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就稳定在 600 左右,低了停产,进口权由煤炭企业控制,要以人民币来结算,而且只接受人民币结算。外来的不是便宜吗?你生产好了,想换美元不行,人民币可以,这样才能实现自住定价。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1 21:53
以澳洲最大电力公司之一 AGL 举例,采取的是峰平谷差价收取电费的方式,每天 07:00-14:00,20:00-22:00 是平价时段,电费是 0.2102 澳元每度;14:00-20:00 是峰价时段,电费是 0.5178 澳元每度;从晚上 22:00 至第二天早上7:00是平价时段,电费是0.2102澳元每度。根据4户家庭平均用电比例,平价时段,峰价时段和谷价时段用电量比例分别为:46%,28%,26%,而电费比例为 35%,53%,12%。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101688.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2 10:15
补回了全仓煤炭股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2 22:1911 月房价环比报表,天津涨幅第一,深圳跌幅第一。弱二线城市进入补涨尾段。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l%2F265172733.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3 12:45
额这样的已经被房地产市场踢出来了,限三,卖了也卖不了。异地找比济南低估的城市也没有,返回实业?底气不足。炒股,我勒个去,折腾三圈,赚了不走,留 12%的安全垫都能打穿,现在又套上了。买点美元,跑不赢通胀。咋办?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3 12:52
济南这两年,商用土地,全部以底价成交,还有不少流拍的,一是供应量太大,供应端还是按照 20 年前的老黄历,需求端由于电商兴起,本来十个企业的工作量,一个企业就搞定了,物流的商用面积很低(这还算需求在增长的行业),搞了很多高大尚的商务中心,实体的利润根本覆盖不掉成本这么高的房子。商业房产早就该进行需求侧改革了,搞到现在,随便个二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库存都在 60 月左右,差的都有 100 个月的,等到银行也扛不住可就危险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3 18:20
房地产市场是思维逻辑非常简单直接的行业,只要你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基本不会有偏差,区别只是在于你的市场介入时机,介入的早晚,所以这个行业没有神,也没有什么成就感。证券市场,特别是中国的 A 股,就算你具备所有投资需要的条件,基本也赚不到钱,波动率太高,经常和现实市场背离,甚至股价基本都不和各类可以公开获得的数据牵扯,赚到钱的不是靠内幕交易,就是拼绝对资金控盘,散户基本靠拼人品,所以赚到钱的都是神。再搞几年,绝大多数散户就彻底被挤出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3 22:54
没脾气了,就算放出来也搞不动了。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229018.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229037.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229041.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229049.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4 15:45
这阵子李铁柱在济南挺火的,这是好现象,把私搭乱盖的顽疾暴露出来了,其实这都是小问题,各个街道办事处搞了非常多的网点配套房,公家收不到多少钱,管理人员借用出租管理权,自己捞了不少好处,绝大多数都没有合法产权。
这要是一块给处理了,合法商用房就能好过一点。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4 23:57
刚才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 2008 年,我国多发出来的40 万亿,其流向和 2008 年前的流向完全不同,2008 年前(其实应该算到 2006 年),我国的资金基本是按照市场效率分配其流向的,这和西方发达国家类似,到了 2008 年以后,其流向偏向于印度模式,钱多了,效率并未提高,大部分资金流向了政府控制的资源,40 万亿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他只解释到了这个层面,就是地方政府的隐形资产------公开化了。
额赶脚这不是问题的关键,2008 年后,随着政府主导经济走向,又一轮加速扩充产能,导致本来就过剩的产能再次膨胀。所有的行业供需都失去了平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体系内产能虽然膨胀,但由于有政府刺激的刚性需求和价格行政指令,可以灵活的控制产能和价格的关系,民营体系同步跟进的扩充产能,在产能扩大后,金融,市场,供需,市场秩序则全部不支持它稳定价格,只能死磕价格竞争,加上互联网经济使渠道加速扁平化,导致民营体系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平稳的去产能,其资产价格一步踩空,跌落悬崖。这就是目前的形势,所以由于资金追求安全收益的角度考虑,也只能流向地方融资平台,而不会进入加速去产能的民营体系,地方政府隐形资产价格的公开化,也是为了给这 40 万亿提供担保而已,这是必然的,而不是目标。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5 12:45
济南的房价有两个风向标,CBD 就看绿城,老核心就看历山名郡,这两个盘以后的特点就是不跌,别的区域下跌它横盘甚至微涨,别的区域涨价它小涨,别的区域飙升,它也是小涨,这就是龙头盘的特点。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5 16:02赶脚老王要调任鸟,先山东副省长兼一阵子抓通盘经济管理,然后放辽宁省长。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6 13:37
本文为陈功在安邦咨询 2016 经济研判内部会议上的发言稿,多方面都有提及。问题指出的足够,经济如何改革走向发展没有太多提及,但是看好债市是本文中可见的对未来预测的观点,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有点意思,也值得看看。
空前复杂的形势
2015 年以来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是空前复杂。在历史上,中国也曾面临巨大的压力,但过去形势比较单纯,阵线分得清楚,而现在是真分不清楚了。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是地理封闭的国家,几条大山脉和沿海大陆架国家,将中国团团围住,所以历史上的中国很封闭,实际很晚世界才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个国家存在。后来改革开放,很不容易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也曾经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充满了希望,很多国家都羡慕中国,都在学习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也在 10 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因素”影响到了世界。此后形势有变,不但很多国家的改革走到前面去了,而且由于“一带一路”的冲击,美国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开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实际上现在的中国,面临空前的软合围,这种合围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压力空前,这是建国几十年来从未没有过的情况。
中国的百事不顺,与此有关。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中国经济要转型,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上层建筑方面的很多“基本建设”都没有搞好,就像一个人身体有缺陷,跑得太快就断气了。再按照过去两位数增长率的那套搞法,自然是缺陷百出,漏洞太明显,在腐败、债务、环境、贫富、成本、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转型、不改革,根本搞不下去。但怎么转型?实际上我们还不太会搞,不太会玩。这不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恐怕是看的太简单了,想的太简单了,就像一部车子过去一直向左开,你现在让它猛然向右拐,家大业大,百业难调,掉头很困难,弄不好就侧翻。很多人以为靠发文件、靠中央权威就能解决转型问题,这是过分迷信集权的意识,很危险,实际做起来也很困难。除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做好战略上的预规划,否则卡在那里,不上不下,资源耗尽,四处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的情况极容易出现。
经济增长问题中国经济增长补缺口的问题,始终没有想好解决办法。
过去中国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10%的 GDP 增长率都算低的,但宏观调控一下子降了 3 个百分点,2015 年是 6.9%,考虑到数字虚报,实际下降可能更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增长缺口,拉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不是经济增速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缺口,在市场、产业、企业、就业等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反映。增长一慢,积压就多了,过剩产能与此有关。追根溯源,还是当初对如何弥补经济增长缺口,如何因应缺口搞好战略设计,没有想好办法,可能存在低估困难的情况。因为我们不是没有机会的,不是必然要走到这一步的,中国的资源储备在世界上看,都是丰富的,3 万多亿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有着辉煌 10 年的基础,市场体量已经上去了,人民币汇率始终坚挺,外资大量流入,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老百姓的储蓄所代表的财富总量,不断增长,直接突破了 50 万亿。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中的很多都在猛然间逆转了。经济好坏的评价标准
评价经济好还是坏,看什么?看年初自己定的数据,还是看看基层的实际情况?连 PMI 指数都快做不下去了,一切很清楚,根本不用多谈什么了。国外有基金确实在“做空”,这个你没有办法的,只要你是开放经济体,人家就是做这个投资行业的,有的是办法“做空”,不在中国“做空”,也有办法在离岸“做空”,在世界市场“做空”,不做证券、货币,也可以做大宗商品,“做空”是防止不了的,而且都会反过头来影响我们的利率和汇率,形成金融风险,这就是开放经济体要面对的挑战,除非我们不开放了,全关掉。客观来看,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政策失误肯定是存在的,如果都正确,那里会有这么多的“做空”机会?现在预测中国经济简直太容易了,等于是号召人家来“做空”,这种情况在世界经济史中很罕见,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否则,情况终究还是改善不了。
中国经济的政策立场
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复杂,有些政策立场方面却很不可思议。一些学者的讲话口吻像上帝一样,说什么中国经济要从“科兹纳型套利经济”转为以发明创造为主导的“熊彼特型创新经济”。根据他们的理解,所谓转型,转的就是这个型:从找商机,到创新创业,再到去创造客户。不过,且慢,这是在说中国的事情还是在说美国的事情?美国的科技创新搞到现在还被普遍指责没有带来实质经济增长,还是“富豪经济”,美国的中产阶级为此抱怨连连。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仅仅靠几个“马云”能养活得了吗?那些干了几十年的企业,好不容易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怎么可能说转型就转型?那些手艺人或是小商小贩,中学都没有好好上过,你让他们怎么转型?我们有些学者幼稚的要命,言论惊人的不靠谱,动不动就讲,你现在不能干这个了,你不能做那个了,你要学习谁谁等等。似乎他们可以随意决定大家的命运,说你死就必须要死,你被淘汰了,你只能这样了!经济政策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政府的职责在那里?当初是谁带领我们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样的问题,势必有人会问。
有些人惧怕反思和总结,这样怎么能够进步?其实,经济就是经济,简单点反而市场情绪容易被调动。
增长和速度问题
增长和速度问题,我总是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中国经济总是像“钢铁侠”那样飞奔,肯定不行。“十三五”在想办法,想走良性增长的路子,这是正确的,也不能不如此。但怎么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政府提出向改革要红利,但怎么要?改革怎么改,才有红利?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答案。
改革靠发文件肯定是不行的,有人说,改革文件发了一大堆,但效果成疑,这应该是实话。早就说改革到了“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但现在的体制最怕的就是系统工程。因为只是说说话还好办,驱动大家为一个目标去做事,就很困难,这就是所有“系统工程”的难点。以这样的情况看,或许“红利”的出现还要等到将来,这也就意味着 6%到 7%的经济增长率,在中国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存在一个限度的约束,不能有乐观的指望。除非中国的战略大计做出调整,否则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
美元加息问题
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复杂多变。美国经济现在不是好转的问题,而是处于顶峰阶段,再后面就是走不走下坡路的问题了。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降到 5%以下,这是最好水平了。
美国此次加息时机比较靠后,可能顾虑的就是世界经济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终究还是会来的,美元高涨带来了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导致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放缓,资产价格暴跌,这不可能不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所以,我还是当初美联储宣布加息时的那句话:美国即便不重新再减息,也不敢轻易再加息了。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微妙,不能说四面楚歌,也是八面埋伏。除了朝鲜在中国周边制造不稳定之外,越南与中国存在长期的南海争议,东盟也转身与美国达成 TPP 协议;此外,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情况也相当不妙。俄罗斯财政部在今年初首次宣布,已经向 25 家外国银行提出了在今年发行国家债券的申请。这些银行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汇丰等欧美银行。这是自从西方制裁,俄罗斯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首次向外国借债。根据俄罗斯的数据,其经济增长在 2015 年下跌幅度达 3.7%。俄罗斯海关透露,去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分别减少了 42%和 23%。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市场之一,也是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支持者。
但如今的俄罗斯,正在日益成为中国的包袱,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
科技创新与转型科技创新与转型,这个口号喊得很响,但能不能奏效,根本不是几年就可以看得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创新与转型对 2016 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于事无补。科技创新从来都是高风险的活动,通常都是交给市场去搞,交给市场去承担风险,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动用举国之力去搞科技创新的。
当年的日本,说是要科技立国,也只是出了一些大政方针,以政策推动为主,没有像中国这样搞如此大规模的政策倾斜。
看看现在的科技产业园遍地开花,其前景如何,相当令人怀疑。国家财富这样处理,合适吗?
冷静看待大数据大数据其实就是一场“软件运动”,却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大数据有用吗?当然有用,而且不是今天才有用的,从上世纪 80 年代 database 数据库出现后就一直有用,现在不过是工具软件有了进步,更多了一些,好用了一些,所以我说这是一场软件运动。其实现实一点看这个问题,大数据主要是少数几家科技公司企图获得政策资源的一种噱头,他们凭借自己控制的网络资源大肆吹嘘,弄得不明就里的政府机构花了不少钱,有的还投资巨大。在科技方面,中国的政府机构确实还没有真正学会定位自己的使命。他们往往在不自觉之间,就从领导者变成了企业家。将来怎么算账,还是一个问题。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6 13:38
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在古罗马时代,通过战争掠夺来的财富就被用于城市建设。所以城市是一个陷阱,无数的财富都被装了进去,结果呢?会有两个后遗症,但用“城市化推动经济增长”的时候就根本没想到、没有看明白,或者是根本不愿意听取意见。这两个后遗症一个是成本飞涨,一个是资本过剩。前者是资产价格暴涨,导致产业被扼杀;后者是大量投资形成的纸面财富,四处飘荡,不断制造各种金融风暴,让社会风潮不断。再加上长期被忽略的老龄化,今天快速城镇化造成的问题,是今后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而长期的挑战。能不能被顺利消化,我目前持悲观态度。
国企的舒服日子不长了
国企的廉价资源接近枯竭。过去的国有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政策资源的便利,资源非常廉价。各种大型项目,基本不用看,都是给国有企业制订的,有些本身就出自国有企业之手,这样的项目会有利于谁,难道还不清楚?但今后随着政府财政紧张,国企在这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大打折扣,所以今后国企的日子会很难过,而且会越来越难过。实话讲,现在中央层面的政策,还是尽力照顾国企的,但毕竟资源有限,还是不如过去了。今后的国企,只能往债券的方向发展。过去是借暗债,靠政策,拿到的是资源,由政府部门负债;今后估计只能借明债,自己借的自己还了,所以舒服日子已经不长了。
政策文件失灵问题
今后经济大环境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政策文件失灵,至少也不像过去那样灵光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有一支政策面的“亲军”,都是由国企那样的亲生儿子组成的,民营经济中的一部分不是亲生儿子,但不是亲生儿子的,也要拉关系,搞腐败,设法成为“干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抓资源,上项目,占政策便宜。这部分“亲军”在中国经济中很火,把持了大部分的增长效益,日子过得很滋润。但问题是,好处都由“少数”占了,别人吃什么?等到用到“大多数”的时候,发现这个“大多数”早就快咽气了,使不上力了。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的系统协调性越来越差,这与腐败、利益集团和政策官员的素质有关系,套路的事情好办,花钱的事情好办,精打细算节约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所以,本来剩下的就不多,没什么人愿意协调,只愿意做梗。第三个原因是资源短缺,只剩下号召了!
消费问题消费不会玩。政策上鼓励消费拉动经济,但我们从来不会玩消费,还以为出出文件就成,有的连文件可能都出不来。
实际上,与投资不一样,发展消费这是从上到下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以投资为主,什么叫投资?在政府而言,就是花钱。所谓“能干实事的干部”,其实也就是“会花钱、敢花钱的干部”!什么都不干的干部,意思是只拿钱不干事的干部。现在提倡消费,刺激消费,鼓励消费,这就要求干部要为别人花钱去创造条件,为别人提供服务,同样是这支队伍,自己花钱是一回事,让别人赚钱、花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国的事情不好办,难就难在这里。
当中国的干部真的开始“为人民服务”了,中国的消费肯定不用刺激就上去了。
大部分所谓金融创新是瞎胡闹
金融政策的取向有问题。这个与金融改革的步子走得太快有关系。曾经一段时间以来,金融改革为西方市场理论所左右,比较盲目,即便不能说“惊人的幼稚”,学术味道也太浓厚了,所谓金融改革的成功,似乎就是西方交易市场有的,我们都要有。于是,期指、杠杆、做空、理财、基金、注册制、各种交易所等等一窝蜂地都上马。实际这种“该有的都要有”的政策取向是有问题的,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功,定义的关键不在于“该有的都要有”,中国金融改革成功的定义在于风险控制,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决定的,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别人出事,我们不出事,这就是金融改革的成功。交易品种、机制的创新是很重要,也没人说不重要,但一切都要以稳健为前提,要有取舍,要看准时机,要做好风险控制。中国金融市场接连不断的风波,问题的根源之一就在这里。当然,还有一个根源是资本过剩,这是理论问题,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大部分所谓金融创新是瞎胡闹。就在不久之前,中国的银行界专业人士对千奇百怪的“金融创新”也表达过不同意见,认为风险不可控,但被政策压制了,后来还被迫要跟上潮流,也搞“金融创新”。这样的做法太偏激了,金融业排第一位的事情从来都是风险控制,保守就是银行业的看家本领,谁不保守谁倒霉。美国是金融创新的大国,但美国家庭用手写支票一直用到现在,按说比我们还保守,就这样还出事呢!所以“风控第一位”这个原则一旦被弃之不顾了,不出大事就是万幸,出大事也毫不奇怪。
在资本过剩的环境里面集资是很容易的,但集资之后投资投到哪里才是关键。中国眼下的市场环境,我们说“八面埋伏”,那些经验老道搞了几十年的企业家都深感棘手,毛头小子即便有个好点子,但运作起来哪里会有那么容易?哪怕是“野心时代”也不能忘记,资本只是第一步,运作才是回报的关键,没运作谈何增长?因此所谓的“高增长”项目,十有八九是吹牛皮、吹概念、吹故事,靠着山呼海啸的狂吹,能成事吗?现在,那些过去到处应聘没人用的人,随便弄了个概念,也在玩金融,搞集资,转眼间居然变成金融家了!过去搞房地产的,现在都在搞金融、玩资本了!大爷、大妈也在积极参与,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金融环境真地出现问题了,资本是要有回报的,那样才是良性循环。哪里会有那么多突然出现的高增长项目?哪里有那么多的企业人才搞得了高增长的项目?既然没有真实的资源,那就只能来假的,于是很快金融创新就演变成金融骗局了,有的还是惊人规模的骗局。
现在南方有的县,那明确就是以骗为生了,所谓做事的,十人里面有九人是骗子。到了这个程度,还不警醒,就太不可思议了。
金融动荡是一场荒唐游戏。埋雷的是城市化,引爆的是政策,弹片杀死的是居民财富,受伤的是投机者,倒地的是市场机制。2015 年的金融动荡,可以说只有输家,没有赢家,只有早早离场的人除外。面对金融动荡,大规模的行政干预达到空前的力度,公安抓起来的人,到现在还没有结案,结果如何还不好说。这一切使得改革开放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市场交易和秩序,又乱了。
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市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适应,市场建设和发展只好先放一放了,等风头过去再说了。所以 2016 年,金融券商、投行、基金甚至包括银行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开会的时候,将会远远多于业务操作的时候。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6 13:38
资本过剩才是大问题
对于 2016 年的趋势,从产业层面来讲,关键是要明白资本过剩条件下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从理论高度来讲,这是一个新的认识框架,与传统经济理论有很大不同。由此出发,会产生很多的议题和脉络,让大家看到事情的定性、解释现象,这是我们看问题的基础。没有这个理解,那就像盲人摸象,你还以为一切都好着呢,一切都跟过去一样,就像航海老手,还以为前面的风浪以前见过,那样势必就要栽莫名其妙的跟头。摔的很厉害,还不知道为什么摔跟头。
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的金融改革,重点是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建设,其他都是次要的。市场交易机制的建设不是现阶段的重点。什么T+0、注册制、三板四板之类的争论很凶,造成市场动荡,但这根本就不是重点,“政策技术面的爱好者”造成了很多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要看清中国大形势对证券市场、对金融市场所提出的要求,这是大局!我们的官员很喜欢理解上级领导的精神,这也没错,但上级领导的精神是什么?怎么来的?还是大局,一切都是围绕大局来转的,形势比人强,这句话是没错的!而从大局来看,“一带一路”、债务的处理、消费以及金融市场的建设,最需要的就是各类分级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所以,2016 年以至今后,中国债券市场建设是重点,是主轴,其他的都不是。
世界的社会大风向问题
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我们的世界正在改变,只有这样,你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什么。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之后,很多国内的金融大腕都一笑置之,认为这个运动就是一个玩笑。
大家可以很容易看到,他们的言论现在还都在。他们是从本能出发的,似乎占领华尔街运动触犯了他们搞金融的颜面。
这还得了?金融家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实际上,整个世界可并不是这样,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深入人心,在政治形态上也从街头运动演进到国际政治大舞台之上。
最近伯尼?桑德尔斯在美国大选中过关斩将,获得极高的民意支持,搞得参加过三次竞选的希拉里?克林顿稀里哗啦的,就表明了这一点。整个世界的社会民主主义大潮正在涌现,这是中产阶级——也就是占领华尔街中所说的那 99%——决定的变革,终于还是发生了。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世界富豪的表现要低调一点,要舍财取义;政府要转型,转向社会福利,搞福利政府。中国的情况与发达国家有不同之处,但这个方向是不会错的,今后的世界,社会主义大潮风起云涌,时代又变了。
居民财富证劵化
居民财富的证券化。这个概念我借过来的,过去都是说资产证券化,指的机构,但我认为,居民手中的财富,也要予以证券化,要让老百姓的储蓄,除了买 Coach 包、豪表、日本马桶盖之外,转化为更大的动能,这就要靠有吸引力的债券了。如果居民财富都是以现金形式存在,那很可能不妙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消费,要提供债券给市场,消化掉一部分居民储蓄。现在的理财产品是一类,但并不完美,这个出路形成的市场大有可为,要做的事情很多。从趋势上看,债券也是未来一个好的投资品。这是经济周期决定的,美国的经验表明,大约每个 7-8 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大危机,这样就形成周期了。在后面的衰退期出现的时候,资金将会更为紧张,必然有较高利率水平的债券产品出现,这样在债券市场就有机会了。
改革的成功与否主要看
政府干部队伍的状况
最后讲讲中国的改革,这个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看政府干部队伍的状况。对于现在的改革红利,高谈阔论的多,其实这种人大多都是言论界的人士,名气虽然很大,但不是真正干事的,现实当中,改革红利的取得是相当困难的。现实情况里面,总书记提个口号,指一个方向,这是他的工作,这是政策。按说政府部门就要出政策路线图,来配套实现政策落地。
但我们不是这样做的,总书记喊一句口号,我们就出个政策文件,把口号记下来了,口号还是口号。更麻烦的是,在口号之下,啥事都可以干,啥事都敢干,这就是乱的起源。
表面上,中国有一个总书记,下面有两千多个县;实际一看,其实中国除了上面有一个总书记之外,下面还有两千多个“总书记”,都在那里学着总书记喊口号。这事看着稀奇,其实一点不稀奇,现实就是这样。
改革,能把这事改了,就是巨大的进步,改革就是要求,既然是政策,那就要拿出政策路线图出来,干什么定下来之后,怎么干也要定下来。目前,这个是缺位的,最多就是糊弄几句。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6 14:43这次全国房价走势和区域行业的热度也有极强的关联性,依赖资源,采掘和产业靠近资源类的省份普遍涨幅很小,比如西北,内蒙,西南,东北地区。行业普遍不景气,在景气的时候不做反向操作,储备不足,到了冬天只能冬眠了。
但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东部省份是省,人家西北,西南,东北也是省,就算是万恶的股市,垃圾股也会有阶段性上涨的,更别说关系到民生,国家经济平衡的大问题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7 11:21
济南房地产市场 12 月展望,从第一个交易周看,成交量小幅回暖,不过政策面已经严格遏制了本地投资者的购买力释放,经过询问销售第一线人员,目前成交量有两大部分,第一:全省的购买力向济南转移,主要是来自临沂,菏泽,济宁,淄博,潍坊的新移民,这部分大约占了新房购入的 50%左右。第二:由于拆迁货币补偿的比例逐步提高,刚需购入的比例大约在 25%,其它主要购入群体是置换和升级,首套等绝对刚需。济南房价现在属于正常运行状态,基本没有投资者介入,之所以有大量本省需求涌入济南,是济南房价目前对比省外省会仍然是东部大型城市的屌丝价,另外,三季度的一波拉升后,起到了示范作用,很难界定外来购置者是刚需还是投资需求,不过限买一套的政策不会导致产生明显的泡沫。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7 17:01今天中午去物业办公室举行的车位转让,7 户抢 1 个转让车位,最后成交价 213720.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7 18:16很多企业都把总部搬到北京,这本身就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企业必须把总部设定在北京,1.人脉圈子,权力圈子,审批圈子,资金圈子在北京,所以不得不搬。 2.人力人材在北京,只能搬到北京。 3.市场在北京(销售核心),只能搬过去。这里面有足够的问题让管理层思考。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7 21:33养老行业试探了很多手段,都失败了,不妨这样搞,政府在比较良好区域的地方建立老年公寓,同时配置各种医疗康复生活设施(必须位置优越),注意问题就在这里,谁持有公寓的产权(商务属性的住宅)。要由养老人持有产权,不对外出售,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产权房进行置换。老年人退出时,可由新的加入者用产权房进行置换,从而盘活一部分商业地产,但不能搞成泛滥的模式,让老年人接受这种养老模式。从而解决房产保值,养老,商业,消费,消费升级多种矛盾。这就叫创新,做加法的创新。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8 13:13自从腐败成本计入社会成本后,整个市场风气就不正了。
正经企业也必须依赖各种不上桌面的手段做生意,也无法过度谴责这些企业,它们也得生存。国内大量的工程项目都是政府甲方,你不围绕这些单子转,早就关门了。需要反思和检讨的东西很多,市场规则怎么建立,政府又怎样保障政策上下通达,同时又避免直接插手项目。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8 15:06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544943.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8 16:30这收入太不正常了,怪不得各类工厂全都招不到人了,大学生反而极度过剩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553205.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8 21:33
【北京沦陷】----------转帖1-10 月份的北京的经济数据已经出台,毫无好转迹象。
十大重点服务业的利润整体下降 6.2%,而 1-9 月份的数据还只是下降 5.2%。一个月下来,又下跌了 1 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对北京的广大小清新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即设备租赁业和广告、策划、会计、律师行业),行业利润从 9 月份的下跌 12.9%恶化到了 10 月份的下跌13.9%,这个行业的 88 万从业人员不知作何感想,下一步,当裁员的铡刀落到他们脖子上的时候,他们会不会从岁月静好的幻梦里醒过来呢?
作为北京门面的文化创意产业,截至 5 月底还有 117.8万的从业人员,同比增长 0.9%。文化产业是北京提供了最多就业岗位的产业,甚至比北京制造业的 89.8 万的从业人员还多。然而到了 8 月底,这个行业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终于萎缩到必须整体裁员的地步,从业人员首次出现下降,117.5 万,较 5 月底减少了 3 千人。随着北京经济的逐步萧条,这个行业能够容纳的就业人员,相信还会继续大幅度的减少,而每年从北京各大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的小清新学生们,又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此外,即便是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北京小清新学生们尝试去练个摊,开个饭店,理论上都已经不可能。前三季度,批发和零售行业里的中小微企业利润整体下滑 3.6%,从业人员减少 1.7%。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中小微企业则直接扑街,根本不要谈什么利润了,甚至整体亏损 4.4 亿,从业人员减少 3.1%。你都没法想象北京的那些胡同里的小店主们有多么绝望。与这组数据相印证的,是 1-10 月份的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同比只有 5.2%的增幅,对比全国 10.3%的增幅,只相当于全国水准的一半。
--------------------之所以不看好津京冀的原因就
在于北京的经济非常不均衡,利润分布集中于围绕权力运行的央企,围绕权力运行的外资,围绕权力运行的金融,围绕权力运行的各类科技企业和服务行业。很难产生外溢,从流通角度上考虑,北京是商品输入地,北京是最像美国的城市。
有人发大财,有人饭也吃不好。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8 22:19原油压着的这条线,是长期压力线,如果突破,石油价格就初步逆转了,盯着这条线,如果逆转,是标志性事件。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
2F265574039.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9 20:23
温哥华地产泡沫彻底破灭?房价一个月累计大跌 20.7%
今年八月的时候,加拿大温哥华政府宣布对外国购房者征收 15%的房地产税,主要为了防止大量中国热钱涌入加拿大房地产市场过快推高房价。
当时,分析师预计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结果一语成谶。房地产新政策颁布后数周内,受房地产税的影响,中国买家不再大肆扫购住房,导致温哥华房价和住宅成交量双双大幅杀跌。
同时,过去一个月内温哥华房地产市场的最新交易数据显示,温哥华房地产泡沫已经彻底破裂。加拿大房地产中介商 Zolo 公司提供的实时和历史平均房价显示,过去一周内,温哥华中心地区的房价大幅回调,市中心房价目前已经降至110 万美元,过去四周内累计下跌 20.7%,过去三个月的跌幅更是高达 24.5%。独栋住房的平均价格也在三个月内下跌7%至 260 万美元。
-------------------------这只是开始,当通胀预期
变成现实问题,开始加息时,完全依赖贷款+房租,模式的温哥华,多伦多才会开始真正的调整,有海外房产的,要留神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09 22:38两油在城里建的加油站,资产利用率也太差了,这么好的窗口,你卖个车险能死啊,你给汽车做个小保养能死啊,卖矿泉水能赚几粒米,你插个宝马的广告都比卖矿泉水赚钱。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1 21:03
额是在 2003 年开始为阿里巴巴鼓掌,从 2008 年开始为阿里巴巴将要导致中国式经济危机而担心,从 2010 年一直反对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算算从知道阿里巴巴到现在,已经足足 16 年了,阿里巴巴从一个良性的鲶鱼,发展到实体经济已经背负不动的巨无霸企业,就如同中国对美国的强大顺差,已经令美国无法从事制造行业一样结果。川普的经济政策将导致阿里巴巴面临中国经济一样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0:29
原油期货突破长期压力线,标志性事件发生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1:01
昨天金融街又开始恶心证监会了,我艹。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780495.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780507.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4:01我了个去,美元赚点银子,都让股票赔回去了,郁闷
---------------------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4:29
现在央行无比的难受,降准,钱就固化在房地产优势城市,不降准,货币循环流量减少,用拆东墙布西墙的办法已经靠不过去,以前在通缩周期,多放点货币影响不大,现在进入通胀周期,放多了刺激物价,放少了市场不领情,真是怎么搞都不安逸。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4:47
割肉一半大同煤业,肝疼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2 14:49
击破 5.36,三日内回不去,头部成了,唉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3 00:28
金融街有病吧,开始恶搞广大散户了。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835061.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3 10:26
各方纷纷揣测房地产长效化机制的内容了:有的说是立法征收房产税,有的说是分拆房产税在热点城市执行,有的说是合并房地产相关税收试点征收,总之,都和房地产税相关。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3 11:05
跌破 3128 构成周线级调整,又可以不用看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3 23:20
11 月居民对房地产调查表: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908160.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908187.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908196.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65908208.jpg{EIMAGE}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4 19:54额个同学以前在机床一厂做工程师,穷的屁颠屁颠的,以后辞职去了一家厦门的机械企业,现在厦门四套房,人挪活树挪死。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09:26
人民币在过去 20 年,总体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扭曲走势,导致人民币天量的滥发,现在貌似到了还债时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09:51继续割肉大同煤业一半,只剩 25%仓位,剩下的当股东了。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11:40
三害权衡取其轻,大比例持有美元+人民币相对高收益固定收益银行理财,是目前最优对策。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13:17不想赚大钱,就赔不了大钱,这就是金融产品的特性。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13:48昨天有人问起他们家的投资安全性,他媳妇买房过度,导致家庭正常支出失衡,这在资产上涨期看不出危险,一旦资产进入调整期,就会很危险,搞不好要被银行收走房子,额建议:房产是一项风险较低的投资,不要透支对房地产投资,把稳健投资搞成投机,慢慢来,人生很长,不要因为错走一步,导致未来无路可走,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是房地产投资的前提。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13:58现在出租回报率只有 2%,二套房按揭成本高达 6%左右,理论上要出租 3 套房子才能养一套房子,如果空租就会导致入不敷出,需要用自有资金扛按揭,这就是目前风险所在。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5 19:38
副总统:彭斯
国务卿:艾克森美孚董事长
副国务卿:高盛董事长
副国务卿:通用电气董事长
白宫办公室主任:洛克希德马丁董事长
白宫办公室副主任:格鲁曼董事长
白宫办公室副主任:通用动力董事长
科技部部长:波音董事长
科技部副部长:联合技术董事长
科技部副部长:通用汽车董事长
能源部部长:雷神董事长
能源部副部长:福特汽车董事长
能源部副部长:霍尼韦尔董事长
财政部部长:摩根士丹利董事长
财政部副部长:美国银行董事长
财政部副部长:花旗集团董事长
总统顾问团主任:罗姆尼
总统顾问团副主任:麦凯恩
总统顾问团副主任:克鲁兹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6 11:55
这两天央行大量进行半年期和一年期 MLF 释放操作,总额高达近 7000 亿,除了对冲到期的短期 MLF 外,到期时间做了延长,相当于美联储的扭转操作。可以解读为货币总量已经没有太大的释放空间,只能延长期限,由于期限仍显短,只能作为金融行业的中短期头寸和企业流动资金使用。
作者:66 端午 88 日期:2016-12-16 18:5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 2016 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 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贯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预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对外开放布局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贫困人口预计减少 1000万以上。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绿色发展初见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第一,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第二,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第三,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会议指出,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