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霍光这种假惺惺的试探,刘询十分的警觉,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场对霍光进行了驳斥:大将军的贤能比古代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朕初登位,什么都不懂,这时候你怎么能就撒手不管呢!以后不要再提这个事情。
紧接着刘询马上下了一道诏令:以后朝中一切事务都需要先通报大将军,然后才能上报皇帝。并且每到上朝的时候,只要霍光一来,刘询马上站起身投以崇敬的眼光,还主动和霍光打招呼,表现出一副恨不得把屁股下的龙椅让出来请霍大人上来坐的姿态。
这还不算完,刘询不仅给了霍光前所未有的权限,还把封他的儿子霍禹和侄孙霍云做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做奉车都尉,霍光的两个女婿分别做了东西宫卫尉,其他的什么族弟、诸婿,张三李四,阿猫阿狗,只要你是霍光的亲戚就给你封个官做,刘询自己把自己置于霍家的重重包围之中。
刘询就这样在霍光面前誓要将装孙子进行到底。
对于刘询的表现,霍光甚是满意,而刘询也很快坐稳了皇帝位,不知道远在昌邑的刘贺知晓了这一切后会做何感想。
8221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24 23:38 灭
口
霍光把刘询扶上皇位之后,他得到的甚至比他之前能想
到的还要多。他这下总该心满意足了吧?不,在霍光心
里还是隐隐的有一点不爽。
这就好比我和几个人一起去做了一件非常见不得光的事情,通过这个事情哥几个发了横财,我再经过一段时间洗白白以后成为了社会的成功人士、上层人物,受到万人的膜拜敬仰。
这时候如果我心里面还有会令我忌惮的人,那会是什么人?不用说肯定是和我一起去做了那件见不得光的事情的其他几个人。他们知道我之前的一切,将来也有可能会以此来要挟我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当然我可以通过重金收买这样的方式来堵住他们的嘴,但这不是万全的办法,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永远不会泄露别人的秘密,那就是死人;也只有一种口不会说话,那就是灭口。
我,就是霍光;他们,其中之一就是田延年。
人在很多时候,有没有能力和品质好不好完全是两码事。
有的人有能力,但可能是个坏人,有的人除了是个好人,可能一无是处。比如霍光,对于国家百姓他当然是个有能力的人,但这不意味着他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同样按物以类聚的分法,能跟他搅和到一块并成为心腹的田延年,道德品质上大概也是有问题的。
说到田延年这个人,他一直是以霍光的心腹爪牙出现,他不仅有学识,有胆气,而且是个肯干脏活累活,自愿唱黑脸让领导唱红脸的好下属,最重要的是他的政治水平非常高,单从建议废黜掉刘贺就可以看出,看似权倾朝野的霍光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学生的水平。正是因为田延年能力强,所以他参与了霍光大多数的不见得光的事情,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秘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除掉了所有的政敌以后,田延年便成了霍光的心头大患。
这只不过又是一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故事。
要说田延年有什么缺点,他的缺点就是贪财。这和两千年以后的官员差不多,而且敛财的做法手段也类似。作为主管财政的大司农,田延年要利用职务之便捞点钱实在是太容易了,当时在刘弗陵意外驾崩以后,为了加紧平陵的建设,政府在民间租调了大量的牛车用来运送土方。这等赚钱的机会田延年怎能放过,他给百姓的报价是每一车土方一千钱,但他自己给政府的报账是每一车两千钱,这多余的一千钱差价自然就进了他的口袋,最后平陵建好后一结算,共用了三万车的土方,仅此一项田延年就赚了三千万钱。
一方面要捞钱,一方面田延年又要在大臣面前表现出一副廉洁,时刻为朝廷着想的形象。接触过现代考古发掘出的古代墓葬或是读过现在流行的盗墓小说的朋友都会知道,古代为了寻求保持尸体不腐,总要使用到大量的木炭、石灰之类可以保持环境干燥的物品。同样是在平陵的建设中,由于刘弗陵驾崩得过于突然,朝廷居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也只好向民间购买。按一般贪官的思路,这同样也是低买高报赚差价的机会。
8337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27 00:11可不知道田延年那天是哪根筋搭错了,就打着为财政节省开支的旗号给朝廷上书。田延年说,根据他的了解,现在有很多不法的商人囤积了大量木炭,芦苇等物品妄图奇货可居赚取暴利,他们囤积的这些东西都是违法的,国家应该把这些违法的物品统统收缴上来。
霍光一看,有理呀。就下令按田延年的建议在长安城周边地毯式的巡查,但凡有囤积这些物品的全部没收。这样一查下来,没几天朝廷没花一分钱,平陵所需的木炭等一应物品就已经齐全了。
田延年虽然看起来是为国家节省了一笔支出,可他让很多商人都损失惨重。商人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一股政治势力,但这不代表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势力,而有势力的人总不甘被别人欺负,做一个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窝囊废。因此,为了表现自己而得罪了那些富商们的田延年就成了商人们的报复对象。
田延年毕竟是朝中大员,要打击报复他,就必须掌握他的把柄。当然这对商人们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肯花钱打探,总能掏出点材料来,何况田延年本身又不是无缝的蛋,贪污的手法也算不得高明,很快,富商们就得到了田延年在租调牛车过程中贪污的黑材料。
本始二年春天,在平陵损失最大的茂陵大商人焦某和贾某通过关系向丞相状告大司农田延年,罪名是贪污公款三千万钱,而且把具体的时间,手法,数额都写得清清楚楚。
田延年是霍光的心腹,丞相不敢擅自处理,就有上报了霍光。霍光私底下把田延年找来问,是不是有这回事?哪个贪官也不会说当面自己是贪的,田延年也不例外,还一副义正辞严的表情说:“我田延年是出自大将军的门下,是大将军提携我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大将军是如此廉洁、贤能的人,我怎么可能做这种事情!”这通马屁拍得霍光都觉得恶心,而且自从刘询表现得对霍光惟命是从之后,霍光早已开始计划着要处理掉田延年这样知道得太多的人。原本正愁没借口,现在田延年居然自己送上门来了,霍光哪里会放过?于是,霍光也表现得大为感动:“田大人不愧是国家的栋梁,既然没有这种事,我就要彻查,看看是谁在背后竟敢诬告田大人,田大人先安心回去吧。”田延年听罢就是一惊,心想坏了,可话以出口,有怎么反悔得了?只好惴惴不安的退了回去。
霍光把田延年的案子发到了御史大夫那里。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大臣们都是明白人,用不着审大概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唯一让御史大夫田广明摸不清楚的是霍光的态度:大将军把自己心腹干将的案子推到自己这里,究竟是何用意?难到是在试探我的立场不成?对,肯定就是这样!自认为摸透领导意思的田广明,也不敢直接去找霍光,而是让太仆严延年去跟霍光转达自己的处理意见:按《春秋》上圣人的说法,臣子的功劳和过错是可以相互抵消的,当初要废黜嗣子皇帝的时候满朝的大臣不敢说一句话,不是田延年仗义执言,当时事情恐怕就办不成了,田大人的功劳不可谓不大。现在田大人出了这样的事情,我看不如就由政府出资三千万补偿给那些百姓,把这件事就这么揭过算了。
8409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29 23:17这时候霍光的态度很奇怪,他回答严延年:“是啊,田延年真是个勇士!当时在朝堂上他的一番表现真的是震惊了所有人”,然后霍光用手捂住自己的胸口,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不说旁人,就是我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情况,这心都还在一个劲的狂跳!请让御史大夫转告大司农,他这样的勇士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就先按程序到牢里去,皇帝和法律一定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判决的。”大家都不是傻子,不管是太仆还是御史大夫听这么一说,就已经知道霍光对田延年的态度了。这其实就是霍光对田延年的宣判,而霍光对田延年的宣判实际上就是皇帝和法律对田延年的最后宣判。有人也把霍光的话转告了田延年,田延年叹了口气,假意说道:“即便朝廷想对我网开一面,可大家都会在背后耻笑我。我以后又有什么脸面再活在这个世界上呢。”其实以田延年的聪明那会听不出霍光话里的意思,这些年来他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也料到早晚有一天会因此丢掉性命,但他没想到霍光这么快就要对他下杀手。
霍光对田延年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御史大夫和廷尉虽然知道霍光想要做掉田延年的意思,但实在是猜不透霍光的真正用意,也不敢派人上门去缉拿这个大司马的得力助手,只能干等着田延年自己到监狱里报到。
而与此同时,田延年也在等上门抓他的人。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时而蹉跎,时而感叹,时而愤怒,有时候光着膀子袒露着上身,把磨快了的刀紧紧的握在手里,急促的在房间里踱着步,甚至有冲到霍光家里跟他来个鱼死网破的冲动。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做完全是无济于事,现在霍光不过是要自己一个人的命,但自己要是行刺霍光,非但不可能成功,结果只能是把自己全族老小的性命一同赔了进去。
要取我性命就来吧。
结果是御史大夫、廷尉和田延年双方你不来,我不动,也没有人主动提这件事情。几天以后,第一个忍不住动了的还是霍光,他让皇帝派使者拿着诏书到田延年家里让田延年即刻去廷尉那里去报到。行,那就让那些秘密全烂在我的肚子里,大将军可以放心了吧。
清晨,当鼓声骤起,使者来到田延年家门前的时候,在里屋的田延年用刀了断了自己的生命。
田延年一死,霍光再也不用心悸胸闷,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安稳觉了。
就这样,霍光的权势一天比一天大,他的欲望也一天比一天攀升,但他终究还算是有节制的,知道大臣和皇帝之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不能捅破,也不能明面上跟皇帝对着干。可他的家人就不懂得这些了,霍光是天下第一,霍光的家人自然天下第二,就连霍家的奴才也高人一等,不是寻常官吏可比的。这些人平日里为非作歹,惹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但迫于霍光的权势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这反而更加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有人可能会问:对自己的家人和奴才,霍光难道也不管一管?答案是原因有二:其一,霍光自己尚且横行于朝堂之上,随意拿捏满朝文武甚至皇帝的命运,这样的人怎么以身作则教导家人;其二,即便霍光想管也管不了,人人都以为霍光是实际上的皇帝,是天下的掌控者,可谁又知他其实是个耙耳朵,家里还有个母老虎太上皇在管着他。
这“太上皇”可了不得:你霍光弄死个把大臣算什么,且看老娘给你整把大的。
8506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31 23:09没注意看,这几天更的居然没出现,我重新发一下,等两分钟
8577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31 23:12这时候霍光的态度很奇怪,他回答严延年:“是啊,田延年真是个勇士!当时在朝堂上他的一番表现真的是震惊了所有人”,然后霍光用手捂住自己的胸口,说了一句最重要的话,“不说旁人,就是我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情况,这心都还在一个劲的狂跳!请让御史大夫转告大司农,他这样的勇士完全没有必要害怕,就先按程序到牢里去,皇帝和法律一定会给他一个公正的判决的。”大家都不是傻子,不管是太仆还是御史大夫听这么一说,就已经知道霍光对田延年的态度了。这其实就是霍光对田延年的宣判,而霍光对田延年的宣判实际上就是皇帝和法律对田延年的最后宣判。
有人也把霍光的话转告了田延年,田延年叹了口气,假意说道:“即便朝廷想对我网开一面,可大家都会在背后耻笑我。我以后又有什么脸面再活在这个世界上呢。”其实以田延年的聪明那会听不出霍光话里的意思,这些年来他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也料到早晚有一天会因此丢掉性命,但他没想到霍光这么快就要对他下杀手。
霍光对田延年的态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御史大夫和廷尉虽然知道霍光想要做掉田延年的意思,但实在是猜不透霍光的真正用意,也不敢派人上门去缉拿这个大司马的得力助手,只能干等着田延年自己到监狱里报到。
而与此同时,田延年也在等上门抓他的人。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时而蹉跎,时而感叹,时而愤怒,有时候光着膀子袒露着上身,把磨快了的刀紧紧的握在手里,急促的在房间里踱着步,甚至有冲到霍光家里跟他来个鱼死网破的冲动。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做完全是无济于事,现在霍光不过是要自己一个人的命,但自己要是行刺霍光,非但不可能成功,结果只能是把自己全族老小的性命一同赔了进去。
要取我性命就来吧。
结果是御史大夫、廷尉和田延年双方你不来,我不动,也没有人主动提这件事情。几天以后,第一个忍不住动了的还是霍光,他让皇帝派使者拿着诏书到田延年家里让田延年即刻去廷尉那里去报到。
行,那就让那些秘密全烂在我的肚子里,大将军可以放心了吧。
清晨,当鼓声骤起,使者来到田延年家门前的时候,在里屋的田延年用刀了断了自己的生命。田延年一死,霍光再也不用心悸胸闷,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安稳觉了。
就这样,霍光的权势一天比一天大,他的欲望也一天比一天攀升,但他终究还算是有节制的,知道大臣和皇帝之间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不能捅破,也不能明面上跟皇帝对着干。可他的家人就不懂得这些了,霍光是天下第一,霍光的家人自然天下第二,就连霍家的奴才也高人一等,不是寻常官吏可比的。这些人平日里为非作歹,惹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但迫于霍光的权势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这反而更加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有人可能会问:对自己的家人和奴才,霍光难道也不管一管?答案是原因有二:其一,霍光自己尚且横行于朝堂之上,随意拿捏满朝文武甚至皇帝的命运,这样的人怎么以身作则教导家人;其二,即便霍光想管也管不了,人人都以为霍光是实际上的皇帝,是天下的掌控者,可谁又知他其实是个耙耳朵,家里还有个母老虎太上皇在管着他。
这“太上皇”可了不得:你霍光弄死个把大臣算什么,且看老娘给你整把大的。
8578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3-31 23:12 立皇后在这里我们先要了解霍家的这个太上皇,也就是
霍光的老婆。
霍光早年结婚,原配夫人有一个名显的使唤丫头,因为入了霍家,也跟着姓了霍,叫做霍显。这个霍显大概有几分姿色,又有几分狐媚,早和霍光眉来眼去许久,十分得老爷的宠爱。后来霍光的原配夫人死了,霍光也不忌讳她姓霍,便将霍显收做了正房,然后和她生了一连串的孩子。
像这样的人大家在电视剧上也见得多了,但凡类似出身的夫人基本上会有一下几个特点:娇蛮、胡闹、任性、仗着宠爱为所欲为,经常闹出一些不像话的事情让自己的夫君来帮她擦屁股等等,对于这些特点霍显不仅都有,而且更甚。
刘询初登帝位的时候,霍显的小女儿霍成君年纪才十五六岁,霍显非常宠爱这个小女儿,就打算让她进宫当皇后。
既然夫人有这个愿望,霍光就得去办。可霍光也不好意思直接去跟皇帝说,你要立我的女儿做皇后,不然我就怎么怎么样。于是霍光走了个弯路子,他让大臣们朝议立后的事情,毕竟现在是新皇帝登基,皇帝怎么能没有皇后呢?霍光这么一说,很多人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就不断的有人给皇帝上书,建议皇帝在大臣们的家属中选择好的女子立为皇后。
可刘询在朝堂之上每天对着霍光装孙子,已经恶心得不行了,他又没有自虐倾向,怎么可能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让自己回到后宫后再继续受着同样的恶心?况且刘询早在民间生活时便已经娶了昌邑人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姑娘贤惠、勤劳,对当时落魄的刘询百般的照顾,没有丝毫的嫌弃,刘询也深爱着这个朴实的姑娘,小两口夫妻感情很是深厚,容不得其他人再横插一腿。后来刘询进宫当了皇帝,同时把许姑娘带回宫中做了婕妤,虽然没有第一时间把她立为皇后,但如果非要立后的话,在刘询心中许姑娘是不二人选。而且刘询继位以来,对于霍光事事顺从忍让,没想到霍光还要干涉自己的家庭生活,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次,大臣们在霍光的授意下提出立后的事情,刘询下定决心要雄起一回。
一日,朝堂之上大臣们希望皇帝对立后的事情做决断。刘询问霍光,爱卿你怎么看。
霍光自认为皇帝已经明了了他的意思,就假装很客气的说,这是陛下您自己的事情,当然由您做决断。
好,要的就是这个。刘询挺了挺腰杆,说:“朕年轻的时候在地方上生活,随身佩戴有一柄宝剑。虽然时间长了有些破旧,但朕很是珍惜这柄宝剑,希望你们帮我把这柄剑找回来。”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听得懂,皇帝这就是要立“旧人”,可一下子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霍光愣住了是因为他没想到刘询会这么不识好歹,其他大臣们愣住了是以为皇帝和霍光已经达成了一致,这是皇帝的意思,那大概也是霍光的意思了。于是,马上有自以为明事理的大臣站出来提议:许婕妤从陛下于微末,此情可动天地,当立为皇后。
一愣神的功夫居然让别人抢了先,失了拥立的头功,大臣们懊悔不已,赶紧纷纷跪倒在地,恳求皇帝立许婕妤为皇后。
刘询还假装再次询问霍光的意思,这下唯一还站着的霍光也不好意思提反对意见了,只好附和大家的说法。
元平元年十一月,许婕妤被立为皇后。
刘询很庆幸,这是他和霍光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胜利,不幸的是刘询不知道,这也是霍光活着的时候他唯一的一次胜利,而且他将为这次胜利付出沉重的代价。
8579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02 22:29 谋
杀刘询的不配合让霍光很不高兴,再接下来刘询提出既然许婕妤做了皇后,那她的父亲许广汉做个侯爷总没有问题吧?虽然以霍家的权势和地位,许家就是多出三五个侯爵也对霍家造成不了什么威胁,但霍光仍然很干脆的一口回绝了刘询的提议。刘询知道自己大概已经惹怒了霍光,也没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双方在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刘询发现在立皇后一事上霍光虽然不高兴,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后续动作,以为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然而刘询没想到在这件事上比霍光更愤怒的是霍显,她的女儿居然没能当皇后,这让一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老太太怎么能接受,在家里不住的埋怨自己的男人没用。
霍光拿这个女人没办法,但他自己也没往心里去,毕竟自己外孙女做着太皇太后,现在多出一个没有势力根基的皇后对霍光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那天霍光不爽了,想要废掉现在的皇帝,以前是拿掉一个人,现在无非是多拿掉一个人,并不用多费多少力气,犯不着这就跟皇帝翻脸。再说了,把现在的皇帝整成刘贺第二,下一个刘病已可就不好找了,所以霍光只是一个劲的给霍显赔不是,却没有继续做什么。
一向蛮横惯了的霍显看这次霍光居然没有顺她的意,气都不打一处来,思虑再三,老太太决定自己动手。
要说最毒妇人心,这话在那些骄横的女人身上一点也不假,要是霍光一意想要自己的女儿做皇后,他大概会找个理由废了现在许皇后,然后把她送入永巷了此残生,而霍显不是,她准备弄死许皇后。
但皇后不是普通人,即便没有什么势力,也不是一般的贵族,许皇后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不是说弄死就能弄死的。因此,霍显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也算她有耐心,等了一年多之后机会终于来了。本始三年正月,怀胎十月即将临盆的许皇后突然生了病,这可急坏了刘询,不仅召了好多个太医来看病,还召回了几个以前曾经给许皇后做过护理的女医入宫准备二十四小时轮值,而受召的女医中有一个女医叫淳于衍。
这就是霍显要的机会。
8648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04 21:31原来,淳于衍以前和霍家有过不小的交情。淳于衍的丈夫是掖庭的郎,掖庭是宫女和犯了罪的官僚女眷居住的地方,是个十足的清水衙门,淳于衍的丈夫每月吃着死工资,便时刻想着换个油水大的地方当差。正好这次淳于衍又要进宫服侍皇后,她丈夫就跟她说:“你既然跟霍家有旧,不如就借这个机会去霍家辞行,正好顺便跟霍夫人说道说道,让我去做安池监吧。”
淳于衍想想,也好,就同意了。
等到了霍家,淳于衍跟霍显提了这事,霍显一听,计上心来,于是喝退了左右侍从,独留下淳于衍说:“你有事要求我,我也有事要求你,我帮了你,你也要帮我,可以吗?”淳于衍受宠若惊:“我一个小女子有什么能帮到霍夫人的,夫人尽管说就是了。”霍显说:“大将军非常爱他的小女儿成君,时刻想让她得到世上女人最尊贵的地位,这是大将军的心愿,但只怕这事会连累到你。”
淳于衍马上表示不管什么事她都愿意肝脑涂地尽力去办。
霍显说:“好。”然后压低了声音说,“女人生孩子的时候是身体最虚弱的时候。现在皇后快要生了,你找个机会给她下点药,只要她一死,成君就可以当皇后了。如果事情办成了,那还能少得了你的好处吗?”谋杀皇后这样的事情,放在普通官员和百姓身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般人听到这里正常的反应都应该是一个劲的摇头拒绝,胆小一点的恐怕就要马上告退,淳于衍能和霍显这样的人相熟,性格品性显然也不是一般人,她甚至没有考虑这事情能不能做,该不该做,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药是太医们一起开的,而且皇后服药前,所服用的汤药都会有专人事先尝过,想要给她下毒怎么办得成?即便成了,我又如何脱得了干系?”“下药那就看你的本事了。至于其他的事情,”霍显一挺胸膛,到是十分的自信,“大将军统领天下,有谁敢说他的不是!只要你肯帮忙,一旦有什么事大将军都会替你扛着,怕就怕你没这个胆!”
8716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07 22:43 祭祖归
来
8820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07 22:44淳于衍也不是傻子,她知道霍显说的再好听也不能全当真,如果到时候她一旦翻脸不认,淳于衍又能拿她怎么办?不过淳于衍似乎受了霍显这种胆大妄为的人的影响,觉得富贵险中求,想这种事虽然风险极大,可要是成功了,那所得定然只不是一个小小的安池监。于是犹豫再
三,竟也还是答应了下来。
既然答应下毒,淳于衍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进宫前将一味中药“附子”捣碎磨成粉包起来贴身藏好,进宫的时候还躲过了皇宫侍卫们的搜查。
淳于衍在宫里每天揣着这包附子粉末,就跟揣着个火炉似的惴惴不安,时刻想着赶紧把它丢出去,可转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机会。后来许皇后顺利分娩生下来一个男孩,等到分娩以后,许皇后身体还是有些不舒服,于是太医们几经会诊最后给许皇后开了一记方子,这次药煎好了以后负责端药递水的是淳于衍,她终于找到了机会。
本来煎药的事情自然有专人负责,淳于衍只不过负责端茶递水是没有机会下手的,但为了皇后服用方便,太医们就将药物制成了药丸,准备让许皇后和水服下。这就给了淳于衍下手的机会,她把藏了多时的附子粉末裹挟在药丸上让许皇后吃了下去。
附子又称乌头,本是一味补火助阳的中药,但用法不当也极易中毒。果然,服下沾了大量附子粉末的药丸不多时,许皇后便觉得头部胀痛不适,整个头顶的汗水止不住的往下流,于是便问左右:“是不是药里面有毒?”在一旁的淳于衍赶忙回答说:“没事,大概是药物起效,休息一会就好。”就这么硬是拖延了一段时间,等许皇后头痛烦闷愈发严重,甚至出现全身休克症状,淳于衍才假装急匆匆的把太医们又叫了过来。但这时候已经太晚了,等太医们到了还没来得及查出什么病因,许皇后便一命呜呼了。
8821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09 23:39 转
变许皇后一死,最伤心难受的莫过于刘询了,想着这个以往陪着自己过苦日子的女子,自己好不容易让她过上几天好日子,她怎么就突然离自己而去?许姑娘的善良,勤劳和音容笑貌仿佛还在刘询眼前。想着想着,刘询不由得起了疑心。
许皇后的身体怎么样,刘询自己心里有数,而按太医的说法,许皇后这次犯得并不是什么大病,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于是,刘询下令把包括淳于衍在内,当天给皇后开药、制药、端茶倒水甚至有可能接触过药物的人全都抓起来逐个审问。
虽然旁人不知情,太医侍女们也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一审之下,大家为了立功保命,自己葫芦里的那点东西只要是沾点边的不管有用没用都全倒了出来,就有人揭发说侍女和女医们在服侍皇后的时候态度很不好,无道。这下官员们更来劲了,对一干人等严加审问,一定要再淘点什么出来。
本来皇后一死,服侍她的女医们也解散回家,淳于衍已经第一时间来到霍家把事情跟霍显说了,就等着过一阵子霍显找个理由给她家点好处。霍显在听到许皇后崩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开始为她的小女儿置办入宫的衣服等一应用具,只想着过几天就能把成君送入宫里做皇后了。没想到过了不多时,皇宫里的侍卫又把淳于衍给逮了起来,这下子可急坏了老太太霍显,她赶紧把霍光叫过来,让他设法把淳于衍从诏狱里捞出来。
这时候霍光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以为意的说,那是皇帝下的命令,毕竟许皇后死的突然,他怀疑有人下药,要追查一番也不奇怪。
霍显只好把事情的经过跟霍光说了,霍光这才知道,不是怀疑有人下药,而真的是有人下药,并且下药的主使者还在自己眼前。霍光当时心里就哇凉哇凉的,冷汗一直从后背流到了脚底板。谋杀皇后,这可是抄家诛三族的大罪,霍光本就没有这么大的胆子,不然他早就自己做皇帝了,没想到这败家娘们居然如此的胆大妄为。
霍光气急败坏指着霍显就是一通的臭骂,霍显挨了骂显然不爽加不服气,瞪着眼跟霍光对骂说要不是你无能,我们成君早当皇后了,也犯不着让我找人除掉许家那个贱人。你现在赶紧想办法把淳于衍弄出来,别让她在牢里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8891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12 00:23挨了一顿回骂,霍光指着霍显的手一个劲的哆嗦,一口气差点没捣上来,他对霍显没办法,想去和皇帝自首,又没有这个勇气,犹豫许久最后还是决定,先把这事瞒过去再说。
于是霍光紧急进宫见了刘询,他说,许皇后的事情我们都很意外和伤心,可陛下一味责怪那些太医和侍女们也没有用,他们又有什么胆子去谋害皇后呢?不如把他们放了吧,这样才显得陛下仁德宽厚。这时候刘询并没有明确表态(注意这点)。接着,霍光还特别交代下面的官员把淳于衍这个女人放了,这时刘询也下诏同意把所有的太医侍女们都放了,再不提此事。
好歹躲过一劫,霍显又继续置办起女儿入宫的器物来。不久,霍光向皇帝提出纳他的女儿霍成君入宫,这次刘询很痛快的答应了,并且很快忘了许皇后,而和新来的霍姑娘黏在了一起,“亦宠之”(《汉书》),而且每晚都和霍姑娘一起过,一年之后,霍姑娘被封为皇后。
这是史书上简单的记载,我们读史书不当满足于听前人这么说了就算,而应当深究其中隐含的东西,这样看历史也许会更通透,也更有趣。用一个史学家的说法,史书上的记载叫做“挂一漏万”,对于以上的这段记载也一样,这里至少有两个事情值得探讨的。
先说一个简单的,淳于衍被放出来以后怎么了?是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在霍显的运作下一家人飞黄腾达?按野史的记载,霍显后来给了淳于衍极为丰厚的奖励,其中包括:蒲桃锦二十四匹、散花绫二十五匹、走珠一琲、绿绫百端、钱百万、黄金百两,还给她起了房子并配置了数量众多的奴婢。这里不说别的,光说散花绫,那是当时著名工匠也需要花费两个月才能织出一匹的限量版货色,但就是这样,淳于衍还是不满足,还觉得霍显给她的东西太少了。
8962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14 19:52但我想这不是历史上真实的结果,至少不是最终的结果。
从后来霍显东窗事发时的记载来看,对作为投毒者的淳于衍竟然没有一个字的交代,再结合霍光一贯的作风,恐怕淳于衍后脚出了诏狱的大门就前脚怕就已经踏入了鬼门关,原想着靠着霍家飞黄腾达的淳于衍一家应该是暗地里被霍光送上了西天。
然后就是刘询的态度问题。以他的聪明才智,即便是在当时,他就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我认为恰恰相反,至少从霍光跳出来建议不追究太医侍女们的责任到霍成君入宫前这期间,刘询大概已经能猜到事情的真相可能是怎么样的了。
但那个时候没有尸体解剖,也不能化验,没有真凭实据刘询不敢说话,哪怕有真凭实据,刘询又能拿霍光怎么样呢?下诏治他的罪?杀了他?刘询相信,要是敢有一丁点异动,恐怕自己的下场不见得就比昌邑王刘贺强。
难道就让许平君白白的死了?如果我不执意要立她做皇后,她是不是如今还快乐的在我的身边陪着我?我刘询作为一个皇帝,难道连替自己的女人查明真相的能力都没有吗?就在这一夜夜的煎熬中刘询想明白了,他要更加的隐忍,对霍光要更加的顺从,同时他对整个霍家也更恨之入骨。
我们可以猜测,终于在某一天的晚上,刘询完成了某种转变,第二天他起床,洗干净脸以后,他面带微笑的上朝迎接霍光的到来,并很快的把他的女儿霍成君纳入了宫中。你不是想让你的女儿做皇后吗?好!你不是要做伊尹、周公吗?好!好!你不是想要谁都听你的话吗?好!好!好!刘询满面堆笑的背后恐怕就是咬牙切齿的仇恨,以至于霍成君入宫之后虽然和刘询夜夜欢愉,但一直到后来被废也没能怀上一男半女,如果霍成君不是像陈阿娇那样先天的不孕不育,你要说刘询背地里没动过手脚恐怕很难让人相信。
霍成君表面上得到了皇帝无限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娇生惯养的她跟许平君一比完全不符合皇后的标准。许平君小时候跟着父亲许广汉虽然不说吃了多少苦,但正经没过过多少富足的日子,因此从小养成了节俭、谦恭的性格,即便是当了皇后,节俭的 惯也没有改变。对于那个实际上比自己年级还小的太皇太后,许姑娘也能按晚辈对待长辈的态度恭敬的侍奉她,依照汉朝的礼节每五日到长乐宫里朝见,还亲手给太皇太后端茶倒水盛饭送汤,从不间断。霍成君做了皇后就不一样了,不仅一改许皇后节俭的做派,生活上极尽奢华,而且对太皇太后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从皇家的身份来讲,一个是皇后,一个是太皇太后,中间差了两辈人,可从霍家的关系来讲,皇后又是太皇太后的姨妈,又大了她一辈(这都什么关系)。不管怎么说罢,按最简单的加减法来算,太皇太后最后还该比皇后大一辈吧?霍成君也每五天来见一次上官太皇太后,可也许太皇太后以前在上官家就不怎么得宠,内心总有些自卑,而皇后自小在霍家受尽了宠爱,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于是,长乐宫的侍女们总能看到一副以前从未见过的场景:皇后来长乐宫吃饭,也不客气,坐下来吃饱喝足就离去,而整个过程中太皇太后总是恭敬的站在一旁看着。
以此看来,霍成君对刘询的态度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可刘询必须表现得不以为意,还要对她更加宠爱。
上官太皇太后心里也许是悲哀的,可她没有办法,她只是政治这大盘其中的一颗弃子,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能是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直到生命的尽头。
可刘询心里却不甘心,属于他的日子还长着,可他必须等,如果他不想过早的出局他就不能不等。因为他的被一个高大的黑影所遮蔽,在这个笼罩着自己的黑影面前,他的任何挣扎和反抗都可能给身边的亲人带来更大的伤害和灾难。
刘询的内心是痛苦的,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但他的内心又是坚定的,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摆脱眼前这个黑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刘询知道在这个黑影的后面还有
更广阔的天地还在等着他去作为。
好在上天让他等待的时间并不算长,在霍成君当皇后的第三年,刘询的等待终于结束了。
地节二年(公元前 68 年)春,霍光病笃。
当霍家上下沉浸于悲痛之中,他们没有一个人料到,就在霍光死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刘询压抑已久的报复。
9062 楼
作者:上医治国 1984 日期:2019-04-17 00:14 暗
战霍光病重的时候,刘询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他来到霍光家,亲自嘘寒问暖,祈求大将军的身体能早日好起来,现场还流了泪,表情异常的悲痛,当然,刘询心里面到底是悲痛还是高兴,旁人就猜不出来了。霍光这时候最后一次为整个霍家的以后争取了地位,他请求从自己的食邑中分出三千户来给他的侄孙霍山,让霍山来继承霍去病的香火。
对于霍光最后的要求,刘询是不会反对的。霍光死后,刘询便让霍光的儿子霍禹继承了霍光陆博侯的爵位,又封霍山为乐平侯,后来又封了一个冠阳侯霍云。这样一来,霍家就有三个侯爷,声势都快赶上当年的卫家。当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做这个对比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时候的刘询虽然很想马上拔掉如同扎在自己肉里的刺一般的霍家,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还没有摸清楚霍禹的底细,鬼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个二世祖还是和霍光一样城府极深的人?敌我情况不明,刘询还要继续麻痹他们,毕竟等也等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再多两天。
因此,在给霍光置办丧事的时候,刘询也超规格的赐给了霍光很多东西,包括金钱、秀被、衣服、壁珠玑玉衣,还有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这里别的不提,单说壁珠玑玉衣和黄肠题凑这两件东西。
大家这些年看过不少盗墓小说,可能也知道,所谓壁珠玑玉衣即是我们常说的金缕玉衣,是诸侯王以上才能享受的玩意;题凑是古代的一种丧葬形式,是用木条层层平铺累叠起来,和棺椁的壁板保持垂直方向,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棺椁内的尸体不腐。在汉代以前,一般的贵族、士大夫也能用题凑,但所用的木头只能为松木或是杂木,只有使用了剥皮后颜色呈淡黄色的柏木做的题凑,才能成为“黄肠题凑”,这也是诸侯王以上的贵族才能享有的权利。到了霍光出殡的时候,刘询不仅亲自到场,还让朝中所有两千石的大臣都要到场祭拜,并允许使用辒凉车运输霍光的灵柩,车顶上还特许盖上了皇室才能使用的黄色布料。
这一切是刘询在向周围的人们表示,在皇帝看来霍光是至少等同于诸侯王的地位。当然,这主要是给霍家那帮还活着的人看的。
这就是刘询高明的地方,不管怎么的,霍光已经是个死人了,一个死人对自己能有什么威胁,就是给他皇帝一般的身后待遇又怎么样?你们要说也只能说我刘询知道霍光劳苦功高,知道感恩,难道你霍光还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再威胁我的皇位不成?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