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我们从已有资料中察知的中共部队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接收的较大数额的武器状况,从上述最保守的情况我们可知,扣除有可能重复统计的情况,东北解放军最少获得了枪支30万,轻重机枪2万挺,掷弹筒1000个,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野炮最少 1500 门。如果算上经朝鲜运到东北的 2000 多车皮(10 万吨左右)的军火与物资,中共从苏联获得的武器与苏联公布的数据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1945 年中共最少获得了 140 架飞机,完好的 100 架左右
除了枪支弹药和火炮之外,进入东北的中共部队还获得了多架日军留下的飞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东北老航校。那么,东北解放军获得了多少架飞机呢?
据曾克林回忆:“当时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奉集堡机场,驻扎着日本航空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九九高级教练机。大队长是林弥一郎……我军共缴获林弥一郎飞行大队各式飞机 46 架,飞行员 17 人,机械师 24 人,机械员 72 人各类地面保证人员一百八十多人及各种器件和配件。”(《曾克林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年 8 月版 P130)这 46 架飞机是不是像后来说的那样是报废的旧货呢?根本不是!据黄乃一回忆:“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我们开始从宫源向通化转移。先遣部分人员去通化准备机场和驻地,随即将能飞的飞机分批转场通化。当时,航空器材十分紧张,暂不能飞的二十多架飞机,也必须转去通化。但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们只好把飞机的机翼卸下米,装在大板车上,机身装上轮子,把机尾绑在大板车后边,用牛、马、毛驴等牲口拉着大板车向通化转移。”(黄乃一《老航校诞生前后》)由此可见,当时至少有 20 多架是完好的,剩下的 20 多架不能飞的也不一定是飞机本身有问题,因为一来当时只有“飞行员 17 人”,二来当时燃油也奇缺;三来如果真是废品,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转移到通化呢?
中共获得的飞机数量远不止这些,据1945年9月21日彭真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称:“沈阳南机场确有 27 架双引擎日本烂飞机,及十余个大零件库,但修理不可能。沈阳西机场有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 70 架,但无点滴汽油,目前对我全无作用。”(《军委一局电报汇编》,1945 年 9-12 月)
综上可知,中共进入东北初期仅在沈阳附近就获得了 140架飞机,其中完好的有 100 架左右,只是由于燃油和飞行员缺乏的问题,很少使用。
运往关内的武器:作者:flp713 日期:2014-07-30 11:05运往关内的武器:1946 年:2 万支枪,2000 万发子弹,4.5 万发炮弹,22 万斤炸药
1947 年—1948 年:近 6 万吨军火
除了直接用于东北战场的武器外,还有很多的苏援武器被运往关内直接支援华东和中原战场,这批武器有多少呢?1946 年 5 月,苏军劝中共在关内另辟战场以减轻东北压力,为此苏军开始向山东解放区提供武器。据 5 月 28 日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电告,驻朝苏军已开始经过南满辽东军区向山东的中民主联军队发送武器弹药。第一批运送去东北的,有重机枪83挺,轻机枪32挺,子弹43万发,炸药1万箱,还包括一批电气材料、广播电台、印刷材料和摄影机等。这批物资秘密经由安东通过海路运去山东烟台,送交陈毅部队。
6 月,驻朝苏军又进一步接连经过山东向华北中共部队发送了两批武器弹药,其中第三批就有步枪 5000 支,子弹 300万发,高射机枪 20 挺,重机枪 30 挺,并有其他资材一批。
7月15日到8月7日,又运送了12145支步枪,182挺重机枪,506 挺轻机枪,167 个掷弹筒,7 门炮,11164 把刺刀,1000 余万发子弹,43588 发炮弹,6700 发掷弹筒弹,22 万斤炸药,以及 500 箱填装炮弹的火药等武器弹药到山东。8月下旬还进一步运送了 2000 发山炮炮弹和 50 万发七九子弹,包括 100 多车皮的各种弹药。到 9 月,朝鲜北部所存日军各种子弹、炮弹、炸药和枪炮,2000 多车皮(一车皮载重约40-50 吨)的物资已全部运抵安东,数量之大,已非过去海船运量所能解决。故根据辽东军区要求,中共中央明令山东胶东军区全力组织机轮船前往安东“运输物资,愈快愈好”。
(《肖华致陈、黎、舒并报东北局、中央电》,1946 年 5 月28日、6月15日、6月23日、8月9日)
1946 年夏季,通过海路运向山东的武器共有 2 万支枪和2000 万发子弹。毛泽东专电规定一半给山东区,35%给晋冀鲁豫区,其余转交晋绥区。全面内战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在向中央报告战况的电文中也说明,歼敌一个旅大约需消耗子弹 20 万发,主要是靠东北转运而来。(徐焰《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据《论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经济基础》记载,其胶东军区海防办事处仅1947年6月——1948年6月,1年的时间从东北运输了 59506 吨物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军火。
苏联对中共东北兵工事业的援助
解放军进入东北后,东北军区后勤部专门成立了军事工业部,主要负责从苏军手里接收沈阳地区大东区兵工总厂、文官屯坦克修理厂和孤家子火药厂等多家重要的兵工厂。后苏军又将这些工厂要了回去,但允许军工部拉走了 30 多部机器和 200 多吨物资。中共也先后将抚顺、本溪、延边等地的兵工厂、化学工厂数百台机器和上千吨各种原料运走。中共1946 年 6 月向北满撤退时,仅各种军工机器和原料就运了300 多车皮。(东北军工部:《三年来主要工作》,1950 年 10月,《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 2 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第 333 页。)正是有了这些工业基础,中共后来才能在北满的军工生产基地生产战争所需的大量弹药。据统计,军工部后来在珲春建立起子弹厂、手榴弹厂等6个兵工厂,1946年9月一个月就生产子弹13万发,手榴弹 35000 个。与此同时,军工部在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等地也建立了不同规模的军工厂。到 1947 年,东北军工的年生产能力达到手榴弹 300 万个、子弹 2000 万发、各种炮弹 150 万发。(刘统《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探讨――兼与杨奎松先生商榷》,《党的文献》2000 年第 4 期)
同时,处于苏军控制下的大连简直就成了解放军部队的后方基地,国民党部队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共部队倒是进出自由。据统计,“在解放战争 3 年中,中共旅大党组织在苏军的暗中帮助下,往前线输送兵员 3 万余人,做军鞋 236 万余双,做军服 300 万套,还提供了大批药品和医疗设备,连续分批组织医疗队上前线。仅‘建新公司’就生产炮弹 50 余万发、引信 80 余万枚、弹体中碳钢 300 吨、无烟火药 450吨、迫击炮 1430 门,以及其它军工产品。当时,旅大地区名义上是苏联海军基地,实际已成为解放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军工生产基地、兵员基地、军事转运站和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夏振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十年》,《中共党史资料》第 43 辑 P133)
在苏联以及朝鲜的帮助下,中共东北局的兵工规模与产能在解放区中一枝独秀。毛泽东对东北的军工生产就寄予厚望。
1947 年 7 月 10 日,他在给各解放区的《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的指示中,特别指示林彪、罗荣桓:“东北军事工业应全力接济关内,目前开始的一年内,你们必须用大力建立大规模军事工业。”11 月 13 日,毛泽东再次电告林彪和东北局:“望东北局用全力加强军事工业之建设,以支援全国作战为目标。 ”
苏联对中共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日军战俘)的援助
苏联出兵占领东北后,所有在东北的 300 多万日本军民均向苏军投降并接受苏联安排。在这些日本人当中,有大量中共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苏军在撤出东北之前共向中共东北局移交了 59.4 万名战俘(含妇孺),其中有几万人的专业技术人员、战术人员被中共留下来服务,他们当中有:1、1 万名左右医护人员,这些兢兢业业的日本医生、护士在中国内战期间救护了不计其数的中民主联军人,其中包括多名后来的将军。
2、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含飞行员20人、机械师24人)共200人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自治军,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东北航校,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员王海、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等第一批空军飞行员,都是日本教官的学生。
3、约几千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他们帮助民主联军维护和运营东北密集铁路,建国后还参与了中共几条重要铁路的建设,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四野 29 后方医院的日籍炊事员吉冈宽,1953 年毛泽东南巡期间还为毛当过长沙至岳阳段的专列司机。
4、约 1000 多名管理和军工专家还加入了民主联军后勤保障系统,在军火生产、调度运维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5、数量不详的日籍人员(各种估计数字为几千人到几万人)还作为军人加入到中共东北部队,他们分散在基层,作为机枪手、火炮手、司机、坦克手等,他们教民主联军人员使用重武器,甚至与国军直接作战。由于国军一些地方部队中有成建制的日军参与,因此出现过战场上国共双方交战人员用日语对骂的情况。
结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解放战争时期苏联给予中共的援助既数额巨大而且面面俱到——从武器到军事工业,从物资到专业人员。可以这样认为,苏联的援助足以改变双方——特别是东北国民主联军事力量对比。中共进入东北时军事力量不过 10 余万人,经过三年频繁剧烈的战争消耗反而发展成百万大军,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关内任何一支解放军。国民党政府在东北集中了几十万精锐主力(五大主力有两只放在东北),每年花费 1 亿美金的军费(占国民党政府年财政支出的 40%),虽然在 46 年获得四平战役的胜利,一度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但是短短两年后双方力量发生颠覆性逆转,期间国民党军并没有大的败仗,但是中共却在1948 年时获得战略优势以及军事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这一切没有苏联的援助是不可想像的。
苏联的援助不仅改变了国共在东北的力量对比,帮助中共获得第一个完整的战略根据地。而且还通过旅大源源不断的给关内解放军输血。正是在东北巨大的物资支援下,关内解放军才能在解放战争中越打越强,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作者:flp713 日期:2014-07-30 14:41外援对国共内战的影响
苏联与朝鲜对中共的援助不仅远远超过国民党政府获得的外援,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些外援,中共不可能在内战爆发后短短2年时间就从120万军队膨胀到300万大军。
即使中共依靠自己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能动员出足够的人力,但是以当时中共薄弱的军事工业也不可能武装并支撑数百万规模军队的作战。
以作战最频繁的山东解放区为例。
据《山东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史》记载。抗战胜利后,随着解放区扩大山东解放区兵工生产也急剧扩大,但是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对山东先后实施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山东军工生产受到很大影响。1947 年 9 月,国民党重点进攻被粉碎后,山东军工生产才得以恢复发展。到 1948 年 7 月,山东解放区已有 26 个兵工厂,职工 1.2 万人。但是,由于解放区工业基础实在薄弱,所以即使在山东兵工最鼎盛时期,其供应前线的军火也十分有限。
1948 年—1949 两年山东供应前方军火统计表
品名子弹单位数量备注发9737468
迫击炮弹 发 2493677
钢炮弹发17972手榴弹枚593448炸药斤92868信号弹发9568888炮门677包括迫击炮
解放战争部分战役缴获弹药统计表
单位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津浦路攻势济南战役合计炮门4142773028921885枪支支1756910815278995326810954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