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薇和张斌都是离异的。后来是胡紫薇大胆追求张斌,最后两个人走到一起。不知道现在两个人是不是还在一起。
但是还有不知道几线的小明星蹭热度,动不动就据传此人是张斌的“小三”,然后自己再“很委屈”的发个声明辟谣。
不管女追男还是男追女,关键还是两情相悦,追不过是一个态度的表现。一方热度有,做了很多事情,看上去很感动,心里也许真感动,但那不是爱。日子久了,那一点感动的火花也没了,有些人还好,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或者哪怕离婚再找;可有些人就不同了,会开始勾人或者被人勾。即便是两情相悦的人结了婚,婚姻之中也是需要经营和维护的,也是要有很多心思在里面,否则一旦双方陷入那种无话可说的模式,难免不会有外人趁虚而入。
想起来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冲进去和冲出来都无所谓,怕就怕那些城外的人不冲进城里、城里的人也不冲向城外,而是搭个梯子在城头上谈起恋爱,算什么呢?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17 10:33打官司不能没有个好律师,新中国建立以后。有一阵取消了律师这个职业,原因是认为律师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属于资产阶级那一派。
楼主母亲有个同事,姓葛,小时候总来我们家,叫她葛阿姨。人长得个子不高,白白胖胖的,笑起来很是和善。总之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
后来也是听她和母亲聊天,葛阿姨的祖父就是个律师,曾经在解放前的上海市很出名的大律师,代理过很多有名的案件。葛阿姨的父亲那时候在上海,全家住的都是花园洋房,家里有好几个佣人。典型的资产阶级生活。
那时也没有搜索引擎,楼主也不知道真假。后来等到网络发达了,还曾经上网搜过,也没有这么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葛阿姨自己吹牛呢。
但是她祖父的去世到是很蹊跷。葛阿姨也是听她父亲说的。
祖父出事的时候是冬天,南方的冬天有些阴冷,那天祖父并没有去办公室上班,而是在家里等着一个客户的来访。一般律师如果是在家里接待客户,说明这个客户或是比较重要、或是有些隐秘事情不好在办公室说。
吃过早饭,祖父就独自一人呆在二楼的书房,祖母在客厅吩咐女佣人一些事情,外面有个杂役(负责修建小花园的花花草草、打扫院落、迎来送往一类事情),整个小楼只有这几个人。
安排完女佣和杂役的工作,祖母就回到二楼卧室休息去了。
等到听见敲门时,已经快中午了,敲门的是女佣,询问是否可以开饭。祖母就问祖父那边和客人有没有谈完,但是得到的答案是从早晨到现在就一直没来过人,书房就祖父一个人。
祖母也没说什么,就让女佣喊老爷吃饭。可是女佣过去敲门一直无人应答,房门也没上锁,就推开门,结果看到祖父一个人倒在书桌旁,吓得赶紧喊人。
医生来了以后,发现祖父已经死亡了。至于死因不太好说,因为身上没有任何伤痕,他倾向于是心脏病突发,主要是祖父虽然当时只有四十几岁,但是人非常胖,葛阿姨也是听她父亲说,那时候祖父的裤子洗完晾上,远远看去就是一个正方形,而裤子应该是长条的,足见那时祖父有多胖。
涉及到了人命,警察局也来人了。尤其是出事的是一位大律师。现场除了祖父之外,没有发现其他人的指纹和脚印,因为书房祖父平时是不允许家里其他人进来的。唯一让人觉得奇怪的,就是书房的一扇通往阳台的对开小门,时值冬天,那扇小门却是大敞四开,冷风不停的刮进来。本身屋里温度就不高,为什么还要开那扇门呢?因为要确定死因必须尸检,但是祖母是不愿意的,最后事情也就按照突发疾病死亡处理了。至于那扇门,可能是祖父胸闷难受,想开门透透风吧。
而那天要来的客户却没人知道是谁,为什么爽约。警察局还调查过,但是祖父身边的秘书和助理全都不知道。祖父在出事的头天下班前告诉秘书,明天下午自己才会来上班,仅此而已。
而翻阅祖父最近代理的案件,询问了一些人,都不承认曾经和祖父约过上门拜访。
但是祖父去世以后,家境就一年不如一年。最后举家从南方迁到了北方定居。葛阿姨的父亲也是做律师职业的,家里后来变得有些钱了。但是,葛阿姨说,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家是基因不好还是以前祖父做律师的时候做的恶事太多,他们家里的男人都活不长,她的两个叔叔也是不到六十就去世了,而她父亲刚过完六十大寿就急病也去世了。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四十几岁就得病去世了,另外一个是五十岁的时候自杀了,原因一直不知道。可是他们家女人活的年头却很久,她祖父的妹妹活到 91 岁才去世,姑姑现在八十几岁还天天打麻将赢钱,她也是身体特别好,真不知道为什么?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18 10:21前几年楼主城市有个民事案件,一家六个孩子分成两派争家产,官司打到法院。
庭审的时候可能大家情绪都有些激动,互相开始谩骂,法官不得不一再维持秩序。好不容易回到正常的庭审秩序上了,因为一个证据,大姐认为二弟说谎了,站起来就指着二弟说:“你胡说,真不要脸。”二弟一听也火了,站起来就说:“说这话的时候也不看看自己,咱们谁不要脸,你 18 岁的时候就跟人家瞎搞弄大肚子,还是我和咱妈带着你上农村找人打胎呢!也就你那个傻逼老公让你给糊弄住了。”这几句话一出口,法庭上突然安静了几秒钟,因为这个案件是公开审理的,还有很多人在那旁听。大姐的老公和孩子就坐在下面听着呢!结果大姐受不了这个,回家自杀了。官司最后终于打完了,大姐的丈夫又另案起诉二弟,要求名誉赔偿。案子最后什么样也不得而知了。
曾经听过一个离婚案,有位妻子和丈夫离婚以后,把以前丈夫和她说过的单位某些人的坏话都写成信,寄给那些人。
信件的内容不是妻子捏造的,确实是丈夫在两个人感情好的时候跟她讲的。那些收件人一看内容也明白了,这下,丈夫在单位也呆不下去了,只能辞职走人。虽然这位离婚的前妻达到目的,不过以后也没人敢娶她了,万一哪天一言不合就把枕边话都告诉别人,怎么办!所以说,害你最深的人就是身边的亲人,你所有最隐私的事情她都知道,一出手就是致命的。即便你什么亏心事都没做,但你不可能不在背后议论别人,说点什么。到了反目的时候,全成了对方枪里的子弹。
古话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不可能所有遇见的人就是第一面,总会有人要和我们开始交往。更何况人在不同时期经历不同事情也是会变的,所以人与人交往中能够看清什么样的人君子之交、什么样的是深交、什么样的人绝交、什么样的人是挚友,真心不容易。你对人家好,可不一定人家就会对你好,凡事还是得多留个心眼。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19 15:39很早以前看过作家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算是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访问了 100 个人文革十年的故事。
看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放弃了,不是人家写的不好,主要是太惨了。看得心里难受。
姜昆曾经说过一个相声,讽刺文革时期买块肥皂都得在说话之前先来段语录。楼主没有经历过文革,听相声的时候还乐得很开心。后来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再回想那段相声,一个偌大的国家,每个人说话之前都先背语录,没有人认为这可笑,都很认真,想想觉得不寒而栗。整个国家都不正常,你也只能跟着变得不正常。
记得南斯拉夫分裂的时候,媒体报道过一件事情:一对邻居,平时关系一般,点头之交。不过一个是克族、一个是塞族,前南冲突爆发以后,其中一个邻居失踪了,最后在他家后院找到了这个人的尸骨,就是邻居干的。所以,那时候有个战地记者说,战争或者是动乱最能把人类内心深处的恶魔引出来,为什么?因为社会秩序、法律秩序都受到了破坏,无法保护弱者和普通人了。没有了约束,自然恶者大行其道。
以前在楼主住的那条胡同里,有户人家,男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个军医,但是在抗战胜利不久就去世了,至于是阵亡还是自然死亡不知道。不过政府还是给了他们家一笔钱,所以生活还是可以的。
解放以后,虽然男主人曾经是国民党,但是人已经去世几年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也没有为难过她们。还给这位遗孀安排了一份工作在工厂里。她们还是很感激的。听母亲说,那位遗孀相貌一般,为人很和善,总是让胡同里的孩子到自己家去玩。他们家是一个很规矩的四合院,种的树还有花,看得出,女主人还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
文革刚开始的时候,她们家也没事。一群孤儿寡母,胡同里这些年的老街坊,没人说什么。结果,这位遗孀所在工厂有个工人,后来当了造反派的头目,盯上这位国民党的遗孀,先是让人家别在办公室工作,改造自己,去清扫厂区道路,后来又说人家的住房是剥削来的,愣是把人家从四合院里轰走了,赶到他们厂子边上一间平房里,然后他自己说单位把这套房子征用了,最后,他们全家住进来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什么人家是反革命之类的,其实就是他想要这套房子。
过了几年,“四人帮”也垮台了,那位遗孀也开始带着孩子到处反映问题,想要回自己的房子。那位造反派已经下台了,但是那个院子已经被单位的几户人家给分着占了,跑了好几年,最后算是平反吧,只是给了两间平房,因为你是国民党那边的人,没人替你说话。
那位遗孀一直气不过好好的房子就这么平白无故的没了,最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后来那个四合院拆迁,住着的那几家分了不少房子走。
以前有句话: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过去不理解,觉得好人怎么会不长命呢?那些坏人坏事做尽才应该早死啊!后来想想,可能那些好人都是那种老实人,没什么心机,不太会算计,被欺负或者暗算了,也没什么反击的能力,但是一直生气啊,气大伤身,所以最后也算是活活气死了吧;而坏人就不一样了,阴谋不仅得逞,而且被陷害的一方没有能力反击,所以高兴开心,身心愉悦,自然活的长久。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0 15:04
今天的《今日说法》看完真的是有话要说,因为信息量实
在是太大了,可能很多事情媒体都没说清楚。
也许有人并没有看节目,简单复述一下。
题目是《六千七百万理财迷局》:有对退休职工老夫妻,儿子在澳门,觉得他们退休工资不高,生活有些清苦。于是就通过年利率 2%贷款 6000 万,给父母在内地做理财,赚取中间的差价。老夫妻拿着 6000 万在银行买理财,几年下来本金从 6000 万上升到了 6700 万元。
这时,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老夫妻推荐了一款新的产品,利息很高。老夫妻同意用 6700 万购买这款产品,钱也汇过去了。
就在快要到期还本付息时候,理财经理突然上门拜访,而且中间利用家里只有丈夫一人在家,偷换了老人手里的理财合同。而偷换的那款产品最后是血本无归,老夫妻不认头这件事情,就是想知道自己的 6700 万元怎么会忽然间不翼而飞了。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质证、最后对簿公堂。
大概内容就是这些,但是看完这个案子,觉得有些奇怪的地方。首先是本金的来源 6000 万,这不是个小数目。老人的儿子一直没有露面,让人很奇怪这 6000 万是怎么借来的,如果是银行贷款,要么有抵押、要么有项目操作,如果是私人,得多有钱的人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个数目,每年还只收 2%的利息,而且如果觉得父母退休工资少,日子过得艰苦,一个月多给出 1 万,足够了吧,这 6000 万的本金放心给年迈的父母去操作?要知道,老父亲都 82 岁了。一直到节目结尾,他父亲一直说:“我儿子借来的钱,现在怎么办?” 整件事情,当事各方都说自己是无辜的,都给出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
首先是银行,银行认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一点责任都没有。
这个理财经理在上班时间干私活,向客户推荐的并不是本行产品,事后这个人呢也主动辞职了,所以银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其次是产品发行方信托公司,他们的说法是,这对夫妻以前曾经在他们公司买过产品。大家认识。某一天,另外一家资本管理公司的员工找到他们,说这对老夫妻要定向投资给山东一家企业,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好直接投资,希望信托公司做一款理财产品,由他们购买后投给这家企业,信托公司也同意了。后来投资失败,老夫妻不愿意接受血本无归的事实,于是撒谎编出所谓有人上门偷换理财合同的故事,想挽回损失。
老夫妻的代理律师版本是这样:信托公司最早通过银行理财经理卖给老夫妻一款产品,但是这款产品最终没有发行成功,本来应该退还老夫妻这笔钱,但是这样信托公司会损失一笔中介费,于是他们让理财经理去老夫妻家里偷换合同,给了老夫妻另外一个理财产品,最后,这个理财产品亏损,6700 万元血本无归。
而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信托公司做的这款理财产品最终投向山东一家企业,实地造访,这家企业已经倒闭了。而这件企业的负责人正在北京躲债,而他又向记者说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他的企业是做环保型餐具的,产品一直出口国外,由于需要扩大经营急需资金,这时来了一个北京的担保公司老总,表示可以帮助他发起私募基金,最后一共私募资金 8000 万元,但是,就在 8000 万元到了专用账户时候,担保公司的老总利用欺骗手段骗走了账户的 U 盾和密码,私自转走了 5600 万元,这位企业老总一直追着担保公司要债,最后担保公司的老总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刑拘了,而山东这家企业的老总也应为到期不能兑付,诚信缺失被列入黑名单,无法继续从银行贷款,企业倒闭
了。
6700 万元的去向似乎有了着落,但能不能要回来就不知道了。这钱怎么来的也没说清楚,怎么去的也没说清楚。会不会是这笔钱来源并不合法,而老夫妻的儿子想通过私募投资的手段让这笔钱在资金池里打个滚,洗钱成功上岸。可没想到最后钱也没了。或者是担保公司老总盯上这笔 6700 万,然后布了一个局,找家企业发起私募,然后可以给这家企业负责人一笔好处费,信托公司拿到中介费,剩下的钱担保公司拿去还债,6700 万就这样没了。反正最后担保公司老总被刑拘了,各方都可以把责任推到他的头上。
理财的乱象太多,别说上当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就说易租宝,或者北京、上海的那些理财骗局,被骗的不少都是企业老总、公司董事、明星,不能说他们糊涂、不明白,最后也都被骗了不少钱走。
银行、信托公司、资本公司、证券、中间人等等,真不是老百姓可以看明白的。可是,国家在这方面似乎也没有更好的监管手段,一出事就说老百姓决定理财之前要了解清楚,不要为了高利息而上当受骗。最后还全是你们贪便宜的错。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1 16:30在 2000 年初的时候,加盟连锁非常流行。那时候,北京每年都会有个加盟连锁大会。
楼主有个同事就曾经在这股大潮中被骗走了几万块钱。当时有个楼上的邻居让她周日和自己去参加一个招待会,地点就在家门口,据说只要到场的人不仅可以免费吃点心,还有精美礼物赠送。楼主那个同事也是没事,就跟着邻居去了。
说的没错,确实有很多免费的小点心随便吃,这个招待会其实是个加盟连锁的推荐会,主要加盟的是一款咖啡机,这个机器是做咖啡用的,普通人家不会买,是专业咖啡店里使用的。那么你加盟什么呢?只要你买了这款咖啡机,然后你购买的咖啡机放在咖啡店里,从这台机器上每卖出一杯咖啡,你作为机器的所有人可以提 2 元钱。会场人很多,有很强烈的音乐播放,每个介绍人都热情得不得了,还有已经加盟的人热情的讲述自己加盟后的美好经历。楼主那个同事动心了,正好家里有几万块钱,想着买台机器放在店里,卖出一杯咖啡就挣 2 元钱,不是很好嘛!于是就交钱办了手续,对方让她到银行开个户头,提成的钱是账期 45 天打到这个户头,就等着在家收钱吧。
其实这个加盟有很多问题,首先这个机器并没有卖出咖啡多少杯的数量显示,你怎么知道咖啡店一天卖了多少杯呢?其次,咖啡机到底是放在哪家咖啡店里也是个问题,对方不告诉加盟商,所以,这个提成你自己根本就无法核对,他给你多少钱就是多少。但是,这提成压根就没给过,同事后来去交钱的公司找去,人家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几万块钱也打了水漂。报警了,但是警察说不算是诈骗,而属于合同纠纷,建议同事和其他受骗人去法院打官司,可是,对方人都跑了,就算你告赢了,损失也没地方要了。
楼主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认识一个北京人。他有个亲戚在河南老家,有一次来北京说是要做加盟连锁。也是看电视广告,是做豆腐的。厂家说可以到北京实地考察,他们负担来往车费和免费提供住宿,免费负责传授做豆腐的手艺,很周到吧。他那个亲戚就来北京住在人家提供的宿舍学习,做豆腐也不是很复杂的手艺,几天就学会了,于是让家里亲戚汇款过来,买了对方做豆腐的机器设备,兴高采烈的回家了。
设备到了家安装好以后没多久,亲戚就给北京的人打电话,说遇到麻烦了。原来在厂家的广告中,卖点不是做豆腐,而是做五彩豆腐,什么绿色的菠菜豆腐、紫色的水果豆腐,可是回家以后,用机器只能做出大家平时看到的白豆腐,那个五彩豆腐按照说明一步步来,确实怎么也做不出。于是他让北京的亲戚帮他去问问,亲戚也不好推辞,那个学校在北京郊区,非常远,开车去了以后,人家态度一反之前的和蔼可亲,不仅冷冰冰,而且还有几个彪形大汉时不时的面露凶相。
没办法,只能报警,可警察来了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双方协商解决,最后那个厂家同意再寄一份学习材料给他仅此而已。到了最后,那个五彩豆腐也没做出来,加盟费也不退,再过一年,厂家也没了,又是人去楼空。
后来曾经爆出一个大案,是一个家族式的骗局。做加盟连锁骗局必备的几点一是要有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二是一家很高级的实体旗舰店,三是明星代言。电视广告内容务必要说明二点,其一是加盟后非常省心,总部包办一切;其二是非常赚钱,不到一年就买房买车。挣到加盟费达到一定数量了,就玩消失,人去楼空。然后重起炉灶另打铁,再复制一次,接着骗。因为这些人也摸清了国家在这方面法律上的空白,合同纠纷而已,不会对自己采取措施。这个家族之所以最后被警方查处,是因为被骗的人闹得太凶了,以至于有人以跳楼相威胁,毕竟很多人被他们骗的已经家破人亡了。
楼主曾经那个同事,做洗涤加盟连锁的,曾经说过,那些想加盟的人,都是新手,对某个要加盟的行业并不了解,而且实话说,有些懒。其实,想做生意哪有不辛苦的,真像广告里说的,总部包了一切,你就负责收钱,想什么美事呢!就拿加盟洗涤连锁吧,说是从选址开始负责到底,其实根本不管,就是收你的加盟费,让你使用他的招牌。而且卖给你的洗涤机器,后期的洗涤化料都巨贵无比,一把最小号的洗衣刷,买进价格是 3.5 元,卖给那些加盟商是 15 元,所以,后来有的加盟商做久了也明白了,开始进些别人的货,不找厂家进货了。
做生意这件事情其实是很辛苦的,下至一个沿街店铺的小老板,上至上市公司的大老板,都是操碎了心。哪里像电视剧里写的那些高富帅,天天就是谈恋爱,公司的事情理都不理,可是到了结尾还是做成了几十个亿的项目,那几十亿的项目就跟玩似的。以前楼主公司的的那个老总,自己说,夜里睡到三点就睡不着了,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千头万绪都是你自己琢磨,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管理、事无巨细都是你,因为给别人又不放心。挣钱吗?挣钱!累吗?真累!给人家打工挣点钱尚且不易,自己做老总怎么可能喝喝茶、聊聊天,钱就拼命往你家里跑?你以为自己是王石啊!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2 16:00
@u_111220061 2016-08-22 11:43:27
@老虎不是猫007同妻肿么还木有更新啊
----------------------------有啊,更新到了第二十 六章。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2 16:01
@u_111220061 2016-08-22 11:43:27
@老虎不是猫007同妻肿么还木有更新啊
-----------------------------
有啊,更新到了第二十六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支持。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2 16:43所谓改革的浪潮,一个浪过来,有的人借势上去了,有的人被大浪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想起楼主原来一个同事,那是 1998 年,楼主上班没多久,我们城市引进外资,来了一个香港人,投资盖一座商厦。
打地基的时候,市委书记、市长全去了。很是热闹。
这座商厦建成以后是一个个小商铺,所以购买人买了以后,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委托给商厦的管理委员会经营,这个委员会帮你把商铺租出去,替你收租金,你就在家等着数钱就行了。
楼主有个同事,她老公是最早开始停薪留职出去做生意的,两个人当时还是很有投资眼光,就盯上这座商厦的店铺了。
于是就考察了几次,觉得没问题,售楼处里面贴满了那位港商于市领导的合影。于是一次性付清款项,买了一间商铺,当时具体钱数她没说,可能比较谨慎,不愿意露富吧。
一转眼到了该交房的日子,那个商厦还是一座地基在哪儿扔着,据说是投资人没钱了。跑回香港筹钱去了,但是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好几百人的购房款都在投资人那,也要不回来了。
不过,这些购房人在 98 年能一下子拿出几十万、上百万的钱,也都不是普通人,就联合到市委市政府去反应情况。
市政府也有人出面接待了他们,最后答应从中协调,把事情给解决了,但是,这协调也没有结果,这些人的钱一拖就是两年要不回来。不过,这些人中有的人是神通广大的,联合跑到北京,也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搞到了大领导(就是那个酷爱交响乐)的行车路线,在路上堵他,也堵到了,也把反映情况的信交上去了。当然解决最后还是要回到本市。
最后,市里派出一个工作小组,让所有购房人一一登记,然后挨个谈话,内容主要是你购房的资金来源。因为市里的领导也发现了,有很多购房人的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挪用公款,这一谈话要求提供收入证明,有一批人就打了退堂鼓,剩下还有不少人,有的人也是那种做生意挣的钱,然后市里谈话的人就说,那先查查你们公司的帐吧,没问题,证明你的收入确实合法,市里就先把钱给你垫上。那些年,私企挣钱有很多原罪,那些帐就不能查,真较真都是问题,买房的钱没要回来,再让税务局罚一笔,于是又一波人撤了。最后就是剩下楼主同事这样的人,说有钱吧,那是跟上班族比,说没钱吧,其实就是有个小作坊,税务局也没有那么多人手查你,最后,把她的本金退给她了,利息就算了,能把本金要回来就不容易了。
后来,同事说,为了这件事情,原来她体重 130 斤,结果几年下来,瘦成 96 斤了。真是着急上火啊!而且有很多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说这件事情其实有市里领导的孩子也参与了,不然为什么一直找不到那个港商;也有的说,那个去北京堵领导的人回来以后就莫名其妙失踪了,家里人也找不到他,说不定让人给弄死了;还有人说,表面上是给你钱了,不过你也在政府那挂号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找你麻烦了。
这些传言弄得她心神不宁,老公晚回来了,她就开始胡思乱想。
那个只有地基的工程扔了快十年以后,终于有人接手了,盖了一座商厦,但是建成以后开业两年就关门了,改成一座民营医院,没一年也完了,再后来改成了写字楼,出租率不高,也是勉强维持。
有人就说,这楼的风水不好,而且沾上人命了,怎么弄都不会好。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3 11:50里约奥运会也结束了。从 1984 年的洛杉矶到 2016 年的里约,感觉随着国家经济的发达和实力的增强,国人对于体育金牌的认识也渐趋理性了。以前只要中国队和日本队比赛,就一定要上升到什么勿忘国耻之类的层面,其实那就是一场比赛。中国乒乓球曾经是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项目,这些年乒乓球的发展也是中国体育进步的一段历史。
记得在文革初期还是后期,有一次去日本比赛,但是有个运动员的压力太大了,重压之下可能是承受不住,就把自己的乒乓球拍给毁了,然后报案称有个窃贼进入她们远动员房间,很多物品遭到了毁坏。当时正好是要和日本队比赛,出了这样的事情很恶劣,日本警方非常重视,展开侦查,最后发现报案人前后话语很不一致,矛盾点太多,最后证明是假案,事情出在日本,又要和人家比赛,回国等着这位队员的处分是可想而知了。
乒乓球队里一直有个说法就是“让球”,虽然没人承认过让球存在,但江湖上一直有这样的传说。
曾经的何智丽据说就被对内安排在比赛中让给队友,何智丽当时答应了。但是在比赛中表现却是异乎寻常勇猛,她的对手一直暗示她,却被她视而不见。最后何智丽拿了冠军,但是回到国内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最后去了日本。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那次亚运会上对阵邓亚萍,改名为小山智丽的何智丽完全是个日本人的做派,每赢一个球必定大喊一声,那场球也是邓亚萍这些年比赛唯一输掉的比赛。但是电视直播让中国人对于何智丽的印象糟糕到了极点。而这种让球的传言一直困扰着乒乓球队,到了刘国梁在奥运会上拿冠军的那次,很多人都说是决赛中王涛让球了,虽然后来王涛解释了很多次,没有让球,但是还是有人这样说,其实对于刘国梁是很不公平的。乒乓球队最早让球的传闻是李富荣让球给庄则栋,因为当时庄则栋已经是连续两届的世界冠军了,如果蝉联三界,奖杯可以永久归属中国,所以决赛李富荣就让球了,可是这也是个传说。
中国是举国体制,有些规定要服从国家安排。但是让球对于运动员本身不是很公平,虽然让球的运动员享受的待遇和冠军是一样的,但是毕竟奖杯上刻的不是你的名字。而且,你是有实力、有机会拿到冠军的。
相比较让球,运动队里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以前美国女子花样滑冰有个女运动员,在选拔赛上落选了,结果她指示男朋友去袭击队友,就是在停车场埋伏,然后看到那个女运动员出来以后,用棒球棒打对方的脚踝,这样伤残了就去不成冬奥会,机会就给她了。可惜,袭击最后失败了,警方根据现场的监控视频抓住了男朋友,男友也很不仗义地共出了幕后指使人。两个人双双进了监狱。虽然服刑时间不长,但是出来以后,这个心理阴暗的女运动员混的很惨。
很多人虽然看着运动员拿奖牌、升国旗、奏国歌很自豪。
但是这个职业真心不容易,一是淘汰率太高、二是最后弄了一身伤病、三是耽误学业。咱们国家注重奥运金牌,如果你拿到奥运金牌,基本上这辈子就算是拿下了,自己有本事当然更好,就算是个一般人国家也会安排一份稳定的工作,最起码没有后顾之忧了。不像那些运动员,就算是世界冠军,一旦退役,给一笔钱就不管了。即使有些人想跳出体育这个圈子,但是没有一技之长,现在社会很难立足。
以前楼主城市出过一件事情,有个退役的运动员找到体育局,说了自己生活困难,要求解决。可是她的退役都是符合程序的,体育局就说给她转到街道,让街道帮忙解决,最后,这个女的回家自杀了。一方面经济压力、一方面也是身体的伤痛折磨,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不让报道,因为体育局觉得这样的报道会让以后没人练体育了。这件事情于是变成了一个“流言”。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4 09:39说一个诈骗案,就是最近发生的,几个月的时间了,案子也还没有破呢!楼主这边的社区有个比较大的活动中心,有些运动器械和十张乒乓球台,每天来打乒乓球的人很多,曾经这些人还自发组织过比赛。
今年 5 月初的时候,活动中心来了两个年轻人,在一进门的公告栏上贴了一张很大的海报,内容是区里和某家企业联合举行业余选手乒乓球大赛,参赛者有年龄限制,18-65 岁之间都可以参加,免费的,然后各区的获胜者再进行比赛,最后取得前三名成绩的人,由这家企业出资可以免费前往里约观看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的比赛。去里约这件事还是很遥远的,但是这张海报上有一点很吸引人,就是所有报名参赛的选手在比赛那天均可以得到赞助企业免费提供的一套水具,海报上还有礼品的图片。这样一想,打一场比赛,不论输赢还能得一套水具,也是可以的。
于是一群人就围着两个年轻人咨询,年轻人就说:“这上面有电话,可以电话咨询,我们就是负责张贴海报。”有人就打电话咨询,对方说的意思和海报上基本一致,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要求所有报名参赛的人员在网上填写报名表的同时,还要交纳 200 元的押金。这个押金在比赛当天,只要选手参加完比赛就当场退还。
对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这是一项群众活动,比较松散。
报名以后,主办方要根据报名人员进行比赛配对,可是一旦有选手比赛当天不去,那比赛的进程就会打乱,所以这 200元押金其实就是督促你一定要来比赛。
这样的解释也是合情合理,而且以前也有自发组织乒乓球比赛,遇到过说好来参加,最后没几个人来的情况。大家一合计,不少人就按照要求登陆网站,输入了个人信息,填写了报名表。对方根据手机号发过来汇款的账号和开户行,但是尽管开户行有很多,汇款帐号并不是区政府,而是一个个人的名字。也有人打电话问了,毕竟这年头骗子太多,对方的解释是如果汇入对公账号,退款的时候会比较麻烦,汇入对私账号,程序比较简易。大家也没太计较,只有 200 元钱。
汇了款以后,就等着发信息通知哪天去比赛。可是这信息就是等不来。最后有人跑到体育馆去问,人家说没接到通知有比赛,体育馆一直到9 月份的场地都已经订出去了,根本没有什么乒乓球大赛。
几个人又跑到区政府问,人家也不知道有这么个赛事。建议他们报警。
到了公安局报案以后才知道,不仅是我们这个社区,好几个社区都遇到了同样的诈骗。金额一时间还不知道总数,但就我们社区大概是不到 1 万元,有几个上当的人根本就不会打乒乓球,就是看着海报冲着那套水具报名汇款的。
后来,街道给各楼的楼长还开了会,通知说,以后再有什么人来进行宣传也好、免费服务也好、助人为乐也好,一定要和街道取得联系,如果单位或者个人在社区开展活动没有在街道备案,都视为是不合法,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要随便掏钱。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4 09:40
@u_95235990 2016-08-24 00:10:17@老虎不是猫 0075170 楼 2016-08-22 16:43:00 所谓改革的浪潮,一个浪过来,有的人借势上去了,有的人被大浪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想起楼主原来一个同事,那是 1998 年,楼主上班没多久,我们城市引进外资,来了一个香港人,投资盖一座商厦。打地基的时候,市委书记、市长全去了。很是热闹。
这座商厦建成以后是一个个小商铺,所以购买人买了以后,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委托给商厦的管理委员会经营,这个委......
-----------------------------
酷爱交响乐的领导也喜欢民乐,最喜欢听的是《辣妹子》。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4 10:24前面有位层主提到了北京星河湾业主被预谋绑架,但是这位业主警惕性极高,最后发现阴谋,在霄云路故意造成追尾事故,迫使犯罪分子暴露。
最近,这个案子开庭审理了,两名绑匪分别判刑 5 年和 5年半。其中一个绑匪说:过程也很辛苦,尤其是在通州郊外挖地窖,准备用来关押人质。那个地窖挖了不行,于是毁了重新挖,再挖还是不行,又毁了重新挖。也是费了老劲了。
而为什么会想到要做绑架,两个人说是若干年前看了一部电视剧,描写香港绑匪张子强的《插翅难逃》,也不想想,连张子强都插翅难逃,跟何况你们两个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4 15:33有位层主提到过有认识的人找不到了,家里找了算命的,算了一卦说:“人没死,在水边附近。”这样一连几年得到的是同样的答案,直到某一年算命说:“人不在了。”算命真假不知,不过,这个事情让楼主想起很多年前看过一个案子。事发地点就是一个很大片的水塘,长满了芦苇。是在山东还是东北某地想不起来了。
在火车站附近有个自发形成的招工点,来打工的外地人一下火车就可以直奔这来了。这天,有两个男的来招聘,工作内容就是割芦苇,包吃住,工钱给的也不少,而且不压钱,因为割芦苇是一个季节性的工作,所以只要工期结束就结钱。
条件还不错,有不少打工的都来报名,不过,这两个招工的也有些奇怪,偏爱那些第一次出门打工的人。
一行人上了面包车,赶往工地。车子开了很久,终于到了。
下车一看,满眼都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四周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到了住的地方才发现,条件不是一般的差,简直就不是给人住的地方。而且,招工的人还要求他们上交身份证,说是怕他们私自跑了出问题。当下就有人提出来不干了,要求走人。组织者一听,突然就变脸了,立刻又进来两个人,把门一关说:“这一带都是我们大哥的地盘,你们这些外地人想走可没那么容易,不留下什么胳膊、腿之类的,别想走。
而且,跑也没用,这方圆几里地的人都听大哥的,看见你们也会把你们抓到送回来,看见那个做饭的没有,就是私自逃跑被抓回来,被我们大哥亲自割舌,成了哑巴啦!”就这几句话,可把这些初次出门打工的人吓得不轻,关键是给他们做饭的人确实是个哑巴。于是没办法,只得上交身份证,开始每天割芦苇。工作辛苦不说,这两个监工对这些人非打即骂,可是一想到对方是一派黑恶势力,自己一个外乡人,还是忍了吧。
就这样,干了几个月的时间,这些人的愿望已经不是挣钱了,而是能不能活着出去见到家人。最后这件事情是如何暴露出来的呢?当时市场上有几家卖芦苇产品的,就属其中一家的价格最低,竞争对手纳闷这样低的价格怎么可能不赔钱!就想找个人私底下打听,但是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竞争对手也是发了狠了,最后托人是从那个做饭的哑巴那知道事情原委的。那个哑巴就是管做饭,平时住在那里,但需要采购食材,每次都是一个人开车带他到镇上去采购,偶然一次这个哑巴落单了,对手那边的人这才稍有点了解。后来趁着他们再次到镇上采购,设计调开了那个开车人,终于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了。
对手赶紧把事情通知了警方,一举捣毁了这个“奴隶窝”,解救出十几个工人。这些工人在向警方的叙述中,描述了一个可怕无比的黑社会,杀人如麻、割舌挖眼,所以他们根本不敢跑。但是警方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这个团伙一共就四个人,本来这四个人合伙承包了这个芦苇塘,但是承包的时候信心满满,真开工才发现核算下来不仅不赚钱,几个人的本钱都得赔光。其中一个人曾经在监狱里呆过,他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这些初来乍到的打工的人,本身就觉得自己一个外乡人最好不要惹麻烦,胆子小、本地没亲戚、孤立无援,而他们就是向这些人描述成自己是一个黑社会团伙,无恶不作,冷酷残忍,这样才能吓住这些打工的人,于是他们的芦苇产品价格才会如此之低。至于那个做饭的,并不是什么偷跑被割舌,那个人天生就是个哑巴,而且是有舌头的。不过是用来吓唬这些打工人的一个谎言。
但是谎言还是起作用了,这些打工的一共十几个人,而平时看他们的才两个人。十几个大男人要制服两个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些人就一直忍受他们的谩骂和殴打,不敢吭声。后来警方也问,为什么不跑?他们说,这方圆几里都是他们的地盘,跑也跑不出去。干脆忍了吧,最后说不定能发善心给我们一点钱,让我们走。
本来以为这是一件偶发事件,但是随后几年,又陆续出现了控制他人自由在煤矿挖煤、砖厂烧砖等等,按理说法制社会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就是出现了。说到底,还是监管部门的失职,因为这些出事的地方全是“黑工厂”,可是,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真是“生死随他去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6 10:48楼主的公司每年 8 月都组织职工旅游,就是周边省份旅游景点转一圈。坐过大巴车的人都知道,座位之间的距离很小,根本伸不直腿,尤其是坐一夜车,很受罪。楼主就想着早点到集合地点,争取坐到第一排,比较舒服一点。
到了以后一上车,看见副总坐在第一排,另一边的第一排是导游的位子。不过,这辆大巴车还是那种老式的,在司机位子的旁边还有一个单独的座位,于是楼主就坐在那了,看风景和前面的路况很清楚,心里还挺高兴的。
等到发车以后和司机一聊天才知道,这个司机上午刚刚开了一夜的车。拉着一个团回来。然后又到公司办事情,也没休息,晚上接着又开车带我们这个团。等于他一天一夜没休息,楼主当时就不淡定了,司机也看出来了,就说:“没关系,我这人,越忙越精神。放心吧。”说完瞟了一眼坐在那边第一排的导游说:“她胆子小,不敢坐你这,其实这个位子是她的。”楼主想睡也不敢睡了,就开始和司机搭话,怕他万一疲劳驾驶,这一车人说不定就交待了。不过那个司机也很爱聊天,一路上就说起来。
这个司机原来是在运输场上班,后来单位也黄了,他们就下岗了。他们运输场有个领导,算是一把手吧。单位虽然没了,但是这个一把手上调到了局里,好多人都说这位领导在运输场的时候贪污受贿,一直有人到局里甚至市里告他,可是他也一直毫发无损。
在局里,这位领导有自己的专车和司机,而那个司机就是从运输场带走的一个人,跟着他到了局里。
虽然一直有人举报,这位领导也一直安然无事。不过为了避嫌,还是对他进行了所谓的“调查”,就是走个形式。
“调查”结束,宣布领导没有问题,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调查结束,局里安排这位领导出差,本来说好是转天早上走,结果到了晚上,忽然来电话,说必须马上走,那边情况比较特殊。这位领导也没多想,就在家里等着车来接自己。
专车到了以后,领导发现给自己开车的不是平时那位专职司机,而是一位很陌生的人。那个人就说自己是新来的,专职司机病了来不了。
这位领导就上车了。后来,他们的车在高速上出了车祸,司机没事,这位领导由于严重撞击头部当场死亡。局里还给他安排了很隆重的葬礼,给了他妻子一笔抚恤金。事情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因为他们运输场一直有人举报这位领导贪污,现在他人也死了,举报也没什么意义了。后来运输场的老职工聚会的时候,说起这场车祸都觉得奇怪。因为此前那个专职司机跟他们是一个单位的,就有人去问他,那个人就说自己那天确实生病了,没办法开车。可是顶替他去的那位司机在出事以后就消失了,单位也再没有看见此人,关键是之前单位司机班就没有这么一号人。那场事故是他们的全责,可是那个司机也没听说是被刑拘了,还是被判刑了,就无声无息的没有人提起了。
而那位专职司机没多久,被局里提升成了司机班的负责人。
按理说他是这位领导从原单位带过去的,领导人已经死了,靠山也没了,可是他反而混的更好了。
后来有人说,事情其实起因在于那次所谓的“调查”。这次“调查”中,这位领导其实说了一些事情,但是重点不是在于他本身的贪污,而是他贪污的钱往上面送了。这位领导本来的意图是敲打一下收他钱的领导,如果在“调查”中不全力保他,那对不起啦,我可要把你也咬出来了!于是,“调查”过关了,可是那位神秘人也不想被人威胁,就布了一个局,跟专职司机先达成交易,而后那名同样神秘的司机出手,把事情弄干净。
当然,这也是大家凑在一起各自凭借想象和能知道的事实相结合出来的。因为据了解,他的那次出差其实可有可无,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是去参加一个会议,早上到和中午到没区别。
然后这个司机就给楼主分析说,那个神秘的开车人技术不是一般的好,因为你要保证自己没事,还得置坐在副驾驶的人于死地。接着这位司机就一边在告诉开车一边给楼主讲如何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怎么操作,把坐在副驾驶的人置于死地。
他就越说越高兴,借着偶尔闪过的车灯光,都能看见唾沫星子横飞。关键是他每说几句还不忘安慰一下我:“你那没事,别害怕。”、:“你放心,我开车,很安全。”坐在大巴车副驾驶的楼主真的是一夜不眠,为了图个舒服,把自己放在这么不安全的一个地方。
旅行团的司机说,他们运输场的人之所以一直告,是因为那个去世的领导有座别墅,就他们那个破单位,工资一年都不发,他居然能买得起别墅,瞎子都看得出来有问题。可是人一死,事情也就完了。不过他老婆后来又嫁人了,那个男的带着父母孩子一起住进了那栋别墅,他用生命换来的,最后给了别人享受了。不知道地下有知会做何感想。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8 07:23早上打开电脑就看到甘肃白银案件告破,本来上来想说一声。结果同志们比楼主还迅速。看来关注这个案子的人太多了,悬案告破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希望有一天南大碎尸案也能有破案的一天。
前一段时间说是要重启白银案件调查,估计那个时候就已经知道凶手是谁了。
以前有很多猜测,说凶手已经去世等等,没想到他居然就生活在白银市,如果偶然聊天听到别人说起白银案,真不知道他是作何反应。
相信后续案件的很多细节会公布,毕竟这么多人都看着。
估计这个案子肯定会上《今日说法》,28 年,到底那个点突破,最后找到真相的呢?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6-08-28 08:27这几天肯定会被白银案告破刷屏的,不过楼主今天说的案
子是个关于信任和诈骗的案件。
楼主有亲戚在 2005 年的时候在北京天通苑买房,不过那时候天通苑俗称“睡城”,除非是真没有房子住的人,能在城里有个睡觉的地方一般都不住在那。
亲戚也不住在哪里,但是她有个同事住她楼上。于是就托人家帮忙看一下,有什么事情告诉自己一声。
后来邻居说,也是住在这栋楼里的一个女的,最近在打官司,还让邻居给她出证明。
这个女的不是北京人,但是毕业以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男朋友也在北京,双方家庭催着他们结婚,但是没有房。05 年北京的房价还没上涨,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上涨的北京房价也是高不可攀的。
这个女的在单位算是个小头头,于是她就找到一位同事,这个人是北京土著。女的想买天通苑的房子,但是那里的部分房子虽然价格低,但只卖给具有北京户口的人,女的手里的钱也不多。就和这位同事商量,以他的名字去买房,自己掏钱,房产证当然写同事的名字,过一阵时间再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
同事也答应了,事情进展很顺利,没多久房子就到手了,女的也开始装修住了进去,准备自己的婚礼。
就在这时,帮助买房的同事妻子忽然到法院起诉男的要求离婚,而这套天通苑的房子是两个人婚内财产,要求分割。
这个女的当然不同意,虽然房子在同事名下,但是钱是自己出的。
到了法院,需要双方提交证据,主要是资金往来的证据链。
就是说,这个钱首先你要有证据证明你出得起,其次是怎样通过一系列的汇款最终到了房地产公司账户。女方当然能提供出完整的证据链,但是同事那一方也能提供出一套完整的证据链,只不过最后汇款到房地产公司账户的钱汇款明细没有,同事说当时自己是用现金付款,因为当时开的发票显示交款方式是:现金。
不过房地产公司也表示,交款方式默认现金,不管是现场现金交款还是银行汇款,都是显示现金。
虽然女的有很明显的证据,但是由于案子没有判下来,一家人也是心神不宁。女的母亲为了这件事情旧病复发进了医院。
最后,这女的让邻居出证明,说自己是一直住在这,平时和大家闲聊也能说明房子是自己出钱买的。但是,这个邻居证明几乎没有用,就算你在这住,也不能证明房子是你出钱买的,而且在央求邻居出证明的过程中,还有人说,你一个外地人怎么能占我们北京人的便宜呢?便宜是那么好占的吗?还听了一堆闲言碎语。
这个女的方式说不可取吧,但是当时很多人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买房。也成功了。只能说女的买房这个方法风险太高,你怎么知道同事不会见房眼开。不要说同事,就是亲戚之间有的时候通过这种方法也会闹出很多官司。毕竟取得方式非法,自然就给了后面不法分子很大的操作空间。
最近看见经济学家郎咸平的一场官司。感慨颇多,现在没有人相信读书无用论,但是读书不能死读书,能够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而郎教授就是此间的佼佼者。看完他的案子真的是既佩服又害怕。佩服是运用法律、财经相结合如此之好,害怕是如果有这样一个丈夫或者情人,真是分分钟玩死你。
一下是楼主转载过来的。
素有“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之称的郎咸平郎教授,最近又一次被卷进舆论的漩涡。与之前为“泛亚”“快鹿” 站台惹来大妈怒斥外,此次“郎旋风”与一个女人的故事成了八卦者的小料。
郎咸平
始于一桩买卖,郎教授吃定 900 万公司秘闻(ID:high3c)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郎咸平与一名名为缪洁晶的女士因买卖合同纠纷,在法院公然开撕。
有公开资料显示,这位出生于 1980 年的缪洁晶曾是一位空姐,是郎教授的前女友。
此前,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查明,2012 年,郎咸平向上海馨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馨源公司”)购买铜质佛像、铜质上师像、西藏阿里地区佛像、程丛林画作、清螺钿红木家具七件套等,共计货款 1600 万元。当时郎教授向民生银行(600016)借款 900 万付了第一笔,但物品一直没交割。
一向敢于讲真话的郎旋风,一气之下将对方诉至法院,请求解除买卖合同并判令馨源公司返还货款 900 万元,还须支付所产生的利息,缪洁晶对上述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
为何郎教授紧抓缪洁晶不放呢?其实,馨源公司是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成立于 2011 年 5 月,缪洁晶法定代表人。缪洁晶当然不服,其表示确实收到上述款项,但货款当天已经按照郎咸平的指令将这些钱款转付给案外人上海高汉新豪投资管理公司。钱款系郎咸平实际使用。缪洁晶说,买卖合同与她本人没有关系。
(馨源公司工商信息)上海高汉新豪投资管理公司是什么来头?据馨源公司爆料称,该公司实际管理人是郎咸平亲属。这家公司注册了一个名为“郎基金”的商标,在金融圈颇为知名。另有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为郎咸平之子郎世玮。
对这个案子,一审法院判决馨源公司还款。郎教授不服,称馨源公司作为一人有限公司,股东应当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财产,否则应当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最后二审同意了教授诉请。
馨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 10 万元,理论上缪洁晶至少得承担900 万退款中的 890 万。估计缪洁晶知道此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