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部的具体职能,除了与玄门有关以外,还与很多可以“颠覆三观”的东西有关,比如他们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寻找并还原《山海经》中失传了的那 4 篇
(注:《山海经》现存于是世共 18 篇,但实际上这本千古第一奇书一共有 22 篇,据说后 4 篇内容里记载的才是这本书中真正的秘密,而这么关键的部分为什么会失传了,听人说与《连山》、《归藏》失传的原因类似——因为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实在是太过具有颠覆性。
注:《连山》、《归藏》是我国三大占卜奇书中的之二,这三本书只有一本留存于世,那就是妇孺皆知,四海扬名的《周易》),而且还已经有了相当重大的阶段性成果,至于这些成果里到底是些什么,那具体就不是我能说的明白的了,只能概括为“三特”,既:“特殊物质”、“特异功能”、“特别文明”。
(未完待续)
4138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5 20:00
刚才楼主这边的网络突然断了,搞了半天才恢复,所以说了更新之后过了许久才更,同样的事情,昨天是因为有事,今天又因为断网,实在是不好意思4139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6 01:31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更一点关于《连山》与《归藏》的公开发掘消息,根据相关报道,在海昏侯墓中发现了疑似完本的《易经》,如果确定的话,那将是一次足以改变历史的重大发现,因为其中将包括早已失传的《连山》与《归藏》。
这两本书作为《易经》的一部分,全称可以称作《连山易》与《归藏易》(注:反过来说,《周易》的简称就是《周》,“易”字加在后面则是为了体现出作为《易经》一部分的一种表示),与《周易》合并在一起,合称“三易”,三书聚首才是完整的一部《易经》,其中《连山》成书于夏朝,《归藏》成书于商超,《周》成书于周朝。
连山以艮卦为首,艮就是山,所以叫《连山易》;归藏以坤卦为首,万物皆生于地,终于又归藏于地,所以叫《归藏易》;周“与天地准,弥纶天地之道”,便以乾卦为首,其中“周”字并不是周朝的意思,而是“周而复始”,暗含天道往复的意思,所以叫《周易》。
根据传说,三书合并之后,可以推演世间万物,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其可以堪称为我国数千年前的“超级计算机”,而且比真正的超级计算机更厉害的,它的“运算原理”还永不过时。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300389000.pn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300389004.png{EIMAGE}
4146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6 01:31
好了,今天的图就更到这里了。
(未完待续)
4147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6 18:16楼主还得来告假一下,今天朋友结婚,现在还没忙完,所以更新得稍晚一点。
不过今天更新后,《都市传说(壹)之 1995 年成都僵尸事件》篇就可以彻底完结了,还会开启一片篇新的故事,结构为“小说体”,敬请各位看官赏阅
4168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6 23:46
楼主忙完回来了,准备一下就开更,不知道这么晚了还有没有看官在
4181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00:29
(5)结语之后的事情就不必细说了,大概就是他们俩非留我下来吃了晚饭,可能是出于有求于我的这层“窗户纸”已经捅破了,所以这顿饭吃的相当破费,最后还想拉着我去体验一下成都丰富的夜生活,我感觉“夜生活”这三个字所包含的意思就太丰富了,不敢联想太多,而且这样招待也只是为了我的一个“空头承诺”,那我心里也的确是过意不去,所以最后自然是婉拒了。
在席间,我与他俩又聊了聊关于他们工作室的事情,我这才知道他们真正的研发中心与生产车间还在那间陈列室的更下一层,但并不是全新建造的,而是利用了当年“深挖洞,广积粮”时期,以及建设“大三线”工程时留下的大型地下防空工事,将工事进行加固、改进与装修之后,形成了研发中心、原料车间、加工车间、生产车间以及成品仓库等多个分区。
关于工事的遗留,想来也对,巴蜀地区自古多山多林,不仅是“大三线”等工程的核心所在,更是无数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大后方”,在成都这里存在当年的此类大型防空工事根本不足为奇,到了重庆这种军事遗迹则更多。除此之外,我见到过的或者是常见的工作室一般人数最多不超过 20人,在 20-50 人以上的基本就成立公司了,但他们俩的这个工作室在规模上相对于“工作室”的通常定义来说,可是大得惊人:仅仅是 50 人以上的产品研发团队就有 3 个,而车间里的工人更是多达数百,这完全就是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为一体,且颇具规模的科技型企业。
至于那个名为“横扫家政”的家政公司,反而只是这个工作室的一部分,更准确的说则应该是“外衣”。
但不知道他俩是出于什么考虑,在私官两面都毫无问题的情况下,为何始终不把这个工作室升级为公司,不过通过他们透露的给工人说生产的是汽车配件,以及把工作室建在家政公司的地下来看,应该是为了尽量的低调甚至是掩人耳目,毕竟生产驱鬼降魔的武器,这不是一件可以能公开出来说的事情,即便地方政府也是心知肚明的合作对象。
最后的最后,我“酒足水饱”之余与他们二位告辞,自己打了辆车回到酒店,接着便是连夜先大致的整理了采访材料,然后订了第二天的机票返回,而关于肥桃与更夫到底有没有因为我的内参报道而与国安局乃至第零局“搭上线”以及进一步形成他们所期望的合作关系,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至此,此次关于 1995 年成都僵尸事件的专题采访之行圆满收官。
本篇完
完稿于2018年09月01日
4183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00:32
四、超级罪犯
(前言)
当社会把你逼的走投无路的时候,不要忘了,你身后还有一条路,那就是犯罪,记住,这并不可耻!
———马雅可夫斯基
这是我前言写的最短的一次,因为我感觉这段话已经可以体现出本篇故事的全部核心。
(未完待续)
4184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00:49
(一)猥亵惯犯
公园2014年10月1日,国庆节的第一天,我在办公室里收到了一封非常正式的纸质邀请函,打开封皮展开纸涵,里面的内容非常简短,意思是请我前往上海市参与一次对一名暴露+猥亵惯犯的抓捕行动,并进行全程记录,邀请单位的署名为当地的市公安局。
我在阅读完写有上述内容的文字后,开始有些疑惑,随后心里便感到有点别扭,心说作为一名专注于涉密内容的内参记者,把我叫去记录对一名猥亵惯犯的抓捕过程,难道上海没有记者了吗?而且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国庆节,本来计划着放下工作上的事情好好出去走走,现在突然来了这样一封邀请函,完全打乱了我的个人计划,去的话,感觉这件事完全没有参与的价值,不去的话,又有点太不给人家面子,于礼节上来说过意不去。左思右想之下,想到毕竟干这行也有些年头了,但还的确没有一次犯罪题材的报道,不能不说是记者生涯的一个遗憾,虽然这件案子从文字表述上来看是一件极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我知道,警方在破案时与媒体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特别是大案要案时,比如如果在案情不明朗、线索中断或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按照相关纪律与规定,所有案件的参与人员都是严禁与媒体接触的,这样做主要是有两种考虑,一来是为了避免在没有完全掌握的真正犯罪嫌疑人行踪时因为媒体的报道而打草惊蛇,二来是在真相没有浮出水面之前,因为无良媒体的失实报道而引起社会恐慌。
所以,即便该案远称不上是什么大案,但能邀请我这样一个媒体人共同参与,还是以这么非常正式的方式,那么最起码的诚意还是有的,我也应该为此而感到荣幸,所以看在这些细节的份儿上,我一拍大腿,决定去一趟,心想能跟踪追访一些小事件,对自己也是一种不同的历练。
从我的常驻办公所在地到上海的距离接近 1200 公里,这个距离上的出行,坐直飞航班就成了最佳选择,临行前收拾好随身物品,因为事件本身的分量并不重,所以诸如“肩扛式摄像机”一类技术含量较高的器材我并没有携带,而只带了一个最初级的“胸挂式摄像头”,也就是类似“出警记录仪”的一种器械,非常小巧,大概有半个拳头大小,挂在胸前,一次充满电可以持续不间断高清度录像录音 72 个小时,同时还具备防水防火,抗摔打的能力。
在飞机上的时间并不长,经过 2 个小时的飞行,我顺利抵达上海国际机场,下机后与市局派来的接洽人员见面,随后同乘一辆专车赶往目的地。
经过互相介绍,我得知此次来接我的这名警员名叫高建平,他说参与此次行动的其他成员都在上海本地,所以我是最后一个到的,按照命令,在我到位之后,行动立即按照情报指示展开。
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我在路上又给他提出了我来之前的疑问,没别的,就是想问问区区对一个猥亵惯犯的抓捕,为什么还得大老远的把我给叫来,难道本地记者满足不了记录过程的要求吗?
高建平听了我的话,尴尬的笑了笑,随后说:
“您有所不知,是这样的,其实这个案子本来呢,根本都不够格上报到市局里,辖区派出所就完全可以办理,之所以搞的阵仗这么大,是因为本案到现在为止的最后一个受害人不一般,结果事情闹大了,就得‘升级处理’,而且已经完全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址,想抓他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那么在这种十拿九稳的情况下,市局领导为了给受害者家属那边一个满意的交代,特别请您来进行记录,然后将其汇总成卷宗,呈递给那边看。
而且除了您之外,本地的记者也来了,都是市电视台里的精英头牌,最好的记者配最好的摄像师,不过当然了,他们的任务主要就是跟踪拍摄,您是记录的主力,画面什么的是次要的,毕竟就是抓个人嘛,主要的还是看文字,而这个就得交给您了。”这位高警官的年龄与我大差不差,虽然我没问他具体多少岁,但看样子,估计正负偏差不会超过 2 岁,算得上是同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口一个“您”的称呼我,让我感觉浑身不舒服,但他这么叫估计除了他本人的习惯以外,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市局里的交代,假设这种推断是成立的话,那么再结合他刚才的话,特别是着重提到的“最后一名受害者”,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这个“最后一名受害者”的遭遇而对此案破格予以高度重视,而因为某一名受害者而导致案情“闹大了”,那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此人绝不是一般人。
想到这里,我说:
“看来这最后一名受害者的家庭背景相当不一般呐,能劳动市局这么大费周章,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能不能给我讲讲这个人是什么来路?”“您哪里的话,我们既然请您来,自然是不会在案情上对您有所保留的,这个局领导也特地给我交代过,告诉我但凡是关于此案的信息,只要您想知道的,问出口的问题,就让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至于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名受害者是什么来路,据我所知,她是‘巨星’投资集团(注:与人名一样,该集团的名字使用的也是化名)创始人的独女,她的父亲是我们上海市的巨富之一,商业巨擘,影响力极大,他们家的产业从码头到基础建设再到房地产、医疗产业,无不涉及,而且各个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更关键的是,他还是人大常委,工商联常委,上海商会的会长,属于典型的‘政商结合’型‘大佬’,所以,他的独女在上海出了这种事情,市里向市局施压,市局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么说吧,这件事已经从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到‘政治高度’了。”“‘巨星’投资集团的董事长?你是说总资产接近 700亿的那位?”我听到这里,因为微微有点惊讶,眉毛挑动了一下问道。
“是的,就是他。”高建平说。
“嚯,那这事的确是闹得够大的。”我嘴上这么说,心想这就是“权势”的威力。
因为从机场到市局速度路并不远,我与高建平没聊几句就已经到了,在与此事的负责人先后见过并寒暄过后,他们给我安排了市局的专用招待所,告诉我明天早上 10 点钟整,在市局会议室集合,到时候会进行统一部署并展开行动。
这招待所的名字听上去虽然有点土,但级别可一点都不低,两栋分开的大楼一栋四星级,一栋五星级,我被安排在了一件五星级的单人商务套房内,坐在柔软的大床上,看着周围说不上奢华但非常周到的陈设与装饰,心说这样倒也可以,虽然耽误了我自己的出行计划,但住在这里参与一次毫无难度的实地采访任务,就当是来上海旅游了,而且我是受邀前来,所以不用担负任何有此次行动有关的费用。
长话短说,第二天上午 9 点 40 分,我一切准备就绪后到达指定的市局会议大厅,在进去的时候屋里已经有了几个人,分别是三男两女,其中一男我认识,就是昨天开车来机场接我的高建平,另外一个也穿着警服,但从来没见过,另外的一拿一女则身穿便装,女的一头黝黑浓密的长发打着卷儿覆盖了她的几乎整个后背,一身笔挺的女士西装遮盖不住她出众的身材,从五官上来讲,也称得上是相当标致,而男的则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留着一点小胡子,以这二人的外貌来说,我不用想就知道他俩跟我是同行,也就是高建平所说的本地记者,至于分工,很明显,女的是记者,男的是摄像师。
这几人见我来了之后,高建平自不用说,另外一名警员也与我打过招呼,然后就是那名摄像师,等所有人都寒暄过了,女记者这才站到我对面,上下打量了我一遍,然后说:
“上海的气候比较潮湿,饮食也没有北方这么粗犷,怎么样?吃住还习惯吗?”
我怎么说也在这个圈子里混迹几年了,一看她这个架势以及她说的这话,就知道来者不善,估计是为了这么一个案子还找一个我这样的“外地记者”来当记录主力而心存不满,看来真应了那句老话:
“同行是冤家”。
不过她口齿伶俐,那我也不是吃素长大的,遂回道:“一年到头天南海北的跑,那里有热点,那里就是记者的家,这是我们这一行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一个上海而已,又有什么适应不了的?而且北方人也不都是梁山好汉,不是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北方人精致起来,那也是很讲究的。”这里我额外多说一句:我可从来没有搞地域攻击的恶习,不论是东南西北,哪里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哪里都生长着优秀的炎黄子孙,而我这么说,只是单纯的为了反击她并不怎么友好的开场语而已。
这女人被我说的脸色有点难看,正要唇齿相讥,会议室的大门被从外面推开了,众人扭头去看,这才见一名风度翩翩,年龄上刚刚步入老年的男子在簇拥之下走了进来,此人便是‘巨星’投资集团的董事长郭永铭,这是我第一次与这种亦商亦官的超级富豪如此距离的接触,还有点小紧张,当然了,从我个人经历的“时间轴”全局角度来说,那时候我还没遇见在半年多后认识的尤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与尤琦那个堪称“财阀”的大家族相比,这位郭首富的财力用一句网络语言来形容那就是:
“被甩了起码‘八条街’”。
(未完待续)
4185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02:02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没别的什么可贴,就贴一张第四篇前言的作者照片吧,他的全名为“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诗人与剧作家,而从他的照片来看,楼主感觉他能写出前言中那样一段话也就不奇怪了(虽然楼主并不会看面相。只是直觉而已)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300422222.png{EIMAGE}
4188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12:47随后众人就坐,因为这个案件的情节非常简单,所以也不需要开什么复杂的研讨会,而之所以把这位大富豪请来主要是市政府有意安排,想让他看到市局对这件事的重视,不过说是简单,在此之前也没人给我把事情的具体经过讲一遍,在这次会上我总算搞清楚了大致的来龙去脉,总的的来说,就是郭富豪的独女去参加闺蜜的生日私人轰趴,结果因为“嗨”的太过头,喝了太多的酒,在回来的路上下车呕吐,然后碰上了那位暴露狂外加猥亵惯犯,从当时的监控录像上来看,郭家的千金小姐驾驶的是一辆帕加尼 Huayra,这车全球限量发售 100 辆,单车售价大概在 922 万人民币左右,与郭家的家底比起来,倒也不算太奢侈,只是喝的烂醉如泥的千金小姐涉嫌醉驾的事情众人都闭口不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后面的猥亵犯身上。
视频中,猥亵犯身穿一身藏蓝色类似工装的衣服,上面没有任何标志,而且脏兮兮的,从略微挺出来的肚子以及不算矫健的步态上就能看得出这是一个中年人。
当然了,上面这些分析其实相对于当时的资料来说都是废话,因为此人从姓名到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再到家庭住址早已被摸排的一清二楚,而我想到的那些只不过是看到视频后不自觉的推理。
对于没看过这段视频的我来说,重点还是郭家小姐在下车呕吐的时候,那名猥亵犯的行为:他先是从屏幕的右上角出现,然后鬼鬼祟祟的接近受害人,好像是在确定对方并没有注意到自己之后,突然加快脚步,几乎是冲到了手扶路灯杆的郭家小姐面前,熟练而迅速的将裤子脱了下来,通过画面可以判断,他这次作案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因为他的外裤里面没穿内裤,明显是想随时选定好目标然后展开自己的变态行动。
屏幕上脱裤子的镜头出现之后,女记者下意识的别过头不去看,其他人也有点尴尬,不过摄像头中的猥亵犯在脱掉裤子左右摇摆了几下之后发现郭家小姐压根儿就没看到自己,便有了几秒钟的左顾右盼,显得相当失望,毕竟有暴露癖的人最大的心理快感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受害人露出自己的私密部位后引发受害人失声尖叫、转身逃跑等激烈反应,可现在郭家小姐并没有这种他所期望的反应,那么失望也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事情到此远没有结束,要不然他也就只是一个暴露狂而已了,而接下来的行为才是重点:见对方的状态没有与预想的结果不一样,他收回注意力,慢慢的凑到跟前尝试着用手触摸对方,在大量酒精的作用下,郭家小姐感到有人碰自己之后只是用手胡乱的向外摆动了一下,便再没有其他动作,估计是确定受害人的确是没有什么反抗能力了,猥亵犯开始大胆起来,他先是过去抱住郭家小姐,然后双手在她身上就是一通乱摸,因为她穿的是短裙,在摸到大腿时,这名猥亵犯明显亢奋了起来,将其摁倒在地,然后伸手就去脱她的内裤,但内裤刚刚脱掉,屏幕的左侧就冲过来一个黑衣男子,黑衣男子指着猥亵犯应该是大喝了一声,猥亵犯做贼心虚,攥着刚刚脱下的女士内裤转身就跑,黑衣男子象征性的追赶了几步之后这才回来查看还在地上躺着神志不清的郭家小姐,随后进入帕加尼 Huayra 的驾驶室中找到车钥匙进行锁车,再回来一个‘公主抱’将她抱出了监视器覆盖范围,随后一辆灰色跑车使出,应该是该男子带着郭家小姐上了这辆车,剩下的事情就是男子送受害者回家,并报警。
警方调查清楚之后又把我找来,再到现在为止,事情的全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虽然事情很简单,但有几个疑问我还没搞清楚,就低声问坐在身边的高建平:
“看视频上显示的时间是早上 5 点半左右,这个点上海出来晨练的人应该已经很多了,怎么这条街上灯火通明却过了这么久才只有一个人路过?这事发地点是在什么地方?而且帕加尼 Huayra 这种豪车不是什么人都能熟练驾驶的,看这个黑衣人开的这么熟练,是不是跟郭家小姐认识啊?”
“事情发生在一个不开放的私人别墅区通向外界的公路旁,因为是私人别墅区,所以位置并不在市区内,周围的人也就特别少,而郭小姐参加她闺蜜的生日聚会,您想想看,能当她闺蜜的家境肯定也不会是普通人,聚会就是在那个别墅区里举行的,而那个黑衣男人,也是来参加聚会的,同样是个富二代,家里也有钱的很,听说最近他正在追求郭小姐,可能是想送人家回家被拒绝了,这才一路尾随,结果正好碰上了这事,瞎猫碰上死耗子,来了个英雄救美。”高建平低声回答我,不过他在说的时候,面部表情还特别丰富,挤眉弄眼的,看的我都有点尴尬,虽然这才是认识的第二天,但由此我便能猜出这高警官在平时应该是一名相当八卦的人。
(未完待续)
4198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12:54
我听完他的解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说这对于郭家小姐来说兴许是个好事,要不然就她喝成这个样,自己开车回去,不一定能出什么意外呢,一旦来个车祸无情,无论你是身家亿万,还是一无所有,在那一瞬间都是公平的。
至于市局领导,诸如局长、政委的谈话内容实在是我闭着眼睛都能写在纸上的套路,索然无味到了极点,这里就不详述了,而在这场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会议的尾声,坐在中间位置始终绷着脸没说话的郭富豪终于发言了,他说:
“堂堂上海的虹桥别墅区竟然发生这种不堪入目的下作事情,我要求警方一定要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对待这种社会垃圾,人渣绝不能有丝毫姑息!幸亏中途有人相救,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还听李局长说这次行动还请来了媒体界的各路精英,我希望你们可以精诚团结,尽全力揭开真相前的‘面纱’,让犯罪分子露出他原本的丑恶嘴脸,让犯罪事实大白于天下!配合警方把这场维护在沪女性安全的‘攻坚战’打的漂漂亮亮!赢得彻彻底底!”话罢,局长和政委带头鼓掌,其他人也跟着一起鼓掌,我自然也得装模作样的拍两下手,琢磨着这个郭富豪这“亦政亦商”的身份还真不是“盖”的,讲起官话来果然是信手拈来,看的出平常没少做这种发言,还‘希望我们’,就我个人而言,这话作为我顶头上司的社长还没这么理直气壮的给我说过呢,他倒好,上来就是“一顿”挥斥方遒,算了,毕竟客随主便,他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做好我的记录,回去如实写一篇报道见闻就得了。
(未完待续)
4199 楼
作者:有骨难画 日期:2018-10-07 13:15
(二)隆昌公寓
会议结束之后,根据之前的部署,行动将在下午 14 点整正式开始,警情通报显示,犯罪嫌疑人现在正在位于隆昌公寓的家中,目前实施抓捕时机正好,而在力量配备上,仅从刑警乃至特警队调集来的精锐警力就有 18 人,加上配合行动的当地辖区派出所派出的人手,仅仅警员人数就达到了30 人,分乘 7 辆警车,抓捕一个中年暴露狂+猥亵惯犯就如此兴师动众,这种情况我还真是第一次见。
我与另外两名同行乘坐一辆车,司机仍然是高建平,直到上车前我才知道,这名女记者名叫朱梦珺,男摄像师名叫王珂。
但此事的我还不知道的是,从一开始到现在,在这个所有人都认为的蝇头小案背后,将牵扯出来一桩惊天大案,更牵扯出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正邪对决!而要说到隆昌公寓,这可是在文艺青年、摄影爱好者乃至当代大批后现代主义文人骚客们眼中的“圣地”之一,关于它的背景及具体情况对本次行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下,所以依然有必要说一点题外话:
此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隆昌路 362 号,由一栋半包围式的独栋建筑物组成,内部如“鸽子笼”大小的隔断空间密如蜂巢,在里面长期居住的住户大约有 250 户左右,其修建年代相当久远,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最初由英国人修建,而当时的隆昌公寓位于公共租界,其作用也不是作为公寓使用,而是公共租界巡捕房的办公大楼,那时候它的名字还叫“葛兰路巡捕房”。
在新中国建立后,国外殖民势力被赶出华夏大地,巡捕房这种殖民时代典型的遗留物自然也就不可能被保留下来,而经过相关整改,该巡捕房南侧成为了杨浦区公安分局办公场所,随后为了进一步缓解住房压力,该楼从办公楼被改造成了住房楼,并根据所在街道改名为“隆昌公寓”,成为了上述杨浦区公安分局的职工宿舍,因为有了这一层身份,才算是暂时摆脱了被拆掉的命运。
直到 2004 年隆昌公寓被上海市政府划归为“不可移动文物”,将其保护起来,至此,“隆昌公寓”从政策彻底摆脱了随时可能被开发商“干掉”的危险,要不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这样一幢老式改造公寓楼自然不可能被包裹在高度繁华之中还屹立不倒这么多年,至于公寓中的住户,经过时代的变迁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公安局职工,变成了成分十分复杂的外来务工者聚集地,其中包括小型企业上班族、小本生意的经营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学校住校的在沪求学的大学生,以及各类来沪打工者,吸引他们到这里来的原因没有其他,一来是租金廉价,二来是交通便利。
换句比较扎心的话来说,隆昌公寓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上海的一个贫民聚集地,凡是住在这里的人,半数以上都是没有更好的居住条件的老年人,剩下的一半则是经济条件相当不乐观的年轻人,他们被上海本地人称作“滚地龙”,而这个词在上海方言中所代表的的意思用普通话来表达的话,那就是——“穷光蛋”。
在这个公寓中,厨房是露天且公用的,卫生间则压根儿没有,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好一点的,会在楼顶自己搭建一个并将管道引入外界的露天排污沟,而没有这个条件的则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利用痰盂方便,然后将其拿到距离数百米外的公共厕所中倾倒掉。
因为供电系统老化严重,这里还经常面临断电的危险,比如说到了夏季的高峰期,众多空调同时运转就很容易造成跳闸甚至是电力设备损毁,尤其是电力设备损毁后又极易引起火灾,在这种可燃物堆积的到处都是,又没有正规且通畅的专用消防通道,仅有的出入口被大量杂物阻挡的只剩下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且人员居住密度非常大的改装老式公寓楼里,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综上所述,这也就造成了酷热难耐的时候有空调还不能随便开,在上海那闷热无比的夏季,一个只有风扇可以使用,头顶是厕所,脚下是厨房的地方,隆昌公寓的居住环境是个什么成色,可想而知。
除了夏季不好过以外,冬季也是一样,上海作为一个中低纬度沿海城市,受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在冬季时虽然物理温度不会很低,但因为湿度相对于北方来说会特别大,所以其产生的寒冷感与北方的“干冷”相对,被称作“湿冷”,不过不管是干还是湿,最关键的是身在南方的上海市没有北方的集体供暖,冬季取暖主要依靠空调,那么仍然是因为电力原因,冬天的空调还是不能随便开,在潮湿的屋子里被无处不在的阴冷挤压着,那种感觉,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体会到的。
所以,在这里最需要空调的夏季与冬季,空调的使用时间是需要邻里之间互相协商的:你用一个小时,我再用一个小时,如此循环,好保证大家都会不太难过,至少比完全不开或者是全都开了引起火灾要强得多。
可话说回来,隆昌公寓也有自己辉煌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是上海繁华地段居住房每平米只买 5000 元的年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隆昌公寓沾了作为公安分局职工宿舍的“光”,是上海市第一批用上燃气灶的集体公寓之一,据说有一段时间还同时安装了两部电梯,但因为电力系统老化的缘故,最后电梯弃用并最终不可避免的沦为了居民的杂物间。
想来也是,连空调用电都无法满足的供电系统,由怎么可能满足的了“胃口”更大的电梯呢?而且还是两部。
而这两件事成为了公寓中老人们非常自豪,且非常愿意
对外人提起的“光辉历史”。
隆昌公寓在 2015 年接受了一次较大规模且较为彻底的整修,更换了供电系统,完全解决了电力脆弱的问题,整个公寓上下的空调在用户需要它们的时候,终于可以“火力全开”了。但在事情发生的 2014 年,隆昌公寓还没有经过这次改造,居住环境依然恶劣(虽然改造后也不怎么样,但相对于改造前已经是好太多了)。
总的来说,隆昌公寓的情况非常类似当年香港的“九龙城寨”,但规模要小得多,人员的复杂性与流动性也没有这么强,所以犯罪率也要低得多,不过这个“低”是相对于九龙城寨这样的“犯罪天堂”来说的,而相对于外面的上海繁华区,因为人员复杂、贫富差距等原因,隆昌公寓里得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很具有“危险性”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