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职位
重要事件
是否系家中第一个子女
说明
1869-1948
圣雄甘地
印度国父
遇刺身亡
否
甘地兄长支持甘地学习法律
1917-1984
英迪拉·甘地
印度总理
遇刺身亡
是
家中长女,但英迪拉一直都疏远尼赫鲁家族
1944-1989
拉吉夫?甘地
印度总理
遇刺身亡
是
英迪拉·甘地长子,但母亲偏爱弟弟
1809-1865
林肯
美国总统
遇刺身亡
否
林肯的姐姐萨拉·林肯比林肯大两岁
1843-1901
威廉?麦金莱
美国总统
遇刺身亡
否
他在老威廉?麦金莱的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七
1831-1881
加菲尔德
美国总统
遇刺身亡
否
母亲有四个小孩,加菲尔德年龄最幼。
1917-1963
肯尼迪
美国总统
遇刺身亡
否
哥哥小约瑟夫?P?肯尼迪在二战中牺牲
1913-1994
尼克松
美国总统
水门事件
否
兄长哈罗德(1909 年—1933 年)
1917-1979
朴正熙
韩国总统
遇刺身亡
否
兄长朴东熙
1946-2009
卢武铉
韩国总统
自杀身亡
否
二哥卢建平
限于时间和资源,我统计了十位其他国家总统或领袖的事实来阐述文章观点。
作者认为,印度两位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虽然系家中第一个孩子,但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能获得长辈足够的关爱和教育,甚至可以说某些方面有名无实,虽为老大,但老二的心态过重。
上表所列林肯等外国总统的功绩自然让人称颂,他们遇刺身亡也是让人悲痛之事,这些都已是历史,当时遇刺的前因后果我无法一一分析,但我认为,他们这几位总统自己也是导致自己遇刺身亡的原因之一,说的难听的,是自己找死。
明知道是危险之地,还冒险而去;明知道存在危险,却不加强保护;明知道危机来临,却无动于衷。或许他们是为了政治需要而做出不利于己的决定吧,但作者仍替这几位总统感到惋惜。他们都是能人,因为先天所得到的爱不足,后天在事业上过于痴心,忘了人心叵测,为了所有人都爱自己而努力,也认为所有人都是爱自己的,太盲目乐观,太掉以轻心了,而这种心态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生命戛然而止,事业交由他人。
“乒乓外交”的故事在中国老幼皆知,尼克松这位美国总统访华也是历史教科书上必有的内容,中美建交由他开始,毫无疑问,他是一位剖有远见的美国总统,认识到中美合作的重要,也为美国企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条道路。现在中国大陆每年消费了美国企业多少产品,让美国企业赚了多少利润,估计是个天文数字。但就是这么一位堪称伟大的总统,却也是让人遗憾的。作者觉得他颇为悲摧,直接一点,他晚节不保。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继任总统的实力对方根本无法匹敌,何必多次一举,弄出个“水门事件”?我想说的是,这反映了老二们信心不足和患得患失的心态,正是先天之爱和后天之教的缺失让尼克松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了自己人生的悲剧。
韩国总统卢武铉的自杀身亡是震惊世界的一个大事,但他个人的奋斗历程是让人敬重的,也是值得人学习的。这位韩国总统自杀前后的具体细节我不清楚,但他二哥无疑是重要的一环,这位悲摧的老二多次受贿,最终带累了弟弟,而身为总统的弟弟可能顾及兄弟情义,未能做到大义灭亲、及时处置兄长,最终酿成悲摧的结局。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19:59
未完的篇章-第八部分(1)
八、浴火重生
如何浴火重生,我这个家中老二也没有百分百可行的方案,否则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步田地,只能说说或许可行的一些方法了。
第一、脱胎换骨
既然先天气血不足,那我们就后天补足它;既然儿时喝的奶不够,那咱们就后天喝够它。怎么喝?吃人奶?一周岁之前或许可以,之后就没用了,一周岁之前还可以算是先天,一周岁之后已是后天,你再用先天的方法补,岂不是缘木求鱼。作者看来,应该吃猪血、喝牛奶。
以前家里杀猪后一般都会有猪血这道菜,大哥和妹妹应该都没我爱吃,没我吃的多。因为我吃了猪血后觉得很舒服,另外,爸妈的厨艺非同一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较一下现在每天吃的,那时候怎么就那么幸福呢?牛奶的营养价值我就不多说了,为补先天不足,作者建议首选酸奶,次选纯牛奶(没有再次)。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同学兼同桌胥旺和李智钦,他们俩经常带牛奶到学校喝,既是同桌,免不了送我喝喝,我也沾沾光。嗟来之食?雪中送炭?后人如何评说我管不了。想想当年的情义和互助,后来为了所谓的前程各奔东西,一切的一切也就都成了过去,唯有美好的回忆仍在心头。
不多说往事了,继续课题探讨。那老二们应补到何种程度呢?补到你流鼻血为止,补到你一补就上火的程度。其实,除非父母待你这位老二如同待老大一样,先天气血超足,否则,每天光喝喝牛奶、吃吃猪血,你补十年也不必担心补过头。
老二们,老大们从母亲体内及出生后的三个月,总共约一年的时间,期间获取的先天精华你得用十年来补齐、补够。
或许你觉得太慢了,自己每天大补特补,一年之内即可搞定。
如果你有这能耐和方法,可以去执行,如果还能告诉我,我非常感谢。不过我希望你慎重,欲速则不达。需要考虑效率,但效果更重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不脱胎换骨,让身体素质达到及格线以上,实难浴火重生。
第二、教育再造有大哥在,我尽力就行了,却不是尽全力;有弟妹在,我得做出表率,尽全力做到最好。你是否有类似的想法,你要怎样选择,选前半句?算了吧,你的生活得靠你自己去缔造,难道你能靠别人的施舍过一辈子吗?如果学生之间互相出题,我们开卷考试,谁能把其他人都难住了,这个人才是这个班级中真正的老大。做老师出的考题得到第一并不能表明在文化知识、实践操作方面你是老大。醒醒吧,高考状元们!既然学校的教育存在不足,那就后天之教不够,我们又应如何应对?首先,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学些什么?正如我此文开头就已提到的观点,我们最需要学习和向他人请教的,是市场、竞争和生存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智慧,简而言之,需要重点学习的是“安危存亡之道”和“兴衰荣辱之理”。
市场、竞争和生存这三本书,至今为止,我尚未读懂,其实不少人和我一样,也是一知半解。我们中国这个国家现在是否明白这三本书的真谛呢?如果明白市场,为何市场秩序需要大量城管执法?如果明白竞争,为何竞争中有人闲得在上班时间打牌,有的人不得不连续加班,以致过劳而死?如果明白生存,为什么我们衣食住行的安全都没有保障?
第二个问题,怎么学?说得好听点,说点大话---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这些简直就是废话,就是空谈。作者认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要想看清楚市场、竞争和生存,得先跳出来才行。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这不也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吗?要追求,就得靠近,答案不在象牙塔里,在切实的竞争赛场上。
我们只有不断接触、了解市场,不断参与竞争,才能为自己赢得生存的空间。世界上不变的是变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注定必败无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才能乘风破浪、笑傲江湖。
回顾自己的过去,许多事情我曾维发努力去争取,志在第一,但总是因为种种莫名的原因而失败,我很遗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不争取第一,可能连第二都不会有。
许多的事情也许先天已经注定,比如你的身高、体质,甚至你的寿命和成就,但那又何妨,你仍然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你必须做更好的自己。
第三、洗心革面
此处的洗心革面是指洗掉痴心、革掉片面,重点在于洗掉患得患失之心,革去虚无安逸之面。
通过努力的付出,得到你该得的,何必患得?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连一条尿裤都没带,何必患失?倘若物质财富不重要,你靠什么生存,又是凭什么长大成人的呢,难道是虚无的力量?如果安逸那么好,那为何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和事实?
蒲松龄认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欧阳修却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究竟“痴”有过还是有功?很抱歉,我判断不了。我个人认为,痴心一两个小时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痴心不改,那真的会很悲摧,而蒲松龄本人也可算是悲摧的老二(蒲松龄有一同胞兄长)。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为后人称颂,是否是源于痴心呢?而他一生屡试不第、贫困终老,是否也是痴心的结果呢?说到痴心,我想起了父亲。中学时期我特别喜欢看电视剧,武侠剧、历史剧、警匪剧等等,痴迷到不学习、不做家里农活的程度,父亲没说别的,只说了一句话:“你花这么多时间看这些有什么用呢?”今天想想,真良言也。不能说看电视剧、看电影对自己一点益处都没有,但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上面,真正是“不务正业”。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不下三遍(真是太痴迷了),龙团长有句经典台词---“英国鬼,英国鬼说他们是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中国鬼说他们是死于漫不经心和听天由命。”人难免会有缺点和不足,但要命的缺点和不足得改正,片面的做法应停止。又一个问题,何为片面?
老二们在娘胎里就受到了死亡的恐惧,应该说死亡是人需要面对的最大的恐惧,虽然有人不想活,但没人不怕死。
能战胜死亡的恐惧,其他的也就不值一提了。这就是片面的看法。
人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而一个人不认为自己会死,是因为有自由和财产,有自由,就可以去创造财富和使用财富,有财富就有生存的资本,所以,我们不应等到他人要我们命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当你的财产和自由受到侵害就应采取行动,这样生命也就有了保障。
人穷志不穷,说来容易,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作者认为,人穷志不穷是个别特列,人穷志短是普遍现象。有人说,财富乃是万恶之源;又有人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作者认为,能力无好坏,金钱无善恶。我们不是神仙,食衣住行的问题必须面对,没有足够的财富怎么行呢?用合理的手段去获取更多的财富是作者的观点,勇往直前争取更多的合理收益是老二们的不二选择。
而要获取财富,就得有足够的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是你有拒绝的权利,当然,别人也有拒绝你的权利。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必要衡量我们付出自由和劳动时所获得的回报,如果回报合理,我们才有必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话很俗,但事关工作和生存,若不如此,又该如何?一句话,拿出捍卫生命的勇气来捍卫自己的财产和自由,这是老二们必须明白的安身立命之道。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19:59
未完的篇章-第八部分(2)
第四、 刚柔并济
不是因为优秀,而是因为不可替代。因为你的某项特技在这个组织中是无人能及、不可或缺的,所以你才是不可替代的,而最让人无法替代的是有情有义之狠和拉帮结派之才,这与人心有关,而人心是最难捉摸的。
有情有义之狠,拉帮结派之才。究竟是怎样的狠?怎样的才?有些高手可能有一套体系,但我曾维发不懂那些,简单点,对人应该刚柔并济。刚柔并济之狠、刚柔并济之才是我们应该去学习和加强的。
有情有义之狠!说得具体点:你给别人来硬的、骂了他们、拒绝他们,再高一层,打伤了他们,他们过后并不记恨,仍然愿意与你交流、合作;拉帮结派之才!说的简单点:能集合足够的人才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且事后又能圆满解散这个团队的才能。有这两样本事,可成大事,而其中的刚柔均不可少。
那到底要怎样的刚?长痛不如短痛,这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植物和动物,要杀动物,就给它个痛快。而要惩罚或拒绝一个人,就应该给他个痛快,不要拖泥带水。
那到底要怎样的柔?柔,也就是给人好处,顺着他人的需求行动。“口惠而实不至”不过是假仁假义,“只认孔方兄”也的确是俗不可耐,作者认为,因功而赏、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才是真正的“柔道”。
在我看来,老二们是更要面子的,甚至可以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面子,开始时过于柔,而且柔中无刚,以致他人得寸进尺,最后不得不刚时,却又过于刚,而且刚中无柔,终至双方反目。若刚柔并济,何至于如此悲摧?为了发展,就需要刚毅;为了合作,就需要柔和。原则和退让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退,可以,但要有底线。
只是我们多少人为了生存,再无任何原则和坚持,岂不悲摧?
刚柔并济,不是先刚后柔,也不是先柔后刚,而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这是拒绝的艺术,更是进取的艺术。
第五、舍潜就明社会传闻,竞争中存在潜规则,那应该也有明规则了。
我们应该如何竞争,靠潜规则,还是明规则?作者认为,老二们应使用明规则参与竞争,不可使用潜规则操作,简而言之:舍潜就明。
为什么我这个家中老二不宜采用潜规则呢?一方面是因为老二们成长获得的爱不够,成年后可以说是“爱痴”,更容易痴迷,痴迷于酒色、痴迷于金钱、痴迷于权力、痴迷于他人的关爱,甚至痴迷于潜规则的使用;另一方面,可能80 后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计生恐惧一直存在于你的潜意识里面,使用潜规则你会更加恐惧。因为爱痴和恐惧,你无法规避潜规则的风险,你比老大们更容易暴露。
财富、地位和荣誉等应该尽力去争取(为何不全力争取?),但老二们应该采取明规则,而不是潜规则,老大们采用潜规则基本没事,而你,极可能会出事,为什么?因为恐惧和爱的渴望,你不会做得那么绝,而老大们,正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他们可是够决绝的。也许你会说,你也可以做到。我要说的是,你做不到,因为你是爱痴,你渴望得到他人的爱,你自然会要脸。
老大们既会明,也会潜,或许你觉得自己不采用潜规则竞争不过他们,但千招会不如一招熟,你精通明规则,用明的也可以完胜。如果你用潜规则,虽然短期可能胜出,但长远来看是极其危险的。或许你认为你可以精通潜规则,我要说的是,你做不到,还是那句话,因为爱痴和恐惧。
接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哪些是潜规则,哪些又是明规则,我们又如何分辨呢?说来惭愧,我也不是很清楚。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作者认为,可以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就是明规则,否则,就是潜规则。
举例来说:如果我没钱了,那就干脆向我大哥借点(只借不还,哈哈!),估计我哥看到这话,以后借我钱还得写个借条,注明还款期限等等(我的神,爸妈要打人了!)。唉,没的办法,谁让他是我同胞兄弟呢,愿借与否在他,愿还与否在我,愿意与否在于兄弟情义。个人觉得,兄弟之间,借自己一两个月的工资,可以不打欠条;达到三个月,不打欠条,对双方都非明智之举。
借钱的明规则是写明借据、签字确认,那潜规则呢?恕不奉告。
以上所述五点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主要是针对老二们的建议,也可以说是给我自己的忠告。其实,这些建议不仅仅适用于老二,也适用于家中的老大,究竟效果如何,只有去尝试、去执行了才知道。
此文许多观点肯定会遭到很多的异议,其实作者自己也未能完全说服自己,意见和质疑在所难免,请看下一部分:针锋相对。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1
未完的篇章-第九部分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2
未完的篇章-第九部分(1)
九、针锋相对
第一、前因后果
读者: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课题的,为什么会研究这么一个自己都搞不清是对是错的问题呢?
作者:我印象中是今年 5 月份开始有了这个念头,是上旬、中旬,还是下旬就不能确定了,具体哪一天就更不记得了。
读者: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作者:也忘了究竟起因何在,印象中是一个念头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就开始收集资料进行研究,说句实话,我都忘了自己是怎么开始的。
读者:那你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作者:情不知何时起,一往而深;文不知何时起,一举而成。
读者:那你大约是何时基本完成研究的?作者:今年 8 月份完成初稿,之后一直修改到 10 月份。
读者:这么说,你花了约 4 个月左右的时间研究这个课题?时间挺久的,那又是什么原因?
作者:因为一直比较忙,六月回家过端午节,回公司后又不断加班,因积累太多工作没做,不仅周末要加班,而且是周六周日都要加班;更为悲摧的是,不仅周末两天要加班,而且工作日晚上也要加班!7 月份之后公司又有新人入职,事情更多了,就更没多少空可以研究。
读者:得了吧,我看不是你没空,而是你无能,这是你应该干的事情吗?不务正业的家伙。
作者:我承认我有时真的是不务正业,胡思乱想,主要是我太痴迷于自己所认为的事情了,哪怕它是错的,却仍然一直去做。这也是许多老二们的一个缺点---痴心一片、固执己见、不思悔改。
读者:你研究这个课题对我们的国家有何意义?作者:目前中国越来越二,我觉得有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我国执行计划生育之后,这批 80 后出生的人逐渐对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进行分析,进而改进。
读者:能不能说具体点?
作者:2007 年,计划生育执行后出生的人开始逐渐进入社会工作,对中国产生影响,正是从那时开始,中国开始出现许多问题,也没有什么值得人自豪的成就。
读者:没有成就,有何为证?简直就是瞎说,2008 年奥运是就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大事。
作者:不要忘了,那是 2001 年就已经注定的事情,而且 08 年还有汶川大地震。
读者:我对你无语了,只提悲剧,不提好事,你究竟想干什么?
读者、作者:作者,你怕疼吗?怕;怕死吗?怕;怕疼死吗?怕。那你还做这样的研究?因为我更怕疼得不知为何,更怕死得不明不白。
读者:你这是在自断后路!作者:讳疾忌医,终究难逃一死;直面问题,才能改变命运。
读者:按照你的观点,老二们都有“病”,都会祸害人间,老二们都该去死,是不是?作者:或许这帮子老二给这个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但从历史长河里来看,不过是九牛一毛,正是部分老二们的问题给我们提了个醒,让我们能够去改良,甚至改革这个社会。
读者:你说长辈不够爱你这个老二,对你教育不够,那你为何还能读书多年,最后上大学深造?作者:不得不说,长辈们是爱老二的,也有教育他们,只是“先天之爱不足,后天之教缺失”。因此,老二们缺少的是对市场、竞争和生存的理解,结果是让人痛惜不已。
读者:如果家中所有孩子都和老大一样,那这个家庭能有多少意思?如果这个国家大部分的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只是面孔不同而已,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创新和希望?
作者:深层次的原因我谈不了,但我觉得老大老二们基本一样决无可能,因为老大们和老二们成长中受到的压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我的愿望是大家的生存都没有问题,但生活可以因人而异,可以多姿多彩。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生存没有保障,不是没钱,而是有钱也买不到让自己百分百放心的商品和服务。
读者:从今以后,我不必再花心思去找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叛徒了,因为他已经自己露出了马脚,这个叛徒就是你---老二阵营的最大叛徒曾维发。
作者:这个后果有点意外。
读者:在你看来,老二们都是害人者或被害者,是不是?
作者: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老二们成为害人者或被害者的概率高于老大们,是为“悲摧的老二”。
读者:你说老二很悲摧,你身边可有这样的例子?除了你对自己的定位,说句实话,如果你这个 985 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是悲摧的,那无数的人可以说是悲剧了。
作者:我的母亲和我的二叔,他们仍然健在,但都有悲摧的经历。我亲爱的亲人,为什么受伤的偏是你?
读者:那其他与你非亲非故的人呢?请用 2013 年的新闻举证说明。
作者:杀人者丁金华、杨瑞喜,贩卖婴儿者张淑侠,以及 8 月 10 日今日说法节目中的盗窃犯王振风;海归大学生孙延宇东莞被杀,25 岁退伍军人田和平自杀,台湾士兵洪仲丘禁闭期间猝死。
读者:文学作品中也有如你所说的例子吗?作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天龙八部》中的阿紫和《神雕侠侣》中的郭襄。他们是那么叛逆、那么勇敢、那么聪明,却又是那么痴心、那么执着、那么悲摧。我很奇怪,为何作者不将他们的故事分别移到贾珠、阿朱和郭芙身上呢,可能作者当时也解释不了原因,只是觉得,那样会很不合理,而不合常理的故事又有几个人会去看呢?读者:你会写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受到了鲁迅的影响?作者:有一点。鲁迅虽然写了很多悲摧的故事,但他本人系家中老大,并不是悲摧的人,而且在日军侵华前去世。
相反,他二弟却可谓悲摧的老二,虽然活得挺长。或许,鲁迅如此愤慨,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二”吧。
读者:鲁迅作品中可也有叛逆分子?
作者:确实有。《狂人日记》就是以老二“昆仲”的口吻讲述的故事。
读者:那你也应该是个叛逆分子了,能说说你自己真实的往事吗?
作者:我奶奶是 2000 年去世的,安葬后遗像放在家里的大厅里,现在想想年幼的我正是太无知、太调皮了!居然多次手捧奶奶的遗像和堂弟堂妹一起玩耍,真是太不敬了!若奶奶泉下有知,请原谅我这个孙子的无知冒犯吧。不过,说来也挺奇怪,我们几个调皮小孩这样玩时都没有碰到爸妈或叔叔婶婶这些长辈,如果被长辈碰到,估计都得被训斥,或许这就是天意吧,说不定奶奶还很喜欢和孙子孙女这样玩呢?读者:封建迷信,你是欠骂,当时正该让你爸妈碰到你干“好事”,让他们教训教训你。
读者:你这篇文章会成为许多老二们开脱的理由,甚至成为老二们拒绝抚养父母的借口。
作者:也许吧,但即便你以此开脱,那之后呢?不论你我,都仍然要面对自己人生中遇到的问题。
读者:看了你这篇文章,你知道一般人会有什么感觉吗,你爸妈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作者:想笑笑不出口,想哭哭不出声。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3
未完的篇章-第九部分(2)
第二、意欲何为读者:你写这样的文章,居心何在?会引发家庭矛盾的,甚至造成兄弟反目、姐妹失和。难道这就是你曾维发希望看到的吗?如果真是这样,我无话可说,要么离你远点,要么将你揍一顿。
读者:曾维发,你为什么非要说人的缺点和不足,而不说说老二们的优点和长处呢?我强烈建议你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幸福的老二”,以将功补过。
作者:谢谢你的提议,但我觉得你可以立即着手去写此文,我把这个功劳让给你。因为我不需要这样的功绩。如果写这样的文章是个错误的选择,哪怕这篇文章的许多观点都是错的,甚至我成为众矢之的,那又何妨!我坚持我的选择,直至有人,或者我自己可以推翻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我们必须面对缺点和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也只有这样,我们个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们中华才有复兴的希望。
作者:优点和长处本来就在那,在每个人身上,不说又何妨?我没有直接说什么是好的,但我所说缺点、不足的反面不正是我们拥有的或应该追求的优点和长处吗?
读者:你到底要什么?作者:第一、全面放开二胎,制止三胎;第二、不论男女,家里人,尤其是父母,应平等对待所有儿女,不偏爱,更不溺爱。
读者:为何不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让一个家庭想生多少孩子可自由决定?作者:两个原因:生太多孩子,一块钱分成几瓣花,虽多子多女,但未必多福;封建思想、传宗接代仍有很大的市场,若彻底放开,许多女性将沦为生育的工具。
读者:生育的工具?怎么这么难听呢。有些人就想多生几个孩子,让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彼此学习、共同成长,你爸妈当年生育你们三兄妹应该就是这个初衷吧。至于沦为生育的工具,不过是你曾维发的主观想法而已。
作者:我承认,这确实是我揣测的事情,毕竟我也没怀孕生过小孩。
读者:这不废话么?你是男的,怎么怀孕?作者:哦,说得也是。好像话题有点扯远了,回到二胎的问题吧。
读者:中国执行计划生育后,有那么多家庭生育了二胎吗?作者:尽管计划生育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酷”,但仍然有许多家庭生育了二胎。就我个人的直觉,80 后这代人(执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中家中老大占比约 55%,家中老二占比 35%,老三及之后的人占比 10%,90 后也一样。(题外话:按本段所述比例,你能算出只养育 1 个孩子的家庭比例吗?大致的比例即可。55%。断章取义、信口雌黄。)读者:那又怎样?老大们的比例仍然占据上风,毕竟有老大才有老二、老三。
作者:家和万事兴,老大老二们一条心,这个家就能兴旺;大部分家庭(80%以上)中的老大老二们一条心,这个国家就能强盛。但目前中国存在如此众多的问题和不公,我不认为老大老二们是一条心的,我和我哥就有极大的不同。
说得简单点,老大老二根本就谈不到一块,而且势均力敌。
不是说老二们都是坏蛋,也不是说老大们就一定是好人,而是说,即使你们都是好心,但好心也可能会办坏事,当你们的方向不同时尤其如此。
读者:老大老二势均力敌?按你所说,老大占比 55%,老二占比 35%,你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在我看来,老大们完全可以将老二们降服,若老二们敢和老大们对着干的话。
作者:能做到一挑十的人绝对凤毛麟角,但“一挑二”很多能人做得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当人数达到千万、超过一亿,人数和其他方面占优势的老大们未必就能彻底将老二们压制。我的初衷是希望老大老二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而不是貌合神离、明争暗斗。
读者:按你的意思,目前中国那么多家庭冒险生育了二胎,中国人口结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
作者:未必。中国目前不是新生人口太少的问题,而是新生人口中能正常成长的太少。
读者:一个人的出生会对其一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太夸大其词了吧?作者:一个人的出生都有问题,他的一生不出问题才怪;一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的出生有问题,这个国家不出问题才怪。作者认为,要么坚决杜绝二胎孩子的出生,再绝一点,甚至立法允许国家将家庭中第二胎出生的人在其出生后仍将其杀死,定这么条国法,谁敢拍板?谁定谁找死。要么你就废止只生一个的规定,让所有人享受一样的权利。凭什么双独夫妻可以无条件生两个,其它夫妻却有条件才能生,公平何在?
读者:那你要怎样的公平?
作者:让全中国所有想要两个孩子的人毫无顾虑、安安稳稳地生二胎才是真正的正道。现在这种交罚款可生,不交或少交则要强行堕胎的状况应彻底成为历史,不再发生。生不如死的状态不仅仅是成人的痛苦,更是对腹中婴儿的摧残。
读者:按你研究,中国老二们有两大及其不好的“个性”
---爱痴和恐惧。能否简单说一说它们的危害。
作者:爱痴,那就会痴迷某一点、某一事物,一方面导致一个人容易沉溺于酒色、金钱、权力、虚名或爱好等等,另一方面导致一个人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以致片面地处理事情;恐惧,一个人极度害怕一般会怎样?闭目不看、塞耳不听,有恐惧作祟的人,更可能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不能博采众长,自己无能,还不愿意向他人学习,以致更加恐惧,造成恶性循环。
读者:这和国家有多大关系?作者:我们这个国家现在是不是在片面追求呢?是不是不怎么学习他国的优点和长处呢?读者:难道中国的老大们都像你曾维发这些老二们一样,不向他人学习吗?
作者:其实呢,现在不少中国的老大们忙于处理老二们闯的祸,但按下葫芦起了瓢。更为严重的是,所谓“学好需经年累月,但学坏轻而易举”,老二们未学到老大们好的一面,老大们倒学会了老二们的“自大”和“片面”,我们这个国家就是这么逐渐没有了“实力”。
读者:文章目的何在?请用一句话概况。
作者:为自己、为他人寻找一条出路,也为我们这个国家寻找一种突破的方法。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3
未完的篇章-第九部分(3)
第三、疑点重重
读者:我感觉你在偷换概念,一开始你说不是家中长子的属于老二,后来你说不是家中第一个孩子的属于老二,请问,这老二到底指哪一些人?作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不是母亲第一胎之后的老二们,狭义的是指母亲的第二胎。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说,第二胎出生的孩子是最悲摧的,比老三等弟妹还悲摧。
读者:比如你自己!
作者:是的。
读者:此文中你有提到你的哥哥,按照你的说法,他各方面都强于你了?作者: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哥体质比我强壮,身材比我高大,学识比我渊博,收入比我丰厚,但有一点他不如我
---我比他年轻(哈哈哈,请允许我自恋一下)。 读者:你知道老大们的压力有多大吗?问问你哥,每天被你追赶着,连好好休息、好好玩的心情都没有了,谁更悲摧?
作者:有压力才有动力,老大们就是这样进步的。加之其先天气血很足,他们是能够扛得起这个压力的。另外,我猜我哥会有这样的看法:我是有点压力,但换个角度来看,我有个兄弟如此了得,我感到非常自豪---或多或少,我的影响造就了他的今天。
读者:那家中老二呢?他们难道没有抗压的能力吗?请不要以偏概全。
作者:有抗压能力,但家中老二们一般是扛不起、扛不久的。而老二们怎样才会有这样的压力呢,又如何才能有应对这种压力的能力呢?
读者:你所说的“浴火重生”呀。
读者:老大们究竟有什么优点是老二们需要迫切学习的?
作者:一言兴邦,一语而决;谋而能断,勇而能决。
读者:老二们就没有可取之处吗?既然如此,那我作为公司老板,招人就只招家中老大,岂不是更好?
作者:中国蒙元时期有过“长子军西征”,确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但也只是短暂的辉煌。作者认为,当今中国,一个团队三分之一的成员是独生子女、三分之一的成员是家中长子或长女、三分之一的成员是家长老二是最好的选择,是能做到攻守兼备、刚柔并济的团队。
读者:提到独生子女,那在你看来,独生子女、家中老大和家中老二在刚柔上究竟是怎样的呢?
作者:说点难听点吧:独生子女“寸步不让”,刚强过剩;家中老大“迂回相让”,有时近狡;家中老二“想让就让”,柔得过头。作者认为,有原则的、有底线的让是唯一可取之道。
读者:那是怎样的原则和底线?
作者:我不知道,可能是公平和正义吧。
读者:我感觉你话里有话,能否说得明白些?作者:不能。祸从口出,言多语失,只能说到某个点。
读者:那你干脆闭嘴呀,何必说了许多,却在关键之处戛然而止呢?
作者:有那心,没那胆呀!
读者:理解。
读者:你说要坚持采用明规则,但现实社会中,当你不得不使用潜规则时,你怎么办?你曾维发也是毕业工作多年的人,我不相信你没有使用过潜规则。
作者:我承认,有时我也不得不“说一套、做一套”,但我觉得,当不得不运用潜规则时,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个潜规则往明规则上“靠”,成为“不潜不明”的处理规则,用看上去是潜规则而实际上是明规则的方式应对他人的潜规则。
读者:你作为老二,这么自在,这么自由,还有闲情写这样的文章,还悲摧?我做老大的苦你可知道?如果你是悲摧的,那我就是悲剧了,是我的悲剧摧残了你,让你成就非凡。
作者: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开国之君确实都不是家里的老大,比如刘邦、刘秀、李渊和朱元璋,但当他们成就大业的时候,长兄都已不在,真是被悲剧摧残的一批老二,简称悲摧的老二。
读者:按你这意思,家里的老大都应该去死,将老二们摧残一下,好让他们成就事业?作者;决无此意,许多亡国之君还是老二呢。其实,作者认为:哥哥姐姐在,就好好地协助大哥大姐成就一番事业,多和他们交流交流,自己也会有好处和益处;若他们不幸去见马克思了,那得好好总结一下教训,活出自己的精彩,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读者:可言事者不可图事,尽管你曾维发说得这么好,但我并不认为你能够做到你所说的。
作者:惭愧,至今为止我确实做得很烂。
读者:既然你说得这么明白,你可有能力去实现你的目标,改变计划生育国策?只不过是空谈而已吧?作者:我曾维发人微言轻、才疏学浅,只能起个头,以后的路得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开创。
读者:采用你所说的一系列方法,你或许可以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但你是否会真正过得快乐、过得幸福呢?你努力的初衷是为了这个,你认为财富、地位和荣誉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泯灭本性去追逐,后果真的很难说,到时候那还是你自己吗?也许只能说是老大的复制品吧。
作者:如果成为了复制品,那真真是悲摧的老二,但不那样做,又该如何呢?读者:你要改造老二们,但他们的灵性、各种奇思妙想以及悲悯之心也就会一并被抹杀掉的,成了彻彻底底的世俗中人,与老大们一样,再没有个性可言,只是外表长得不一样而已,其实内心大同小异了。这岂不是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悲剧。
作者:这么严重的后果是我没想到的,也是我不想看到的,更是我坚决否定的。根本不可能会这样,前文已说,因为老大老二们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压力根本不是同一级别。
读者:在你看来,究竟老大和老二们应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
作者:可能老大们侧重于守成,而老二们则或多或少有点叛逆。一家企业、一个国家,需要守成之人,重点在于延续前人做法、解决目前的生存问题,但发展却需要突破和创新,没有叛逆之心又岂能有所进步。
读者:无为而治也可有一片天地,甚至过得很滋润,你又何必叛逆呢?作者:都无为,那谁做事?正确可取的做法是,你完成自己那一部分工作即可,不能充好人替他人做原本属于他人的工作。事必躬亲,必死无疑,诸葛孔明就是实例。
读者:你说老二们除非出现大的变故被动改善或主动做一些事情进行改善才能摆脱悲摧的命运,老大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不通过切实的努力,心想事成就是白日做梦。
作者:是的,但作者认为,老二们要付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者:按你的方法就可行?中国就能够强盛?
作者:国家放开二胎是必须的,家长待老大老二一样也是必须的。做到这两点,老大老二就是同一阵营的人,就能形成合力,这个人数的比例会占到 80%以上,那么,中国的强盛势不可挡。
读者:那要多少年?
作者:三十年。
读者:要这么久?为什么?作者:恶习难改,良习难成。中国计生三十年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用一代人的时间来弥补和修正。
读者:我想用几句话结束我们这次针锋相对:世间本不公平,人间原有悲摧;虽然出生不同,老大老二亦然。
作者:既有不公,我们应努力消灭不公,尤其是出生成长的阶段;既有悲摧,我们应努力避免悲摧,尤其是人为造成的悲剧;既有缺失,我们应努力取长补短,尤其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读者:对了,你怎么没提原国美电器领导者黄光裕呢,应该将其列入“能人遗憾”一表呀?
作者:抱歉,一时半会给忘了。
(未完待续)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4
@岳明星 2014-12-02 20:39:19
楼主一路平安!
----------------------------- 谢谢祝福。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5
@qq997741906 2014-12-02 20:48:20
总算回来更新了
----------------------------- 楼主工作也挺忙的,有空一定及时更新,欢迎回来。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6
@qq997741906 2014-12-02 20:48:20
总算回来更新了
-----------------------------
谢谢支持,个人也挺忙的,尽量及时更新,欢迎回来。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7
@韩济中 2014-12-02 20:59:16
七絕五首蟋蟀
韓濟中
其一
牆邊獨自誦《離騷》,
終夜長吟不憚勞。
引出秋風呼織女,
嬌兒盼母做棉袍。
其二
英雄自古出蓬蒿,
戰鬥成名價頓高。
為主贏金千百萬,
換來一襲大王袍。
其三
勝者揚威敗者逃,
殘肢斷腿棄城濠。
何人策劃離間計,
挑逗惟憑一草毛。
其四
雙牙磨短觸鬚長,
折腿依然殺氣昂。
環顧周邊無子弟,
深悲......
----------------------------- 挺有意思,谢谢分享。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09
@tclz0519 2014-12-02 21:00:10
靠,楼主看不到我吗?
----------------------------- 看到了,啥事啊?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0
@ljg183 2014-12-02 21:28:02
束更
----------------------------- 谢谢支持。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0
@290471221 2014-12-02 21:15:10
快回来,楼上的
----------------------------- 楼下的也快回来,哈哈,谢谢。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1
@goodzhoubin 2014-12-02 21:36:20
不是想起我们啦,是想死我们啦,哈哈哈
----------------------------- 想起来冯巩,开心一笑了!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1
@丁丁爱乐乐 521 2014-12-02 21:44:14
坐沙发
-----------------------------
谢谢回帖支持,请继续关注更新内容。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2
@anjing6235 2014-12-02 21:52:00
楼主啥时候回来啊?等的好辛苦。
----------------------------- 有空自会回来,没回来时还请耐心等待。谢谢!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3
@anjing6235 2014-12-02 21:52:00
楼主啥时候回来啊?等的好辛苦。
----------------------------- 楼主整理得也好辛苦啊。哈哈,谢谢支持。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4
@随心云游 2014-12-02 22:04:41不管人家怎么说,我是一直看的!同时感叹人生不易,不管哪个道上的
----------------------------- 的确如是!大家理解一下楼主了!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3 20:16
@yjf19562014-11-3014:14:00闲庭品酒赏落花,落花纷飞付流水;流水成渠映明月,明月高悬照闲庭。如果你是 70 年代,如果你睿智豁达,请加入我们。本群宗旨:畅谈人生,无关风月,洗净铅华。本群谨备香茗,期待您的光临。群号 195108960 欢迎您!
----------------------------- @舍潜就明2014-12-0119:50:38
说来多少次了,楼主不是 70 后。
----------------------------- @yjf1956 2014-12-03 19:02:00
你可以不看,看贴的有 70 后就可以了
----------------------------- OK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4 20:00
@153699695962014-12-0218:26:35
天下苦计
生
恶
政久矣!!
----------------------------- @舍潜就明2014-12-0221:12:05
绝对是,改革势在必行啊!
----------------------------- @15369969596 2014-12-03 19:37:44
不是改革,是废
除。计划
生育存在一天,就会制造一天的罪
恶,就会背负一天的罪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几次回复都失败了,为何回复不了啊?任重道远,加油!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4 20:07
@tclz0519 2014-12-04 09:13:55
有点郭靖黄蓉的意味了。
-----------------------------
引用了金庸武侠中的内容,大家也可继续举证,讨论老大老二的不同,那样才是真正的“未完待续”,谢谢。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4 20:08
@goodzhoubin 2014-12-04 09:39:20
让大家人手一把小皮鞭催更,害我一天刷新 n 次,都来领免费皮鞭啦!
----------------------------- 楼主一般晚上更新,不必一天刷 N 次的了。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4 20:08
@象牙的小竹子 2014-12-04 10:05:19
有新情况,追
----------------------------- 谢谢支持,欢迎回来!
作者:舍潜就明 日期:2014-12-04 20:12
@我批批批 2014-12-04 10:08:09
放肆!胡说八道!
内斗能有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
----------------------------- 楼主的的观点就是,华夏大地在内斗中艰难前行,如果不内斗,那将比今天好很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