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因为世界股票市场是有规律的,有涨就有跌,暴涨就暴跌。我们也担心在什么时候跌。我们本来是采取不加干预的态度,但这几个月以来,看到这种危险趋势,大户操纵,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股民们盲目地跟风,新闻媒介推波助澜。因此,这几个月我们做了一些工作,香港报纸说是下了“十二道金牌”。我们撤掉了两个银行的行长,因为他们拿信贷资金炒股票。我们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目的就是提醒股民现在股市过热,风险很大,但毫无效果。香港报纸说,股民只看到“九七”香港回归的利好消息,别的不管了,无论怎么警告,他们都无动于衷。这样发展下去不得了。

这时候,我们不能不讲话了,于是发表了一篇《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是让中国证监会同志起草的,实际上是讲了三个道理:

第一,这个股市现在是非理性的。

第二,股票市场是有涨必有落,落的时候,政府不会托市,也托不起这个市。历史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能把股市托起来。

第三,股市风险自负。赚了钱你多得,赔了钱你自赔,政府管不了。

现在股民的风险意识不如新中国成立前,那时的上海股民赔了钱就往黄浦江一跳了事。现在赚了钱的一声不吭;赔了钱的找市政府,砸市政府的玻璃。现在不警告他,将来出了事怎么办?因此,我们认为《人民日报》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的正是时候。

当然,我们估计这篇文章一登,股市也可能全面崩溃,一落到底,那也是不好办的事。因此,我们在此之前先建立了一个涨跌停板制度,这是国际惯例,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股票一天上涨或下跌的制度不能超过 10%。

现在看来,这个制度提前建立是有好处的,要不然这个星期一就是“黑色星期一”,一跨到底了。

当时,没有想到这篇《人民日报》特许评论员文章的作用有这么大。“十二道金牌”股民都不理啊!这篇文章一登出,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一下下跌 10%。要是没有这个 10%的限制,就全部掉到底了,这种情况我们预料到了。但是我们也没有考虑到,股民很多是新股民,拿的是退休金,保命钱炒股票,这样一下化为灰烬,也不太好。

因此我们决定在星期一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上发表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做了些解释工作。我们发现所有的外国评论都是正面的,还有香港报纸的评论都是正面的,认为中国政府的做法用心良苦,无可厚非,不可责权求备,采取这个措施是必要的。

第一天跌了百分之九点几,第二天又跌了百分之九点几,但第一天的成交额是 20 亿元,第二天的成交额达到了 80 亿元,成交额上去了,我们就放心了。既有人抛,又有人接,还有人进来。第三天的情况就更好了,股市反弹了,成交额是 180 亿元。直到第三天晚上,我才睡着觉。

以后几天,股市有升有降。我估计问题不大,有惊无险。今后股市再涨再跌,不能怪我。我已经把股市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赚钱不来找我,赔钱来找我,这有道理么?现在外边又在谣传,政府会托市。

香港《明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我看写得很好,题目是《谣言止于智者》。这篇文章说,《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刚说政府不会托市,现在又开始托市?朱镕基不会笨到这个程度,自已打自己的嘴巴。我宣布不托市,还托什么市?政府不会管,股民自己投资,自已承担风险。

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后,各种信息反映上来,根本没有跳楼、打碎玻璃的事,没有激烈行为出现,说明中国的股民也在成长之中。对这件事中央政治局讨论过,中央也作过决策,当然要关心人民的利益。这不能叫行政干预。总之,这件事情,我们是做得对的,对今后股市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完)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19:13评论:朱镕基总理对股市的态度,和做法。代表了最高层对股市的态度。大家可以多看几遍,自己体会。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19:29

到现在为止,依然不能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看多的朋友,应该继续看多。市场永远有分歧,对错谁都难说。

也许大洗盘,再涨上去,可以让股民对政府信心更大,可以把股指最后推得更高。

看空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观点,充实论据。

我和那些小心谨慎的朋友,选择观望,仅仅是一种策略。

但是,别把爱国主义这类白痴的理由,夹杂到你的投资中。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19:40

@kulese 2015-07-03 19:29:15

到现在为止,依然不能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看多的朋友,应该继续看多。市场永远有分歧,对错谁都难说。

也许大洗盘,再涨上去,可以让股民对政府信心更大,可以把股指最后推得更高。

看空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观点,充实论据。

我和那些小心谨慎的朋友,选择观望,仅仅是一种策略。

但是,别把爱国主义这类白痴的理由,夹杂到你的投资中。

-----------------------------

1992年初股市才300多,当年5月,涨到1300多,当年11月又跌回400,到1993年2月,又涨到1500多,1994年,又跌回400。

现在这个震荡,根本不够看。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19:46

@大河相柳 2015-07-03 19:44:25

@kulese:本土豪赏8个赞(800赏金)聊表敬意,柯先生青年才俊,心向往之。有缘定当拜见,指教一二。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我也要打赏】

----------------------------- 谢谢土豪朋友打赏。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12

@敏沣 2015-07-03 19:57:53楼主你好,从最近政府对股市的表态来看不像是敷衍,那么说明这次暴跌出乎了政府的意料,从盘面上看更像是人为恶意的操作,那么政府现在救市,如果失败了,真心不会打自己脸,影响公信力吗,谢谢!

----------------------------- 你认真看一遍我的帖子,应该能领会精神,和高层的苦心。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17

@相见恨晚20142015-07-0316:47:21@kulese2015-07-0317:04:56我今天也写了,如果纯粹从技术分析看,最低也要到 6500,现在这么一闹,多方如果还能扛下来的话,应该有 8000 点了。只不过,我们判断政府应该不会让中国出现亡国的股灾,会提前下手。

----------------------------- @babameizy 2015-07-03 20:11:40这事我也只能在楼主这里问问。假设哈,真的到了 8000 点,通过这轮暴跌,小散们都知道厉害了,都提前跑了,那谁来接最后一棒?难道真的能出现所有炒股的人都挣钱的局面?

-----------------------------

没说要有足够的钱托市吗?现在蹭蹭涨上去,小散会有解套的,然后再涨,大家不敢买。然后再涨,大家开始后悔,再涨,很多人更加坚定国家牛市,慢牛,长牛,坚决买进,都忽悠进来,庄家就撤了。

然后从 8000 点开始暴跌,肯定比现在壮烈。

记住,牛市一定以暴跌收场,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民族,任何主义,没有例外。

索罗斯退休感言: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24

大家别问我,是不是要割肉的问题了。

听了这样的话,我真的很难受。

但是,市场短期波动,谁都不能确定。每个人持有的股票,价位不同,股票类型不同。未来是涨是跌,我不可能知道。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30

@juanlianwrx 2015-07-03 20:04:36感觉楼主很厉害,膜拜中。请问楼主对下面的说法有何看法,网上看到的:一、此次股票市场首先参与主体已并不但是投资者,而是全市场金融机构:1、证券公司参与: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超过 2 万亿的融资融券资金,超过 6000 亿的股票质押资金。

2、银行参与:商业银行以理财资金,参与结构化配资业务 8000亿元,银行向证券公司提供两融资金 1 万亿元,银行股票质押规模6000-8000 亿元。

3、信托公司:受托的结构化......

-----------------------------

这是利益集团吓唬人话。你以为券商是傻子,你跌到平仓线,就给你平仓了,赔的是融资者的钱。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都只能拿到市场价格被 70%。股票质押,也同样有操作规定,能拿到票面价值的60%就算是最好的。等跌到警戒线,银行一样会处理这些股票。信托公司都是私人投资者的钱,赔了国家还挺高兴,怎么会救他们。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35

@何尝飞过 2015-07-03 20:32:12老哥,佩服您的专业,我是在 6 月 17 日撤退的,保住了大馒头,个股我有能力分析,就是宏观方面欠缺,真心感谢您的这个帖子。祝开心!!

----------------------------- 搞技术分析,大多数人,在 17 号都先跑了。技术信号太明显,先清仓观望,策略正确。

作者:kulese 日期:2015-07-03 20:43

----------------------------- @何尝飞过 2015-07-03 20:40:19

哥,在前楼里

我向您提问了“人民币完全市场化后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您老没有理睬我!

真的很期待您的见解。

-----------------------------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