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仅仅依赖于别人的技术来做自己的产品,甚至依附于别人,只是赚一个苦命钱。所以说格力作为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先进的企业,是个领头羊的企业,我们就要担当。我们开展以旧换新的活动,对 05 年以前的空调全部实行淘汰,格力这次活动拿出来多少钱呢,大概 50 亿以上。大家觉得吃亏了,我觉得不吃亏,因为一台空调1000块,500万台才50个亿么,我最起码让500万台的空调少释放对空气污染的破坏,这样的一个现象是对国家的贡献。
第二个我觉得是对消费者的贡献,消费者用过去的一台老空调换成今天的新空调,这意味着他们一年可以节约 2000 元以上的运营成本,这是对消费者的贡献。
第三个贡献是格力通过这几次 500 万台的以旧换新,付出 50 个亿的代价,让中国乃至世界重新对品牌的定位,这是我们认为非常值得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以旧换新也震动了整个行业。海尔竟然冒充谁呢——人民晚报,伪造国家政府机关媒体,说我们这样的不对的。
甚至我们在做活动的时候,说格力库存产品多了,我们不屑一顾。我们是负责任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所以我们一直坚持。
我们后面还会有活动的,我们真正要把这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这些品牌全部把它消灭掉,我们才会停止我们的行为。美的现在忽悠一晚 1 度电,他说我们美的是 23 年的变频专家,我想问你十年有没有,说个话脸都不红,这就是企业文化。真正这样的企业我不知道有没有希望,我相信没有希望,一个不诚信的企业对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做出诚信的承诺,只有格力才能做到。
我们在 96 年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所有的企业把责任推给了商家,只有格力在那一年拿出了 1.5 个亿补给了商家,补偿给了商家,而且这是通补,这是我们商家获得的最大的收益,虽然他们已经卖掉了,依然享受到了我们的补贴,格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格力的营销队伍坚持了 17 年,为什么我们的专卖店全国越来越多,因为我们是格力+诚信。美的曾经模仿过格力,三年就失败,海尔也在学,我觉得日日顺也没有希望,TCL 也依然,多少企业都在模仿格力,他们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东西是什么,他们都以为找几家投点钱成立股份公司就能成功,我觉得不是。格力刚才讲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诚信,诚信于他的合作者,诚信于他的员工,更加诚信于我们的消费者,这是格力能够走向世界很重要的原因。
讲完这两个事情,我先讲一下第一部分,格力未来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最终的大的国际化的企业,那我现在可以自豪的告诉大家,格力已经是国际化的企业。
我要是这样讲大家可能不太相信,我自己也不太相信,我到中东出访的时候,我们的商家跟我讲,格力空调太好了,我们卖了 8 年以后,你给我们的配件,我们已经组装成新的空调了,用在他们的窗口。
但是我提一个建议,他说你的空调最好能到泰国生产,我说为什么,他说在泰国生产我们的消费者就认为没有问题,在中国制造的产品我们是带着疑虑的,每推销一台空调要比在泰国生产的空调要多讲十倍的话。当给我讲的时候我就很痛心,我们中国的企业太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择手段,所以我们成为了世界上中国制造是低价的代名词。但是我后来跟他讲,我不可能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生产中国的格力,我们一定是在中国生产。第二天,我们在中东的卡塔尔当地做了一个小论坛,但是我们非常的高兴,因为我们讲完了以后,中东的经销商就打电话跟我说我们太幸运了,我们中东地区是晚上两三点钟才休息的,早上十点钟以前是不起床的,那天我们格力的空调,早上九点多钟就有一个消费者跑他那定了 2000 多套空调,那也是第一次没有跟他讨价还价的一个交易,他非常高兴,现在格力在中东地区的占比已经达到了 30%的市场份额,而且这都是我们格力的自有品牌。
所以格力真正成为世界名牌,仅仅以这个还不能说明问题,2006年的时候格力获得了“中国世界名牌”,大家在展厅可能看到了这个荣誉,这来的多么不容易,无数项的考核,以市场销量、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等等,包括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们获得了世界名牌。
海尔说海尔售后服务好,格力说格力空调售后服务最好,我们坚持了挑战自己,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的空调领域是最优秀的企业。
那优秀到什么程度呢,美的、海尔、奥克斯等一系列品牌几乎都到格力来挖人,我们这边很着急,哎呀这怎么办呢,他们挖人的条件是我给你高薪,格力给你5万块,我就给你15万,格力给你10万块,我就给你 30 万挖人,那么这些走的人我认为不足为患,这些人不认同我们的文化,我们也不需要惋惜,我坚信格力是一个能够培养人才的摇篮,通过这个挖人我们认为我们当之无愧中国的世界品牌。
但是到了去年不一样,去年 1 月份是美国的开利在我们这里挖人,开利一家挖走了 50 多个人,我认为这个标志着我们从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了世界的世界名牌。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挖人,那么一定是这个企业有东西值得他去学,他才会到你这来挖人,而我们对挖人的态度非常坚决,决不妥协,因为我们有过这种教训。可能在某个层面上,你是人才,但是我们认为你还不够,因为你本身就不认同格力的文化,因为格力的文化就是贡献的文化,你不认同这一点走是必然的,但是我认为我所有走的人都没有好结果,因为他只想着捞钱,因为这些人到了这些单位对我们来说更好,他们捞的越多他们竞争力越差,他想办法再偷工减料不再适合我们,对于格力来说被挖人是一个好事情也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恰恰我们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自己培养人才,我们曾经也做过梦,我的梦是看到中国的企业什么合资什么什么合资,说的不好听一点,当时我们企业架构都是以外部的架构来模仿,完全没有自己核心的东西,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时候,我们就后期发了,2000 年的时候我依然觉得我们困难的时候,那是因为我们从家用到商用的一种跨越,一拖多做不了,我们希望去买别人的技术,因为中国都这样,我们何不尝试去买技术呢,那我们最后还是没有买到,人家这一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那就反过来告诉我们,你要想买到的技术都不是先进的。不是即将淘汰那就算已经淘汰,无非是两者当中,包括中国的汽车。大家都很得意,你说我买了一个世界名牌,买了汽车回来花了几百个亿,你说这么大的投入买了个什么落后的技术,现在是新能源的时代,这都不用汽油了。
作者:第三元 日期:2015-12-28 13:36我觉得这个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有道理的,我就想是不是可以自己培养人才呢,外国的人我们不挖,中国的人可以考虑呢,当时来了一个清华博士后。在 2000 年的时候,这个清华博士后在清华只有两名,我们格力很自豪,50%的中国专家到我们格力,是不是看到格力有希望呢。但是我没有看到希望而是带来了灾难,因为他有了权利只做一件事,哪个供应商的货不要取决于你给我的进贡多少,技术部技术不再他的目光范围内,所以我们当时开发的所谓先进技术降成本的产品无非就降了 40 块钱,但是消费者带来的是不知道空调开了没有、空调关了没有、我的温度到了没有都无法知道,所以我们的技术开发、降低成本不是偷工减料,不是伤害消费者的使用,而是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上的便利,这是技术开发,这给我们的销售队伍技术队伍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我们自己有一个销售现在在我们销售公司当老总,刚毕业到我们格力来,跟我聊天时候就说,我觉得好怪啊,到格力当一个小技术员,我一个刚来的大学生就天天有人请我吃饭,当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最底层,那上面的在做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所以格力在过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停线停产,这是因为进来的零部件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或者我们上了整机上发现一测试有问题,就全部停下来,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个人是清华的博士,是个人才,那到底是不是人才呢,对于格力不是一个人才,最后也说明了他不是一个人才,因为他离开了格力,没有权利了。权利下降了没有机会了,没有利益可捞的时候走了,到了科龙了,科龙大家都知道已经垮了,现在到了志高,志高还能有出息吗?我觉得什么是人才,首先要有德,再有才。格力现在有五个研究院,我们近期又增加了一个研究院,应该在十天前才组建,我们这么多研究年,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人员有 7000 多人,而且这些人没有一个是从外面高薪聘来的或者难听说是挖来的,没有,都是高校毕业的毕业生,来到了格力电器,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培养起来的。
我记得有一天来了一个首长,到了我们的双子座,大家今天我不知道去看了没有,那是一个机械加工的,是一个保密的车间,而且技术含量也是比较高的车间,那个厂长就是 82 年的,而且他不是名校毕业的。偏偏那个首长一看这个车间这么宝贵,技术含量这么高,就随随便便问你是哪个名校毕业的。他感到很惭愧,又不好意思说,因为第一不是名校,连一本都不是,还是二本来着,就不知道怎么跟首长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