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随后便召集他从前结识的当地有钱有势的人,把要起事反秦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大家普遍拥护项梁的做法,并一致建议项梁担任新任郡守。

随后,项梁命人在当地募集到精兵八千多人,自己也顺理成章地做了会稽郡郡守,并任命自己的侄子项羽为副将,这一年是项羽的本命年——此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1【第 121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一)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位响应陈胜起义的英雄——田儋

(念“丹”音)。

田儋和原齐国国君田氏属于一个宗族,也算是原齐国的皇亲国戚,他有两个堂弟分别叫田荣和田横,他们田氏家族在当地势力雄厚,颇具有影响力。

当时,楚王陈胜派手下大将周市打到了狄县的门口,狄县城迫不得已选择闭城固守。

田儋意识到,如果这么耗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楚国大将周市打进县城,到时候田氏家族面临被灭全族的危险,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为自己,更为了全族。

田儋假装把他的奴仆捆起来,让人跟着来到县衙,宣称自己的奴仆犯了命案,想要找县令报案。

狄县县令一露面,田儋就像当初的项羽一样,上去就把县令杀了,随后田儋召集当地有声望的人和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发表演说道:“现在各诸侯都反叛秦朝自立为王,齐国是战国时期的大国,而我田儋又是齐王田氏的族人,此时我最应该自立为齐王!”

大家一致欢呼,表示对田儋自立为齐王的支持。

就这样,田儋成为新的齐王,狄县的军队也归他直接指挥。

这时大家不要忘记,在狄县县城外面还有一支周市率领的楚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县城里面,随时都有可能破门而入,大开杀戒。

对于此时的田儋,只有一个选项可供选择,那就是主动出击,迎战楚军大将周市。

随着狄县内号角的吹响,县城城门大开,田儋率领着军队如同忘记锁笼子门的动物园的老虎一样被放了出来,周市的军队因为毫无防备,一下被打散了,败退而逃。

田儋乘势率军向东进攻,重新夺回了原齐国的大面积领土。

如果读者你是一位每九晚五按时上下班的职场人士,如果你一年 200 多天的上班内容基本都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内容,如果有一天你意识到自己最美好的人生时光将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节奏中度过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如果你也决定像你看到的满大街开奔驰、宝马的大款一样尝试着创一次业,这时,启动资金、客户渠道、产品质量等都不是第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你是否具有和项梁、项羽、田儋一样的魄力和决心。

对于此时的你而言,说干就干的“蛮劲”要比怎么干好的技能还要重要。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2【第 122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二)话说周市从狄县吃了败仗,想要逃回楚国以向老大陈胜汇报自己的失误,路过原魏国领土时,突然想到了原魏国的公子魏咎还活着。

此时的周市早就听说了葛婴被杀和武臣自立的消息,他意识到,吃了败仗的自己回去复命之后极有可能前途未卜,于是他就想立魏咎为魏王,自己当然也就可以留在魏国,以求自保。

但是不巧的是,此时的魏咎却不在当地,恰恰就在陈胜的大本营陈县。于是原魏国领土内的诸侯便想直接立周市当魏王。

面对大家的拥护热情,周市却给大家泼起了凉水,周市说道:“按照道义,一定要立魏国国君的后裔才行,否则我周市就是大逆不道!”

大家听到周市拒绝的理由之后,愈发感觉到周市人格之伟大,这种情况下的拒绝就好比向一堆烧得非常旺的炭火中滴入了些许水,非但不会浇灭火焰,还会激发起更加剧烈的火苗。

此时大家拥护周市为王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周市最终还是推辞不接受,大家实在没有办法,便自发集资出钱,派人往陈县迎取魏咎。

想必结果大家能够想象的到,小心眼的陈胜是不会扔出那张王牌的,因为留着魏咎这张牌,将来在攻打原魏国领土的时候,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

周市则“屡战屡败”之后“屡败屡战”:陈胜拒绝他之后,就派人再去,然后陈胜又拒绝,就这样往往返返了四次。

大家可不要小瞧这四次往返。

猛一看,是周市求着陈胜,让外人感觉陈胜很大牌——他不停地拒绝周市,而周市继续死皮赖脸地求他。恰恰相反,因为周市把魏国公子迎接回来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位遗老遗少当魏王,自己心甘情愿的辅佐之,他越是这样求陈胜,就越发显得他的伟大和忠诚,越发显得他讲究道义,而天下人都知道陈胜本来说的是复辟楚国,谁料自己竟抢先一步当起了楚王,所以,周市这种反反复复的求陈胜,其实就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地恶心陈胜,同时也是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向全天下人收买人心!

此时的陈胜不管怎么样都输!为什么呢?

如果陈胜继续坚持不放人,那人家周市就继续求,他陈胜的名声就会越来越恶心,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求了无数次陈胜仍然不放人,那他周市正好可以自立为王,此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周市当王也是被陈胜这个白眼狼逼的,大家也都深信周市也是不情愿的,这样,当了魏王的周市非但不会遭到非议,还会得到无数人的同情和拥护。

到时候,同样都是自立当王,陈胜和周市就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一方面大家都骂陈胜是个出尔反尔的王八蛋,一方面大家高调赞扬周市的崇高仁德。

如果陈胜在周市求了他多次之后放人了,那他陈胜就更丢人了。因为如果说他陈胜坚持到底,那天下人会觉得他陈胜至少是个“真小人”,如果到了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又答应放人,那么全天下人都会觉得他陈胜是个连“真小人”都不如的“伪君子”,陈胜只会得到更加强烈的鄙视。

所以此时的陈胜不管是放不放人都输给了周市,而且输得很惨很惨!如此,周市通过一个使者来来回回于两地之间,玩得陈胜跟三孙子一样。

于是脸皮超级厚的周市第五次派出了前去请求陈胜放人的使者,此时的陈胜通过前面四次,发现社会上骂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实在招架不住了,就答应放魏咎回去,只是陈胜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放人回去之后大家对自己骂得更厉害了呢?

魏咎被送还回魏国,周市立他为魏王,自己担任魏国的丞相。

这也是周市聪明的地方之一,这一招后来被一个叫曹孟德的同志学了来,江湖上称这一招叫“奉天子以令诸侯”——与其爱慕虚荣当一个被人骂的篡权者,倒不如当一个掌握有实权的二把手,而那个国君,只是站在台面上的一个木偶而已,木偶的线却牢牢牵在周市和曹操的手中。

读到这里,如果你是一个一直觊觎你所在部门主管或者所在单位一把手位置的读者,是否有必要考虑一下,不妨调整一下思路?——直线能救国,曲线更能救国。

陈胜更郁闷了,因为他不光丢了魏咎这个人,还在全天下人面前丢了自己的人。

人们平日里喜欢给一些经典的故事用四个字来进行概括,以期望人们印象深刻的记住这些典故,关于周市玩陈胜的这个过程,则极少有人深挖并用四字成语来形容他,笔者为方便各位职场人士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用周市的智慧来砥砺自己,在此处,大胆为周市和陈胜之间的这段精彩互动取名为“一箭双丢”。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4【第 123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三)

转眼间,到了公元前 208 年。

进入这一年,首先发生了两件事情。

先是秦朝廷派人把刘邦包围在了丰地,结果刘邦不负众望,率军突围并最终打败了秦军,为了防止秦军再次反攻,刘邦命令一个叫雍齿的人来驻守丰地。

当然,令刘邦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雍齿在他离开之后不久便背叛了他,投靠了另外一个牛人,也就是前一节讲到的新魏国的丞相周市。

这一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也与前面讲到的故事有关。话说之前楚国老大陈胜派遣大将周文西进攻打秦王朝的老巢,结果出师不利,被秦将章邯给打败了,周文迫不得已退出函谷关,在一个叫曹阳的地方停留并驻扎下来。

秦将章邯也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随后,章邯领兵从后面追击了过来,败将周文迫不得已又和章邯打了一仗,结果可想而知,原本就是残兵败将的楚军根本不可能是秦军的对手,于是,周文又逃跑了。

章邯这次像一只盯住兔子的猎犬一样,死死盯着周文,周文逃到哪里,章邯就紧紧跟到哪里,最后,周文逃到了一个叫渑池的地方。

这一回章邯迅速包围了渑池,堵住了所有大小出口,绝不允许给周文任何出逃的机会。

周文一看,逃跑这一招也用不上了,他担心投降之后章邯仍然不会放过他,况且要投降早就应该投降,何以至此呢?

内心挣扎了半天之后,周文选择在渑池自杀了。

周文被章邯所逼自杀于渑池的消息一传播开来,对整个楚军的作战信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了楚军的另外一支队伍——陈胜的铁杆兄弟吴广的部队。

当时,吴广正率领部队攻打一个叫荥(念“形”音)阳的地方,当时秦朝廷派出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当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此时的李由蛮对得起这句话。吴广率军全力进攻荥阳城,无奈,始终不能攻下。

吴广手下有个将军叫田臧,之前周文被秦军所逼自杀的事情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对革命前景产生了怀疑,此时眼见着自己的部队猛攻荥阳始终未果,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逐渐抬头。

田臧背着吴广,私下里和吴广的其余几个铁杆搞起了串联。

田臧在“老鼠会”上先积极发言道:“周文已经自杀了,秦兵很快就会奔我们这边来,现在我军久攻荥阳城而未果,秦军一到,我军恐怕不是章邯的对手。”

有人问道:“那田将军你是怎么想的?”田臧道:“我田臧绝非不仗义之人,只是我不希望看到在场的各位像之前的周文一样白白送死!既已如此,我田臧也不藏着掖着,怎么想我就怎么说了。我建议,留一小部分兵力继续在荥阳这里耗着,其余主力精兵全面主动迎击秦军!”

又有人问道:“吴广能同意这样做吗?”田臧轻蔑一笑,道:“哼哼!我早就看吴广这个孙子不顺眼了,他仗着陈胜封给他一个代理楚王的职位就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要说他打仗比得上咱们兄弟几个的话,我也服他,就他这种混子,根本没必要跟他商量!所以嘛……你懂的!”田臧给大家使了一个颜色,与会的其他几个将军当然也心照不宣。

散会后,田臧便领着众人去敲吴广的大门。

吴广见到田臧等人来势汹汹,便问道:“诸位将军有何事?”田臧怒斥道:“得了吧,你就别在这里装腔作势啦!我刚刚接到楚王陈胜的口谕,命你即可自杀,如果你下不了手,念在咱俩这多年的交情上,哥们儿我倒是能帮你最后一次!”

没等吴广要说话,田臧等人便上去围成圈对吴广一通乱砍,等这个圈散开的时候,田臧正站在圈的中间,满脸是血,手里提着吴广的人头,放浪形骸地狂笑着。

陈胜的二把手吴广同志,在他的代理楚王试用期内,便这样驾鹤西去了。或许他还有很多的理想没有实现,或者他还有一些话要说,而历史没有给他机会,不过,让我们这些后来人觉得惋惜的是,闻名天下的大泽乡起义的最初发起者,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别说历史,就是在当今职场中也不缺少这样的黑色幽默。

很多人一手提拔的铁杆部下待到羽翼丰满之后,就会反咬他当年眼中的“贵人”,现在心中的“贱人”一口,前面的章节也说过,李宗盛老师有句歌词怎么唱的来着?——“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在此,笔者呼吁各位读者,在职场中务必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为谁都没有权利要求他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必须符合你想要他们达到的水平。

这就好比一个漂亮姑娘晚上下了夜班回家经过胡同口,她肯定不会期盼着这时候会有一个流氓出来对她性骚扰,但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万一哪天真冒出个强奸惯犯横在这位姑娘面前,那时的她到又应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日里学个女子防身术或者准备瓶防色狼喷雾之类的设备随身携带,总之她得有所准备才行。

一句话,具有高度的主动避免伤害的意识是对职场中的自己最大的负责。

掌握了军权的田臧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部署对秦的作战策略了。

吴广之死或许会让大家产生很多的感慨,但是当你知道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之后,将更加情何以堪。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5【第 124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四)田臧砍下吴广的脑袋之后,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派人把吴广的脑袋拿去呈献给吴广的大哥、楚国的带头老大陈胜去验货。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打完一个败仗回去都会被陈胜杀掉,现在田臧竟然搞内讧杀掉了他陈胜的拜把子兄弟、堂堂楚国二把手,陈胜将会是何等表现?

岂料,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陈胜并没有责怪田臧,而是派人把令尹一职的官印给田臧送过去,并任命其为吴广所统领军队的上将军。

简单说一下,“令尹”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是仅次于国君的政治和军事的最高统领,例如吴起就担任过这个职务。

所以,陈胜不但觉得吴广被杀这件事屁都算不上,还把田臧直接立为楚国的二把手,相当于肯定了田臧刺杀吴广的举动。

由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陈胜之前对吴广也是颇有防御之心啊!《资治通鉴》原文是这样说的: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通过这一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虽然之前陈胜封了吴广一个代理楚王的职位,但是从来没有给吴广令尹的官印。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陈胜当初是动过小心眼的。

陈胜其实一直是提防吴广的,但是为了安抚吴广,所以给了一个“假王”的封号,猛一听,是楚国的二把手。

混过职场的人都知道,如果领导让某一个人担任“代理主管”之后,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考察期,此人只要表现合格,下一步就会扶正,将会去掉前面的“代理”二字,成为真的主管。

我们再看吴广,按照他的这个封号,从封号的字面看上去,他的未来将面临两个方向:一个是永远的做这个代理楚王,另外一个是将来成为陈胜的替代者,或者至少和陈胜平起平坐。

大家觉得陈胜会让后者发生吗?

所以说,这个代理楚王的封号,纯粹就是安抚吴广更甚至忽悠吴广的。

而我们再看一下陈胜是如何对待田臧的。

陈胜给田臧授以令尹的职位的同时,还派人送去了令尹的官印。大家都知道,古代要想调兵遣将,你得有兵符或者官印,否则被调遣之人是不会凭借你一张嘴就会信你,所以才有了前面章节中写到的信陵君魏无忌锤杀晋鄙而后窃符救赵的故事。

简单的说,陈胜给吴广的是一个封号,给田臧的是封号加实权。

当然,陈胜不仅仅给田臧令尹的职位,为了加强田臧的实权,还追加了一个上将军。其实,上将军和令尹这个职位有些权责的重复,不过也正是这种重复,更加充分表现了陈胜对于田臧杀掉吴广的肯定。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吴广。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意识到,之前的吴广其实面临的是这种局面:一方面自己的顶头上司早就想对自己除之而后快,另一方面自己的铁杆部下早就想对自己取而代之。

所以吴广能够有这等下场也就绝对不是什么职场的黑色幽默,而是一种必然。

一句话:你都混到领导和下属都烦你的份儿了,你还混个屁呀!真怀疑是不是这样:田臧提前接到了陈胜的秘密手谕,而真正想放弃荥阳攻打秦军主力的正是他陈胜。

这是越想越可怕。

当然,没有任何记载和证据表明是这样的,我们也就是姑且做一个瞎猜而已。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说过,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

在此处,读者并不想接受鲁迅的这一教导,我觉得有必要从善良的一面来分析一下陈胜。

假设陈胜接到田臧送过来的吴广脑袋后非常的愤怒,但是吴广被杀已成事实,陈胜此时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他和远在前线的田臧翻脸,那么田臧即刻就会造反并快速脱离陈胜的调遣。

陈胜此时为了让已经牺牲了的吴广死得其所,只能强忍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封给田臧令尹和上将军的封号,加以安抚。

也就是说,这是陈胜情非得已而又富有一定智慧的做法。

以上是从善恶两个反面对陈胜进行了解读,作为读者的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更喜欢的选项来作为职场案例加以解读。

职场很可怕,历史真精彩。

得到老大肯定的田臧,又将何去何从呢?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6【第 125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五)

田臧取得了陈胜的肯定之后,随即命令将军李归等人留下来继续围攻荥阳,自己则亲率精兵向西正面迎击秦军,他要拿吴广的全部老本和秦将章邯决一死战。

或许是吴广在天之灵起了作用,与秦兵的交锋中,田臧部队瞬间就被章邯秒杀,楚军大败,田臧本人也在一片混战中战死。

如果说吴广死了之后,他田臧能够打赢秦军,起码证明当初吴广确实阻挡了楚军胜利的道路,而现如今,他田臧一把就把吴广的老本打没了,灭亡的速度比吴广活着的时候还快。

这样再看吴广的死,就更加没有意义,我们这些读者读到这里,大概除了叹息也只能叹息了。

灭完了田臧的主力之后,章邯乘胜出击,率军进兵李归驻守的荥阳城。李归那点儿残兵岂能是章邯的对手,章邯很快就攻陷了荥阳城,李归也死在这场蚂蚁对抗大象的战争中。

这时,楚将邓说正领兵屯居在郯地,章邯的另一路军队很快击败了邓说的军队。

邓说运气比较好,在混战中得以侥幸逃脱,不过邓说眼光不太好,捡了一条命的邓说竟然选择回陈胜那里复命……

相信读者朋友一下就猜测到了,陈胜肯定不会轻易放过邓说。

Bingo!你又猜对了。

陈胜见到打了败仗的邓说,不容分说,直接把他拉出去宰了。

请读者不要忽略了此时杀邓说的背景:陈胜此时手下可以用来为他卖命的将领几乎没人了!

各位读者,你觉得陈胜作为老大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真是“要想职场混得好,广阔心胸不能少”。

面对着全国各地的起义遍地开花,秦二世也越来越烦躁起来,一般情况下,作为老大一旦心情不好,就需要找下面的小弟承担责任,这一次,要倒霉的是谁呢?——当然是李斯。

秦二世把李斯叫过来,痛斥道:“你身居三公的高位,怎么能使盗贼猖狂到这种地步呢?你觉得你有责任吗?”

李斯听了之后颇为害怕。

李斯属于职场中那一类很看重官位的人,俗称“官迷”。

只要是能够让他保住他的官职,他不存在什么立场,更不存在什么道德和正义。

其实,李斯心里门儿清,秦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秦二世过于残暴的统治,下面的人都是被逼无奈才造反的,但是面对有些愤怒的秦二世,李斯是不敢说出实话的。

李斯这时已经顾不得什么国家利益,便迎合秦二世的心意,说道:“我贤明的陛下,请听我说。臣以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君主需要施行绝对严酷的责罚之术,做皇帝就要独断专行,这样权力才不会下落到臣僚的手中,只有反对实行仁政,您才能为所欲为,享受一个皇帝应该享受的奢侈生活,这样谁也不敢反抗你。眼前我们如果施行更加严酷的律法,那么群臣和百姓想避免自己犯错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胆量去图谋造反呢?”

其实李斯自己也知道,他在眼前这种局势下提出这个建议,其本质就是火上浇油,只能加快底层的反弹,但是他更知道,秦二世绝对喜欢听这种建议,所以,他为了短期内的自保昧着良心说了上面的这些话。

秦二世听完十分高兴,便更加严厉地实行各种律法,大力提拔平时喜欢向百姓征收重税的人和喜欢杀人的人为高官,经过这么一折腾,秦国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路上的行人每两个中就有一个是受过政府刑罚的人,秦国死人的尸体成堆的堆积在街道两旁。

从此,秦朝的老百姓愈加惊骇恐惧,盼望着起义军能够打过来解放自己。

此时的李斯在职场中非常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职场中一类常见的人,这种人为了利益的最大化,毫不犹豫地损害集体利益。

例如,李先生是其所在公司的绝对业务主力,该公司近几年发展迅猛,已经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几乎具有了垄断性地位,该公司老板此时开始考虑是否要在另外一个一线城市开分公司。

此时,李先生的老板找到了他,就是否有必要在外地开分公司的问题向李先生征求意见。

李先生弄明白领导的意思后,心里面快速打起了小算盘:如果下一步真的要在外地开分公司,不用说,我肯定会被派过去常驻,到时候我一年回不了几次家,领一样的工资,而我却突然不能天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就算是涨工资能涨多少,不合适,太不合适了!李先生马上前辈而恭敬地说道:“王总,这个事情我觉得咱们还是得慎重考虑。我们之所以在本地做得风生水起,那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城市有属于自己给力的人脉,还有多年苦心经营积累的庞大的客户群。如果我们贸然去别的一线城市开分公司,这些条件都不具备。而且,一开始必然用总公司的利润来支撑新的分公司的运营成本,到时候万一做不好,总公司也会被拖垮。公司要扩大经营我不反对,但是应该谨慎地扩大,从业务角度来讲,我认为目前条件不成熟,我也是从公司整体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然,最终还是由王总您综合考虑。”王总听了李先生的一席话,内心充满了欣慰,王总觉得,抛开眼前这个小李的观点正确与否,单就他的忠诚和他的大局观也让他为得到这样的得力中层而倍感幸运。

李先生在王总的心里顺利播下了一粒种子,慢慢地,王总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按照李先生提供的方向进行思考,最终决定,暂时搁置去外地开分公司的计划,当然,王总也失去了一个扩大经营的时机。几年之后等他再想开分公司的时候,他已经很难打入别的城市,而此时的李先生也早就跳槽到了同行的企业中发展了。

在职场中,像李先生这种人,应该说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不会考虑集体利益,而且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坚定地选择维护个人利益,忽悠领导去做对他有好处的决定,当然这个过程会巧妙地用真诚做伪装。

总之,李斯暂时保住了自己的高位,秦二世也获得了暂时的好心情,只不过,经由李斯这么轻轻一推,秦帝国灭亡的脚步也更快了。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7【第 126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六)

本节再来看看这时的赵王武臣在忙些什么。

赵王武臣派大将李良去平定常山,李良顺利凯旋,回武臣这里复命。得意的赵王武臣又派他去夺取太原。

李良率领赵军抵达一个叫石邑的地方时,遭遇到了秦军的埋伏,赵军一时无法继续前进。

老这样对峙着对于双方都耗不起,于是秦军决定先出手破局。

秦军大将伪造了一封秦二世的亲笔信送给了对面的李良,在信中模仿秦二世的口吻劝李良投降,并许以荣华富贵。

李良接到这封招降信之后,半信半疑,他决定先率军返回赵国首都邯郸,请求赵王武臣增援兵力,只要有了足够多的兵力,不管这封书信是真是假,先灭挡路的秦军再说。李良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李良率领几个随身侍卫行走在返回邯郸的路上,临近邯郸的时候,碰巧的是,遇到了赵王武臣的姐姐外出喝酒唱歌归来。

李良认出了车牌号,以为坐在车里面的是赵王武臣,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跪在路边行君臣之礼。

这时,赵王武臣的姐姐已经喝得酩酊大醉,没认出路边行大礼的是大将军,也就没有搭理跪在那里的李良,径自继续唱着小调从李良一行人等身边飞驰而过。

李良这个人一向看重自己在下属面前的面子,站起来之后,看着他身边的随从官员,感觉羞愧至极。

随行官员中有一个人对李良说道:“当今天下反叛秦朝已经成为主流,谁有能力谁当王,要是论资排辈,赵王武臣家的地位比你们老李家低多了,现在这个臭娘们儿竟然都懒得鸟你,我看李将军你为武臣卖命真的不值啊!”

经下属这么一说,李良又想到了一直揣在怀里的秦二世的招降信上的内容,回想自己这段时间为武臣抛头颅洒热血,而他武臣的姐姐竟然连看都不看自己一眼,李良越想越生气,最后他决定:反了丫的!

李良即刻带领随从追上去手刃了赵王的姐姐,并下令部队即刻调头袭击赵国首都邯郸。

邯郸城内的武臣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李良竟然突然造反,所以此时的邯郸守兵毫无防备,李良的部队很快就杀入了邯郸城内。

此时邯郸城内的四个重要人物都在:除了赵王武臣、赵国丞相邵骚之外,另外两个重要人物便是前面重点描写的张耳和陈馀。

话说,这张耳和陈馀在赵国这么长时间,到处都有自己的人脉和眼线,这一次李良的叛变虽然让人淬不及防,但难能可贵的是,依然有人提前给张耳和陈馀送来了李良大军逼近邯郸城的情报。

讲到这里,我们先不着急看后面邯郸城的安危问题,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一个内容,以及当时留下的一个问题。

读者应该还记得,赵王武臣曾经因为在对待自己的爱好上没有足够强的自制力,最终被敌军生擒,最后由一个善辩的火夫把他救了回来。

当时火夫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他认为张耳和陈馀两个人对赵王武臣绝对不是真心辅佐。

当时我们还做了一个讨论,结论是有可能这是火夫为了忽悠敌军大将放人而故意编造的,而要想验证此结论的真伪,需要看张耳和陈馀后面的实际行动。

此时,对于张耳和陈馀就是忠心护主的机会,接到李良叛变情报的他们,只要给赵王武臣通报一声,便可让赵王武臣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事实上,张耳、陈馀接到情报后,不敢怠慢,第一时间便出手了。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08【第 127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七)接到消息后的张耳、陈馀大吃一惊,稍后便做出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让他武臣活该慢慢等死去吧!

于是,张耳、陈馀没有把此情报告诉任何人,趁着夜色开溜了。

张耳、陈馀走后不久,李良的大军便很轻松地杀入了邯郸城,恼羞成怒的李良见人就杀,睡梦中的赵王武臣被厮杀声惊醒,半清醒状态之中,便被李良砍死在他的王榻之上,当然陪葬的还有丞相邵骚。

这里我们不研究这些主要历史人物,让笔者比较感兴趣的倒是那位因为醉酒而导致灭族的赵王武臣的姐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赵王武臣的姐姐的身份。

此人作为国君的姐姐,无需参与政事,更不需要考虑吃喝住用行的来源,她属于那个国家的上流社会,也就是所谓的达官贵人、有钱人。

像武臣的姐姐这种由社会底层突然晋身到上流社会的人,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富贵,基本上是不能克制住内心的膨胀的,所以这位大姐在通鉴中的唯一一次出场便是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坐着专车回家。

膨胀和迷失自我属于这类人中大部分人内心的真实状态,而他们的外在行为通常表现为待人接物的张狂和极其不谨慎,甚至平日里说话脸上也挂着一副凶相,腔调中也透着一股傲气,所谓“财大则气粗”,老百姓讲话,“忒狂”。

当然,“财大”之人有他“狂”的资本,而正是这种不经意间表现在言行举止之间的“狂”往往会给他们惹不少麻烦,甚至带来杀生的危险。

有这么严重吗?

当然!因为人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本性深深扎根在骨髓,那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说,大家都穷,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没有人会萌生拿自己同别人进行横向比较的意识,而当一小部分人能吃香的喝辣的,大部分人仍然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时,这些“大部分人”中难免就会有人拿自己同那一小部分吃香的喝辣的人进行横向比较,进而就会产生一种特殊而又可怕的情绪——嫉妒。

嫉妒作为一种情绪,对于有的人是可控的,对于有的人则是轻易就会失控的,如果有的人真的因为无法控制内心的嫉妒,就会对他的嫉妒对象做出过激的行为,到时候那些又狂又傲的“财大”之人就极有可能面临血光之灾,就像上面的故事中赵王武臣的大款姐姐。

相信很多读者读完之后,马上得到结论:作者你啰嗦了半天,不就是想要说明,当大官的和当大老板的一定要低调做人嘛!更甚至,会有读者联想到笔者在前面强调过的“人地为王”的做人原则。

我想说你猜对了一半。

因为古人对待“官”和“财”的态度,要比你我这些现代人有智慧的多:古人对于这两个概念是分别对待的。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10【第 128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八)

不绕弯子,直接给出干货——古人认为,“官宜露,财宜藏”。

按照古人的意思,如果你是一个当官的,你对你的官职没有必要低调,恰恰相反,你还要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在朝廷内当官。

如果你们家很有钱,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不管你的钱是否通过光明的途径获得,不好意思,一律尽量低调,坚决不要在任何场合同任何人露富。

猛一看,古人这句话的意思跟我们一般理解的“低调”似乎有些矛盾:古人貌似只赞同有钱人低调,却鼓励当官的高调?

这样理解古人的智慧当然是错误的。

古人这句“官宜露,财宜藏”中的“官”和“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官”是指的“职位”,“财”是指的财富,就是要劝诫我们:如果你当官了或者升职了,你应当尽量让大家知道这件事情,如果你有钱,不管你是当官的、经商的还是普通百姓,你都不要显摆你的财富,你都要低调。

后者我们都能理解,而对于前者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当官了为什么要尽量炫耀呢?因为古人对中国人的人性看得太透彻了。中国人打骨子里面普遍就有“官本位”思想,如果你当官了,你就尽量广而告之,这样你才能立你的官威,紧接着也就有很多的人来求你,来巴结你,来敬着你。所以说,“官”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必须去高调的东西。

而不管你多么有钱,都不要露富,因为你要小心躲在暗处的“仇富者”因为无法控制内心的嫉妒而对你下黑手。所以说,“财”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必须去低调的东西。

而前面我们强调的则是,不管你是否当官、是否有钱,接人待物之时都不要过分张狂,不要全身都是刺,你极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就得罪一些人,无形之中给自己制造了许多在暗处的仇家,至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暗能量有多大,对于一路阅读本文至今的各位读者,笔者没有必要在此再解释了吧?简单归纳如下:如果你当官了,尽量广而告之,保持高调;如果你有钱了,坚决克服虚荣,保持低调地装穷;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大款,待人接物都要亲和,保持一个低姿态。

狂者必愚!讨论完武臣的姐姐,我们不着急继续向前推进本文中的历史进程,因为还有一个极具职场智慧的问题还没有讨论:张耳、陈馀作为两个聪明的职场高手,他们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实用的职场智慧又是什么呢?是的,不从这两个高手身上榨取点营养出来就着急看后面的故事,就太浪费这段史料了。

作者:相生金水 日期:2013-02-25 11:11【第 129 节】楚汉传奇背后的职场魔法(二十九)

前面说过,张陈二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自己开溜,并没有通知他们的直接领导、更是他们的职场恩人的赵王武臣,导致武臣顷刻间做了叛将李良的刀下鬼。

由此可见,之前“火夫救主”的时候,那位火夫所说的张陈二人对赵王存有僭越之心,也是成立的。

不知道读者是否还有印象,当时笔者留了一个扣子,当时笔者提醒各位读者,火夫说些话,有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这是火夫自己眼毒,看出了张陈二人的野心,这是让张陈二人始料未及的,另一个可能是,火夫只是一个演员,他说的这些话是张陈二人提前让他们说的。

对于前一个可能,此处不讨论。我们来讨论一下后者,因为后者里面藏着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职场策略。

之所以用“毛骨悚然”来形容,是因为两个原因:一,该策略里面蕴含的智慧很绝,绝到让人可怕!二,该策略不仅上手简单,还超级实用,甚至实用到可怕!

如果说张陈二人本身对赵王武臣是不忠诚的,而且是随时等待机会取而代之的,但是读者朋友也都看得出来,武臣对这两位的忠诚是坚信不疑的。

既然是这样,张耳和陈馀为什么要借着火夫的嘴大张旗鼓地说出自己的野心呢?

这恰恰是他们聪明之所在。

这一招是巧妙地反着使用了《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这一计的原文很短,摘抄如下:“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这一计的核心思想策略是,你经常在别人面前表现的是一种做事风格,等你哪天突然要做截然相反风格的事情时,即使你真的做了,也没有人会相信你是动真格的。

有什么经典案例吗?有!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