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毕,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

嗯,这是个怪镜子,两面都可以照人。镜子名还和书名一模一样。当然就是点出石头记这本书里既述写假事,又记载真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19:53【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出自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目的类似太虚幻境存在的意义,也是起警醒作用。

那么警醒谁呢?原来是傅山先生要以此书警醒世人。为的当然是唤醒汉人的不屈气节和汉人的抗争精神。

只有懂得了道理,再明辨是非,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正大光明。

孔尚任之所以将石头记这一回中提到的风月宝鉴题作书名,也是想借机点醒大家,要好好理解第十二回里风月宝鉴的用法,然后明白这本书就像那镜子一样可以正反使用。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00【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 】这本书或这个镜子,为啥偏给“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看照呢?

这是因为傅山先生埋下了不少陷阱,一般人粗心了就会掉进去。

其实意思就是告诉大家,阅读石头记,需要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真正看懂。

如果一个人真的轻松看懂,那他就会感受得到作者傅山优美的文笔和痴痴的情怀,那他自然也会是性情高尚惜才怜才之辈,不会做出为了利禄告发此书毁此奇文的行径。

这就是傅山保护这本奇书的怪法子。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07

【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虽然用了怪法子保护这本书,但也不希望大家真的就看不懂。

傅山先生还是希望此书能得以流传,在以风月小说传扬开来后,再渐渐显露出书中真相给天下读书人,一来粉碎那些无耻史官的谣言,二来希望借书中道理凝聚汉人的抗争精神让大家不再甘心作外族家奴。

所以用这句话再次提醒读者,不要总沉迷于书中风月故事的联想,而是要明白书中所讲的真实,感悟书中阐释的道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08

【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故国雄杰的亡魂,都藏在书中啊。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15【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 】

代儒是贾府大儒。

身为国家大儒,却鼠目寸光。

这里当然是谴责东林一众腐儒全无救国远见,偏又不知羞耻,借修文史的机会遮蔽真相掩人耳目,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并大加诽谤。

这本书里真实内容,自然为腐儒奴儒所不容,必欲毁之而后快。

显然腐儒们没能成功,因此我们今天还是看得到石头记这本奇书的。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19【正哭着,只见那跛足道人从外跑来,喊道:“谁毁‘风月鉴’,吾来救也!”】

并非所有读书人都喜好结党后大搞一致对外,也并非所有读书人都是没有远见的蠢碌腐儒。

作警哲明理之文,革新社会风气,振复汉人气节,正是跛足周容所擅长。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25【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仅一个生于诗书清贫之族的秦钟的贽见礼金就足足有二十四两,代儒并未推辞不受。

义学里又是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

代儒家中真会淡薄么,显然不会。这个虽然淡薄也是浓浓的讽刺之意。

明末东林党儒生的家道多是极为丰富,表面都自称是清廉儒生为国为民,实际贪腐巨富者颇多,真的是丰丰富富。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4-30 20:27

第十二回结束,明早会继续。大家冒泡辛苦,握手~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07:34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在讲第十三回前,先讲讲十二回正面故事的时间逻辑。

秦可卿九月看病,十二月初二已然病到“脸上身上的肉全都瘦干了”这种地步。

十二月初二时引入了凤姐惩戒贾瑞的事情。此时为腊月。

贾瑞被惩戒后,病了一年光阴,“诸如此症,不上一年,都添全了”。

是不是真的病了一年?肯定是真的,因为处处都相合,各种药物也“吃了几十斤下去”。之前秦可卿那么多药物,也不足三两之数。这几十斤正是一年的药量。

贾瑞病一年的话,那也还只是腊月。但“腊尽春回”,他活到了春天以后。某天,跛足道人给了他镜子,他倒是死了。

然后插入的贾瑞故事彻底完结。

冒出来一句话,“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

粗心人一般会认为这是贾瑞过完春天后的冬底。实际是错误的。

贾瑞的故事是与众位主角全无干系的分支花絮。

这年冬底,指的是十二月初二,秦可卿病危的这年冬底。

也就是秦可卿死在了贾瑞之前。

林黛玉收到父亲书信后离开,可不可以按贾瑞死后的冬底来看?不可以。

第一,秦可卿病到膏肓,肉都瘦干了,撑不到第二年冬天。(贾瑞从冬天病到第二年冬天,还到了春天,活了很久)

第二,如果按贾瑞死后来接续,前后文正面故事隐藏的时间线会出现错误。

因此,这是花开并蒂各表一枝的一种奇特手法。黛玉贾琏的离开,正是可卿十二月初二病危的这个冬底。正面故事时间线依然是密处不容针的无缝衔接。

(以后会有一份单独的红楼正面故事时间脉络总结)

这里点出这一句,是不想让大家陷入思维误区。

膏肓的秦可卿,怎么又活了两年多,难道张友士真的神医?难道是风月乱伦致命不是病死?陷入这些想法,就会满脑风月,脱离书中本旨,所以特此强调一番。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08:02讲讲可卿对凤姐的托梦。朱由校就是这样看重魏忠贤的,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子,别人未必中用。】

贬尽明末时期腐败无能党争祸国的天下士人。

【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朱由校眼中的魏忠贤,是一个能力出众对国家有责任感的贤才,虽文化不高,但远胜科举士人。

【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我们家指的仍是朱明王朝。花无百日红,朱由校对末世大厦的危亡将倾有着独到的远见和深刻的认识。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可卿说要趁都中富贵,在金陵祖茔处置办田庄设置家塾,均衡各房利益。以后败落时可以迁回金陵有容身地。

这实际是一种高明的国事策略。辽东距离北京很近,关外战事屡战屡败后明军变得不敢出战专注防守,满人的军队和人口持续增长带给北京很大的压力。(掠夺汉人人口,繁衍满人人口)如果辽东战事持续不利,就趁机考虑迁都南京,在富庶江南用合理政策平衡各党利益,团结各派势力后,再迎汉人政权繁荣局面。

可卿托梦,就讲到这里。晚上继续讲第十三回。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09:47

@红粉19691373楼2016-05-0108:54:00

先生说书里有山西方言烦请举一二例可否?

—————————————————

“忽刺巴的反打发个房里人来了?原来是你这蹄子肏鬼。”【房里人】是山西特有说法,就是收房的妾室的意思。

书中平儿是贾琏房里人、香菱是薛蟠房里人,袭人待被宝玉收作房里人,邢夫人想说服鸳鸯作房里人,有很多处用到这一说法。

【肏鬼】,在山西写出的这个词读日鬼,日字音四声读出时会渐抬至二声。搞鬼捣鬼的意思。山西现在依然这样说。

……

……

周瑞家的,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在山西生活语里一直是这样的,那谁家的,局长家的,头儿家的,那老汉家的……意思就是那谁的媳妇,局长的老婆,上级头儿的老婆,那老人的老伴。

……

……

还有很多是属于北方共用的方言,就不一一举例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19:46【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元春晋升贵妃。

实际是指关宁锦防线修造完成,国库开支压力可以缓解,辽东战事有望好转。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汉人散沙般不能团结一心,无法凝聚力量抗击外侮。

这里道出了最终还是国破家亡,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后文三春身份揭晓以后,这句就会更加明白。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19:48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平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

壮志未酬英年早逝,着实令天下惊诧。

写出了众人眼中德才兼备的朱由校,也述出天启离世后天下百姓的真诚悲痛。

贾府的长辈平辈晚辈仆从老小,莫不悲嚎痛哭,也算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19:50【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恓,也不和人玩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

此处强调宝玉并不与人玩耍,令读者看懂正面情节中的感情色彩。

黛玉走后宝玉便孤恓。无黛玉不欢,宝钗在亦是全然无益。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19:52【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宝玉象征国家机器国家权力。宝玉吐血的情节当然是再次强调天启早逝带来的举国悲戚。

宝玉竟然也知些医理,趣味之笔。

书中宝玉性情实际与作者傅山的性情非常类似。这里随口都可以说出医理的宝玉,也是深谙医术的傅山先生的一个小小写照。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19:53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

前面已讲过,贾敬实为嘉靖皇帝。

道出嘉靖皇帝朱厚熜冷漠国事但遂己欲的荒唐行径。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01【可巧薛蟠来吊问,因见贾珍寻好板,便说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樯,船上之物。秦可卿就这样被装入船制的樯木棺材,结束了末世的生涯。

第五回末,那位在迷津上掌舵渡船的木居士。如今人随船逝,也寓出朱由校之后再无人可以完美掌舵大明巨轮这艘末世之船了。

带出了铁网山,呼应护官符中薛家的珍珠如土金如铁。

铁网山正是铁马金戈战事纷乱之处,后文还会提到。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03

【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

瑞的意思是祥瑞,好消息,好兆头。珠的意思依然是朱明王朝。

瑞珠撞死了。

朱明王朝的吉兆也真正至此而终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06【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石头记中特别以五品职例的丧事来掩盖帝王丧事。

此处秦可卿为天启皇帝,丧事按五品职例。

贾敬为贾敬皇帝,后文写其丧事,依然按五品。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10【宝玉听说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必妥当。”】

宝玉荐凤姐。

这里表示傅山是赞同天启对魏忠贤恪谨忠贞的评价的。

【从小儿大妹妹玩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这句可以看出魏忠贤做事利落,经验丰富,不拖泥带水,不瞻前顾后。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11【凤姐道:“有什么不能的。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便是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就是了。”】贾珍是万历皇帝朱翊钧,那贾珍料理清的外面的大事,实际就是指万历三大征。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13

【凤姐不敢就接对牌,只看着王夫人。】

以小见大。

魏忠贤虽然自傲自负,但还是恪守礼节规矩的,并无僭越谋反之心。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1 20:15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君臣无数又有谁能治理好这个国家?感觉那些人还不如把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这一两个女子!

这里再次肯定魏忠贤治国理政的杰出才能。都知爱慕此生才啊。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08:17今天继续讲魏忠贤理政。籍此可以感受到他对“家富人宁”的努力和追求。

【这里凤姐儿来至三间一所抱厦内坐了,因想: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此五件实是宁国府中风俗,不知凤姐如何处治。】

凤姐抱厦思五事。

在今天看来,这些是前朝积弊,也是后世顽疾。

1,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扶贫款、捐款、地方税收、各类罚款、……,常常会因各种浑水摸鱼的违法乱纪行为而变得一团乱账。

2,懒于作为,互相皮球。

办个手续两地多次奔波。开个证明几个月搞不定。模糊不清的有关部门。出问题后难以界定的责任归属。

3,虚假开支,豪奢消费。

鲜衣怒马奢豪酒宴,各类考察招待开支,早已秒杀教育投入。以次充好的虚假招标,带巨量回扣的公私合作,为吃空饷虚列大量名姓。这些实属过费无度滥支冒领。

4,轻重混置,同工异酬。

轻重缓急,几无章法。无责者常因小事被牵连罢黜,有责者常于大事中毫发无伤,乱想纷纷中监管部门气定神闲悠然信步。编制所限,同工异酬,临时正式,天渊之别。

5,贵族逾矩,草根无路。

权贵阶层时常特权滥用难以管束,权大于法以权压法亦时有之。而卑微草根者努力上进亦常无效果难逃艰辛,遇不幸更是呼号无门,不人尽皆知无法立案,不举国关注便无回应。

这五件事自然是前朝风俗旧疾,抱厦思过后自然是信心十足,且随石头记看看魏忠贤理政时如何革除积弊压制不法。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08:41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话说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闻得里面委请了凤姐,因传齐了同事人等说道:“如今请了西府里琏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说话,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那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众人都道:“有理。”又有一个笑道:“论理,我们里面也须得他来整理整理,都忒不像了。”】

来升是宁国府中都总管,宁府为前朝,掌管前朝,奴仆中地位最高,自然就是天启首辅三朝老臣——叶向高叶进卿。

来升,向高,进卿,名字寓意亦有大同。

这段言语,侧面道出了众人眼中魏忠贤执法严明铁面无私的景象。

“都忒不像了”,自身都这样感慨了,政坛官场的糟糕局面可见一斑。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09:00【只听凤姐与来升媳妇道:“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

【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的唤进来看视。】

【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魏忠贤治国理政,目的是废除前朝积弊。首先严明了规章律例,强调有脸没脸权贵草根,都一视同仁清白处置。

其次重新调配百官,量才用人,杜绝互踢皮球。调拨职责,分发财物,井井有条依次分明,杜绝了滥支冒领。

魏忠贤做事可谓雷厉风行,执政亦是成绩斐然。雷厉风行地将前朝诸般弊端强行弹压下去。“次日一概都蠲了”,可以看出魏忠贤治国理政时期,完全称得上是高效除弊,对国家机器的效率和风纪起到了非常好的积极作用。

晚上继续讲这一章。希望读到此帖的朋友们暂且不要以史书记载来讨论书中这些人物,先尽量跟随作者傅山先生了解石头记中的他们。再审视哪种叙述更有真实感,最后选择让自己相信的说法就好。握手╭( ̄▽ ̄)╮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21【那凤姐不畏勤劳,天天于卯正二刻就过来点卯理事,独在抱厦内起坐,不与众妯娌合群,便有堂客来往,也不迎会。】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工作,自然是勤劳国事的表现。

魏忠贤并不肯随贪腐之波逐势利之流,自然无法与众官员合群。

不知今日众官员,如此勤政者,又能有几人。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23【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对违例者打板革银。暗指魏忠贤为革除官场积弊重罚违规大臣。通过魏忠贤治理政务的一天,可以感受到魏忠贤每日的勤政劳碌。有章必循有法必依,令出必行绝不敷衍,整体上魏忠贤执政的表现可圈可点。

此处呼应前文,正是对【有脸者不服钤束】的处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24【凤姐命彩明要了帖念过,听了一共四件,指两件说道:“这两件开销错了,再算清了来取。”说着掷下帖子来。那二人扫兴而去。】

事事尽责,并不作糊涂应付。

呼应前文,正是对【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的应对处理。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29【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不在话下。】

运转国家机器,整肃官场风纪,端的能力非凡。

【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无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静。】

尽职尽责,几近于因公废私。

【凤姐见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理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官场风纪一新,民众受惠颇多,天下百姓好评,各地广泛称颂。

犹如此前纪委反腐重拳整肃时期的社会反响。正是呼应【都知爱慕此生才】。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31【合族中虽有许多妯娌,但或有羞口的,或有羞脚的,或有不惯见人的,也有惧贵怯官的,种种之类,俱不及凤姐举止舒徐,言语慷慨,珍贵宽大,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这里将魏忠贤与百官众臣作了对比。可以看出魏忠贤确实才智过人,可以肩负主持国事的大任。

魏忠贤列传至此结束。

这便是石头记中真实的魏忠贤。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2 20:46秦可卿发引,场面盛大就不谈了,此处有一个小细节,【奉天洪建兆年不易之朝】

这里已是明写朝代了。

什么朝?洪建。即洪武创建。

这里特指洪武帝朱元璋创建的朱明王朝。

借此处再次强调下,书中既有宏观纲目作为全书脉络,也有许多微观谐趣的点醒之处。

微观处需要解意的意会,如林,薛,上国,洪建,……宏观处则是设立纲目并在书中巧解其意,然后以此意贯穿全文。如宝、玉、香、……宏观的写作手法就叫“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

十四回今日就此讲完。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07:16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鹡鸰香念珠。诗经云,“脊令在原,兄弟有难。”

这里在外遇到北静王赠鹡鸰就是这个意思,寓意兄弟有难。

当然不是一位普通的兄弟,从北静王的尊贵身份和他衣饰面目的描写,可以看到他是一位不平凡的兄弟。

和宝玉论及兄弟又不是贾府中人,可知是宝玉秦钟一类的风流俊秀人物。

北静王象征的就是中原以北的国权。

那北静王会有什么难?就是“水溶”。

后金满人在东北的势力愈发强大,明朝在东北的势力反而被处处压制。

“水”国在崛起,国权在消“溶”。

这就是水溶的意思,也是北静王将难的缘由。

东平南安西宁北静,平安宁静的美好还是要被野心的满人打破。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07:39

【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凤姐与宝玉亲密但并不猥亵,行事为人是非常坦荡的。

魏忠贤虽然倚仗皇权行事,但并没有窃据篡位之心。

很多人怀疑王熙凤在贾府内部公事中贪污,或怀疑王熙凤有贾琏以外的私情。

这些依然是过度联想导致。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如果纪委贪污腐败,那执政时期自然不能真正管束好贪腐。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本帖在凤姐退出荣府舞台后会再作一次总结。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07:52二丫头纺线的故事呼应结局,车轻马快,暂作跳过。先看铁槛寺与馒头庵。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书中六十三回曾点出铁槛寺与馒头庵的意义。【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原句是范成大所作,“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妙玉把“限”说成了同义的“槛”。

当然是有原因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槛外为虚无,槛内为帝王。这里先简略提到。

馒头,土堆的坟墓,自然是象征着死亡。

水月,依然象征着死亡。呼应判曲枉凝眉。

黛玉成镜中花是悲剧,宝玉成水中月同样是悲剧。

前文已说过月为国土是全书纲目。

水月就是水国。后文“昨日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的水国。

水月庵就在铁槛寺的不远处,时时散发着浓浓的明朝亡国的气息。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08:06

十五十六两回后,短暂的天启稳定时期就此结束。读者较为熟悉的荣府人物纷纷要正式登场了。

今晚会继续讲解馒头庵里的事情。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20:01

今晚九点时发。。。╭( ̄▽ ̄)╮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21:12

【那秦钟便只跟着凤姐、宝玉,一时到了水月庵,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大家见过。凤姐等来至净室更衣净手毕,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了,因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也不往我们那里去?”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

【智能道:“你想怎样?除非我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才依你。”秦钟道:“这也容易,只是远水救不得近渴。”说着,一口吹了灯,满屋漆黑,将智能抱到炕上,就云雨起来。】周瑞一家和刘姥姥家有私自结交,前文已叙过。第六回周瑞家的曾特意跟智能儿问起净虚这秃歪剌。

傅山笔下的秃字是大存贬意的,秃歪剌就是秃奴的意思,秃字与充满贬义的歪、奴共用,是用来形容与满清夷族有关的人。

譬如,给宝钗冷香丸药方的“秃头和尚”。

僧尼,九流之中属于第五流,并不属于上三流。

水月庵的意义上文已然讲过。

净,花面,奸险之人。虚,虚伪。

水月庵的净虚自然就是奸诈虚伪的满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净虚和智能儿也在那一回中出现,他们和刘姥姥性质完全相同。都是攀附豪门讨要钱财,不时打打秋风。

净虚和胡老爷来往,“胡”的意义已然说过,石头记中的的胡都是对夷族的痛斥。净虚忙着和胡老爷来往,没空去贾府。

道出渐渐势大的后金满人已对汉人分道扬镳反目成仇。

能与秦钟和宝玉行警幻之事的人是非同凡响的人物。

这里和秦钟行云雨之事的智能儿,就是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

馒头寓意着死亡。努尔哈赤生前一直希望吞掉大明,但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所以在贾府之外的馒头庵,这个充满死亡气息的死地,令智能儿和秦钟做一次云雨之事,了结这段事情,对曾经风靡辽东侵吞国权的努尔哈赤画上了叙述的句号。

原文说【那智能儿自幼常在荣府走动】,其实就是讽刺努尔哈赤多次去北京觐见混赏赐的事情。

后金开国的努尔哈赤,没有像皇太极一样混成大家闺秀,只安排智能儿这个势利尼姑角色。自然也是傅山对受明朝封赏扶持却找借口起兵作乱的努尔哈赤人品的一种贬低。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21:16【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他作什么?】写老太太屋里的秦钟和智能,实际是写“天启时期”的努尔哈赤对国权的觊觎。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21:25【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这里依然是风月障目之法。任凭无聊人去想象搞基情节。大家自动屏蔽就好。

【凤姐又到铁槛寺中照望一番。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后回再见。】

宝,【至贵者为宝】,宝是象征尊贵的皇权。

珠,朱明王朝。

尊贵的朱明皇权,就这样停留在了铁槛寺中。

明熹宗朱由校静静地躺在了十三陵的明德陵中,天启政权彻底终结。

皇太极和朱由校,薛宝钗与林黛玉,是时候出场了。

十五回,完。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3 23:24本帖连续更新已超过半个月,结束了天启时代,开启了崇祯时代。

寒士特意发起一项活动,希望所有观看本帖的朋友们,都在后天五月五日来帖子里冒个泡。

全天之中任意时间来冒泡都可以。感谢大家对本帖的支持!

——无名寒士

╭( ̄▽ ̄)╮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09

【这点子事,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那凤姐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将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魏忠贤对自身能力才干非常自负。性格上非常喜欢受人夸赞。

张家与书中薛家、傅家都是财主之家,一样的虚伪势利,一样的攀附权贵。

张家父母翻脸反悔,【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铁心退婚去攀附权贵,正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以张家人财两空的结局,诅咒这种无耻攀附最终必将竹篮打水一场空。暗讽的正是薛家作为。

悲剧的根源在于张家父母攀附权贵贪慕势利,并不在凤姐。

张家父母找到了水月庵的净虚,为谋势利交结胡人。同样可以重金找到其他权贵做成退婚之事。退婚是一件注定发生的事情。在张家自找的悲剧里,凤姐成为了最大的获利人。

在断婚损德的事情中收到了利益。可以看出魏忠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厚道良善之人,也不顾忌阴德报应。他执政时期,下手狠辣整死的贪腐官员和东林党徒也很不少,追赃问责也向来不那么慈悲。

整治贪腐得罪的正是天下众臣。天启逝后,众官便利用年幼崇祯的道德洁癖,纷纷上疏以魏忠贤蔑视皇后目无圣人等德行操守之事纷纷寻衅起诉,最终迫得魏忠贤辞任卸职黯然离京。

但在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魏忠贤理政中一直保持的底线,那就是绝不损害国家利益。

魏忠贤对贪污腐败和乱纪无德的官员虽然狠辣,但并没有去压迫人数最广的农民。他做事是非常顾全大局的。

天启皇帝朱由校时期,陕西多年持续大旱,却也因魏忠贤的财政才能而民生无忧。

辽东军饷和故宫翻建的巨额资金在魏忠贤这里也是应对有余。

在魏忠贤理政时期,最广大的人群受惠,各地自发建魏忠贤生祠并百姓参拜不绝,民众希望魏忠贤能长期当政的愿望可见一斑。

魏忠贤身居高位自然得益颇多,但并不守财悭吝,还以私囊捐助辽东的军需物资。下面这封奏折就是明证。

“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注:后文并不再实写凤姐出面决断治家大事,因魏忠贤执政结束,故常以凤姐多病带过。后文依然用贾母与凤姐塑造天启皇帝朱由校和宦官奇才魏忠贤的真实人物性情。

再注:六十回以后有大量文字,读来会令人觉得冗长虚浮内容空洞,不再似前六十回这般对各事描写简洁传神。对贾母和凤姐的描写亦时有索然无味。这是原本删除一些段落后补增大量文字所致,因增删者离世导致该部分情节并未修整妥当传神准确。特意提醒,届时会详细指出。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14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鸣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

智能儿走了,可卿死了,凤姐裙钗革除风俗旧弊治府齐家的记述到此回也戛然而止了。

努尔哈赤死了,朱由校也死了,魏忠贤的执政举措也随

他的离开一起消亡了。

借秦业逝世,道出前朝气运已尽基业将倾的危机。

秦钟病重夭亡更是前朝的明策善政被扼杀消亡的象征。

宝玉的愁闷,傅山的怅然,也正是因此而来。

黛玉宝钗宝玉等一干角色,此后才是正式登场。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22

“只有宝玉日日思慕哀悼”

“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

宝玉为秦可卿的死吐血,也为秦钟的夭亡日日哀悼忧戚不尽。

这是宝玉全书前八十回中程度最深的悲伤表现。

也是傅山对天启皇帝朱由校时代的高度肯定。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23

【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崇祯即位后,袁崇焕受任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封从一品太子太保。和贵妃元春也刚好都是从一品的品级。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32【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

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宝玉不同于众人,傅山亦是如此。都是与众不同的痴人。

名利浮云,并不介怀。

【且喜贾琏与黛玉回来,先遣人来报信,明日就可到家,宝玉听了,方略有些喜意。……见面时彼此悲喜交加,未免又大哭一阵,后又致喜庆之词。】

崇祯时期开启,一番新君登基的悲喜交加气象。

作者:无名寒士 日期:2016-05-04 08:36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