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天只睡 4 个小时,你已经疲惫不堪,而老板们还神采奕奕的原因,不是他们更自律,而是他们凝结了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马克思说的,通俗点说,他的神采奕奕全是钱在闪光。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
现代制造业的利润低,给与劳动者的报酬普遍比较低,而且很多工厂的管理是半军事化管理(参考富士康),在工厂里工作枯燥,不自由,干得好还要“熬”上 10 多年才能月入过万。人本能排斥没有任何创造性和成就感的东西。
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催生了大批门槛低但收入并不低的工种——开滴滴、送外卖、送快递、做代驾,相较于“月入过万”的外卖小哥,工厂工人的生活则是枯燥无趣、加班多却收入极低。服务业的工作相对自由得多,收入也更高。
干外卖,干一单、拿一单的钱,上班下班自由,多劳多得,干得好的外卖员,月收入可以达到 2 万多元,比在工厂赚钱快得多。
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信息也远多于父辈,除了追求基本的温饱与物质满足,他们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需求,个性也更加鲜明。在传统工厂流水线上机械式的工作,束缚与压抑了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个性的发挥。
而在外卖行业,工作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他们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另外,相比于整天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外卖小哥能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402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12-02
20:42 从美国律师谈起巨龙美国号称以法
治国,象征之一就是律师非常多,多到什
么程度呢?这里有一个笑话:几个美国人、俄国人和古巴人同乘火车旅行。俄国人拿出瓶伏特加开喝,还剩半瓶,顺手就从车窗扔出去了。美国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浪费,俄国人说:“我们国家伏特加多的是,酒多就任性呗!”旁边的古巴人在抽雪茄,不声不响地抽了一半的雪茄也扔了出去。美国人说:“你这又何必啊?” 古巴人回答说:“我们古巴,有最好的雪茄,也有最多的雪茄。
扔了也不浪费。”美国人想了想二话没说,站起来打开车窗,转过头来就把随行的律师(画面太美自己想)……这当然是笑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美国的律师影响力,却贯穿于美国的社会每个角落。
美国建国时签署“独立宣言”的 52 人中,有 25 位律师;美国制宪会议的代表 55 人,31 人是律师。美国 200 多年的建国历史,超过半数的议员、70%以上的总统、副总统、内阁成员都是律师。
美国律师出身的总统非常多奥巴马、克林顿以及希拉里,都是律师出身。可以说,在美国想从政,当律师几乎是从政的主流入门路径。
我们看奥巴马演讲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其实都是当年做律师练来的嘴皮功。
美国不完全统计,现在有一百万左右的注册律师。中国人用 7%的耕地,养活将近 20%的人口,所以中国有最善于利用资源的农民;美国用世界 40%的法律,服务 5%不到的人口,所以美国有无所不至的律师。
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律师?首先是美国的法律体系,英美国家的法律体系叫做判例法。判例法说起来复杂,通俗的话这么来解释:同样的案例,以前怎么判,现在还怎么判;如果此事前所未有,那么这次判的结果,作为以后判案的开端。美国还有陪审团制度,陪审团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与判例法相对的是大陆法系,比如中国,判案以法律条款为依据。最典型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约法三章:“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简单易懂童叟无欺直截了当,半分钟可以交代完。
美国的司法判例制度,律师除了要熟悉法律条款以外,还需要背下大量的历史判决案例。——没有历史的国家,就这么深挖历史。可以想见,美国历史积累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判例,浩如烟海。寻常百姓哪里搞得清楚?除此之外,美国法律还分为联邦法和州法。很多州,还搞了很多奇葩条款,比如这一条:在阿拉巴马州,周日玩多米诺骨牌是违法的。
美国复杂的法律体系判例也好,各种奇葩的条款也好,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平民百姓,对这些判例永远摸不着边际,更没法理解。另外,美国的法律讲究程序,而熟悉并运用程序的高手,非律师莫属。
这个由律师缔造的国家,配合复杂而又难以捉摸的法律体系,律师自然就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各行各业干啥事,谁也离不了律师。
在美国文化传统上,有事找律师已经是一种习惯。美国人对法院的判决向来是绝对服从,最多就是按照程序走上诉的路线。
除了上述因素,美国律师行当如此繁荣,最重要的还是利益驱动。美国的律师行业分工齐全,有专门打离婚官司的,有打经济官司的,有打医疗官司的,有打知识产权官司的,五花八门分工仔细。美国人如果打赢官司,往往赔偿额非常可观。所以,打官司就成了大买卖。当事人打赢有得赚,律师也可以捞到大笔佣金和咨询费用。
光鲜体面的律师行业
在美国,律师和医生一样,是普通家庭向往的黄金职业。
(香港遵循英美法律体系,律师也是高收入阶层)。不仅收入高,(在大型律所的起薪 10 多万美元以上)而且有权势,大多数总统和议员,都是律师出身。
如此复杂的法律体系,如此分工详细无所不至的律师,是否真的就意味着美国是一个公平的依法治国的国家?答案是否定的。这么严密的法律体系,这么多的律师队伍,带来的绝不是公平。相反,这些人组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对美国的负能量作用,远远大于它的正能量作用。
首先,唯利是图打赢官司,就是律师的行为准则,高胜率是在这个行当生存的招牌。那么很显然,谁有钱请得起水平高的律师,打官司胜算就大。这就是 Money Talk ——谁有钱谁说了算,富人比穷人更请得起好律师。甚至很多明显的犯罪,通过高价聘请明星律师,巧舌如簧地辩护脱罪,比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网上搜索细节。
美国的执法严厉,很多人房子被没收以后无家可归美国的法律体系,还有特别残酷无情的一面。——最简单的例子,当你还不起房贷,如果法院判决房子归银行拍卖,你就马上要准备露宿街头。同样的情形在中国,法律就充满了人性关怀,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将你从唯一住房里赶出去。
美国的法律体系,给经济活动制造了复杂的流程。中国企业如果要投资美国,法律这一关,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往往花费数年的时间。美国的企业,如果发生事故,往往会遭遇天价索赔,甚至破产。
一起灾难,往往成为律师的狂欢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例,小镇的一家工厂,因为废气泄漏事故,当天晚上,闻风而至的大批律师就聚集小镇,当地居民们兴高采烈地拿着律师们分发的名片,准备上法院好好捞一笔。——结局是,这家工厂后来搬去了中国。工厂搬走以后,当地居民大量失业纷纷搬走,小镇最终沦为鬼城。
另外,律师这个行当,成为美国优秀孩子的首选学习专业——比尔盖茨就是从哈佛大学法律系退学。按照美国拥有100 万执业律师计算的话,这个行业每年大概要补充大约 10万的新鲜血液——因为很多律师会转行,可能去从政经商。
按照大学法学院 50%的成材率(已经算很高了),美国高校每年大约要招收大概 15——20 万的学法律的学生。这意味着,法律行业成为了美国人才的黑洞。很多聪明的大脑,都去训练口才背法律书准备以后打官司。加上 IT、医疗、经济、金融、会计等专业,美国的理工人才缺口,只能靠源源不断的移民来补充。——华裔子弟在美国高校,理工科成绩一枝独秀的秘密,也在这里。
美国的人口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把美国的这种情景切换到中国。,相当于每年高考要招收 80 万法律专业的学生——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如果中国每年高考,最聪明的 80 万脑袋都去学着打官司,这相当于大部分一本以上分数线的学生,统统都去学法律。
比尔盖茨是哈佛大学法律专业辍学生中国最聪明的脑袋,都要去学什么?学物理,学数学,学工程,学生物,学一切理工学科。只要有可能,都往科学家工程师方向发展。这些年,美国已经不再是工程师立国,也不再是技术立国,更不是实业立国。而是军事立国,金融立国,信息技术立国,而且是“讼棍”掌国。
现在,中国的 80 后的理工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在航天工程队伍里,中国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 多。而美国的同行,大部分都已经 50 以上。中国古语云,欺老不欺老,打官司咱拼不过美国人,可是真要搞工业军备竞赛,美国已经后继无人。(补充一下,金一南披露,我国新航母设计师是 1980 年出生)那么有人就要问了,美国既然法律体系这么多问题,美国是怎么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答案其实很简单,首先是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美国人均资源要比中国优越太多,人均耕地面积远超中国。优越的地理条件,让美国本土远离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在冷战时期成为安全避风港。各种最优质的人才资源,纷纷汇聚美国。
当年,世界各地人才投奔美国其次,美国在冷战结束以前,并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始终充满忧患感。美国国内的实业派,始终是社会中坚主流。
直到苏联解体,赢得冷战以后,美国才取得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此后金融集团和律师队伍,才有机会坐大,成为美国的超级利益集团。简单地说,当美国埋葬苏联帝国的同时,也顺手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没有了外部敌人的巨大压力,美国社会体制的各种副作用开始发作。
在中国的历史上,法律向来都尽量浅显易懂。专门打官司为职业的讼师,往往被称为“讼棍”,并没有太好的名声。
中国人一般也不喜欢打官司,能够商量的就尽量商量解决,实在商量不来的再去告官。
在山西平遥古城县衙的大门上,有一幅对联:上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下联: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事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品味这上下联,可以读出中国历史深厚的味道。这是没有历史的美国,无法体会到的。
中国的法律体系,很多方面充满了人性关怀。所谓天理国法人情。中国的律师,很难象美国同行那样,既能够名利双收,还可以入仕途飞黄腾达。
所以,中国的律师,非常羡慕美国律师的地位——高薪有权有势有前途。在中国律师队伍里面,很多人对中国这种状况充满了抱怨,对美国充满了向往。据我所知,律师行业是网络 GZ 的最大来源之一。
中国将来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律师,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不搞自己人起码也不要被别人搞。
但是观念里,千万不要羡慕美国的那一套律师体系,人家玩人家的,我们玩我们的!
407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12-02
20:51 香港精英阶层的心机花猫哥哥年轻人容易被蛊惑,但是作为社会稳定剂的香港精英阶层,表现却显得极为诡异。
比如说教师煽动学生去游行;医生在虐待受伤的警员;
一些公务员甚至直接参加游行活动;媒介公开偏袒暴徒;为啥香港精英们会有如此诡异的表现?这还得从香港崛起的历史原因说起。
香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小渔村,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强行“租借”了香港。然后就面临着如何发展香港的问题——换句话讲,就是如何将香港这个殖民地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香港没啥资源,更没啥产业,赌博业也被澳门抢了先机,英国佬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香港打造成一个 0 关税的自由港。这真是一个“天才的创意”。
在一百多年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自贸区”的概念,更没有配套“自贸区”的管理制度。
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会允许自己身边出现一个 0 关税“自由港”,因为这玩意一旦出现,最大的作用就是挖主权国家关税的墙角。
也就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特征,才会有香港这个奇葩的存在。
香港成为自由港之后,迅速就成为面向大陆最大的走私基地,这个走私基地的定位就成为香港这个城市延续的基因。
49 年驰骋大陆,但是却留下了香港没有解放。为什么?因为大陆面临着西方国家集体的贸易封锁与技术封锁,大陆保留香港这个特殊的“管道”就是为了进口我们工业化建设急需的设备与技术。
香港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大陆与西方世界交易的窗口。
特定的历史机遇造就了香港成为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是大陆与西方世界角力的特殊产物。
对于大陆而言,国外的科学家与重要人物需要通过这条路回国,一些西方对华禁运的设备与物资需要这个通道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也成为海外资金主要进出大陆的通道,这对于大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交换,大陆也容忍了香港这个“自由港”对大陆关税壁垒的侵蚀。
1992 年,美国出台《香港关系法》,给予香港独立关税区待遇,这个法令强化了香港这个“特殊通道”的作用,让香港成为大陆与发达国家转口贸易的主要通道。
回顾香港的历史,大家就能明白一个道理,香港的繁荣与崛起从来不是靠香港人自身奋斗出来的,而是特定历史时期中西方角力的结果。
这个结果让香港成为大陆对外贸易的“马六甲海峡”,香港人躺着收“过路费”收得手软。
此外,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是绝不可替代的。你们知道中国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吗?这一开始就是一套组合牌。
这个组合牌就是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来突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困境。
中国大陆:保留独立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放弃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国香港:保留稳定的汇率+货币的自由兑换,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就实现了任何国家绝无可能的“不可能三角我都要”的目标。
这一套组合拳威力巨大,让中国长期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但是这套组合牌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中国香港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城市。
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又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的一部法律——《香港关系法》基础上的。
香港精英阶层作为香港繁荣与崛起最大的受益群体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维护与强化这个“特殊通道”的地位就是维护香港精英阶层最根本的利益。
但他们明白,这个“特殊通道” 的关键是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认同的!香港精英阶层为了让香港永远成为西方国家资金与货物进入大陆的主要通道——做得不能再彻底了——意识形态去中国化,司法权完整的献出去!
说白一点,香港精英阶层就是一个黄皮白心的“买办”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啥都可以出卖的。
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注意,是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大陆给得再多,也只是锦上添花,香港的根本还是这个“特殊通道地位”!这个“特殊通道地位”是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认同的!说白一点,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想
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
408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12-03
11:37 香港精英阶层的心机花猫哥哥年轻人容易被蛊惑,但是作为社会稳定剂的香港精英阶层,表现却显得极为诡异。
为啥香港精英们会有如此诡异的表现?这还得从香港崛起的历史原因说起。
香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小渔村,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强行“租借”了香港。然后就面临着如何发展香港的问题——换句话讲,就是如何将香港这个殖民地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香港没啥资源,更没啥产业,赌博业也被澳门抢了先机,英国佬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将香港打造成一个 0 关税的自由港。
这真是一个“天才的创意”。
在一百多年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自贸区”的概念,更没有配套“自贸区”的管理制度。
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会允许自己身边出现一个 0 关税“自由港”,因为这玩意一旦出现,最大的作用就是挖主权国家关税的墙角。也就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特征,才会有香港这个奇葩的存在。
香港成为自由港之后,迅速就成为面向大陆最大的走私基地,这个走私基地的定位就成为香港这个城市延续的基因。
49 年驰骋大陆,但是却留下了香港没有解放。为什么?因为大陆面临着西方国家集体的贸易封锁与技术封锁,大陆保留香港这个特殊的“管道”就是为了进口我们工业化建设急需的设备与技术。
香港就这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成为大陆与西方世界交易的窗口。
特定的历史机遇造就了香港成为一个“灰色地带”。这个灰色地带是大陆与西方世界角力的特殊产物。
对于大陆而言,国外的科学家与重要人物需要通过这条路回国,一些西方对华禁运的设备与物资需要这个通道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香港也成为海外资金主要进出大陆的通道,这对于大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作为交换,大陆也容忍了香港这个“自由港”对大陆关税壁垒的侵蚀。
1992 年,美国出台《香港关系法》,给予香港独立关税区待遇,这个法令强化了香港这个“特殊通道”的作用,让香港成为大陆与发达国家转口贸易的主要通道。
回顾香港的历史,大家就能明白一个道理,香港的繁荣与崛起从来不是靠香港人自身奋斗出来的,而是特定历史时
期中西方角力的结果。
这个结果让香港成为大陆对外贸易的“马六甲海峡”,香港人躺着收“过路费”收得手软。
此外,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是绝不可替代的。你们知道中国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吗?这一开始就是一套组合牌。
这个组合牌就是通过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来突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的困境。
中国大陆:保留独立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放弃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国香港:保留稳定的汇率+货币的自由兑换,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的组合,就实现了任何国家绝无可能的“不可能三角我都要”的目标。
这一套组合拳威力巨大,让中国长期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但是这套组合牌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中国香港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城市。
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又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的一部法律——《香港关系法》基础上的。
香港精英阶层作为香港繁荣与崛起最大的受益群体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维护与强化这个“特殊通道”的地位就是维护香港精英阶层最根本的利益。
但他们明白,这个“特殊通道” 的关键是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认同的!香港精英阶层为了让香港永远成为西方国家资金与货物进入大陆的主要通道——做得不能再彻底了——意识形态去中国化,司法权完整的献出去!
说白一点,香港精英阶层就是一个黄皮白心的“买办”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那是啥都可以出卖的。
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注意,是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大陆给得再多,也只是锦上添花,香港的根本还是这个“特殊通道地位”!这个“特殊通道地位”是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认同的!说白一点,站在香港精英阶层立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想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
409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12-04 13:57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香港这票精英阶层会有这样的心态?
这个问题深挖下去,就涉及美国的金融霸权问题。给
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金融霸权。
现在我们从香港这个城市跳出来,梳理一个至关重要的金融问题——
为什么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原理。
这个原理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国家不能同时维持固定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兑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宏观经济范畴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域:货币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自由兑换。
这三个领域你只能拥有两个,必须得放弃一个。同时拥有三个是不可能的——虽然这三个都是所有主权国家非常渴望同时拥有的。
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欧盟,就是选择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的自由兑换,放弃对货币汇率的控制权。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意味着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货币可以全球化,在国际结算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现在国际上主流结算货币就是美元、欧元、英镑与日元。
而中国呢?选择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而放弃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为什么会这样选择?
因为这是为了确保金融安全!货币自由兑换好处很多,但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带来的弊端就是金融风险性很大。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有一个波动周期,如果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就是给国际资本提供狙击你的机会。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 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索罗斯为首的金融资本,先是狙击泰国,让泰国元气大伤,再狙击香港——如果不是大陆出手相助,香港也会被废掉。
按理说英美是铁杆盟友,但是 92 年英国经济出现问题,索罗斯一票投机资本照样狙击英镑,让英国金融系统受到重创。
以上血淋淋的事实,让中国对人民币自由兑换非常谨慎,正是我们金融系统相对封闭稳定,所以,改开之后我们经济发展一帆风顺,几乎就没遇到大的挫折。
还是那句话,有一利必有一弊,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虽然保证了金融安全,但是对于吸引外资就有问题了。
假如一个美国的资本家,准备投 10 亿美元到中国内地建厂,但在中国建厂之前,先得把美元换成人民币,10 亿美元折合 70 亿人民币,70 亿投下去之后,三年之后变成了100 亿。
美国资本家想把这笔钱拿到美国,按照目前中国的管理制度,就得提交申请,才能把钱换成美元拿回去,这就叫资本管制。
这样管制起来,对资本而言,风险提升了不是一点半点,万一你说我违法了,把我资金冻结了怎么办?或者干脆直接扣了当做罚款呢?虽然可以申请国际仲裁,但不是耽误我资本流动嘛。对于资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不是空话,而且这时间可以用秒来计算的。
如果人民币和其他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任何美国资本家,动动鼠标,在中国的钱就可以从人民币换成美元转回美国,这些风险就可以规避掉。
10 亿美元还只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众多跨国企业而言,需要通过金融中心流动的资金,总量都是万亿美元级的。
所以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让很多资金不敢进入中国,只敢绕道走,更不敢把结算地放在中国大陆的城市。
现在上海洋山港已经是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可很多跨国企业物流从上海走,结算还是放在香港,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你看看,绕了一大圈,又绕到了香港。
为什么跨国资本与中国做生意要把结算地放到香港?因
为香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
412 楼
作者:不要二分法 日期:2019-12-04 16:49 中国大陆+中
国香港的组合,就实现了任何国家绝无可能的“不可能
三角我都要”的目标。
2018 年美国号称全球 GDP 第一的国家,吸引外资只有2200 亿美元,而中国地区吸引外资却高达 2500 亿美元(中国大陆 1400 亿美元,中国香港 1100 亿美元)。
但是这套组合牌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中国香港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城市。
2018 年还算好,外资大概有 40%是通过香港这个通道进入大陆,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外资通过香港这个通道进入中国大陆占比长期高达 70%。
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这个特殊的通道,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的一部法律——《香港关系法》基础上的。
这部法律赋予香港有别于大陆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待遇:独立关税区地位(利于转口贸易),与美元可以自由兑换(港币就是以美元为锚发行的货币),直接双边贸易,鼓励美资赴港投资(目前美资企业在港超过 1000 家)。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香港精英阶层的这个心态描述:我想要的,大陆给不了,只有西方(美国)才给得了!现在明白了吗?只要美国废掉这个《香港关系法》—— 光是废掉港币与美元的自由兑换,香港也受不了啊!如果再取消给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不仅香港这个特殊管道基本就废掉了,而且大陆两翼齐飞的金融开放组合牌(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就被打残了一翼。
当然,美国也不大可能轻易对香港下杀手,因为美资在香港也有重大的利益,2017 年,香港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高达 5400 亿港币,不仅如此,直接废掉香港这个通道也影响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