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0 日开始,希特勒突然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让虚假的战争成为了现实。接下来是 5 月 14 日荷兰投降;17 日布鲁塞尔沦陷;5 月底,由于德国人的错误才让敦刻尔克的奇迹出现,而法国的首都巴黎则在 6 月 10 日落入纳粹魔爪,德国人渡过英吉利海峡进入伦敦也好像就仅仅是时间问题了。

日本军部和政府里最流行的话就成了“不要误了班车”,德国人打得这么顺利,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应该入伙的问题,而是要赶早的问题,太晚了人家是不是愿意带你玩还是个问题呢,所以海军也就很自然地从反对转到赞成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09 07:59

(八十七)海军从反对三国条约转到赞成的理由是很莫名其妙的。首先是如果再反对下去,近卫内阁肯定垮台,这几年内阁垮台就象羊癫疯病人犯抽抽时不时就来一下。平沼内阁垮台以后,阿倍信行陆军大将组阁,但阿倍实在是既无能力又无人气,弄到后来连亲女婿,参本作战课长稻田正纯中佐都参加了倒阁大合唱,这总理大臣是实在当不下去了。找不到接任的人,米内光政被抓了差,但米内反对三国同盟,陆军大臣畑俊六大将一辞职,米内首相也就只能乖乖卷铺盖走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肯当首相的近卫文麿,海军再在三国同盟上扯淡的话,这个倒阁的责任就得海军来负了。不知道这条理由是不是日本海军首先发明的,反正一直到现在还能常常看到有人这么说:“现在除了 XXXX,那儿还能找出能当总理的人?”,日本国似乎万事不缺,最缺的就是首相人才。

希特勒的成功使日本人认为入伙要赶早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那时还正好赶上日本海军底气最壮的时候。日本海军做了三十年的梦,到 1941 年还真成为了现实:日本海军终于达到了美国海军的七成,准确地说是 70.6%,超计划完成任务,这么一来美国人似乎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当时的数字是这样的:战列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航空母舰:日本十艘,

美国八艘;

重型巡洋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轻型巡洋舰:日

本二十艘,美国十九艘;驱逐舰:日本一百二十艘,美国一百七十二艘;潜水艇:

日本六十五艘,美国一百十一艘;

当然美国的舰艇数目中还包含了大西洋舰队,但就是这样算下来日本各种舰艇总数是 235 艘,总吨位 975,793 吨,美国是 345 艘,总吨位 1382026 吨,日本对美的比例是 70.6%。

航空力量的对比是:日本军用飞机 3,800 架,其中能够作战的所谓“展开兵力”为 1,669 架,美国是 5,500 架,其中能够对日本使用的所谓“对日正面”为 2,400 架,也是几乎七成。

1936 年 11 月,日本宣布退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以后,立即就开始了新一轮军舰建造,这一次的目标很简单了:要干就肯定是和美国人干,所以一定要造得通不过巴拿马运河。

这样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就全都不在话下了。计划是 7万吨的大和型,一造就是五艘,钱不钱的先不考虑,美国人打过来了有钱也是给人家化。

这就出来了大和,武藏和信浓这三艘二十世纪最大的废物军舰。

前面说过日本海军如此不遗余力地发展航空兵力,而且确实拥有了一支很可观的空中力量,怎么到了末了又弄起战列舰来了这个问题留到以后再说,反正现在从账面上看还是挺光鲜的。

日本海军军官们当然不是傻子。大家对这个“七成兵力”的目标终于达成了虽然很高兴,但绝没有陶醉。因为不管怎样说还没有海军军官认为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超过了美国或者认为美国人从现在开始就不工作了。恰恰相反,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日本退出伦敦军备条约,开始了新的军备行动以后,美国随即也立即开始了扩充海军军备,除了正在建造的北卡罗来那级和南卡罗来那级战列舰以外,爱荷华级战列舰也在计划之中。和小心翼翼地保守机密的日本人不同,美国人在扩充军备的时候是恨不能通过全世界所有的媒体去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我们美国佬又在造了不起的船了。

根据这个形势来推断,日本海军的七成维持不了几天,海军省军务局级算下来的结果是:一年以后日本海军的战力就只有美国的六成,两年后就只有一半了。所以结论是:要打得乘早,晚了就根本没有机会,这样一来本来那个“七成兵力”的紧库咒现在还成了催命符。

又回到了原来的命题了:那就不能不打?不能,要是不打陆军一定要追问海军既然不打为什么要造那大和级战列舰?海军如果不准备从此之后不添家什的话,就说不出在兵力已经达到美国七成的情况下还拒绝开打的理由,一定得说“能打”。

因此从各方面说来,海军再拒绝三国条约的路都被海军自己给堵了个严严实实。所以这次连三驾马车自己也说不出反对意见来了。

9 月 15 日,召开了由所有海军省军令部课长以上,联合舰队舰队司令以上和全体军事参议官参加的海军干部全体会议来“讨论”三国联盟问题。及川古志郎大臣发表了对三国同盟的看法,算是最后一次统一思想。及川讲话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如果海军要坚持反对三国同盟,近卫内阁就只有辞职,海军不想承担毁坏内阁的责任,所以请各位赞成同盟条约”。

参加三国同盟事关与有可能和美国开战问题,干系过于重大,牵涉到海军也就是日本的生死存亡问题,采取这种步骤,到时候有责任大家担的做法倒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讨论的方式很有趣。

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就领先发言:“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皇族的总长已经定了调,下面就是大家表决心,表忠心了,没有了“讨论”的必要。

海军军事参议官中最长老的大角岑生说:“军事参议官没有反对意见”,而实际情况是军事参议官们从来没有就这个问题碰过头。

唯一提出了质问的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参加三国同盟就意味着对美开战。从现在的已有飞机数量来看无论是攻击机还是战斗机都不能满足开战所需的一半,需要加紧生产,而加入了三国同盟则可能随时受到美国的生产所需物资的禁运制裁,生产不得不中止,没有所需飞机,联合舰队将无法完成任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省部又是如何考虑的呢?”没有人回答山本五十六提出的问题,丰田次官接下来作结论了:“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赞成三国同盟的”。

及川赶紧趁热打铁:“海军从今天开始赞成三国同盟”,这么大的事就算定下来了。

于是,1940 年 9 月 27 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正式签订了。

历史有时候是很幽默的。日本海军在 9 月 15 日正式表明赞成三国条约,由于时差关系,柏林是 9 月 14 日。这一天希特勒在研究对英作战海狮行动的军事会议上宣布在英国本土登陆作战行动延期到 9 月 17 日再作决定。

希特勒的将军们的反应是震惊。因为登陆作战的准备起码需要十天,即使 17 日下达登陆作战命令,登陆作战最早能够进行也要等到9月27日,由于多佛海峡的潮水关系,9月27日无法登陆,一定要延期到 10 月 18 日以后。而那时已经到了多雾和台风季节,进攻英国本土几乎已经不可能在1940 年进行了。

在只争朝夕的时候,希特勒为什么变更了作战计划?据说是空军的戈林元帅告诉希特勒,只要继续对英国进行轰炸,英国除了主动求和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占星师也告诉希特勒 9月份是幸运之月,而希特勒对这两者均确信无疑,于是对英的海狮作战的宝就压到了戈林的空军上去了。

这里无意多谈英德空战,只需要借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称赞大英帝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的话就能说明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了,邱吉尔说:“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最后希特勒在9月17日决定海狮作战延期,10月12日再次决定延期到明年春天,其实这就是宣告了海狮作战的结束。

可是,日本人不知道这一切,当然日本海军也不知道。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11 08:06

(八十八)

二十三.再赌一把珍珠港之所以没有任何人回答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在 9月 15 日海军全体干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有人干看不起山本五十六,而是因为在强硬派们看来这是个伪问题。

说来好笑,所谓强硬派始终认为自己是很热爱和平的,尤其是想和美国人和平,强硬只是对支持三国同盟态度而已,凭什么说支持三国同盟就是好战?实际上除了数得出来的几个佐级军官之外,很认真想和美国开战的人还真不大有。所以海军在和陆军交涉时也不是完全听陆军的,比如在这个问题上海军就一定要明文写上一旦德意和英美发生冲突,日本不是无条件地参战,而是“自主”决定是否参战,也就是说留下了坐山观虎斗的空子。既然日本人没有想过打美国人,所以当然美国人就不会来打日本人的,那些反对三国同盟条约的人为什么要把三国同盟和对美开战扯到一起去本身才是问题。

这种凡事朝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解释,而在客观形势发展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则归结于是客观形势出了错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一种最典型的日本式思维方法。除了日本人之外没有人能弄清楚为什么一定要把“自主地”解释成“存在着不向英美开战的可能”,再进一步变成了“不存在向英美开战的可能”。但是日本人认为别人是应该看到这点的,或者是应该如此解释而闭上眼睛不去看日本人的实际所作所为。

1940 年 9 月 23 日开始,日本陆军在从海南岛出发的海军掩护下,进驻了北部法属印度支那。法国人的预言成了现实,而英美的预言成为现实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且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因为陆军参谋辻政信正在海南岛苦练进攻新加坡的方策呢。

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以后,美国立即宣布了对日本实行废铁禁运,第二年又把这种禁运名单扩大到铜等战略物资,同时加强了对中华民国政府的物资资金援助。

在发生日本陆军封锁天津英租界时间以后,华盛顿向日本宣告废弃《美日通商航海条约》,日军进驻北部法属印度支那以后,美国宣告了向日本禁运废钢铁。实际上当时美国还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步一步地在向日本打招呼,并没有像在战后那样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这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内门罗主义的影响还十分深蒂固的缘故,美国并不想和日本发生正面军事冲突,罗斯福在 1940 年竞选第三次总统连任时的演说中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再一次,再二,再三发誓绝不会把你们的孩子送去海外战场”。

所以到现在为止罗斯福对日本仅仅是用经济制裁的方法,甚至准备好了在关键时刻抛弃中华来换取对日和平,这些在拙作《有一类战犯叫参谋》中曾经提到过,不在这里赘叙了。

但美国人的退步并没有换来日本人的停步,反而步步紧逼,终于在1941年7月28日,日本军队进驻了南部法属印度支那,突破了英美的底线。

这次美国人反应的速度和力度超出了日本人的想象,7 月26 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接着英国,加拿大,法国,葡萄牙,荷兰也宣布了同样措施。8 月 1 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日本实行全面石油禁运。

在美国宣布冻结日本在美资产的时候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在当天的日志历史上还这样写着:“现在还看不到全面禁运的可能。美国可能已经做了不禁运的判断。但是预计明年年初之后,美国会采取一些行动”,可是还不到一个星期美国人就实行了全面禁运。

对正在做着美梦的日本人无疑是当头一记闷棍。怎么报复来的这样快,做的这么绝情?其实理由十分简单,美国当时已经成功地解开了日本外务省的通讯密码,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等部门拥有八台和日本同样的密码机。罗斯福总统和赫尔国务卿等高级官员已经看惯了被称作“MAGIC”的日本外交电报,里面都包括 7 月 2 日御前会议的详细内容,所以美国人对日本人的目的了解的十分清楚,知道已无退步的可能,做出那么迅速有力的反应是再自然不过了。

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只能开战了。

可是对于日本人来说有胜利的可能吗?有,起码对于海军中央的“海军国防政策委员会”来说对美开战不是一个什么会吓死人的选择。这个委员会是海军省军务局长,后来的甲级战犯冈敬纯少将弄出来的,组成这个被井上成美成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机构的是一批海军省军令部里课长级的干部,全是强硬派佐级军官。这个委员会分为四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负责战争指导方针的是第一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军务局第一课课长高田利种,军令部第一课课长富冈定俊,军务局第二课课长石川信吾和军令部作战部高级部员大野竹二这四个大佐所组成。

高天利种大佐战后回忆说:“这个委员会成立以后,可以说海军的所有政策都是由它在运作,海军省也好,军令部也好,长官们只要听说这个文件已经被委员会通过了,肯定盖上大印通过,充分说明了这个委员会的重要性。”

这个委员会不仅是有“重要性”,南进政策和以后的海军国防政策就是这个委员会弄出来的,冈敬纯,这四大金刚,再加上军令部情报部长前田稔少将,作战课的神重德中佐,海军省军务局的柴胜男等中佐,直接就连开战的时刻都决定好了。

像神重德中佐在一年前的1940年10月28日对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少将就是这么说的:“即使要和英美为敌,去打兰印(即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1941 年以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外战部队的七成标准今年 12 月能够达到,明年 1 月份就完整了,只打兰印靠这个就行了。到明年 4月中旬,对美国的兵力能够达到七成半,要对美作战一定是这个时候,到了年底,要大修的舰艇增多,作战会困难起来”。

海军军令部作战课的重要人物,对陆军作战部长说出了这种豪言壮语,把从来豪言壮语不断的陆军都给吓了一跳。就是说海军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连出师的时机都已经考虑成熟了。

这是一种“下克上”的行为,但和有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就能闹事的陆军不同,不是舰长就指挥不动军舰,不是司令就指挥不动舰队的海军光是这些佐级军官还闹不出事。海军的性质就决定了出不了石原莞尔和辻政信,真要和美国作战,还得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才行。

那么本来就坚决反对对美开战而又不得不负起指挥对美作战任务的山本五十六又是怎么想的呢?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12 07:38 浩瀚的大洋是赌

场(八十九)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1940 年 11 月下旬曾经对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说过这样的话:“像军务局第二课长石川信吾大佐那样的人物,是不是他成天到丰田贞次郎次官那儿去嘟哝要去南部印支?就这样放任自流会出大问题的”。

山本五十六不仅要解石川信吾的职,而且还继续说了下去:“现在的情形和缔结三国同盟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要想确实地防止对美开战,必须非常认真地注意才行,一定要领导人的决心,也就是你的决心。只撤换军令部次长或者作战部长根本就没有用,要照我说的话,让伏见宫辞职,军令总长换成米内光政大将,如果不行的话就换成吉田善吾大将或者古贺峰一大将。次长由福留繁中将来,海军次官换成井上成美,只有这种人事安排才能防止对美战争,挽狂澜于既倒。”山本五十六说话经常有一个特点,就是留下一个让后人去猜想的空间。比如山本五十六的人事构想里没有出现海军大臣,是认为及川古志郎是继续干下去的人选从而根本不需要提起,还是将这个位置留给了自己?谁也不知道。

山本五十六平时在广岛湾的柱岛基地,偶尔去东京露露面,说完了马上又回广岛,人一走茶就凉,谁也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更不要说被开战派紧紧包围着的及川古志郎了。

于是,日本海军的历史就继续向覆灭的方向走了下去。而山本五十六还必须在这个覆灭行军中为日本海军引航,事情就是这么滑稽。

进入1941年以后,为了研究对美开战问题,在7月2日,9月6日,11月5日和12月1日一连开了四次御前会议,除了最后一次是全体阁僚出席以外,头三次政府方面出席的只有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和铃木贞一企画院总裁,军部则参谋总长,次长,军令总长,次长和陆海军的军务局长出席。

其实都没有必要举行四次这样的御前会议,因为第一次的御前会议就立下了宗旨:“帝国必须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在支那事变的处理上迈出新的步伐。为了确立自存自立的基础而向南迈进,同时根据形势的需要解决北方问题,……,为了达成本目的不辞于英美一战”,调子已经订好了,连罗斯福总统都从被破译的日本外交电报中知道了,什么日美外交交涉也就是争取点时间罢了。

联合舰队需要争取对美开战的准备时间。

作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虽然反对对美开战,但是准备对美开战和指挥对美开战是他的无法推辞的责任。

作为帝国军人,山本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考虑如何对美开战的问题。一般认为,山本五十六是在 1940 年 3 月的联合舰队演习时才找到奇袭珍珠港的灵感的,这应该不是事实。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的皇家海军是世界最强海军,是七大洋的主人,英国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军事力量,而且也有最发达的海上军事科学。用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对停泊在港内的军舰进攻是英国人的发明,1940 年 11 月 11 日英国皇家海军光辉号航空母舰(HMS Glorious (77))上起飞的21 架剑鱼式鱼雷轰炸机对意大利塔兰托军港内的意大利舰队进行了攻击。

由6艘战列舰,7艘重型巡洋舰,2艘轻型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的意大利舰队对于皇家海军来说确实是一支“fleet in being”(存在的舰队),构成巨大的威胁。但是意大利舰队在两波英国飞机的鱼类攻击下一艘战列舰沉没,两艘战列舰和一艘巡洋舰被重创。意大利海军的一半一转眼就没有了,地中海的制海权全部落入皇家海军之手。

这次空袭使各国海军军界瞠目结舌,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海上霸王的战列舰居然可能被从一架小飞机上扔下来的一枚鱼雷葬入海底,并且从空中投放的鱼雷一直是被认为至少需要 100 英尺(大约 30 米)的深度,可是皇家海军在水深只有40 英尺(12 米)的塔兰托港内使用改良后的低空鱼雷照样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可能应该说,山本五十六用舰载机攻击停留在港湾内舰队的灵感应该是来自英国人在塔兰托战斗中的成功,1940 年3 月的演习中亲眼看到的景象更给了山本五十六信心。

但是山本五十六的发明不是用舰载机,而是直接攻击珍珠港。为什么这样说?或者是为什么山本五十六要去袭击珍珠港?当时对美开战命令虽然还没有下,但是只要会吃窝窝头的都知道已经是和美国开战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人人都在想怎样打,要知道那些牛皮烘烘的海军省军令部的佐级军官除了唱高调之外,也就只会唱高调了,真要打仗是不能指望他们的,所以山本五十六从上任以后就一直在为怎么和美国作战在苦恼。

和不和美国作战是一个问题,如何和美国作战又是一个问题,甚至不比头一个问题小。这个如何作战的问题不是指具体战斗时的战术,而是指如何同美军作战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似乎不好理解,这里解释一下。

日本海军本来就没有什么到战争哲学高度的战略一说,所谓战略或者作战指导思想指的就是作战程序。日本海军的作战程序由三部分所组成:首先是由参谋本部和军令部联合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这个方针的最后修订是在石原莞尔就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后的 1936 年,里面规定了日本海军的第一假想敌是美国,接下来是军令部根据这个国防方针所制定的《海战要务令》,里面制定了对美国的作战方法,最后是每年修订的《年度海军作战计画》。日本海军对付美国海军的作战方法就是前面说过的“渐减作战,最后主力决战战略”,设定美国海军从夏威夷经中途岛方面来进攻日本,日本就在南太平洋马里安那群岛一带到处设伏,用潜水艇,驱逐舰和鱼雷艇加上夜袭,想办法减掉美国海军兵力的三分之一,最后日美两国舰队在小笠原群岛附近进行决战,当然决战的结果是日本彻底胜利,美国舰队和当年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一样葬身海底。

这就是日本海军对付美国海军的作战程序。

本来作为作战的构想之一,这种想法倒也有其存在的必要,问题是从山权兵卫的八八舰队构想开始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这个倒霉的“对美渐减邀击作战”成了日本海军的天条,是不能提出疑问的,否则会犯政治错误。

但是美国海军会不会害怕犯政治错误,一定按照日本人构想的套路来呢?有趣的是日本海军上层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是原来谁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真要和美国人开战,大家一直是在练嘴皮功夫,不需要去想这个问题。可现在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山本五十六是联合舰队司令,不认真去考虑这个问题是要全军覆灭的。

单纯从日本海军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日本需要石油和其他战略物资,而这些战略物资都在英美控制下的南洋,现在英美又对日本采取了制裁,所以日本一定要用武力拿下南洋,得到资源。

就是说整个行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资源,为了资源才会和美国冲突,和美国冲突仅仅是为了排除在得到资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干扰,山本五十六和军令部发生的冲突就是在这么简单的逻辑上扯淡。

首先主动进攻南洋和《海战要务令》就已经冲突了。先不管《海战要务令》是多么地一厢情愿,它所想定的也只是美国舰队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的场合,现在是日本海军要到外线去作战,场景就不对了,《海战要务令》根本就无法用。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13 15:11

(九十)山本提出的作战计划的主要部分是这样的:第一阶段作

战:1.由第一航空舰队(一航舰)司令长官率领由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部队在开战前十天左右开始向夏威夷方向移动,在瓦胡岛北方海面上待命,一旦开战,立即使用飞机消灭停泊在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所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及其作战飞机,任务完成以后立即撤退进行补给修理,然后负责南洋群岛的防守和支援陆军的攻击任务。

2.第 11 航空舰队(十一航舰)负责协同陆军航空兵对菲律宾,马来进行空袭。十一航舰的名字有点怪,这是海军陆基航空兵组织,虽然叫“舰队”,其实没有船。 3.第二舰队负责夺取菲律宾海面及南海的制海权,确保陆军兵力的运输。

4.第三舰队负责掩护进攻菲律宾的陆军部队,小泽治三郎指挥的原驻印支的南遣舰队负责掩护进攻马来的陆军部队,对文莱,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的进攻掩护由这两支舰队完成。

5.进攻香港由第二遣支舰队负责。

6.第四舰队负责掩护进攻关岛和拉包儿,组建陆战队,开战时必须首先占领威克岛。

7.由潜水艇组成的第六舰队负责在开战之前监视夏威夷,向联合舰队通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变化,在太平洋舰队逃出珍珠港时负责奇袭。

8.第五舰队在小笠原群岛附近警戒,负责本土近海守卫。

9.如果美军舰队进攻,则除去第三和南遣两舰队之外,联合舰队全体转入邀击姿态,如果敌军进攻在日军进攻马来之前发生,则联合舰队全体转入邀击姿态。

第二阶段作战:第一,第二舰队回内地进行补给修理,第三舰队负责菲律宾,荷属东印度方面防卫,南遣舰队负责新加坡,苏门答腊防卫,其余舰队任务不变。第三舰队,南遣舰队和联合舰队的水雷部队负责保卫海上交通。潜水艇部队负责破坏敌人海上交通。

这里说明一下“水雷部队”的意思,中文中的“鱼雷”在日语中也叫“鱼雷”,“鱼型水雷”的缩写。所以“水雷部队”的意思是“用鱼雷做进攻武器的部队”,主要指鱼雷艇和驱逐舰,有时候轻型巡洋舰也算到里面来。“水雷战专家” 的意思就是此人是从驱逐舰长爬上来的,会玩鱼雷,并不是说此人是布雷专家的意思。

中文里的“水雷”在日语中是“机雷”。“机械式水雷”的简写。

先来看山本五十六的计划。

山本五十六的这个计划,尤其是第一阶段最后得到了几乎 100%的成功,所以山本五十六被抬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其实这个计划是很有问题的。

首先第一阶段的第一条中的作战目标中列出了航空母舰,战列舰和作战飞机,但没有明确写明巡洋舰也是必须消灭的目标,“任务完成后立即撤退”也是在以后引起争议的一句话,后任一直把奇袭珍珠港不彻底的责任归结到这种措辞。

再者这只是一个相当于“年度作战计划”的东西,仅仅是详细地说明了第一阶段进攻的方向,任务,兵力分配和目的,在第一阶段作战完成以后怎么办则是泛泛的含糊其辞。第三,山本的作战计划中没有第一舰队的使用,这个“第一舰队”在日本海军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日俄战争开始第一舰队就直属联合舰队,日本海军最强的舰队就是第一舰队,第一舰队司令部就是联合舰队司令部,这两个司令部的分离还是在临开战前的 1941 年 8 月,当时隶属第一舰队的主要舰只是战列舰长门,陆奥,伊势,日向,扶桑,山城,金刚,榛名,比叡,雾岛这日本全部的十艘战列舰,重型巡洋舰青叶,衣笠,古鹰,加古,轻型巡洋舰北上,大井,阿武隈,川内和航空母舰凤翔,瑞凤。直到 1944 年丰田副武大将在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任上被美国人逼着不准在海上混事,从军舰上搬家到了地上的防空洞里,这样联合舰队没有了旗舰,同时也就没有了第一舰队。

但现在如此强大的第一舰队,除了抽出了战列舰比叡和雾岛以及第一水雷战队旗舰阿武隈带着第十一驱逐队的谷风,浜风,浦风,矶风这四艘驱逐舰加入一航战参加奇袭珍珠港之外居然没有具体动作安排。

这是因为山本五十六虽然想出了用舰载飞机攻击珍珠港,但山本五十六本人不是一个航空主兵者。日本海军军人不是巨舰大炮主义者的人不多,其实可以说当年全世界的海军军人几乎全都是巨舰大炮主义者,海兵 32 期次席入学,最后吊床号第七名的山本五十六当然不例外,第一舰队是准备与美国进行舰队决战而保存起来的。

山本五十六和军令部的分歧不在这个舰队决战,而在这个偷袭珍珠港上面。

日本海军花了三十年纠尽脑汁制定的《海战要务令》被山本五十六一下子推翻了,山本上任时带去当参谋长的福留繁这时已经是军令部的中将作战部长了,当年山本对他说 “能不能用飞机轰炸珍珠港”的时候,福留繁的意见就是“那还是全体舰队出击更有把握些”,现在当然也不会同意山本五十六的意见。

但山本五十六的理由有一定的说服力的:首先在美国太平洋舰队健在的时候南进,战线拉得太长,美国随时可能在战线中间发动进攻从而把日本一刀两断或者多断,日本军队的南方作战本省就变得不可能了,再说奇袭珍珠港虽然困难到了几乎不可能的地步,但并不是绝对不可能,有赌一把的必要。

那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不成功的概率太大了,主要的困难是:

1. 如何进行海上燃料补给?统计资料表明夏威夷的12 月只有七天风平浪静,其余 24 天都是浪大风高。

2. 如何保持机密?3. 航母倾巢出动,内部空虚,被美国人反过来奇袭怎么办?

4. 会不会拖累正在进行的日美最后交涉?所以军令部的意见是美国海军不可能一下子在日军战线的中间发动攻击,他得一站一站来,首先必须占领马歇尔群岛,这样日本海军还有集结兵力,和美国进行舰队决战的时间。其次是本来就不充足(山本五十六本人就说了飞机还差一半)的航空兵力再分为南方和夏威夷作战两部分,如果夏威夷作战失败(从上面夏威夷作战的不利因素来看,这种失败的可能性比成功的可能性要大

得多),该如何处理?山本五十六的回答非常简单,也很山本五十六:“如果日本有天佑,夏威夷作战肯定成功,如果中途失败,也就是说没有了天佑这一条,放弃整个作战就行了”。

这句话是开战前的 10 月 31 日说的,“放弃整个作战”究竟是什么意思?放弃偷袭夏威夷的企图,还是放弃整个南进计划,只有山本五十六本人才知道。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8-12-15 10:11

(九十)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山本五十六当然知道,日本海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如美国海军,哪怕仅仅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参观过底特律和德克萨斯的山本五十六当然也知道,日本的物资生产能力不如美国,所以战胜美国是不可能的,甚至在美国人那里争取到像日俄战争似的停战条件都不可能,山本五十六对战争结果的期望留到以后再谈,现在来谈山本五十六为了为了实现那个期望准备怎么干。山本五十六准备的是开战初期就必须突然袭击,消灭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海军都是这么干的,现在必须,也只能这么干,而且必须干的比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更加彻底。

这已经不是什么“进攻式防御”的问题了,去考虑在爪哇或者菲律宾附近和美国太平洋舰队展开决战本身就太荒唐了,要和美军作战,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山本五十六是这样想的,过了六十几年的现在回头来看也只有这么一种选择。

但坚持“政治上正确”的军令部不同意,太正常了。如果同意山本五十六的作战方案的话就等于承认整个大日本海军这三十年来就是在瞎混,这简直是反皇军的行为,当然不予同意。

但山本五十六也带种,派出心腹的联合舰队先任参谋黑岛龟人大佐携带自己的亲笔信赴东京军令部,言明如果不同意他的作战方案,就惯乌纱帽,谁有能耐打英美鬼畜谁去打,本老爷不伺候。

军令部总长已经换成了永野修身大将,永野在山本的威胁下屈服了:“如果山本有这么样的自信就照他说的去做吧”。

日本人喜欢看统计数字,这次他们忘记了看统计数字。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前都发生过军令部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不一致的事情,结果是用伊东祐亨换下来了中牟田仓之助,用东乡平八郎换下了日高壮之丞。这次又在军令部和联合舰队之间出了事,按规矩应该撤换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才对,可是这次的军令部对自己的作战方案没有任何自信,不敢坚持,海相岛田繁太郎更完全是退休了的伏见宫一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