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2F3%2F0%2Fphoto3%2F2011%2F12%2F20%2Fmiddle%2F83598641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荣氏申新纺织公司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3%2Fphoto2%2F2011%2F12%2F20%2Fmiddle%2F83598754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1 13:58抗战爆发后,,战火波及地区纺织业损失奇重。据统计,上海、常州、无锡华商纱厂纱锭遭直接破坏的达 52.2 万余枚,布机达 6000 余台。武汉、沙市、郑州一带棉纺织厂历尽颠沛,内迁川、陕等地。一些纺织企业选择了内迁和躲入租界,内迁企业这一时期主要是向武汉迁移,不过在内迁中许多厂家的设备遭到损毁或遗失。截至 1938 年 2 月,搬迁武汉的企业共有 121 家,而有 27 家在搬迁途中损失或者去向不明。随着武汉的沦陷,中国纺织工业又迁往四川,辗转流离可谓苦难备至。1937 年据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查处统计:至1939年3月止,迁到后方的纺织厂共有59家,大部分是小型织布厂,而大中型棉纺织厂只有九家,计有纱锭 15.9 万枚,布机 800 台。国民政府极其重视这些幸存下来的工业基础, 1938 年 1 月,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病逝前指示四川省政府,要求四川要在各方面给予内迁企业以各种便利和优惠。为安置内迁企业,省政府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工业区,对迁川企业购地建厂,积极给予协助,不准地主刁难。省政府还规定,凡是迁川企业建厂购地印契免收附加税三成(后更减为五成)。为进一步支持内迁工业,四川省政府甚至紧急动员木船 1200 多艘为内迁企业运输设备原料等。在四川动员的同时,国民政府也推行奖励、协助和扶持措施,提供贷款、运输等服务。中国纺织工业在上到政府下到绅商百姓的全力支持下战胜重重困难在大后方生根发芽。据统计,1942 年,后方大型纱厂已有 30 余万枚纱锭。

重庆成为当时中国的纺织工业中心。据中纺公司 1945 年 1月制作的《大后方纱厂一览表》统计,重庆纺织企业拥有的纱锭数量占整个大后方纱锭总数的 51.6%,占织布机数的50.4%,棉纱产量的 52.8%,棉布产量的 32%。这些纺织工业有力的支持了抗战和困境中的中国。

抗战胜利后,民党政府接收了日本在上海、天津、青岛和东北等地经营的棉、毛、麻等纺织企业及附属工厂 85 家,并在这些厂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设天津、沈阳、青岛三个分公司。

中纺共拥有棉纺设备近 180 万锭和近 4 万台织机。中纺公司在当时中国纺织业中乃至世界上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并吸收日本管理达到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较高水平,为后来的新中国培育了众多的工人干部、积累了技术和创造了组织条件。此外,内迁的企业也纷纷回流,与在沦陷区幸存下来的纺织企业组成新的中国纺织工业体系。

我国各厂都推广自动织机,当时我国对于自动织机看台能力提到每人 2o 台同一时期欧美、日本看台数还要高些,但部分质量要教欧洲稍逊,但是已经可以说比较发达了。中国纺织工业再次迎来生机,但是中国纺织工业似乎生不逢时,在迎来一个新的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灾难,无情的内战摧毁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热情。直到半个多世纪后,中国纺织业才再次

站在世界纺织工业的前台,获得本应属于它荣誉和骄傲。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4%2Fphoto3%2F2011%2F12%2F21%2Fmiddle%2F8 639041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裕华纺织厂迁川后,迅速生产棉纱,以供军需民用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1 18:40

@老莊 2012 2011-12-21 14:51:57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5%2Fphoto2%2F2011%2F12%2F21%2Fmiddle%2F83644515_61662434_middle.jpg{EIMAGE}

----------------------------- 你的资料不少啊哈哈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2 11:491949 年,我国纺织工业尽管早到了内战,但仍然具有很雄厚的基础,生产规模计有棉纺织 516 万锭,6.39 万台织机,毛纺织 15 万锭,o.2 万台织机,麻纺织 3 万锭,近千台织机,缫丝8.9万绪,绢纺3万锭,丝织机4.o7万台,纺织工人近百万。中国纺织工业已经形成包括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和装备工业的系统雏形,有棉纺织及棉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复制、服装等行业。甚至化纤工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我国的化纤工业起源于东北,1939 年,日本人在安东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人造纤维工厂,第一期工程以资金1000 万日元建设人纤工场,又将日本坚田工场日产 10 吨的人纤设备移至安东,命名为“东洋人纤株式会社”。1941 年 4月开始以粘胶法生产人造丝,成为中国化纤纺织规模和产量最大的日资在华企业。1942 年又开始第二期工程,再以 1000万日元建设棉纺工场,并改名为“满洲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抗战胜利后,解放军接管该厂,改名为“安东纺织厂”,并恢复生产,到1946年开动纺锭16000枚,织机476台。但由于军事形势的原因,解放军在撤退时将 16000 枚纺锭和 500台织机的厂房全部炸毁。后该厂一直试图重建,但直到朝鲜战争爆发也未完全恢复。1955 年纺织工业部成立“国营安东化学纤维厂筹建处” (著名的丹工化纤公司前身),组织复建工作,成为中国化纤工业基地。此外,在 40 年代,邓伸和在上海建立了安乐人造丝厂(上海第四化学纤维厂前身),年生产能 400 吨左右,该厂培育出大量粘胶纤维生产技术骨干。

建国前夕,全国还有 18 所纺织大专校系,她们在艰苦条件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纺织技术人才,为中国甚至世界的纺织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0%2Fphoto1%2F2011%2F12%2F22%2Fmiddle%2F83708202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安东纺织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2 13:51

@云间城堡主人 2011-12-22 12:00:11 今天 ff 们还没来?难道都去悼念金二世去了?

-----------------------------

最近估计他们忙着朝鲜维稳了,主要是维护关于二胖的帖子,所以顾及不到这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2 13:52

@猩猩夜游 2011-12-22 13:06:15鄙人浅陋,想知道楼主要表达什么?本帖发自天涯社区

手机客户端

-----------------------------

前面有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1:17

@老莊 2012 2011-12-23 11:03:2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3%2Fphoto1%2F2011%2F12%2F23%2Fmiddle%2F83782312_61662434_middle.jpg{EIMAGE}

----------------------------- 你这是神马啊,发了那么多图片,晕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1:22

@流水行云 983 2011-12-23 11:04:21楼主某些图片有造假的嫌疑,是真是假自己心理明白. 我

在这儿就不跟你废话了.

不解释!

-----------------------------

关于图片的问题我在前面解释过了,可以说你应该没有怎么看帖子内容。同时关于图片我只想说一下:一方面由于图片多比较乱经常发错,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图片很多是我找来的,而不是我自己造的,难免会有错误。对于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并多谅解。其他的我不解释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1:24

@老莊 2012 2011-12-23 11:22:0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0%2Fphoto1%2F2011%2F12%2F23%2Fmiddle%2F83784260_61662434_middle.jpg{EIMAGE}

----------------------------- 莫刷屏,楼歪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1:52

@老莊 2012 2011-12-23 11:49:12老农有空找点汉语拉丁化的资料,让大家学习下。

-----------------------------

饶了我吧,我哪有空整那东西啊,经常看外语头晕哈哈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2:04我们谈下洋漆,我们所说的洋漆主要是指合成器,以区别于中国漆。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成膜物质涂料──大漆最早的国家,中国在古代制漆业和漆器业是很发达的。17世纪以后,中国的漆器技术和印度的虫胶(紫胶)涂料逐渐传入欧洲。近代欧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合成器,制漆业领先于世界。随着西方的扩张,合成漆进入中国,被中国人成为“洋漆”。

中国生产洋漆大约要追溯到一战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涂料工业开始萌芽。1915 年阮霭南等在宝山路开办中国第一个涂料生产厂上海开林颜料油漆厂。1916 年邵晋卿在百老汇路永成里开办振华实业公司,生产双旗牌厚漆。

1920 年 4 月,公司招股集资,改名振华油漆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注册飞虎牌商标。1922 年,该厂试产改良金漆、快燥磁漆,销往新加坡,随后打开东南亚市场。1925 年,飞虎牌油漆销售胜过日货鸡牌油漆,成为中国制漆业的骄傲。1932 年该厂用进口的酚醛树脂试制成功酚醛类油漆,畅销国内外市场。振华油漆股份有限公司能生产各色酚醛调和漆、酚醛清漆、红棕酚醛透明漆(改良金漆)等各种油漆。抗战前,该厂年产油漆已达两万余吨,并在天津等地开办分厂。1936 年,油漆产量已达到 25 吨。抗战爆发后,北方各厂被迫关闭,上海厂也被占领,振华人租地重建,在沦陷区艰难扎根。抗战胜利后,振华试图恢复往日的辉煌,但内战的爆发让这个希望破灭。建国后,该厂合并 14 家制漆厂,改称“上海振华造漆厂”,成为国内最著名的油漆厂之一。 1926 年,永固造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生产长城牌油漆。该厂在 1930 年生产出硝基漆,成为俄商“敖利马化学品公司”有力的对手。今天,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硝基漆的重要生产厂家,1990 年实产

硝基漆 4180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4%,产量及品种数在全国领先。

1929 年,陈调甫创办天津永明漆厂(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公司迅速发展起来,陈调甫到大学院校招聘大学生,培养人才。公司在陈调甫的带领下经过 3 年多的苦战、几百次的试验,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油漆新配方,定名为“永明漆”,它是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当年就获得了实业部颁发的奖状,不但风行国内,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国的 150 多家厂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该厂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油漆生产商之一。永明漆厂甚至垄断了当时华北地区的铁路局用漆。1945 年,该厂改产研制出一种醇酸树脂漆,是我国合成树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种,这种漆具有能喷、能刷、能烘烤三种性能,故被命名“三宝漆”。该产品甚至压倒了西方的产品。陈调甫与范旭东、侯德榜、李烛尘合称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四大奠基人。“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油漆业竞争异常激烈,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北平盐业银行创办的中国油漆公司、前安徽督军倪嗣冲创办的大成油漆公司、上海振华油漆公司,冯国璋之孙冯海伦独资经营的东方油漆厂,日本鸡牌油漆等公司。抗战前,中国油漆制造非常兴盛。抗战时期,中国制漆业遭到打击,许多油漆厂迁往后方或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民族涂料工业重振旗鼓,油漆业逐渐恢复元气,仅上海 1949 年涂料厂 34家,油漆产量 1000 余吨。建国后,这些油漆厂进行公私合营成为新中国制漆业的中坚力量。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2%2F23%2Fmiddle%2F83787998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20 年代-永明漆厂的《营业执照》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2%2F23%2Fmiddle%2F83788030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40 年代-永明漆厂的《永明漆商标注册证》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3%2Fphoto3%2F2011%2F12%2F23%2Fmiddle%2F83788063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50 年代-永明漆厂的《灯塔牌商标注册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2:05

@老莊 2012 2011-12-23 12:03:05就是那些民国砖家叫兽倡导汉语拉丁化跳大神的历史。

民国教育部分这个应该有,是不?

----------------------------是有,不过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写,纠结中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13:36

@老莊 2012 2011-12-23 12:14:40其实我还照了上海车展海量靓女香车,呵呵。本来打算用来歪楼的。

----------------------------- 我晕,我都找不到帖子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3 23:54

@mingeye 2011-12-23 13:13:50

作者:BigDragon88 回复日期:2011-09-15 10:57:59

回复被骗了20多年,有时候想想真可悲的,不是现

在网络这么发达,不知道要被骗到什么时候。

=============================================== =======...... ----------------------------- 互联网最大的敌人也是专政呵呵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4 16:19时光飞逝,一转眼圣诞节即将来临,老农在这里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4 17:43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3%2Fphoto3%2F2011%2F12%2F24%2Fmiddle%2F83882193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4 20:38 平安夜,

老农为大家亲情奉献一节

------- 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化学工业之母”之称。我国制碱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人从碱湖和植物中获得碱,并且碱的生产已经很兴盛。满清时期,中国碱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1903 年,内蒙古鄂托克旗王爷下令放垦土地,山西人李京客在白彦淖设立“大兴号”作坊,开始生产锭子碱。后来,山东人郭永熙设立“天聚泉”碱厂,每年可产 10 万公斤的碱锭。不久,山西人郑氏在郭永熙之后,在内蒙古察尔汗生产锭子碱 1910年,北京人董立衡买下吉林省大布苏湖的开采权,成立“天惠”公司,生产面碱,年产面碱 700—800 吨,产品畅销东北三省,甚至一部分出口日本。当时的吉林省双辽县郑家屯鱼碱公司7家作坊年产面碱900吨、砖碱210吨,规模很大。

天惠和郑家屯鱼碱公司的产品基本控制我国东北市场,甚至畅销日本、朝鲜。当时中国生产的碱质量好,产量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天然碱生产国。但是近代的纯碱工业是起源于西方。1862 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得了碳酸钠,这就是著名的索尔维制碱法。使生产实现了连续性生产,食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产品质量纯净,因而被称为纯碱,其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廉。1867 年索尔维设厂制造的产品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铜制奖章,此法被正式命名为索尔维法。从事路布兰法制碱的英国哈琴森公司取得了独占索尔维法两年的权利,并改组为卜内门公司,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后来,法、德、美等国相继建厂。他们成立了索尔维公会,设计图纸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绝对保守秘密。纯碱制造工业被英法美等强国所垄断,外人根本无从问津。

1917 年,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1919 年在塘沽建设永利碱厂,采用苏尔维法生产纯碱。但中国花费巨资从美国买到手的只是落后的设计图纸和设备。我国需要的纯碱全靠外国进口,制碱技术被外国资本家严密封锁。当时,山东、上海曾有人试办碱厂,但或因方法不宜,或因成本过高而失败。在美国攻读化学工程的侯德榜,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立志为祖国制碱工业作出贡献。回国后,范旭东邀请当时在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化学家侯德榜回国担任总工程师。

在没有专利的情况下,侯德榜经过反复试验,进行制碱技术的探索,经过 3 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在 1924 年生产出第一批纯碱,结束了我国完全靠进口洋碱的历史。1926 年,永利碱厂生产出了红三角牌纯碱,红三角牌纯碱凭借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迅速夺回了被英国人占据的国内市场,并很快进军国际市场。天津的“红三角”,只用了九个年头就挫败了在中国市场上经营五十年之久的英国卜内门纯碱。永利碱厂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曾经傲慢无理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总裁特地赶到中国参观永利碱厂。他一再表示,对中国能拥有如此先进的碱厂感到惊奇,希望能更详细地参观永利碱厂。范旭东没有忘记当年在卜内门公司受到的屈辱,他幽默地领着“老朋友”参观了永利碱厂的锅炉房。1933 年,侯德榜著《纯碱制造》一书,此书一出版,就轰动了全世界。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苏尔维法制碱的秘密,被世界各国化工界公认为制碱工业的权威专著。这本书也被称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3%2Fphoto1%2F2011%2F12%2F24%2Fmiddle%2F83889481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永利制碱厂外景和它

的制碱车间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3%2F0%2Fphoto3%2F2011%2F12%2F24%2Fmiddle%2F83889566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永利碱厂大楼由关颂声设计,1919 年开工,1921 年完工。

该楼是两座砼厂房,高分别为 9 层和 10 层,俗称南北楼。当时这样高的工业厂房很少,曾被誉为“东亚第一高楼”,后来毁于地震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4 23:36 @告别征

途 2011-12-24 22:42:41

@会上网的老农 2011-09-02 10:46:58

@cross2003 2011-09-02 10:01:18我们曾经的愚昧岁月啊···啥时候才能看到光明

----------------------------- 我们要坚信只有党可以救中国,永远是光明的......

-----------------------------

西朝鲜,那是一个遥远的国度,盛产公务猿,是一个有些失落和骄傲的国度,又充满浮躁,狂热,悲哀,迷茫的气息,不过人们总是相信是幸福的。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5 22:04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0%2Fphoto1%2F2011%2F12%2F25%2Fmiddle%2F83949290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圣诞了,祝大家圣诞节快乐,晚上记得不要关窗户 O(∩_∩)O~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6 10:08

@5whott 2011-12-26 09:44:35

@猪团麦兜兜 2011-12-25 16:06:28 @会上网的老

农 2011-09-04 18:11:40

...... -----------------------------北韩国葬,千里哀鸿,万里嚎丧。望平壤内外,鼻涕莽莽,举国上下,泪水滔滔。丰碑如山,谀词如潮,欲与太祖试比高。须百年,看历史评价,狗屎一泡。金胖如此多娇,让无数帝王竞折腰。惜卡扎菲,略输文采,叹阿萨德,稍逊风骚,一代天骄穆巴拉克只能钻笼当病猫。俱往矣,数下流人物,还看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6 17:56

@郭若安 2011-12-26 10:07:41 来看看老

----------------------------欢迎若安啊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6 20:311934 年,范旭东改组机构,成立永久黄联合办事处,并筹措资金扩大公司实力,永利制碱公司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1934 年,永利在南京创办了永利铔厂,生产硫酸铵等化学品,实现中国基本化工之两翼——酸、碱工业。该厂产出的化肥填补了当时国内生产的空白,而且在抗战时期还生产出火药满足国防之需。南京永利铔厂设备精良,所制产品供不应求;且生产技术远超我国同期工业水平,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化工企业,亦是东亚地区最大化工厂,被时人誉为“远东第一”。该厂生产的三角牌化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可与美国杜邦公司产品相媲美,打破了英、德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

1937 年抗战爆发,永利和刚刚起步的中国酸碱制造、化肥生产工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国难当头,南京永利坚决拒绝了日本军方提出的“合作”,也拒绝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保护”。为配合中国军队的作战需要,范旭东组织铔厂员工赶制军需原料硝酸,支援抗日。南京危急,范旭东毅然率领全厂职工前往四川,开辟祖国的西南化工基地。这一爱国壮举让永利永载史册!在北方,塘沽久大、永利两碱厂遭日寇劫占,范旭东拒绝与侵略者合作,表示“宁举丧,不受奠仪”,并将永久团体内迁至四川自流井、五通桥,重建永久黄事业,建设华西化工基地。入川后,1938 年范旭东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成为迁川工厂联合会发起人。范旭东身先士卒,率领在川同仁,建设久大自贡盐厂、植物炼油厂、玻璃厂、砖瓦厂、陶瓷厂和煤矿,打深井开采黑卤,以支持大后方军需民用。1944 年还创办 “海洋化工研究社”,以开发海洋资源。在大后方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中国制碱工业再次创造了辉煌,总工程师侯德榜研制出联合制碱法。1943 年,日寇溃败在即,范旭东亲自拟定了“十厂计划”,期待抗战胜利后扩充永利,使中国化工成龙配套。为实现此宏愿,范旭东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并亲自赴美华盛顿进出口银行签订了 1600 万美元的信用借款合同。范旭东因对化学工业的巨大贡献,1945 年范氏当选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

抗战八年,永利企业资金非常困难,几靠借债来度日,可是范旭东深知永利技术人才对国家化工业的重要性,他郑重强调“就是大家在一个锅里掏稀粥喝,也不能散,”决不让人才流失,并采取全养政策。一般的中级职员能发到 30 元生活费,这在当时无疑是一项非常惊人的工资标准。为解决大后方物价飞涨所带来的冲击,他还采用米贴制度,帮助职工组织生产消费合作社,修建了简易宿舍和小学,保障了职工基本生活,留住宝贵的人才。范旭东常勉励职工“坚守岗位,多做实事,向前努力,为我们的事业,做一颗民族复兴的种子。”广大职工也备受鼓舞,虽然生活异常清苦,员工都不愿为高工资去别处工作。正因为范氏与广大员工同舟共济及深厚爱国情,永利在后方获得快速回复。

1945 年范旭东辛劳过度,忧愤成疾,在重庆沙坪坝寓所逝世,享年 62 岁。他临终留下遗言:“齐心合德,努力前

进。” 当时正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亲往南园吊唁,敬献了与王若飞合写的挽联:“奋斗垂卅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

深痛中国失先生。

1947 年,时任南京永利铔厂厂长的侯德榜东渡日本,找到盟军司令麦克?阿瑟,并与远东经济委员会几次据理力争,坚决要求归还永利被劫的硝酸厂设备,麦克?阿瑟下令给日本政府要求日本归还永利设备。翌年设备终于被运回,这是我国被劫大量设备中唯一得以索回的。1948 年,永利铔厂生产合成氮4952吨、硫酸14242吨、硫酸铵17977吨,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型酸碱生产企业。当然除永利外,还有山东鲁丰化工机器制碱公司、上海电解工厂、天津漂粉公司、大连化学厂等公司生产纯碱、化肥等原料。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永利铔厂,更名为永利宁厂,于1952 年实行公私合营。1959 年,该厂与南京磷肥厂、华东设计分院等合组“国家化工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今天天津碱厂、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都是永利的后裔。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2%2F26%2Fmiddle%2F84014403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江北荒地上的“远东

第一大厂”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7 17:19

与制碱工业相对的还有一种就是制酸工业,它们经常是在一起的。制酸主要包括三种强酸,硫酸、硝酸和盐酸。我们从硫酸说起。硫酸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尤其是其在军事上的广泛用途,各国都极为重视。硫酸工业在中国起步较早,1880 年,徐建寅和汪振声合译的《化学工艺》出版,书中介绍了制酸制碱等化工工艺知识。1883 年前后,徐寿还和一些人发起成立了“格致书院”,在这里举办一些讲工业主要包括三座或科学讨论会,也向听讲人作示范性的化学试验。1867 年江南制造局用铅室法生产硫酸。1876 年,天津机械局建立淋硝厂,采用铅室法生产硫酸,日产量达 2 吨。

1932 年河南巩县兵工厂建立国民党政府最大的化学兵工厂,其中包括氯碱分厂,该厂采用圆筒型伏斯式(自美国引进氯产品有盐酸、液氯、烧碱技术和设备)。1934 年,中国第一座接触法装置在河南巩县兵工厂分厂投产。该厂用煅烧硫磺产生二氧化硫,再通入空气在催化剂铂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进而得到硫酸。抗战时期该厂内迁至四川沪州改称第二十三兵工厂。此外,中国各地还有许多民营硫酸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永利。由于国民政府试图引入英德两家公司硫酸项目,而当时这两家英、德公司硫酸的年产量超过 700万吨,占到全球氮素肥料消费的 85%。由于对方要价太高,此项目谈判失败。因此范旭东创立的永利由此获得国民政府的年产量为 5 万吨硫酸的项目。永利的项目得到国民政府支持,在南京建厂。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范旭东和侯德榜等人创办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侯德榜为采购设备心急如焚,甚至导致血压过高昏厥。该厂投产后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民营硫酸生产企业,但投产不久遭到日军侵华,被迫内迁,上面提到了。

1942 年,在抗战中中国工业遭到极大破坏的情况下,中国硫酸工业仍然获得很大发展,除永利等厂内迁外,国民党政府还办了江西硫酸厂、昆明化工材料厂等硫酸生产企业,中国硫酸产量一度高达 18 万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日军侵华留下的化工企业,但厂房、设备和器材遭到严重盗买和破坏,大都停顿。国民政府和民族资本家开始制定化工工业计划,但由于内战的爆发让恢复化工事业的希望成为泡影。1947 年资源委员会在南京筹备中央化工厂,到 1949 年解放时才建成一幢厂房。而以永利的南京硫酸铔厂为主的民营硫酸厂,复产后产量不及原设计一半。其他企业恢复也很慢,1946 年民营厂产硫酸 6986 吨,1947 年

产 1.3 万吨,1948 年产 1.5 万吨。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5%2Fphoto2%2F2011%2F12%2F27%2Fmiddle%2F84082122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曾位居“民国四大兵工厂”之列的巩县兵工厂西大门遗址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7 17:20

@湖南小痞 2011-12-27 17:06:08@会上网的老农 回复日期:2011-12-26 10:08:22 回复

......

----------------------------北韩国葬,千里哀鸿,

万里嚎丧。望平壤内外,鼻涕莽莽,举国上下,泪水滔滔。丰碑如山,谀词如潮,欲与太祖试比高。须百年,

看历史评价,狗屎一泡

......

-----------------------------

你这不是挺有才吗,干嘛不找份正经工作,非得做无毛犬呢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09:06

@把酒论往事 2011-12-27 20:46:58今日见有网友作诗论“黑毛”、“拥毛”,即兴胡诌,楼主雅正,并致新年祝福!

----------------------------- 谢谢把酒兄,今天雅致都不错,新年快乐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18:23中国的硝酸工业大致也是起源于永利。1935 年,永利建成了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永利南京厂(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上面我们提到过。1937年,永利南京厂第一次生产出优质的硝酸,但开工不到半年就遇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由于硝酸与国防工业密切相关,日方多次威逼永利宁厂合作,均遭侯德榜拒绝,因此工厂遭日机轰炸而停产。抗战后,永利恢复硝酸生产,但适逢内战,产量一直不能恢复到战前。另外两个比较重要的硝酸生产基地是一个是大连化学厂(现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其前身是“满化”, 有硝酸、硝铵部所属的硝酸、浓缩硝酸和硝铵三个工场,抗战胜利后由于抗战后该厂设备大部分被苏联人劫往苏联,其生产遭到巨大破坏,1949 年产量仅 4200 吨。另一个是 1934 年吴蕴初开办的上海天利淡气厂,从法国卡登巴许公司引进日产 14 吨稀硝酸的装置,生产合成氨、硝酸产品,该厂受到国民政府高度重视。1935年秋,天利氮气厂合成氨正式投产时,开工典礼十分隆重,蒋介石题词“工业救国”,以示祝贺。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长、上海市长等达官名流亲临致贺。天利以合成法制的硝酸为白色,含杂质少、纯白,而日本的硝酸为黄色,含杂质多,天利所产硝酸质量要优于日本硝酸。

最后一种强酸是盐酸,盐酸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相对而言,“三酸“之中盐酸的发现和制备较硫酸和硝酸为晚。工业革命时期,盐酸需求量大增,盐酸获得迅速发展。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中国的盐酸几乎都要靠进口。1921 年,我国著名化学实业家吴蕴初先生试制成功味精,1922 年他和张崇新合资创办上海天厨味精厂,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一上市,立即打破了日本“味之素”的垄断,短短 3 年时间,日本“味之素”在中国失去了 80%的市场。天厨产品在畅销国内及东南亚各国的同时,还远销欧美,一举挫败当时垄断世界市场的日本味精,中国成为除日本外最重要的味精生产国。1921 年为解决生产味精的必需原料盐酸,吴蕴初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家氯碱厂,这就是1929 年他集资创办的天原电化厂。第二年该厂即投产,主要产品为盐酸、烧碱和漂白粉三种,盐酸用合成法生产。天原电化厂生产的太极牌盐酸、烧碱在上海市场异军突起,打破了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中国酸碱业市场的局面。此外,吴蕴初还开办了炽昌新牛皮胶厂生产胶,开办天盛陶器厂,解决容器问题,生产出多种耐酸管、瓷板、陶器阀门和鼓风机等,创国产耐酸陶瓷工业之先河。吴蕴初的天厨、天原、天盛、天利4个轻重化工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实力雄厚的“天”字号化工集团,与范旭东齐名,有“南吴北范”之称。

1937 年抗战爆发,吴藴初受邀参加蒋介石主持的卢山座谈话,会上,吴藴初和钱昌照等人提议,要将沿海地区重要企业迁往后方,以保国家长期抗战的元气。此议被采纳,吴藴初立即返回上海,不顾个人损失,将天原、天利、天厨三厂设备拆迁,组成天字号企业船队,冲出战火,开始艰难的万里迁徙。历经三年的艰辛,1940 年三厂才抵达重庆完成迁徙,为此吴藴初心力交瘁大病一场,险些壮年赉志。天利等三厂在大后方突破重重困难重建,生产烧碱、盐酸、漂白粉,以及味精等产品。抗战后,吴藴初积极投身中国化工事业的重建。建国后,吴蕴初的企业进行公司合营,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重要家底,如今重庆天厨、宜宾天原化工、上海天原化工、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均是其后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酸类生产企业,如中央工业试验所纯粹化学药品制造实验工厂,生产纯品氢氧化铵、纯硫酸、蓄电瓶酸、纯硝酸、纯盐酸、结晶草酸等几十种化学药品;中国制酸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酸类制品,抗战时期月产 250 箱;1933 年成立的西安集成三酸厂以食盐和硫酸为原料生产盐酸,每月生产数十磅,1939 年月产量最高达到3000 磅,产品行销西北各省;据统计,仅抗战时期,大后方有酸碱工厂 31 家,其中 9 家重要工厂均设于重庆 。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3%2Fphoto1%2F2011%2F12%2F28%2Fmiddle%2F84158946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天厨味精厂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20:48

@湖南小痞 2011-12-28 01:23:15 漫

道反毛与拥毛,真情确未见一毫。小

丑借酒也弄墨,笑问此贴换几毛?

----------------------------也只有你会这么活跃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23:09 @喜悲同生 b 2011-12-28 22:39:31这些工业基本都是民营,改开后还是又走回了以前的路,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历史不能假设,可是有时真觉得

无奈又滑稽

----------------------------- 也许现在还没走回去,仍然有一段距离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23:12

@喜悲同生 b 2011-12-28 22:39:31这些工业基本都是民营,改开后还是又走回了以前的路,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历史不能假设,可是有时真觉得

无奈又滑稽

-----------------------------藏富于民,国之大道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8 23:13

@喜悲同生 b 2011-12-28 22:39:31这些工业基本都是民营,改开后还是又走回了以前的路,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呢,历史不能假设,可是有时真觉得

无奈又滑稽

----------------------------也许个还没走回去,还 有一段距离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9 18:35

盐酸工业是制药工业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旧中国在制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就简单说几个与制药有关的人。

第一个是“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虎生于缅甸仰光,长于福建老家,是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胡文虎继承了父亲的中药店永安堂,并将其招牌产品“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同时,又吸收中国传统膏丹丸散的优点,研制成八卦丹、止痛散、头痛粉、清快水等成药。

永安堂“虎标良药”畅销于整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地

域,销售对象达到全球总人口的半数以上。

1910 年胡文虎扩充永安堂虎豹行。1923 年,胡文虎将永安堂总行迁到新加坡,并在新加坡兴建新药厂,又先后在马来亚、香港等地广设分行。1932 年,他又把总行从新加坡迁到香港,并在广州、汕头建制药厂,并先后在厦门、福州、上海、天津、桂林、梧州、重庆、昆明、贵阳等城市及澳门、台湾、暹罗,荷属东印度等地设立分行,将重心转向国内。

“虎标良药”也就成为国内市场的抢手货,行销之处无不利市百倍,胡文虎成为著名的“万金油大王”。在制药之外,胡文虎还投资报业、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他创办了著名的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有上千名学生,为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他创办的新加坡中正中学极大的推动了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发展。他捐助了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等著名学校。抗战前,胡文虎还曾计划在中国兴建 1000 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但抗战爆发让他的梦想破灭,成为终生憾事。

胡文虎在国内创办或捐助了 40 多所麻疯医院、接生院(妇产医院)、安老院(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机构。他创办了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等多家医院,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 1931 年落成的南京中央医院。抗战爆发后,胡文虎曾致函国民政府,打算在抗战胜利后修建县级医院 100 所,将钱分别存入当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他的乐善好施,投身慈善事业受到了国人和国民政府的赞誉,甚至受到国外的嘉奖,1950 年,英国女王特授予他圣约翰救伤队爵士勋位。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2%2F29%2Fmiddle%2F84

237044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2%2F2%2Fphoto2%2F2011%2F12%2F29%2Fmiddle%2F84237119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

胡文虎大楼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9 21:35

@来自唐朝的狼 2011-12-29 18:26:25回复第 151 楼,@会上网的老农实在抱歉,老农不能一一回复大家的回帖。谢谢大家对老农帖子的支持,最近由

于工作忙,这个帖子也确实不好写...

-------------------------- ......

-----------------------------

是铝,是我写错了,写成了铝合金,实在抱歉,谢谢这位朋友的指正,还望大家多指正、多支持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29 21:51胡文虎还曾积极支援国内体育事业,多次资助多支球队赴海外远征,资捐助体育事业建设,修建福州体育场、海南岛海口白沙游泳场等体育设施。1935 年秋,上海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胡文虎除进行赞助外,还亲自率领马来西亚华人选手回国参加比赛。

胡文虎另一项著名的事业可能是他所创办的报纸了。他创办了著名的星系报业。早在 1908 年,他在仰光便集股合办《仰光日报》;1929 年他在新加坡独资创办《星洲日报》;1935 年在厦门创办《星光日报》;1938 年在香港创办著名的《星岛日报》;1941 年在马来亚槟榔屿创办《星槟日报》;在缅甸创办《星仰日报》;在荷属东印度的《星巴日报》等。他为创办报纸可谓不遗余力,他在香港创办的英文《虎报》,为运送报纸他甚至为其购买了私人飞机,在今天这是不可想象的,在当时的东方世界也是破天荒的。星系报业硕果累累,成为华人日报的托拉斯,胡文虎被成为“报业巨子”。像金

仲华、俞颂华、郎静山、郁达夫等均在其报社工作过。

胡文虎本人不热衷于政治,但很爱国,对故土有着深厚的感情。胡文虎牢牢记着父亲当年的遗言:“子孙万代都不能忘记故土家乡”。胡文虎在不遗余力的支援国家科教文卫事业、慈善事业的同时,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同时,在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支援国家抗日。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出资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2 年“一?二八” 淞沪抗战爆发,他立即汇款给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前线救伤之用,并向前线捐赠资金和药品。胡文虎还到处宣传“全面抗战之时,正吾人报国之日,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 我胡文虎爱国观念不敢后人,愿竭尽努力,以尽华侨天职!”为此,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错将军非常感动,曾亲笔为胡文虎题词:“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祖国,仁术济人……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1937年“七七事变”后,胡文虎除捐助大批药品、物资外,又出钱组织华侨救护队,直接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并向国家捐赠救护车。抗战时期,他曾作为华侨代表到重庆参加会议,支持国家抗日,甚至为此在香港遭到过日本的软禁。抗战胜利后,胡文虎积极组织支援国家建设的活动,曾制订了 300亿元的支援国家的计划,但随着内战的爆发而流产。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getimgXXX%2F1%2F0%2Fphoto1%2F2011%2F12%2F29%2Fmiddle%2F84248728_53250090_middle.jpg{EIMAGE}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永安堂大厦,解放前,它曾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是国内生产和经销“虎标”

万金油等良药的重要场所。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30 08:47感谢各位朋友对老农及老农帖子的支持和理解,在这里对大家表示感谢,老农就不一一回帖了。老农属于那种只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人也会坚持谢帖的人,帖子会继续更新直到老农不想再写,希望能把更多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会上网的老农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30 08:59 业余时间

轻松下:中央级称首长,省级称领导,地级称兄弟,县级称伙计,乡级称他妈的,村级称狗日的。 一天领导秘书通知:近期领导要陪首长来视察工作,请兄弟们转告伙计,叫他妈的做好

准备,别让狗日的给搞砸了。

作者:会上网的老农 日期:2011-12-30 13:20说两件胡文虎的轶事。据说当年胡文虎听说法国人在上海租界公园门口挂着一块“狗

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愤怒,茶饭不思,最后终于想出一个主意,就是在新加坡兴建了一个游泳池,取名 “华人池”,门口也竖上一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

写着“只准华人入内游泳”!另一件是,抗战时期,胡文虎的企业内迁以后。尽管国人纷纷抵制日本货,但日本仁丹仍然占据着四川各地的市场。

重庆永安堂分行的经理胡万里,专程前往香港,向胡文虎汇报这个情况。胡文虎面对国仇家恨非常气愤,指示一定要把日本仁丹赶出四川!重庆永安堂立即着手组织宣传队,身穿有老虎图案的服装,胸挂写有“永安堂抗日宣传队”的彩带,有的还化妆成老虎,深入四川城乡山区,宣传自己的虎牌药和抗日,并为病人治病,赠送虎牌药品。很快日本仁丹被虎牌药赶出了大后方。此举引起了日本人的极端愤恨,1940 年,日本广播电台公然扬言,要炸毁永安堂重庆分行。结果,日本飞机轰炸重庆时,果然将永安堂重庆分行炸毁。胡文虎得知后,反而连声说:“值得!值得!只要把鬼子的仁丹压倒,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