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霸道总裁,霸道之所以会被人们喜爱,是因为这个所谓的霸道是基于爱的前提,爱对方,希望对方好,而且这种爱也是被对方所接受的。尽管过程显得不讲道理,但是还是充满甜蜜的。
像这样的霸道总裁,你家里人不同意,我就设计陷害,这就不是霸道,是偏执与狭隘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2 10:20这几天陪着母上大人看《因为遇见你》,期间母亲说了一件往事,不过这件陈年旧事也是母亲从外公那里听来的。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我们家住的那条胡同住进来两户日本人。其中一家的房子就挨着楼主家的房子。虽然日本人占领了北平,但是当时的老百姓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些日本人。
可能生活习惯不同吧,这户日本人住进来以后,就把墙边又另开了一扇小门,平时大门不走,就走着小门。所以,当时,别的住家就说:“这日本人就会这些旁门左道,上不得台面。” 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当时让这些日本人集中到某个地方,统一把她们送回日本。这户人家平时和中国居民也不来往,但是也没做过什么欺负中国人的事情,临走的时候还把家里一些东西送给中国邻居了。
这户人家平时也看不见男主人,但是有个不到一岁的小女孩。后来听说她们私下找到认识的中国人,想把这个小女孩送人,不带回日本了。
据说是男主人去世了,至于这家男主人是做什么的,一直都说不清楚。有的说是侵华日军,有的说是帮着日军做生意的普通日本人。这家日本人的意思就是,如今男主人死了,她们回到日本也是前途未卜,而且战后的日本百业凋零,经济很差,很多日本人当时如果不是环境不允许,其实都不想走。况且孩子这么小,一路上颠簸,怕也受不了。所以,想找一个经济好一点的人家收养她。
没多久,就另一条胡同有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一直想要个女儿,于是一拍即合,收养了这个日本女孩。
那户人家经济条件不错,后来他们家的一个儿子还进了《人民日报》社做编辑。
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日本女孩的亲生母亲曾经来中国找她。不过,有点像这个《因为遇见你》电视剧一样,这个亲生母亲和女儿见面,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那样感动,而是很尴尬。
日本生母据说在日本经营餐饮,算比较有钱吧,这个女儿当时年纪也不小了,在一家小学当老师。按理说应该是不错,可是这个日本生母对这个女儿不太满意,见面后一再问陪同的中方人员,是不是她的女儿,还说虽然离开女儿很多年了,但是记得女儿很好看,言外之意觉得面前这个中年妇女不好看,而且不满意为什么她没有读大学,只是做个小学老师等等,翻译每次翻译后,场面就陷入沉寂,就听见屋里钟表的走字声音,真是尴尬之极。
那个日本女儿有两个儿子,跟着母亲一起来见外婆。这个日本外婆就单单对小儿子特别热情,说小儿子长得好,继承了她优秀的基因,于是,就想带着小外孙回日本,不过孩子也不愿意,父母也不同意,只得作罢。
也没感谢收养女儿人家,也没表现出离别多年的牵挂,就
这么淡淡的来,挥一挥衣袖走了。
因为当时和外国人见面都是要有陪同人员的,我们这边居委会也去了人,后来一说起见面的这些事情,邻居们就说:“这小日本就是不地道,当年人家给她养孩子,现在连个谢字都没有,还说孩子难看不随她,她自己有多好看!那外孙子长得好,也是我们大中华的优秀基因,跟她有个屁关系!”以前看过电视上一个节目,当年飞虎队在中国的时候,有个战地医院的女护士,也是美国人,跟飞虎队一个飞行员谈恋爱,可是那个飞行员后来牺牲了,这个护士当时已经怀孕了,生下孩子以后也是自己没办法抚养,托医院的中国医生给找个收养人。
后来,当地有个算是民主党派的人士收养了这个男孩。那个男孩长大以后听保姆说,他刚被收养的时候,保姆带着他有时候坐车出去,经常会看到有个外国女人站在街边往车里看,过了一阵就见不到了。可能是孩子的生母想看看自己孩子的收养环境吧。
这个孩子跟着养父母定居北京,进了一家工厂,做了个工程师。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世。中美建交以后,曾经托志愿者帮他在美国寻找亲生母亲,但是都没结果。
某一年,飞虎队的成员访华,其中就有几个当年战地医院的护士,这个人就去了,也见到了这些人,年代久远,加上信息太少,这些人也不知道他的生身父母具体情况。不过,这个人逐一拥抱了这些飞虎队的成员和那些护士,跟随行的记着说,拥抱她们的一瞬间,就像是亲生父母拥抱了自己一样,这辈子的心愿已了了。
很多人都说,血浓于水,自己的孩子,隔多少年一眼就可以认出来。但是,环境的不同,教育的不同,即便是亲生孩子,隔阂还是会有的。希望天下骨肉不会分别。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3 12:05 楼主说一个黑吃黑的事情。
这件事情要说,得先说一下事情的背景。
在 90 年代末到新千年中期吧,加盟连锁在中国蓬勃兴起。
当然,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
当时,中国的国企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关停并转,大量的国企工人、干部开始下岗也好、提前退休也好。有的人可能分到了一些钱,有的是什么都没有。面对这样的下岗潮,国家也出台一些政策,其中就有鼓励个人创业。
确实有些人在那样的环境下被激发了小宇宙,逐渐做了老板。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创业,有些人还是逐渐沉沦了。
加盟连锁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加盟的主要行业很集中:餐饮小吃、服装、饰品、家居装饰这几大类。
通常情况下,坐加盟连锁的公司分为几类:第一种是确实在做生意,也还算正规,就是挣客户的加盟费,还有就是加盟以后的进货差价。楼主前面说的密室杀人案中,那个就是洗涤行业加盟连锁的,卖给加盟商的产品差价非常之高, 5元钱进货价格,卖货价格能达到 150 元,暴利。别听什么总部经常派人下店指导,没人指导你,都是下店看你有没有卖总部给你的供货,一旦发现你用了别家的材料或者产品,就要扣你钱等等处罚。
第二种是一开始做正经生意,后面做不下去了,就开始跟传销一样,就是挣加盟费,其他什么都不管了;最后一种就是,一开始就是骗,找一个黄金地段,做个旗舰店,谁来考察都热情接待,好吃好喝好招待,加盟费一旦到手以后,一年时间,就注销或者跑路,然后重起炉灶另开一家,加盟商如果告状,警察不管,这是合同纠纷;法院可以告,但不会有任何结果,因为公司都没了,也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
这些公司,不管正经生意也好,骗子也好,有一点是一样的:广告做得好。一般都是请个明星代言,然后广告内容就是两点,非常轻松+非常赚钱。其实,自己创业怎么可能轻松又赚钱。
但是,那时候,大批下岗也好、提前退休的也好,都想着找点事情做。这些广告的内容也是投其所好,都是下岗以后偶然加盟,然后开始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了。
一时间,加盟连锁是当时中国最火的行业。
楼主同事的弟弟就是这样,他和爱人原来都是一家工厂的,厂子倒闭以后,拿到了很少的一些钱,可是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必须要干点什么。偶然就发现了这个加盟连锁的广告,是做服装的。每套衣服价格都不高,分成 5、15、25,最高就到 55 元的童装。两口子觉得还不错,就亲自到北京总部考察,对方的接待别提多热情了,两个人考察之后非常满意,除了加盟费之外,还有店铺选址和装修等费用,一共加在一起八万多元吧。
非常期待的开业了,但是总部发过来的货,基本上就是一堆烂布,别说卖了,擦地都嫌弃。两口子于是去找总部理论,同考察时候的满面笑容不同,总部这时候先是推脱、拖延,最后就是横眉冷对了。
八万元对于这个家庭就是全部身家了,而且其中还有借亲戚的钱,真要不会来就全家喝西北风了。去了无数次总部,还是要不回来。法院也去了,报警也报了,都是徒劳。
这家的男主人,也就是楼主同事的弟弟,原来单位认识一个人,这个人算是个混江湖的。他成名之战是有一次家里拆迁,面对来强拆的队伍,这位爷面不改色说:“我这个人是个狠人,有多狠,”说完,掏出刀,从自己小腿上削下一片肉,然后放自己嘴里嚼着吃了。面前那些强拆的一看,一会儿全溜了,比不了。
没办法,就找了这位爷。人家听完了说:“要回来不成问题,但是一共八万元,我这一帮兄弟也是人吃马嚼的,给你要回来了,扣除成本,到你手里就没什么了。不过,咱们是同事,我就不难为你了,别管了。”过了有两个月,八万元钱给他了。那个男主人欣喜若狂,就买了东西去感谢对方,这位爷就说:“不用谢,实话告诉你,这次一共找对方要了 15 万,给你 8 万,我还剩不少呢,以后有这活多给我介绍啊!”至于怎么要回来的,具体情形人家没说,楼主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既然是混江湖的,肯定也是江湖事江湖了。
黑吃黑是肯定不对的,特别是一个法治国家。但是有些存在的东西,肯定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就像这种游走在法律空隙的公司,谁都拿他没办法的时候,只能黑吃黑了。但是,随着加盟连锁总是出事,引发群体性事件,国家也开始出台一些监管措施,而且,慢慢大家也明白了,这些不过是美丽的谎言,所以,尽管现在在很多地方卫视的非黄金时段依然可以看到加盟连锁的广告,但是,已经不复当年的盛况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4 11:45楼主以前公司的老总,算个隐形富豪吧。他有个两层上下的底商,自己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药店,一层是店铺,二层是仓库。
药店是卖中药的,所以需要一个专门抓中药的师傅。后来招聘来的这位师傅姓李,大概 60 出头。这个李师傅生活境况也挺让人同情的。他的爱人前几年去世了,和儿子住在一个一居室的房子里,眼看儿子到了适婚年纪,但是没有哪个女的愿意结婚以后和老公公住在一起,所以一直找不到对象。
最后,老李就到外面租房住,把一居室给儿子结婚用。到了药店上班以后,过了一段时间,和老总提出来,能不能让他住在二楼仓库空地,这样一来晚上可以看店,二来他也省了笔房租钱,大家都合适。老总考虑一下也同意了。
很多人看见老李住在店铺,都以为他是外地人,其实他是本市人。平时也不回儿子家,逢年过节也是吃顿饭然后又回到店铺,没办法,生活就是这般现实与无奈。
有一天,老总和李师傅商量,想开晚间售药,反正老李住在店里,店铺边上改造一个售药窗口,晚上有顾客就按门铃,销售额老李可以拿提成,因为是晚间,所以提成比例会高一点,老李也同意了。
其实,晚间卖药的收入并不多。不过,老李说了,人上了年纪,睡眠时间也少了,能挣一点就挣一点,儿子结了婚也不能总住在一居室里,将来买房也需要钱。
到了快入冬的时候,这天晚上,老李照旧睡在店铺一楼那个简易沙发床上,听着收音机,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时候,门铃响了。老李起来开了灯,看了一下表,是凌晨快 3 点了。
打开那个售药的小窗口,因为外面有“晚间售药”的广告灯,所以,顾客的脸看的很清楚,是个小女孩,年纪二十不过,说是要买退烧药,但是名字她记不住,一直比划那盒药的外包装。老李就给她拿过来几种,但是女孩说不是,又拿过来几种,还是没有。老李就介绍说,有几种退烧效果很不错,可以用,但是女孩就是不同意,然后说:“叔叔,您开门让我进去,我一看就知道是哪种。”老李就说:“店里的退烧药都在这,你进来也没用。”又磨蹭了一阵,最后女孩悻悻地走了。
转天上班,老李就和店里的同事说起昨晚的遭遇,店长听了觉得有问题,按理说,凌晨 3 点出来买药,肯定是着急的,不然说也不会大晚上跑出来。但是,这个女孩为什么一定执意要老李开门进来呢?一个女孩子,难道不害怕吗?店铺的外面也是装了监控的,店长就调出监控。发现当天深夜,确实有个女孩子站在那说着什么,不停地在扭动身体,显得很着急。不过,继续看监控,发现在女孩说话的过程中,旁边伸出一只手在推她,好像在催她。
店长觉得有问题,就跟属地派出所说了。派出所又把其他监控找来,发现一路上是两男一女,其中一个男的腋下还夹着一个类似棒子的东西。这样一看,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老李当时开门,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其实,店里晚间并没有什么营业款,不过是留下几百块的领钱备用而已。老李说,一来,晚间给对方开门,即便是个小女孩,他也觉得不安全;二来,这女孩在老李询问的过程中,显得很慌乱,而且明显答非所问,老李也起了疑心。
小心驶得万年船,老李的谨慎小心让自己避免了一场灾难。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5 10:59小心使得万年船这句话真是说得好。很多时候,可能确实是我们自己吓自己了,但是谨慎总是没错的,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千万别过分热心,很多时候,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其实善良本身没错,而且是应该发扬光大的。但是,善良的前提也是要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
楼主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单位有个司机。他的姑妈就在北京,所以,逢年过节也要抽空去姑妈那里看看。
有一次,楼主和这个司机外出办事,他顺路去了一趟表姐家里,送些东西。楼主在车里等他的时候,远远看见了那位表姐,个子很高,虽然有些年纪了,但是身材保持不错。回单位的路上,司机就说,这位表姐生活过得不错,最近刚从单位退休,丈夫也退休了,不过被郊区的一家企业聘用,每周周五回来,周一早晨跟着单位的车去上班,只有一个儿子,最近刚结婚单过了,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心的。
大概过了不到半年,这个司机在单位接到表姐夫电话,说他的这位表姐失踪了,想用他的车去找找。司机当然要帮忙,跟着找了几天,也没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听别的亲戚说,表姐夫报警以后,警方就开始调查,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算是市中心了,监控倒是很多。看见表姐周一大概上午快十点出门,其实她出门表姐夫是知道的。因为周日晚上,表姐就说,周一回娘家看看。
但是,在出了小区往公交站走的路上,表姐遇到了一位军人,和对方说了什么之后,就坐着对方的车走了。看过监控以后,表姐的家人和亲戚都表示,表姐从来就不认识什么部队的,他们也没见过监控里的这个军人。
表姐失踪那天出门之前,曾经给娘家打了电话,说自己快中午能到,还让给她留饭。但是,到了下午快二点了,人也没来。娘家只有一个老娘,跟着大儿子过,大儿子很多年前离婚以后也没再找,孩子也结婚单过了,而且这个大儿子有些耳聋,也懒得打电话再问了,爱来不来吧。
丈夫一周才回家一次,孩子又结婚单过。于是,这个表姐其实从周一就失踪了,直到周五丈夫回来,看见家里没人,而且一直到晚上也没人回来,一溜电话打下来,才发现一周之内竟然没人再见过自己老婆了。这才着急找人,报警。
警方后来调查发现,视频里面的军人开的那辆汽车虽然挂军牌,但是经查是假车牌。开着假车牌的军人身份自然存疑。
还是顺着监控寻找那辆汽车行走的路径,看见它停在了一个停车场里。询问管理员,但是对方记不清楚,倒是有印象有两个军人打扮的男子和一个女同志坐在车里。而后这辆车一路向西,西边主要是一些部队聚集地,但是查找监控却找不到这辆车的踪迹了。有部队的人看过视频以后指出,视频里的军人军装是假的,普通人看不出来,在部队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哪里是假的。
这个表姐遇到了开着假车牌汽车的假军人,后果让人不敢想象。但是,在表姐家小区门口的监控里,警察发现这个假军人在和表姐说话之前,还曾经和一位女士说话,但那位女士随后就走了。
一番走访,终于找到了那位女士,也住在附近,是一位公司职员。她说,自己那天出门办事,遇到这位站在车边的军人,上来询问她附近哪里有银行。他们这边地处闹市,银行很多,于是就告诉对方一个最近的银行,但是这位军人说自己是外地到北京办事的,路不熟,想请女士上车帮忙带路,女的拒绝了。
案子虽然没结果,但是警方判断,这位表姐肯定是遇到了诈骗团伙了。大概在那个时候,有个新的诈骗形式:首先是路边有个人,拦住一些上年纪的大爷大妈,说自己是个外地人,初来乍到,办完事情了,但是车坏了,想修车,发现身上现金不够,但是他身上带着美金,所以打听银行在哪?想换钱。如果对方告诉他银行在哪,他就会说,自己车坏了,不想走开,这样,能不能好心帮忙,让对方给他换一点现金,比外汇牌价要低一些,这样对方不是白帮忙,中间差价就算是对方的辛苦钱。
其实,他们手里的根本不是美金,都是外国一些作废的货币,主要是老年人不认识这些外币,就会上当受骗。
另外一种诈骗方式,前面跟之前一模一样,但就是骗你上车,第一个“钓鱼”的骗子跟被害人谈话的时候,车上另外一个骗子都已经听到了,一旦被害人上车,就会给同伙发信息,到某家银行跟前守着,然后创造一个被害人带路到银行,正巧有个银行职员在外面站着,于是,和被害人一起的骗子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纪念币,冒充的银行职员就会说,这个纪念币很值钱,现在银行正在高价收购,就说:“怎么就这么几个?多了才好。”于是,那个骗子就会跟被害人说:“你看,我们是外地人,没带多少钱,也不知道这个纪念币这么值钱,现在知道哪里还有,可是没钱买入了,您能不能借我们一点,反正也看到了,这边买入,转手卖出,中间差价立马到手。”本来被害人不过是好心领着他们到银行,现在看到这样一个发财的机会,难免会动心,说不定就会取钱,然后跟着骗子再去进货,买入纪念币。等到骗子看到被害人取完钱,就会把接下来的戏份演完,然后找个机会脱身,让被害人自己带着纪念币上银行兑换,等到被害人到了银行,才会明白自己手里的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纪念币,而是分文不值的一堆破烂。如果看监控,那这位表姐等于是遇到了第二种诈骗形式,于是又调取了附近所有银行的监控,果然在一家工行的门口看到了表姐和几个人的身影,但是,这些诈骗犯罪分子也知道那里有监控,所以只是看到身影一闪而过,具体情形没看到。
既然汽车后来一路向西,就推断表姐说不定中计,准备和他们一同去买入纪念币。可是家里的钱虽然是表姐在管理,表姐夫也是知道的,所有存款都没有动。也就是说,表姐并没有取钱。这样看来,也许表姐在中途已经发现这这些人的诡计,但是没能脱身,也许言语惹恼了罪犯,引来杀身之祸。
由于没有找到案发的车辆和人员,这个案子一直搁置着。
经此一遭,表姐夫也没心思上班了,有一次,楼主单位的司机去看他,回来跟我们说这说着都掉眼泪了。表姐夫其实不过 60 出头,看上起象 80 的人,跟司机说,好几回做梦都梦见门外钥匙响,表姐开门进来了。可是醒了一看,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
善良、热心助人是全社会提倡的美德,但是前提是,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这些善意成为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任何时候,不要起贪念。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6 07:50
@何处是归路 2013 2017-03-26 01:52:24记得事情刚发生的那一个月里,网上讨论非常热烈,不少人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死者是从 30 楼掉下来的,到了中层被横梁接住才停止下坠,也就是说坠落的高度至少有 15 层楼,那么最终的尸体即便是完整的也已经血肉模糊了,可警方公布的把尸体从横梁上吊下来的照片却看到尸体非常完整,并无明显血迹。另外,尸检结果显示死者体内酒精浓度已接近酒精中毒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还能有意识、有力气掰开防盗网跳楼吗?
另一大疑点就是三......
-----------------------------
层主说的这个案子我也看到过,据说警方当初定性这个案子的时候,是根据走访得来的一个信息。就是一位住户听见激烈的争吵,其中有个女性的声音说:三个人怎么只给一个人的钱。
就是因为这句话,所以觉得女的是个性工作者。后来调查说不是。让人觉得很难过的是,这个女的父亲是被人杀害的,那个案子一直没破案。现在,她自己又死得很是蹊跷。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6 08:31楼主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好像是《儒林外史》里的,也许是我记得不对。
故事的名字叫做《丫小姐》。说的是清朝年间,有位朝廷高官,新近纳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原本是府里的丫鬟,这有了新宠,自然要冷落了旧人,于是,有个同样的小妾,就说:“她算的什么新夫人,不过是府里的丫鬟,我看,就叫她丫小姐吧。”这个外号瞬间就传开了。
当时清朝允许有钱人花钱捐个小官,不过,不是花钱就立刻可以做官。而是等到有了空缺时候,你才可以去补缺。算是预备役干部吧。有个人,已经花钱了,但是一直没有等到补缺。眼看年纪一大把了,时间不等人。这个人的老婆就说:“那补缺也是要看钱,看背景的。如今我们没有靠山,即便是有空缺了,谁会想到咱们。所以,还是要出门走走路子的好。”几经辗转,这对夫妻认识了这位丫小姐,某天是丫小姐的寿辰,夫妻就去祝寿,趁着丫小姐喝的有些微醺的时候,就把自己的要求说了,希望丫小姐在高官面前美言几句。这丫小姐既然喝得有些高,说话也就没有把门的,于是说:“我如今去求老爷,也没什么由头,不如这样,我认你做我女儿吧,这样也好说些。”丫小姐 18 岁,那个等着补缺的人的老婆都 50 了,可是这个女的一听,立刻跪下说:“母亲大人在上,受女儿一拜。 ”等到丫小姐第二天酒醒了,这个夫妻又一同过来给“母亲大人”请安,虽然知道是醉酒的话,但是也没办法了。丫小姐只得去求老爷,最后外放了一个小官给这对夫妻。
故事是这么个故事,当时看,只是觉得为了做官真是什么都不要了。 2000 年初的时候,那时也没什么综艺节目,最受欢迎的应该是流行音乐节目,年轻人喜欢,原来是一个主持,后来增加了一个外景主持,没过几期,就只剩下那个外景主持了。换人倒也无所谓,反正那个新主持人也是青春靓丽,挺养眼的。
看得出来,这个新主持人是电视台力捧的,每次重大晚会都是有她,虽然还站不到中间位置,但是刚毕业就能参与重大晚会,就很不错了。不过,唯一让人不理解的,是这个女主持人喜欢说英文,每次主持节目,不管现场有没有外国人,都要说上几句英文,后来看介绍,人家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可是这样做也是不忘初心吧。
隔了几年,这个女主播忽然看不见了,再过几年有出来了,看访谈,人家是回家生孩子去了。复出以后,自己开始做制片人策划节目,还兼做主持人。
开设的是个美食节目,楼主还看过几期,发现这个女主播做的美食节目极其不接地气。一般美食节目都是请个厨师,教老百姓一些做饭的小窍门,她这个节目没有请厨师,都是她一个人做饭,关键看她的手法就发现,此女不会做饭;请嘉宾也是她的闺蜜、同学、电视台同事等等,会做饭的人极少,来了就是互相一通吹捧,要不然就说介绍贵族吃饭礼仪,老百姓估计几辈子也用不上。
那时候楼主问了身边的人,反应都差不多。想着这节目估
计寿命不长,肯定没什么收视率。但是出乎意料,这节目
一直顽强存在,女主播依旧是电视台力捧的。每年电视台
招商大会,这个节目都是第一个介绍的。
再过一年多,这个节目和这个女主播一同神秘消失了,也看不见女主播在电视台重要晚会上露面了。
后来,楼主的公司赞助了电视台一档节目,有个业务员经常来公司,听她说,这个女主播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电视台的副台长的儿子,所以毕业以后就进了电视台做主播,什么节目收视率高,她就去那个节目。没人管得了。
后来,她的老公公升任副市长了,她就开始自己做制片人。
虽然她那个美食节目收视率一塌糊涂,但是招商确是赞助最多的,其实那些赞助商是为了巴结她公公。再后来,老公公跟的那条线出事了,老公公进去了,她带着孩子去了新加坡避祸,这才消失。
这个业务员说,老公公出事以后,电视台有个女的副台长也跟着被调查了。当初这个女的知道女主播的公公手里有权,为了当上副台长,也不知道怎么,非说女主播和她已经去世的母亲很像,一定要认女主播当干妈,那时候女主播不过 30出头,那个女的都 40 多岁了,认个干姐妹也就算了,非要认一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人做干妈,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还是有个高人说,认干妈其实只是个表象,实质是告诉女主播的公公,只要提拔她,她就会像女儿一样忠心不二。这是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你们这些小民怎么会明白!
所以说,这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曾经有位爱吃泡面的女主播,就是那个在某次世界杯转播,因为阿根廷出局而潸然泪下的人,在被调查以后,网上出现过一篇她的自白书,真假难辨。如果是她本人写的,那就有些太白莲花了。
开篇写的是她的成长履历,说自己很优秀,这点楼主也赞同,无论身高、气质、学历都是很优秀。中部写自己如何进入电视台,之后由某人带入,进了所谓的圈子,高级圈子。
然后就开始了她白莲花的历程,所有人都是有心计的,除了她;所有男的都是喜欢她的,但是她瞧不上这些人等等吧。
其中,她提到,有个高官之子追求她,最后她没同意。那个人后来娶了一位舞蹈演员出身的女子,有些人为了讨好这位公子的老婆,就在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一档节目,好像叫做《舞蹈世界》,让她做主播,主持得很烂,节目也没什么收视率,但是就是一直顽强存在。还是后来,这个尊贵的儿媳自己不愿意做了,节目才撤下来。
如果知道名字也不要说出来,免得被封号。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7 15:53
@201749 2017-03-27 10:08:36一时激动着打完了。也没细看就发了上来了。再看一遍,发现有许多错别字,大家理解一下,将就着看吧。说出来只为提醒一下,以后要是出门在外了,遇到点什么事,先要看一些关键人的态度再做决定。比如在车上,司机或售票员。
我说的这件事就是非常明显的。当然有的司机和售票员也不怎么样,这时就要本分,守住不贪、不占小便宜的心了,独善其身是最好的。 若真觉得自己能力超群,那就达济天下助人也行。
-----------------------------
以前楼主有个同事,某一天下班早,一个人骑车在路上,由于没到下班高峰,路上行人稀少。只有道路两边有几个小摊贩。这时候,马路上突然横躺着一个鼓鼓的大钱包。楼主这个同事当然看见了,就下车了。这时候,过来一个男的,跟这位同事说:“大哥,既然咱们都看见了,那就是都有份,我们找个地方,看看里面有多少钱,分了吧。”这时候,楼主同事明白过来了,这么大一个钱包,道路两边的摊贩都是瞎子!于是,立刻躲远一些说:“我不要,你都拿走。”说完,骑车就走了。
过了几天,楼主同事在那些摊贩的摊上买东西,说起几天前遭遇,那个摊贩就笑着说:“这是一个诈骗团伙,就在这一带活动。”他们都知道,但是人家也是明哲保身,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管。
还有楼主另一个同事的婆婆,用她的话说,这位婆婆要是身上长了毛,那就是比猴还精。结果,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人,在农贸市场买菜,碰上了别人掉了金戒指的骗局,让人家把她手上的戒指和脖子上的金项链全都骗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婆婆觉得丢人,不敢和别人说,后来是因为儿媳妇们以为她私下把金货给了谁,打了起来,她没办法,才说了实情。虽然报了警,但是也无济于事,东西是找不回来了。
所以,还是要控制住自己的贪念,以前相声大师侯宝林说过一句话:你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的时候,说不定就是你吃大亏的时候。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7-03-29 15:36 楼主有个
高中同学,大学上的是音乐学院。
不过,毕业的时候,工作不好找,我们这座城市,没什么艺术院团。一般人都是去北京或者上海,楼主这个同学家里不同意他远走,最后还是托了人,进了党校。
一个学音乐的人,进了党校,除了工会,也没有别的去处。
他的那些大学同学找工作不是很顺利,最后竟然开始羡慕他了。虽然党校的工资水平不高,但是福利还可以,而且稳定。
这位同学在那工作了 4 年以后,辞职去了一家培训机构做老师。这个决定好多人都不理解。因为党校稳定,而培训机构和党校相比,风险比较大。
这位同学后来和大家一起吃饭,说了一番话。楼主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他说:其实上班这几年,在哪里工作都是辛苦的。国企有国企的不容易、私企有私企的艰难、外企有外企的辛苦、机关事业单位自然也有不容易的地方。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能力、事业发展前景等诸多条件。
党校的环境确实不适合他,在那里四年的时间,外人看来不错,也不加班、福利工资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工作也是四平八稳。但是,党校氛围确实他不喜欢。其实,在培训机构累不累,肯定累。老师也要参与到招生的工作中,没有学生,这个学校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面对家长,什么人、什么品性都有,有时候也挺崩溃的,但是这样的辛苦和不容易他能接受,但是,在党校,别样的辛苦和不容易他很难适应。
按理说,他在工会,平时事情也不多,很难与人发生什么利益冲突,就是这样,他还是被人暗算了一回,其实到辞职,他也不明白那个人为什么要暗算他,因为两个人没有交集。
后来,临走的时候,他就问了工会主席,主席淡淡说了一句:那个人已经习惯了,喜欢欺负你这样没根没靠的人,算计别人会有一种成就感。
这句话让他觉得挺可怕的。在他刚上班的时候,因为事情少,工会办公室也经常过来人闲聊。有一次,说到了一件往事。
大概在 90 年代初,党校有个后勤处,处长姓王,不到四十岁。这个人据说人很事故、油滑。在当党校上上下下算是比较吃得开的人。那时候,党校的办公地点还不在现在地址,当时正在筹建过程中。
盖新楼是个肥缺,这个王处长就想方设法让自己做了新址筹备处的负责人。每天忙忙碌碌的,显得很辛苦。新址建成以后,大家搬进新的办公楼。这个王处长因为负责新址建设有功劳,还被评为了那一年的单位先进工作者。
本来觉得王处长还要在上升一层,但是,有人匿名举报,说他贪污工程款,大肆接受施工方的行贿。检察院就到了党校来调查情况。其实并没有带走王处长,毕竟就凭着一封举报信,很难给人定性。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王处长虽然每天还上班,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泰然自若了。显得忧心忡忡。大家都觉得这次他是有问题了。某天晚上,王处长忽然来了单位,跟值班的人说,要进办公室拿点东西。值班人也没在意,尽管也知道他可能有麻烦了。
但是,王处长一直也没出来,值班人还进楼里看了一下,发现他的办公室锁着门,以为他是不是从后门走了。第二天早上,王处长没来上班,办公桌上有一封遗书,说自己是被人冤枉的,现在只有一死来洗清冤屈。
这下,单位就跟炸了锅一样,报警找这个王处长,找了一天,最后某个工人到楼顶去修理东西,发现这个王处长的尸体,身边有个空瓶子。看样子,是服毒自尽了。王处长一死,检察院的调查也断了线索,最后也没个定性,他这算是畏罪自杀还是单纯自杀。但是,依照王处长的性格,如果有冤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