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2:43

反正,双方势如水火,也只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太子带着自己的几万强行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到了长乐宫西门外,正好遇到丞相刘屈氂率领的平叛军队前来镇压,双方只好摆开阵势捉对厮杀,在城里激战五日,长安城顿时腥风血雨,血流成河,死伤数万。

69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3:13

后来,由于有人散布谣言说是太子起兵造反,所以依附太子的人越来越少,加上官军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增援,最终寡不敌众的太子兵败,唯有带两个儿子逃离长安,走为上策。

69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4:21 据史载,太子逃往南门时,被好心的守门官田仁放出城,最后太子一行逃亡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的一个老百姓家

里,被好心人藏了起来。

69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4:42主人虽然家境贫寒,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为了给太子吃饱饭,还努力编织草鞋到街上去卖,以换取生活必须品。

69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5:57原本是相安无事,谁知体恤主人家境的太子,为了找点生活来源,贸然联系以前相识的一个湖县富人,于是走漏了风声。

69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6:35因为当时愤怒异常的汉武帝早就布下天罗地网要追捕他,太子始终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心。不久,立功心切的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一探知太子下落,立马带兵前来围捕捉拿。

69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19:23

太子知道逃不过魔爪,情急之下用一条牛绳吊颈自杀身亡。两个儿子和窝藏他的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全部干掉。

69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20:04

而这边厢,太子的母亲卫皇后,作为“反革命家属”,也受到了追责。朝廷派人收缴她的皇后玺绶,等待发落。做了 38 年皇后的卫子夫,也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怎样的残酷命运,有理说不清又不想受辱的她,只好选择自杀。

70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20:50

而且在卫子夫和刘据死后,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被诛杀,卫氏家族悉数被灭。据说此案牵连巨大,数以十万计的人死于非命好不凄凉。好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已被好心人保护,逃过一劫,他就是后来的汉宣帝,此是后话,容后再表。

70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22:14

对此,曾有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汉武帝为太子申冤,要皇帝平反冤案。其实当时也有很多朝中大臣认为太子本意不是造反,是被奸佞迫害的,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

70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23:00很久之后,时过境迁,心境平和了的汉武帝感觉有点不对,于是着手对此事进行重新调查。因为当时巫蛊事多有不实,而是一些人有意以“莫须有”之罪陷害他人以

兜售其奸而已。

70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7 23:43所以对于太子的冤死,汉武帝也开始有所觉悟,加上当时的大帅哥高寝郎田千秋(后来升任丞相,也是汉昭帝的辅政大臣之一),一纸上书为太子鸣冤:“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706 楼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00:16 这话和壶关三

老令孤茂的意思如出一辙。

当时壶关三老令孤茂上书汉武帝曰:“太子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无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

充,恐惧逋逃,子盗父兵,以救难自免耳;臣窃以为无邪心。”

70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3:13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反正他认为太子起兵是万不得已的事情,是为求自保,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太子当时别无选择,进不能朝见皇上申诉冤情,退又被乱臣苦苦相逼,无路可走只能铤而走险,愤然杀死了江充,弄出了这么大的事又怕皇上降罪,只能逃之夭夭。

70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4:30作为皇帝接班人,他迫不得已盗用父亲的军队以自救,只是出于人的本能,本来就没有什么险恶的造反私心。

71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5:17所以,当我们对照大帅哥田千秋为太子鸣冤的一纸上书时,发现他简直就是在鹦鹉学舌,不同的是他用了一个老者托梦说出而已,没什么新意。

71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5:43当然桥段不怕老就怕受,以前剑拔弩张时壶关三老令孤茂的话当然不中听,现在时过境迁,头脑也渐趋清醒的汉武帝开始思考这“巫蛊之祸”是否错了。

72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6:26最重要的是,聪明伶俐的田千秋很注意说话方式和劝谏节奏,尤其是以白头老者鸣冤的方式更得分,因为让 联想到了是“祖上显灵”,要田千秋来报梦告知(所以说谈话方式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田千秋任的就是高寝郎,这是什么官职呢?顾名思义,“高”就是汉高祖,可以理解为高祖庙;而寝指的是卫寝,合起来大概就是守卫奉祀高帝庙的官员,这个当然容易让汉武帝认为是汉高祖刘邦显灵,守官田千秋只是负责传话而已,于是皇帝“乃大感寤”,也就是幡然醒悟,马上找来田千秋本人商议,一见到“长八尺余,体貌甚丽” 的花美男田千秋,有点好色的铁血皇帝龙心大悦,心情舒畅地立马对田千秋说:“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72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19:58最重要的是,聪明伶俐的田千秋很注意说话方式和劝谏节奏,尤其是以白头老者鸣冤的方式更得分,因为让 联想到了是“祖上显灵”,要田千秋来报梦告知(所以说谈话方式不同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田千秋任的就是高寝郎,这是什么官职呢?顾名思义,“高”就是汉高祖,可以理解为高祖庙;而寝指的是卫寝,合起来大概就是守卫奉祀高帝庙的官员,这个当然容易让汉武帝认为是汉高祖刘邦显灵,守官田千秋只是负责传话而已

72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0:51于是皇帝“乃大感寤”,也就是幡然醒悟,马上找来田千秋本人商议,一见到“长八尺余,体貌甚丽” 的花美男田千秋,铁血皇帝当然是龙心大悦,心情舒畅地立马对田千秋说:“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

72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1:30就这样为太子的平反定了调,聪明的大帅哥田千秋也因此惊人之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仕途坦荡,以后一路高升,做到了武帝的“托孤大臣”,此是后话。

72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2:00既然汉武帝认为太子是被人冤枉而死的,那么逼死太子的江充那派人绝对也是在劫难逃。

72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2:31经过一番调查之后,皇帝才知道卫皇后和太子根本没有埋过木头人,是江充搞鬼嫁祸于人。

73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2:55

于是就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同时将江充诛灭三族,“搞屎棍”苏文被活活烧死。其他涉案大臣和参与围捕太子的人也都被处死。

731 楼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8 23:37 后来有点难过的汉武帝为纪念太子,还特地在湖县修了一座宫殿,叫“思子宫”,又造了一座高台,叫“归来望思之台”,

借以寄托哀思,时人都感之而落泪。

73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00:05总之,巫蛊之祸是当时的一场数万(一说十万)生灵惨遭涂炭的“政治浩劫”,后世史学家普遍对刘据和卫皇后持同情态度,也反衬出了汉武帝的老糊涂,这正是此不幸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73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00:32这正如《汉书?武五子传?戾太子刘据》曰:“上春秋高,意多所恶”,“以为左右皆为蛊道祝诅。”皇帝晚年的多

病多疑为江充阴谋集团所利用,从而造成了西汉的一场政

治大动乱大浩劫。 73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0:22第二十一篇 立子杀母:汉武帝死前为何还要做掉钩弋夫人经过巫蛊之祸的政治折腾之后,有点老糊涂了的汉武帝也开始检讨自己的施政方针,并对自己的穷兵黩武和严刑治法表示悔改,痛快淋漓地下了罪己诏,正因为如此让其有“亡秦之绩,却避免了亡秦之祸”,也成为了一位历史雄主。

73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1:10对此,历史牛人司马光评价得很到位:“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73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1:45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08861007.jpg{EIMAGE}

73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2:10而做完这些之后,处于政治纠结和情感悔恨双重折磨之下的一代英主,健身状况更是每况愈下,逐渐油尽灯枯,但太子已死,皇帝接班人却还没有选好,于是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73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3:10当时,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聪明伶俐又体格强壮的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欢,似乎立其为皇帝接班人也没有任何悬念,但又太小,不到 10 岁,儿小母嫩又怕这样的执政团队容易使外戚专权,大权旁落。

73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4:19至于燕王刘旦博学多才颇有能力,而按皇权继承伦理的长幼次序,也最应该被立为太子,可惜他太急功近利、咄咄逼人,于是被汉武帝打入冷宫,后来还发生了争夺最高权力的“燕王之变”。

74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5:12因此汉武帝左右为难,于是,这事就一直耽搁着,直到汉武帝接近生命终点时才算是水落石出。

74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15:53因为,虽然皇帝没有明说谁将会是太子,但明眼人不用猜也知道非刘弗陵莫属。就在皇帝死的前一年,还特意指定时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的老成持重、谨慎忠厚的宠臣霍光(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辅佐刘弗陵,为此汉武帝还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关于“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算是尚方宝剑,其意不言自明。

74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20:53此后,为了防止年轻貌美的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像吕后一样乱国,借故把她杀了,这就是“儿为皇帝,母成新鬼”的历史传说,也由此创造了一种史上第一:立子杀母制度。

虽然有点残忍,却也不无道理。

74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21:44因为就在钩弋夫人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而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便驾崩了。

74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22:08那是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 87 年)2 月,年已古稀的他出行到距长安百里之外的周至时,忽然就在五柞宫一病不起。

74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22:45看着皇帝病重,而接班人还没有着落,这倒是让大臣十分紧张起来,国不能一日无主也。于是,当时的权臣霍光诚惶诚恐地向皇帝请示后事,史曰: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74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19 23:33大意就是说看到皇帝不行了,霍光便涕泪横飞地问道:“万一陛下不幸升仙,应当由谁来继承大统呢?”那当然就

是请求皇帝开出太子的名单啦。

75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00:04这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当钩弋夫人横死之日,就决定了刘弗陵和他的时代的即将到来,这是毫无疑义的,只不过得让皇帝亲口证实而已。

75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10:59“呀,这还用问吗?你不记得之前我给你什么来着?就是那幅我叫宫廷画师所画的‘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难道你还不明白朕的用意?这也太没政治敏锐性了吧?这意思太明白不过,那就是立少子(刘弗陵),你来做辅政周公也。”病得五颜六色的汉武帝有气无力地埋怨道。

75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13:10“陛下息怒,恕臣下愚鲁,不能体察到陛下深意,也说明臣下没有能力做辅政周公,会误了大事。至少在这方面我不如金日磾,还是让他来做比较稳妥。”凡事谨慎的霍光假装谦让一下,并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75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13:37站在一旁的美男子金日磾,当然也知道霍光想些什么,这用意也太明显了,所以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75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15:14“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作为匈奴王子的金日磾斩钉截铁如此说。

75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16:35

那么,接下来也免了口舌之争。最终,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资治通鉴》)这就是史称的武帝托孤四大顾命大臣(而另一种说法是田千秋而不是上官桀)。

75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20:13

安排完政治后事之后,汉武帝就为革命鞠躬尽瘁了,而他也算是死能瞑目了。因为他在政坛叱咤风云五十多年,统一了中国(史学家夏曾佑曾说“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加强了中央集权。虽然晚年使社会经济恶化,却也能勇敢罪己,痛改前非,还果断处死钩弋夫人,清除了吕后式外戚乱政的威胁,基本上是功德圆满放心地去了。

75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21:26

这几个顾命大臣,首辅霍光出入宫廷二十余年,鞍前马

后地侍奉汉武帝,一点过失也没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谨慎小心,这个有目共睹;同样地,大美男金日磾

也是持重守正,人品很好。

76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22:01而十分凑巧的是,首辅霍光本人同样是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另一顾命大臣田千秋也是花美男,果然也如武则天的酷吏美男一样要选美啊?难道古代领导也像现代某种职场一样注重“以貌取人”?反正长得漂亮不仅是女孩求职的筹码,也通用于古代官场也。

呀,好八卦的古代官场。

76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23:00总之,这几个辅政大臣,要品行有品行(最好玩的是金日磾貌美还能不好色)、要相貌有相貌,让他们侍奉“壮大多知”且处事方式很像自己的最得宠小儿子,那可谓是万无一失,自己也是死能瞑目了,于是托孤之后,就毫无牵挂地为革命鞠躬尽瘁了。

76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0 23:21

从此,霍光也取得了最高权力的充分支配权。史曰:“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成为了威风八面的影子皇帝。

这既开始了刘弗陵和他的时代,而更确切地说是开创了霍光的时代。

76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2:41因为从此跟随了汉武帝干革命近 30 年的霍光,此后执掌了汉室最高权力近 20 年,成为中兴名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西汉史上实打实的政治牛人。

76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3:30

第二十二篇桑弘羊:汉武时代“经济超男”是怎么死的

(1)桑弘羊:汉武时代的“经济超男”桑弘羊是汉武时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财政高手,他一生为汉武帝理财数十年,据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的高超理财能力众口皆碑,连对其经济政策非常不满的太史公,也抛开成见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盛赞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谓是劳苦功高。

而王安石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经济偶像的:“摧抑兼并,均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后世唯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

76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4:33

唐朝经济奇才刘晏是旷世神童,而“拗相公”王安石最崇拜的古代经济人物桑弘羊也不弱,同样也是神童。

76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5:08这个出身商贾之家的心算神童过目不忘,13 岁就出道,侍奉皇家,是闻名遐迩的心算大师,比算盘算得还精准快捷,所以对理财也是特别擅长,后来还成为汉武帝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并由此成为皇帝红人(能给皇帝搞钱加历史分甚至于挥霍的人,哪个皇帝不爱)。

77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5:43

有人甚至认为桑弘羊是中国古代最了不起的经济学家,现代“国进民退”经济政策的开山鼻祖,要多拉风有多拉风。

77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16:27当然桑弘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炙手可热,而是经历了一段十分惨烈的蜗牛拉车式“媳妇熬成婆”的漫长成长纪录,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成功,即使是神童桑弘羊也概莫能外。

77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0:08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08947239.jpg{EIMAGE}

77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0:39

不然的话,出道那么早的桑弘羊也不会当了四分之一世纪有多(26 年)的侍中闲职(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之后,

才有机会爬上汉武帝理财大臣的职位,也说明了桑弘羊是一

个颇有政治忍耐力和算计力的能手。

为什么桑弘羊小小年纪就当官了呢?在现代 13 岁小学还没毕业呢。

77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1:18

这个就得从桑弘羊的家世、特长以及当时的选官制度讲起。据史载,西汉做官是可以用钱买的,古代学名就叫做“赀(訾)选”,属于带资上班的那种(另一种就是由高官推荐)。

而且以桑弘羊的出身能当上和皇帝接触比较频繁的侍中,大

多数研究学者都认为是通过出钱买官的手段进的宫,然后因

为有“人肉算盘”的美名而被加官为侍中的。

77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1:43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桑家根本不用出钱,就因为桑弘羊是有心算特长的神童,于是很爱才的汉武帝听说后立马招他入宫伴读。之所以加官侍中,是因为出入皇宫方便。

那么侍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官职呢?

78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2:27据某些历史资料显示,“侍中是一种加官,从大至列侯、将军、卿、大夫,下至太医、郎中,都可以加官为侍中。”所以从人员的构成来说,侍中尽管不是正规官职,有点名不

正言不顺的“临时官员”的嫌疑。

78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1 23:00

不过因为当了侍中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和九五之尊“零距离亲密接触”,然后近水楼台先得月,只要把皇帝拍得舒服,那么升官的机会就比常人高很多,朝中有人好当官是也,所以即使是“临时工”性质的,大家也是趋之若鹜,削尖脑袋要挤到皇帝身边,靠近权力中心才不会被边缘化,这个大家都好理解。

78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00:01

关键是想做侍中这样一种似乎有点无所事事的临时官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朕即天下”的皇权社会,你想见皇帝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十分奢侈的礼数,所以想当经常能见到皇帝的侍中,也得有门路和关系

才行。

78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12:30所以,除了当时的权贵子弟以及被皇帝欣赏的著名大儒之外,一般人是很难得到这种“待在君王侧”的至高无上待遇的,你想要“上面有人”还比较难啊。

78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13:37而从桑弘羊的出身来说,他除了家里有点钱,是商都洛阳的富商子弟之外,既非高干子弟,也非名儒(才十三岁大的孩子),他是怎么混到了侍中这份皇帝加官肥缺的呢?大家想来想去,分析了一大箩筐理由之后还是云里雾里,实在想不明白,就只能推算他是用钱买的。

78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14:28因为“钱能通神”,何况西汉初期用钱买官是不犯法的,还是官府大力鼓励的,关于这个还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学名“入粟补官”,卖官鬻爵如此之爽,天才桑弘羊不走这条路,

还能走哪条路?

78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14:58于是,天才少年桑弘羊十三岁就这样入仕了,还是皇帝身边的人,不管他用的是什么途径,我们也只能是羡慕嫉妒恨了。

78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16:18最重要的是,汉武帝这个少年天子为了对付以相国为主的老臣的架空,利用内朝来和外朝过招,所以就选了很多青年才俊待在他的身边作侍中,也算是皇帝内朝的得力官吏,象卫青、霍去病、朱买臣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就全都当过汉武帝的侍中。

79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0:01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08981208.png{EIMAGE}

79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0:39而这份名单,当然也包括心算高手、理财专家桑弘羊。

我对数学不大擅长,什么微积分的东西一直是如堕五里云雾之中,而在古代大多数人还用算筹之时,居然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已经擅长心算,算得比计算机还快,从此赢得了一个“人肉算盘”的美誉,这在当时肯定是亮瞎了别人的眼,他不被皇帝青眼有加那才是怪事呢。

79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1:02

所以,桑弘羊最后能成为汉武帝的重臣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任何悬念。

他自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 120 年)起,到汉武帝死,就历任汉武帝大农丞、大司农等重要财政经济职务,与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都深得汉武帝宠信,视为左右臂膀,经济界说一不二的“狠角色”。

79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1:31而且汉武帝的侍中队伍,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道靓丽政治风景,那帮后来大都有出息、有作为的汉武帝“青年近卫军”,也可以誉为“皇家政治明星训练班”的优秀学员,深得皇帝信任,前途无量。

79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1:55就比如名儒孔安国当侍中时,居然还可以给皇帝拿吐痰用的御唾壶,说明这班侍中是如何得宠受信任的了,简直就是一大佳话。

79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2:36最重要的是,汉武帝不只让这班侍中做勤务员,总做些婆婆妈妈的琐事,而是经常和他们商量一些军国大事,俨然就像是汉武大帝的宰辅类人马,甚至于当外朝大臣与皇帝意见不合时,这班名不见经传的热血才俊还能作为“钦差大臣”,代表皇帝出面与大臣们进行大辩论,也常常把大臣们质问得哑口无言,然后改变政治方向,可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79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2 23:41最著名的就是历史大剧“马前泼水”主角朱买臣,在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 126 年),与反对在河套筑朔方城的御史大夫公孙弘的辩论,小小侍中朱买臣竟然能让大人物公孙弘哑口无言,也足以显现了汉武帝的善于用人。

79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00:11 晚

80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12:58桑弘羊的辩论能力自不必说,西汉著名的关于废止盐铁专营的大辩论,桑弘羊本身就是舌战群儒,技惊四座,只可惜少年得志,恃才傲物,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自视甚高的结果当然也没有好下场,因为看不惯外戚霍光的一手遮天,自认功高的他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和“托孤护法五大臣”之一的上官桀一起谋反,事败被杀。一代经济奇才从此香消玉殒,以悲剧收场,呜呼哀哉,是非终因强出头是也。

803 楼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14:20 总之,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才华出众的桑弘羊,在当汉武帝近侍的侍中期间依靠辩才出足了风头,只不过没有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强大背景,加之前期处于战争年代,没有脱颖而出

担当大任而已。

80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15:01不过有了这份在权力中心实习的机会,也让桑弘羊技艺大进,之后由于战争的胜利,以及经济恢复的迫在眉睫,有经济特长的桑弘羊也终于跳到了历史前台,成为了汉武经济改革的中流砥柱。

80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15:34自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桑弘羊便时来运转。

从十三岁起,在做了二十六年的侍中之后,到了三十九岁出任大农丞,从此他便成为了当时经济界的“新亮点”,耀眼明星是也。 80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16:29汉武帝进行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大家也知道了,那就是大规模的对匈奴用兵,让国家耗尽资财,财政非常拮据,几近破产的边缘。

80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20:08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09016128.jpg{EIMAGE}

80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21:11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为了即时摆脱 10 余年穷兵黩武所造成的困境,汉武帝只能频繁加税,蚊子腿上刮肉,有人曾列举了当时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税种,诸如口赋、算赋、助边费、商人车船税、六畜税、资产缗钱税等,五花八门,更加令人可怕的就是告缗令,肥了皇帝的口袋,却即时让很多商家倾家荡产,反抗时有发生,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汉武帝当时任命一个叫杨可的人专门侦缉抗拒告缗的人,居然右内史(管理京师的官)义纵不仅不听令,还支持商人抗诉,同时搜捕告缗的人,还真是吃了豹子胆了。

81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22:03最终这个和皇帝对着干的家伙也没有好下场,汉武帝听到有人胆敢反对自己,十分震怒,义纵后来以破坏经济罪被杀掉。这还不够,余怒未消的天子还迁怒于工作做得不到家甚至于有点抵触情绪的大农令颜异,不仅撤了职,还判了死刑。从此算缗和告缗令的推行阻力就少了很多,甚至是一路畅通无阻了。

81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22:41当然,这样的霸王硬上弓,对整体的社会经济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对社会管治副作用也很大,弄不好就会引起革命。

81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3 23:33于是精于经济管理的桑弘羊为了进行和风细雨般的有益经济改革,同时实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便向汉武帝提出另类搞钱方法,也就是仿照春秋时期著名的齐相管仲实行“笼盐铁”,说白了也就是推行盐铁专卖政策,这样也能很快搞到钱。

81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00:02皇帝想了想,这样也好,天下盐铁买卖权都被咱们垄断了,还愁没钱花吗?于是朱笔一批,立马同意实行盐铁专卖的构想。

81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1:44然后主管财政的大农令郑当时为了迎合上级,迅速摆脱财政赤字,当然也是积极向汉武帝推荐山东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冶铁商孔仅来负责盐铁专营事务,为了师出有名,还让他们担任盐铁丞,作为国家代表,同时利用他们经营盐铁的经验和技术,迅速形成管理模式,通过盐铁专营,国家的财政收入霎时大增。

81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2:18

在这里面,当时桑弘羊虽然不是主要的政府经济官,却也因为他的经济才能发挥了很大的参谋作用。正是因为他的经济头脑,使得皇帝乐意让其参与盐铁专营的整体规划,并且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也由此晋身大农丞,成为了财政部长的左右手,而且从此显示超强的经济运作能力,此后的新经济政策他都是主要的谋划者和执行者。

81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3:16公元前 110 年,桑弘羊开始代理大农令(财政部长),后来又正式升任为大司农,理财一把手,且当肥得流油的大汉“财爷”长达 22 年之久。

81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4:17

算缗、告缗虽然不是桑弘羊首先提出的(而是御史大夫张汤作为版权所有者),但最后能认真贯彻执行的正是桑弘羊。

81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5:02那已经是桑弘羊担任大农丞后的事了,正是他的亲力亲为,备受诟病的算缗、告缗令才能在全国雷厉风行地加以推广,反正能够为皇帝搞大钱,那绝对是于自己的前途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还管什么“一路哭”,谁痛苦多点谁少点都可以 PASS。

82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5:49其实,在大汉著名酷吏张汤提出算缗、告缗这些“抢钱政策”时,虽然当时桑弘羊还是一个侍中,不过以他的雄厚经济管理能力和皇帝钦差的身份,也早就积极介入了具体政策的研究和决定程序。

82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16:28到了他当上大农丞正式接手经济管理后,不仅重申了告缗令,还积极支持杨可把告缗令切切实实地坚持下去,即使是阻力重重,也要抓出成果来。因为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果然这项法令之后得到有效推广。

82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0:48所以在元狩年间以后,作为中央政府主要的经济决策人和执行者的桑弘羊,先后实行了盐铁专营、均输平准,以及统一铸币等多项经济政策。还组织了 60 万人的大规模屯田戍边活动,所有这些经济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让汉武帝稳定了政局,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

82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1:15所以在元狩年间以后,作为中央政府主要的经济决策人和执行者的桑弘羊,先后实行了盐铁专营、均输平准,以及统一铸币等多项经济政策。还组织了 60 万人的大规模屯田戍边活动,所有这些经济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让汉武帝稳定了政局,大大缓解了经济危机。

82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1:51因为盐铁专营为中央政府赚取了高额利润,巨额的收入也为政府的对外用兵、开拓边疆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支撑,是一种政治意义甚浓的经济政策,还在一定意义上抑制豪强巨贾,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延缓社会两极分化,是有一定的历史功绩的。

82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2:14虽然豪强巨商曾强烈抗议,但由于官府注重策略,通过公私合营吸收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担当官府的经营人,大家共同发财,所以阻力也就少了很多,没有告缗那样的内外惨烈反对,也说明桑弘羊对经济管理有独到之处。

82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2:39及至均输平准的推行,更加是经济奇才桑弘羊为大汉甚至于中华历代封建帝国独创了官营商业体系,也是桑弘羊商业天赋和长期理财政经验的重大结晶。轻而易举就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最佳理财理念。

82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3:12因为均输平准法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减少运输成本,同时抑制巨商囤积居奇扰乱物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桑弘羊的经济政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为中央集权服务,正如某些历史研究者所说:“也是汉武帝政治专制、思想独尊、

经济垄断三位一体封建专制制度的完善。”

82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3:45正因为桑弘羊为汉武帝的统治积极站台,并功勋卓著,所以他在政治舞台上一路高歌猛进那是绝对可以预见的,从一个“临时工”性质的侍中加官,历迁大农丞、大司农、搜粟都尉等主管财政的要职,赐爵左庶长。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 87),桑弘羊又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无限尊荣。还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等四人一同受遗诏辅佐汉昭帝,是一个实权在握的重臣。

82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4 23:46正因为桑弘羊为汉武帝的统治积极站台,并功勋卓著,所以他在政治舞台上一路高歌猛进那是绝对可以预见的,从一个“临时工”性质的侍中加官,历迁大农丞、大司农、搜粟都尉等主管财政的要职,赐爵左庶长。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 87),桑弘羊又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无限尊荣。还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等四人一同受遗诏辅佐汉昭帝,是一个实权在握的重臣。

83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00:12 晚安

83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13:08

(2)“经济天才”为何失算只可惜良好的感觉和无限扩张的政治野心,让这位精于算计的古代经济牛人开始有点找不着北,同时利令智昏的结果是,因为得罪首辅大臣霍光,而被族诛。

这就牵涉到了引起托孤大臣们反目成仇的“燕王之变”。

833 楼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13:44 话说盐铁会议

大辩论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 80年)九月,出足风头的桑弘羊始终认为自己的资历和功劳都在霍光之上,政治地位却屈居他之下,对此很不服气,“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结果,桑弘羊积极参与并卷入了

燕王旦与汉昭帝争夺皇位的政变漩涡中,历史上叫做“燕王之变”,他也因此次的谋反事件,“全家幸福”,

一代“经济之王”从此香消玉殒,呜呼哀哉。

83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14:06事实上,在公元前 87 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之后,和霍光、上官桀等四人受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就积极在政治战场上博杀,连经济心思都全部转移到了官场争斗上,所有精力都放在和首辅大臣霍光进行的权力博弈,想有一番大作为,可谓惨烈。

83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21:31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309078640.jpg{EIMAGE}

83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21:58只可惜桑弘羊在政治运作上的道行远没有他在经济运作上那么深厚,取短补长的结果,也只能是那句著名古诗所云:无可奈何花落去。人头像残花一样落地是可以清晰预见的。

这正如后世儒生所评价的:“这都是他一生追求利润的结果”。私心膨胀也只能利令智昏,离失败一定不远了。

83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22:33话说汉武帝下了罪己的轮台诏之后,过了三年,也就是后元二年(公元前 87 年)就不幸驾崩于巡游途中(秦始皇也是如此)。汉武帝死后,其时聪明伶俐的八岁得宠少子刘弗陵被立为汉昭帝(汉武帝为了防外戚乱政,还因此而立子杀母,也就是杀了钩弋夫人)。

83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23:21因为皇帝年少,基本还没有理政能力,所以汉武帝曾以遗诏命霍光、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为“托孤五大臣”,辅佐少帝处理军国大事,共同掌握朝政。桑弘羊在受遗诏为辅政大臣的同时,还有幸被提升为副国相级别的御史大夫。

840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5 23:48既然同为皇帝最亲近的大臣,那为什么以后还会反目成仇呢?无他,一切皆为利益的再分配,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84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00:13 晚

84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0:45在此,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的政治老底,然后基本上也就明了他们的争斗是因何而起了。

84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1:47大家都知道霍光是汉昭帝的首辅大臣,家世背景深厚,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十几岁时就出入宫禁(由大名鼎鼎的霍去病带到宫中来的),办事牢靠的他,更是汉武帝首屈一指的宠臣。汉武帝病重之时,便直截了当地点名霍光效周公辅成王之事来辅佐昭帝,有生杀予夺的最后决定权,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影子皇帝”。

84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2:26对于此种人事安排,霍光当然已经了然于胸,以他的背景、处事方法和受宠程度,也算是非其莫属。

84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3:31当然,霍光从来都是一个行事十分谨慎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让他在朝中屹立不倒,所以乍一听到皇帝的这种决定,虽然也是掩饰不住那份狂喜,但霍光还是要假装谦虚一下,避一下嫌,说霍某不才、难当大任之类的套

话。

84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4:13然后还煞有介事地推荐见美女目不斜视、养马很有一套也很受汉武帝赏识的驸马都尉金日磾(被战无不胜的霍去病俘虏的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做当朝周公。

84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4:49聪明的匈奴大帅哥金日磾当然知道霍光唱的是哪出戏,也当然不会傻乎乎地上当,不然的话就闹笑话了。于是便油嘴滑舌地推托说自己是匈奴人,难当大任,只有霍光才是最佳人选,如果霍光愿意,自己也可以当他的助手,为国分担云云。这个正中下怀,于是一番假意的谦让之后,霍光就成为了顾命大臣五人团的首席代表,主要决策者是也。

84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5:19而当时这五个人当中,作为“外人”的金日磾明显是附和霍光的,而且托孤之后第二年就去世了。

850 楼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16:25 田千秋虽然贵为丞相,但年老多病又能力平平,乐得当一个“和事佬”(在盐铁大会上他就当的和事佬),大多的时候都是做不管事的“甩手掌柜”,还处处对霍光迎合奉承,甘愿做霍光的一个标准应声虫,所以权争方面实际上就只剩下

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个人。

851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0:07桑弘羊是大汉财神爷,以他的资历和功劳,不服霍光当首辅是意料之中的事,何况他们在经济政策等政见上有严重分歧。

852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1:02最关键的是养马出身的的未央厩令上官桀,却不好好管理养马的事,颇有政治野心也有宫廷人脉的他也参与到了首辅的争夺中来,甚至于要发动宫廷政变废了汉昭帝,于是以上官桀和桑弘羊联盟对抗霍光一派,便这样埋下了伏笔。

853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1:51上官桀虽然是养马出身,却很有政治智慧。据说汉武帝有一次病中视马,见马瘦了,就责怪上官桀不尽职,上官桀却机灵地回答说因为担心皇上的病才无心养马,马由此瘦了。

汉武帝听后龙心大悦,认为上官桀对自己很忠心,所以不仅不治罪,还升他为侍中、太仆,武帝死时又升为左将军。

854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2:31从以上的政治背景分析,围绕皇权和行政权的归属和再分配,政治争斗也绝对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直到决出胜负这止。这正应了伟人所说,凡有人的地方都分左、中、右。说白点,就是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

855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3:02既然田千秋和金日磾两个可忽略不计,或者换句话说,也可算是不折不扣的中间派,那么我们就集中火力单表政坛左右两派之间,也就是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对垒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尚书事的首辅霍光的那些事儿。

856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6 23:29原本同为托孤大臣,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也未必就是宿仇,一切都是利益的再分配使然,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就如火山喷发一样来势汹汹不可避免,此时也只能是遇人杀人、遇佛杀佛了。

857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7 00:04 晚

858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7 12:05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三个政坛猛人爆发“窝里斗”了呢?一切皆因“分赃不均”也。

说起来上官桀和霍光还是儿女亲家,而两家也和皇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属亲上加亲的那种,居然这样的亲密关系也可以反目成仇,由此可估出他们面对的利益再分配是怎样的生死攸关了。

859 楼

作者:鼎湖听泉 日期:2019-05-27 13:21话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同时上官安有个女儿,还通过汉昭帝的姐姐鄂邑公主的拉线,直接入宫成为了皇后,可谓是家大势大。以这样骄人的政治资源,原本绝对是能横行天下的,可惜作为亲家还大权独揽的霍光居然是阻碍他们家发达的“绊脚石”,始料不及。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