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凶手 48 岁,男性,住在这个小区时间不长,也就 4、 5年时间。他在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爱人在一家事业单
位工作,有个上高中的儿子,看上去很是普通的一家人。
根据这位凶手的交代,他是一所名校毕业的,至于那个名校,就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毕业以后,先是去了国企,后来跳槽去了外企,那几年算是他的光辉岁月,事业生活发展很顺利,而且在外企也算做到了准高层了,可是,没想到,外企的人事内斗,最后他成了牺牲品,辞职走人了。
其实,以他的学历和资历,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不难,但是他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就一直在家里耗着,这期间,要命的是,他染上了赌博,把在外企时候挣下的家业输了大部分,为了还债,把好地段的房子卖了,还了钱,然后换到了这个有些老旧的小区,他戒掉了赌瘾,去了培训机构做了补师。
这些年,即使做老师收入还可以,他也一直过的很颓废。
尤其是和当年同学的发展相比。那天是周三,周四他们大学同学举行毕业 25 周年聚会,所以他去了理发店做头发。可能从他内心深处,是不想参加同学聚会的,但是又不好意思推掉。剪发过程中,小钟提了一句,说是会员卡里钱不多,要充值了,他没理会,小钟也没再说话。头发剪完,一般都是洗一遍,然后吹干,做个造型。但是,小钟忙着旁边一个烫发女子,只是让学徒给把头发吹干。凶手这时候心里有些不爽,觉得小钟瞧不起他,但是并没有发作。
周四中午同学聚会,凶手觉得这顿饭吃的很难受,一群人都捧着成功人士,没有谁在乎他。他被忽视了。
回来的路上,他很意外看到了小钟,这个时候,他还没有什么情绪上的不对,昨天的不愉快似乎也忘记了。
小钟说是老乡聚会,但是其中有两个人临时被叫走了,大家只得约下次,所以他正想找个地方吃饭。于是,理发师和顾客就坐在一起,在路边喝酒撸串。
正是这次吃饭,小钟跟凶手说,他打算自己开店,和几个老乡就谈这件事情。可能是喝了酒的缘故,小钟话多了,开始滔滔不绝。
然而,刚从同学聚会失意而回的凶手,对于小钟一番话,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觉得自己名校学历,外企高管,最后落得屈身一所补习学校讨生活,看看同学们一个个巴结混的好的,而自己却无人理会。对面这个人不过农村出身,恐怕连高中都没读过,如今也要自己开店做老板,昨天分明就是看不起他,才会怠慢他。
接下来的事情,凶手说当时的自己已经不是自己了,身体开始被魔鬼控制,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杀了眼前这个瞧不起自己的人,仿佛他就是那些势利眼同学的化身。借着小钟不胜酒力睡在他车里,他开车把小钟拉到偏僻地方,然后动手把人勒死,抛尸,回家。一路上,觉得心情很舒畅,仿佛了结了一段恩怨一般。
我们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经常听大人说:“好好学习,将来考上清华北大。”也许有人考上了,但是,大多数是考不上的。
其实,考上清华北大并不是一段艰苦的结束,而是另一段艰苦的开始,因为你是名校的学历,你必须做的比别人更出色才行,不然,别人就会说:看,他还是北大的,怎么连这个都不会。”意味着你必须混的好,是个成功人士。当年很有名的“北大屠夫”陆步轩接受采访时候就说,自己给母校抹黑了,对不起母校,他一个北大毕业的,却跑去卖猪肉,你要混成个连锁店 CEO 也行,就是一个猪肉摊位,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传承,但是,在世人眼里,底蕴和精神是无形的,更多说到名校,还是出过多少历史名人,多少政界要人,多少巨富商贾等等,大家比着给母校捐钱,盖楼,尽管你不偷不抢,却只是一介布衣,连个学者都混不上,自然会看低你几眼。
名校是荣誉,也是负担,如何把负担转化成动力,或者如何化解负担,自身心态要调整好。这个过程,甚至比读书更难。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4-19 16:55春节期间,柏林电影节开幕。中国电影导演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得到了组委会某个竞赛单元的奖项,但是因为他本人已经去世,所以是他的母亲代替领奖。
也是因为这个奖项,让胡波又走到了很多人的视线中,有篇文章,采访了胡波生前的朋友和同学,试图还原他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想知道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尚不足 30 岁的人,为什么选择用一根绳子在狭小的楼梯间里结束自己的“芳华”。
采访了很多人,也推测了很多原因,比如收入的不稳定、比如失恋,比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等等,最后也没个答案。
我们羡慕那些有才华的人,才华让他们一出现,就“闪闪发光”。才华可以让一个人衣食无忧,获得很好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所以,当一个有才华的人突然自杀,而周围人又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自杀原因就变得很是扑朔迷离。
楼主有个中学同学,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有个教体育的老师,这位老师的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
当时在学校是很轰动的,因为是本校子弟,小学自然也是在这里上的,所以,学校很高兴的还在校门口拉了一个布标,大意就是祝贺我校某某年毕业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楼主这位同学的母亲也在那个学校教书,回到家说:“陈老师这两天走路都发飘,感觉随时都能腾云驾雾了。”不过,人家孩子考上北京大学了,飘飘然可以理解。
后来,这位考上北大的师姐,还回到自己小学的母校做了一次演讲,楼主的同学坐在第一排,清楚看到了她胸前的北大校徽,心里别提多羡慕了。然后就开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考上北大,荣归母校的情形,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只是幻想。
我们中学毕业以后,还是偶有来往。有一年过年时候,大家聚会。聚会散了,我们几个又一起接着喝酒,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就说起了北京大学。楼主这位同学就说:“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我母亲同事的女儿,她爸是体育老师,考上北大的,那女的后来自杀了!”当时听了真的很惊讶,习惯性问道:“为什么?”回答也很干脆:“不知道。”同学说,那位小学的师姐大学毕业以后,进入了很有名的一家国有银行总行,她大学学的就是金融,算是专业对口。
关键,人家户口进了北京,那家银行福利也特别好,每次她父亲说起来的时候,总是引来一堆人的羡慕。
到了他女儿大概 30 出头的时候,来消息说是在北京出事了。那时,体育老师还没退休,所以学校派了两个人跟着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女儿单位也有人接待,才知道是自杀了,给父母留了遗书,至于写的什么,不得而知。办完后事回来,这位体育老师几乎变成另外一个人了,头发全白了,也不爱说话了,有时候上着体育课,突然间就哭了出来。想想也是,自己孩子没了,可是天天看着别人家朝气蓬勃的孩子,能理解,后来为了照顾他,就办手续把他调到区教育局了。其实,这位体育老师还有一个女儿,但是很一般,所有的希望都在小女儿身上,但是人就这么没了。
体育老师调走了,大家心里疑惑并没有消除。平时讨论都是:这女孩为什么自杀?在大家看来,她的状况是很多人羡慕不已的,北大学历,国有银行总行工作,良好的福利和完善的薪资,所以一开始,都怀疑她的自杀是感情问题,但是陪同的人后来说,跟对方单位人聊过,说她没有男朋友,而且后来有她大学同学也来了,说前一段一起吃饭,确实目前没有男朋友。
如果不是感情问题,那会是什么原因呢?工作不顺心,或者遇到什么坎坷觉得过不去了?单位人说,女的工作能力很强,算是单位重点培养的人,正准备安排她出国学习,她也同意了。这次学习回来,那就要委以重任了。这种情况下,真是对生活充满憧憬的时候,怎么会自杀呢?体育老师后来从教育局退休,跟所有人断了联系。再没有人见过他。
某一年快入冬的时候,楼主这位同学在客厅里铺了一张很大的塑料布,然后开始坐在地上和母亲一起做被子,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后来说到了体育老师和他的女儿。同学的母亲就说:“那时候陈老师喜欢说自己这个小女儿,听说在中学里考试,100分是满分,人家考了 99.8 都不高兴,回到家都不吃饭,自己跟自己较劲,为什么我会不仔细,不认真,这 0.2 分本来可以不扣的。唉,那时候,我回来还跟你说:‘看看人家孩子,多严格要求自己。再看看你,考 60 分,就高兴的欢天喜地:哎呀, 我及格了,太好了。’现在看来,这没心没肺、没皮没脸活着也挺好,最起码还能给我做被子。”现在的电视剧,特别热衷描写精英阶层,主人公一出来就是名校学历,而且学历还高的吓人,会几国语言,每天衣着光鲜的出入高档社交场所,出国就跟我们去趟隔壁超市一样随便,动辄就是豪车、私人飞机等等,但是对于这些精英的工作,描写并不多,似乎精英一味就是谈恋爱,帅哥美女环抱。
真实精英生活并不是完全这样,如果这样美好,还自杀做什么?可能人家承受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压力,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外表。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4-21 16:38楼主很多年前,在法制杂志上看过一个案件,那个案件的破案过程挺复杂的。当时看到最后真想水落石出的时候,有些地方没看懂。本着看不懂就问的原则,楼主就去问父母,结果被母亲说:“你学习怎么不拿出这股问到底的尽头,这没用的东西到非要问到底。”碰了一鼻子灰。
若干年以后,总算是明白结局了,可是案件的过程也忘得差不多了。那个案件过程很是曲折,楼主今天就化繁为简,说一说这个案子。
案件发生的年代是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一个冬天。
一位女士赤身裸体死在自家卧室床上,她是被人用睡衣的带子勒死的。
这个女的年龄大概 30 出头,已婚,丈夫是个军人,在部队工作,有一个儿子,因为放寒假,在姥姥姥爷家里住。
发现尸体的过程是这样的,每周日,有个女的来被害人家里,帮忙打扫卫生。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大家也都是约好时间就来。这个女的每周日来做卫生已经快半年了,这次也不例外。但是,敲门一直无人开门,于是就下楼到公用电话那里,给女的娘家打电话,娘家来人用钥匙打开房门,这才发现女的已经遇害了。
被害人首先是军队家属,而且,她的父亲是当地卫生局的局长,刚刚才退休,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公安局很重视。
首先,调查的是报案人。这个女的说,自己的儿子在卫生局工作,为了升职,知道局长的女儿一个人住,而且此人不擅长家务,于是就自告奋勇,每周日来人家家里帮忙打扫卫生、洗洗衣服之类的。为的是局长在退休之前,给儿子提拔一下工作。
警察又问了邻居,邻居说,这个女的因为丈夫在部队,平时住在这里的时间并不多,大多数时候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邻居碰面的机会也不多。
依据法医给出的死亡时间,女的是在周六那天遇害的。
而她的工作单位对于她没来上班也毫无反应。单位人解释说,这个女的父亲是卫生局局长,所以她的考勤可有可无,反正都是全勤。当时也快过年了,不来上班大家司空见惯了。
中间警察其实走了很多弯路,过程挺复杂,但是楼主也记不住了,只是这些过程是为了反映出被害人的性格和经历。
警察找到了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并且和死者一同回到住处,是个女的,快 40 岁。这个女的后来承认,人是她杀死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托死者办事,而她却一直拖着不办,一时气急,没控制住。
这个凶手是当地医院的一个护士,离婚。因为觉得护士工作很辛苦,她也是偶然碰到了死者,知道对方的父亲是卫生局局长,就想着巴结一下,说不定对方父亲一句话,自己工作就可以调动了。
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局长的女儿很平易近人,一点没有领导子女的架子,还热情邀请她去家里玩。
接触时间一长,这个护士终于明白了,这个已经结婚,且有孩子的局长女儿,是个同性恋。想着自己也离婚了,为了把工作调动成功,护士心一横,满足了局长女儿的要求。
两个人这样的关系保持了半年多。
最后一次,因为知道局长已经退休了,觉得自己工作调动无望,于是护士再次找到死者,想问个明白,而死者依旧那一堆废话搪塞她。
凶手在和死者发生关系的时候,越想越生气,一时间没控制自己,用睡衣带子把死者勒死了。
楼主当时没有弄明白最后发生什么,主要是当时杂志也写的含含糊糊,可能太直白了也不行。看到两个人女人躺在床上亲热,还觉得躺在一块说说话,怎么说着说着就把对方给勒死了呢?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4-26 15:10今天楼主说的虽然是案件,但是侧重点更多是被害人的家属。
旁观者看一个案件,往往是案件的破案过程,作案动机,对于其中的恩怨情仇等等,或感慨、或唏嘘、或发人省醒。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群体,就是被害人的家属,对于他们而言,伤痛是伴随一生的。
楼主有个朋友,他们单位有个女孩,同事在一起时间久了,这女孩说了她姐姐的案件,和她们家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女孩的姐姐年长她八岁,从小学习很好,大学毕业以后,自己凭能力考进一家银行工作。26 岁那年结婚,属于那种从小就让父母省心的孩子。
因为那家银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女职工结婚三年以后,才可以要孩子。当然,如果你结婚就生孩子也没什么,只是后面的加薪升职都会受影响。但是,这些都是心领神会的东西,银行不会放在明面上说。
他们那家银行无论是工资和待遇,在同行业里都很好,大多数人,只要不是属于意外,都会遵从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女孩 21 岁那年,还在外地上大学,她姐姐终于怀孕了。
全家都很高兴。由于前几个月,新成立了一家分行,女孩的姐姐被调了过去,成立伊始,工作量很大,加班是常态,而且经常是深夜 11、2 点才到家。不过,每次都是姐夫开车去接,倒也没什么。
某一天,姐夫出差了,女孩的父母觉得姐姐已经怀孕了,既然姐夫又不在家,就让姐姐回娘家住着来,方便照顾。正好有个同事顺路,每次都是把姐姐放在小区门口再走。
就在姐夫即将回来的前一天,银行又是加班到深夜,等到姐姐和同事到了娘家小区门口时候,已经过了凌晨 12 点了。
不过,这时候,小区门口保安室里是有人的,姐姐还一边走一边给父母打电话,说自己已经进了小区,有个 5、6 分钟就到家了。
但是,父母在家等了快半小时也没等到姐姐,打手机关机了,父亲待不住了,就打着手电筒下楼,结果,在前面一栋楼拐角处发现了姐姐躺在地上,身边全是血。
这个案件没多久就破案了。凶手是一个 24 岁的年轻人,有吸毒史。那天到小区来就是盗窃的,但是一直不顺利,什么也没弄到。沮丧时候,碰到了慢慢走过来的姐姐,决定抢劫她,但是姐姐死抓住手包不放,而且大声喊,凶手脱身心切,一刀割喉了。
凶手被抓住了,但是他没钱赔偿,他自己外面还欠着几万块的外债没还呢。最后,这个凶手被枪毙了。
但是,事情不是随着凶手被枪毙,就完结了。对于她们一家人来说,折磨才刚刚开始。首先,这个小区就住不下去了,因为出来进去都能看到姐姐遇难的地方,这对于亲人就是一个折磨,没办法,全家把房子卖了,换到别的地方住;然后就是父母每当看到街上别人牵着的小孩,都会掉眼泪,说:“要是你姐姐还活着,孩子也应该这么大了!”原来,父母身体一直很好,自从姐姐去世以后,母亲身体先不行了,三天两头去医院,父亲虽然还好,但是一下子就老了许多。
每年过年,家里也没什么气氛,外面鞭炮一响,一家人就开始掉眼泪。姐姐去世以后的第五年,姐夫又结婚了,生了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因为担心后面的太太不高兴,慢慢和前岳父母断了联系。
这个女孩一直是每一年都带着父母出去旅游,为的就是让他们慢慢散心,忘是不可能忘记,只是希望伤痛能小一点,所以,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凶杀案,她总是会心里一紧,因为知道,这世界上又有人要经历和他们一样的过程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5-04 14:47楼主说个年代遥远的案件,这是最近才听来的,案件也没破案,觉得挺蹊跷的。
楼主在北京住的那条胡同是南北走向,我们家住在胡同口。
出门向南走,是另外一条东西向的胡同,两条胡同交汇之处,有个两进的院子,住着 4 户人家。
其中住在里院的一户人家,男主人姓候,叫候芳莲,没错,这个很女性化的名字,它的主人却是个纯爷们。
候芳莲以前在空军服役,后来转业回到地方,因为在空军他是飞行机械师,所以回来以后,就分配去了首都机场,做了地勤。
这件案件发生在 1983 年的四月,距离现在很遥远了。
那天是个工作日,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胡同里很是安静。偶尔会有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传来,打破这份宁静。
天气晴好,候芳莲住的那个院子,有三个老太太,坐在外院一边摘菜,一边闲聊。上午大概快 10 点的光景,突然有人敲门,几个老太太抬眼一看,院门那站着一个年轻人,年纪三十上下,穿着干净整洁,中等身材,四方大脸,一身正气。
这个人很有礼貌地说:“请问,候芳莲同志住在这吗?”几个老太太立刻回答:“是啊,是住这,您是?”这个人就
说:“我是他以前空军的战友,来北京出差,给他送点东
西。”老太太听了说:“呦,真不巧,候家人都不在,要不然东西放在我们这,回头转交给他吧。”
那人一听,突然一愣,然后说:“坏了,坏了!”北京大妈很热心,赶紧招呼来人坐下,还给他倒了一杯水,这时,来人说了详细经过。
这个人并不认识侯芳莲,但是他认识候芳莲在空军的另一个战友,名字叫张楠,虽然转业回了北京,但是候芳莲和张楠还是有书信联系,这个张楠曾经给候芳莲邮寄过治疗胃病的中药,这次,就是委托他再给候芳莲带些中药过来。不过,这些中药是收钱的,当时,张楠把中药给他的时候,他已经把钱垫付了。想着到了北京,把药给了候芳莲,拿到钱,再给自己家里亲戚买些北京特产带回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候芳莲不在家,这下他手里没有钱,就没办法给亲戚从北京代购了。一口气说完,这个军人还说:“老侯同志家里不是一直有他岳母在家吗?”几个老太太说:“唉吗,不凑巧,他岳母这几天回小儿子家了。” 看到来人一副为难的样子,几个老太太一合计就说:“同志,你这中药多少钱?如果不多,我们先凑上,把钱给你。”
来人一听,很高兴,就说:“这种药一共是 78 元,是找的当地老中医,没有发票和收据,不过,钱是没有错的,我是个军人,不能干那些坑蒙拐骗的事情,”说着拿出了自
己的军人证,在老太太眼前晃了晃。
78 元,在 1983 年也是个钱数了,几个老太太互相看看,觉得也凑不上,但是不能让解放军同志为难,就各自回家先拿出钱,最后还差 50 多元,于是有个老太太特意去了一趟银行,取了钱出来,一共 78 元,给了这位解放军。
解放军很激动,临走的时候,给老太太敬了礼,还说:“一定要把这份情谊带回部队,向首都人民学习!”晚上,候芳莲同志回来以后,老太太把中药给他,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转天,老侯赶紧到银行取钱,还了邻居,还连声道谢。
过了有快半个月左右,候芳莲家里来了警察,原来是他自己报的案,原因是被骗了。因为收到中药以后,候芳莲就给部队的战友张楠写信表示感谢,没想到,张楠迅速回信说,自己从来没有委托任何人给候芳莲带药,询问了周围人,根本没人最近去北京出差。怀疑他遇到骗子了。老候还带着中药去了药店,人家师傅一看,说这些根本不是中药,都是些干枯的树叶和杂枝。根本不能喝。
那个时候,冒充军人诈骗是个很严重的刑事案,派出所上报到了分局,分局特意来人了解具体情况,那天的三个老太太就是现场目击证人。通过了解,发现这个偏子非常熟悉候芳莲家里的情况,比如在空军服役,战友姓名叫张楠,一直和岳母住在一起等等。所以,请被害人回忆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但是,老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是谁。
警察怀疑老侯的这个空军战友,但是被老侯一口否定了。
他的这个战友,用现在的话说,是个“红二代”,父亲原来是某个军区的副司令,文革时候被打到了,如今复出工作,出门都是带着警卫员的,怎么可能骗他 78 元?警察就特意去了一趟空军部队,见到了这位张楠,他也说不明白,因为自己身边确实没有这样的人,可是,看这个骗子的言谈举止,他对于两个人之间关系很了解,因为候芳莲确实有胃病,他也的确给他邮寄过中药,身边知道这个情况的人,自己已经筛了一遍又一遍,但确实没有可怀疑的对象。
事情就这样僵着,没有什么进展,那时候火车票也不是实名制,骗子的口音,几个老太太说得很不一致,有的说是普通话,有的说是河北话,另一个说是山西口音,三个人听出了三个地方。
唯一能有些眉目的,就是过了一段时间,在部队的张楠来信说,他曾经去航校学习,而在学习这段时间,部队的宿舍曾经搬过一次家,他的东西是战友帮忙搬运的,但是,回去以后,发现有个专门放来往信件的盒子找不到了,那里面就有和候芳莲的书信,是不是被谁捡到了,趁着去北京的机会,实施了一次诈骗?这大概是楼主身边最早的隐私泄露,被坏人利用了的案件了!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5-13 10:20 楼主
同事贡献了一个案子。这个案件发生在 1988 年。
楼主这个同事,当时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这个宿舍是个筒子楼,一共两层,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所以互相都认识。
楼主同事家住在二层靠北最里面,与他家隔着两个房门是一户姓王的人家,他们家在二层占了两个房间,一个里外间住的是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对门一个单间住的是王师傅的母亲,邻居都叫她王奶奶。
1988 年,王奶奶刚好 66 岁。这个王奶奶和别的老太太有些不一样,一般老人也不上班,平日里肯定会聚在一起说话聊天,看见小孩也逗一逗,就是那种很慈祥的感觉。但是,王奶奶不一样,她这个人很严肃,跟人聊天也不超过五句,平时呆在屋子里也不出来,感觉是个性格很孤僻的人。
楼主同事是个 70 后,那时候正在上中学。有时候会和母亲讨论这个王奶奶,楼主同事母亲就说,这个王奶奶是个苦命的人,她大概是 16、7 岁结婚,王师傅,也就她儿子刚出生不满三个月,丈夫就死了。具体怎么死的,王奶奶不说,旁的人也不好问。总之,王奶奶 19 岁,不到 20 岁就开始守寡。
所以,王奶奶自己说过,她 那么年轻就守寡,也没打算再找,所以,必须严肃,一来,丧偶之人,平时不可能乐呵呵的;二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也可以吓退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会笑了,整天都是这幅样子,她已经习惯了。
楼主同事听了很不了解,19、20 岁,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正是如花似玉的好年纪,就算她丈夫死了,为什么不再嫁了呢?当然,这种疑问,也就是自己想一想,没人能给他答案,又不可能亲自去问本主。
这一年的八月,单位组织职工旅游,王奶奶的儿子媳妇是一个单位的,加上孩子放暑假,就打算一起去,但是王奶奶不去,因为她年纪大了,不想动。
职工出发旅游的第二天晚上,单位礼堂放映电影,筒子楼里的大部分人都去看电影了。转天早晨,大家发现王奶奶的屋子大门紧闭,那个时候是夏天,空调还是个稀罕物,很多人家,如果家里有人,都会在门口挂个帘子,保持室内通风,凉快一些,只有家里没人的,才会大门紧闭。想着,也许王奶奶出门办事,也就没在意。
晚上,出门旅游的人回来了,王奶奶的儿子敲门,但是母亲一直不开门,儿子是有钥匙的,打开房门惊呆了,王奶奶死在了屋子里,脖子上缠着电线。
这个案件当时很轰动,他们这一片治安一直很好,就连小偷小摸都没有,如今出了杀人案,一时间筒子楼里的气氛空前紧张,本来八月份天气炎热,但是家家睡觉都是大门紧闭,女同志晚上出门上洗手间,都得找人陪同,小孩子就更不用说了,楼主同事家跟出事的王奶奶房门,隔着不远,那时候,楼主这个同事放学都不直接回家,先去同学那,等父母下班了再上同学家接他,一起回去。
案发以后,警察要勘察现场,访问有无目击证人。但是,出事那天,筒子楼里二层的住户,一部分去旅游了,一部分去看电影了,几乎没人。后来,找到一个目击证人,这个人也说不好看到的是不是凶手,不过,他肯定那个人不是筒子楼的住户。
这个目击证人是单位后勤处的职工,那天他到家才发现,刚才买的东西落在自行车车筐里没拿上来,于是转身下楼。
就在下楼的时候,碰到一个上楼的人,这是单位宿舍,他就习惯性看了一眼,发现来人面生,楼里住户他都认识,所以心里下意识又多看了一眼,不过,惦记着落在自行车里的东西,他也没太在意,以为是谁家来客人了。
警察就问他时间,这个人很肯定说是 7 点,因为他下楼以后,听见有电视机传出来《新闻联播》 开始的声音。王奶奶的遇害让警方觉得很棘手,因为被害的是个老太太,守寡多年,社会关系不是简单,而是几乎没有,经过清点,家里也没有丢什么东西,门锁没有被破坏,来人似乎是以和平方式进入,王奶奶的儿子一口咬定,自己母亲不可能有什么朋友造访,父亲很早以前就去世了,随着他爷爷奶奶过世,在本市就没有亲戚了;母亲的亲戚在河北老家,几年都不会见一次,肯定是小偷借着什么名义敲门进来,想抢劫没成,就杀人灭口。
可是,警察问了几圈,那天在筒子楼里的人,并没有听到有人呼救,案发现场也没有打斗的痕迹,况且,王奶奶是解放以后在一家街道小工厂做些杂事,退休金很少,大部分都贴补家用,手里并没有什么存款,这些情况,邻居们都知道,那个小偷这么不长眼,来他们家偷东西。
警方不认可是小偷,因为小偷如果不慎失手杀了人,肯定会在现场翻找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可是现场非常整洁,看来凶手就是冲人去的,可是,一个寡居了快 50 年的老太太,谁能跟她有这样的血海深仇,必须取其性命呢?案子还在侦办过程中,王师傅一家暂时住到了单位安排的其他住处。筒子楼里的小道消息一个接一个,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最后发现都是假的。
大家也希望公安局可以早日破案,结束目前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一直到了冬天,王师傅一家也搬了回来,只是和邻居间除了点头问候,不怎么说话,可能之前的那些小道消息他也略知一二了。
元旦之前,公安局通知单位保卫处,说案件破了,让王师傅到公安局来一趟。
单位保卫科的人陪着王师傅去了,回来以后,虽然说是保密案情不让说,但是,还是流传出了一些。
这个凶手据说是王奶奶多年的情人,当然这个情人还是有待商榷的。毕竟当事人一方已经死了,有些情况没办法核实,单凭一方的证言,姑且一听。
凶手在解放前是个杀猪的,解放以后,几经辗转,最后在肉联厂上班。他结过婚,也有孩子,可是后来老婆带着孩子和别人跑了,他就一直一个人过。
若干年前,有人曾经把他介绍给了王奶奶,两个人见过一次,但是没成,据说是王奶奶不同意,不是不同意他,而是王奶奶并没有再嫁的意愿,那次见面是给介绍人一个面子而已。
事情原本也就这样了,可是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王奶奶又找到他,跟他借钱,说是家里孩子工作事情需要托人,可是手里实在没钱给对方买东西,这个人就借钱给了王奶奶,可能也知道自己还不起钱,两个人就发生了性关系,之后,他们就有段时间保持这种关系,男的给钱,女的上床。曾经这个男的提议两个人结婚,总这样也不是个事情,但是,王奶奶不同意,说她好不容易守寡这些年,这辈子就这点光荣的事情,不能毁了。
男的比王奶奶小六岁,今年正好退休。没想到在最后一次体检时候,查出来他有早期肺癌,男的就找到王奶奶,因为之前两个人柔情蜜意时候,王奶奶说过,虽然他们没有结婚,但是自己的儿子也会为他养老送终的。
但是,那天他见到王奶奶以后,这个老太太矢口否认自己说过那样的话,还让他赶紧走,这些年虽然拿了他一些钱,但自己并不欠他的,因为都“肉偿”了,两个人两不相欠。
男的心里突然间空了,觉得这些年给了王奶奶不少钱,以至于自己并没有多少存款,如今看见自己病了,说出这样的话。想着反正也是要死的人了,索性拉上一个垫背的,就拿了凳子上一截电线,趁着王奶奶不注意,从后面把她勒死了。
王奶奶没提防,连喊一嗓子的机会都没有。
案子虽然破了,但是让大家都没想到,平日里很是严肃的王奶奶居然还一直有个情人,最后居然死在情人手里。王师傅大概觉得很没面子,就花了一段时间,换房、换工作走人了。
楼主那个同事一直不明白,王奶奶是对第一个丈夫情深似海,所以守节终身,还是觉得守寡很光荣,所以拒绝再婚。
那个凶手也说,他不明白王奶奶为什么不跟自己,以前觉得可能王奶奶瞧不上自己,想找个好的,可是暗中观察,也没看见她和谁有暧昧不清的关系。如今解放了,你守寡年头再多,也不会有人给你立个贞节牌坊。
他们筒子楼里有个中学老师,大家闲聊时候,这个老师分析说,王奶奶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字,对于一个文盲来说,她的精神食量几乎都是从听到的故事,说书得来的,很多旧社会的说书也好,故事也好,都是宣传妇女守节,贞节牌坊的,不要小瞧了这个,它的洗脑功效是很强大的。
所以,王奶奶就觉得自己守寡是很光荣的事情,楼主同事也回忆起来,王奶奶在有限的和别人聊天时候,总会说起来:“我守寡快五十年了,从来没让别人在后面戳过脊梁骨。”每每看到别人听见守寡快五十年惊讶的表情,王奶奶就一脸傲娇,仿佛是个很光荣的事情。
人这一辈子,总得有几件事情可以拿出来说一说,对于王奶奶来讲,能说一说的就是自己守寡的年头。王奶奶生活的时代与我们太过遥远,不理解,觉得可笑,但是它就是真实发生的。
作者:老虎不是猫 007 日期:2018-05-18 11:35 跟大家伙
儿闲聊天说个事情。
楼主有个高中同学,他大学毕业以后,进了一家国企下面的全资子公司。那家公司是我们这的明星企业,效益非常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