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军团(372)何应钦胀红着脸,正要分辨,刘周书不由分说:“这些那些都不说了,我现在提三件事,你一定要给出个名堂。”听刘周书絮叨完她的三件事,部长着实给惊住了。

哪三件事?除了要在成都给刘湘修一座“中山陵那么大的墓园”,以及办一所“甫澄大学”外,还要让刘湘的儿子顶替刘湘做省 。

前面两件再难不难,后面一件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定然会贻笑大方。

何应钦苦着脸对刘周书说:“唉,刘夫人,你的要求也太过分了,我们是民国嘛,儿子咋能顶替老子呢?”刘周书听了,一屁股躺倒地上,一边满地打滚一边哭闹:“我的哥(刘湘)唉,你死得好惨呀。你一走了事,可让我们娘儿母子咋个办嘛。”何应钦无法可想,惟有口头上先应承一下:“我向委员长报告就是了,他一定会答应你的要求。”其他官员为了平息事端,也趁势上前解劝,甚至拍胸口担保,说将联名向蒋介石请愿,争取满足刘周书的全部愿望,公祭这才勉强搞完。

经过这么一闹,虽然蒋介石不可能真的让刘湘儿子“子承父业”,但还是尽力提高了规格,刘湘的葬礼也由此升为国葬。

四年之后,刘湘墓园在成都落成。该墓园与武侯祠相邻,占地一百多亩,有皇陵规格。抗战期间,民力凋敝,能

修成这样的样子,已着实不易。

大学打了折扣,改成了中学。据说刘湘的小儿子也在这所学校就读,听到一些学生在背后议论,说他老汉儿(刘湘)是军阀。

听得多了,刘湘的儿子就回家朝母亲告了一状。刘周书当即找来中学校长,说她要给学生训话。

没有刘周书,就没有这所中学,校长不敢回绝,赶紧把学生全都召集到操场。

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刘周书气呼呼地说:“我晓得你们有人说我娃儿他爸是啥子‘军爬’、‘军爬’的。未必他爸爬了你的哪个么妹儿?还是你家的房子票子?记住,这个学校是我开的,再有哪个敢乱说话,就把这学校关你妈的!散会!” 刘周书不愧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虎婆”,从大小官员到中学学生,全能通杀了个遍,而且她也没忘记要做“现代秦良玉”。她的弟弟以及刘湘的侄儿,当时都在川军中担任师长,刘周书带着他们以及一群荷枪实弹的卫士,成天口口声声地要挂帅统率川军。

648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8 10:50:28--]

草鞋军团(373)刘周书再泼再凶,不过是借着丈夫的名头,其实在四川军政内部并无根基。随着公祭、国葬结束,其政治资本将会越来越弱,蒋介石对这一点毫不怀疑,他真正在意的还是那些政客和军人。

尽管四川地方已没有那么大的敌意,但蒋介石仍不敢贸然让张群上任,就怕这位仁兄给人毫不留情地哄出来。

必须要找人疏通。

人已经找好了,他们分别是傅常、刘航琛、卢作孚。

三人之中,卢作孚为四川船运大王,刘航琛是工商界“木匠”,两人从政都是半路出家,且早已不受刘湘重用,现在既然人都死,投入蒋系阵营也没错。独有这个傅常,让人有吃了苍蝇的感觉,要知道,他过去可是刘湘最可靠的心腹啊。

刘湘出川,谁都不带,就带着一个傅常,那是真把这位兄弟当法正、庞统看待了。

可惜看错了。

刘湘一死,傅常就变得举止反常起来。在刘湘去世的第二天一早,他把刘湘的印章予以封存,对众人说:“我是甫澄的朋友。甫澄死了,我帮助他的任务也就完了。”傅常将所有善后工作扔给别人,独自住进汉口一家饭店,来个闭门谢客。因为很多事只有他知道,同事免不了还要上门请示,傅常一概不予作答,令大家十分不满。

都以为傅常要从此归隐,不料几天之后,此君就被蒋介石任命为重庆行营参谋长,正式投靠了蒋系阵营,让外界大跌眼镜。

傅常一行来到成都,自然要先到灵堂祭奠刘湘。不料川中文武早把他和唐式遵视之为投靠蒋介石的“叛徒”,刘周书更是咬牙切齿,怒不可遏,立即将傅常扣押起来,要枪毙于刘湘灵前。

钟体乾、乔毅夫正负责操办丧礼,见势不妙,急忙上前竭力劝阻,傅常才得以逃出灵堂。

灵堂祭拜之类都是做做样子,政客自有政客的正事。傅常等三人先找王陵基,见面直接报出了老蒋的新提议:川康绥靖公署可以保留,所有原来的委员、厅处长一律不动,只派张群单独一人来川,条件便是同意张群出任省 。

这是给四川地方的,王陵基另有好处。傅常等人暗示,事成之后可升王陵基为集团军总司令。

蒋介石已经认定,王陵基才是阻碍张群入川的最大阻碍,所以该花的血本一点不带含糊的。

651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9 08:09:49--]

草鞋军团(374)

王陵基有些动心了。

刘湘死后,谁都想继老大之衣钵,当然也没几个人会榆木脑袋到给刘周书“黄袍加身”,他们不过都在利用这个女人罢了。就在刘周书今天要杀这个不忠之人,明天要斩那个叛徒奸细的时候,这些人还偷偷地溜进灵堂,希望说服刘周书,指定自己为刘湘的唯一继承人。

王陵基不屑为之。他是励进会和甫系内当然的“太上老师爷”, 论忠心,论资历,论声望,谁能跟他比,谁敢跟他比,那是志在必得,舍我其谁,可以说,他完全用不着抱任何人的大腿和小腿,继承人席位非他莫属,省 一职也理所当然不可能花落它家。

可结果却是张群。王陵基大失所望,一股怒气全都发泄到了发布这一任命的老蒋身上:对你这样没眼力劲的人,如果我再把你当人,我就不是人了。

王陵基绰号“酱黄瓜”,犟脾气一上来便无可遏制,加上他也借此博取在川军人的支持,所以才会表现得那么慷慨激昂。

直到蒋介石派傅常送上乌纱帽,王陵基终于有了心花怒放的感觉。

老天还是公道啊,如我这样的高手,就像针尖麦芒,一口布袋子怎么可能藏得住呢,那些无论如何钻不出去的,不过是麦糠罢了!在军队系统,集团军总司令差不多就是省 一样的级别,这要拒绝了岂不是暴殄天物?王陵基又得意又眼谗,心里面早就默认了新提议,问题是,他前面已经把狠话放出去了,现在一个人再悄没声息地收回来,恐遭众怒。灵官思量着得找个人来附和一下,这人不能是普通人,而必须是重量级的。

这就想到了邓汉祥,他原先不是欢迎张群入川最积极最起劲吗,以邓汉祥在四川政坛的地位,若是举手赞成,那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王陵基给邓汉祥和各师师长发出请阑,请他们来家里吃饭。

邓汉祥一进门,傅常就迎了上去:“我们刚刚到成都,来不及看你,以后四川的事,还要请你多费心。”邓汉祥立即意识到傅常话里有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傅常见对方单刀直入,只好一五一十地把新提议重复了一遍。

对于傅常,邓汉祥最乏好感。当初这厮没少在刘湘面前进谗言,无非是说他邓汉祥如何阴险诡诈,如何想做省 ,如何暗通“中央”,是个潜伏的“奸臣”云云,不料转来转去,第一个急着做“奸臣”的,原来还是他自己!

6546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19 08:10:39--]

草鞋军团(374)

王陵基有些动心了。

刘湘死后,谁都想继老大之衣钵,当然也没几个人会榆木脑袋到给刘周书“黄袍加身”,他们不过都在利用这个女人罢了。就在刘周书今天要杀这个不忠之人,明天要斩那个叛徒奸细的时候,这些人还偷偷地溜进灵堂,希望说服刘周书,指定自己为刘湘的唯一继承人。

王陵基不屑为之。他是励进会和甫系内当然的“太上老师爷”, 论忠心,论资历,论声望,谁能跟他比,谁敢跟他比,那是志在必得,舍我其谁,可以说,他完全用不着抱任何人的大腿和小腿,继承人席位非他莫属,省 一职也理所当然不可能花落它家。

可结果却是张群。王陵基大失所望,一股怒气全都发泄到了发布这一任命的老蒋身上:对你这样没眼力劲的人,如果我再把你当人,我就不是人了。

王陵基绰号“酱黄瓜”,犟脾气一上来便无可遏制,加上他也借此博取在川军人的支持,所以才会表现得那么慷慨激昂。

直到蒋介石派傅常送上乌纱帽,王陵基终于有了心花怒放的感觉。

老天还是公道啊,如我这样的高手,就像针尖麦芒,一口布袋子怎么可能藏得住呢,那些无论如何钻不出去的,不过是麦糠罢了!在军队系统,集团军总司令差不多就是省 一样的级别,这要拒绝了岂不是暴殄天物?王陵基又得意又眼谗,心里面早就默认了新提议,问题是,他前面已经把狠话放出去了,现在一个人再悄没声息地收回来,恐遭众怒。

灵官思量着得找个人来附和一下,这人不能是普通人,而必须是重量级的。

这就想到了邓汉祥,他原先不是欢迎张群入川最积极最起劲吗,以邓汉祥在四川政坛的地位,若是举手赞成,那事情就比较好办了。

王陵基给邓汉祥和各师师长发出请阑,请他们来家里吃饭。

邓汉祥一进门,傅常就迎了上去:“我们刚刚到成都,来不及看你,以后四川的事,还要请你多费心。”邓汉祥立即意识到傅常话里有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傅常见对方单刀直入,只好一五一十地把新提议重复了一遍。

对于傅常,邓汉祥最乏好感。当初这厮没少在刘湘面前进谗言,无非是说他邓汉祥如何阴险诡诈,如何想做省 ,如何暗通“中央”,是个潜伏的“奸臣”云云,不料转来转去,第一个急着做“奸臣”的,原来还是他自己!

654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20 11:34:50--]

草鞋军团(375)

让傅常做邓汉祥的说客,实在是找错了对象。

邓汉祥毫不客气地说:“这个办法,别人的意见怎么样我不管,我是不赞成的。张群早来我晚走,晚来我早走,反正他要来,我就走。”傅常尴尬不已,还要劝说,邓汉祥撂下一句:“好在我是贵州人,我的去留,不会对各方产生任何关系和影响。”

说完就再不理会傅常。

川军各师师长亦视傅常为朝三暮四的“叛徒”,见邓汉祥都这样说,也都对新提议表示反对。

王陵基的这顿饭算是白请了,一点效果没有。吃完饭,他决定在励进会内部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开会商议,如果中层军官能给以支持,事情仍有望柳暗花明。

王陵基的家就在励进会址对面,他让傅常等人在家里坐等消息,自己去召集会议。

不料中层的态度比高层还要来得激烈。开会时,有人说刘湘是被蒋介石给毒死的,而毒药就是由傅常拿去的,应该将傅常杀掉,又有人说傅常、刘航琛、卢作孚全是汉奸,除取傅常项上人头外,另外两人也不能放走。

会场气氛越来越紧张,众人大有冲将出去活捉傅常等三人的架势。王陵基一看不妙,急忙进行解释,并以身家性命担保此三人只是传话信使,绝无危害四川地方的意图和举动,会场这才安静下来。

会议结果,一致反对新提议,也就是拒绝张群入川。

傅常等人仓皇出奔,飞回汉口向蒋介石汇报时,都说是邓

汉祥一人从中作祟。

在蒋介石原先的印象中,邓汉祥是最接近“中央”的,且与张群交情不错,连他都站出来阻止,可想而知,张群入川是再不可能了。

只好换人,张群换成了顾祝同。

在蒋系阵营,顾祝同是个特殊军人,或者说是个极有政治和交际手腕的军人。他明白,在留守川军高度团结的情况下,他这个“外人”要是贸然入川,其下场和境遇可能比张群还惨。

顾祝同想到了参加淞沪会战的四十三军军长郭汝栋,不如借用一下他的人脉。

郭汝栋过去混迹川中,与潘文华私交很深,他奉顾祝同之命与潘文华见面密谈。

潘文华自从在前线被予以撤职处分后,感到大丢脸面,情绪一度十分消沉。蒋介石虽已将他的处分令改为“撤职留任”,但与已跃升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唐式遵比较,还是抬不起头,因此潘文华一直未去部队,而是躲在汉口的饭店内闭门不出,夜夜“孤灯萤然”,瞻望未来,除了彷徨还是彷徨。

6602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21 06:30:28--]

草鞋军团(376)郭汝栋来的正是时候。他在密谈中告诉潘文华,说顾祝同很信任你,你的“撤职留任”也会很快撤销,并将内定你

为集团军总司令。

潘文华了解了一下,对方无非想让他陪着一道去成都上任,然后加以支持,这个买卖划算啊,为什么不做?潘文华反应热烈,蒋介石和顾祝同便知道事情有了转机,“撤职留任”果然很快就撤销了。之后,除蒋介石出面宴请外,顾祝同又亲自找潘文华商谈,表示他本人主持川政只是过渡性质,将来还是要全力扶植潘文华。

一切妥当,顾祝同这才放心地同潘文华、郭汝栋三人乘专机飞往重庆,先由潘文华给成都的王陵基通长途电话。

电话通了,王陵基一听便火了。

省是张群还是顾祝同,都无所谓,关键是把他给甩在了一边,什么好处没有,这算怎么一回事。

灵官当即在电话中对潘文华说:“如果顾祝同敢飞成都,我就用机枪大炮在机场上迎接他!”顾祝同听得此言,便知道成都去不得了,只得叮嘱潘文华先行赴蓉。

潘文华到成都后,首先与钟体乾、乔毅夫接洽。他起先对四川地方如此反对张群还不甚了了,以为真的是张群个人不受欢迎,几轮谈下来,才弄清楚,原来反张群就是反蒋介石,把张群换成顾祝同,还是一样,只要是蒋系阵营派出来的,一律抵制。事情很明白了,如果他潘文华帮着顾祝同说话,就是站在蒋系阵营说话,毫无疑问也会沦落为唐式遵、傅常一样的“叛徒”,被人人喊打。

好险,差点上了蒋介石和顾祝同的当,那个集团军总司令的承诺不是香甜可人的大饼,而是能让你掉坑里的诱饵。

潘文华立即决定改弦更张,抛掉顾祝同,与留川军人站在同一个立场。

潘文华回川,没能让顾祝同当上省 ,却为“后刘湘时代”的继承人之争增添了一个新的人选。

要知道谁是刘湘事业的衣钵传人,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励进会的继任会长。

当时的留川将领,大部分都是励进会的重要骨干,保安团和保安队的团长、大队长,也大多是励进会会员,说这个组织控制着留守川军的命脉,也未尝不可。由于励进会会址位于成都文庙后街,当时社会上纷传:“四川的政治中心在文庙街。”

6637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22 08:11:30--]因在外处理个人事务,近期《草鞋军团》将暂停更新几天,感谢大家对作者本人及其作品的关注和支持!

6673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30 11:08:43--] 草鞋军团(377)在潘文华入局之前,一堆人记挂着上位,不过最有信心从死去的老大手里接过绿玉杖的就两,王陵基和王缵绪,可称“二王”。

王陵基身为代理会长,以为光凭老资格就能降服众人。

王缵绪则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在部分留川军官中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励进会的一些旅级中层军官都看好他,愿推其为首领。

“二王”皆视对方为唯一竞争对手,他们几乎没有考虑潘文华。原因是潘文华系光杆回川,回来后又杜门谢客,不问时事,看上去既无实力也无欲望参与竞争。

可实际上,与“二王”相比,潘文华更像一个老练的政客。

长达八年的重庆市长经历,以及与钟体乾等谋臣相对密切的关系,都为他占到了先机。

“二王”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不把钟体乾等人放在眼里,相反,潘文华更清楚谋臣在政坛上纵横捭阖的手段,因此对钟体乾等人的意见皆言听计从。

潘文华的部属于此时在幕后大力造势,说刘湘临死前,已确定潘文华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召其前去,执手相看泪眼,还呜咽着唤其“仲三”(潘文华的字)等等。

这种说法实在可疑,因刘湘死前早就不能言动,连遗嘱都无法口述,又怎么能把场面搞得如此生动呢?再有疑点,对需要它的人来说,也会变成真实故事。

甫系原有“三老”之说,即钟体乾、张斯可、乔毅夫,但蒋介石在汉口向“甫系三老”宣召,张斯可不顾钟、乔二老的反对,执意要去会蒋,于是睡诸葛亦与钟、乔反目。

这个时候,太需要“忠臣”了。钟体乾把刘湘的“临终托付”拿出来作为凭据,又将几个候选人比较了一番:王陵基“粗暴”,王缵绪“老乱”,唐式遵“瘟症”,结果是潘文华较为忠厚,就选他了。

“老干部”的作用从来不容低估。在现实政坛中,哪怕这些老头子退了休,都可能对人事产生关键影响,更不用说尚在其位了。经过钟体乾等人的暗中运作,绝大部分甫系人马都开始倒向潘文华。

得到钟体乾的支持,潘文华乘热打铁。他腰缠万贯,有的是钱,回川后就把重庆原属自己的大片土地,转送给刘周书。

刘周书是个农村妇女,跟着刘湘也没享到过多少福,现在丈夫死了,原来的部下还对自己这么好,一下子既感动又激动,当下也不想再做挂帅出征的“现代秦良玉”了,转而把潘文华指定为刘湘的继承人,使潘文华更成为众望所归的最佳人选。

6837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30 11:09:44--]草鞋军团(377)在潘文华入局之前,一堆人记挂着上位,

不过最有信心从死去的老大手里接过绿玉杖的就两,王

陵基和王缵绪,可称“二王”。

王陵基身为代理会长,以为光凭老资格就能降服众人。

王缵绪则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在部分留川军官中有一定影响力,尤其是励进会的一些旅级中层军官都看好他,愿推其为首领。

“二王”皆视对方为唯一竞争对手,他们几乎没有考虑潘文华。原因是潘文华系光杆回川,回来后又杜门谢客,不问时事,看上去既无实力也无欲望参与竞争。

可实际上,与“二王”相比,潘文华更像一个老练的政客。

长达八年的重庆市长经历,以及与钟体乾等谋臣相对密切的关系,都为他占到了先机。

“二王”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不把钟体乾等人放在眼里,相反,潘文华更清楚谋臣在政坛上纵横捭阖的手段,因此对钟体乾等人的意见皆言听计从。

潘文华的部属于此时在幕后大力造势,说刘湘临死前,已确定潘文华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召其前去,执手相看泪眼,还呜咽着唤其“仲三”(潘文华的字)等等。

这种说法实在可疑,因刘湘死前早就不能言动,连遗嘱都无法口述,又怎么能把场面搞得如此生动呢?再有疑点,对需要它的人来说,也会变成真实故事。甫系原有“三老”之说,即钟体乾、张斯可、乔毅夫,但蒋介石在汉口向“甫系三老”宣召,张斯可不顾钟、乔二老的反对,执意要去会蒋,于是睡诸葛亦与钟、乔反目。

这个时候,太需要“忠臣”了。钟体乾把刘湘的“临终托付”拿出来作为凭据,又将几个候选人比较了一番:王陵基“粗暴”,王缵绪“老乱”,唐式遵“瘟症”,结果是潘文华较为忠厚,就选他了。

“老干部”的作用从来不容低估。在现实政坛中,哪怕这些老头子退了休,都可能对人事产生关键影响,更不用说尚在其位了。经过钟体乾等人的暗中运作,绝大部分甫系人马都开始倒向潘文华。

得到钟体乾的支持,潘文华乘热打铁。他腰缠万贯,有的是钱,回川后就把重庆原属自己的大片土地,转送给刘周书。

刘周书是个农村妇女,跟着刘湘也没享到过多少福,现在丈夫死了,原来的部下还对自己这么好,一下子既感动又激动,当下也不想再做挂帅出征的“现代秦良玉”了,转而把潘文华指定为刘湘的继承人,使潘文华更成为众望所归的最佳人选。

683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30 11:13:48--]

回来了。没有弃楼

6839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1-30 23:37:56--]

刚回来就应邀在“凭栏观史”上瞎侃了一通。

微博起来后,感觉如今的天涯人气大不如前,但内心对天涯还是存有一份感激之情,总想为它做一点什么,希望我的瞎侃没惊着大家,呵呵。

6872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1 08:32:48--]

草鞋军团(378)“二王”全被蒙在鼓里,一直到励进会召开大会,选举正式会长,两个家伙还笃定得很,以为自己当选,乃是坛子里面捉乌龟,手到擒来的事。

当天钟体乾先发言。他说:“甫公死后,这个班子还需要有人继续领导。我个人的意见,是选一个平素甫公最信得过的人,来继承他的事业,从而使他放心于地下。”

钟体乾语毕,立即有人响应:“推潘文华继任本会会长!”“二王”还没回过神来,会场上已掌声四起。接着有人起而补充:“潘文华作领导,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如果有人反对,定是川奸,我们将共去之。”

又是掌声,又是呼应。

“二王”面红耳赤,跟着拍了几下巴掌,便灰溜溜地离开了会场。

潘文华当选励进会会长,前线如刘兆藜,后方如彭焕章, 一众将领皆示臣服,使得潘文华在川根基逐渐稳定下来。

落选的王缵绪先是瞧不上潘文华,看到潘文华真的有望继刘湘之后成为新的帮主,便马上调整情绪,与潘文华谈起了合作。

“二王”的官场性格完全不同,灵官成天一副宁折不弯的样子,王缵绪向来都很灵活。说到底,搞政治嘛,没有气节,只有节气,适当转个弯是必要的。

合作得有资本。王缵绪的资本是他在留川部队中拥有一定实力,而潘文华回川时还是一无所有,光杆一个,所以生意才谈得起来。

王缵绪早就设想好了双方的合作模式:由他出任省 ,潘文华出任绥靖公署副主任;三个月后,王缵绪率部出川抗战,潘文华兼理省 。

三个月,就三个月,你让我过一下主持川政的瘾,然后就什么都是你的了。

潘文华欣然同意。当钟体乾及励进会高层表示异议时,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过是在施计利用王缵绪罢了。

“王缵绪诡计多端,对第二十一军的内幕知道得最清楚,如果不把他拉住,他必然倒向蒋系阵营,不如先把省 职位给他,使他站在我们这边,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在潘文华看来,他已经拿到了“绿玉杖”的一半,另一半也迟早是他的,不用过于着急,同时,也可以借此向外界显示他的谦让大度,看起来会更像刘湘的衣钵传人。

顾祝同在重庆望眼欲穿,巴巴等来的,却是这样一个败兴消息,只得匆匆返回汉口向蒋介石汇报。

两大阵营内部自此都展开了紧张的磋商,不过要讨论的已不是张群还是顾祝同,而是王缵绪还是潘文华。

687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2 11:54:47--]

草鞋军团(379)

蒋系阵营以张群的意见为主流,认为虽然外派的两个“节度使”暂时都无缘于川政,但既然是要从川将中选,与那个跑上来硬抢省的王缵绪相比,“川政还是仲三(潘文华)主持好”。

四川方面,不管钟体乾等人如何劝说,潘文华都不肯改变态度,执意要先把王缵绪推上前台。

王缵绪难孚众望,潘文华又坚不就职,四川省 总不能一直空着,蒋介石被迫再征新的人选。

经刘航琛等人提议,贺国光浮出水面。

贺国光集张群、顾祝同优点之长,张群是川籍,他也是川籍,顾祝同乃好好先生,贺国光与四川各方相处亦大体融洽,此外,贺国光还是速成同学,这一背景,张、顾均不能及。

于是蒋介石把王缵绪、王陵基等人都召到汉口,会上正式

提出要以贺国光继任川省 ,并且态度异常坚决。

众人在会上都诺诺连声,表示同意,晚上回到寓所,王缵绪开始垂头丧气,连声大呼:“贺国光主政四川,大家完了,完了!”其实真正觉得完了的是他自己。从毛遂自荐起,王缵绪做梦都想当这个省 ,他对别人说:“你知道杨森发动统一之战时,我为什么反对杨森吗?”

知道这段历史的,都能想出王缵绪说过的那些话,什么厚此薄彼,不看重他这个老前辈啦,甚至于杨森对老婆刻薄那些。

王缵绪全部予以否认:“不是的。我反对杨森的真正原因,是他不让我当四川省长!”

统一之战时,要是杨森能捞到四川省长,他干嘛自己不当?再说了,那时的王缵绪是个什么资历,离省长之位也太远了。

只能说王缵绪这个人,真是嘴巴两张皮,边说边还移。他那意思就是,现在谁要是不让他当省 ,他也会像反杨森那样反他。

提议贺国光的,是刘航琛,王缵绪便把刘航琛给恨上了。

刘航琛搞工商金融出身,王缵绪暗指他贪污,侵吞公款,还准备对刘航琛实施“绑票”,先捆起来再说。

有人提醒他:“刘航琛虽坏,如今势头也不比从前,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加之此人长袖善舞,要整垮他并不容易,而且这种时候,实不应树敌过多。”王缵绪这才默然不响,但你要他就此善罢甘休是绝对做不到的,最后他一咬牙:既然不让我当成 ,别人也休想当成!

690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3 09:21:06--]

草鞋军团(380)在武汉开会时,王缵绪曾听到一句话,说“川局好象鼎锅里的开水,不是瓢把冷水就能扑得下去的”。

这话的原意是形容川局之复杂,王缵绪正好把它拿来作为反对贺国光的理由,指使他人发出联名通电,把贺国光说成外来的那一瓢“冷水”。

贺国光和张群、顾祝同一样,都知道川情复杂,内心并不想来趟这浑水,只不过难违上命,勉力为之而已。

获悉成都军界集体反对其主持川政,贺国光颇有些哭笑不得,说:“我好比是四川嫁出去的姑娘,这次如果能回到娘家,亦不过将房内床被陈设打扫干净,整理就绪之后就离开,哪里会久呆。你们哪一个自觉适宜,便可以回来做这个省 ,我都欢迎,也不会和谁争抢,又何必恶语相加呢?”

第三个钦命大吏也就此歇火。

张群、顾祝同、贺国光先后被拒,潘文华再三推辞,成都军界见一个反一个,蒋介石被这帮四川人弄得要发疯了,恨不得冲出去挨个揪住领子,来个琼瑶式的咆哮:那你说让谁当?!到底让谁当?!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早就知道四川这潭水很浑,本以为刘湘去世会解决问题,没想到不仅什么都没解决,水反而更浑了。

四川是抗战大后方,这样动荡不定怎么能行,蒋介石为此不得不抽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关注四川动态,并通过委员长侍从室等机构,下大力气搜集相关情报,以掌握四川方面的活动情况。

研究出真知,蒋介石很快发现,当受到外来威胁时,四川军政大员们极易抱团,外来者很难渗透进去,但这并不表明其内部完全铁板一块,尤其是在刘湘死后,潘文华立足未稳,在缺乏绝对核心的情况下,各方势力又形成了新的平衡。

既然从外面钻不进去,那就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以川制川。

1938 年 3 月 16 日,蒋介石推出一系列措施,将邓锡侯奉调回川,出任川康绥靖主任,潘文华任副主任,向刘文辉作出许诺,答应在西康建省后,由他任西康省 。

当时日军正大量收集有关中方的情报,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分析认为,蒋介石把邓锡侯调回四川,将四川问题的解决托付给他,如此软弱妥协的态度过去少见。再联系蒋介石腰间缠有绷带,单独步行困难的传闻,日军方面大感庆幸,甚至认为蒋政权的前途已经靠不住了。

6924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4 08:21:11--]

草鞋军团(381)他们并不知道,这只是蒋介石“以川制川”的第一步。通过这一步,不仅从表面完备了西康人事结构,更重要的是借此挤掉了一直在幕后“兴风作浪”的钟体乾和乔毅夫,而后面这两人还有苦说不出,称得上是一套极其漂亮的组合拳。

接下来再敲定四川省 。蒋介石要来了侍从室整理的调查材料,这份材料对四川军政首脑的情况逐个进行了跟踪,在“王缵绪”这一栏上如此记录:刘湘逝世之日,留川部队中以王缵绪资望较高,但是在“中央”让邓锡侯回川任职后,王缵绪“极失望,怨恚颇甚”。

蒋介石反复斟酌之后,决定给这个王缵绪一点“希望”,特召其到武汉见面。

接到电报,王缵绪那个激动。正兴冲冲要奉召启程,他意外得知,杨森也将前往汉口。这让他马上着急起来,担心杨森半路抢了他的省 ,便约杨森一道前往汉口,路上好用话语试探。

见面之后,杨森快人快语:“过去我不该与刘甫澄冲突,其实我和他就是哥俩,他当大哥,我为二哥。如今大哥死了,就应该二哥继承,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王缵绪一听脸色都变了,这不摆明来截道了吗?孰料杨森倒是另有打算:“你和潘文华要主持四川军政,我支持,不过第七战区不应该因刘甫澄死了便告结束,你们应该主张恢复第七战区。我可以给你们效劳,来当这个第七战区的司令长官,这样内外维护,对大家都有好处。”王缵绪这才弄明白,杨森对“绿玉杖”没兴趣,对打仗和指挥川军有兴趣。也是,杨森从来没觉得他比刘湘矮过一头,怎么肯当刘湘的“孝子贤孙”或者是接班人呢?发现是虚惊一场,王缵绪这才吁了口气。他根本不关心第七战区是否要恢复,他关心的是省 大印。

当谒见蒋介石时,王缵绪那神情真是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私下里的那些咒骂和牢骚都不知飞到了哪个爪哇国去了。

说白了,王某就是后宫一不得宠的妃子,如今老头子翻了他的牌,眼见着要招寝了,能不喜出望外吗?当蒋介石问他家里有几个子女时,王缵绪一时紧张,竟然回答:“因为多娶了几个老婆,便多生了几个儿子,我一生就做了这一件混帐的事。”

蒋介石向来不苟言笑,听到这里,也不由笑了起来。

6947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5 10:58:40--]草鞋军团(382)回川之后,王缵绪还得意地向别人描述,

说着说着,他也觉得有些不妥,便自我解嘲说:“我娶

了几个老婆,他老蒋还不是有过好几个老婆,只不过跟

我不同,是离了婚再娶罢了。我混帐,他不是一样的混

帐吗?我这是幽默,在暗讽他哩。”1938年4月26日,蒋介石改派王缵绪代理四川省政府,邓汉祥仍任秘书长,把省政府的一套班子装备了起来。

当一张张板凳安好,大家各就各位,蒋介石曾发现并为之头疼的那个特点再次重复:两套班子五个人,抱起了团。

两套班子是绥靖公署和省政府,五个人分别是主持西康军政的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主持四川军政的王缵绪、邓汉祥。五人轮流作东,以吃饭为名,商量如何表面拥蒋,暗中防制,以使蒋介石对川康无从下手。

眼看“以川制川”即将前功尽弃,全面破产,“犹大”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

这个“犹大”,就是王缵绪。

犹大不是白做的。王缵绪对潘文华说,三个月后把省交出来,并非真心话,他不仅不想交还,还记挂着早日转正,把头衔上的“代”字给去掉,为此,他甘愿冒大不韪,上演一出潜伏的好戏,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王缵绪认为自己已经是老蒋的人了,给老蒋充当探子,为其通风报信,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没什么好亏心的。刘湘生前,很多人都说王缵绪早就是复兴社分子,其实并非事实。事实是,直到王缵绪担任代理省 之后,四川复兴社才以此为契机,试图发展王缵绪入社。

正好那时候王缵绪急欲转正,却又找不到关系和门路,四川复兴社便通过王缵绪的秘书,告诉王缵绪说,只有加入复兴社,得到蒋介石的信任,那个省 的位置才能做得牢靠。

王缵绪一听果然动了心,某天晚上,他跟着四川复兴社的人,偷偷跑进一间会议室,填了入社表,并向蒋介石的头像行三鞠躬礼,就此加入了复兴社。

虽然入了社,王缵绪自认还只是个小社员,所谓明知没地位,坚信有机会,不先立点功还行?“五人团”每天的谈话内容,都会被王缵绪暗暗记住概要,然后通过复兴社这条线层层上报给蒋介石。

刘文辉找邓锡侯商量,认为留守川军的枪枝多,子弹少,想让王缵绪少成立两个保安团,用节省下来的薪饷密购子弹,以备将来和蒋介石抗衡。

6980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6 11:54:48--]

草鞋军团(383)邓锡侯去跟潘文华一说,潘文华一拍胸脯,便去说服王缵绪。王缵绪表面一口应承,背地里却向复兴社告了密。

1938 年 5 月,蒋介石任命潘文华为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前

去修筑大巴山防御工事。

这其实是一条“一石二鸟”之计。抗战当然是第一需要,大巴山工事可防止日军沿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入川,从而动摇抗战后方,另一方面,潘文华的绥署由国防部指定设在阆中,与居于成都的邓锡侯、刘文辉隔开,主管西康的“邓、潘、刘”也就不能整天在一块咬耳朵了。

可是潘文华自有他的办法。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工事告一段落,他便称病赴蓉医治,又与邓锡侯、刘文辉凑到了一起。

随着武汉的“中央”各机关陆续全部迁往重庆,西南地方自保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当时便有谣传,说云南要投降日本人,蒋介石便催促云南军政首脑龙云前去汉口会面,以正视听。

龙云从汉口返回后,中途在成都与“五人团”闭门密谈,双方签定了一项对抗蒋介石,巩固各自地盘的联防密约。

王缵绪和众人一齐签约,签完了,他就捉摸着,如何把谈话和条约内容报告蒋介石。

正好这时蒋介石电约王缵绪前往汉口。王缵绪欣喜若狂,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密报起了作用,但同时还要装模作样,他把另外四人请到家里吃饭,吃饭时出示蒋介石的电报,一脸天真地征求意见,问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大家说去好了,怕什么呢,肯定是好事不是坏事。即便是坐上飞机之后,王缵绪仍然不知道,在蒋介石发出电约之前,尚有许多的曲折,其中的一条就是,对于他加入复兴社这件事,康泽事前不知道,事后不同意,蒋介

石更是被蒙在鼓里。

复兴社的加入规定十分严格,凡是上层将领,必须蒋介石本人亲自批准才行,何况当时蒋介石已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代替复兴社,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再吸收社员。

王缵绪以为他的密报会通过四川复兴社,直接报告蒋介石,其实四川复兴社并无这一职权,那些密报都是经康泽汇报的,康泽也并没有透露过王缵绪就是复兴社员,等于他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眼看事情要穿帮,四川复兴社负责人史良骑虎难下,只得先到汉口见康泽,请康泽权宜从事。

7009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6 11:56:03--]

草鞋军团(383)邓锡侯去跟潘文华一说,潘文华一拍胸脯,便去说服王缵绪。王缵绪表面一口应承,背地里却向复兴社告了密。

1938 年 5 月,蒋介石任命潘文华为川陕鄂边区绥靖主任,前去修筑大巴山防御工事。

这其实是一条“一石二鸟”之计。抗战当然是第一需要,大巴山工事可防止日军沿当年红四方面军的路线入川,从而动摇抗战后方,另一方面,潘文华的绥署由国防部指定设在阆中,与居于成都的邓锡侯、刘文辉隔开,主管西康的“邓、潘、刘”也就不能整天在一块咬耳朵了。

可是潘文华自有他的办法。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工事告一段落,他便称病赴蓉医治,又与邓锡侯、刘文辉凑到了一起。

随着武汉的“中央”各机关陆续全部迁往重庆,西南地方自保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当时便有谣传,说云南要投降日本人,蒋介石便催促云南军政首脑龙云前去汉口会面,以正视听。

龙云从汉口返回后,中途在成都与“五人团”闭门密谈,双方签定了一项对抗蒋介石,巩固各自地盘的联防密约。

王缵绪和众人一齐签约,签完了,他就捉摸着,如何把谈话和条约内容报告蒋介石。

正好这时蒋介石电约王缵绪前往汉口。王缵绪欣喜若狂,认为一定是自己的密报起了作用,但同时还要装模作样,他把另外四人请到家里吃饭,吃饭时出示蒋介石的电报,一脸天真地征求意见,问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大家说去好了,怕什么呢,肯定是好事不是坏事。

即便是坐上飞机之后,王缵绪仍然不知道,在蒋介石发出电约之前,尚有许多的曲折,其中的一条就是,对于他加入复兴社这件事,康泽事前不知道,事后不同意,蒋介石更是被蒙在鼓里。

复兴社的加入规定十分严格,凡是上层将领,必须蒋介石本人亲自批准才行,何况当时蒋介石已决定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代替复兴社,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再吸收社员。

王缵绪以为他的密报会通过四川复兴社,直接报告蒋介石,其实四川复兴社并无这一职权,那些密报都是经康泽汇报的,康泽也并没有透露过王缵绪就是复兴社员,等于他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

眼看事情要穿帮,四川复兴社负责人史良骑虎难下,只得先到汉口见康泽,请康泽权宜从事。

7010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7 07:54:02--]

草鞋军团(384)康泽跟复兴社的大多数头目一样,缺乏新政学系那样的政治头脑和谋略,当着史良的面大发雷霆,说他是在胡作非为,应受纪律处分,坚决不肯让王缵绪入社。

无可奈何之下,史良找到国民党元老邵力子,请他给蒋介石进言。

经过邵力子说项,蒋介石召见史良,问明王缵绪的态度后,他点了点头:“可以,只要你们有把握,就照这样决定。”蒋介石立即叫来侍从室主任俞济时,电召王缵绪来汉。

老头子都同意了,康泽也转怒为喜,带着史良一道去机场迎接王缵绪,并亲自领王缵绪去见蒋介石。

1938年8月1日,王缵绪在汉口正式就任四川省,终于如愿以偿。

联防密约是王缵绪带给蒋介石的一件礼物,蒋介石闻之勃然大怒,当即免去邓汉祥秘书长一职,其余省府人员也全部更换,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虽未受到处分,却也被吓到面无人色,再也不敢抱团生事。

蒋介石以一记敲山震虎,把“五人团”拆得七零八落,“后刘湘时代”川局动荡的状况自此基本告一段落。

在被召回后方之前,邓锡侯正与孙震一道,率第二十二集团军开赴鲁南前线。

因为军纪问题,川军在山西曾饱受诟病,这次去山东,邓、孙早就听说,山东、山西虽是一字之差,但民风区别很大,此地老百姓可以用强悍两个字来形容。

说是有一支过境部队,路上看到一个牵着骡子的山东人。

部队要征用这头骡子,山东人抵死抗争,就是不肯给,最后部队还是没征成。

邓、孙听在了肚子里,又吸取山西的教训,就特别整顿了军纪。邓锡侯对全军说,山东乃孔孟礼义之乡,知书达理所在,民间居室是绝对不允许你们随便闯入的。

此时鲁南大地已是冰天雪地,川军中仍有人穿着短裤,但纪律严整,沿途秋毫无犯,与鲁军西撤时的军纪荡然形成鲜明对比,老百姓见到后十分惊异。

川军所过之处,家家户户都把门前的雪打扫了个干净。这有个讲究,山东人以鲁军为耻,称山东因此得了伤寒病,必须用大黄才能医治,而川军就是四川的大黄。山东只要一服药,立即会药到病除,门前扫雪暗含的就是这层意思。

消息传到武汉,曾对北上川军感到失望的蒋介石也相当高兴,特电予以嘉奖。

7029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8 08:50:38--]

草鞋军团(385)川军所要做的,是趁南侵的第 10 师团(矶谷师团)主力汇集之前,尽可能向北延伸空间,以便进行逐次抵抗。

1938 年 1 月 14 日,第二十二集团军前卫部队向最前沿的两下店日军据点发起攻击,结果迎头就吃了个败仗。

和娘子关战役时一样,还是武器太差,参战的各步兵连竟然没有一挺轻机关枪,更没有大炮,光靠川造步枪很难有所成就。

青春就是要撞破头,川军并不气馁,没有枪,就用刀。

战场区域内恰有需要予以破坏的津浦铁路,官兵们就地取材,把铁轨拆下来后,雇请大批当地铁匠日夜打造马刀。

1938 年 2 月 8 日,邓锡侯奉调回川,孙震就任集团军总司令,在他的命令下,前沿部队再次做好了攻击准备。 1938年 2 月 14 日,两下店烽火又起。川军的头两次进攻依旧未能得手,到第三次,便组织了八百人的敢死队,敢死队员把不堪使用的川造步枪扔到一边,一人拿上一把马刀和四颗手榴弹。

当天晚上,正逢天降大雪,指挥官灵机一动,下令敢死队员将棉衣反穿。因棉衣里层为白色,可以与漫天飞雪相混和,在偷袭中起到了极好的隐蔽作用。在重机枪的掩护下,八百壮士冲进镇内,砍死砍伤敌人甚多,并趁势夺取两下店据点。

日军尔后从邹县调来大批援兵,因力量悬殊,且缺乏火炮支援,两下店得而复失。

1938 年 2 月 17 日,在距离两下店十多里的郭山,双方再战,日军攻,川军守。此役日军采用大炮轰击,经过密集炮击,连山上的野兔都给炸死了。

野兔不能幸免,人可以没事。炮一来,官兵就躲到山梁背后,炮停了,又迅速回到阵地,依托重机枪阵地,屡屡击退日军进攻。

两下店和郭山两战,虽规模均为中型,孙震前前后后所用也不过一团,但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硬仗。更重要的是,与娘子关战役时,川军呼拉拉上去了一大堆,最后却大部分糊里糊涂,窝窝囊囊地败下阵来不同,这次他们打得既顽强又灵活,可以说首开鲁南抗战之先声。正面攻防极少回旋余地,一般都是硬碰硬,尤其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打阵地战,损失大是难免的,比如两下店一战,八百壮士最后就只剩下了两百多人。与之相比,敌后游击战要划算得多。

7058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09 10:04:46--]

草鞋军团(386)在洪洞休整时,川军曾与由红军改编的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相邻而居。两军在内战时彼此为敌,因抗战中又成了友军,平行一比较,八路军的军容军纪包括作战能力,让邓锡侯和孙震几有自惭形秽之感。

同是参加太原会战,川军在晋东娘子关损失折将,折了个大本,八路军却在晋北平型关巧妙伏击,赚了个过瘾。尤其是参与那一仗的林彪第 115 师,很多人都穿上了缴获的黄呢大氅,骑上了东洋马,扛上了“歪把子”轻机枪(又称牛腿机枪)、三八大盖、掷弹筒……邓锡侯和孙震看到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术相当服膺。他们把作为四川老乡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请到军部,专门给连长以上的军官传授游击战术。

孙震在组织两下店、郭山两战的同时,也效仿八路军,派了一个团潜入日军已占领的邹县、曲阜之间,展开游击作战。

邹县相当于日军的前沿,曲阜是后方,二者中间的小雪村、凫村一带为输运军火补给的交通要道,就仿佛是太原会战时的平型关,川军便在两村附近伺机下手。

就在两下店之战打响的同一天,曲阜开出三辆小轿车,经过小雪村时被伏击部队发现。

此前川军已破坏了公路,但因消息封锁,日军并不知道,一看无法前进,一行人便下车察看。这时远处伏兵出其不意地从后面切断了公路桥梁,迅速包围上来。

日本人大吃一惊,正要寻路开溜,近处伏兵呼地一声杀了出来,先猛掷手榴弹,再用步枪密集射击,横竖非得热闹一下不可了。

遇上伏击,都是一群打你一个,累吧?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小汽车上的鬼子全都变成了死人。

那天下午,这一幕在凫村得到复制,不过这次网到的是一辆大卡车。两次伏击,共消灭日军四十人,内含一名翻译官级别的高级官佐,缴获三挺歪把子及几十支步手枪,还有一批军用地图和文件资料。

尽管没有平型关大捷那样大的收获,可是川军上下还是开心不已,因为损失极小,风风火火打了一天,除上午伤亡了三人外,下午无一人损失。

川军的异军突起,引起了日本统帅部的极大重视,认为自川军进入鲁南战场后,活动就“特别活跃”,需谨防其大规模北上。中方舆论也给予川军以较高评价,《大公报》专门登载了川军作战的经典战例,川军士气为之大振。

7107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2-12-10 07:17:18--]

草鞋军团(387)对孙震及其川军而言,遗憾之处是因无炮兵配合,无法彻底收复失地,只得在两下店一带与敌形成胶着状。

进入三月,孙震得到情报,矶谷师团主力已经集结,并组建濑谷支队大举南下,形势越来越紧张。

1938 年 3 月 10 日,孙震亲赴前线部署。他把滕县设为固守中心,在滕县以北设立两道防线,其中界河为第一线,北沙河为第二线,同时任命第 122 师师长王铭章为前敌总指挥,坐镇滕县指挥防守。

四天之后的拂晓,濑谷支队从两下店发起攻势。

日军在华作战,为使其行动更加高效灵活,往往都会以支队形式对出击部队重新进行编组。濑谷支队的主干是濑谷启第 33 旅团,成为支队之后,由师团配属了大量特种部队,从骑兵、工兵,再到重炮、野炮、坦克,统统齐全。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主力精锐,仅就武器而言,就根本不是川军所能抵御的。川军没有大炮,只有迫击炮,其命中精度差,有时炮弹还会触地不炸甚至于炸膛,此外,射程也很短,两千米开外就没什么杀伤力了。步枪更要命,所有枪支,枪膛内的来复线几乎都被磨平了,子弹出膛的声音,是嗵嗵嗵,跟土枪相仿,那叫一个难听,以致于士兵都不太愿意用枪射击,仅准备在短兵相接时,用马刀和手榴弹解决问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