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历史这东西主要在“悟”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19:23

@茶礼不让 2011-10-22 17:02:01

喝茶

----------------------------- 欢迎常来喝茶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19:30 @北洋旗

舰 2011-10-22 16:43:07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2 09:16:12对于那些倒在抗日战场上的先烈们,对于那些默默承受着苦难和牺牲支援抵抗异族侵略战争的百姓们,对于那慷慨解囊助国难的地主和资本家,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指摘他们。

=============================================== ================

...... ----------------------------又见旗舰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0:28

@最初荒凉 2011-10-22 20:05:38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4:54:50

@昔日的西南师大 2011-10-22 14:41:34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2:16:01

@昔日的西南师大 2011-10-22 11:30:35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1:22:29......

----------------------------- 经济只是一个方面,说不清,时代使然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1:071909 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该公司先后在上海和香港拍摄了几部短片,如《西太后》、《不幸儿》、《瓦盆伸冤》、《偷烧鸭》等,但却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随后辛 hai 革命爆发,公司也难以经营下去。布拉斯基便将公司和全部器材转让给在上海的南洋保险公司经理伊什尔和另一个美国人萨弗。新亚细亚公司聘请张石川担任顾问。张石川索 xing 拉来好友郑正秋和杜峻初成立了“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电影的全部工作。拍摄资金和影片发行则由亚细亚负责。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2%2F42740776_53250090.jpg{EIMAGE}

细亚影戏公司拍摄影片的现场xin 亥革命二次战争的《上海战争》等作品。此外,1916年张石川和几个朋友联合创办了“幻仙影片公司”拍摄了《黑籍 yuan 魂》。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2%2F42741182_53250090.jpg{EIMAGE}

《难夫难妻》———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2%2F42741218_53250090.jpg{EIMAGE}

现场照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2%2F42741226_53250090.jpg{EIMAGE}

首映海报1913 年 9 月 29 日,上海。电影就快开场了,郑正秋坐在新新舞厅剧场的前排左角,心跳如雷。他把上千度的黑圈眼镜摘下来,反复擦拭,眼前一片迷蒙。他无法想象,此时此刻,在剧场门口,慕名而来的观众正如潮水般涌动,几乎要将门厅挤垮。他们蜂拥而至,不是为了欣赏穿着 ModernDress 的时髦 wu 女们大跳西洋舞,而是为了观看一部名为《难夫难妻》的国产电影……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2:10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1:49:46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0:05:38 回复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4:54:50

@昔日的西南师大 2011-10-22 14:41:34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2:16:01......

-----------------------------

民国是没有办法,当时德国不也是发行大额钞票吗,孩子们用马克搭积木,在那个时代换了新中国估计也不一定会如何,或许会更差,毕竟当时民国的统治者文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除非采用共产主义,来个集权式的集体化、国有化、就像后来发生的那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2:15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2:07:11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1:54:33 回复

@笑忘我 2010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不要说过去,即使现在财政收入超过 8 万亿,也是捉襟见肘。下面是网络上当前一些投资情况。......

-----------------------------

抗战时期,民国把大部分财政投给了军费和教育,在战争面前军费排在第一位无可厚非,而第二位的是教育,这意味着什么,也许很多人都明白。当看到新中国成立许多人学成归国,中国有了两弹一星,取了了许多成就,国外杨振宁等获得诺贝尔奖,大家应该是明白了。战后的德日为什么复兴如此之快,很大原因是硬件被毁了,

但是人在,人才还在,所以很快恢复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3:20

@最初荒凉 2011-10-22 22:16:24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2:07:11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1:54:33 回复@笑忘我2010......

-----------------------------

应该有效果,但是条件不允许,他也不敢,弄不好成为千古罪人,被人们唾弃,他的政治理念也不会走这条路,因为他的支持者不是底层,也没有发动这种运动的基础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3:22

@昔日的西南师大 2011-10-22 22:14:51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22:10:00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1:49:46

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0:05:38 回复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2 14:54:50......

-----------------------------

换了别人或许还不如民国,有几个内忧外患没垮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3:25

@最初荒凉 2011-10-22 22:29:28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2:22:29

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2:16:24 回复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2:07:11

作者:最初荒凉 回复日期:2011-10-22 21:54:33 回复......

-----------------------------

这样的毛左比较理性,其实你们毛左应该去多看看修正主义的书,或许那里面有你们需要的东西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2 23:28

@笑忘我 2010 2011-10-22 23:04:41

把俺的回复删了?过分不就说了毛泽

东时代没什么好东西吗

-----------------------------

毛时代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起码有了相对的公平,一个精神原子弹,那没办法物质缺乏,只能在精神上下手。

但毛时代有免费的医疗、教育、就业等,但是建立在很低端的水平上。说实话,毛时代不错,错的是时间不对,

因为还没产生那份土壤。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10:39江湖里有一个门派叫做华山派,因得了一本叫做“葵花宝典”的武功而在江湖中异军突起,声势日隆,俨然与少林、武当分庭抗礼。不久,门中弟子因为武功修炼法门问题而产生争执。门中分为剑宗和气宗,剑宗主张以霸道的剑术追求绝世高手的境界问鼎江湖,气宗主张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成为绝世高手,两排互不相让,,最终引发内斗,两派在华山之巅

斗剑。结果剑宗获胜,气宗远走他乡,依附于他派。

数十年后,剑宗称霸江湖,已与武当少林分庭抗力,并不断挑衅他们的权威,煽动其他门派反对少林武当。此举也引起了武当少林的仇视。

剑宗以其威猛霸道的剑术与煽动性在江湖中叱咤风云,掀起一股股风潮。但是物极必反,剑宗由于追求过于霸道的武力而慢慢导致了经脉逆转,最终走火入魔。不定时的发作,其苦自知,苦寻良药而不能根治。此时武当少林虎视眈眈,不断压制,内伤愈来愈重。终于有一部分剑宗弟子在大师兄的带领下狠心费了自己的武功,而改习他派,从此功力开始了缓慢的恢复。而另一派在二师兄的带领下仍然苦练内功,练就邪异武功压制痛苦,同时向武当少林示弱,但仍不能彻底消除武当少林的仇视。但鉴于二师兄邪异高强的武功也对其束手无策。

而远走他乡的气宗弟子已经在别派占有了重要位置,并开始崭露头角,武功越来越高。但内伤不断复发,愈来愈重,

不定期就会发作痛入骨髓。

那本秘籍叫做,那个门派叫做共产主义,那个大师兄叫做苏联,二师兄叫做,而那些气宗弟子叫做工党和社会党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17:05 中国的医改和卫生政策可以说基本失败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35不好意思,楼主今天有事刚来,今天发现大宝虎也开始理论,而不是前面那个样子,挺让人欣慰的。我们都是建立在希望中国更好的基础上,我也希望大家建立客观点基础上,一起探讨,希望大家不要谩骂和人身攻击,一起交流与探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39

@大宝虎 2011-10-23 17:12:15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17:05:44回复

中国的医改和卫生政策可以说基本失败了

————————————————......

----------------------------毛时代其实并不错,只

是也许来的太早,因为还缺乏那种基础和土壤,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领域,所以产生的问题很多,只能建立在一种很低的基础上,由于物质的缺乏导致了在精神方面过

多的倚重,造成的问题也很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45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0:17:54作者:大宝虎 回复日期:2011-10-23 19:49:50 回复作者:云间城堡主人 回复日期:2011-10-23 18:26:28 回复

@大宝虎 2011-10-23 17:00:41......

-----------------------------

中国民主路任重而道远,以目前而言很难,只能尽量做得相对民主一些,但这种趋势并不是在加强,而是在减弱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48

@大宝虎 2011-10-23 16:05:20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09-22 19:48:59回复随后,各地官办、民办、官商合办的煤炭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尤其是民族资本纷纷筹资进入煤矿产业。比较著名的如宣怀盛宣怀创办的萍乡煤矿,张连芬的中兴公司等煤矿公司。我们简单介绍下。

萍乡煤矿。1898年,盛怀宣在江西创建萍乡煤矿,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煤矿之一,为全国第三大煤矿。

当...........

-----------------------------

新中国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是吗?自家的田里长了再多的草,也是自家的田。不能因为原来歉收就说原来没有长庄稼,不能说是今年长的庄稼让人们活下来了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57

@大宝虎 2011-10-23 20:47:17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20:39:30回复

@大宝虎 2011-10-23 17:12:15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17:05:44回复......

-----------------------------

毛时代有些空想社会主义的感觉,那个时代来的太早,还缺乏那些其生长的土壤和条件,尽管努力的使它本土化、实际化,但仍然很难实现。因此很多东西夭折了,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个尺度把握不好就是一次浩劫。只能说是一种理论的探索,但无疑他失败了。就像巴黎公社那个样子,但是这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我们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毛时代许多可取之处是值得肯定的,也许毛时代还会回来,但不是现在。毛时代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探讨和反思、借鉴,而不是一味的反对和支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0:58 @北洋旗

舰 2011-10-23 13:07:18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2 19:30:43回复

@北洋旗舰 2011-10-22 16:43:07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2 09:16:12

......

-----------------------------

谢谢旗舰兄的关心和支持,老农自当努力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00 @请还历史

真实 2011-10-23 20:56:10

作者:大宝虎 回复日期:2011-10-23 20:50:38 回复作

者:请还历史真实 回复日期:2011-10-23 20:47:15回复49 以前,我党对美英式民主是很向往的。如果需要,也可以引用些资料过来的。......

-----------------------------

就像我前面讲的故事,有些走火入魔了,希望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06

@孝子河 2011-10-23 17:22:43 楼主在那里找这么多历史资料啊,我是写《民国第二飞机制造厂》的铁伞,呵

民国的飞机制造厂情况怎样?

-----------------------------

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民国的飞机制造厂的故事要多于史实,更适合做小说之类的。只是这方面很少有人涉猎,限于文本设计,我只大略的写了些,更多的还需要大家去挖,也许以后会有人重提这段历史,楼主是暂时没打算去写,假如阁下想写,我们可以交流下,老农愿尽微薄之力。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10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0:21:12 民主、科学,这

是响应党的号召嘛。

-----------------------------

民主、科学谈何容易,假如能实现,就不必号召了,不是吗真实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15

@大宝虎 2011-10-23 21:05:48作者:请还历史真实 回复日期:2011-10-23 20:54:20回复

作者:大宝虎 回复日期:2011-10-23 20:47:17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比如他的人民公社的发展规划,可以探讨的东西太多了,人民公社如果 80 年代只是进行修订,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何尝不是现农村城镇化的起点呢?当初的乡

镇企业如果良性发展...........

-----------------------------

你的想法是好的,只能因地制宜吧,更多的探索适合各地发展的路子来得更实际一些。集体化也许又会回到资本主义味道。其实主义并不重要,能给人民带来实惠才是最重要的。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民生条件,因为中国农业和农业人口太庞大,必须循序渐进的寻找出路。如何解决这个转型问题是面临的首要条件。假如走错路无疑又是一场浩劫,受苦的是那些最庞大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18

@大宝虎 2011-10-23 21:10:25

作者:请还历史真实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20:58:58 ——

毛时代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探讨和反思、借鉴

——————————————————的确,其实在与黄炎培的兴亡周期率对话中,老毛对民主的理解就很实际,民主在现实中应当更多体现在监督上,而不是“朝三暮四”的选举。老毛一辈子搞得民主就是如何监督官僚体系,可惜失败了,但不是没有现在可借鉴

的..... -----------------------------这个根就在缺乏有效地竞争和监督,靠自己监督自己很难,蒋经国那样的魄力不是谁都能有的,在中国更难。民主其实不应是指一种形式,民主更多的应该指把资源这块蛋糕多分给人民一些,因为现在国家占有的资源太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27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1:16:23一档专制是最好的民主,早知这样,当年我党为什么要反对一档专制呢?

-----------------------------

哎,民国起码还有些反对党,还有些监督,影响力也更大一些。民国起码还有个形式,曹锟还知道去贿选,但他也走个程序,用贿选的手段,而不是武力和暴力。

宋教仁案发生后,上海地方检察机关,发出传票要国务总理赵秉钧到上海接受询问……赵当然火得不得了,但为了表示尊重司法独立,派了个律师去上海。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1:48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1:45:43 单有民主,没有

法制也不行。

法制体制下,自然不会出现几个人成立一个组织就可以把国家主席抓出来审问的情况。

所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是民主制度设计的必然。

----------------------------所以司法独立是民主的 第一步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16在亚细亚公司拍摄《难夫难妻》的同时,另一位早期中国电影的开拓者黎民伟在香港在组织创办华美影片公司,并开始拍摄故事片《庄子试妻》。影片取材于明清传奇《老庄周一枕梦蝴蝶》中“扇坟”》一场,描述庄周诈死,化作一个楚国王孙,以试其妻子是否忠贞。据称,这也是中国第一部送到海外放映过的影片。同时,影片中还使用了一些特技摄影手段来表现庄周的鬼魂,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部影片中诞生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女演员——严姗姗。由于中国的戏曲舞台上一向遵循着男扮女装的规则,早期的国产电影怕有伤风化,全部都是男扮女装,即使《难夫难妻》仍是如此。当时清政府在上海这个开放城市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电影的法规《取缔影戏条例》,其中就有“男女必须分座”的明文规定。因此,在风气相对开放的香港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女演员。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3%2F42765473_53250090.jpg{EIMAGE}严姗姗,广东南海县人,1896 年出生,毕业于香港懿德师范学校,辛亥革命中曾参加过北伐军的女子炸弹队。严姗姗原名严淑姬,严姗姗是她为演《庄子试妻》使用的艺名。

在这部影片之后,严姗姗加入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出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复仇》、《再世姻缘》等片。1928 年退出影坛,1952 年去世。

黎民伟也许大多数人不熟悉,但是他孙女黎姿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黎民伟一生充满传奇,且为人低调谦逊。黎民伟生于日本,受香港教育成长,于 1909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其信念为“电影救国”。曾同陈少白等同盟会骨干组织了“清平乐白话剧社”,运用戏剧宣传革命思想,曾用戏箱偷运枪械,支持广州黄花岗起义。1913 年,在香港组建 “华美”的电影公司,并拍摄《难夫难妻》。自1921 年,黎民伟开始用摄影机拍摄孙中山及早期国民党人的革命活动。1923 年,以黎民伟为代表,黎海山、黎北海三兄弟于创办香港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开香港华人电影纪元。

1925 年拍摄完成并在香港上映第一部香港长篇故事片《胭脂》,黎民伟赴上海和李应生合办上海民新影片公司(1929 年与罗明佑的华北电影有限公司等合组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玉洁冰清》、《西厢记》等经典影片。1924 年,国民党欲北伐,黎民伟曾联名致函河南督军冯玉祥,请他支持中国统一运动。

北伐期间,一个扛着笨重的摄影机的身影,不顾生命危险,在战火纷飞中拍摄了攻打惠州城的镜头,甚至从飞机上俯拍战场全景。这些战地摄录镜头,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的大型新闻纪录片,成为振兴民族的有力武器。这个人叫做黎民伟。其子黎锡家中挂着一幅“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手书赠予黎民伟的。黎锡说,中山先生为电影界人士手书“天下为公”相赠,历史上仅黎民伟一人。在南京中山陵的正门上,刻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但少有人知道,当初孙中山亲笔题下这四个字,只是为褒奖一个人,他叫做黎民伟。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3%2F42765539_53250090.jpg{EIMAGE} 黎民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3%2F42765676_53250090.jpg{EIMAGE} 天下为

抗战爆发后,黎民伟奔赴一线进行拍摄。1937 年的“8•13”,上海遭到日军狂轰滥炸,黎民伟携家人和创作人员,不顾危险,参加支持抗日赈济难民的活动,用摄影机把这些活动和敌人暴行摄入镜头,后编成抗战初期上海军民团结抗日的珍贵影像实录《淞沪抗战纪实》。为记录日军暴行,从空中俯瞰地面情景,他不顾危险把自己绑在飞机上进行拍摄。当然,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空中摄影。

随后,联华公司被敌伪势力查封。1941 年,香港沦陷,制片厂被毁,黎民伟将财产变卖,得款分给员工还乡。因拒绝与敌人合作,全家逃亡到广西,仍坚持拍摄,编辑《勋业千秋》等影片。黎民伟在桂林时,田汉以诗相赠,其中有云:“卅年银坛苦斗人”。抗战胜利后,黎民伟回香港恢复民新影片公司和经营仙乐电影院。解放后,新民制片厂迁往上海营业。在生命的后期,他带病坚持电影的技术革新。北京电影洗印厂曾聘请他当厂长,但因重病缠身,未能应聘。1953年,黎民伟病危,虽然当时家境困难,他依旧托付妻子林楚楚将《勋业千秋》与《淞沪抗战纪实》无偿送往北京,他说:“这是我替国家拍的,不要收取报酬。”该年,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 60 岁。在他的追悼会上,挂着“国片之父”的横额。黎民伟因为对电影的杰出贡献被成为香港电影之父,也奠定了港台大陆在电影业三国演义的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

续至今。

{SIMAGE}http%3A%2F%2Fimg9.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3%2F42765723_53250090.jpg{EIMAGE} 黎民伟

追随孙中山干革命

{SIMAGE}http%3A%2F%2Fimg13.tianya.cn%2FPhoto%2F2011%2F10%2F23%2F42765739_53250090.jpg{EIMAGE} 黎民伟

孙女黎姿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31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2:56:35 @请还历史真

实 2011-10-23 22:38:17 我个人以为,现在最迫切

的,还不是根本的体制问题的改革,也不是反腐,不

是司法独立。

而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方面建立基本保障体系,并且针对这个体系,建立独立的社会监督系统,然后把这个

系统进行推广。

-----------------------------

这个国民基本保障社会监督委员会,由社会选举产生,由人大授...........

-----------------------------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司法独立,这也是迈向民主的第一步,不能让自己监督自己,只靠自律是不行的,要有制度和法律

作保障,辅以道德和舆论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34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2:41:28 在政改层面上,

也应该有一个时间表这样才能保障在我党的引导下,实施转向,并且保证新政权不会清算原罪。

-----------------------------

我也主张温和的改良,这是目前唯一可行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但是这条路有时候也很困难。现在我能理解当时立宪派和革命派当时的纠葛和处境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39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2:08:06生命如此脆弱,所以,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呼吸些清新的空气。

-----------------------------

因为脆弱,所以那些能够为历史为人民做出点事情的何其伟大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46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2:48:05现在中国正在失去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大量人口失业,并非危言耸听。

此必带来社会动荡。

而四座大山不解除,内需无法启动。

要解除四座大山,依靠当前越来越腐败的 ZF 是不行的。

必须有社会监督的强力介入。......

-----------------------------

也许这条路很难走,其实还有两条路可以走,一种是对内改革,一种是对外扩张。也许对外扩张的道路会发生的更快一些。假如内部矛盾无法解决只能通过战争,通过对外的扩张来转移矛盾,而是中国拥有强大的资源、爆炸性、最多的人口,面对失衡的社会和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中国何去何从?日本走过这条路,德国走过这条路,希望中国不会踏上这条路,因为最终买单的还是人民。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47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42:26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23:34:00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2:41:28 在政改层面上,

也应该有一个时间表这样才能保障在我党的引导下,实施转向,并且保证新政权不会清算原罪。......

-----------------------------

自己的左手腐烂了,用右手去砍掉左手是一种多难的抉择,这就是症结的所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53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44:53当时立宪,是满人和汉人的矛盾如何协调,是个大问题。

个人以为,建立某些特别领域的特别委员会,避免了一些敏感的问题

-----------------------------

正因为有了民族矛盾,所以中国走了一条特殊的道路。

在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争执中,革命派最终被选择,但是革命派在二三十年出现了一个岔路口,一个就是主张民族革命的国民党,一个就是主张社会革命的共产 dang,也因此引发了一种新的争端。最终,民族革命占了上风,在北伐尤其是抗战时期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是民族矛盾消失后,社会革命派占了主导,因为他对下层人民更有吸引力和煽动力。最终民族革命的被赶到了台湾,在吸收西方经验的基础上,演变为今天的台湾民主社会;主张社会革命的在大陆实现,并进行了革命,也就有了今天伟大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58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52:10 专门委员会,避

免了很多敏感的问题。

而且在一个特别的行政范围内,实施选举,以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实是二权分立,于此同时,在这个领域,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将更加被重视,并未媒体如何监督行

政,做了一个实验。

关键是他们是否愿意做。

我想高层还是害怕将来的清算的,但是立即做大动作,恐怕内部反弹大,也不容易控制

-----------------------------

这种监督都是很软弱的,具有局限性,因为他没有强有力的制约工具。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真实兄的想法是好的,属于改革派吧,但要实现太难,因为具备蒋经国那样气魄的太少,而且也没有他那种环境。为什么害怕清算,正是因为没有做好。现在最实在的就是多为人民做点事情,获得人民的支持,而不是社会严重的失衡和人民的普遍不满作者:会上

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3 23:59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54:27用 20-30 年去实现平稳转型,而不是 5-10 年的一个大转向。

-----------------------------

国家和社会资源这块蛋糕分的不公平了,因为缺乏分蛋糕的规则,假如还不想办法补救,也许人民只能去夺切蛋糕的刀子,因为他们需要食物也很愤怒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0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59:00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23:53:51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44:53当时立宪,是满人和汉人的矛盾如何协调,是个大问题。

个人以为,建立某些特别领域的特别委员会,避免了一些敏感的问题......

-----------------------------

这比较复杂,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在一个大背景下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只能说个大体的脉络,因为没有人能说清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3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0:35 成吉思汗,不需

要吸引力和煽动性,一样可以做到以战养战

-----------------------------

因为他采用的是暴力,一种外部的暴力。当时的日本就属于这一种,一种强加给中国的暴力。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4

@大宝虎 2011-10-24 00:02:14作者:请还历史真实 回复日期:2011-10-23 23:52:10

——————————还是从司法独立开始,由这个争议最小的开始为突破口为佳,这样狙力小,助力大,还可以为下一步积累经验

-----------------------------

假如是我们这也是很难抉择的,放弃自己的利益,把约束自己的绳子交给别人又有谁愿意呢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6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4:42

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23:58:18 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52:10 专门委员会,避

免了很多敏感的问题。

而且在一个特别的行政范围内,实施选举,以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实是二权分立,于此同时,在这个领域,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将更加被重视,并未媒体如何监督行政,做了一个实验。......-----------------------------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7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4:42

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23:58:18 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3 23:52:10 专门委员会,避

免了很多敏感的问题。

而且在一个特别的行政范围内,实施选举,以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其实是二权分立,于此同时,在这个领域,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将更加被重视,并未媒体如何监督行

政,做了一个实验。......

----------------------------历史自有后人去评说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08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6:23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4 00:03:10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0:35 成吉思汗,不需

要吸引力和煽动性,一样可以做到以战养战

-----------------------------...... -----------------------------

这也许就叫做煽动下层人民革命,但是往往他们被冠以“革命”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10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07:54

作者:大宝虎 回复日期:2011-10-24 00:02:14 回复作

者:请还历史真实 回复日期:2011-10-23 23:52:10

——————————还是从司法独立开始,由这个争议最小的开始为突破口为佳,这样狙力小,助力大,还可以为下一步积累经验......

-----------------------------

说真的,三权分立是目前最为成熟和有效的机制作者:会

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18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13:32

以特权治国,以前是靠恐惧,现在是靠腐败。

真要惩治贪腐,机构就瘫痪了。

-----------------------------

也许中国是不应该走上这条路的,可是已经走上了,而且很难回头。现在在一个岔路口,如果不及时回头,也许连瘫痪的机会都没有了。

腐败是任何时代都有的,可是没有现在这么有特色,因为这是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治国思想。

法不责众,纠结,但是如此放纵,当它成为必须和一种习惯、一种传统,也许再也回不了头。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20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18:17第二句不赞同,毛,是应该弱化的,可以真的做一下民意调查

-----------------------------

毛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理念和探索的实践,事实上,毛只是一个符号,只是太多的人不这么认为,把个人看的太重了,但是作为一个伟人,其影响力至斯也很为难得作者:会

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23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20:05美国的主要问题,个人认为不是政治问题,而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过大,这方面我们需要慎重。

-----------------------------

有道理,不过中国手里有一种对付其的有力武器,也就是公有化和社会主义。事实上,中国不是已经试过吗?如果那个样子可能中国会更有经验,更有办法。开个玩笑呵呵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0:25 @请还历史真实2011-10-24 00:21:41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400:18:58回复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13:32以特权治国,以前是靠恐惧,现在是靠腐败。真要惩治

贪腐,机构就瘫痪了。......

-----------------------------

关键问题是现在缺乏制约和影响的手段和力量,也缺乏时机,缺乏产生变革的动力和机会。也许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群体,一个合适的方式,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一个必然的改革,希望是改革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9:03 @最初荒

凉 2011-10-24 00:44:11

@云间城堡主人 2011-10-23 23:25:16

@最初荒凉 2011-10-23 22:37:28以 GM 的暴力对抗反 GM 的暴力,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忽然发现宗教好像并不是一无是处。

----------------------------...... ----------------------------- 法力不足,而想成仙,结果悲剧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9:13 @昔日的西南师大 2011-10-24 00:47:51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3 20:39:30

@大宝虎 2011-10-23 17:12:15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3 17:05:44回复

中国的医改和卫生政策可以说基本失败了......

----------------------------- 当年中国的可怕之初在于向外输出革命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9:21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0:37:24未来如果有几千万上亿农民失业,将牵涉到 2-3 亿人口,每年产生的数以百万计的不满就业现状的大学毕业生,和城

市里的其他学生,这些累计起来都是很可怕的。

-----------------------------

由于转型的紧迫性,我国企业无法实现如此快的转型,工薪阶层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并且处于瓶颈状态,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多的开始依赖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出口型经济对中国影响太大。中国没有足够的国内市场支撑这次改革,所以前面的路很难。即使上层社会也已经开始蜕变,无益于这次改革,阻力很大。最大的原因还是上层改革魄力不足。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09:31

@大宝虎 2011-10-24 00:30:21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4 00:25:34回复

老农 回复日期:2011-10-24 00:18:58 回复--和影响的手时机的动力和机会。也许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群体,一个合适的方式,一个偶然的事件引发了一个必然的改革,希望是改革

————————......

-----------------------------

重庆模式还不成熟,代表性也不是很强。重庆的处境相当于印度、越南,还有缓冲的余地和转移的空间,能够接受转移的产业,但是东部很迫切,形势也很严峻,升级转型刻不容缓,尤其是经济及分配失衡造成的社会失落及不满,中国目前最急迫的其实是向内地转移,挖掘国内的消费潜力,而不能完全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关键是现在老百姓不愿意消费,如何让他们把钱拿出来。朱时代已经把方法快想尽了,教育的扩招、国企的改革等等。当前有效地办法太少,唯一的办法是采用更深刻、更便捷的方式和手段,或者对外转移,用外部矛盾缓和或替代内部矛盾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10:08@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09:51:14 升级转型,其实比

政改还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是有道理的。产业升级转型现在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欠的历

史债太多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10:38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24 10:18:44 @会上网的老

农 2011-10-24 10:08:06 @请还历史真实 2011-10-

24 09:51:14 升级转型,其实比政改还难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是有道理的。产业升级转型现在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欠的历史债太多......

-----------------------------

现在国家陷入了困境,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是一个很难抉择的。国家依靠的是投资、出口和内需,投资冲动愈演愈烈,国家要发展就要投资,但现在的投资属于无奈的投资,冲动投资,已经开始透支环境、经济等子孙的东西。地方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国家被绑在车轮上,进退两难。出口受到国际市场的挟制,痛苦不堪。但国内的内需严重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不能适应现在应该承担的任务,唯一的方式就是开拓国内市场。但是这会触及到既得利益者,也会触及到普通百姓,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朱时代,做了一次努力,尽管取得了成效但是留下的能开拓的空间太少,这就注定了要经历一番风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0-24 10:39

@贝里斯 2011 2011-10-24 10:34:20

@会上网的老农 2011-10-24 10:08:06 @请还历史真

实 2011-10-24 09:51:14 升级转型,其实比政改还难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是有道理的。产业升级转型现在关键是我们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条件,欠的历史债太多......

-----------------------------

当年的后遗症现在开始发作了,毛时代没有发病,是因为民国还留下了些底子,而这些底子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民国的路线是对的,起码在民生尤其是教育上做的要好一些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