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者回答:“周现在的地盘满打满算也不过方圆一百里,抢占这块地方并不足以使哪个国家富强。但周却有天下共同拥戴的宗主的名号,谁攻打它,谁就是犯上作乱。而楚国的情形则不同,要是能够把楚国的领土分割一小部分,也足以使一个国家富庶,这时如果有国家讨伐楚国的话,也有尊崇周王室的声名。楚国要是残害了哪怕仅仅是名义上被天下共同拥戴的周天子,各国证讨的大兵也就到了。”昭子觉得言之有理,放弃了楚国原来的打算。
问题一:职位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二:职位最重要吗?
答案是否定的。
问题三:高职位低实权和高实权低职位必须二选一,你选择哪个?
答案是:高实权,哪怕低职位。
1979 年小平同志访问美国时,他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职位是副总理,但是美国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真正的领导核心。
曹操有一句话,简短而又有力量:“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名分、名号、职位的叫法都是虚的,最实际的是你掌握的权力、资源、人脉,也就是你真正的影响力。让你能够立身于职场中呼风唤雨的是这些东西,而不是一个人力资源部任命的官方的某个称谓。
你可能反对这一观点,理由:没有职位,哪有权力。但是,你考虑过没有,职位分有无实权。其次,你把你地位的巩固寄托在公司的一纸任命上,你的完蛋也是早晚的事儿。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何况你一个职位而已,今日可以立你,他日也可以办你。职场风云变幻,谁敢自称东方不败?
如果能够一步到位,职位和实权都能抓在手,自然是好上加好,但绝非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机会就会垂青于你。
保持在职场中始终前进的最稳健做法是你要不停去谋划自己的下一步,就像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样,你的身体不是多么强壮,你的体能也不是多么强悍,但是你总是保持往自己的筐子里面放蘑菇。而这些蘑菇是让你能够活下去的唯一实用的东西,至于是不是有人封你一个“采蘑菇三八红旗手”,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进一步阐述为:如果你能够成为你所在部门内的实权二把手,而你又能驾驭部门一把手,你真的不需要着急取而代之!他需要你,你则掌握着他几乎全部的资源,你让他也觉得你没有僭越之心,君臣和谐相处多么舒服!
倘若他自己哪天不慎失足,你顺理成章取而代之,还不落下任何野心家的臭名声。倘若他哪天晋升了,你也顺理成章取而代之,他也更加需要你。
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做到了具备实权二把手的能力。如果你做到了,还适当夹起尾巴做狗,则他必然跟你和睦相处:他既需要你,又喜欢你。(能够有结果的爱情就是因为这两点同时实现)话说回来,如果连具备实权的二把手都做不到,你能坐稳你的一把手交椅吗?只是靠官方任命书的那点儿淫威是没有用的。
刘少奇同志晚年拿出《宪法》来与红卫兵对峙,也依然没有避免自己悲惨的结局。
多一点点精力经营自己的实际影响力,少一点点精力琢磨着怎么搞一个高级职位的名号来满足虚荣心。
任何一个人到马路边儿的复印室,花不了几十块钱,就能印刷一盒名片,谁都可以这样印:黄金宇宙集团董事会主席 赵狗剩。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2
【第 28 节】 小学课文里的职场智慧
笔者记得小学课文里面有“蔺相如完璧归赵”还有同廉颇“将相和”的文章,《将相和》也是中国京剧传统经典曲目,蔺相如和廉颇的名字也被植入广大中国人的心中。
让我们重温一下通鉴里面《将相和》的故事——现在再看这些,是否能品出新的味道呢?
蔺相如立下了完璧归赵的功劳之后,又帮着赵国国君在与秦王渑池喝酒时奋勇挡酒,颇得赵国老大的欢心,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就这样,蔺相如的地位迅速蹿升,级别在大将军廉颇之上,靠连年征战逐步晋升起来的廉颇内心非常不平衡。
作为职业军人,廉颇敢说敢做不计后果,屡次在公司放出狠话:“有朝一日见了蔺相如,一定啐他!有什么了不起,靠耍嘴皮子讨领导欢心的狗而已。”同朝为官的蔺相如不久也听到了廉颇的言辞,自此之后,凡是开全体会的时候,蔺相如就请病假,避免和廉颇见面。
有时候来上班,廉颇和蔺相如碰巧了一起停车,蔺相如也会第一时间让出一个好停好开的车位给廉颇,自己找个犄角旮旯把车停了,有时还不免刮擦,可没少给保险公司打交道。
蔺相如部门内的员工看不下去了,在他们部门聚餐时,有人喝了点酒,替自己老大鸣不平:“廉颇有什么呀?不就是公司老员工,得了几次销售冠军吗?太欺负人了!老大,只要你发话,我明天就拿钥匙把他车给划了!”
蔺相如看到属下这么激动,自感欣慰,劝解道:“上次在渑池大酒店,我让秦王给咱们赵王唱个《爱情买卖》,他就是不唱,我当时摔了酒瓶子冲上去差点儿废了丫挺的,当时秦王的保镖都给镇了,你觉得我怕廉颇吗?”
众下属一下都惊了,没想到自己老大还有这等神武。
蔺相如接着说道:“你说在咱们单位,赵王就指着廉颇做销售,指着我蔺相如做产品研发,如果我俩要是起内讧了,咱们单位不就完了?”听完这些话,蔺相如那个义愤填膺的小弟早已经热泪盈眶了,他似乎看到了蔺相如脑袋上圣母的光环,背后还扑腾着两只洁白的天使翅膀。
回到家,这位小弟久久不能入睡,总觉得自己的文思像喝了一晚上啤酒的尿奔一样,汹涌澎湃。
第二天公司的 OA 打开后第一篇文章就是这位小弟写的《记我的领导蔺相如》800 字的感人范文。
廉颇登录 OA 时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至于廉颇负荆请罪这就是后话了,遂成为千古美谈。
笔锋一转,去趟美国。
有人曾经质疑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时说:“你不要和你的敌人交朋友,你应该想办法狠狠打击他们、消灭他们。”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有一个敌人变成我的朋友时,我也就消灭了一个敌人。”林肯总统温和地说。
这就是林肯的政敌观。
笔锋再转,回到中国。
蔺相如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该做的事,他食人俸禄,替赵王解决那些问题,是没有错的。廉颇自以为了不起,看到了蔺相如的晋升犹如坐直升飞机,不平衡了,客观地说,这个过程中廉颇是错的:凭什么就得你廉颇了不起,凭什么别人就得都不如你廉颇?
紧接着,情商不怎么高的廉颇又出言不逊,大搞人身攻击,以满足自己一时愤怒情绪宣泄带来的快感,这时廉颇更错了。这已经不再是廉颇是否职业化的讨论范畴,简直就是做人素质的问题。这个过程中,蔺相如是无辜的受害者。
这时,换做旁人作为蔺相如,肯定处于正确立场据理力争,并予以回击,或者告诉赵王,打鬼借钟馗,直接给廉颇小鞋穿。凭蔺老师的智商和情商搞点儿小动作阴一把廉颇还是小意思啦。
但是蔺相如没有这么做,他选择的是无底线退让:你不是想让我蔺相如给你跪下吗?放心,哥们儿直接给你趴下舔脚丫子!哈哈,您满足了吗?您爽了吗?您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吗?……
所以就出现了蔺相如身边的人看不惯,觉得蔺相如有点太窝囊了。
可以想象,要不是廉颇后来及时听到了蔺相如的话顿悟了,恐怕下一步蔺相如就要去廉颇那里负荆请罪了。
就这样,廉颇的心被蔺相如牢牢地抓住了,蔺相如的威望再次升级,蔺相如的实力也得以巩固,最重要的是,蔺相如把政敌-1 变成了有力战友+1,里外里他获得了 2 个增长点。
前面提过一句话,后面也将会被无数次提起:地低为海,人低为王。
谁能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贱,谁就赢了一多半儿了。能够把自己的敌人当成自己的至亲一样对待,你简直就到了佛菩萨的境界。
是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成为职场中的佛,任何小鬼在你面前都能被你拉过来度化成自己麾下弟子。
笔锋三转,再回美国。
今天,在林肯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3
【第 29 节】忠于领导的下属是怎样炼成的
话说燕国派军队攻打齐国,燕国派出的将军是乐毅,齐国负责守城的是田单。鉴于田单卓越的军事才能,乐毅围攻了整整一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打起了持久战,又过了三年,还未攻下。
读历史读到这里,想必读者都找到基本规律了:这时国内必然有小人开始说这个在外征战的将军的坏话。
Bingo!你说对了。
果然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离间:“乐毅智谋过人,一口气攻克齐国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就是进攻不下来,很明显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而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顺便在南面独立称王。现在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称王,就是因为妻儿老小还都在燕国。自古齐国产美女,他早晚会抛弃老婆孩子的,希望大王早些防备,先下手为强。”
燕昭王听完之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第二天,燕昭王下令搞了一次全公司的大聚餐。燕昭王讲完话、说完祝酒词之后,脸色骤变,揪出昨天说乐毅坏话的人就开始痛批起来:“打先王活着那会儿就提倡礼待人才,但他不幸遇到继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业,使国内人民怨气很重,无耻的齐国趁火打劫残害了先王。我即位以后,对此痛心疾首,才广泛招聘人才,以求报仇。谁能帮我复仇,我就愿意和他一起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为我大破齐国,让我痛快地出了口恶气,齐国就应归乐毅所有。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的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也是燕国的福气。你怎么敢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呢?”话毕,下令将挑拨者处死,然后又宣布赏赐给乐毅的妻子王后级别的衣服,赏赐乐毅的儿子以王子级别的衣服,配备和老总一样级别的私家车,派宰相亲自把他们送到乐毅所在的前线,并宣布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了一封辞掉齐王的书面材料,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从此齐国人敬服乐毅的仗义,即使是别的国家也敬畏他的信誉,国内也没有人再敢从背后算计他。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觉得燕昭王真诚,乐毅将军忠心,燕昭王是天下最厚道的老板。
燕昭王作为一个诸侯国的老大,我们不能够这么肤浅地理解他的韬略。
燕昭王在挑拨离间乐毅的人说完之后有两个可能性的判断:乐毅要独立我该怎么办?乐毅如果原本就忠于我,又该怎么办?假设乐毅原本就是忠于燕昭王的,那么燕昭王如果在国家用人之际解决掉乐毅,那就是国家的重大损失,自己也就是被小人利用的傻子。
假设乐毅现在真的是如同燕昭王的下属所说,想要伺机独立当齐王,燕昭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来阻止乐毅的步伐,甚至一旦让乐毅知道国内有反对他的声音,乐毅说不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就不得不独立为齐王了。
鉴于此,燕昭王需要做的就是当乐毅是忠于自己的。
另外,燕昭王需要注意做到两点:
第一点,在全朝廷的人面前高调的杀掉那个说乐毅坏话的人,让他当个牺牲品,表明自己对乐毅的无比信任;
第二点,燕昭王的速度要快,至少要让乐毅还没有真的决心要称王之前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慢一天,乐毅称王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于是,燕昭王第一时间召集群臣,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杀人表诚意的剧本。同时给予乐毅的家属最高档次的物质享受。
接着,派自己的丞相送乐毅的老婆孩子到乐毅的手中,并且直接告诉乐毅:我本来就打算让你做齐王的。
这种情况下,换做你是乐毅,就算你本来还有点儿想当齐王的念头,在全天下人的注视下,请问你有脸那么做吗?假设你作为乐毅原本就是忠于燕昭王的,自此之后,你肯定做好了为燕昭王牺牲一切的准备吧!
这就是燕昭王聪明的地方。
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被汉初的韩信深深记在了脑海里,而且他没有像乐毅一样等着燕昭王去封他齐王,而是向刘邦主动索要了王的册封,这也为日后他们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此为后话。
燕昭王这种人,才是干大事的人。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4
【第 30 节】【番外篇】《厚黑学》中的“办事二妙法”本节暂停一下历史的脚步,让我们泡一壶清茶,点一柱檀香,从兵荒马乱的战国时代抽身出来,一起来研究点名人名著中的智慧。
厚黑教主李宗吾在他的专著中提到了“办事二妙法”,在这里重新贴一下他最核心部分的原文如下:
“1.锯箭法
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下,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这是一段相传的故事。
2.补锅法
做饭的锅漏了,请补锅匠来补。补锅匠一面用铁片刮锅底煤烟,一面对主人说:“请点火来帮我烧烟。”他乘着主人转背的时候,用铁锤在锅上轻轻地敲几下,那裂痕就增长了许多,及主人转来,就指与他看,说道:“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油腻了,看不见,我把锅烟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主人埋头一看,很惊异地说:“不错!不错!今天不遇着你,这个锅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补好,主人与补锅匠,皆大欢喜而散。”
厚黑学一直是崇尚权术、玩弄心眼之人必读的书,类似于古人念私塾必念四书五经、现在的小学生必学拼音、加减乘除基本运算,都是入门级而又不得不研究透的书。
权术这种东西,是个双刃剑,玩权术的人就像站在刀尖上跳芭蕾舞,跳好了,名利双收,会在职场上实现发展道路上的大跃进;跳不好,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搭进去的人比比皆是。
权术玩的再高明,你也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你需要有做人的“大道”。读历史上的真实案例也好,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也罢,归根结底要让人从道的层面来强大起来才是真正的强大,才会把这些术融会贯通,该比着用的时候参考着用,甚至用的水平在古人之上,该反着用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亦能大放其彩。到时候,信手拈来,收放自如,人生征途自然是一条康庄大道。
今天我们就从厚黑教主的“办事二妙法”中吸收点有利于自身成长的营养出来。
先来看锯箭法。
锯箭法的本质就是推卸责任,做出推卸责任事情的人心里面想着的是怕承担责任。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不光是古人,就是现代也司空见惯。
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推卸责任的人类。
现实职场中,锯箭法早已经成了潜移默化的、下意识的东西,浸淫在每个人的脑海中。遇到事情先推卸责任,几乎像人的膝跳反射一样,也成为人的条件反射之一。
正是因为这种高广度而又兼具高深度的普及,才体现了“锯箭法”的高度破坏力——注意,不是破坏你的政敌而是破坏了你自己!
请各位推崇厚黑教主的人仔细思考:你身边那些个遇到事情经常喜欢推卸责任的同事,他的实际人缘很好吗?换句话说,当去推卸一个事情的责任的时候,此人周围的同事都像超级大笨蛋一样看不出来?做领导的也喜欢重用这个遇事就推卸的员工?“锯箭法”其核心是告诉我们:要想在职场中活下来,不要拒绝推卸责任这种有时看似下三滥的做法,但是不能把这个作为战无不胜的万金油来用。真把锯箭法当成一招打遍天下的绝招,不用多久你就必死无疑。
没有担当的人肯定不成大事。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组织单位内,锯箭法能够生存的土壤就是制度和规范的不正规、不全面,各个岗位从高层到中层甚至一线员工的权、责、利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有但是没有深入人心。这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没有规矩可以遵循,人的本能自然就是把自己给摘(二声)清楚了。
所以,不仅仅是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现实生活中,你在同人进行具体事情的交涉时,一定要把对应的规矩、可能出现的后果都交代清楚,避免万一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被别人推卸得一干二净,让你来替别人擦屁股。
现实职场中,反着用锯箭法,则是高招。
在这个相当多的人信仰“不负责、不承担、不诚信”的社会里,如果有人做事情处处都能够主动承担、不怕吃亏,反而是难能可贵,反而更加获得人们的支持。这时,关键时刻主动站出来承担,反而也就是你攫取更大资本的策略和手段。
知道曹操是怎么给部下开会的吗?
每次打完胜仗,曹操都会表扬立了战功的人,发奖金的发奖金,升官的升官。每次打了败仗,曹操都要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是因为属下犯了主要错误,曹操也会说自己用人不察或者没有及时意识并加以提醒和纠正。
如果你是曹操的属下,跟着曹操干,你有压力吗?
曹操这种智商和手腕的人,玩的竟然都是主动承担、多承担的招数,我们如果还沾沾自喜于自己“高超”的推卸责任的小伎俩,那就真的是井底之蛙了。
明明就你自己是个傻子,而你却觉得天下唯独你自己最聪明!
你想蜕变为一个有威望的人(或领导)吗?先从“推功揽过”做起吧。
再谈“补锅法”。
“补锅法”的核心思想是:当有人有求于你的时候,只要你确信是在你的能力所控范围之内,你则不要着急出手去帮,而要等着事态向坏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之后再去帮助别人。
因为事儿比较小的时候,你去帮,别人欠你的人情是小人情,事儿比较大的时候,你去帮,别人欠你的人情是大人情,同时也更能突显你的个人能力。这是一个随时随地要把个人的重要性最大化地展现给外人的策略。
还记得前面的章节中写到的孙膑的故事吗?魏国打韩国,韩国向孙膑求救,孙膑一方面口头答应予以援救但就是迟迟不肯发兵,直到韩国的兵打得差不多了,濒临要死的时候,孙膑终于出兵了,力挽韩国于狂澜之中。
笔者每每看到这一部分的时候心里都比较拧巴。本来帮助别人就应该是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求的是自己良心的安慰,结果也要加入利益的算计和考量,可无奈的是,职场就是这样,你可以要求自己做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犹太人,但是你却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要求不让纳粹在你生活里出现。你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绝不去侵犯别人的耶稣,但是你却没有权力去拒绝犹大的出现。
如果你不能做到在坏人面前保护自己,又何谈造福更多善良的他人?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5
【第 31 节】巧妙借助“愤怒”的力量
接【第 29 节】。
乐毅攻打齐国时,碰到了一个对手,阻止了他进一步占领齐国的步伐,那就是田单。
乐毅属于攻城方,田单属于守城方。
田单每天都琢磨着怎么样实现战略反攻。经过深思熟虑,田单终于有了办法。
此时燕国这边的将领已经由乐毅变成了一个叫骑劫的人。
首先,田单找人去燕国那里散布谣言,说:“我们齐国人最害怕燕军把齐国俘虏割去鼻子,那样我们齐国人会被吓坏的!”燕国人听说之后,果然把所有齐国俘虏的鼻子割掉了,还故意放俘虏回来到齐国这里炫耀。齐国城中的守兵看到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去鼻子,十分痛恨,同时又害怕被俘虏,所以都决心坚守不降。
田单马上亮出自己的第二步棋,他又找人去燕国那里散步谣言说:“我们齐国最害怕燕军掘毁我们的坟墓,那样对齐国士气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燕军又中计了,索性把城外坟墓全部挖毁,把尸体挖出来鞭尸然后焚烧,极尽侮辱虐待之能事。齐国士兵从城上远远望见,都痛哭流涕,充满了愤怒,争相请求出城决一死战。
对这一切细节洞若观火的田单意识到:出城决战的时机到了!这时田单又亮出了自己的第三招。他亲自带头拿起工具和士兵一起筑城,并把自己的妻妾编进了军队到前线作战,还发了全部的食品犒劳将士,一时间将士的斗志更加增强。
田单同学这还不够,又快速亮出了自己的第四招。他让精锐部队都潜伏起来,让老弱病残和女子在齐国的观察下登城守卫,同时派人去燕军中约定假投降,燕军士兵非常开心。
为了做到足够真实,田单还有自己的第五招。田单在城中百姓里募集到一千万的巨款,让即墨城的富豪偷着送给了燕军大将,并告诉对方说:“我们马上就投降。请不要抢劫掠夺我们家族的财产。”燕国将军大喜,燕军戒备更加松懈。
做好上面的精妙部署之后,田单正式宣布对燕国发动战略反攻。
田单在城中搜到一千头牛,给牛披上红布,绘上龙的花纹,在牛角上绑了锋利的尖刀,在牛尾巴上绑上浸满油的苇草,趁着夜色点燃,让牛从预先凿好的几十个城墙洞中冲出,后面紧紧跟着五千名敢死队员。牛的尾巴被烧疼了之后惊怒地奔向燕军大营。
燕军这边直接给吓毛了,碰到牛的不死也是重伤。这时齐国城中敲锣打鼓,齐声呐喊,居民也敲击家里的锅碗瓢盆助威,响声惊天动地。燕国军队一下就乱了,士兵们纷纷败逃。齐军趁乱杀死了燕军的大将,并一路追杀逃亡的燕军,所经过的城邑也都叛离燕国,再度归顺齐国。田单的军队越打越多,燕军则望风而逃。最后,齐国近几年以来失去的七十几座城都光复了。
打完了胜仗,田单把自己的老板齐襄王迎回了临淄,齐襄王册封田单为安平君。
回顾田单在实施战略反攻之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激怒自己的部队。愤怒让自己的团队燃起了熊熊烈火般的战斗力,割鼻子的反间计又让自己的团队意识到除了拼死没有任何的退路。田单这一仗赢在他在非常环境下有效的带好了自己的团队。
愤怒,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坚决抵制的东西,而愤怒对于任何一个团队,都是宝贵的财富。
德川家康有句话叫做“视怒为敌”,意思是任何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的生气当成敌人一样,一旦出现坚决予以消灭,人只要活着就要不停同自己可能出现的种种愤怒做斗争。
为何?愤怒就这么恐怖?国产电视剧《新三国》中,曹操对儿子们说过一句话“不要愤怒,愤怒会影响人的判断”。
人在愤怒的时候做的决定往往都是欠考虑的,其行为往往也是冲动不计后果的。当日趋冷静下来之后,你就会为自己愤怒时所不该说的话、不该干的事而埋单。
讲到这里,要多说一句,有两个东西始终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天敌,这两个天敌的暗能量非常巨大,自古以来多少有能力的牛人都死在这两个人性的天敌手中——除了刚才强调的“愤怒”,还有一个就是“诱惑”(这个诱惑包括物质、美色、名誉等等一切你最没有免疫力、最渴望占有的东西)。
关于“诱惑”后面会有对应的章节来具体阐述的。
愤怒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死敌。愤怒对于一个团队,却是宝物,因为愤怒能够让团队快速团结,也能够让团队瞬间爆发战斗力的小宇宙。
有仇恨的报复是最狠的,受了莫大屈辱的反击是最毒的。
《水浒传》中武松上梁山之前,随着受到的屈辱和欺骗的增加,每一次杀人的手笔都越来越大。就像现在一提到小日本,大家就很激动,因为小日本曾经虐杀过我们——不仅仅是屠杀,而且是带有侮辱性质的虐杀。
当屈辱和仇恨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你的团队的战斗力就会增强。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头,当你的团队因为业绩不高而受到领导批评时,当你团队中的某个成员因为表现不好而受到领导排挤时,请一定珍惜好这个机会,好好刺激一下你的团队,进而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来。
而这时最傻的做法就是和团队一起抱怨公司、抱怨领导,自我开脱,你收获了一段时间内团队成员对你狭隘的拥护,你却失去了在职场中继续走得更远的征程!
这只是利用一些已经出现了的愤怒,而田单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自己人为的制造并导演了愤怒,他用自己制造的愤怒去激怒团队的战斗力,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够轻易做到的。
田单最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就是这种善于制造愤怒,进而利用愤怒去激发团队活力的能力。
最后,多说一点题外话,现在的年轻人,靡靡者居多,抱怨者居多,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别人身上者居多,有暴发户情节者居多,唯独认清自己的卑微,用自己的不足来自我激励奋斗者居少,实乃社会一大憾事,当然也是奋发图强者一大好事——便于其脱颖而出于众人之上。
是的,愤怒,竟然也可以这么神奇。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6
【第 32 节】对单位的选择既要反对朝三暮四,又要反对从一而终
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继承祖业成为新的国君。
爱说别人坏话的人总是像细菌一样,只要稍微具备环境,就会疯狂滋生。
新领导上任之后,马上就有人给燕惠王说乐毅的坏话。
乐毅很明白,当年燕昭王对自己百分之一万地信任和重视,可这并不代表燕惠王也会那样,而且就目前来看,极有可能不会那样。所以,拿得起放得下的乐毅没等小人挑拨离间的舆论攻势形成气候,就跳槽去了赵国。
赵王很器重乐毅,一去就给封地,以此来做给燕国看。
燕惠王有些小心眼,他觉得自己作为老板,从来都是他辞退别人,哪有别人敢辞退他的道理,何况刚当上老大,小弟就跳槽了,太没面子了。于是,燕惠王干了一件非常跌份儿的事:他派了个人去专门当面指责乐毅。
这个带话的人给乐毅说:“乐将军你过于听信传言,没有经过核实就抛弃燕国跑到赵国。你这样做纯粹就是遇事先自保,你怎能报答燕国先王对你的一片恩情呢?”乐毅回复道:“原来的时候,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一度扩大,而继任者吴王夫差不听他的话,把伍子胥杀了,还把他的尸体装入皮囊抛进江中。吴王夫差不明白,伍子胥对先王的建议是吴国成就功业的根本所在,所以虐杀伍子胥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后悔。假设伍子胥能早日看出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器量,那他也不至于被冤死。作为一个职场中人,我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立就功业,这才是真正对得起先王的一片苦心。先王那么肯定我,我却遭到别人的诽谤,这就是间接使先王的英名蒙上耻辱!”
乐毅同学口才了得,这还没完,最关键的话都要放在后面说:“回去你告诉燕王,即使我是为了个人利益来到赵国,我也不会说燕国的坏话。我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与人绝交也绝不口出恶言,作为忠臣被迫离开祖国,也不要去辩解洗雪自己的名声。回去让大王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燕惠王本来想派人过去教育一下乐毅,结果被乐毅给教育了一下。最后,燕惠王仍然封了乐毅儿子当官,而乐毅也为修好睦邻关系经常来燕国,最后在赵国去世。
能够像乐毅一样跳槽到了原单位的竞争对手那里,还能继续往来于两个单位之间,为修好两个家的关系牵线搭桥的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也是真正的能人。
职场中很多人离职时要么闹的不欢而散,要么就是临走时带着前单位的团队、资源走,作为进入新公司所纳的“投名状”。
看一个男人的人性如何,不看他结婚时怎么对待妻子一家,而要看离婚后对前岳父母家的态度。
看一个职场中人的格局,不看他入职和在职时怎么表现,而看他离职后跟前单位领导的关系如何。
相亲时一大忌讳,就是在对方面前大谈自己的前男友(前女友)如何对不起自己,自己如何付出却得不到回报。
面试时一大忌讳,就是在面试官面前抱怨自己的前单位管理如何不规范,领导如何不人性化等等。
你的怨气越大,对方在心里就越会明确一点:他日你万一离开我(或者我们单位)时,指不定又给谁说我也是个王八蛋呢!
我看过赵本山的一篇八卦文章,不知道真假,就当道听途说一下,假设不是真的,那就姑且一聊吧。
赵先生离婚时是净身出户,在经济上,对前妻始终没断了照顾。假设这是真的,估计会有人抬杠说,那是因为老赵觉得自己对不起前妻才这样做的。可能否这样看呢——老赵属于多多考虑自己对不起别人,极少考虑别人对不起自己的那一类人。
适当放下这些“怨”,你就可以少树立一些敌人,少树立了敌人,你就可能多交到朋友,多交到朋友,你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孔子那么讲究仁爱的人,一辈子到处兜售自己的学说和治国理念,都没有获得最终的贯彻执行,以实现伟大志向。
当然业内普遍说法是,儒家学说只适合和平年代的国家,不适合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代,那为何曹操就做到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翻一下三国中,曹操麾下光姓曹和姓夏侯(注:曹氏和夏侯氏有姻亲关系)的有多少人才在支持曹操就知道了。
就业应该越“就”越有事业,而不是越“就”越造恶业。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8
【第 29 节】忠于领导的下属是怎样炼成的
话说燕国派军队攻打齐国,燕国派出的将军是乐毅,齐国负责守城的是田单。鉴于田单卓越的军事才能,乐毅围攻了整整一年未能攻克,便下令解除围攻,退至城外九里处修筑营垒,打起了持久战,又过了三年,还未攻下。
读历史读到这里,想必读者都找到基本规律了:这时国内必然有小人开始说这个在外征战的将军的坏话。
Bingo!你说对了。
果然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离间:“乐毅智谋过人,一口气攻克齐国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就是进攻不下来,很明显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而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顺便在南面独立称王。现在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称王,就是因为妻儿老小还都在燕国。自古齐国产美女,他早晚会抛弃老婆孩子的,希望大王早些防备,先下手为强。”
燕昭王听完之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第二天,燕昭王下令搞了一次全公司的大聚餐。燕昭王讲完话、说完祝酒词之后,脸色骤变,揪出昨天说乐毅坏话的人就开始痛批起来:“打先王活着那会儿就提倡礼待人才,但他不幸遇到继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业,使国内人民怨气很重,无耻的齐国趁火打劫残害了先王。我即位以后,对此痛心疾首,才广泛招聘人才,以求报仇。谁能帮我复仇,我就愿意和他一起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为我大破齐国,让我痛快地出了口恶气,齐国就应归乐毅所有。乐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的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也是燕国的福气。你怎么敢挑拨我们的君臣关系呢?”话毕,下令将挑拨者处死,然后又宣布赏赐给乐毅的妻子王后级别的衣服,赏赐乐毅的儿子以王子级别的衣服,配备和老总一样级别的私家车,派宰相亲自把他们送到乐毅所在的前线,并宣布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不敢接受,一再拜谢,写了一封辞掉齐王的书面材料,并宣誓以死效忠燕王。从此齐国人敬服乐毅的仗义,即使是别的国家也敬畏他的信誉,国内也没有人再敢从背后算计他。 /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觉得燕昭王真诚,乐毅将军忠心,燕昭王是天下最厚道的老板。
燕昭王作为一个诸侯国的老大,我们不能够这么肤浅地理解他的韬略。
燕昭王在挑拨离间乐毅的人说完之后有两个可能性的判断:乐毅要独立我该怎么办?乐毅如果原本就忠于我,又该怎么办?假设乐毅原本就是忠于燕昭王的,那么燕昭王如果在国家用人之际解决掉乐毅,那就是国家的重大损失,自己也就是被小人利用的傻子。
假设乐毅现在真的是如同燕昭王的下属所说,想要伺机独立当齐王,燕昭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来阻止乐毅的步伐,甚至一旦让乐毅知道国内有反对他的声音,乐毅说不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就不得不独立为齐王了。
鉴于此,燕昭王需要做的就是当乐毅是忠于自己的。
另外,燕昭王需要注意做到两点:
第一点,在全朝廷的人面前高调的杀掉那个说乐毅坏话的人,让他当个牺牲品,表明自己对乐毅的无比信任;
第二点,燕昭王的速度要快,至少要让乐毅还没有真的决心要称王之前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慢一天,乐毅称王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于是,燕昭王第一时间召集群臣,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杀人表诚意的剧本。同时给予乐毅的家属最高档次的物质享受。
接着,派自己的丞相送乐毅的老婆孩子到乐毅的手中,并且直接告诉乐毅:我本来就打算让你做齐王的。
这种情况下,换做你是乐毅,就算你本来还有点儿想当齐王的念头,在全天下人的注视下,请问你有脸那么做吗?假设你作为乐毅原本就是忠于燕昭王的,自此之后,你肯定做好了为燕昭王牺牲一切的准备吧!
这就是燕昭王聪明的地方。
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很大,以至于被汉初的韩信深深记在了脑海里,而且他没有像乐毅一样等着燕昭王去封他齐王,而是向刘邦主动索要了王的册封,这也为日后他们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此为后话。
燕昭王这种人,才是干大事的人。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19:59
【第 33 节】驾驭好能力突出的下属是有诀窍的
田单老师的才华在前面得到了验证,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组织能力都是超一流水准,而且善于打敌我悬殊较大的硬仗、狠仗,地面作战善于采用“闪电战”,快速推进并占领领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田单出任齐国国相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像田单这种能力强悍的国相,除非遇到比他更有手腕的国君才能被驾驭。接下来,田单的老板齐襄王要展示一下他过人的政治手腕了。
田单当上齐国国相之后。有次路过一个叫做淄水的地方,见到一个老人冻得直哆嗦,田单便解下自己的皮袍给他披上。
整个过程被随行记者拍到了,发布到了互联网上,一时间点击率飙升,田单的个人威望在前面的基础上再次升高了 3 个八度。
针对田单的所作所为,互联网上一度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田单是真正为民办事的好官。
有人说田单是作秀。
也有人说,即使是作秀,那也比那些连秀都懒得做的贪官强多了。起码他的作秀起到了一个带头的作用,推动了社会风气向良好方向发展。
……
齐襄王看了微博上的视频后,很生气,因为齐襄王觉得田单作为国相,不停作这种秀收买老百姓的人心,大有抢班夺权之势。
还好,齐襄王懂得德川家康所说的“视怒为敌”的道理,待平息了愤怒的情绪之后,齐襄王正式出手了。
第一步,齐襄王顺水推舟,做了一个专门表扬田单的电视直播的演讲,兹截取部分重点内容出来,看看是怎么说的。
“……如果说田单同志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相,我想他是当之无愧的!田单同志的所作所为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这个国君。每一次当看到我忧虑人民的饥饿时,田单同志就站出来收养没有饭吃的人;每一次当看到我忧虑人民的寒冷时,田单同志就脱下皮袍给他们披上;每次一当看到我忧虑人民的操劳时,田单同志就会想办法减轻老百姓的赋税。
田单同志是最能把我内心所想不打折扣地付之于行动,并让老百姓受益的人。让我们一起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具备执行力、这么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国相而骄傲吧!”第二步,齐襄王赏赐田单同自己一起单独喝酒,觥筹交错之间,齐襄王口头叮嘱田单要把老百姓的事儿继续落实好,田单只能点头称是。整个过程也被录制下来,放到了互联网上供老百姓点击浏览。
第三步,齐襄王下令全国的所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凡是遇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一律就近给予救助。
就这样,全国老百姓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们都知道了田单疼爱老百姓是拜大王的教诲。
齐襄王一系列看似润物细无声的动作之后,实现了如下结果:第一个结果,他成功把老百姓对田单无上限的崇拜归到了自己名下,顺理成章地把最高威望从田单手里拿了回来。
第二个结果,借此机会狠狠敲打了一下田单:小田,注意哟,风头不要太盛,永远不要忘记谁是你的老大!第三个结果,因为对田单进行了公开表扬和物质嘉奖,在敲打田单的同时也给予其足够的安抚,还保全了田单的面子。打他一巴掌的同时也给了一颗枣吃。
据坊间传言,齐襄王和田单喝酒的那天,田单喝高了,非要现场给齐襄王献上一首歌,还有现场的人把这首歌命名为《征服》,也有人说他还能记得那么几句歌词:
终于你找到一个方式分出了胜负,
顽强的我是这场战役的俘虏,
就这样被你征服……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20:00
【第 34 节】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田单是一个职场综合能力比较全面的人。职场综合能力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这个人的业务能力,表现为,他的领导让他去完成一个任务或者解决一个难题,他有能力去完成的出色;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为政治能力,也就是说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很有一套,也就是一般俗话所说的“玩人”的能力。
两者兼备方能纵横驰骋,只具备一个,就相当于一个人断了一条腿走路,无论怎么努力,他是赶不上两条腿都正常的人的速度,更谈不上走得更远。
田单就是两条腿都很健壮的人。田单的军事能力通过前面的章节已经看到,田单的政治能力也不简单。何以证明?
前面章节涉及到这样一个话题:一个真正职场政治能力比较强的人,都善于随时随地、把握一切机会广结善缘,通过真心实意帮助别人来为自己铺路。所以田单老师绝非那种狭隘的只顾着自己发光的人,他有机会就会向齐王推荐一些人才,齐王一旦重用,这些人自然也就是他田单的嫡系。
貂勃就是田单推荐的人之一。
因为田单有卓越的战功和快速的晋升,所以齐国有大量的人嫉妒田单,他们总是寻找机会来说田单的坏话,试图来解决掉田单。
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通过不停地奋斗和卓越的个人能力来取得成绩,这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即使你很有天赋,你也需要扎实的付出。而如果想要让一个人完蛋,古今中外,有个屡试不爽的必杀招那就是说他的坏话,哪怕说的都是“莫须有”的,只要潜移默化地不停在领导的脑袋里面留下痕迹,就可以慢慢解决之。更何况,谎言只要不停重复,即使不是真理,也会起到和真理几乎一样的作用。这就是职场铁律,永远都有用的铁律,永远都蕴含着巨大爆发力和能量的铁律!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提防小人背后阴你,不要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冲锋前进。
小人们都不傻,他怎么可能会在你擅长的领域来收拾你呢?
齐王有九个臣子,在中伤田单这个问题上保持了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采用非常变态的战术来阴掉田单——他们按照顺序、排好日程表,轮流去找齐王说田单的坏话。
读到这里你肯定觉得这九个人真贱。有本事也像田单一样在战场上拿着自己的命去打仗,去立战功,靠自己真本事去为自己争取晋升和物质享受呀?!可这些个所谓的“小人”或者“贱人”一旦真的出现了,只靠咒骂和愤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就看你平时是不是广结善缘了。切记:广泛的好人缘是防御小人背后使坏的最有力的防火墙。所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事之功夫要用在平时。
这九个小人阴人也很讲究策略。
他们知道,直接对着田单下手是下策,他们决定从田单推荐的貂勃身上撕开一条口子,明打貂勃,暗攻田单。
首先,他们找到了齐王,提出了一个问题:“燕国攻打齐国时,楚王曾派了一万军队来帮助我们齐国。现在齐国已经安定,我们应该派使者去楚国道谢。”
齐王问:“谁去合适?”九个人都说:“貂勃可以。”齐王还是很听这九个人的话的,于是,貂勃便出使楚国了。
楚王发现齐国专门派人过来感谢,为了表示敬意,当然要对貂勃予以热情款待,连续几个月都不放他回去,好好伺候着,以给够齐国面子,证明自己的诚意。
其实,这九个人在推荐使者的时候就知道,谁去楚国道谢,谁就会得到高规格的款待。人家给予款待的原因并不是冲着这个使者,而是为了维护两国的友谊。
眼见着楚王那边儿的所作所为在自己的预料之内,这九个人又开始了第二步。
他们这次是一起找到了齐王,说道:“以貂勃一个人的地位能受到的楚国这么样的重视,难道不就是倚仗了田单的权势吗!田单与大王之间,向来不严格遵从君臣之礼,况且据我们观察,这小子心怀不良之志,对内安抚百姓,对外还关怀狄族,喜欢收买天下人才的人心,他这样做摆明了是在暗处拉拢人脉以寻找机会僭越,希望大王你心里一定要有数呀!”齐王听了之后非常愤怒,直接喝道:“召国相田单来!”田单发现齐王怒了,摘下帽子,光着脚,赤裸上身前来忍受齐王对他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临退下时,田单主动跪下了,请齐王治他的死罪。齐王再生气,也不能没有任何罪名就直接把田单给杀了,所以这个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过了五天,齐王又把田单找过来,对他说:“你没有得罪我。只不过我要你心里明白,谁是君,谁是臣,别觉得自己有功劳,就可以不遵守君臣之道。”
发现了吗,此时此刻,有功劳都算罪过!
不久,貂勃从楚国回来了,齐王赐宴招待他,酒喝高了以后,齐王又想起那九个宠臣说田单的话来,也许是酒力所致,齐王突然高声喝道:“把田单给我叫来,我要训话!”
齐王话刚说完,貂勃立即离开座位,给齐王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说道:“大王自己和周文王比,谁更牛?”
齐王回答:“我不如周文王。”
貂勃说:“那么您比齐桓公又当如何?”
齐王回答:“我也不如齐桓公。”貂勃这时语重心长的打开了话匣子:“周文王得到吕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敬为仲父。现在大王您得到田单,却直呼其名,亡国之君才这样说话办事。自古至今,所有的大臣放在一起,谁能比安平君田单的功劳更高?”
齐王这时沉默了,拉着脸不说话。
貂勃瞥了一眼齐王,继续说道:“当年大王不能继承祖业,那时恰逢燕国起兵袭击我们齐国,大王您逃到城阳的山里,安平君田单凭借着即墨方圆三五里城郭和疲惫不堪的七千名士兵,力擒敌军大将,收复齐国千里领土,这些都是多大的功劳啊!如果当时他置城阳的大王不顾,自立为王,天下没有谁能阻止他,然而他从道德礼义考虑,没有那样做,而是前去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最终得以回归,继续治理齐国的百姓子民。现在国家已经稳定,人民已经安宁,大王却‘田单、田单’地直呼其名,小孩子也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时,齐王脸上已经流下了眼泪:“我该怎么做呢?”
貂勃顿了一下,放低了声调,用冰冷而又有力度的语调继续给齐王说道:“大王,我知道,是那九个人挑拨您的结果,您作为圣君也是一时被蒙蔽了而已,所以,您现在需要杀掉那九个家伙向田单谢罪。”
齐王接受了貂勃的指责,杀掉了那九个奸臣并把他们的家族全部流放,而后又给田单增加了一万户俸禄的收入。
如果没有田单的推荐,貂勃也不会得到重用;如果没有貂勃的帮助,田单的所有战功将伴随着他一起进棺材。貂勃在帮助田单时竟然有着这么高的默契度和自觉性,不用田单说什么,貂勃就凭借自己的能力力挽田单于狂澜之中。与其说是貂勃知恩图报,倒不如说是田单平时积极帮助同事的结果。
平日里,能多帮助一个同事就多帮助一个,就像一棵果树,你真的不知道未来某天哪个树枝上面会结一个救你性命的人参果。
有人可能反对这种做法,说这是拉帮结派的做法,是不对的。可是人不想面对小人的出现,小人就一定不会出现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2 20:01
【第 35 节】亲力亲为也要分场合
像田单这种靠个人能力吃饭的有才华的人,是始终停不下自己的脚步的。
田单一直想趁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国家尽量开疆拓土。有一天,吃肉夹馍上瘾的他决定攻打西北的狄族。
田单和一个叫鲁仲连的哥们儿一起吃饭并说了自己的看法。鲁仲连说:“将军您去攻狄,恐怕攻不下来。”此时的田单外有战功,内有党羽无数,自然也有些骄傲。
田单本以为鲁仲连会说一些祝福的话,没成想他竟然给了自己泼了一盆凉水。
田单轻蔑的说道:“当年我以即墨的残兵败将击破拥有万乘战车的燕军,光复齐国沦亡土地,都上了三次战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我会攻不下一个狄族?你等着看我怎么打胜仗吧!另外,你把今天的单买了!”
说完,上车扬长而去。
结果,田单率军进攻狄族,三个月也未能拿下。
在民间,齐国的小孩子竟然唱起了对田单进行人身攻击的三俗儿歌:“帽子像簸箕,长剑撑面皮,不能消灭狄,田单大傻 X。”田单同学确实是不如当年了。当年战略相持了 4 年都能信心满满的战略反击,并且一战成名,现在仅仅三个月就让他心里没底了。
田单灰头土脸地又去约鲁仲连出来吃饭:“先生早日说我攻不下狄族,请让我知道原因。”鲁仲连说:“将军当年在即墨,坐着时手编草鞋,站着时手拿铁锹,带领士兵们唱歌:‘爱我齐国,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齐国,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齐国,齐军英姿焕发……’将军下定了战死的决心,而士兵也没有偷生的念头,听见您的号召挥泪奋臂,决一死战,最终打败了燕军。现在将军您东面享受掖邑城里面丰厚的俸禄,西面可以去淄上封地吃喝玩乐,腰系黄金带,到处搞成功学演讲,有的只是玩嘴的乐趣却没有亲力亲为的心思,所以无法取胜啊!”
田单听了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这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
最后,田单充满笑意地对鲁仲连说道:“今儿你再把单结一次?”第二天,他振奋精神,亲临城下,站在枪林弹雨之中,亲自拿着运动会专用充电便携扩音器,喊着进军口号,发起了总攻击,于是攻克了狄族大营。
通过本节,聪明的读者一定得到结论:亲力亲为是一个高级管理者难能可贵的品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