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爆发前,在英国政府高层发生的一件事,值得
一提。那就是英国首相张伯伦政府的垮台。特别是英国在挪
威的失败,惹得许多热血沸腾的议员大为火光,并认为这是
大英帝国几百年来的奇耻大辱。一位情绪激动的的议员更是
引用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你们在这里坐得时间太
长了,没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走吧,让我以上帝的名义,
告诉你们,滚!”
张伯伦就滚了,夹着他每次露面都要携带的那把著名的
黑阳伞,面容惨淡的离开了唐宁街 10 号。作为保守党的党
魁,张伯伦向英国皇室递交辞呈的同时,正式推荐了一个人,
一个政治理念与他格格不入,却私交甚好的人——温斯顿
•丘吉尔。这个提议,获得了英王的批准。
1940 年 5 月 10 日,那个精力充沛,性格顽倔的丘吉尔,
正式替代张伯伦接任首相一职。也就是这一天,希特勒在西
线发动了他那准备已久的战争,静坐了 8 个月的法兰西战役,
终归还是爆发了。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上百万法国军队坐
在长长的马其诺防线后面,把脑袋埋在沙子里,就以为能躲
过这次灾难,不,德国人的复仇之战总归会降临在这些人的
头上。
代号“镰割”
德国的军事计划,最终代号为“镰割”, 这个代号颇具
深意,暗示德军像一把镰刀,要一下把敌军连根割断。这个
计划在上文说过,是曼施坦因将军的产物,只不过这个物主
有点郁闷,他不但没得到专利费,还被踢到前线当了一个小
军长,连最终计划的讨论都无权参与。用他自己的话说:“当
我曾经奋斗了许久之后,我的计划才在西战场上开花结果的
时候,我个人却投闲置散地坐在德国的心脏地区中,眼睁睁
的看着”。
他不用悲伤,因为在希特勒心里,已经牢牢的记住了这
个名字——冯•曼施坦因。是金子总归要发光的。
关于这次法兰西战役对历史所产生的影响,我无需累述,
不过在后世书籍当中,德国的军事力量显然都被神话了,成
了无敌的象征。装甲洪流滚滚而来,敌人就毫无悬念的倒下
了。
是这样吗?完全相反,德国并不曾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
而且,他们所能调集的兵力,甚至还不如对方。事实上,德
国只有 136 个师可发动攻势,但是对手,包括法英荷比四国
的兵力在内,相当于 156 个师。只有在飞机方面,德军在数
量和素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他们的坦克尤其不如敌人——
德军共有 2800 辆,甚至这 2800 辆也有水分,这其中包含有
大量的 1 号坦克,这是一种轻型坦克,或者说连坦克也算不
上,因为它的炮塔上仅安装了 2 挺机枪,总重量为 5 吨(想
象一下德国后来生产的接近 60 吨重的虎式坦克,这个比较
就直观了) 本来 1 号坦克是古德里安将军计划用来训练坦
克手的训练车辆,但在缺少作战坦克的情况之下,也只得让
1 号坦克出来充充场面了。而他们的对手——英法联军的坦
克数量在 4000 辆以上。一般而言,德国坦克在装甲和火力
方面都比较逊色,只有在速度和通讯方面略占上风。但德国
人懂得把坦克集中在一起,让装甲师充当进攻的矛头。在法
兰西战役爆发时,德军 136 个师当中,有 10 个是装甲师,
虽然数量有点寒碜,但已完全可以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负了。
德国陆军统帅部最终敲定的“镰割计划”兵力分配如下:
B 集团军群,有 28 个师(3 个装甲师),由冯·博
克将军指挥,集结在德国北部,准备席卷荷兰和比利时,然
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延伸在外的法国北部地区推进。第一
阶段,要把法国的这个延伸在外的突出部打直,尽量压上去,
能压多少,看自己的造化。主要是虚张声势,让盟军误判此
处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并吸引盟军主力往此地区集结。
A 集团军群,有 44 个师(7 个装甲师),由一位老将军
——冯·隆德斯泰特指挥,是德军挺进的主力。这是一
只庞大的奇兵,它要翻阅道路险峻的卢森堡边境阿登山区,
强渡马斯河,挺进法国中部平原,并绕到集结在北部盟军的
背后,同 B 集团军群一起,围歼该区域内的盟军主力。该兵
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 19 装甲军,它编有 3 个装甲师,几乎
占了整个德国装甲师数量的 1/3(可以看出希特勒对古德里
安是多么的器重)
C 集团军群,有 17 个师,由冯·布勒将军指挥,扼
守剩余的德国边境线至瑞士边界。
剩下 47 个师,则作为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的后备军使
用。哪个方向缺少兵力,就往哪个方向投掷。
这个计划很美妙,几乎毫无瑕疵,但问题的关键是,这
条蜿蜒曲折,被恺撒大帝称为不可逾越的阿登黑森林,现代
化的机械化部队能逾越吗?这个问题,也是每次讨论“镰割
计划”都无法回避的话题。特别是那些坚信步兵制胜的老将
军们,他们巴不得古德里安的坦克全部瘫在路上,让自己的
步兵师来打头阵。尽管装甲部队在波兰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
利,但步兵决胜负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于是就千方百
计的刁难古德里安。
譬如,一次 A 集团军群高级军官的军事汇报,这次汇报
也是 A 集团军群的高级军官,在战役爆发前,最后一次齐聚
总理府,当面向希特勒报告自己所辖部队所要担负的任务,
以及他将要如何去执行。古德里安的汇报如下:「在奉命进
攻之日,我要经过卢森堡的国境,越过阿登山区,一直到色
当要塞,强渡马斯河。并在那面建立一个桥头堡阵地,以掩
护后续步兵渡河。 这一共需要 5 天的时间。」 希特勒问到
“ 那么之后你又准备做什么呢?” 古德里安回答:“除非
我已接到其他命令,否则第二天我就会继续进攻,最高统帅
部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照我个人的看法,正
确的路线是应该直取亚眠,占领这个法国北部的交通枢纽,
切断敌军退路。” 希特勒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
一位将军再也按耐不住了,他大声喊到:“好吧,第一点,
我首先就不相信你能渡过马斯河。”据古德里安回忆,听了
这话的希特勒脸上出现了一种莫名的紧张表情,死死的盯着
他,看他怎么回答这句充满藐视的挑衅。于是,古德里安就
若无其事的回答道:“无论如何,总不需要你来代劳呵!”言
下之意,你来指挥我的装甲军还不够格呢。 希特勒也没再
说什么,这次的汇报就在这样的气氛下不欢而散,各位将军
也回到自己的部队,各自忙乎自己的准备工作去了。
直到战争爆发的最后一刻,也很少有人相信古德里安的
装甲部队能获胜。那个 20 年前与德国对抗了 4 年之久,并
最终拖垮德国的法兰西,怎么会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被打败
呢? 每一个德国人都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勃
劳希契元帅已为今后将要持续数年的法兰西之役,订好了蓝
图。包括希特勒本人,这位在 20 年前,在前线同法国人打
了 4 年交道的前下士,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法国人的实力,以及保卫国家的决心。
从我现在所接触到的任何资料,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对这
场战役的看法:他要狠狠的打击敌人,并利用英、法两国的
隔阂,从政治上离间这两个国家,直到法国政府不愿意再为
这场战争再流一滴血了,到那时,法国人自然就会跪在他面
前摇尾乞怜,军事上的彻底胜利,他不敢想。这位在数月之
前,还在大骂勃劳希契元帅拖延军事行动的纳粹统帅,到了
最后一刻,却比任何人还要胆小,在即将发动进攻时,这位
不可一世的元首是那样的心惊胆战,谨小慎微。对于进攻的
具体时间,也因为这种心理而几度推迟。他在 5 月 1 日确定
在 5 月 5 日发动进攻,5 月 3 日他把它推迟到 5 月 6 日,5
月 4 日他确定 5 月 7 日;次日又把它推迟到了 5 月 8 日。最
后,他终于被自己的这种畏惧心理给彻底搞烦了,5 月 10 日,
元首决定,一定要在 5 月 10 日发动进攻。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5 月 10 日,“镰割计划”正式启动,一支数量空前未有
的坦克部队,由德国边境通过阿登森林出发。此刻,古德里
安正仰首站在装甲指挥车上,在他身后,三路延展到莱因河
后面 100 英里的装甲纵队,正在缓缓向西移动。当初夏的阳
光洒满莱茵河两岸,耸立在尼德瓦尔德,象征着日耳曼帝国
的巨大的雕像,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些被民族热情感动
得热泪盈眶的士兵,自发地唱起了雄壮的《莱茵河卫士》。
人们也许还记得,26 年前,在通过此地的一辆列车上,
那位普通的自愿兵——阿道夫·希特勒也触目过同样
的情景,唱起过同样的歌曲。时间改变,敌人却没变,26 年
前,日耳曼民族为威廉二世而战。今天,他们为——阿道夫
·希特勒。
被德国出卖的国家:捷克.罗马尼亚.芬兰.波罗地海沿
岸三小国
得到实惠的最大的依次排列: 匈牙利 意大利 西班牙
保加利亚.
芬兰最后还不是出卖了德国人,调转枪口把驻芬兰的德
国军队全部赶跑
欧洲小国就是这样 神仙打架 百姓遭殃 丹麦是最聪明
的 两面下注 无忧无虑多快活
纳粹制订的这个计划,和以前的施力芬伯爵计划,是不
是差不多,LZ 能不能简单比较一下,法国是不是对施力芬伯
爵计划无解
关于施利芬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
国人吃了很大的亏 所以把兵力集结在北部边境就是防止一
战悲剧的重演
龙得施泰特是一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 曼施坦因曾经是
他的参谋长 在胜利结束法国战役后 龙得施泰特晋升为元
帅 不过他的领口还是佩带他在一战时的校官领章 不是随
便什么人都可以这样穿的 这是一种荣誉 告诉他的后辈们
自己在一战中的功绩 同时也是对自己一战军人生涯的怀念
德国到战败一共有 19 位元帅 在我印象中还有两位也是跟龙
得施泰特一样佩带校官领章 不过名字记不起来了
如此说来 隆德斯泰特也是保皇党?
我会找个功夫插叙一段大概是算是叫希特勒传吧,描述
他从出生到夺取政权的经历,我准备充分了,就是没找到缝
隙插入 哈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