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莱特岛战役结束,84,000 日军被美国人敲掉了79,000,去往吕宋岛的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宫崎周一中将和南方军总参谋长饭村穣中将才算同意了堀荣三和朝枝繁春指定的第十四方面军作战方案。

作战会议结束时,宫崎部长对堀荣三少佐说:“凡事作悲观的判断不好,陆大里教过你们战史的”。

堀荣三在陆大时候的战史课教官正是宫崎周一,而宫崎周一也就是那位在瓜岛的第 17 军参谋长。

这才是“日军不重视情报”的真正含义,因为在日本军队中政治是至高无上的,而情报只能从属于政治。

话说回来,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第六师团和第十六师团都都是托了海军的福才能被美军全歼,这次当初有 13,000 人的第十六师团最后活下来的只有 620 人,三个联队长全部战死,剩下来的人里面到底还有没有,有多少参加过大屠杀的凶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遗憾地不知道,但麦克阿瑟已经做了他应该做的,帮了中华的忙。

这已经不是在作战了,这是一种临终的疯狂,陆军如此,海军更是如此。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29 07:56

(二百二十四)

四十四.可以“国破山河在”,但不能“国破军舰在”“莱特湾海战”是日本人对这场围绕着美军在莱特岛的登陆行动而展开的海战的叫法,日本人喜欢把围绕同一个作战目标的同一个作战计划中的作战行动称为同一场海战,瓜岛争夺战中的南太平洋海战就是一个例子,这次因为是同一个“捷一号”作战计划的执行,而且目标也是同一个,所以这是同一场海战。

而因为这场海战的规模实在太大,莱特湾海战在南北长达一千五百海里,东西宽达一千海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四昼夜。

决定主力舰队生死存亡的海战在历史上有过多次,从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格拉沃利讷海战,经过拿破仑败北的特拉法加海战和日本战胜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对马海战,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德兰海战为止,但这些海战不但战场的规模远远比不上莱特海海战,而且全部都是平面战争,所有的战斗都在海平面上进行。而莱特海海战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立体海军存亡战。参加的舰只也是历史上类似海战所不能比拟的,日美两国共计有 243 主要作战舰艇参加了这次大海战。

所以头脑简单得记不下那么多事情的美国人就只能化繁为简,干脆就将这场海战分为四场或五场海战。也就是锡比延海战,苏里高海战,恩加诺海战和萨马岛海战再加上一个神风突击队的自杀攻击战,当然也有些美国人

把这几场战斗统一起来称作莱特湾海战的。

在海军史和海战史上,莱特湾海战都是一场空前的海战,这场海战宣告了一支曾经是很强大的海军的彻底消失,而且这场海战在空间和时间的规模上也远远超过了世界海战史上的所有海战。而且随着军队,兵器和作战方式的改变,基本上可以把莱特湾海战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海战“,以后还会不会有战争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地说,以后再也不会有这种规模的海战了,所以这次海战将被人们永远地记忆下去。

但是,和规模上的意义以及感情上的意义不同,这场海战在战略上的意义却不是那么重大,因为太平洋战争的胜负已经见了分晓,即便日本海军在这场海战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场海战的结果对整个战争的走向还是不会发生任何影响。

1945 年 10 月,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TheU.S.StrategicBombing Suevey)到达日本,调查团里有一位 29 岁的海军少校詹姆斯•菲尔德(James A. Field JR)。菲尔德少校是文学博士,哈佛大学历史学讲师,莱特湾海战时是第七舰队第 77 特遣舰队第四群护卫航母部队第三集团克里夫顿•斯普拉格少将(Clifton Sprague)手下的一名参谋,他到东京以后传唤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第三舰队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参谋长大林末雄少将,第二舰队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和其他所有能找到有关的司令人员和幕僚。

(莱特湾海战时的菲尔德少校)菲尔德询问的方式很有趣,一见面就是:“能在这里询问你们也真不容易,10 月 25 日你们追得好狠,这条命都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捡来的。就奇怪了,你们怎么没把我整死?”,所有被询问的日本海军军官一听这句话顿时都油然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一些原本不肯说的话都肯对菲尔德讲。

菲尔德 1947 年退役以后到大学教美国现代史,同时把他的作战经历和询问记录写成了一本叫做《TheJapaneseatleyte Gulf》的书,因为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大海战”,描写莱特湾海战的书籍也就汗牛充栋,但这是最早的一本,也是几乎写的最好的一本,看过这本书的日本海军将领的反映都是:“虽然不是职业海军军人,但因为身临其境而且拥有充分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描写莱特海战中最好的一本”,第二舰队参谋长小柳富次甚至说:“是从这本书里第一次了解到捷号作战以及莱特湾作战的全貌”,战败以后日本海军销毁了一切能够销毁的资料,到后来甚至日本海军高级军官的回忆录里牵涉到莱特湾海战的部分也从那本书里面找资料,而且以后的所有书籍其实都是在企图回答或者修订菲尔德的问题和解答。

菲尔德少校或者菲尔德教授对栗田舰队的行动和栗田健男司令官的指挥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主要归结起来栗田健男有九条大罪:栗田舰队是美军在莱特岛登陆的最大威胁,而在伟大的成功就在伸手可及的时候(当然当时并不知道),

栗田舰队却转头而去。

栗田舰队在离胜利还差一寸的时候放弃了和美国

航母群的交战,转头北上。

没有能够控制西村舰队突入莱特湾的时间。

追击战时根本没有指挥,麾下舰队四分五裂。

为什么不积极使用手中占优势的驱逐舰队。

为什么会容许榛名单独进行无益的追击。

作为先头部队的巡洋舰部队的攻击太无力。

结束追击战以后为什么舰队向北集合,如果是朝西南方向不但可以更快地集结队伍同时也可以维持和美

军舰队的接触。

栗田舰队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出击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分出驱逐舰伴随损伤舰回基地从而削弱舰队的

量?是菲尔德教授首先提出了这九条质问,以后数不清的人要不然是企图找出这九个问题发生的根源,要不然就是企图在这九个问题上为栗田健男辩护,或者起码在其中的几个问题上。无论怎么说,超出这个范围的的问题还真没有,但是讨论这几个问题的同时又顺带着扯出其他

的问题倒经常能看到。

莱特湾海战是捷一号作战的一部分,简单地说起来就是日本海军到现在还残存的全部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全体出动,到莱特湾湾里对着正在登陆的美军运输船团一阵乱轰,能打沉多少算多少,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

这不是正规海军的战法,但看起来却又眼熟,不错,这就是先任参谋神重德大佐的方案,这位神重德说起来是海大 31期首席,但是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好学生的味道,说话办事就活像一个暴力团的打手,头次出道就策划了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给三川军一出了一个砸明火的作战方案,还大获成功。

但当时没有经验,没有把美军的运输船团砸光光,留下了一个千古遗恨。

马里亚纳海战的时候,教育局一课课长神重德又老调重弹,说要带着大和武藏去砸明火,砸不成明火就抢滩搁浅,当海上炮台和鬼畜拼命,但一来由于那时海军还没有必死的觉悟,再加上你一个海军省的课长跑来对作战瞎开什么口,这不是干犯统帅权吗?所以那次方案给否定了。

这次不同了,这次没有人反对。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

副武大将在战后解释这个作战计划时说的很清楚,如果

菲律宾落入美国人之手,则意味着南方资源地带和日本

本土的彻底隔离,这时候第二舰队怎么办?回到已经油

库见底的内地来的话是一堆废铁,呆在荷属东印度附近的话因为无法得到本土的弹药补充还是一堆废铁,看起来那么威武挺拔的战列舰,世界上最大的大和武藏就是

这样已经沦为了废铁,没什么可惜不可惜的。

丰田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而大家都心领神会的话就是对于联合舰队和军令部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日本已经彻底失败了,已经要亡国了,不可能还会有第二种结果了。亡国之军还能有军舰吗?不能,一定要在还没有完全亡国之前,为这些凝聚了几代日本海军军人梦想的军舰们尤其是战列舰寻找一个坟地。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8-31 09:28

(二百二十五)因此,莱特岛作战并不是像联合舰队所发出的作战要领上写的那样,是“与陆军协同,在决战海面邀击来攻之敌,确立不败之战略态势”,而是一次特攻行动,第二舰队不要了。

同时为了确保第二舰队的出击能有效果,不在半路上就被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歼灭,还拥有六艘航空母舰的第三舰队挺身而出去充当诱饵,将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吸引过来,至于第三舰队会不会被全歼?还要第三舰队干嘛?虽然这种想法很疯狂,但绝不是不可理解,甚至美国海军都理解联合舰队这次的决心,如果是尼米兹处在丰田副武的位置上,估计他可能也会下同样的决心。问题是军令部和联合舰队的意图并没有传达到第二舰队,或者是并没有做让第二舰队理解的努力,这才是莱特湾海战失败的原因。

先解释一下这个“第二舰队”是怎么回事。

大家都知道甲午战争之前常备舰队和警备舰队(后来改名西海舰队)联合起来组成了联合舰队,后来 1903 年日俄战争之前常备舰队的舰只越来越多,就分成了第一和第二两个舰队,其中第一舰队是主力舰队,包括战列舰三笠,朝日,富士,八岛,敷岛和初濑。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第一舰队的主要配置是战列舰摄津,河内,安芸,萨摩,鞍马,筑波,金刚和比叡。

那时还是有事有人无事无人,打仗时弄个联合舰队,不打仗了就解散,到 1922 年联合舰队成了常备舰队,那时第一舰队的主力是战列舰长门,陆奥,伊势,日向。

从有第一舰队那天开始,第一舰队司令长官就是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的,第一舰队在日本海军中的地位就是这么高。

1941 年底太平洋战争开战,这时候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再不像以前那样要站在旗舰的舰桥带头冲锋了,这样才结束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兼任第一舰队司令长官这条规矩,1941年 8 月高须四郎中将出任第一舰队司令长官,这时候的第一舰队的配置还是集中了联合舰队几乎所有的战列舰:伊势,日向,扶桑,山城,金刚,榛名,雾岛和比叡。

长门和陆奥因为是联合舰队的旗舰,所有就没有归到第一舰队的建制里面,而是组成另外一个第一战队,直属联合舰队,第一舰队的战队从第二战队开始计算,后来大和武藏服役以后第一战队就是大和武藏,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从直领第一舰队变到了直领第一战队。

但是仗越往后打就怪事越多,既然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不要往前冲了,旗舰也就不要那么大了,于是到了丰田副武就任长官的时候,旗舰变成了轻巡大淀了。改旗舰是丰田长官上任的 5 月,其实从 2 月份古贺长官还在时就开始议论,并且已经得出了结论。既然旗舰要换成小巡洋舰,就是说司令长官再也不上前冲锋了,那还要个第一舰队干嘛?就这么顺便在1944年2月25日把第一舰队也解散了,最后一任第一舰队司令长官就是那个倒霉的南云忠一,配置的主要舰只是战列舰长门,伊势,日向,扶桑和山城。

再往后大家才注意到这联合舰队干嘛非要旗舰啊?弄大舰浪费,弄小舰又有容积和设备问题,人家美国鬼畜的太平洋舰队不也没有旗舰吗,尼米兹在岸上照样能指挥打仗,再加上马里亚纳群岛失守以后,日本本土受到美国 B-29 威胁,一艘小巡洋舰未免太危险,这样到了1944年9月29日联合舰队干脆不要旗舰了,司令部搬到岸上去,这就搬到日吉台庆应大学校园里的防空洞里去了。

(庆应大学日吉台校园里的联合舰队司令部遗迹)从此联合舰队没有了第一舰队,而现在的第二舰队就是原来的第一舰队,几条主要的船都在第二舰队,第二舰队的编制是这样的:第一战队:战列舰大和,武藏,长门;司令官:宇垣缠中将;第四战队:重巡爱宕,高雄,鸟海,摩耶;司令官: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亲率;第五战队:重巡妙高,羽黑;司令官:桥本信太郎中将;

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早川干夫少将,旗舰轻巡能代;

第 2 驱逐队:早霜,秋霜;第 31 驱逐队:岸波,冲波,朝霜,长波;第 32 驱逐队:

藤波,浜波,岛风;第三战队:战列舰金刚,榛名;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第七战队:重巡熊野,铃谷,利根,筑摩;司令官:白石万隆少将

第十战队:司令官木村进少将,旗舰轻巡矢矧;第 17 驱逐舰队:浦风,矶风,浜风,雪风,野分,清霜;

上面就是第二舰队的阵容,如果能把时间的帷幕拉回到1941 年 12 月以前的话,这还是一支凛凛有威的阵容,会使任何海军司令官发怵的阵容,但是是日本人自己在 1941 年 12月 8 日打开了潘朵拉之盒,放出了航空兵这个战列舰的克星,现在的第二舰队就是一些船,一些装了炮的被称为“军舰”的船而已,对美国海军司令官们构不成什么威胁。

这支第二舰队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以后就顺路回了国,最后回到吴军港是6月25日,待了10来天,首先是不分日夜的加班加点作业改造,加装雷达和防空武器。现在起码巡洋舰以上全部装备了叫做“电探”的雷达,大和号加装了 117门各种对空炮火,长门加装了 98 门,高雄加装了 60 们,就连驱逐舰也起码加装了 30 门,反正现在整个第二舰队的所有舰只看上都像只刺猬。

硬件问题算对付了,但是接下来的作战怎么办?联合舰队和军令部都不知道,就对第二舰队说国内没有油了,你们先去南洋,在那里加强训练,等这里定下来了作战方案再和你们联系,于是第二舰队胆战心惊地南下 2,500 海里,总算在7 月 16 日平安到了林加锚地。林加锚地在新加坡以南大约130 海里的林加群岛,靠近苏门答腊岛的东岸,周围由小岛围起来的一片旷阔而且平坦,随便什么地方军舰都能下锚的优良锚地,稍微加点防范设施美军的潜水艇就无法进来捣乱,巨大的巨港油田就在旁边,绝对没有用油上的顾虑。

现在不靠猫眼了,虽然新装上去的雷达还有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但从内地来了大批的专家来解决这些问题,臭老九现在被平了反,虽然不算喷喷香,但起码不臭了,上军舰来和帝国军人一起解决技术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科学的春天结出了丰硕的训练之果,虽然是对着一个示波器看回波,但是回波看多了也能对目标回波作出自然反应,现在已经不需要在晚上打开探照灯或者打照明弹,不管在黑夜里,在浓雾中或者热带暴风雨中基本上能够依靠雷达进行所谓“无观测无瞄准射击”,虽然准确率还有些问题,但是据说在 15,000 米左右的射击基本上已经上令人满意了,正在向 32,000 米的距离挑战。

当然在雷达还不能完全相信的情况下,猫眼还是需要的,第二舰队这次把猫眼全部换成了据说眼神特好的台湾高砂族,每天吃鳗鱼喝鱼肝油,和电探一起加双保险。

白昼编队和对舰射击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林加锚地本来就大,舰队能够分成两拨对着轰,发射鱼雷。

加上对空射击训练,反正第二舰队从清早睁眼到晚上闭眼之间就是在训练,你说是要报仇也行,你说是拼命也行,反正第二舰队从上倒下就在盼着和鬼畜干一架,管他胜负如何。

机会来了,捷一号作战开始了。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01 07:51

(二百二十六)

捷号作战在八月份就已经定了案,第二舰队是捷号作战

的主要力量,当然要军令部,联合舰队和第二舰队之间

需要充分疏通。加上这次作战的意义空前重大:这是大

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最后一战了。从 1868 年开始,

这次海军走过了 77 年的历史,现在走到了尽头,可是他

们还想走好这最后一步。

可是这最后一步走不好了。联合舰队和第二舰队的意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前面的丰田长官的话中把联合舰队的思想表述得相当清楚,而且这不是战后的托词,8 月 10 日在马尼拉举行的有军令部,联合舰队,南西方面舰队,第二舰队,第一南遣舰队等有关方面参加的作战会议上,联合舰队先任参谋神重德大佐的用词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

但是这次作战会议极为失败,可以说联合舰队根本没有做任何努力来统一第二舰队的认识。这次有关“联合舰队的最后一战”的作战会议,居然不在联合舰队司令部把预定参加捷一号作战的栗田健男的第二舰队,志摩清英的第五舰队和西村祥治第二战队,小泽治三郎的第三舰队这几个主要方面全部找来一起参加,而是采取第五舰队和第二战队算一次,第二舰队再来一次的方法。

和第二舰队的作战说明会议是在马尼拉开的,选择召开这次作战会议的地点为马尼拉是有理由的,因为捷一号作战就是有关菲律宾作战,需要在菲律宾的陆海军有关方面配合。

但是军令部和联合舰队派出的人员级别实在太低了,联合舰队就来了一个先任参谋神重德大佐,军令部就来了一个作战参谋榎尾义男中佐。而一方面南西方面舰队是司令长官三川军一中将和司令部全体幕僚,第二舰队是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出席,来重建一航舰的司令长官寺冈谨平中将还没有到马尼拉上任,到第二天才参加会议。小柳对联合舰队只来了一个先任参谋就非常不满,就算丰田长官不能前来,起码草鹿参谋长应该来说明联合舰队的作战意图,回答作战部队提出的疑问。

听完神大佐的说明以后觉得晕头晕脑的小柳参谋长马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联合舰队司令部是不是已经做好了第二舰队全军覆灭也不在乎的精神准备?”神大佐十分肯定地说:“如果菲律宾失守,第二舰队也就成了废物”,还有一句话就算是神大佐也不敢说,但是意思已经出来了:“菲律宾肯定失守”。

小柳少将当然知道神重德的言外之意:“不管美军在达沃,莱特还是吕宋登陆,具有优势兵力的美军舰队绝无坐视我攻击其运输船队的道理,再遇到敌主力舰队拦阻的时候,第二舰队是心无旁骛地攻击敌运输船团还是先与敌主力舰舰队决战?作为海军军人,我可是情愿死在对面飞来的炮火下面”。

神重德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也是海军军官,是一个最狂热的巨舰大炮主义者,最能理解小柳的这句话,他无法反对这个意见。沉思了一会以后,神大佐下了决心:“先进行

舰队决战”。

小柳再次确认:“这一点非常重要,请先任参谋回司令部以后一定要向长官说明”。

在这里要为神重德说几句话,从狂热的开战派开始,神重德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很疯狂,但有一点必须肯定,就是神重德不像陆军的强硬派那样只是不怕牺牲别人,神重德也不怕牺牲自己,事实上他再三请调去当第二舰队先任参谋或作战参谋,自己去干,但海军有规矩,上级参谋不转调牵涉到自己参与作战计划的下级舰队,这是为了防止上级参谋有人贪生怕死,在作战计划上留漏洞,就好象在坐地分赃时一般是分的不挑,挑的不分一样,为了公平,不让人又当裁判又上场一个道理。所以神重德到了联合舰队以后也上不了战场。

小柳参谋长回到林加,向栗田健男长官汇报完作战会议以后,栗田双手抱头,瘫坐到椅子上半天才低声说了一句:“联合舰队是在帮第二舰队找坟场,但我可真想死得更加堂堂正正些。”虽然有点嘀咕,长官还是坦然地接受了命运,但是其他司令部幕僚和战队司令官,舰长们就不是这样了。第二天在旗舰爱宕上举行的干部会议上,参谋长传达完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以后会场就炸了锅:“我们干嘛要苦练这三个月啊!联合舰队知道不知道这三个月的训练量比过去的一年还要大?”幕僚和舰长们有这种想法不奇怪,这不仅仅是日军不重视补给和切断补给的问题了。问题是这个作战计划实在太疯狂。

冲进去了又有什么用?先不说没有了空中掩护的舰队能不能冲得进去,就算舍出全部现存的舰队,用大炮把为麦克阿瑟搬运作战物资的运输船全部击沉了又有什么用?财大气粗的鬼畜会在乎这点东西?过不了几个月他们又会扛着一大堆行李来旅游了,只有在消灭了鬼畜的护航舰队以后才谈得上制海权,才谈得上长治久安。至于能不能消灭美国护航舰队是另外一个问题,怎么能扯到一起来?栗田无法说服这些下属,说出了最后的话:“联合舰队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我们已经无法和美国舰队战斗,无法取得制海权,杜甫有句诗是‘国破山河在’,但是决不能‘国破军舰在’。如果从海军军官的自尊心出发认为打击运输船队是耻辱的话,那么联合舰队在战争失败以后还有军舰继续存在才是最大的耻辱。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消灭了麦克阿瑟的运输船队,菲岛防御战有可能进行得顺利一些,而我们在行动中也不是完全没有抓住敌人舰队决战的机会”,应该说栗田还有一句话没说出口:“军令部是给了联合舰队一个坟场,但联合舰队能够拒绝去这个坟场吗?”,话虽然没说出口,但大家都明白了司令长官的意思,士气又突然高涨了起来,既然军令部和联合舰队那么关心我们,连坟地都帮忙准备好了,那干嘛拒绝上级领导的关心,就去死吧。

一句感叹:如果甲午之战时的北洋水师也有“不能国破军舰在”的想法,可能历史也就不会给日本帝国崛起的机会。

可是打击运输船队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首先运输船队是在护航船队的严密保护之下,而日本舰队现在已经没有了舰载机打击力量,就只能依靠刚刚开始重建的一航舰,最多在台湾的二航舰也参加支援,但这些空中力量能够挡住美国的航母舰队的概率几乎可以小到不计,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如果能成功的话真需要天照大神开眼,要么陆基航空兵袭击成功,要么美国人真被小泽治三郎牵跑了,但是怎么可能呢?日本的航空兵如果还能威胁美国舰队,他们也不至于要去找坟地啊,再说怎么可能有哪个傻瓜会被小泽治三郎迷了去?明显地对美国登陆兵力威胁最大的是第二舰队,那支第三舰队几经没有战斗力了。

但是战场上发生的事就是说不清楚,还就有哈尔西这样的傻瓜,当然当时谁都不知道。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二舰队开始研究攻击停泊的运输舰队的战法,首先是根据美军可能登陆的棉兰老的达沃,莱特岛的莱特湾和吕宋岛的拉蒙湾研究战术。一直是以美军主力舰队为对手,准备在海上作战的日本海军真要不惜牺牲攻击停泊着的运输船队倒不是一件什么困难事,问题是如何才能突破美军水底空中的重重封锁到达现场,还有比美军搞城管更闹心的事——油怎么办?不是说林加锚地有的就是油吗,怎么油又成了问题呢?是随舰队行动的油轮问题,日本几乎已经没有油轮了。斯普鲁恩斯作战保守是不是?可那个挨千刀的在马里亚纳海战还要了大日本帝国两艘宝贵的油轮去,弄到现在全海军就只有八艘油轮了,因为实在太贵重了,全归军令部直接掌管,这次为了帮联合舰队送葬,军令部豁出来了,说全给第二舰队了,后来想想还是不行,这八艘油轮除了配合军事行动之外,平时还要往国内送油,于是就只能给两艘,加一次油,第二舰队节省着点用,不要动不动加速。

10 月 10 日以后,哈尔西到了台湾冲绳一带海面,第二舰队也知道了这就要出航了,停止了训练,准备出发,舰上甲板以上的油漆都全部刮掉,所有的会燃烧的东西全部扔掉,包括吊床在内,人就这样睡在铁板上,反正林加位于热带地区,倒也没有什么受不了的感觉。

16 日联合舰队发出过一份立即出击的命令,后来又更正为“敌攻击菲律宾的可能性大,即刻做好出发准备”,17 日的命令是:“立即前往文莱湾待命”。

1944年10月18日01:00,第二舰队全体舰只从林加锚地起航,前往文莱湾。就这样建军 76 年了的日本海军抱着必死的信念,从三个方向冲向莱特湾,进行最后的一战。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02 09:44

(二百二十七)

四十四.使了个大劲,放了个闷屁

(捷一号作战概略图)捷一号作战如上图所示,被称为“栗田舰队”的第二舰队和被称为“西村舰队”的第二战队组成“第一游击部队” 从文莱出发通过不同的道路从南北方向夹击莱特湾。这里面第二战队又被称为“第三夜战部队”,因为第二舰队本身分为由栗田健男和铃木义尾指挥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夜战部队。被称为“志摩舰队”的第五舰队则是“第二游击部队”从台湾的马公出发和西村舰队汇合以后从北边进攻莱特湾。

与此同时,被称为“小泽舰队”的由航母所组成的第三舰队从濑户内海出发通过丰后水道进入太平洋进行佯动作战吸引美军舰队以掩护上述水面舰艇部队的成功。与此同时,马尼拉的第一航空舰队和台北的第二航空舰队则被其他都好理解,就这个“西村舰队”的称呼有点怪里怪气:明明是“第二战队”,舰队以下的编制,怎么又被称为了“舰队”。这得从西村祥治麾下的舰只组成说起。西村手下的舰只是这样的:战列舰山城,扶桑;重型巡洋舰最上;第四驱逐队满潮,朝云,山云和第 27 驱逐队时雨。这是一支典型的黔驴舰队:外强中干,别看它有两艘战列舰,山城的排水量约四万吨,扶桑的排水量约三万吨,但山城是 1915 年下水的,扶桑更早,1914 年下水,祖爷爷辈的战列舰,早该退役了,但一直因为没有钱造新的,修修补补加改造还一直就在编制表上,其实海军也没有把这两艘战列舰算入战斗力,开战以后除了参加了中途岛作战那次全体出动的大游行之外,这两艘一支就是在国内作为练习舰用。中途岛失败以后,一度有把这两艘和另外两艘战列舰日向和伊势改装成“航母战列舰”的想法,后来也因为经费和材料不足,只改成了日向和伊势,这两艘据说还是战列舰。至于现在在小泽的第三舰队的日向和伊势叫名成了航母,其实连装载的飞机都找不到,还不如不花那钱和人工。

这次从“国破不能军舰在”的想法出发,这两艘祖爷爷舰被想起来了,临时找了艘重巡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伴随编成了一个班子放在第二舰队下面,因为他们也是战列舰,所以还接在大和武藏的第一战队后面成为了第二战队,可是山城和扶桑没速度的,最大速度就只有 22 节,这样不能跟第二舰队一起行动,只能单独行动,所以在称呼的时候也成了 “舰队”。“南北夹击莱特湾”的战术由来就是这么回事,夹击并不是为了加强什么攻击效果,而是实在没办法。

但联合舰队对于第二战队的这种使用方法是有问题的,刚刚到达林加锚地的第二战队没有赶上第二舰队的训练,不能指望他们真的打仗,既然整个第三舰队都被抛出去做了诱饵,这支第二战队也应该抛出去做诱饵才对,让他们在第二舰队的前面开路,吸引掉一些美军的航空兵,减少第二舰队的负担。

第二战队没有速度怎么能开在第二舰队前面呢?这又是日本海军的一个可怜之处了。他们没有油,在没有进入战斗状态之前不能开全速,只能以 18 节左右的速度慢慢地往前走,而第二战队反正是要沉的,让他们开足全速跑在前面其实行得通。

1942 年 6 月,英国人在为马耳他补给的活力行动(Operation Vigorous)中不惜以旧式战列舰百人队长号(HMSCenturion(1911))来作为诱饵企图引开意大利海军。

英国人能做到,但日本人做不到,谁都知道第二战队没有用,但谁也说不出把第二战队直接抛出去做诱饵,在感情上说不出口,所以第二战队后来的牺牲当然与西村祥治的糊涂指挥有关系,菲尔德教授则干脆称西村中将的指挥为“犯罪”,说西村舰队如此窝囊地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人全歼是“自作自受”,但这么使用西村舰队从一开始就是莫名其妙的。

比西村祥治更加觉得莫名其妙的可能是带着第五舰队的志摩清英中将,这支第五舰队是一支没有户口的盲流舰队,第五舰队本来是在南东方面舰队下面负责北方的千岛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方面,美国人把阿留申收回去了以后这支舰队就处于下岗状态,于是第五舰队就在上级舰队还是南东方面舰队的情况下被弄到南方来作战,一开始说到台湾以东去打扫战场,半路上又接到命令说回冲绳的奄美大岛,再稀里糊涂地被支去了台湾马公,还没到马公,18 日在路上又接到命令说从南东方面舰队划出来归南西方面舰队管了,20 日进了马公港以后刚加完油就接到南西方面舰队的命令说赶快到马尼拉来,志摩清英以为是三川军一让他赶快去拜码头,于是加快脚步往马尼拉赶,但刚到吕宋岛北部海面又接到三川军一的命令说你们不要到马尼拉来了,你们算第二游击部队,和西村舰队汇合一起去莱特湾砸明火,于是就直接去了巴拉望岛北面卡拉棉群岛(CalamianIslands)的科隆湾(CoronBay)。

这个科隆湾现在是一个旅游胜地,尤其是潜水爱好者的圣地,因为沉在这里的日本船实在太多,成了一个众多潜水爱好者的围观场所,菲律宾人很认真地标出各条沉船的位置,省得那些人扎猛子下去找不到沉船上来抱怨菲律宾人不重视旅游业,造成不良影响。

(据说在这里一个猛子扎深点就能看到日本沉船)第五

舰队的编制是这样的:

第 21 战队:重巡那智,足柄,志摩清英中将亲率;第一水雷战队:旗舰轻巡阿武隈,司令官木村昌福中将;

第七驱逐队:潮,曙;

第十八驱逐队:不知火,霞;10 月 23 日 18:00 分,第五舰队进了科隆湾,可是说好在那儿等着帮他们加油的油轮不知道在哪儿,只好从巡洋舰里抽油分给那些已经油箱见底了的驱逐舰用,分完了油,在24 日 02:00 出发穿过苏禄海去追赶预备穿越苏里高海峡从南面进入莱特湾的第二战队。

第二舰队到达文莱是 20 日 12:00,和第五舰队一样,也没有油船的影子,也还是大家分油,驱逐舰从巡洋舰的油箱里抽油,巡洋舰再从战列舰的油箱里抽油,这样油船来了以后只要给战列舰加油就行了,节省点时间,要知道美国鬼畜可是 18 日就已经在莱特岛登陆了,联合舰队给他们的命令是25 日黎明时分一定要冲进莱特湾,这样 22 日一早一定要出发。

21 日上午,八紘丸和雄凤丸(什么名字?凤凰有公的吗?)两艘油轮总算进了港,赶快给战列舰和其他油箱还没满的军舰加油,总算在出发前三小时加完了油。

这时第二舰队在旗舰爱宕上召开了作战准备会议,首先就是走哪条路的问题,从文莱去莱特岛有四条路,第一条是在巴拉旺岛以西再绕一个圈绕过一片叫做危险滩(dengerousground)的浅滩,然后再从民都洛岛的南方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这条路上的飞机潜水艇危险最少,但是日本舰队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没有油料,走不了那条路。第二条路是从危险滩和巴拉旺岛中间的巴拉望水道穿过去,以后和第一条路一样,这条路的问题是巴拉望水道过于狭窄,容易受到美国潜水艇的威胁,第三条路是从巴拉旺岛西面走,海面宽阔,潜水艇不容易威胁到舰队,但是会过早暴露在美国航空兵的威胁下,最后一条穿过苏禄海直插苏里高海峡,距离最短,可是受美国航空兵威胁的可能性也最大。

结果就是第二舰队走第二条路,腿脚不便的第二战队走最后一条路。

第 14 方面军派了一名参谋飞到文莱来参加这次作战会议,这位参谋的名讳已不可考,因为此公的发言过于雷人。他说莱特岛上的第十六师团是皇军的最精锐,肯定和麦克阿瑟打得难解难分,为了不误伤自己人,他要求海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炮击陆地。

参加作战会议的都傻了眼。25 日冲进莱特湾去进攻 18 日已经开始了登陆的美军运输船队,就美军的卸货能力还能指望有货没卸下来?原来指望鬼畜就是卸了货也没有地方放,肯定还堆在海岸上,用主炮的三式弹放上一把火全烧了他,可现在陆军居然不让炮击陆地,这进莱特湾到底是去干啥?真的就是去打空船?

空船也要去打,因为这是命令。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02 10:07

(二百二十七) 四十四.使了个大劲,放了个闷屁

(捷一号作战概略图)捷一号作战如上图所示,被称为“栗田舰队”的第二舰队和被称为“西村舰队”的第二战队组成“第一游击部队” 从文莱出发通过不同的道路从南北方向夹击莱特湾。这里面第二战队又被称为“第三夜战部队”,因为第二舰队本身分为由栗田健男和铃木义尾指挥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夜战部队。被称为“志摩舰队”的第五舰队则是“第二游击部队”从台湾的马公出发和西村舰队汇合以后从北边进攻莱特湾。

与此同时,被称为“小泽舰队”的由航母所组成的第三舰队从濑户内海出发通过丰后水道进入太平洋进行佯动作战吸引美军舰队以掩护上述水面舰艇部队的成功。与此同时,马尼拉的第一航空舰队和台北的第二航空舰队则被其他都好理解,就这个“西村舰队”的称呼有点怪里怪气:明明是“第二战队”,舰队以下的编制,怎么又被称为了“舰队”。这得从西村祥治麾下的舰只组成说起。西村手下的舰只是这样的:战列舰山城,扶桑;重型巡洋舰最上;第四驱逐队满潮,朝云,山云和第 27 驱逐队时雨。

这是一支典型的黔驴舰队:外强中干,别看它有两艘战列舰,山城的排水量约四万吨,扶桑的排水量约三万吨,但山城是 1915 年下水的,扶桑更早,1914 年下水,祖爷爷辈的战列舰,早该退役了,但一直因为没有钱造新的,修修补补加改造还一直就在编制表上,其实海军也没有把这两艘战列舰算入战斗力,开战以后除了参加了中途岛作战那次全体出动的大游行之外,这两艘一支就是在国内作为练习舰用。中途岛失败以后,一度有把这两艘和另外两艘战列舰日向和伊势改装成“航母战列舰”的想法,后来也因为经费和材料不足,只改成了日向和伊势,这两艘据说还是战列舰。至于现在在小泽的第三舰队的日向和伊势叫名成了航母,其实连装载的飞机都找不到,还不如不花那钱和人工。

这次从“国破不能军舰在”的想法出发,这两艘祖爷爷舰被想起来了,临时找了艘重巡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伴随编成了一个班子放在第二舰队下面,因为他们也是战列舰,所以还接在大和武藏的第一战队后面成为了第二战队,可是山城和扶桑没速度的,最大速度就只有 22 节,这样不能跟第二舰队一起行动,只能单独行动,所以在称呼的时候也成了 “舰队”。“南北夹击莱特湾”的战术由来就是这么回事,夹击并不是为了加强什么攻击效果,而是实在没办法。

但联合舰队对于第二战队的这种使用方法是有问题的,刚刚到达林加锚地的第二战队没有赶上第二舰队的训练,不能指望他们真的打仗,既然整个第三舰队都被抛出去做了诱饵,这支第二战队也应该抛出去做诱饵才对,让他们在第二舰队的前面开路,吸引掉一些美军的航空兵,减少第二舰队的负担。第二战队没有速度怎么能开在第二舰队前面呢?这又是日本海军的一个可怜之处了。他们没有油,在没有进入战斗状态之前不能开全速,只能以 18 节左右的速度慢慢地往前走,而第二战队反正是要沉的,让他们开足全速跑在前面其实行得通。

1942 年 6 月,英国人在为马耳他补给的活力行动(Operation Vigorous)中不惜以旧式战列舰百人队长号(HMSCenturion(1911))来作为诱饵企图引开意大利海军。

英国人能做到,但日本人做不到,谁都知道第二战队没有用,但谁也说不出把第二战队直接抛出去做诱饵,在感情上说不出口,所以第二战队后来的牺牲当然与西村祥治的糊涂指挥有关系,菲尔德教授则干脆称西村中将的指挥为“犯罪”,说西村舰队如此窝囊地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人全歼是“自作自受”,但这么使用西村舰队从一开始就是莫名其妙的。

比西村祥治更加觉得莫名其妙的可能是带着第五舰队的志摩清英中将,这支第五舰队是一支没有户口的盲流舰队,第五舰队本来是在南东方面舰队下面负责北方的千岛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方面,美国人把阿留申收回去了以后这支舰队就处于下岗状态,于是第五舰队就在上级舰队还是南东方面舰队的情况下被弄到南方来作战,一开始说到台湾以东去打扫战场,半路上又接到命令说回冲绳的奄美大岛,再稀里糊涂地被支去了台湾马公,还没到马公,18 日在路上又接到命令说从南东方面舰队划出来归南西方面舰队管了,20 日进了马公港以后刚加完油就接到南西方面舰队的命令说赶快到马尼拉来,志摩清英以为是三川军一让他赶快去拜码头,于是加快脚步往马尼拉赶,但刚到吕宋岛北部海面又接到三川军一的命令说你们不要到马尼拉来了,你们算第二游击部队,和西村舰队汇合一起去莱特湾砸明火,于是就直接去了巴拉望岛北面卡拉棉群岛(CalamianIslands)的科隆湾(CoronBay)。

这个科隆湾现在是一个旅游胜地,尤其是潜水爱好者的圣地,因为沉在这里的日本船实在太多,成了一个众多潜水爱好者的围观场所,菲律宾人很认真地标出各条沉船的位置,省得那些人扎猛子下去找不到沉船上来抱怨菲律宾人不重视旅游业,造成不良影响。

(据说在这里一个猛子扎深点就能看到日本沉船)第五

舰队的编制是这样的:

第 21 战队:重巡那智,足柄,志摩清英中将亲率;第一水雷战队:旗舰轻巡阿武隈,司令官木村昌福中将;

第七驱逐队:潮,曙;

第十八驱逐队:不知火,霞;10 月 23 日 18:00 分,第五舰队进了科隆湾,可是说好在那儿等着帮他们加油的油轮不知道在哪儿,只好从巡洋舰里抽油分给那些已经油箱见底了的驱逐舰用,分完了油,在24 日 02:00 出发穿过苏禄海去追赶预备穿越苏里高海峡从南面进入莱特湾的第二战队。

第二舰队到达文莱是 20 日 12:00,和第五舰队一样,也没有油船的影子,也还是大家分油,驱逐舰从巡洋舰的油箱里抽油,巡洋舰再从战列舰的油箱里抽油,这样油船来了以后只要给战列舰加油就行了,节省点时间,要知道美国鬼畜可是 18 日就已经在莱特岛登陆了,联合舰队给他们的命令是25 日黎明时分一定要冲进莱特湾,这样 22 日一早一定要出发。

21 日上午,八紘丸和雄凤丸(什么名字?凤凰有公的吗?)两艘油轮总算进了港,赶快给战列舰和其他油箱还没满的军舰加油,总算在出发前三小时加完了油。

这时第二舰队在旗舰爱宕上召开了作战准备会议,首先就是走哪条路的问题,从文莱去莱特岛有四条路,第一条是在巴拉旺岛以西再绕一个圈绕过一片叫做危险滩(dengerousground)的浅滩,然后再从民都洛岛的南方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这条路上的飞机潜水艇危险最少,但是日本舰队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没有油料,走不了那条路。第二条路是从危险滩和巴拉旺岛中间的巴拉望水道穿过去,以后和第一条路一样,这条路的问题是巴拉望水道过于狭窄,容易受到美国潜水艇的威胁,第三条路是从巴拉旺岛西面走,海面宽阔,潜水艇不容易威胁到舰队,但是会过早暴露在美国航空兵的威胁下,最后一条穿过苏禄海直插苏里高海峡,距离最短,可是受美国航空兵威胁的可能性也最大。

结果就是第二舰队走第二条路,腿脚不便的第二战队走最后一条路。

第 14 方面军派了一名参谋飞到文莱来参加这次作战会议,这位参谋的名讳已不可考,因为此公的发言过于雷人。他说莱特岛上的第十六师团是皇军的最精锐,肯定和麦克阿瑟打得难解难分,为了不误伤自己人,他要求海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炮击陆地。

参加作战会议的都傻了眼。25 日冲进莱特湾去进攻 18 日已经开始了登陆的美军运输船队,就美军的卸货能力还能指望有货没卸下来?原来指望鬼畜就是卸了货也没有地方放,肯定还堆在海岸上,用主炮的三式弹放上一把火全烧了他,可现在陆军居然不让炮击陆地,这进莱特湾到底是去干啥?真的就是去打空船?

空船也要去打,因为这是命令。

作者:俞天任 日期:2009-09-03 07:22

(二百二十八)作战会议以后,舰队司令部端出了清酒和鱿鱼干,舰长以上的主要军官在一起干最后一杯。干杯以后舰长们回各舰去和下面人干杯,新加坡的第一南遣舰队司令长官田结穣中将特地送来过一些香槟,现在将官们在将官室把最后的几瓶也打开了。

这次是特攻,赢不了,也回不来。就算天佑神助冲进了莱特湾,消灭了美军的运输船团,但莱特湾口外肯定会被美国人扎紧,绝无活着回来的道理。所以大家没有了牢骚,好像回到了江田岛的兵学校时代,山本五十六时代的联合舰队参谋长,现任第一战队司令官的宇垣缠中将因为从不对吊床号低于自己的人假以一笑而被人称为“黄金假面”,现在连他的脸上都出现了笑容,举着酒杯对小柳参谋长说:“担心什么,肯定会顺利的”,对啊,在死神面前还能有什么不顺利的,大家端着杯子,话题是过去在兵学校的日子。

(西村祥治中将)长得团头团脑有点像弥勒佛的西村祥治满脸上也像弥勒佛似的在笑,他向所有在场的同僚一杯杯地敬酒。人人都在走向死亡,可能西村中将抛不下的东西更少一些。因为他的独生子,海兵 65 期航空科的的西村祯治大尉已经在 1941 年 12月开战的时候已经战死了,就是在这个菲律宾,现在是父亲也要走向同一个战场,走向同一个命运了。

海军的将军们也是人,当然也有怕死或者不想死的,但说到底海军没有像陆军的富永恭次那样开病假条临阵逃脱的将军,也没有像东条英机那样三个儿子没一个上战场的将军。

后来的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带领大和号向冲绳特攻的时候,联合舰队不给大和号配护航飞机,可能是在想反正是特攻,何必再无益地浪费飞机呢,五航舰司令长官宇垣缠实在看不过去,自作主张匀了 15 架飞机出来为第二舰队护航,带队长官就是伊藤整一的独生子,海兵 72 期的伊藤叡中尉,儿子为父亲的特攻护航。

现在第二舰队的重巡摩耶上有一位中尉,名叫东乡良一,海兵 72 期的,该人在海兵时酗酒玩女人,差点被海兵校长井上成美开除,但是,莫名其妙地又不了了之了。这次出征之前摩耶号舰长大江览治大佐又想起了这个人,想把他作为留守人员调下舰,此人勃然大怒:“八嘎,你哪来的那么大胆?不知道本人是谁啊?本人是东乡元帅的孙子诶,你敢赶我下舰?”,后来摩耶被击沉,战死的 336 人中有东乡良一中尉这个名字。

海军兵学校从1969年建校以来77年中77届毕业生总共11,182 名,其中战死的有 4,012,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95%以上死于太平洋战争。

当时日本海军中最年轻的军官是1944年3月22日毕业的海兵73期的少尉们,进校904名,毕业902名。400名去舰艇部队的 300 人被分到了南洋的各部队,去了航空部队的500 人到了 10 月份因为没有了油料而中止训练,被分散到各特攻部队。

去南洋的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地在江田岛,横须贺,吴和东京之间乱窜,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他们要去的部队在哪儿,经常是要到军令部或联合舰队司令部才问得清楚,问清楚了以后如何去南洋又是一个大问题,好在当时大和正好要从吴军港去林加锚地,就把这 300 人顺便捎

到了南洋。

好不不容易到了舰艇部队的这些连八字都还不认识一撇的19 岁的新官蛋子,左边被上面的长官骂,右边被下面的老兵油子欺负,大点的军舰连舰上的路都还没有认全这就被一起拖出来搞特攻来了。

海兵毕业生中这批 73 期的特别惨,出了校门就陆陆续续地死去,总共战死 284 名,大约三分之一。刚毕业 5 月份的马里亚纳海战就战死了 25 名,这次的莱特湾海战战死数目是65 名,后来的大和特攻天一号作战又是 33 名。有人统计过,莱特湾海战最高潮的1944年10月25日这一天各地战死的海军兵学校毕业生总共是 158 名,而其中 73 期的居然多达 66名。

(莱特湾海战第一天的栗田舰队和西村舰队)

22 日 08:00 分,第二舰队从文莱出发,以 18 节的速度顺着巴拉望水道北上。排成的阵势是这样:

(第二舰队的行军阵势)

栗田舰队现在还在美国飞机警戒圈外,最主要的威胁就是美军潜艇,所以一出文莱,全舰队都绷紧神经看着海面,同时不断做之字形运动。

中午以后能代,高雄和爱宕上都先后传来“发现敌潜望镜”的报告,大和和武藏也发现了漂雷,但到最后发现都是误报,各舰所发现的都是漂流的木头。这种误报说明第二舰队在这段时间确实警惕性很高,但是接二连三的误报就像“狼来了”的寓言一样能大大地涣散军心和士气。

入夜后舰队速度降到 16 节,同时停止了之字形运动开始进入巴拉望水道,巴拉望水道狭窄,舰队无法做大规模运动,如果这时有美军潜水艇出现的话,那就是在打活靶子,而且这还不是如果,这还就是事实。

两艘美国潜艇“鲦鱼”号(USSDarterSS-227)和“海鲫”号(USS Dace SS-247)就在附近,这两条船 9 月初从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出港以后就一直在加里曼丹岛(也叫波罗州)一带狼狈为奸搞城管阴谋活动,主要是拦截日本运输船,海鲫号在这次出来以后就已经弄掉了一艘 7,000 吨的永享丸和一艘6,000吨的日铁丸了。两天前的10月20日,这两兄弟捕捉到了从马尼拉在向莱特岛增援的重巡青叶和轻巡鬼怒,七跟八跟跟到了巴拉望水道还把目标给跟丢了。正在骂骂咧咧怎么把这么大的两个家伙给跟丢了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更多更大的家伙。

这两兄弟在商量搞阴谋的无线电话通讯已经被旗舰爱宕监听到了,05:20 分爱宕向全舰队发出了“捕捉到高强度的敌潜水艇战斗准备中通讯”的警报,立即全舰队的速度上升到18 节,并开始了之字形运动。

但鲦鱼号已经站在了旗舰爱宕的正对面,06:32 分,在980 码(890 米左右)的距离上,一下子把舰首鱼雷发射管里的六枚鱼雷全部打了出来,但一不做二不休,在这么至今距离上做了一个高难度的 180 转身,将舰尾发射管里的四枚鱼雷对着爱宕后面的高雄又打了出来。

06:15 分爱宕号上已经完成了各就位,06:30 开始了对潜警戒,栗田长官,小柳参谋长和全部幕僚都和舰长荒木传大佐在舰桥上观察周围情况,在第一枚鱼雷击中了右舷的同时荒木大佐发出了“右满舵”。但舵轮已经没有时间反应了,连续四枚鱼雷全部命中右舷。

在爱宕 800 米后方的高雄舰长小野田舍次郎大佐立即下达了左满舵的命令,好不容易让过了没有命中爱宕的两枚鱼雷,距离只有 200 米和 100 米。可是这时鲦鱼号第二次发射的四枚鱼雷中的两枚分别命中了右舷中部和后部,四根螺旋桨中断了两根。

爱宕的倾斜已经超过 30 度,无法靠注水恢复平衡,应召前来帮助栗田长官更换旗舰的驱逐舰岸波和朝霜无法接近,荒木舰长只好发出弃舰的命令。栗田长官和其余官兵都跳入了海中,除了参谋长小柳在跳海时腿部负重伤之外,司令部成员都转移到了岸波上,此时爱宕的倾斜已经超过 54 度,06:53 分,爱宕沉没。

爱宕的 1,000 余名官兵中,死亡 360 名,超过三分之一,死亡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当时已经到了末期的日本海军的兵员质量急剧下降,不会水的水兵不在少数。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