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勇的紧急电报让他震惊不已,头更晕了。
方面军有方面军的利益和角度,冈村的幕僚全都跳了起来,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中将大骂:“横山勇这是自私,他不过是想获得立功机会而已。”副参谋长也嚷道:“又这么干了,这是横山勇的专横,对方面军统帅权的侵犯。”综合幕僚们的意见,冈村当场断言:“这是越权。”
1308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2 12:21:45--]
草鞋军团(557)冈村亲自拟定电报,要求横山勇改变部署,在电报中他用一句话简洁明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图:“余重视宜山胜于柳州!”宜山在柳州西北,冈村的意思,就是要让第十一军抄到柳州背后,对第四战区实行围歼,以便一网打尽。
横山勇上报他的方案,就没指望冈村会批准,不过是立个案而已,收到冈村的电报后,他连复电都没高兴递一封回去。
听你的是情份,不听是本分,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要丫你管!横山勇认为他的饭眼看快要做熟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别人把锅抢去——所谓机子不快梭子快,先占领柳州最为要紧。
于是,下令第 3、第 13 师团继续向柳州急进。
第十一军的大举南下,令张发奎大为震动,被迫重新调整部署,命令各部队向柳州近郊靠拢。
张发奎不早一步收缩兵力,很可能陷入第二十三军的包围之中,到时想撤都来不及,再进一步,倘若横山勇肯老老实实按照冈村的指示行事,第 3、第 13 师团从柳州西北进行包抄,第四战区就得全军覆灭了。
换句话说,其实是横山勇的冲动和“自私”救了张发奎及第四战区。
在全面回撤的同时,张发奎急令杨森回援柳州。
接到命令后,杨森将第二十军留下继续扼守修仁,自己率领集团军的其余部队,沿着黔桂铁路,乘火车前往柳州。
由于要防空,军列必须晚上才能启运,而由于军队编制复杂,站务忙前忙后,又屡出差错。杨森总部的那节车厢本来应排在最后面,调度了半天,却被调到最前面去了,火车头还排在他的车厢之后。
桂林车站的负责人见出了差错,特地到总部车厢来向杨森道歉。杨森表示自己打仗是内行,行车是外行,一切可由车站方面便宜处理。
行到半路,后半段列车因车购没有搭牢,意外地和整列火车脱离。火车头掉头向后,推着前半段车厢,去接应脱掉的车厢,杨森所在的这节也被迫停了下来,脱掉的车厢虽无牵引动力,但出于惯性,还在快速向前滑动。行车人员忙中出错,忘了这一点,黑暗中又什么都看不见,结果两段列车撞到一处,发生了重大事故。
杨森闻讯下车赶来一看,早已是车毁人亡,损失很是惨重。
因为天色渐亮,唯恐遭日机轰炸,杨森留下人员负责现场处理,下令前半段列车继续往柳州开。
心痛之余,杨森一路上更添小心。当经过柳江铁桥时,他看到铁桥两旁已遍插红旗,这是即将炸桥的信号。
13115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3 08:31:26--]
草鞋军团(558)还是在淞沪会战失败时,杨森在撤退途中曾亲眼目睹,奉命破坏交通的人员往往不等部队全部开过,就先行炸桥,弄得后面来的部队无路可走,只得四散溃逃。
杨森立即让车长停车,亲自找到负责炸桥的军官,告之后面还有无数人马辎重,铁桥一定要在二十四小时以后才准破坏。
军官愁眉苦脸:“那不行啊,按规定马上就要炸桥,再说,你们一走,我们留在这里怎么办?” 杨森大怒:“我告诉你了,后面还有大批部队!二十四小时后炸桥,这是我的命令,如果你不听,我就对你军法从事。”军官应诺从命,但杨森上车后还是觉得不放心。炸桥的军官级别不高,若在平时,不敢不遵从集团军总司令的命令,现在兵荒马乱,又非你的直系部下,人一走,他极可能违抗命令。
于是杨森指令副官留下进行监督。在杨森所在列车通过铁桥后,负责监督的副官想跑到桥的另一头,查看通电爆炸的地方,才跑到桥中央,爆破就开始了,桥身分段炸裂。
炸桥部队果然开始提前炸毁铁桥!副官见势不好,匆忙之中赶紧抱住身边的一根钢柱,钢柱被炸得一飞冲天,之后垂直下坠,颤巍巍地插在了江心。
副官战战兢兢地从钢柱上爬下来,泅水游到岸边,全身湿淋淋地跑来向杨森报告。
杨森气愤不已,恨不得立刻把炸桥的军官绑来枪毙,但这兔崽子炸完之后,早就跑得不知所踪。
后半段列车上的人马还没赶上来,没有铁桥,难道让他们飞渡柳江不成?欲速不达,杨森只得采取紧急措施,调动工兵搭建浮桥,这才把剩余人马辎重全部接进柳州。
张发奎早已驻节柳州,他把杨森等人叫去商讨军事。此时柳州四面楚歌,从敌我实力对比来看,柳州难以固守,
在这一点上,大家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柳州还要不要
死守。
张发奎对桂林防守抱事不关己的态度,那是因为他认为桂林失守与否,自己没有什么责任,责任都是白崇禧的。柳州不同,这里是第四战区的中心,他是战区司令长官,责无旁贷,若有什么差池,推诿不到别人头上。
于是张发奎一下子变得特别激情起来。他滔滔不绝,说柳州是西南名城,绝不能弃而不守,不然就等于日本人兵不血刃地占领广西全境,太耻辱了。
张发奎梗着脖子,说他不惜牺牲一个师,也要在柳州跟敌人拼一下。
1314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4 12:10:29--]
草鞋军团(559)杨森在军事上,一向是个有态度的人,不会拐着弯说话,当下就表示反对。
牺牲是要有代价的,不能光为了面子和好看去让官兵瞎牺牲。桂林城内曾驻有美军对空联络组,他们不肯在城里死守,执意要撤离。撤离之前,美国人还撂下一句话:“死守在城里等敌人围攻,我们美国没有这种战术!”杨森认为现在不是名城不名城的问题,而是这样的无谓牺牲已经没有多少战略意义和价值。比如守桂林的那两个师,在城内兵力不足,城外又无部队策应的情况下,桂林多守两天,少守两天,又于事何补?相反,这样的精锐部队如能予以保存,并移用于一场有把握的战役,效果将会更好。
杨森勇是勇,但并不蠢,而且最讨厌这种脱离军事原则的意气用事,当年唐生智死守南京,他就认为愚不可及。
目前中方损兵折将,有力的部队不是嫌多,而是太少,因此杨森提出,如果再无其它会战计划和意图,应以保全实力为原则,即用不着死守柳州。
杨森如此一说,张发奎倒来了气,对杨森说:“你要这么做,一切由你负责!”又来了,不过就兵言兵,何必上纲上线。杨森听了很不高兴,他自认既是打仗,就没什么责任负不起的,但张发奎系战区司令长官,对他有指挥之权,他也不愿被说成是怕死逃跑,因此姑且忍让下来,并表示愿意承担防守柳州的责任,掩护主力后撤宜山。
杨森制定的防守部署,外围以第二十军防守北面,第三十七军防守南面,内层则以第二十六军守柳州城。
杨森可不愿意被人家围在城里打,他派出工兵,在所有要道上架设桥梁,预先为守军安排了撤退之路。与此同时,将储存于柳州的军事物资,能后运的赶紧后运,一时难以运走的,抓紧销毁,以免资敌。
外围形势越来越紧张。
从11月4日傍晚起,第3师团在后续主力已集结到位后,就昼夜不停地向修仁阵地发动攻击。
第二十军在通往修仁的公路隘口占领阵地,前方顽强据守,后方以野炮猛烈轰击,使第 3 师团寸步难进。
第 3 师团长山本三男中将还不信邪,亲自到前沿察看地形,他看到隘口地势与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奇岩绝壁,山石耸立,不由为之一惊。
即便没有野炮支援,步兵要逾越这样的天险也够受。山本在日记中写道:“山势险峻,难以攀登,全体将士对之目瞪口呆。”
13171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5 10:45:10--]
草鞋军团(560)
打开局面的是随后赶到的第 13 师团,该师团奉命离开桂林,进占永福。
永福位于修仁侧背,第二十军顿时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
与此同时,第 3 师团又采取了迂回侧背的打法,隘口的地势作用遭到削弱,杨汉域决定放弃修仁后撤,留第 133 师断后。
第 133 师在修仁城外十二里处占领阵地,师长周翰熙以第399、398 两团在前,以第 397 团为预备队。第 3 师团长山本倚仗自身兵多,在攻击战术上一反常态,没有逐一推进,而是先将前面两团包围起来,再以主力向预备队发起进攻。
周翰熙下令第 399、398 团立即突围,命 397 团进行掩护。
由于众寡悬殊,397 团遭到日军三面包围,团长彭泽生亲临一线指挥作战,战斗十分激烈,部分伤亡也非常大。
周翰熙见状,把师部工兵连、防毒连都调给彭泽生,自己也到第一线进行指挥。
1944年11月5日,早上10点,398团已经突围,但陈德邵第 399 团还在包围圈中,周翰熙干脆将距离师指挥所三十里外的搜索连也调上一线,归彭泽生掌握。
战争是残酷的,周翰熙这时的决心,就是准备牺牲彭泽生团,给陈德邵团打开一条生路。
11 点,陈德邵团终于突围而出。
为保证师主力撤退,彭泽生当天战死于修仁前线。自淞沪会战后,第二十军再未有团长阵亡的纪录,由此可见战斗激烈程度以及伤亡之重。
杨汉域得知后大为震惊,立即用火炮对日军进行猛烈射击,同时命令各部以交替掩护的方式,入夜之后再从小路撤出,这才使第二十军脱离了追击。
在攻取柳州外围后,为了向冈村有所交待,横山勇从第13 师团中分出第 116 联队,迂回攻击柳州西北面的柳城,企图从龙江河上游包围柳州,截断第四战区向宜山的退路。
杨森侦知这一情报后,赶快派第二十军在龙江河设防,为
主力后撤支起篷架。
通过不断传来的前方情报,冈村也看到第四战区主力已从桂平收缩至柳州,并不断往宜山后撤。
早就说过了,“余重视宜山胜于柳州”,横山勇要是听话,这时候大部队往宜山一摆,第四战区插翅难逃啊。
让冈村更为着急上火的是,他与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的联系也突然中断,这可能意味着,他即将失去一个在柳州附近围歼对手的大好时机。
因为指挥不能如意,冈村焦躁不安,苦恼万分,直到 11月 7 日晚上,田中发来电报,报告说第二十三军已向柳州进发,才稍有安心。
13194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6 10:55:52--]
草鞋军团(561)接下来的难题,仍然是让谁第一个进入柳州,虽然第十一军已经兵临城下,但冈村仍希望横山勇能发扬风格,把攻占柳州之功让给第二十三军,其战斗力尽量指向柳州以西,这样才能将第四战区全部围于网中。
冈村让参谋长给横山勇拟电,可横山勇就是横竖听不进去。
1944 年 11 月 9 日,冈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横山勇发出了一纸罕见的非常命令,要求直接进攻柳州城的部队,均归田中久一的第二十三军指挥。
在此之前,方面军总部对第十一军使用的口吻都是“指导方式”,即只传达意图,未实行硬性命令,即便是在横山勇独断行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非常命令是破天荒第一次,所谓非常命令,就是你想执行得执行,不想执行也得执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横山勇再装傻充愣已不可能,但让他感到格外高兴的是,关键时候,第二十三军那边意外地掉了链子。
从 11 月 7 日发出追击令开始,田中即率司令部及通讯队人员向柳州马不停蹄地前进。从桂平至柳州一带的山路极为险峻难行,前面已经走惯山路的野战部队还不觉得怎样,对于后面这些机关人员而言,着实能要了他们的亲命。
在行军过程中,运送通讯器材的驮马时不时就会滚落到丈余深的山涧里去,只好靠人攀登岩石,再把沉重的器材给扛上来。
第二十三军通讯队原先的基地在广州,长期留守一地,不像第十一军的特情班那样经常随军出战,突然遇到这种情况,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行军时,因为山道狭窄,大家都得排成一列纵队,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往前赶路,这时候要想停下来架机发报几乎不可能。等到宿营休息,想发报了,一看,通讯器材很多已经摔坏,在山区里又无法补充,此外,山地地形对无线电通讯也有很大影响,电报大多既发不出去,也收不进来。
11 月 7 日以后,一连七天,第二十三军与方面军、第十一军的通讯联络几乎全部中断。冈村于 11 月 9 日同时发给第二十三军的非常命令,田中并未收到,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可以指挥第十一军的攻城部队。
既然田中“云深不知处”,横山勇就有了新的变通办法。
他告诉冈村,不如命两师团先攻柳州,进城后再接受田中指挥,然后经柳州入宜山,未为晚也。
冈村下发了非常命令,第 3、第 13 师团是知道的,但这两个师团指挥层全都不约而同地站在了横山勇一方,并且对冈村心怀不满。
我们不是一定要跟谁呛,现在连第二十三军在什么位置都不知道,电报也无法联系,你就要让我们归其指挥,堂堂方面军司令官,莫非脑子进水了不成?第 3 师团长山本与横山勇的私人交情不错,当下便带头弃非常命令于不顾,要跟着横山勇一竿子插到底。
1322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7 11:53:05--]
草鞋军团(562)电报联系不上田中,第二十三军又进展缓慢,迟迟看不到人影,冈村也怕延误军机,遂不得不任由横山勇自行其是。
1944年11月9日,第3、第13师团渡过柳江,对柳州城发动了直接进攻。
在杨森的指挥下,第二十六军凭借柳州东北的蟠龙山,进行了顽强阻击。蟠龙山是一座独立的石头山,可俯瞰柳州,山前设置了多层美制蛇腹形铁丝网,山上建有堡垒和许多隐蔽火力点。
这些火力点实际上都是一座座山洞,洞口用水泥加固,设有各种枪眼。第 3 师团以步兵联队和野炮兵联兵协同,猛攻了一天,也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当天从柳州以北进犯的第 13 师团,因遭到暗堡火力及防坦克壕的阻拦,同样止步不前。但这并不表明柳州就能守住。
柳州市南有一座马鞍山,杨森将炮兵调到山上,欲用野炮对日军进行打击。
这一招用好了,也可能起到长沙会战中岳麓山炮兵阵地那样的效果,可是一打才发现,才发现火炮运转不灵便,根本压住不了日军的进攻。杨森从山上一眼看过去,进攻的日军简直是排山倒海一般的阵势,第二十六军并不具备扭转战局的可能。
11 月 9 日傍晚,第 116 联队已占领了柳城,随时将会过龙江河南下,从柳州西撤的退路面临着被截断的危险。
杨森久经战阵,知道这种仗难以再打下去,只有越早抽身,所受到的损失才会越小。1944年11月10日,他断然给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打去电话,通知对方即行撤往柳州以西山地。
丁治磐马上根据命令组织撤退,同时留下了必要的掩护部队。
经过第一天的试探,日军已总结出攻山的办法。第 3 师团先用野炮进行支援射击,接着用步兵冲锋,将铁丝网拉倒。
留守蟠龙山的一个团通过隐蔽火力点进行阻击,在完成掩护主力的任务后才撤出柳州。
杨森没有完全按照张发奎的意思办,拿任何一个师去白白牺牲,最后损失掉的是守于城中心的一个营,但这种损失背后,是大部队的安全转移。
1944 年 11 月 10 日这一天,桂林、柳州几乎同时陷落。
冈村得知后却只有焦急,因为按照他的惯常打法,此时是使用二次兵团,也就是让蓄势待发的第二十三军上阵追击的最好时候,可他与田中仍未能取得电讯联系。
前期是横山勇争功心切、拒不从命,后期是第二十三军杳如黄鹤,冈村与理想中的柳州围歼战最终失之交臂,这让他又气又急。
可是第十一军已成为追击中必须依赖的主力,这是冈村必须认清的事实,所以他又不得不忍气吞声,以方面军司令官的名义,给横山勇发出了机密亲启电报,表示已经理解横山勇的苦衷,过去的事就算了,“希望今后上下一致”。
13254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8 08:04:24--]
草鞋军团(563)1944 年 11 月 11 日,张发奎在宜山重新部署,试图建立新的防线。
退往宜山的部队在经历前期一连串的紧张战斗之后,大多疲惫不堪,战斗力和士气也急剧下降,这时候唯有桂军夏集团和海竞强师还保存着元气。
海竞强师是白崇禧临时从桂林守军中抽出的部队,师长海竞强乃白崇禧的外甥,也因这层关系,事后白崇禧颇受垢病,但现在,海竞强就是张发奎眼中的活宝贝。
张发奎曾对夏集团司令夏威说:“你和海竞强是战区现在唯一的生力军,应该一显身手。”可是张发奎很快就失望了,失望的人中还有杨森。
海竞强师在指挥序列上,临时拨归杨森指挥,杨森让该师驻扎于宜山附近,任务就是对所有后撤的四战区部队进行掩护,但柳州防守战刚刚打响,海竞强便给杨森打电话,说他的位置太突出,想往后面撤。
因为不是自己的基本部队,杨森也只好同意他向后挪位,不料这一挪之后,便杳无音讯,不知溜得什么地方躲着去了。
按照张发奎的部署,原在杨集团内的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七军,由杨森指挥,先行沿黔桂公路退入贵州境内,第二十军则在宜山东北的天河设防,以掩护宜山左侧背。
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七军要是还保存着战斗力,就不至于要早早脱离战场,本应进行后卫掩护的海竞强师又不见踪影,杨森带着这两支部队,犹如是一手拉一个儿女在逃荒,不仅心情忐忑不安,模样也狼狈之至。
在将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七军送走后,杨森自率总部前往天河,以便就近掌控第二十军,此时护卫总部的只有一个特务营。
沿途需要走过的,全是高山峻岭间的羊肠小道,路窄坡陡,以致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杨森只好临时找了一座小镇宿营。
他一边安营扎寨,一边派人在四周察探动静。侦察兵回来报告,说离此不远有大批帐篷,驻有许多兵马,只是不知对方究竟是敌军还是友军。
杨森估计,海竞强师充其量不过是三天前才离开宜山,在此之前,总是要抵挡几下的。日军行动再快,也不可能抄到近处,所以他初步判断是友军,加上实在困得不行,便再没去管它。
天亮之后,落在总部后面的电台和卫生队还没到,杨森让再等一等,会合了再一道出发。
一等就等出了事情,突然间枪声四起,侧耳一听,是日本兵的重机关枪声音,杨森情知不好,急忙派特务营前去查探。这才弄清楚,原来昨晚搭帐篷的是日军,卫生队已被俘虏,电台也被包围了。
13281 楼[--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8 08:07:08--]@lbkillest 13146 楼 2013-09-18 02:20:56 楼主好文采
啊,可惜今天才看到。顶一个!顺便问一句:我小的时候住我爷爷家里。那时没有什么书看,不过每过段时间都会有人送一本小书,叫【四川文史资料】第 xx 级,很好看。我爷爷好像是这册子的主编之类的。
我那个时候很小,但识字,我看里面讲的那些都是些当事人的回忆录之类的,和楼主的十分近似,不知道楼主是否看过?
-----------------------------
幸会,文史资料一向是读史研史者的宝典,我当然会尽可能涉猎
13282 楼
[--楼主:关河五十州 - 时间:2013-09-19 11:27:37--]
草鞋军团(564)日军并不知道跟他们在一起宿营的,竟是集团军总司令和他的总部,否则来个夜袭,岂不完蛋。
杨森惊出一身冷汗,当即指挥特务营与日军作战,整整苦战一天,终于把至关重要的电台给救了出来,特务营也损失很大,给杨森做过多年警卫员的副官当场阵亡。
部队白天还撤不了,只能利用晚上。杨森走出借住的民房,准备上马出发,左脚刚跨出房门,耳边就听到了一声尖厉的长鸣。
杨森有着老兵的灵敏直觉,当下大叫一声不好,往地上一闪一扑,就见一颗炮弹飞下来,正落在他的脚边。
周围的卫士全吓呆了,杨森自己也只能用传统评书中的一句行话来形容:眼睛一闭,我命休矣。
让人惊异的是,炮弹打了两个滚,躺着不动了。
那竟然是颗哑弹,没爆!卫士们清醒过来,纷纷向杨森道贺:“到底是总司令命大福大,炮弹打到脚边都不炸。”又不是打游戏,有多少命能这么玩的,杨森直摇头,算了算了,我们还是赶紧走吧。
到了天河,有第二十军在周围护佑,心情也不由得放松下来,众人躺倒就睡。
不料追兵跟着就过来了。在第一线进行监视的陈德劭团急忙组织阻击,与此同时,团长陈德劭派两名侦察兵将敌情连夜转送第 133 师部。
如此重大军情,师部按照程序要迅速向总部报告,但师参谋长也因连日奔波过于疲劳,而在床上睡了一会,导致这一报告未能得到及时处理。追过来的是第 13 师团,该师团的一个大队利用空隙插了进来,并在第二天拂晓对杨森总部所在的村庄展开突袭。
杨森没接到报告,不知道敌人已经接近,早上一醒来,哨兵才发现日军大队距离总部仅一里之遥。
赶紧撤退,由于走得急,他们连铺盖卷都没来得及拿,杨森和幕僚长身上的大衣全都丢光了。
第二十军闻讯调兵前来,由陈德劭亲自指挥,与日军苦战一天一夜,一千多兵员损失一半,才化解了前线的紧张形势。
日军向来视第二十军为劲敌,他们对没能消灭第二十军的指挥中枢而扼腕不已,一位联队长在日记中写道:“杨汉域军长也可能在村庄里,感到遗憾。”在宜山正面,先是海竞强师溜了号,接着夏集团与日军甫一接触,各部便相继溃败下来,夏威本人仓皇撤离宜山,宜山防线尚未组织起来就已经支离破碎。
第二十军由掩护侧背又变成了掩护战区主力转移。杨汉域让第 133、134 师轮番据守隘口阵地,对进入天河公路的日军进行顽强阻击,完成任务后撤往贵州境内的独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