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声忽起忽落当然是有缘故的,后来罗泽洲对人说:“那个乱象,是刘老师关照一个连长,按时朝天放了二三十枪,以震煞气。”

罗泽洲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连他也不敢说“刘老师”是在装神弄鬼。

这样全能型的偶像,诸侯们的“老师”,若拿他来指挥群雄,不是比刘湘甚至是蒋介石的一纸命令都灵验吗?

285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5 19:33:33--]

草鞋军团(229)在造出声势后,刘湘发布了两道最新任命,第一道是发布潘文华为预备军总指挥。这是做给唐式遵看的:你再不拿点本事出来,下一个要换的就是你。

第一道尚是大家能预料到的,但第二道几乎把所有人都给惊倒了。

刘湘宣布,原“督办署高级顾问”刘从云出任“四川剿总”

军委会委员长,代他指挥六路兵马。

刘从云虽在岷江大战中掌过帅印,但并无正式名义,套在头上的始终还是一个“高级顾问”,如今骤升到如此高位,不是反常,是超级反常。

可是谁都不敢公开说三道四,因为刘神仙不仅“神机妙算,算无遗策”,而且所有诸侯,从邓锡侯、田颂尧开始,包括刘湘的一众嫡系部下,都是他的门徒,让“刘老师”掌印,乃天经地义的事。

刘从云受命之后,即驻节南充,遥控六部。

此时正是刘从云最显赫之时,他在南充,出入均乘一顶漂亮的八抬大轿,这位老兄坐在轿中,穿一身八卦衣,头戴道冠,手执一柄雕翎扇子,除了胡子短了一些外,所有装扮和戏台上诸葛亮一模一样,毫无二致。

刘从云的大旗也别出心裁,称得上是汇合古今的杰作,上面既有他的头衔“委员长”,又有“天下兵马都将军”等让现代人看了摸不着头脑的名称,中间还要再绣一斗大的“刘”字,怎么看,都像是三国人物的一次成功穿越。

但刘湘要的效果达到了,或至少是部分达到了。

刘从云在南充说神道鬼,放出话来,要“三十六天内”消灭红军。在他的压力下,西线的“邓、田、李、杨”四路不能不打点精神,尽量往前挪。

最早感受到这一明显变化的是徐向前。随着川军在西线战场的不断推进,根据地范围越来越小,困难与日俱增。本来要收割的麦田来不及收割,兵员、粮食、弹药甚至是必

不可缺的盐巴更是有耗无补,难以为继。

徐向前对此极为焦虑,决定从西线发起反攻,哪里失去的,再从哪里收回来。

让徐帅始料不及的是,两次反攻均告失败。分析原因,除了西线兵力不够集中,缺乏足够的后继力量外,“四路” 开始合力拒守,总体兵力比红军更占优势,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2870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6 10:50:57--]

草鞋军团(230)

1934 年 6 月 22 日,刘湘发布第四期总攻令,以东线为重点,向万源至通江一线发起猛攻。

西线川军风生水起,作为“川中盟主”的刘湘当然不能落于下风。这次他翻箱倒柜,拿出了全部精锐,其兵力的五分之四,约十多万人被投入东线战场。

潘文华的任命一发布,唐式遵就知道是冲着他来的,哪里还敢再“瘟”下去,于是一下子又由老实头变成了“白脸张飞”,攻势十分凶猛,很快便攻到了万源城南。

至此,红军已经退却到川陕苏区的后方,他们所能扼守的区域,纵横不过一两百里,假如万源再失守,四川是无论如何站不住脚了。

自入川以来,红军第一次面对如此危险的处境。

关键时候,徐向前决定改变策略。在他的调度下,西线红军放弃了通江,除留下少数兵力继续在西线防御外,大部人马全部移到东线,进入万源固守。

一夜之间,“四路”川军倒有三路同时进入通江县城,给蒋介石发电报时,都说是自己收复了通江,弄得蒋介石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把功劳算在谁头上,只得发电报让刘湘查查清楚。

刘从云名为节制六路,实际并无掌控全局,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他每天所能做的,不过是算算命,卜卜卦罢了,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要么几天没动静,一个电话也不打到前方,要么是一天连发几道命令,比如某时某刻向某地进攻之类,就连这些命令,其实也不是依据敌情,而是从八卦上推算出来的。

刘从云本人在南充,不在前线,隔着这么远,靠一套八卦工具,一张平面地图,如此推算出来的“作战命令”自然会有不少错误和漏洞。

“四路”本来就不是真的听他使唤,攻占通江后,争功还来不及,哪里还肯再卖力气向前进攻,于是也有意识地把“刘老师”颁下的命令夸张一把,说你要是认真执行的话,不是碰到悬崖峭壁,就是要扑个空,连一个红军也找不到。

最后结论是,干脆守在通江吧,哪儿也不要去。

徐向前舍弃了一个通江,但换来的是西线基本无战事,只需适当招架招架,他可以腾出手来攻略东线了。

刘湘把刘从云搬出来,是为了让西线川军能够既出工又出力,对性命攸关的东线战场,他可不敢完全靠八卦来打仗。

288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6 19:32:50--]

草鞋军团(231)1934 年 7 月中旬,唐式遵向万源发起进攻。刘湘专门为此发布奖惩条例,规定若能攻取万源一带的红军主阵地,则给予奖 万,擅自放弃阵地者要予以处死,各师旅三分之二兵力投入战斗,而所属师旅长不亲临现地指挥的,亦处死刑。

在唐式遵的指挥下,川军向万源发起了波浪式密集冲锋,一个团攻不动,就投入两个,三个,四个。很多川军官兵光着膀子冲锋,被曾亲临一线的徐向前评价为“相当厉害”。

前沿阵地的红军也杀红了眼,他们每天要应付五六次以上的冲锋,从天亮一直打到天黑,阵前尸体一堆又一堆—— 这是关系川陕苏区生死存亡的血战,彼此都拼命了。

双方谁也不肯相让,都达到了勇的状态,但勇与勇之间还有区别。唐式遵的勇,是被逼急了的张飞式蛮勇,徐向前的勇,却是深具战略战术眼光的智勇。

他之所以要暂时放弃西线,集中力量于东线,是因为西线山脉多南北走向,利于川军低抗,不利红军反攻,相比之下,东线战场的地形南低北高,红军完全可以居高

临下进行阻击。

在每个作战方向,红军均按照山势,自下而上筑成了数道乃至十几道堑壕盖沟,设有层层竹篱、鹿柴,并配有大量滚木雷石。依靠这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再加上红四方面军那种出了名的悍勇,徐向前实际只需要部署少量兵力于一线,就可以守住一块阵地。

红军主力一直都没露面,他们在二线,休整训练,待命反攻。

战局最吃紧时,红军收缩阵地已达极限,一线部队也十分疲劳,形势异常艰险。有人主张动用二线兵力,以缓解前线压力。

徐向前坚决不同意,“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熬到总反攻的最后一刻,二线主力一个也不能动用。

经过二十多天的相持,红军在万源一线连续挫败川军的五次大规模进攻,川军死伤万余人,但未获任何进展。

时值酷暑季节,天气炎热,疾病流行,川军官兵不堪其苦,士气一落千丈。四川报纸报道说:“前线士兵,形同乞丐。

有开回者,令人视之,惊为僵尸。”

刘湘情急之下,又抬出刘神仙,而刘从云能够用的还是那几招,无非是选定“黄道吉日”,然后是预言川军必胜,结果自然又是撞到南墙上。反复几次“失灵”,让川军怨声盈野,大骂刘神仙是“骗人妖道”。

2898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7 11:23:27--]

草鞋军团(232)

刘湘的精锐之师被熬垮之际,正是徐帅放鹰之时。

1934 年 8 月 9 日,徐向前对青龙观发起夜袭。青龙观系刘存厚残部所镇守,是东线战场最险要的地方,却也是最薄弱环节。

红军攀岩而上,一举占领青龙观,吹响了大反攻的号角。

二线主力自青龙观如潮涌入,川军的防御阵线随即被一劈两半,面临着被迂回包围的厄运。

按照徐向前当时的想法,红军大部队在突破后应向左旋,这样可以包住尚滞留于万源的刘湘主力,但张国焘来电话,主张右旋,徐向前听从了张国焘,使得一个大围歼的机会失之交臂,否则的话,刘湘这辈子怕是爬不起来了。

往右旋,抓住的只能是一只小鱼,也就是范绍增的部队。

范绍增与红军处于平行位置,他在湖北和红军作战时差点没被抓住,对此特别敏感,一听到风吹草动,此君跑起来“比兔子还快”,还没等徐向前旋下去,他就嗖地一下没影了。

右旋不成,徐向前再掉转身来左旋,然而已经迟了,只追着屁股打掉了一部分川军。纵使如此,唐式遵也被吓到不轻,曾一度失踪,三军失去首脑后,更是混乱不堪。这一战因唐式遵用兵无方,导致川军子弟损失惨重,四川民间立即给他送上了一句诗:“多少冤魂怨二瘟”。

徐向前东线得手,迅速将重兵调回西线进行大反攻。

得知东线崩溃,西线的四路诸侯早已心胆俱寒,没打几下,便争相溃退。徐向前从容横扫四路,他这回吸取东线教训,在追击时实施了大纵深迂回战略,一战便歼灭川军四千余人,俘虏万余。

诸侯们一个赛一个的狼狈,直到退至嘉陵江西岸才得以喘息。川人给他们编了个打油诗,谓:羊子(杨森)蹦索索,冬瓜(田颂尧)遍地滚,猴子(邓锡侯)摸脑壳,矮子(李家钰)遭鞭打。

邓锡侯又羞又恼,在整顿部队时对官兵们训话说:“你们进攻时,几个月才打到通江,现在逃跑,几天就跑回来了。

我给你们算了一下,你们这趟一共跑了七百多里,真是跑得快哟。说起责任,我不怪士兵,但要问一问你们这几个指挥官究竟在干什么?”

邓锡侯的几个旅长在下面听到后面红耳赤,默默无言。

2915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7 20:26:31--]草鞋军团(233)前方战败的消息传来,刘从云惶恐万分,

身上已全无一点诸葛孔明的镇静自若,坐着飞机便从南

充逃回了成都。刘湘害怕动摇军心,派人前去阻止,但

还是晚了一步。

接着刘湘又听到了唐式遵失踪,全军覆灭的消息,想到自己二十多年来苦心筹建的部队,赖以称雄巴蜀的资本,一夜之间便毁于一旦,顿时有一种连心带肺被撞击到的感觉。

由于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刘湘瞬间精神失常,整个人变得迷迷糊糊。后来听说,唐式遵又现身了,他的主力也得以保存,并未被红军全歼,这才清醒过来。

到底经过风浪,清醒之后的刘湘很快又恢复到了指挥若定的状态,他一边让王缵绪在成都修筑防御工事,做好打“成都保卫战”的准备,一边电令已分别退至绥、宣和嘉陵江的川军各部,要求不得再退。

在他的命令下,督战队和潘文华的总预备军同时启动,一个收容残部,一个兼程增援,这才稍稍稳住前方战局。

可是遭此惨败,屁股下面刚刚坐热的“盟主”宝座已经晃荡个不停。

诸侯们都将溃败的责任,归咎于刘湘的第五路军防守不严,以致东线率先崩溃,带累西线也无法固守。

第一个被拎出来开刀的是刘从云,川军将领再也顾不得什么“刘老师”不“刘老师”了,他们众口一辞,都对这位过去的川中偶像表示反对,有人甚至请杀刘从云,以偿败军之罪。

刘从云被迫通电辞职,并由刘湘礼送其离开川境,以息众怒。

失去刘从云,意味着刘湘从此失去了“以神治军”的法宝,对各路诸侯更加难以做到统一指挥,除此之外,前线早已兵无斗志,军心一蹶不振,后方则完全炸了窝,有点钱的人家纷纷将存款兑往京沪,或携眷逃离川境,粮饷的筹措也变得极其困难。

这是在内部,外部蒋介石也来电相责,处于这种内外交困,财竭兵溃的境地,刘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1934 年 8 月 23 日,他以“川军‘剿匪’军事困难”为由,致电蒋介石,呈请辞去四川“剿总”及第二十一军军长职务,随后便坐汽车离开成都,前往重庆。

这一路上好不凄凉,当下车渡河时,刘湘甚至曾绝望到想投河自杀。

2932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8 11:40:12--]

草鞋军团(234)

既便这样,还免不了有冷言冷语。

在电报中,刘湘称自己是“微服东下”。有嘴皮子痒痒的,看后不依不饶,说:“这不是自认畏敌潜逃吗?不是潜逃,为啥要微服呢!”

刘湘捂住耳朵,装没听见。

你们能,让你们自己去折腾吧!主帅一走,周围人等逐渐回过味来,并且陷入新的恐慌。

若在平时,老大就是出个差,众人也会把嘴巴笑到有拳头那么大,没人管束了嘛,可以各行其是了,于是高兴打电玩就打电玩,煲电话粥就煲电话粥。

可这是什么时候,红军虎视眈眈,随时还会再撞门而入,这种时候,怎么能没人掌局呢?

要不就换新老大。

环视诸侯,刘文辉早在岷江大战时被打成了“破落户”,因远在西康,这次“六部进剿”都没能来,其余“邓、田、李、杨”皆已丧魂落魄,没一个能让人心服,至于刘湘的那些部将就更不用提了。

最后大家都想到了王陵基。

王陵基资格最老,又能打仗,契今为止,如果要说谁在与红军交战的过程中有过胜绩,也就他了,就连现在赖以据守的绥、宣防线都是灵官收复的哩。

功利时代,纯以成败论英雄。因为败,曾经万人仰望的刘从云从偶像的云端跌落,摔到粉碎,同样因为有过胜,曾经遭人嫉恨的王陵基又被抬到云端,甚至有人说,要是老王不被那个“唐二瘟”给换掉,哪里会吃败仗。

商议下来,一致拥护王陵基继位。王陵基还在乐山,听

完来意,说了一句:“我不能接受任何名义。”接着,他便再也不发一言,只提起笔来写了一张纸条:“副官处即购赴沪机票一张。”

第二天一早,王陵基坐着飞机去了上海。

在传言王陵基要被“黄袍加身”的时候,外界众说纷纭,刘湘却一笑置之。

他知道王陵基不是那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人,果然。

王陵基不愿出面主持,刘湘又成了大家眼里能骑扫帚飞的“老年版哈利波特”,诸侯、谋士、部将,轮番过来劝说,要他振作精神,收拾残局,这些话套用现代语言可归结如下:“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继续哭泣,那你也将错过星星!”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

2945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8 20:21:13--]

草鞋军团(235)这么多天过去,刘湘那憋在心里的伤心和委屈也挥霍得差不多了,像他这样的人,又哪里肯真的退隐。

窗前明月光,我看闲得慌。既然还有如此多的人拥戴,

刘湘早就想复出了,实际上,自九月份开始,他已经以

“在野之身”在重整部队了。

检点“六路征剿”落败之因,与各诸侯不卖力不齐心当然大有关系,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唐式遵负责的东线战场先是进展不大,继而率先垮掉,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早在荣威大战时,通过与刘文辉的较量,刘湘对自己军队战法的落伍已有认识,只是后来岷江大战致胜,一俊遮百丑,便没继续进行改进。若论战略战术之灵动高效,红军尚在鼎盛时期的刘文辉之上,跟这样的强敌交手,怎么会不吃败仗呢?刘湘深刻地感受了一种切肤之痛:打仗也是玩艺术,除了煞气和匠气,还得有点灵气啊。

“六路征剿”结束没多久,他就决定让杨吉辉来给川军添点“灵气”。

杨吉辉毕业于武备学堂炮兵科,后做过速成学堂教官,与刘湘有师生关系。此人曾赴国外考察过军事,对最新的军事潮流颇晓一二,针对川军在训练和作战上出现的问题,他提出了“新战法”构想。

所谓“新战法”,具体来说,就是进攻时要注意疏散,以减少伤亡,防御时,要编织火网,设置警戒阵地、前进阵地以及纵深配备。

杨吉辉组织了一支五百人的教导队,从连排开始演练 “新战法”。刘湘观摩后,认为值得向全军推广,但一些师旅长蛮打硬干惯了,反而觉得“新战法”用起来别扭。

有人看过杨吉辉的防御阵地后,不屑一顾,说:“这种阵地设了一层又一层,不是更疏散薄弱了吗?若是我的队伍,一冲就过去了。”刘湘不同意这种说法,要求在训练中强制推行,自此,川军的军事训练方法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当年秋天,刘湘组织秋季大检阅,各师以旅为单位进行对抗演习,双方各攻一次,防一次。

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刘湘和裁判人员不看表演,不看行军,只看部队如何攻防。

演习结束,刘湘喟然长叹:“从前我看演是看见派完尖兵和侦探后,就是大部队行军。一群又一群人走来走去,走个没完,结果还没看到攻防,一天就过去了。”

2963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9 11:03:57--]

草鞋军团(236)刘湘比喻成是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看上去浩浩荡荡,能不能打却全不知晓,相比之下,他对这几次的演习评价很高,说:“能真正解决问题。”由于“新战法”的推广,刘湘的第二十一军相比于其它川军,在战斗力上有了提高,战略战术也从呆板僵硬趋向于灵活多变,大致能做到进退有序,攻防有法。

军队有进步,靠枪杆子起家的刘湘也有了些底气,但一想到正式复出后仍然粮饷两缺,又觉得难以为继。

他不愿意再错过星星,可是手里的这副牌已不是坏,简直都快烂透了。

能出手解救刘湘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正忙于在江西指挥“第五次围剿”,分身无术,急需有人在四川主持军事,而且川中诸侯一遍看下来,他也挑不出比刘湘更好的,不支持刘湘还能支持谁,因此连电慰留。

1934 年 10 月 17 日,江西苏区“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突围西进,开始了著名的长征。蒋介石更加重视刘湘的作用,承诺只要他复出,可尽力提供军火和粮饷方面的援助。

有了蒋介石的支持和承诺,刘湘感觉有了信心和底气,这才由重庆返回成都。

1934 年 10 月 22 日,刘湘通电复职。蒋介石立即践诺,发给川军炮弹五百发,枪弹两百万发,同时邀请刘湘面谈。

刘湘随即召集属下谋士和部将,在重庆,而不是成都,开了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是在刘湘家里面开的,可谓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庭会议”,因为它将决定四川这扇门究竟是关还是开。

过去刘湘和刘文辉的一个重大分歧,便是四川的“闭关自守”问题。说是有分歧,但其实他们叔侄间并无本质不同,刘文辉打开门,也不是要放别人进来,他是要出去开人家的门。若放到现在的“破落户”地位,刘文辉估计也只会强调“闭关自守”——没办法,你的心胸再广大,可身躯的宽度不够,还是一样白搭。

此一时彼一时,从红四方面军入川起,四川的门就已经被踢开来了,想关也关不上。另一方面,面对惨淡局势,若继续将蒋介石拒之门外,不等红军进攻,川军便可能先行崩溃。

297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29 20:38:50--]

草鞋军团(237)在“家庭会议”上,众人都认为,指挥不统一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诸侯们在四川内战中与刘湘或敌或友,地位相当,刘湘在对第二十一军进行奖惩时,可以绝对作主,令行禁止,面对他们就比较困难,这样当然就起不到指臂相连的作用了。

那么,为什么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只要说是奉“中央”之令,谁敢不从?这么做,也就用不着再顾及双方的面子,而且理由冠冕堂皇:与红军作战是全国性的,不是四川一省之事,自应和“中央”连成一片。

开完“家庭会议”,刘湘初步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实施“门户开放”。

虽然“门户开放”在川军内部已得到共识,但四川舆论对此并不苟同。长达多年的滇黔军“侵川”历史,使川人对任何外省势力的渗入都分外敏感,就算是蒋介石的“中央” 也不例外。

刘湘因此未出发前就受到多方责难,而作为他自己,其实也不无心病。

早在曾扩情首次入川时,蒋介石就曾通过他邀请刘湘在武汉见面,当时刘湘答应得很爽快,所乘轮船和随行人员都指定好了,行李也搬上了船,谁知临行前夕,他却派人告知曾扩情,说是得了重病,生死未卜,没法启程。

曾扩情前去慰问,见刘湘在床上呻吟不已,迷迷糊糊好象不认识他一样,但脸上却看不出有什么病容,情知对方是在托故装病。

刘湘装病,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尚存疑虑,便请刘从云卜了一卦。刘从云卜完卦,说武汉之行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好一点是给个虚衔,强留于南京,坏一点是予以软禁,像熊克武那样不见天日。反正不管好坏,都没有再回重庆的希望了。

刘湘闻言大惊,已经答应要去武汉,公然谢绝自然不好,也就只有装病一途了。

曾几何时,南京对刘湘来说,就是畏途一条。

时隔数年,终于轮到自己要巴巴地跑去南京了,刘湘无限感慨,说:“从前人家(指蒋介石)请我坐上座,我硬不去,今天自己上门,提着蒲团辕门求见,真是大大不同了。” 后悔药是找不到了,刘湘深感前路难测,不知道此行蒋介石给他的到底是“上座”还是冷板凳,因此当他到汉口坐船时,决定要约一位谋士同行,顺便再商量一下行止。

刘湘身边谋士众多,除刘从云外,钟体乾、张斯可均以协理内政为主,只有这位谋士常年在外,替刘湘打着各种交道,他的名字叫邓汉祥。

2987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30 08:13:37--]

草鞋军团(238)邓汉祥乃贵州人氏,最初入幕于陈宦。那个护国运动期间,在陈宦面前力主反对帝制的,便是此君。

陈宦倒台之后,邓汉祥赋闲了一段时间,不过能干的职业幕僚总不愁没有好主顾,不久之后,皖系的段祺瑞来聘,陈宦便做了段府的幕僚长。

有一段时间,刘湘为了与杨森争锋,曾竭力附皖拥段,段祺瑞却因刘湘“能容不能断”而犹豫不决,邓汉祥恰于此时进言,终使老段下定决心扶助刘湘。

刘湘对邓汉祥感恩戴德,拟把自己防区内的四个县腾出来,私下“赠予”邓汉祥,具体方式是由邓汉祥派亲信出任四县的县长和征收局长,等于是送了邓汉祥四座金矿。

诱惑大到让你无法拒绝,而且似乎也用不着拒绝,既然帮了忙,出了力,就是该拿该得的,但邓汉祥竟然婉言谢绝了送上门来的“金矿”。

邓汉祥婉谢的理由很具职业风范——他所侍从的“主公”是段祺瑞,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论是否建议扶助刘湘,其出发点都要帮段而不是帮刘,所以绝不能额外收受好处。

邓汉祥的这一举动,颇让刘湘感佩,也给他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人幕僚者,当如是!后来“能断”的段祺瑞也败了,二人告别时,老段总结了自己的成败得失,赠言邓汉祥,要他注意,以后千万不要参加任何党派,以免受到牵制。

邓汉祥深以为然,终身都保持着自由人身份,这果然为他日后在政坛便宜行事创造了条件。

邓汉祥盛名在外,蒋介石亦有心招纳。邓汉祥本已应召前去,但当他在旅馆读报时,一则头条新闻忽然使他改变了主意。

这是国民党中央发布的一条通缉令,通缉包括段祺瑞在内的皖系首要十人。看完之后,邓汉祥顿觉不安:自己曾与这十人共事,现在他们被蒋介石通缉,我反侧身求进,这

种令人齿冷的事万万做不得。

邓汉祥遂以还乡为名辞去,动身返回贵州。听说邓汉祥路过重庆,刘湘赶紧对其挽留,一见面首先就说:“这下你该要给我帮忙了。”刘湘想委任邓汉祥为他的参谋长,邓汉祥回答:“既蒙不弃,当尽绵薄之力,但我与你的部队一无历史渊源,参谋长一职实难从命。”见邓汉祥答应入幕,刘湘已经喜不自禁,正在考虑其它可以借重的职位,邓汉祥忽然冒出一句:“敢问今后志趣何在?”

299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30 19:20:15--]

草鞋军团(239)那个时候的刘湘,和鼎盛时期的刘文辉差不多,西装革履之下都藏着一颗闷骚的心,他毫不犹豫地答道:“统一四川,问鼎中原,固所愿也。”邓汉祥略一沉吟,便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公既具此雄心壮志,应宜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近攻之事,君自权衡,远交方面,我愿略效微劳。”君臣一拍即合,此后邓汉祥便受命驻外,成为刘湘在京沪两地的“驻外使节”。

邓汉祥虽未成为蒋介石的谋士,但凭着非党派身份和在幕僚界的清誉,他与蒋介石座下的主要谋士杨永泰、张群,以及大将何应钦,均夙有深交,这三人在蒋介石面前又都是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重臣,因此也被称为邓汉祥的三把“钥匙”。

有了这三把钥匙,加上游幕经历丰富,邓汉祥基本可以做到“使于四方,不辱使命”。

到了中原大战,别说是刘湘叔侄,就连蒋介石都难以预测自己的命运成败,因为角力的双方势均力敌,就看东北的张学良肯支持哪一方。

张群衔蒋之命,去沈阳拉拢张学良,可是张学良却吞吞吐吐,词语暧昧,始终不表示明确态度,把个张群急得团团乱转。

正好邓汉祥也代表刘湘来沈阳打探内情。在段祺瑞幕中时,邓汉祥曾数赴东北,与张学良有旧,当他以“与楚抑或与汉”相询时,张学良明确答复:助蒋。

张群转而询问邓汉祥,邓汉祥要为张学良保密,不便明言,只说:“看来你的使命一定是能够完成的。”张群心领神会,急电蒋介石,谓已大功告成。这边邓汉祥也在第一时间给刘湘发去电报,使得刘湘没有像他的叔叔刘文辉那样一步失算,走出大败着。为确保刘蒋会谈取得成功,邓汉祥已经代表刘湘谒见蒋介石,并与张群、杨永泰多次协商,给刘湘铺足了路,现在见“主公”相召,他又急忙从上海赶到汉口。

刘湘问邓汉祥:“你看蒋介石这回约我去,要谈些什么问题?”邓汉祥已知端倪,他一语道破天机:“蒋会提高你的地位,利用你来阻止中央红军北上,但同时也免不了要以防堵红军为由,派重兵入川。”早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邓汉祥的实话实说,还是使得刘湘逾加忐忑不安,可是他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只得解缆行船,边走边想。

302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31 10:52:18--]

草鞋军团(240)到了武穴,刘湘终于想通了,他对邓汉祥说:“我主意已定,阻止中央红军北上,防止其入川,本来就是我们需要的,只是不能放蒋介石派兵进来。”刘湘分析,假使红军只是路过,那就是虚惊一场,大家井水犯河水。退一步说,如果中央红军的目的真是要拿下四川,川军出于保卫桑梓之情,又是以逸待劳,也未尝不可一拼。

反之,若让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川,固然可以增强对抗红军的实力,可那样的话,胜败还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到最后,收局的将是老蒋,而不是他刘湘。

1934 年 11 月 13 日,刘湘乘船到京。

南京方面的接待规格很是隆重,除蒋介石外,其它文武大臣均至下关恭候。

稍事休息之后,刘湘便由杨永泰陪同,前去面见蒋介石。

进“宫”之后,刘湘忽然变得笨拙起来,连话都说不清楚了。蒋介石颇为诧异,以为刘湘是奔波劳苦所致,只好让他先下去休息。

下来后,杨永泰笑着对邓汉祥说:“你这位伙计是个刘璋,怎么担得起重任?”虽是劝谑之词,二人私下又是老友,但邓汉祥听到之后,仍立刻扳起脸,正色道:“你不要把人认错了。”刘湘不过装傻而已,他是害怕蒋介石提出派兵入川,无法予以当面回绝。蒋介石没有谈成,只得临时安排杨永泰等人与邓汉祥进行磋商。

南京方面开出的价码,是任命刘湘为四川省 兼“剿匪总司令”(以下简称剿总),授权打破防区,统一军政,今后川军军费和军火全部由南京政府负责发放。除此之外,四川可独立发行巨额公债,以偿还近年来所积债务,缓和财政困境。

这些都是预期利好,接下来才是最关键最棘手的。鉴

于举国红军都将涌往四川,以四川一省之力来抗衡红

军,恐难有把握,因此蒋介石的意思是,拟派十个师

的“中央军”从川东和川北两路入川,以协助作战。

邓汉祥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先是客套几句,表示这种布置很周密,接着话锋一转:“不过我们还应特别考虑四川军民的心理。”邓汉祥开宗明义:“我是贵州人,我深知过去因滇黔及北洋军几次入川,蹂躏地方,四川人对客军的印象历来就很坏。”

303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8-31 20:17:01--]

草鞋军团(241)

此话一说,对面几位马上不乐意了。

“我们是国民革命军,怎么能跟滇军、黔军、北洋军相提并论呢?”邓汉祥点点头:“中央军固然跟他们不同,但一般川民不会这么看这么想,他们还是会认为你们是客军。”邓汉祥又说:“四川全省军队尚有五十万,不难和红军一拼,如果因为这十个师入川,而使五十万川军生出主客利害不同的心理,反而不肯努力作战,刘甫澄(刘湘)个人纵然肯负责,亦恐无济于事。”杨永泰等人都听出来了,不就是不想让“中央军”入川吗,还找出这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双方各为其主,免不了又是一场口舌之争。

邓汉祥回去跟刘湘一汇报,刘湘便在第二轮会谈时拿出杀手锏:“中央军”一定要入川,我就不当“剿总”了!几番往返,蒋介石摸到了刘湘的底线,便打消了派兵入川之意,另外建立“委员长行营参谋团”(以下简称参谋团)进驻四川。

在性质上,参谋团属于“行营”派出的临时性幕僚机构,并不具备统辖军事和民政的权力,参谋团主任又是刘湘的速成同学贺国光,这些都让刘湘难以回绝,当下就点头应允下来。

1934 年 12 月 8 日,刘湘谒蒋辞行,搭轮回川,贺国光随行身边。

刚刚回到重庆,刘湘就得知,长征的中央红军已从湖南分三路进入贵州,他立刻意识到,中央红军一定会北上四川,与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这就意味着,川军将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处境,在与贺国光等人商量后,刘湘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的策略,即在川北取守势,通过修筑防御工事和堡垒群,来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而在长江以南,则取攻势,沿着中央红军可能的入川路线发起攻击。

知道中央红军必入四川,然而川黔边境这么长,究竟从哪个方向进来,谁也搞不清楚,加上中央红军中还有刘湘的熟人,比如朱德、刘伯承,此二人皆为四川土生土长出来的宿将,又长期在这一带鏖战,对本地地形和川军特点都了然于心,这就使得谜底变得更加难解。

刘湘与贺国光一起,绞尽脑汁,该想到的都想了,一共替中央红军设计了五条入川路线。

问题随之而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随时可能发起新攻势,刘湘不敢把那里的川军主力调过来,但要在长江以南的五条路上都守着,他又哪里派得出这么多兵。

聪明的办法,是在川黔边境上设置一支机动部队,随时作出应变。

304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1 10:48:40--]

草鞋军团(242)刘湘最后采取的正是这一办法,担纲机动的是模范师所属的郭勋祺旅,刘湘同时任命潘文华为长江南岸总指挥,以监控南岸红军动向。

1935 年 1 月 21 日,坐镇泸州的潘文华发现红一军团在击溃黔军后,正向泸州方向移动。

假如中央红军占领泸州,接下来的必是从泸州横渡长江。

刘湘现在非常怕红军进川,他说,过去在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作战,实在太被动了,今后对中央红军,务必采取攻势,以便在中央红军未入川境之前,就把它给堵住,并且一定要把战争推到省外去打——按照“规则”,蒋介石的“中央军”虽不能空降四川,却可以尾随红军而至。

得到潘文华的报告,刘湘急派郭勋祺前去堵截。

郭勋祺出身行伍,从一个普通士兵逐步擢升旅长,不是靠玩弄平衡术,或是当时盛行的拖队伍,反戈一击等手段,靠的就是身上那一块块伤疤,因此在川军少壮派将领中向以胆识过人著称。

郭勋祺所率部队不过一旅,在没有其它部队支援且单独行动的情况下,被歼的机率非常之大,郭勋祺深知这一点,他对部下说:“此次作战非比往常,只许胜,不许败!”若照原线路行军,必须沿一条弓背大道,有三百余里的路程,为了抢时间,郭勋祺选择了抄近路,即从中间较为险峻一些的“弓弦”走。

第二天傍晚,郭勋祺提前赶到了预定地点时,但还是迟了一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过去了。

郭勋祺颇为懊恼,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任务是堵截,今既不能堵,又不能截,何以完成任务?”郭勋祺人称郭莽子,和年轻时的刘湘“刘莽子”一样,在战场上很猛,当下他也不管过去的中央红军有多少,便自作主张,下令部队改堵截为尾追。

1935 年 1 月 24 日,红一军团进占黔北的土城,随后中央纵

队及红三、五军团也陆续抵达此处。

土城距离泸州不过两百多里路程,红军从泸州渡江的意图更加明显,潘文华赶紧组织兵力进行阻击。

前有阻敌,后有追兵,当天,郭勋祺的前卫与断后的红五军团发生交火。经一个小时的激战,红军经梯次掩护后撤离。

之后,郭勋祺仍紧咬住红军死死不放。

3056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1 19:30:36--]

草鞋军团(243)

要说郭莽子幸运就幸运在,刘湘在第二十一军中推广了“新战法”,尽管郭勋祺追得异常生猛,连续三天都不舍不弃,但进击不再像以往那样毛毛躁躁,一路过去,都有部队担任掩护和搜索。

1935 年 1 日 27 日,在徒步搜索到一处叫风筝坝的地方时,有人捡到了一张油印文件,这张文件四寸宽,被捏得皱皱巴巴,显然已在很多人手中传递。

郭勋祺将文件展开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这是红军制定的一份秘密军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红军将在土城附近张开口袋,将他的旅予以全部歼灭。

联想起红军近日都是稍事抵抗便即行退却,郭勋祺感到计划可能属实,于是马上传令前卫团停止追击。油印文件如何会失落,现在已无从查考,但它的内容却千真万确。

当时遵义会议已经结束,曾经靠边站的毛泽东再次走上军事指挥的舞台,突然从屁股后面冒出来的川军引起了他的注意和重视。

通过情报,得知郭勋祺率领的不过是一支川军孤旅,仅三个团,六千之众,毛泽东大感意外,说红军有数万之众,他敢于以六千人不知死活地猛追,真是一个自寻死路的莽子。

毛泽东在江西不知击败了多少敌军,连张辉瓒都中了他的诱敌之计,一个尚名不见经传的川军小将哪被他放在眼里,不过是桌上的一味下酒菜而已。

潘文华加强防御后,红军往北受阻,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策略,先集中力量消灭从后追击的郭勋祺。

就在郭勋祺捡到油印文件的前一天,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通报全军:“吸引敌人(郭勋祺部)于土城之东,准备会合三、五军团共同消灭该敌。”土城战役是毛泽东复出后指挥的第一仗,对打好这一仗,从他本人到整个中央红军高层都相当重视也极有信心。

1 日 27 日这一天,毛泽东专门抽出半天时间,到土城后山再次观察了战场地形,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则对部下说:“你们准备啊,准备接待俘虏”。一张小小的油印文件,把郭勋祺从覆灭边缘拉了回来,否则他就是“张辉瓒第二”了。

郭勋祺惊出一头冷汗,他找了几个当地人,结合地图,对土城附近的地形重新作了一番研究。

3069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2 09:34:11--]

草鞋军团(244)风筝坝距离土城仅三十里,一出坝就是关子门大山,翻过大山,便是深谷。这座深谷长达十余里,四周都是犬牙交错的各种小山头,只有中间有一条可供单人行进的小道。从捡获的文件上看,此处山谷也正是红军要施行三面夹击的预设阵地。

郭勋祺询问当地人,得知关子门其实是绕远了,如果直走,应为狮子岭大山。

狮子岭距土城二十五里,就是说比关子门要近五里,但来往行人都甘愿多走五里,而不愿翻狮子岭。原因是狮子岭山如其名,此地形势险峻,杂草丛生,常有毒蛇猛兽出没,而且无路可通。

一查地图,上面确实只标识了关子门这一条路。

眼前不是“鬼门关”,就是“狮子国”,似乎横竖都过不去,郭勋祺颇不甘心,便问当地人:难道就从来没有人翻过狮子岭?回答说,也有,不过不是行人,而是那些打柴割草的。

郭勋祺眼前一亮:“如果有打柴割草的人来往,部队当然就可以攀登上去。”他随即抽出一营翻越狮子岭,直插通往土城的道路,同时派兵增援关子门方向的前卫团。

前卫团沿途都没发现红军,还以为红军早就逃得没影了,及至郭勋祺的传令兵赶到,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赶紧遵令先占据住山谷内的有利地形。

伏击不成,毛泽东转而组织三、五两军团,向控制着猫猫岩、青杠坡、凤凰嘴等高地的川军发起进攻。

红三军团以彭德怀彭大将军领衔,红五军团号称“铁后卫”,都是中央红军响当当的主力,即便不预先设伏,打一个团也应该没有问题。

一开始川军的前卫团确实摇摇欲坠,但在郭勋祺派出近一个团援兵后,很快稳住了阵脚。

郭勋祺旅属于刘湘手下最精锐部队之一,此前一直在成都担任警备。该旅不仅兵员比普通旅多,而且武器较好,配有轻重迫击炮和机关枪,出发前,每个士兵携带子弹都超过一百五十发。

中央红军此时的兵员数量和战斗力则远不如江西时期,军团论编制应为一个军,但长征时,红三军团只剩下四个团,红五军团三个团,每人只能配发二十发子弹,战斗打响后,又处于仰攻状态,歼灭战变成了攻坚战,作战之难度可想而知。

经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向三个高地发起的进攻均未能成功,毛泽东等红军高层都十分意外。

308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2 09:39:52--]

@joyfond 2012-09-02 00:33:45

一张小小的油印文件

-------------------- 这个是不是野史哦

----------------------------- 取自郭勋祺参谋长胡秉章回忆录

3086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2 09:40:39--]

@joyfond 2012-09-02 00:33:45

一张小小的油印文件

-------------------- 这个是不是野史哦

----------------------------- 取自郭勋祺参谋长胡秉章回忆录

3087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2 20:30:00--]草鞋军团(245)

感到格外庆幸的是郭勋祺。

乘着傍晚双方休战的间歇,他来到关子门,亲眼见识了山谷中那条单人小道,小道仅一米多宽,骡马不能并行,比想像中还要狭窄,周围除了陡峻高山,就是悬崖深谷。

郭勋祺长叹一声:“此处真是天险,我们幸而拾得红军计划,未走小道,天险也得以各占一半,不然真要全军覆没了。”未能如愿歼灭郭勋祺,使毛泽东对尾追川军的数量和实力产生了怀疑,遂要求军委二局尽快侦听和破译川军的无线电码。

军委二局是一个非常神秘的机构,里面云集着一批红色谍报高手,专门负责破译电报。毛泽东后来说,军委二局是“走夜路的灯笼”,如果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

电码捕捉到了,但一时破译不出,原因是刘湘所使用密码系其自编,要破译的话,难度很大。

没有“灯笼”,也得先摸黑“走夜路”。当晚八九点钟,红军再次反起攻击,枪声浓密,战况较之白天也更加激烈,机关枪和迫击炮声震撼山谷。

郭勋祺深知土城一战不仅决定着他这个旅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全局成败,因此一面急调最后一个团参战,一面向刘湘发报,催促各部尽快向土城会师。红军夜战仍未能奏效,土城道路两边已躺满伤兵,谁都知道战役绝不能再拖延下去。

毛泽东决定从次日凌晨开始总反攻,力争在两到三个小时内结束战斗,解决郭勋祺,同时调红二师前来参战。

1935 年 1 日 28 日,拂晓。

红军的总反攻尚未打响,偷越狮子岭的川军突然出现。

相对于关子门,狮子岭对土城的威胁更大,红军立刻投入重兵阻击。

郭勋祺既要顾及关子门,又不能放弃狮子岭,鉴于兵员不足,他想了个办法,就是把营拆成连,每次前方觉得顶不住了,就增援一个连。

这不是普通的步兵连,而是手枪连,除人手一支盒子炮外,还有八挺手提式机枪,有的甚至配备了机枪班,当年刘湘就靠它起家,火力很是生猛。

川军逐渐从守势转向攻势,红军方面本来预料两到三个小时结束战斗,但战至中午,非但没能扩大战果,从狮子岭冒出来的川军还一度逼近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所在的前敌指挥所。

3103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3 09:59:08--]

草鞋军团(246)毛泽东当时在土城后山观战,从后山可以看到前敌指挥所,前方险情令他吃惊不已,而此时红二师尚未到达,只能让

陈赓率军委干部团临时救急。

军委干部团成员皆为连排以上干部,每人头上一顶德式钢盔,配有手提式机枪和马刀,其威猛程度又超过了川军的手枪连。

经过一番短兵相接的搏杀,干部团不仅将川军击退,还俘虏了几名受伤的官兵。

正在后山观察战局的毛泽东当即称赞说:“陈赓,可以当军长!”发现“戴钢盔的红军”冲上狮子岭山顶,郭勋祺急忙再抽一个营用于增援。这个营的营长叫韦斌,外号韦驮,他正要出发,郭勋祺喊住他,对他说:“韦驮是护法神,诸邪看见都要回避,希望你把法术和威力都拿出来,使邪魔鬼怪逃之夭夭,以保护本旅平安得胜。”

众人听后一齐大笑。

郭勋祺作战,每个团都要派参谋人员督战,随时向他进行报告。这个时候他还要插科打诨开玩笑,是因为他已经知道战场开始对他不利,所以得设法调节一下气氛,以免部属过于紧张。

午后果然是一个转折点,红二师赶到了。

若以战斗力而论,中央红军中,红一军团是王牌,而红二师又是王牌中的王牌。他们的到来,带动了红军在关子门一线的反攻,红军开始像潮水一般猛袭而来。

川军接连失去关子门山谷内的几个山头,各部弹药即将耗尽,躺在山脚下无法送出的伤员则越聚越多,已达数百人。

部下见战局不利,便请示郭勋祺,再调援兵或从狮子岭抽一个营来助战。

郭勋祺已经把近乎整旅都压上了上去,身边只剩下最后一个手枪连,哪还有什么多余援兵,而狮子岭能吸引红军干部团出马,说明其重要性非同寻常,所以也抽不得。

郭勋祺没有其它办法,只能让前线硬撑,同时再次致电刘湘,催促各部速赴土城。

郭勋祺一个人在土城唱戏,都快唱岔气了。他对这些“友军”的行军速度多少都有些意见——走得也太慢了,说不定你们还没等赶上来,我就要被人打烂了。真应了那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就在这天下午,军委二局破译出了川军的密电码,从中得知,川军正在向土城合围,由此判断,对面敌军可能不止一旅。

311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09-03 20:38:06--]

草鞋军团(247)正好军委干部团抓到了俘虏,其中有一个叫王清泉的手枪连连长,被认为有很高的情报价值。在彭德怀和朱德都见过此人之后,毛泽东决定亲自讯问。

当问到兵力多寡时,王清泉唯恐讲少了,红军攻得更猛,便信口胡吹,除供称自己属郭勋祺旅外,又说潘佐旅在风筝坝作总预备队,廖海涛旅在后面跟踪而来,其余各旅正向土城推进,远的六七十里,近的只有三四十里。

在王清泉说这番话的时候,潘佐旅离土城还很远,更不可能在风筝坝作什么总预备队,但土城一役中郭勋祺旅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却使得毛泽东对王清泉的话确信无疑:对面川军不是一个旅,而是两个旅,此外尚有八九个旅将加入战团。

毛泽东还从王清泉口中了解到,刘湘共派了十二三万部队在长江南岸布防——当然这也是在吹牛,不过显然对毛泽东随后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天下午的战况似乎在验证着王清泉的话,不管红军如何占据优势,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郭勋祺的阵地。

红军高层开始进行紧张探讨,到傍晚,终于达成共识,即迅速撤出土城,西渡赤水河,实际上就是放弃了从泸州北渡的计划。

1935 年 1 日 29 日,上午。

前方向郭勋祺报告,弹药快打光了,如果还不补充,只好束手待毙。郭勋祺无计可施,只得跑去前线,当着官兵们的面,把刘湘、潘文华给他的电报读了一遍,无非是“各旅正兼程向土城合击而来”,不过是画饼充饥地给众人打打气罢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