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十八岁的宋神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宋神宗的一生是短暂的 一生、折腾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如下 四个关键词:兴党争、搂钱财、吃败 仗、争皇储。结果倒是很直接, “新 党”成为不折不扣的官家豪强,北宋 王朝再次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无数 裸行草食的流民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 游荡。

 

宋神宗死后,八岁的太子赵煦 登基,为宋哲宗,并由祖母高太后垂 帘听政。高太后,历代史籍将之誉为 “女中尧舜”,临朝后立即罢黜了 新党宰相蔡确,拜风烛残年的司马光 为相,开始了历时八年的“元祜更 化”。

 

熙丰变法持续了十八年,十八年 间新党已遍及朝堂各个要津,官家豪 强更是积累了数不尽的财富。 那么,纠正十八年来的偏差又需 要多少时间? 答:只争朝夕。

 

也许司马光自知去日无多,也许 隐忍了近二十年的司马光已经失去了 耐心,也许司马光求治之心过切…… 复相后的司马光再也没有展现出昔日 的宽容与大度,立即对新法打出一记 致命的组合拳——((乞去新法之病民

 

伤国者疏》,请高太后罢黜“保甲 法”、罢黜“免役法”、罢黜“市易 法”、罢黜“将官法”…… 几乎罢黜了所有新法,唯独没有 罢黜青苗法!

 

问:为什么? 答:司马光太老了,把青苗法给 忘记了……

 

关于这个极不靠谱的答案,大 家千万不要以为是痴人说梦。因为, 这不仅是官方给出的标准答案,一度 也曾在坊间相当流行,出自元朝官方 修著的(《宋史》。也许历代史家不愿 相信,反对王安石的旗手司马光居然 也推行青苗法,也变成了一个聚敛之 臣!

 

要想尽废新法,只能拉住一大 片,打击一小撮。不能全盘打击所 有新党,封赏官职是最好的办法!元 祜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数月 后,北宋朝堂之上的三品以上大员居 然达N--干八百余人,七品以上官员 更是多达一万三干余人,远远超过了 元丰年间。

 

糟糕之处并不在于朝廷增加了这 么多官员。无论新党、旧党,如果具 体到每一个人,不一定就是见钱眼开 的主儿;他们久历枢庭,远比普通人 对时局有着更精准的判断;在四书五

 

经熏陶下,他们甚至真的怀有“以天 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也恨不得 “玉字澄清万里埃”!

 

封建官僚之所以可怕,并不是因 为搂钱财、抢土地、搞女人……而是 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力,有权力按照自 己的意志支配相当一部分社会资源。 无论多么美好的初衷,封建官僚主导 经济的本质永远只有一个:以封建官 僚的个人意志替代真正的市场,尽最 大可能花最多的钱、办最大的事—— 那些钱本来应该由每一个黎庶决定如 何花、如何用,又如何赚!

 

有了这么多官,当然就要花这么 多的钱j 司马光上台不足一年,元祜元年 三月,户部侍郎苏轼就这样评价当时 的财政状况:户部正在编纂近年来的 往来账目,今年朝廷收到的钱谷、锦 帛根本不足以支撑今年的支出。现在 不足半年,国库所见之处均已空空如 也! 怎么办? 答:青苗法!

 

元祜元年(1086年)元月,向 来以反对青苗法自称的司马光居然亲 自签署了一份文件,要求各州、道、 府、县要高度重视青苗法工作,务求 在春耕之前及时下拨“义仓”(青苗 钱的变种)给升斗小民,利息仍为二 分。对此,司马光还亲自向高太后解 释:神宗朝青苗法的本意是利民、为 民,只是青苗法为奸邪小吏所用;现 在,朝廷已经知晓其中弊端,此后青 苗法不再强行配给,官府只向自愿借 款的人放贷。

 

复行青苗法当月,熙丰变法的 主导者王安石病逝于江宁,年六十六 岁。

 

王安石生前最大的“功绩”并不 在于颁布了多少“新法”,而在于抛 开“科举帮”,自行任用了一批起自 草莽的“奸邪小吏”,就连王安石本 人都将之痛斥为“不才、苟简、贪鄙 之人”。据宋代笔记小说记载,他们 完全靠青苗法、市易法为生,根本不 讲法令、不事诉讼,早晨起来就开始 讨论青苗钱的本息,日上三竿还在核

 

对借款合同,日影西斜又在盘算今天 究竟赚到了多少钱,鸡鸣五更还在整 理账簿。

 

这是一个极具寄生性、腐朽性、 暴力性的封建统治集团,亦官、亦 商、亦匪。

 

——五月,户部侍郎苏轼上《乞 不给散青苗钱解状》,生动地再现 了当时黎庶为青苗钱所害的惨状:农 人只有在某一天才能在县衙领取到 青苗钱,但是,县令在县衙门口大摆 宴席,农人刚出县衙就被拖到酒席上 吃酒——吃酒是要钱的!农人吃完酒 席,发现自己的青苗钱刚刚够付酒 钱……此臣亲眼所见!

 

——强迫高消费还是好的,好 歹农人也算是吃了一顿酒席。元裙年 间的笔记小说记载县令如此创新青苗 法:县令约定某一个时点让农人领取

 

青苗钱,同时在县衙门口摆了一个戏 台,衙役就站在农人出门的必经之路 上,见到出门的农人就强行拉到戏台 下面听戏——听戏也是要钱的!

 

时人这样评价当时的青苗法:熙 宁、元丰年间“青苗”害民,但起码 要到秋收以后才被迫变卖田宅妻女, 丰收年景很多人家或能得以幸存;今 天,农人自领到青苗钱之后就两手空 空,只能投河、自缢,所谓“龚黄满 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史称,司马光见到苏轼等人的奏 折后“始大悟”,立即上奏自劾。元 j;占元年八月,青苗法被正式废黜。 次月,司马光病逝于汴京,年 六十八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