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三人还有区别,刘湘是生了病没法指挥部队,宋哲元是吃了败仗,不得不退,韩复榘则是放弃山东,不战而退。

617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09 07:45:29--]

草鞋军团(363)

人在被逼急的时候,最容易误入歧途,刘湘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获悉蒋介石即将带兵入川,他又想到了联络宋、韩,以便建立起三角联盟。

只不过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是联合抗战,而竟然是反着来的。整个方案为:刘湘命川军封闭入川之路,不让蒋介石及其部队进川;韩复榘率鲁军占据南阳、襄樊、汉中;宋哲元负责据守潼关以西。

之后三人联名通电,“和日倒蒋”。

三角联盟其实与刘湘自定的回川规划并不矛盾。联盟是要阻止“中央军”大批入川,规划是要在“中央军”不可能大批入川的前提下,与光杆的国民政府斗,要不然川军再怎么武装,又岂是“中央军”的对手?刘湘先派代表拿着方案和韩复榘联系,韩复榘早有此意,一拍即合,随后韩复榘再派人去串通宋哲元。

宋哲元虽然过去也和蒋介石明争暗斗,甚至做过“以日制蒋”的事,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明显要比这两人有见识得多。他当下便把参谋长叫到自己房间,交代经过后,问:“你看这事做得做不得?”参谋长不知宋哲元内心态度究竟如何,遂反问了一句:“总司令(宋哲元)以为如何?”宋哲元斩钉截铁:“不能做,做了要遗臭万年的。”

参谋同意,说:“对”。

宋哲元特地关照:“要严守秘密。”随后他一面敷衍韩复榘的代表,一面用特密电,也就是只有蒋介石和宋哲元能亲译的密电码,向蒋介石进行了报告。

蒋介石接到密报,在深感震惊的同时,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没有确凿证据,或有了证据一时也不便下手的情况下,暂时不宜打草惊蛇。

蒋介石采取了一个相对审慎的态度和做法。宋哲元密报有功,自然要嘉许,对韩复榘要严密防范,除布下“卧底”外,还在鲁军周围设置兵力,随时防其异动。

对住院的刘湘,则是另外一种特殊处理方式,蒋介石下令有特工王之称的戴笠负责派人监视,同时作出三条规定:“有病养;死了葬;逃走杀。”

“飞速号”爆炸不是设备原因,而纯属人为:戴笠事前侦获情报后,派特工在重庆对飞机进行了破坏。

戴笠截获了刘湘和韩复榘的来往电报,但破译不出,为此又亲邀范绍增协助监视。

619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09 07:48:37--]

草鞋军团(363)

人在被逼急的时候,最容易误入歧途,刘湘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获悉蒋介石即将带兵入川,他又想到了联络宋、韩,以便建立起三角联盟。

只不过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和出发点,不是联合抗战,而竟然是反着来的。整个方案为:刘湘命川军封闭入川之路,不让蒋介石及其部队进川;韩复榘率鲁军占据南阳、襄樊、汉中;宋哲元负责据守潼关以西。

之后三人联名通电,“和日倒蒋”。

三角联盟其实与刘湘自定的回川规划并不矛盾。联盟是要阻止“中央军”大批入川,规划是要在“中央军”不可能大批入川的前提下,与光杆的国民政府斗,要不然川军再怎么武装,又岂是“中央军”的对手?刘湘先派代表拿着方案和韩复榘联系,韩复榘早有此意,一拍即合,随后韩复榘再派人去串通宋哲元。

宋哲元虽然过去也和蒋介石明争暗斗,甚至做过“以日制蒋”的事,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明显要比这两人有见识得多。他当下便把参谋长叫到自己房间,交代经过后,问:“你看这事做得做不得?”参谋长不知宋哲元内心态度究竟如何,遂反问了一句:“总司令(宋哲元)以为如何?”宋哲元斩钉截铁:“不能做,做了要遗臭万年的。”

参谋同意,说:“对”。

宋哲元特地关照:“要严守秘密。”随后他一面敷衍韩复榘的代表,一面用特密电,也就是只有蒋介石和宋哲元能亲译的密电码,向蒋介石进行了报告。

蒋介石接到密报,在深感震惊的同时,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在没有确凿证据,或有了证据一时也不便下手的情况下,暂时不宜打草惊蛇。

蒋介石采取了一个相对审慎的态度和做法。宋哲元密报有功,自然要嘉许,对韩复榘要严密防范,除布下“卧底”外,还在鲁军周围设置兵力,随时防其异动。

对住院的刘湘,则是另外一种特殊处理方式,蒋介石下令有特工王之称的戴笠负责派人监视,同时作出三条规定:“有病养;死了葬;逃走杀。”

“飞速号”爆炸不是设备原因,而纯属人为:戴笠事前侦获情报后,派特工在重庆对飞机进行了破坏。

戴笠截获了刘湘和韩复榘的来往电报,但破译不出,为此又亲邀范绍增协助监视。

619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0 08:35:26--]

草鞋军团(364)对范绍增而言,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在何应钦主持的重庆整军会议上发了一次大傻,真成了如假包换的“范哈儿”,尤其那句“服从中央,裁减我师”,令他成了刘湘的盯中钉,肉中刺。

整军会议半途夭折之后,刘湘仿佛是赴鸿门宴的汉高祖,一俟转危为安,首先就是“立诛杀曹无伤”,下令免去了范绍增的师长职务——你不是喜欢裁吗,我现在把你也一并裁掉。

要再找一个撤职的理由不容易,而且报到老蒋那里,可能又是一个“撤职留任”,刘湘转换手法,明升暗降,将范绍增提升为副军长,但同时又不让他实际到任,从而间接达到了撤职的目的。

范绍增因一时冲动而丢了部队,成为光杆,也知道呆不下去了,便主动向刘湘请求到上海休养。刘湘求之不得,当即设宴为范绍增饯行,将他给打发走了。

范绍增恩怨分明,绝不会因为一顿饭就原谅刘湘,也不打算原谅,戴笠之邀可谓正中下怀。

为了抓刘湘的“现行”,混社会的范哈儿三十六计齐上,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始终未能掌握到刘湘的核心密码。

一个偶然的机会,某团长从前线退到汉口,去医院看望旧交,后者担任刘湘的军务处长,当时正在草拟一份电令,而这份电令又恰巧被该团长给偷看到了。

电令的内容是命令王缵绪率两个师的守川部队,驻扎宜昌、沙市,并与韩复榘派去襄阳、樊城的部队取得联系,以便拒蒋入川。

某团长是原范绍增师的老团长,又与范绍增是同一个堂口的袍哥,他回去后便把电报内容告诉了范绍增。

范绍增一听眼睛一亮,若电文为真,这刘湘的骨头都不知要被拆到哪里敲鼓去呢,还愁大仇不报吗?

戴笠闻报,在再三确认后,立即将截获的刘、韩往来电文送交军统局电讯总台,参照范绍增所说的电报内容,终于顺藤摸瓜,破译出了相关的所有电报。

1938 年 1 月 11 日,蒋介石在开封召集韩复榘、宋哲元与会,会后将韩复榘予以扣押。宋哲元为其求情,蒋介石不加理会,当即将其押解汉口,不久予以枪决。

事发时,刘湘尚不知情。他还在对三角联盟有所期待,还以为不过是在重复“那一年,我们玩过的把戏”,完全没有想到时过境迁,这种自编自导的演出将会给他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623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1 08:15:53--]

草鞋军团(365)

1938 年 1 月 13 日,上午,冯玉祥来医院看望刘湘。自从两人建立联系后,尽管表面上并无特殊关系,但实际上往来很是亲密,冯玉祥也一直视刘湘为自己的支持者和未来的“知心部下”。

刘湘是病人,本不能谈话太久,可那天刘湘精神极佳,心致颇高,一下子竟谈了两个多小时,谈的时候声音很大,连外面都听得见。

当然外面能听得见的就不会是什么秘密,无非是团结抗战、建设四川这些,也足见二人对前景的共同憧憬。

下午一点以后,一位不速之客飘然而至,他是何应钦。

这次又谈了一个多小时,内容不详,不过据说一惯温文尔雅的何应钦口气很重,在质问刘湘时,还当场叭地一声,把刘湘给韩复榘的密电稿甩在了桌上,说:“你看这是什么!”

何应钦走后不久,身体本已渐渐康复的刘湘突然病情逆转,吐了很多血,并很快昏迷过去,醒过来后也不会说话,只能以摇头或点头示意。

随侍和医院全都慌了手脚,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抢救办法。

1938 年 1 月 17 日,院方准备给刘湘输血,才发现刘湘的血管已经收缩,输不进去。

眼见无法挽救,幕僚就替刘湘起草了一份遗嘱,读给刘湘听,可惜刘湘此时连头都不能点了。

1938年1月20日,下午8时,刘湘气绝于汉口万国医院,临死前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那份有“敌军一日不退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生还”的遗嘱,实际为幕僚所代写。

众人只在整理遗物时,于抽柜中发现一张纸条,上有刘湘亲笔写的两句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不知为何时所写,但陪侍刘湘的人都视其为刘湘的真正遗嘱,后将其带回了四川。

刘湘一生行事,最值得颂扬的共有两条,其一是统一四川,川中百废得兴,使抗战得到了一个坚实而稳定的大后方,其二是力主抗战,誓师出征的川军及其不断补充前线的壮丁,都成为抗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如果……

没有如果,所以这个世界每天都在诞生各种各样的遗憾和悲剧。

刘湘的死讯传到四川,对当地官场而言,不啻于是一声晴天霹雳,文武官员个个惊骇万状,邓汉祥更是痛不欲生。

他留守川中,本以为能从白帝城迎来凯旋而归的英雄,不料等到的,却是一具出师未捷,带着无限痛悔的冰冷躯体。

627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2 07:34:12--]

草鞋军团(366)作为一个职业幕僚,在效力于刘湘之前,邓汉祥还曾先后在陈宦、段祺瑞门下供职。陈宦太过腹黑,对他是“疑而不用”,段祺瑞倒是信任他,只可惜那时老段已在走下坡路,他始终得不到一个让自己才能充分施展的机会。

刘湘是第一个“三顾茅庐”,并且曾对他付以足够信任和重用的人,尤其是在统一四川后的这三年时间里,邓汉祥如鱼得水,几乎释放出了平生的所有才华和智慧,也达到了一个幕僚所能达到的事业最高峰。

自古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纵使也有猜疑,有羁绊,有隔阂,但他终究让你飞跑起来了。

现在永远的伯乐去了,在这沉沉黑夜,世界也瞬间变得如此寒冷寂寞。

当邓汉祥召集省府职员,当众宣布噩耗时,已是神色惨然,泣不成声,他手书撰联寄托哀思,其中的下联是:“我具竭愚忠酬知己之志,业犹未竟,上为苍生痛,下以哭其私。”

观者谓,邓汉祥之哀刘湘,实亦顾影自哀也。

刘湘如此结局,应了蒋介石所作规定的第二条“死了葬”。

刘湘去世的当天晚上,蒋介石就在武昌召集紧急会议,第二天一早明令撤销第七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划入第三战区。

第七战区从成立到撤销,前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称得上是昙花一现。“釜底抽薪”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川军自始至终也未能攻下芜湖,随后便撤回了淮南。

1938年1月22日,蒋介石任命张群为四川省,同时撤销川康绥靖公署,从军政两方面为“后刘湘时代”做好了准备。

张群本人籍贯成都,熊克武任四川督军时,曾受邀出任警察厅长,对川情川事并不陌生,而且他与刘湘和邓汉祥的私人关系都不错,又是中央大员空降地方,由他来接替刘湘,主持川政,在蒋介石看来,应该是最理想的人选。

张群任职令传到四川时,身为代理省的邓汉祥对此积极促成,不仅拟出欢迎电文,还找省府各厅长在电文上联名签字。

大多数省府厅长都签了名,只有一个人拒签,此君便是王陵基。

王陵基的公开身份是四川保安处长兼代理保安司令,但他的另一个身份更为重要——励进会代理会长。

629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2 18:36:20--]

草鞋军团(367)励进会会长原由刘湘自兼,刘湘一死,励进会失去核心,一些师旅级的主要会员便开了个紧急会议,公推王陵基出来主持。

王陵基以代理会长的身份发号施令,其中有一条赫然是“没有武德励进会的命令,所有部队不准调动”,号令发出,所有留川部队果然一动不动,足见励进会的权威和影响力。

张群的任命一到成都,便遭到励进会的强烈抵制,认为刘湘新故,尸骨未寒,这个时候蒋介石既不派人来成都慰唁,也不与四川商洽,就宣布由张群主川,实属趁火打劫,意图宰割。

当然这只是冠冕堂皇的公开理由,更主要的原因是,第七战区和绥靖公署的撤销,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人面临丢饭碗的威胁,而张群一旦上任,眼瞅着还要继续洗牌,四川军政人员自然是人人自危,其中尤以军人为甚,哗然而起就一点不奇怪了。

听闻邓汉祥竟欢迎张群,励进会内部顿时群情激奋,连将邓汉祥予以“搁平”(即打死)的提议都出来了,经有人及时劝解,方才罢休。

王陵基于是约请钟体乾、张斯可等人到文庙,大家一致决定要给蒋介石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知道四川人可不是好惹的。

当天成都全城贴出标语,全是反对张群入川的内容,同时辅以全城游行示威。在此基础上,由川军师长彭焕章领衔,留守四川的十七个旅长联名致电蒋介石,以张群主川不洽舆情,请收回成命。

为增加胜算,经人提议,王陵基又把邓汉祥请来,让这位以善于筹谋著称的人物给支支招。

邓汉祥并非励进会成员,原先也曾欢迎张群入川,但这时亦觉得“中央”做事,确实太过薄情寡义:你们是不是以为,死个人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自然无痛,除了不能开开心心出去玩,其它都很舒服?

人一走,茶就凉,问题是现在人还没入土呢。都不知道是哪个货给老蒋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这该需要多大勇气来面对他那可怜的智慧?

邓汉祥不仅站到地方一边,而且提出,光是成都这里闹腾还不够,应该联络邓锡侯、刘文辉一起行动,给蒋介石制造更大的压力,因为邓锡侯亦有留川部队,刘文辉一兵未动,要是能与刘湘的留川部队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坚持到底,“中央”很难对付。

6320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2 18:44:24--]

@诗人孟云卿 2012-11-12 09:44:04

希望楼主能够给我解答一下,刘湘去世之前这几章,全部都是史料记载,还是有演义的成分?这几章,颠覆了刘湘在我心中的形象,还有杀韩复渠的原因。

-----------------------------

本书频及史实的,均非演义。这方面史料其实非常丰富,刘湘、宋哲元的幕僚众多,包括邓汉祥在内,都留下了回忆录。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此前揭示很少。

632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3 07:50:16--]

草鞋军团(368)邓汉祥断言,在前方战事紧张的情况下,蒋介石绝对无法分兵来攻四川,非收回成命不可。

会上众人都非常赞同,以为此计甚妙。

说干就干,在川军师长许绍宗的领衔下,留守四川的六个师长、五个独立旅旅长,再次联名致蒋,请以贺国光、邓锡侯、刘文辉、王缵绪四人分掌全川军民两政,看那样子,似乎压根没收到或不知道张群要主川的事,实际上就是公开对张群表示不欢迎。

蒋介石和幕僚们措手不及,倍感棘手。就在焦头烂额之际,又一个将令他们头疼不已的姑奶奶驾到:刘湘的夫人周氏。

与一些喜欢找一大堆漂亮老婆、时髦姨太太的川军将领不同,刘湘志在天下,真的跟后主一样,在个人生活上十分检点,可以说比普通人还普通。

他的夫人周氏是个农村妇女,出生于打草鞋为生的贫苦农家,没有文化知识,后来跟着刘湘才认了些字,刘湘也给他改了名,叫刘玉书,补上了一个“书”字。

在迎刘湘回川的问题,钟体乾等人曾经有过一个方案,即由刘湘唯一的女参议官秦德君陪同,以眷属要求的名义,让刘周书亲自到汉口把刘湘给接回来。

已经打点好行程,可是刘周书却因为与小叔子,也就是刘湘的弟弟闹纠纷而推迟了行期。

在别人看来,这纠纷实在不算纠纷,竟然是为了谷子、麦子,究竟你多分一点还是我多分一点,争到了不可开交。

刘湘身为川中的第一把手,平时迎来送往,家用开支不小,他本人又很自律,不肯从公家帐上轻取一文,因此常常弄到入不敷出,刘湘不当家不过问,女主人就为难了。

刘周书私下里曾去找邓汉祥,请他予以补助,邓汉祥回答一切费用都有预算开支,实在无能为力,不过如确有急需,可由刘湘本人批示,他会立即拨付。

知夫莫如妻,刘周书知道刘湘的脾气,只得作罢,日常生活中就只能不停地抠,以致于跟小叔子也要斤斤计较。

现在刘湘死了,众人不敢再耽搁,急忙催促刘周书尽快去汉口。临行前,没有人敢告诉刘周书关于刘湘的噩耗。

飞机降临汉口,在机场上迎接刘周书的人,全都佩戴一朵小白花。刘周书多在乡下务农,很少跟刘湘经历大场面,根本不知道这些人戴白花是什么意思,直到随接待者步入刘湘的治丧处,才渐渐发觉情形不妙。

633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4 07:43:32--]

草鞋军团(369)从门口到礼堂,不是花圈就是挽联,还有棺材,小白花不懂,花圈挽联棺材什么意思,还能不懂吗。再进屋内,只见床上的铺盖卷,不见丈夫,刘周书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连忙问旁人:“甫公呢?”有人怯生生地指了指礼堂中央停放的棺材:“在那儿。”不祥的预感终于得到证实,可怜的女人立即泪如泉涌。

她哽咽着问陪同前来的秦德君:“你知道么?是不是真的?”

秦德君点头:“知道,是死了。”

刘周书一边擦眼泪一边埋怨:“你为什么不先给我说呢?”

秦德君解释道:“我怎么说得出来呢,说出来我怕你跳飞机呀!”

刘周书流泪不止,沉默了好一阵,她对秦德君说:“甫公没有妹妹,你就来做甫公的妹妹吧,从现在起,你要和我一起披麻戴孝!”刘周书叫来刘湘的副官,让副官量尺寸,给她和秦德君做孝衣。

一切交待清楚,刘周书才向刘湘的棺材走去。相隔一丈远,她就猛扑过去,然后号啕痛哭。这是刘湘家乡大邑的风俗,叫做“碰棺”,只有到这时才允许遗孀大放悲声。

其时,武汉雨雪纷飞,室外茫茫一片,真是天愁地惨人哀。

“碰棺”之后,刘周书要求启棺告别。一打开棺材,就见刘湘遗体的鼻孔和口角,都留有血痕。尽管医院医生及刘湘身边的医药顾问,都解释说,依照刘湘的病情和死亡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但刘周书立刻起了疑心,坚持认为丈夫死得蹊跷,定是被暗害致死,任何解释都听不进去,并开始大闹灵堂。

灵堂里面的人,除了秦德君外,她扯住就打,扯不到人,便砸东西,桌上的茶碗、笔筒、墨盒、烟缸,抓到什么砸什么。

众人哪里还敢再呆下去,都跑开躲得远远的。

没人理会,刘周书转而又大哭起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甫公在时,一呼百应,而今甫公不在了,就没有人理我了!”秦德君劝刘周书:“不是他们不来看你,他们是怕挨你的打,只要你不打他们,我就去喊他们来。”

刘周书也知道没人看更没劲,因此点头答应:“我不打就是了。”

说是不打,人才来了,而且是蒋介石亲自登临。

刘周书一见蒋介石,便卜通一声,双膝跪地,连叩几个响头,接着大哭不止,老蒋让人搀扶,她也不肯起来,弄得蒋介石头上直冒汗珠,说话也结结巴巴。

637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4 07:47:48--]

草鞋军团(369)从门口到礼堂,不是花圈就是挽联,还有棺材,小白花不懂,花圈挽联棺材什么意思,还能不懂吗。再进屋内,只见床上的铺盖卷,不见丈夫,刘周书的心里顿时凉了半截,连忙问旁人:“甫公呢?”有人怯生生地指了指礼堂中央停放的棺材:“在那儿。”不祥的预感终于得到证实,可怜的女人立即泪如泉涌。

她哽咽着问陪同前来的秦德君:“你知道么?是不是真的?”

秦德君点头:“知道,是死了。”

刘周书一边擦眼泪一边埋怨:“你为什么不先给我说呢?”

秦德君解释道:“我怎么说得出来呢,说出来我怕你跳飞机呀!”

刘周书流泪不止,沉默了好一阵,她对秦德君说:“甫公没有妹妹,你就来做甫公的妹妹吧,从现在起,你要和我一起披麻戴孝!”刘周书叫来刘湘的副官,让副官量尺寸,给她和秦德君做孝衣。

一切交待清楚,刘周书才向刘湘的棺材走去。相隔一丈远,她就猛扑过去,然后号啕痛哭。这是刘湘家乡大邑的风俗,叫做“碰棺”,只有到这时才允许遗孀大放悲声。

其时,武汉雨雪纷飞,室外茫茫一片,真是天愁地惨人哀。

“碰棺”之后,刘周书要求启棺告别。一打开棺材,就见刘湘遗体的鼻孔和口角,都留有血痕。尽管医院医生及刘湘身边的医药顾问,都解释说,依照刘湘的病情和死亡症状,这是正常现象,但刘周书立刻起了疑心,坚持认为丈夫死得蹊跷,定是被暗害致死,任何解释都听不进去,并开始大闹灵堂。

灵堂里面的人,除了秦德君外,她扯住就打,扯不到人,便砸东西,桌上的茶碗、笔筒、墨盒、烟缸,抓到什么砸什么。

众人哪里还敢再呆下去,都跑开躲得远远的。

没人理会,刘周书转而又大哭起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甫公在时,一呼百应,而今甫公不在了,就没有人理我了!”秦德君劝刘周书:“不是他们不来看你,他们是怕挨你的打,只要你不打他们,我就去喊他们来。”

刘周书也知道没人看更没劲,因此点头答应:“我不打就是了。”

说是不打,人才来了,而且是蒋介石亲自登临。

刘周书一见蒋介石,便卜通一声,双膝跪地,连叩几个响头,接着大哭不止,老蒋让人搀扶,她也不肯起来,弄得蒋介石头上直冒汗珠,说话也结结巴巴。

637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5 08:59:02--]

草鞋军团(370)等到刘周书哭累了,蒋介石忙命侍从扶起,并再三保证:“嫂子,对于甫澄兄的后事及子女问题,兄弟负全权责任,保证对得起嫂子全家。”走出灵堂,还没把汗擦干,蒋介石就得知,王陵基、钟体乾、张斯可、乔毅夫等数十人已经发出联名通电,严词拒绝张群入川。

紧张气氛再度升级,成都军校和留守川军各自都设置了警戒线,俨然又回到了西安事变后的那种状况。

蒋介石这才发现他的确失于计算。

刘湘去世,在他看来,多少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何况又不是死于他手,所以一系列决定,才会显得那么匆忙和草率,完全没料到四川地方的反弹力会如此之大,至于周氏之悍,那更是原先想都没想到的。

他能动手吗,不能。正如邓汉祥所说,四川已成抗战的大后方,别说分兵攻打,就算是动荡不安,都会让“中央”无立足之地。

如今之计,必须缓和再缓和,降温再降温,无论是对川军前方还是后方,甚至包括刘湘的那个遗孀,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1938 年 1 月 25 日,蒋介石下令撤销了对潘文华的撤职处分,改为“撤职留任”,以示对川军将领的宽待。次日,又特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表他在汉口为刘湘主持公祭。

何应钦一到,刘周书就哭哭啼啼地从灵堂后面冲了出来,并且破口大骂:“何应钦你这个汉奸,把我的丈夫害死了,老娘今天要同你拼命!”

众人七手八脚拉住,但是好说歹说,刘周书始终不肯罢手,最后还是秦德君的几句话起了作用。

秦德君和杨森的“粉丝”胡兰畦一样,皆为不甘寂寞的所谓川中名媛。她早年加入过共产党,因与明末四川女将秦良玉是同乡同族,时常以秦良玉第二自许。

秦德君对刘周书说:“你快回四川挂帅,好率领甫公的军队打江山!”

刘周书不懂:“啥子叫挂帅?”秦德君说:“挂帅就是带队伍,古代秦良玉以夫人的身份挂帅勤王,你就学秦良玉吧。”

刘周书一听高兴了,这才答应不在汉口闹事,而是早日回川。

1938 年 1 月 26 日,刘湘的灵柩从汉口运回四川。在启灵到江边的路上,根据安排,由何应钦“执绋”,也就是拿着牵引灵柩的绳子前导,刘周书和秦德君这对“姑嫂”则穿着孝服紧跟。

640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6 08:49:08--]

草鞋军团(371)刘周书沿路哭嚎:“亲日派成功,逼死我的抗日英雄。”翻来覆去,都是这两句话,让何应钦如茫刺在背,只得一再吩咐两边的人:“快劝!快劝!”

刘周书不听任何人的劝,一直嚎到上船为止。

能把“虎婆”哄上船,已是一个不小的胜利,那边蒋介石还得不断向四川地方示好。

1938 年 1 月 28 日,重庆行营主任贺国光赶到成都,向各路军政人员宣布“中央”的善后措施,见众人都能接受,才赶回重庆,原先两方对垒的紧张局势亦因此缓解。

紧接着,蒋介石又致电邓汉祥,提出在张群到任之前,由他负责省政,钟体乾、王陵基也各守各的窝,暂时都不动。

1938 年 2 月 4 日,刘湘灵柩运抵重庆,从第二天起,由何应钦主持公祭。

公祭期间,四川名流云集,刘湘生前的部下好友尽皆到场,刘从云也在应邀之列。见到曾声名显赫的“刘神仙”,刘周书一叠声责问:“你给我公婆选择墓地时,不是说甫澄有九五之尊吗?如今怎么又将他给犯死了呢?”

刘从云无言以对,只得胡乱作答:“可能是……地脉龙神召他去有别的差遣了吧。”

刘周书哪里还肯信这一套,祭文还没念完,她就举起哭丧棒,劈头盖脸地朝他们打去。

刘从云虽号神仙,却无地遁之术,躲闪之际,哗啦一声撞翻了供桌,祭品撒得满地,连灵牌也差点倒掉。一旁的范绍增、王陵基等人还没回过神来,身上已经挨了几棒,有人连军帽都丢掉了,范绍增的呢子也被扯出了一条小口。

灵堂前多站一会没事,可不能把命搭进去啊,一干人等被吓得慌里慌张,四散奔逃,刘周书则披散着头发,边追边打,直把肃穆的会场变成了打闹场,而一本正经、衣冠楚楚的达官贵人们全都现出原形,个个狼狈不堪,可谓是“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的难看”。

刘周书嘴里还在骂:“挨炮火的,砍脑壳不死的,你们咋个搞的嘛,他们把人给我活活整死了,你们咋个不管嘛,你们就光顾升官发财了!”接着又哭:“我的天啦,丢下老娘一屋人,孤儿寡母的咋个办嘛……”公祭难以进行,何应钦气得脸色铁青,赶紧上前制止。

可他才冒出一句,就被愤怒的遗孀给打断了。

“部长唉,你们还是要讲点天理良心的嘛,我的人好端端的,咋个一下子就死了嘛?哼,天晓的,地晓的,你们晓得,我们晓得!”

644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7 09:58:00--]

草鞋军团(372)

何应钦胀红着脸,正要分辨,刘周书不由分说:“这些那些都不说了,我现在提三件事,你一定要给出个名堂。”听刘周书絮叨完她的三件事,部长着实给惊住了。

哪三件事?

除了要在成都给刘湘修一座“中山陵那么大的墓园”,以及办一所“甫澄大学”外,还要让刘湘的儿子顶替刘湘做省。

前面两件再难不难,后面一件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定然会贻笑大方。

何应钦苦着脸对刘周书说:“唉,刘夫人,你的要求也太过分了,我们是民国嘛,儿子咋能顶替老子呢?”刘周书听了,一屁股躺倒地上,一边满地打滚一边哭闹:“我的哥(刘湘)唉,你死得好惨呀。你一走了事,可让我们娘儿母子咋个办嘛。”

何应钦无法可想,惟有口头上先应承一下:“我向委员长报告就是了,他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

其他官员为了平息事端,也趁势上前解劝,甚至拍胸口担保,说将联名向蒋介石请愿,争取满足刘周书的全部愿望,公祭这才勉强搞完。

经过这么一闹,虽然蒋介石不可能真的让刘湘儿子“子承父业”,但还是尽力提高了规格,刘湘的葬礼也由此升为国葬。

四年之后,刘湘墓园在成都落成。该墓园与武侯祠相邻,占地一百多亩,有皇陵规格。抗战期间,民力凋敝,能修成这样的样子,已着实不易。

大学打了折扣,改成了中学。据说刘湘的小儿子也在这所学校就读,听到一些学生在背后议论,说他老汉儿(刘湘)是军阀。

听得多了,刘湘的儿子就回家朝母亲告了一状。刘周书当即找来中学校长,说她要给学生训话。

没有刘周书,就没有这所中学,校长不敢回绝,赶紧把学生全都召集到操场。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刘周书气呼呼地说:“我晓得你们有人说我娃儿他爸是啥子‘军爬’、‘军爬’的。未必他爸爬了你的哪个么妹儿?还是你家的房子票子?记住,这个学校是我开的,再有哪个敢乱说话,就把这学校关你妈的!散会!”

刘周书不愧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婆”,从大小官员到中学学生,全能通杀了个遍,而且她也没忘记要做“现代秦良玉”。她的弟弟以及刘湘的侄儿,当时都在川军中担任师长,刘周书带着他们以及一群荷枪实弹的卫士,成天口口声声地要挂帅统率川军。

648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8 10:50:28--]

草鞋军团(373)

刘周书再泼再凶,不过是借着丈夫的名头,其实在四川军政内部并无根基。随着公祭、国葬结束,其政治资本将会越来越弱,蒋介石对这一点毫不怀疑,他真正在意的还是那些政客和军人。

尽管四川地方已没有那么大的敌意,但蒋介石仍不敢贸然让张群上任,就怕这位仁兄给人毫不留情地哄出来。

必须要找人疏通。

人已经找好了,他们分别是傅常、刘航琛、卢作孚。

三人之中,卢作孚为四川船运大王,刘航琛是工商界“木匠”,两人从政都是半路出家,且早已不受刘湘重用,现在既然人都死,投入蒋系阵营也没错。独有这个傅常,让人有吃了苍蝇的感觉,要知道,他过去可是刘湘最可靠的心腹啊。

刘湘出川,谁都不带,就带着一个傅常,那是真把这位兄弟当法正、庞统看待了。

可惜看错了。

刘湘一死,傅常就变得举止反常起来。在刘湘去世的第二天一早,他把刘湘的印章予以封存,对众人说:“我是甫澄的朋友。甫澄死了,我帮助他的任务也就完了。”傅常将所有善后工作扔给别人,独自住进汉口一家饭店,来个闭门谢客。因为很多事只有他知道,同事免不了还要上门请示,傅常一概不予作答,令大家十分不满。

都以为傅常要从此归隐,不料几天之后,此君就被蒋介石任命为重庆行营参谋长,正式投靠了蒋系阵营,让外界大跌眼镜。

傅常一行来到成都,自然要先到灵堂祭奠刘湘。不料川中文武早把他和唐式遵视之为投靠蒋介石的“叛徒”,刘周书更是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立即将傅常扣押起来,要枪毙于刘湘灵前。

钟体乾、乔毅夫正负责操办丧礼,见势不妙,急忙上前竭力劝阻,傅常才得以逃出灵堂。

灵堂祭拜之类都是做做样子,政客自有政客的正事。傅常等三人先找王陵基,见面直接报出了老蒋的新提议:川康绥靖公署可以保留,所有原来的委员、厅处长一律不动,只派张群单独一人来川,条件便是同意张群出任省。

这是给四川地方的,王陵基另有好处。傅常等人暗示,事成之后可升王陵基为集团军总司令。

蒋介石已经认定,王陵基才是阻碍张群入川的最大阻碍,所以该花的血本一点不带含糊的。

651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9 08:09:49--]

草鞋军团(374)

王陵基有些动心了。

刘湘死后,谁都想继老大之衣钵,当然也没几个人会榆木脑袋到给刘周书“黄袍加身”,他们不过都在利用这个女人罢了。就在刘周书今天要杀这个不忠之人,明天要斩那个叛徒奸细的时候,这些人还偷偷地溜进灵堂,希望说服刘周书,指定自己为刘湘的唯一继承人。

王陵基不屑为之。他是励进会和甫系内当然的“太上老师爷”, 论忠心,论资历,论声望,谁能跟他比,谁敢跟他比,那是志在必得,舍我其谁,可以说,他完全用不着抱任何人的大腿和小腿,继承人席位非他莫属,省一职也理所当然不可能花落它家。

可结果却是张群。王陵基大失所望,一股怒气全都发泄到了发布这一任命的老蒋身上:对你这样没眼力劲的人,如果我再把你当人,我就不是人了。

王陵基绰号“酱黄瓜”,犟脾气一上来便无可遏制,加上他也借此博取在川军人的支持,所以才会表现得那么慷慨激昂。

直到蒋介石派傅常送上乌纱帽,王陵基终于有了心花怒放的感觉。

老天还是公道啊,如我这样的高手,就像针尖麦芒,一口布袋子怎么可能藏得住呢,那些无论如何钻不出去的,不过是麦糠罢了!在军队系统,集团军总司令差不多就是省一样的级别,这要拒绝了岂不是暴殄天物?王陵基又得意又眼谗,心里面早就默认了新提议,问题是,他前面已经把狠话放出去了,现在一个人再悄没声息地收回来,恐遭众怒。

灵官思量着得找个人来附和一下,这人不能是普通人,而必须是重量级的。

这就想到了邓汉祥,他原先不是欢迎张群入川最积极最起劲吗,以邓汉祥在四川政坛的地位,若是举手赞成,那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王陵基给邓汉祥和各师师长发出请阑,请他们来家里吃饭。邓汉祥一进门,傅常就迎了上去:“我们刚刚到成都,来不及看你,以后四川的事,还要请你多费心。”

邓汉祥立即意识到傅常话里有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傅常见对方单刀直入,只好一五一十地把新提议重复了一遍。

对于傅常,邓汉祥最乏好感。当初这厮没少在刘湘面前

进谗言,无非是说他邓汉祥如何阴险诡诈,如何想做省,如何暗通“中央”,是个潜伏的“奸臣”云云,不料转来转去,第一个急着做“奸臣”的,原来还是他自己!

654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9 08:10:39--]

草鞋军团(374)

王陵基有些动心了。

刘湘死后,谁都想继老大之衣钵,当然也没几个人会榆木脑袋到给刘周书“黄袍加身”,他们不过都在利用这个女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