午,蒋介石就约见了刘湘,对刘湘说:“知道你今天要来,因此决定今晚召开国防会议,请甫澄兄回去休息一下,务必准时参加。其余事情,另约时间再谈。”如此举足轻重的国防会议,居然是要等他刘湘来了才开。
如此礼遇,不由得刘湘不激动。要知道与会者除南京的文武群臣外,还有南北各地诸侯,要论彼此实力,四川也就排个中等而已。
开会了,蒋介石先作报告,接着阎锡山发言,再接着,就轮到了刘湘。
刘湘说:“四川的人力物力,可作抗战的有力后盾,目前就能出兵三十万,今后还可出壮丁五百万及大量粮食物资,以供抗战之用……”
外界印象中的刘湘,从来是一副木木讷讷,不擅言辞的样,没想到这回他精神饱满,侃侃而谈,一讲就是十分钟,俨然已成为主战派的活标本,全场空气也都逐渐趋向于对日作战。
凑巧的是,蒋介石给刘湘安排的居住地,乃张学良旧年在紫金山麓的自建别墅。这是一座中西风格合璧的建筑,外型美观,内部陈设也非常华丽,只是因座落于郊外无人区,得多加警卫。
有客前来拜访刘湘,都忍不住啧啧称赞,说别墅真漂亮。
刘湘那几天心情特好,连说话都像个顽童,他提出疑问:“张汉卿(张学良)真怪,怎么想到跑这里来修别墅的?”俄倾,又大发感慨,认为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京却因而被囚,很不值当:“张汉卿也太天真了,让他(蒋介石)走路,也就够了嘛,还要亲自送上来门来。”
让刘湘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其实也差点“自投罗网”。
何应钦约请邓汉祥,并转给他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大意是说要贯彻整军会议的决议案云云。
邓汉祥大吃一惊,原来“另约时间再谈”的就是这个,还有完没完?
478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0-14 19:56:40--]
草鞋军团(313)
他对何应钦说:“现在既决定抗战,何必还要执行决议案呢?刘甫澄个人对此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川军官兵必然会由此产生误会,认为中央不相信川军,减少他们出川抗战的勇气。”
正说着,刘湘串门子来了。
邓汉祥无法回避,只得把信件交给刘湘看。刘湘一看,恰如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就沉不住气,脸色刷地变了。
邓汉祥夸口刘湘没有问题,其实最有问题。何应钦见势不对,赶紧起身打圆场:“这件事还在商量,甫澄兄不要着急。”
何应钦重新给蒋介石作了汇报,返回时两手一摊:“蒋先生对整军案,认为必须贯彻执行,意甚坚决。”
如此粗暴而绝决的回应,让刘湘的脸色更难看了,他以低沉的语调对邓汉祥说:“你把四川的情况找何部长谈谈吧。”邓汉祥对何应钦说:“目前急于抗战,若要各军整军,就调不出军队来,怎么办呢?”
何应钦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答应再去找老蒋。
何应钦前脚刚走,刘湘就对邓汉祥说:“要不我们还是先想法子溜回四川再说吧。”关键时候,邓汉祥比他的“主公”要冷静和理智得多:“就算要溜,也不要露出马脚,不然就恐怕走不成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