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仅仅只属于作者本人,而应为天下所有愿意分赏它的人所共享。

我希望任何企业或个人未经我本人许可,无论是在出版社还是在网络上,都不要擅自将本书译为其它任何一国的语言文字。如果有朋友真心想读这本书的话,那么不管他(她)是其它哪个国家的人,我都希望能请他来学习中文。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要求?原因很简单,仅仅因为国文言语之美、文字之妙,绝非世间其它任何一国所可以媲美。我担心用任何其它语言来译解和诠释,都可能毁坏作品的原味。

虽然全文将在网上连载发表,但是我仍然会组织安排出版工作,而且它必须出版。因为在这世上还有很多人不能够上网或者不喜欢上网,特别是有很多人仍然喜欢享受传统的捧书阅读的乐趣,其中也包括笔者和家人。

这本书的构架颇花了些时间,差不多二十年,主要是希望它能成长为一部好的小说,而不是在金钱的压力匆匆完稿的次品。个人感觉,只有在金钱基本无忧,时间基本自由的情况下,我才能更多地考虑到小说的质量,下笔行文前的思考才更为周密。如果能够几乎完全和功利隔绝,就能够做到基本纯粹的写作。虽然平时也经常看到、读到一些影视文艺界的垃圾作品,虽然念及作者也是人也不得不混饭吃因而能够理解他们,但是换作自己,却绝对不愿意也尽量不会去做这样的事。

或许仍有不够完美之处,不过生活就是这样,遗憾也是一种完美。有时放眼望去满目苍夷之处,却暗藏真理,是大光明路、真解脱门。又抑或反之,常常自以为精妙之处,实则为腐朽垃圾,尽是糟粕。一切随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一件好作品的价值,绝不是仅仅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但我相信本书在经济上也自能体现其价值。我会我将本书的所有收入都捐献出来给我的专业教育扶贫团队,用于做类似于希望工程的扶贫工作。我会通过自己运作的寓教于乐四川省HR 联盟网,将带着墨香的纸质书本送到千千万万有学习需要的小孩子手中。

同时我更希望这本书今后能成为一本所有中国的年轻人必读的小说,尤其是有志成为中国下一代精英的当代大学生。我一直认为,精神上的匮乏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可怕。拥有再多再大块的黄金也比不过拥有自己的点金之手,有时候在态度和方法上一时的指引,常常远胜于在物质和经济上给予一世的接济。对很多穷苦的人来说,建学校建操场、送书本送免费教育和培训、教给他们可自力更生的致富理念,远比送衣送粮捐钱捐物更有意义,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全中国所有穷苦人家的孩子都能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希望其中的点点滴滴或许能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要帮助人,相比物质之微力,最重要的是能改变其思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予人以金,不如予人点金之手。

而很多人的思想,其实在人生早年 20 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后面要再改变,其实真的很难。所以我也希望能尝试用最浅显易懂的故事,阐述最复杂晦涩的自然科学,以及人生最深奥难悟的生活哲理,寓教于乐,早培慧根,希望有缘人得之。

生活就是这样,它是这样一本书,当你刚开始读它的时候,会觉得它很有趣,就像一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上,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一个人会慢慢地成长,也会渐渐地体会到成长的烦恼,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也会感到生活的枯燥、琐碎、拖沓和冗长。到了后来,有些读者心里就会想,为什么它总也不完,总也没有个了断,迫切地想知道最后的结局。但是当真的读到了结局,读完了所有的故事以后,又会让人感到惋惜,惋惜它为什么一下子就完了,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在人世间突然夭折,嘎然而止,再没有机会慢慢品味,没办法重头再来。

这本书与另外两部作品有很大关联,喜欢历史魔幻和未来科幻的朋友有空也可以去看一看,找一找其中暗藏的联系。

一部是《空》卷一《暗黑世界之永生之门》,一部是《死魂灵》卷一《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生死空,合为三部曲,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1 06:42

34. 自然天道之最-----科学定律之最---熵定律

近期太忙,没时间看盘交易,之前多的棉花趋势变化时已经平掉了,如图: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4194327.jpg{EIMAGE}本来按计划继续做多橡胶的最佳位置 13600,今天实际已经到了 13655,可惜没时间下单,明天如果有时间下单,就按计划开多橡胶,另外可按计划继续多动煤、多棉、和多铝。

接着前面的继续讲,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之前讲投资,却额外讲了那么多上帝的语言---数学知识,这里我再次重申,因为我讲的是投资之道,但投资之道,其实也不过是天地循环自然大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而大道至简,万法归宗,真正的自然天“道”,是能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能的道,理解了这个大道,投资之道也就不用讲也能领悟。如果理解不了大道,投资之道理解得再透彻,那也只是冰山一角,并未尽悟。而大道至简,文学修养再高语言文字再优美,如果不懂数学本质,那还是没有用。

所以要讲清楚投资之道,最终就不得不最终回到那个最本源也是最初的地方,就是万物的起源(也包括人类文明的起源),那么也就需要上溯人类的由来、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地球与太阳的诞生,进而最终必须追问宇宙之起源和尽头

----而要解答这些疑惑,现代科学不得不从西方 17 世纪以

来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物理理论中寻找答案,也就自然而然离不开上帝的语言---数学。

其实我之所以百忙之中抽空写寓乐流的小说《空》,也是因为长期慈善扶助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这个现象,就是女生更喜欢文科,喜欢文学艺术,而男生更偏爱理科,喜欢天文物理,但是其实他们都错了,都偏而不全,失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偏向于人文科学,而在工程项目中可能还是理科更实用实践更多。但是学到一定程序融会贯通以后,回过头来才会发现,其实哪里来什么文科与理科之分,数学物理之美与文学哲学之美,其实只是形式上的差别,而本质上却是一样的,如果被表象所迷惑,看不到也学不会它们背后隐藏的统一大道之本质,就会缺少太多生命的乐趣。

正如前面提到的傅立叶变换之于音乐;还有之前推荐的很老的书《GEB》----它揭示了生活中处处相通的怪圈,这些怪圈与各层面间的相互缠绕有关。事实上自然界中的事物都并非只有单一层面, 物质有从基本粒子到原子到分子到有机化合物大分子的层次结构, 生物有从细胞到组织到器官到生物整体的层次结构, 天空中卫星、行星、恒星构成太阳系这样的星系, 星系又组成星团、星协、总星系。与之相似, 音乐也有多个层面, 由简谐波构成乐音, 由乐音纵向构成和声、对位关系, 横向连接成序列构成旋律, 最后形成一支乐曲。类似的还有数学、物理、化学、绘画、雕塑、投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要理解宇宙的起源,必须明白有关熵的学说。

这里我介绍一位比巴菲特更伟大的投资天才,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聪明的人:克劳德?香农

----熵的学说的创立者。

克劳德?香农,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聪明的人之一,威廉?庞德斯通在其 2005 年出版的?财富公式?一书中这样描写可劳德?香农的:

"贝尔实验室和 MIT 有很多人将香农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而其他人也则认为这种对比是不公平的------对香农不公平。"

因为其实从科学独创性的广度和深度来说,爱因斯坦都远远无法与香农相比。

很多人只知道爱因斯坦,但是却不知道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的话:

“熵定律是科学定律之最”。

这是爱因斯坦的观点,但是一般人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说。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揭示了宇宙的本源大道。

熵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物理学。

熵是系统混乱度的度量,它是基于热力学定律的表述,用于度量一个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度。

我们知道能源与材料、信息一样,是物质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而在物理定律中,能量守恒定律是最重要的定律,它表明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换时,总是不生不灭保持平衡的。

人们早已断定,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定律,所以人们把它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外界做功不能使绝热系统内的熵减少,不论是电能、机械能等非热能做功(通常不能避免热效应)都不能使绝热系统内的熵减少,熵增原理准确的表述应为:“在等势面上,绝热系统内的熵永不减少”。

在信息论中,熵被用来衡量一个随机变量出现的期望值。

它代表了在被接收之前,信号传输过程中损失的信息量,又被称为信息熵。信息熵也称信源熵、平均自信息量。在 1948年,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将热力学的熵,引入到信息论,因此它又被称为香农熵。

熵在生态学中亦是表示生物多样性的指标。

自然万物的生长衍化,其实都蕴藏在这自然天道之中。

香农作为信息论的鼻祖在信息处理界和计算机界以及投资界都是非常出名的大师。有些书把香农翻译成仙农或者申农,但在信息论的文献中几乎毫无例外地翻译成香农。香农是位天才式的科研人物,具有传奇色彩,他的生平很独特,科研之路非常顺利。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6日),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被誉为信息论的创始人。[1][2]香农是密歇根大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香农孩提时期仰慕的英雄是托马斯?爱迪生,后来他才知道自己是托马斯?爱迪生的远房亲戚。他们都是约翰?欧格登(John Ogden)的后裔。约翰?欧格登是一个殖民领袖,也是许多杰出人物的先祖。

1948 年,香农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不仅如此,香农还被认为是数字计算机理论和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创始人。

1937 年,21 岁的香农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也在麻省理理工学院当微分差动仪的维修工,微分差动仪就是模拟计算机,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计算一次数学题一般需要准备一天的时间。在工作中,香农在密歇根大学里选修过布尔代数,通过布尔代数提出了数字计算机实现方式,他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将布尔代数应用于电子领域,能够构建并解决任何逻辑和数值关系,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具水平的硕士论文之一。论文一鸣惊人,在当时的美国学术界震动不小。应该说,香农是几位数字计算机的鼻祖之一,可惜后来没有在计算机研究上进一步发展。香农的数字计算机体系比模拟计算机系统先进多了,在他 21 岁时已经成为了美国科技界的一位新星。

在 1937 年硕士论文的基础上,香农在 1938 年发行的TransactionsoftheAmericanInstituteofElectricalEngineers 上发表了著名论文“A Symbolic Analysis of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在这篇论文中,香农证明了布尔代数和二进制算术可以简化当时在电话交换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机电继电器的设计。然后,香农扩展了这个概念,证明了基于机电继电器的电路能用于模拟和解决布尔代数问题。

用电子开关模拟布尔逻辑运算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思路,香农的工作成为数字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石,完全取代了之前盛行的 ad hoc 方法。Vannevar Bush 建议香农将类似的数学方法应用于孟德尔遗传学,香农接受了这个建议,写出了 An Algebra for Theoretical Genetics。凭此论文,香农于 1940 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39 年,麻省理理工学院模拟计算机的开发者布什教授认为香农是一种天才,同时也是一位通才,认为香农的才华可以在许多领域施展。布什教授收香农为博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 DNA 的遗传学研究课题。香农没有学习过遗传学,阅读了一些资料以后写了一些论文出来。布什教授把香农的论文悄悄地拿给遗传学家看,都说香农的理论有创见性,有价值,对遗传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香农的博士研究方向是遗传学,博士论文通过以后再也没有搞遗传学方向。

他的论文由于没有发表在遗传学的专业刊物上,过了 5~10年人们才发现香农在遗传学领域的贡献,真是一大奇迹。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1 06:45

1940 年,香农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在那里香农有很多机会与当时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交流,比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赫尔曼?外尔和约翰?冯?诺伊曼,现代信息论的思想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1940 年 1 月香农与诺玛在波士顿结婚,然后两人来到了贝尔实验室作了短期的研究工作。然后去了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的工作。那儿是爱因斯坦、哥德尔、冯?诺依曼等顶尖科学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后来香农在数学家、物理学家赫尔曼?外尔手来作博士后研究生,研究课题是拓扑学。但香农在拓扑学领域没有做出成绩。随后香农又在数学家华伦?菲佛一起合作研究炮弹的发射轨迹。由于这期间香农与诺玛离婚,精神打击比较大,没有做完炮弹发射轨迹的研究,同年被贝尔实验室邀请去工作。从此,香农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15年。

二战期间,英国政府与贝尔实验室有一项 X 计划,共同研究无线电加密问题,投入的研究人员的数量足可以与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相比。香农和英国的著名数学家图灵都参加了 X 计划的研究。

1943 年图灵访问贝尔实验室纽约分部。图灵和香农每天都在实验室的咖啡厅长谈。这期间香农告诉图灵他正在研究测量信息的方法,信息单位取名为 Bit(比特)。其实香农、图灵和诺依曼三位科学家被定义为电子数字计算机之父,都对近代的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和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作出过重要贡献。香农年青的时候与许多名人和名家都交往过,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1939 年~1943 年在参与 X 计划时,香农已经在考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怎么让在噪声干扰下能够正常地传输信息?这是当时香农研究的课题。直到 1948年,贝尔实验室的同事们才知道香农的这项秘密研究,都催促他赶快发表,于是在 1948 年以《通讯传播的数学理论》名称把论文发表在贝尔实验室的技术杂志上,当时香农只有32 岁。此篇论文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信息论。

1948 年 12 月开始与贝尔实验室里雷达研究的实验员贝蒂约会来往,并且次年 3 月结婚,真是双喜临门。

1956 年香农原定短期回到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作短期的教学活动。没有想到这回香农夫妇喜欢上了麻省工学院的环境,特别是郊外环境,决定不再回到贝尔实验室了。香农主要认为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 15 年已经失去了工作热情,没有了新鲜感,想换一个环境工作。贝尔实验室当然不愿意放人,给香农加薪也没有留住香农。但是香农在麻省工学院干了几个月的教学以后认为没有意义,不想再搞教学了,向院方提出不搞教学的要求,麻省工学院也同意了。

1956 年香农在达特茅斯组织举办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重要学术会议。标志着香农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人工智能方面。这年香农刚好 40 岁。可是没有几年香农突然转向了金融投资,开始做起股票来,对一切原来的科学研究全不感兴趣了。为了专职研究股票投资,香农在 40 几岁就主动提出提前退休,任何人让他干一些原来的科学研究的事情都不想干。原来他在后来 35 年间默默地研究股票投资,并组织了投资基金,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 30%左右,比巴菲特还要高一些。由于香农很低调,主要为了研究股市,没有在股票市场上抛头露面,到了老年时由于得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已经没有办法写东西了。并且以前写的东西也寻找不到放在什么地方了,所以香农的投资秘密许多地方不被人知,实在遗憾。在《财富公式》一书中,提供了香农一些投资方面的轶事。我们可以从这些轶事中体会到香农的投资风格和手法。

在 1956 年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以前,香农已经发表了 78篇论文。1958 年香农被麻省理工学院凭为终身教授,从 1958年到1974年,香农只发表了9篇论文。从1974年以后的10年间,香农只发表了 1 篇论文,之后香农得了老年痴呆症,彻底停止了学术研究。香农是一位为兴趣研究和写作的人,兴趣广泛但持续时候短。他有许多论文写出来没有发表,这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遗憾。

尽管香农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提前退休了,但他在1966~1971 年之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过几次关于投资问题的讲座,来的人很多,不得不改在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礼堂举行。当然在参加香农讲座的人中不会缺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名鼎鼎的市场有效性理论的鼻祖萨缪尔森教授。香农主要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在震荡市中赚钱。按一般人的做法是高抛低吸,上涨时做多,下跌时做空,做到顺势而为就可以了。

可是香农描述了一种从随机游走中赚钱的一种方式。香农首先让听众设想有一只上窜下跳的股票,价格不停在波动,我们根本不能预测这只股票的最终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赚钱?香农提供了一种很独特的方法。香农采用了始终半仓的持股方式,来解决震荡游走市的赚钱问题。例如,本金为1000美元,先买股票500元。这样股票资本为500元,现金为 500 元,刚好是半仓。如果第二天下跌了 50%,那么股票的价值从500元降到了250元,香农就把500元的现象拿来加仓,加仓 125 元的股票,这样股票的价值为 375 元,现金也为 375 元,又保持 50%的仓位。如果第三天股票大涨了 100%,上涨到了原来买入股票的价位,那么 375 元的股票市值就变成了 750 元,加上现金 375 元,一共资产有 1125元,反而赚了 125 美元。然后又把股票平仓一部分,让股票和现金各占一半,分别为 562.5 元。

在这个例子中,香农把现金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其它股票当成投资组合品种。这是香农投资的一大特色。香农把他的这种股票保持半仓的投资组合模拟应用到当时震荡股市里,获得了很高的收益。这让同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缪尔森教授非常震惊。按市场有效性理论,没有人能够战胜市场。如果说香农这套理论成立,那么萨缪尔森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将彻地破产了。

下图是香农提供的模拟交易图,显示出在震荡行情里收益情况相当好。

当投资演讲结束以后,人们开始提问。有人问香农,他否采用了此投资手法应用于现实的股市里。香农回答说,美国的交易费用和税收太多,如果这样做短线在现实的股市里光是费用就受不了,所以他没有这样做。不过他说,如果行情出现了巨大的震荡行情,这种半仓的投资方式是可行的。

道升出于好奇,把香农的半仓手法应用于上证指数,发现交易结果并不好,而且让人失望。下图是利用上证指数周K 线上的数据做出来的,然后在电子表格中生成的图表。

从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开盘,开价盘为96点左右,我们就规定起始本金为 96 元。我们以本金 96 元开始投资上证指数。如果是满仓投资入不平仓,那么盈利曲线与上证指数走势完全一样,并且重合在一起;如果是半仓持股不动,则应该差不多是上证指数幅度的一半;如果采取香农的半仓策略,每天调整仓位,始终让股票与现金保持对半,那么收益曲线的幅度要小得多,的确让人失败。不过由于在上证指数上不容易看出来出香农半仓投资方法到底对多头有利还是对空投有利,道升使用了正弦波曲线来模拟香农的半仓投资方法,结果令人惊讶!香农这种半仓操作法根本没有投资优势,只是把投资规模减小了,并没有起到投资的优化作用。道升感觉到迷惑,有一个猜想,看来香农当年由于没有个人计算机这样的高效计算工具和模拟工具,使用手工计算方法的确有些困难,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和寻找到问题所在。所以道升基本上肯定,香农的半仓投资方法运载于巨大的波浪震荡可能还有些意思,但从防范风险上看,如果真的市场发疯了,最好还是退出市场观望,因为当市场疯狂时谁也不能确定和把握股市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涨跌方向。但不管怎么说,在现实的中国市场里,采取香农的半仓操作原则没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下图正弦谐函数以 3 元为轴心,正弦函数以幅度为 1 元的方式上下震荡,如果我们采用香农的半仓操作方式,每天都换仓,结果只是震荡幅度小了一些,并没有对投资产生积极的意义。当正弦线过 0 点时,香农的半仓收益曲线也过 0点,说明这种方法对多头和空头都没有趋向性。在图中 1 度一个象素点,共画出来了 720 度,曲线上共有 720 个点。

如果采取顺势而为的方式,例如在期货中可以双向开仓,那么在正弦波箱顶开空仓,在正弦波箱底开多仓,全部交易采取利滚利的方式,在不计手续费用时的收益曲线如下图所示,收益情况相当好。

以上香农半仓投资方式都是香农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的一种设想,但在实践中香农并没有运用这种半仓的手法。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1 20:23

36. 价值投资,长线是金答复误入期途 2014:前面第 25 节部分和第 31 节部分,有详细讲到我自己的交易系统,我称它为大突破策略,第 31节还有开多动力煤的图解,具体可返回去仔细查看。目前我正在以多橡胶多动煤多铝多棉花等实盘交易计录为例讲解我的大突破策略,有兴趣的话可实时跟随我的建议操作,但是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以后掌握了交易之道赚了很多钱的朋友,记得在有机会的时候多帮助他人,谢谢。

其实最好的帮助不一定是要直接给钱给物,有时候更重要的力量在于激发内因,授人以渔,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思想和心念之力,特别是对小孩子和学生们,兴趣和方法非常重要。前面提到,帮助人过程中发现,女生更喜欢文科,喜欢文学艺术;而男生更偏爱理科,喜欢天文物理,但是其实他们都错了,都偏而不全,失去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意义,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小说,让男孩女孩们都能在阅读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同时爱上文学艺术,和自然数理,并且明白它们原来和宇宙万物大道一样,是分形一体,阴阳和谐,相互交融的。目前我的寓乐流小说《空》在网上均可免费阅读:http://www.kanshu.com/files/article/html/60551/2526229.html,同时第一本小说《空之 X 幻想》已出版,只要是学生,在成都树舍环球中心店皆可免费领取,另外大家也可以直接在亚马逊网上看 kindle 电子书了,搜“空之 X 幻想”就可以。

好了,回答完了问题,继续讲自然天道之最-----科学定律之最---熵定律,继续讲它的创立者香农在投资方面的事。

1986 年 8 月美国《巴朗斯》报道了 1026 家共同基金的最新业绩,其中香农基金的利润位列第一名。巴菲特从 1965年购买哈撒韦公司时公司股价为 18 元,到了 1995 年时公司股价为 24000 元,在 30 年里收益率达到 27%。可是香农从50 年代后期到 1986 年,香农的股票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大约为 28%,比巴菲特还要高出 1%,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投资业绩,做过实盘大资金量操盘手的交易员会知道,船大难调头,方向感和资金控制力哪怕任何一方面稍微差一点点儿的,系统稳定性都会非常差。

香农一直以来想出一本书,以阐述自己的投资之道。但是香农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在论文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时他是不会发表的。许多人都猜测,正是由于香农这种精益求精的思想,在收益水平还没有达到香农的理想水平时,香农始终是不会写文章和著作的(可能对他这样的天才而言,稳定的年收益率 28%根本不值一提,但实际上这个复利率是什么概念呢,就相当于你只要存 1 万块闲钱在他的基金里,10 年以后你可以得到 12 万元,相比银行只有近 5000 元的收益,这其实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香农在1956 年来到麻省以后所写的论文越来越少,根本原因他已经被股市迷住了,放弃了原来在信息论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以提前退休的方式来专职搞自己喜欢的股票投资。

可是股市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市场,使用纯数学方式很难把股票市场的行为方式描述清楚。这样,股市刚好为香农这类惯用数学知识的人设置了障碍,让他们在传统的数学分析中难以自拨,陷入了困境。以道升来看,如果当初香农不使用自己习惯的数学来分析股市,而是使用孙子兵法这类军事思想来理解股市,那么香农在投资股票的生涯里不至于经过了 35 年的股票投资还没有写出书来。以香农这样的天才,应该是选择错了分析股票的工具,忽略了市场背后的冰山

----人性与市场的交互关系,没有把股市当成情绪化的市场,

而仅仅当成了可能使用数学工具分析和描述的市场。

香农曾经说过:“在某种程度上,投资类似于我平时做的交流工作和从杂音中提取出信号的工作。”他说聪明的投资者应该了解自身的优势,并且只在有优势的机会中投资。

对香农投资组合可发现,香农在晚年也主要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就是持有好股票不卖出。马科维兹是分散投资的学术鼻祖,并获得了诺贝尔奖,当他看到香农的投资组合时简直就是目瞪口呆,不可想象!因为香农把 81%的财产都投资到一只股票上,三只股票就达到了总资金的 98%。所以,香农基本上采用了集中投资的手法,只买成长性的明星股,有点像巴菲特的投资手法,并没有采纳马科维兹提倡的分散投资学说。

香农持有哈里森实验室的股票 32 年,年收益率在 29%,当初他买入时只有 1.28 美分,到卖出时 35 美元,增长近 3000倍,实现了香农夫妇梦想翻 11 倍的目标----2 的 11 次方=2048 倍。这是香农夫妇在 35 年前投身股市的时写下的承诺,他们办到了。

时间会帮助那些有梦想并且在正确方向上坚持的人,有些奇迹,所有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是对有志者而言,却是可以成功的。

香农最终成为一名长线投资的基本分析者,很像巴菲特的投资手法。他说技术分析让他感觉到是兢兢业业的技术员,聚精会神地与价格打交道,不过他认为这样做只是低效率地运用了重要的数据工作。所以香农强调:“通过评价公司的管理和预测市场,对公司的产品未来的需求来推测未来几年的收益增长。从长期来说,股票的价格随公司的收益的增长而增长。”因此,他很少关注价格的惯性波动。他强调:“在我看来,重要的数据不是过去几天或者几个月里股价如何变化,而是过去几年里公司收入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经常在坐标纸上画公司的利润曲线,并根据公司的利润曲线画出未来的发展曲线。并且也会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为了了解公司的管理层,香农夫妇经常走访上市公司,观察公司管理层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情况,也会为了了解群众对公司产品的反映,花钱买来一些食品请朋友一起来品尝,看他们对公司食品的评价。他会注意对现实生活中商品的观察和体会,从中寻找出股票投资的机会。这点很像后来非常成功的基金经理林奇的行为方式。总的来说,道升认为,香农最终放弃了他的单纯的数学分析和数学模型,向格雷厄姆、巴菲特、费雪看齐,着重发现未来几年或者几十年都有继续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然后集中资金投资在少数几家上市公司上,长期持有,让利润增长。香农的投资手法,感觉与巴菲特差不多,属于同类,应该算是海蚂蟥式的长线价值投资者。。。

这一方法我非常认同,选准方向,摸清背后驱动价格变化的真正趋势,长期持有,这叫价值投资,长线是金。

这也符合一个公理,就是这世界上骗子太多,傻子太少,所以一个傻子常常要被无数的骗子骗无数次;但是骗子再厉害,他也只能骗所有人一时,或者骗某些人一世(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他永远无法欺骗所有人所有的时间。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学会用长线的角度去看趋势,庄家再厉害再会做骗线,他也最多骗你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骗不了你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对长线是金的投资者而言,只是捧着金钵盂收钱而已,庄家辛苦操盘,只是为他打工而已。

不过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事情远比投资赚钱更重要,相对赚钱本身而言,香农没有把自己在投资之道方面领悟的一些道理以出书的方式总结出来留给后世,其实颇为可惜。不过一个人一辈子不用太完美,仅仅是他早期在熵方面的一些开创性研究,就给后世的人类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足以名垂千古,相比之下,他后半生的时间浪费在投资上实在是太可惜了,投资这种简单的小事,交给巴菲特之流去做就可以了,或许全心搞科研的话,香农其实可以在科学界走得更远。不过这也是人性的弱点决定的,金钱是魔鬼,它迷惑和诱导了人的兴趣,让人不知不觉沉迷于市场,难以自拔。

下面我还是回归到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继续讲讲自然天道,讲讲为什么熵定理那么重要。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1 20:32

37. 上帝与物理---细讲熵增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表述方式三种: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即无法制造第一类永动机;2)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变为功,即无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3)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

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总是说这不可能那不可能,不可能还有什么用吗?因为科学家探索了不可能达到的事,也即为后来的人们指明了方向,这里是穷途末路了,须另找道路。

这也是一种探索的极限,像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光速的不可逾越性,量子统计中粒子的不可区分性,量子力学中不可能同时测准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等,都带来了物理学理论的巨大发展。

而热力学的这二个定律为世界奠定了基础,后来的一切推论几乎可以认为都是建立在这二个定律上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在宇宙间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其形式可以转化,但数值永远相等。而第二定律则说明能量转化是有方向的,实际上反映的是有序能量和无序能量:有序能量可以全部无条件的转化为无序能量,而无序能量全部转为化有序能量是不可能的或有条件的。像我们把一杯水倒进大海,是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而要从大海里捞出原来的那杯水是不可能的事。或者如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分子状态就是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变,而要把玻璃杯复原为原来的样子,则要花费的力气(做功)是几乎非常之大。也就是说有序能量转化为无序能量后势必造成做功本领的减小,甚至完全丧失,即导致能量的贬值。而能量的贬值却与能量的守恒并行不悖,根源就在于熵的增长。

物质的平衡态就取决于能量和熵相互竞争的结果。简单的说,能量是有序结构的支柱,而熵则是无序结构的靠山。

一涉及热现象,本质上都是不可逆的,对时间反演的对称性荡然无存,可以说几乎所有表象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可逆性。而不可逆过程导致的正是一种时间的单向性,这就是时间之矢。但有一点得指出,仅当一个系统的行为具有足够的随机性时,该系统的描述中,才可能有过去和未来间的区别,因此才可能有不可逆性,时间之矢才得以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爱因斯坦也承认熵定理是科学定律之最,科学最高定律。

在等势面上,熵增原理反映了非热能与热能之间的转换具有方向性,即非热能转变为热能效率可以 100%,而热能转变成非热能时效率则小于 100%(转换效率与温差成正比),这种规律制约着自然界能源的演变方向,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巨大;在重力场中,热流方向由体系的势焓(势能+焓)差决定,即热量自动地从高势焓区传导至低势焓区,当出现高势焓区低温和低势焓区高温时,热量自动地从低温区传导至高温区,且不需付出其它代价,即绝对熵减过程。显然熵所描述的能量转化规律比能量守恒定律更重要,通俗地讲:熵定律是"老板",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而能量守恒定律是"出纳",负责收支平衡,所以说熵定律是自然界的最高定律。

恩格斯曾多次指出:“放射到太空中去的热一定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它能够重新集结和活动起来”,这就是“热环论”的早期构想。科学家们通过长期对熵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热环论”(又可称“热动论”),完成了恩格斯的遗愿。

热环论指出:可压缩流体的静力学方程,即势焓(势能+焓)平衡规律指出,在引力场中,相同质量的流质其拥有的势焓值均为同一常数,这就意味着当流质势能大时其焓值小(温度低),相反,当势能小时其焓值大(温度高),如果星体中心的势焓值比外围低时,引力将迫使外围低温区热量向中心高温区传导转移,以趋于势焓平衡。又根据热辐射定律可知,热辐射仅由温度决定,不受引力影响。上述两类因素是热循环的动力,即热量在引力的帮助下从低温 3k 传导至高温亿万 k(太空中或星体内部都存在着温度梯度这个客观事实),再以辐射的方式逸散到太空中去,就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热环论"描述的现象。

以白矮星为例,白矮星内部无热源发光是因为星体引力能从太空云集低温热能。任何星体与太空间都存在着相反的热循环转移过程,即使是具有内部热源的星体也叠加着上述热循环过程(比如恒星的聚变热源)。

热环论,是有一种美好的因素为前提才提出来的,但提出后同样发现,规律就是规律,不会以意志为转移...也许真的存在这个“好”的结果,不过也同样存在两种“坏”的结局:热环论与热寂说正相反,可以推导出的是宇宙的“冷寂”或“大坍塌”...比如星体一样会不断压缩变小,周围也就会不断的增加低温区,低温区的热转移不会或不足以使高温区的质量和体积增加(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反而会加剧高温区的消耗,加快热辐射的损耗(“恶性循环”,这么看,还是逃不脱“熵增”的“魔咒”:一切都在向无序方向进行,整体的无序里必然会有局部的有序现象...)。如果整个宇宙的质量不足以叠加出足够强的引力,星体会越来越孤立而变为一片“冷寂”景象,如果质量足够,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宇宙体积会因为引力而收缩——大坍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宇宙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更大的天体,宇宙也会进入“热寂”的混沌过程,可以说就是“奇点”的形成过程,然后不断量变导致质变(超高度的压缩,达到一个“度”,触发更深层的能量释放,导致爆炸,然后释放出新的“基本粒子”...),这就是“奇点爆炸”,如此循环。

引力还是“熵增”现象—这就是著名的“热寂说。

可以看出,引力同样可以解释为“熵增”现象:质量的引力把原来的物质从低温加热到高温,这个加热的能量来自物质本身也就是质量的消耗(有可能来自原子核的质量减少,也可能来自电子能级的消耗等因素,下面有分析)。但宇宙的质量一开始怎么来的?至今还在假设当中,这也就是宇宙的诞生之谜。不过能推断出的就是:宇宙这些“天生”的质量其实就是“负熵”,宇宙一直都是在“负熵”变“正熵”的过程,即质量消耗而变为热能的过程,所以宇宙如果还有质量,就不会是我们所说的“死亡终结”,有质量就可以创造热能,从而获得非热能形式的能量。所以质量的引力把原来的物质从低温加热到高温,并不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性把热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而是消耗了自身获得热能,由熵增而变高温的(这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所有能量的本源)。而把热能还原为质量,而不引起其他影响的,才是“绝对熵减”。

宇宙某一区域的有序增加,总是以另一处无序的增加为代价的。物理学家们用熵来给无序定量,实验证明,一个系统中的总体的熵从来不会减少。假如一系统与其环境隔离开了,那么该系统内的任何变化都会无情地使熵值增大,最后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任何变化,整个系统就会达到一种热力平衡的状态。

现在假设宇宙真有一个有限的有序量,而且是在不可逆转地向着无序变化,最后达到热力学平衡,那么可以得出二个推论。推论一是,宇宙最终会死去,消沉在它自己的熵里。

这个推论物理学上称之为“热死”。推论二是,宇宙不可能已有无限的过去,假如真有,那么宇宙就会在无限远的时间以前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状态。结论:宇宙并非过去一直存在。

那么现在宇宙之所以还没有达到热力学平衡,是因为宇宙的无序化才进行了约 180 亿年,这过程离着完成还早。而且我们也可以明白,所有的星系为什么没有聚集起来,爆炸的力量把众星系炸散了,尽管现在它们离散的速度正在减小,但众星系重聚的时间还没有到来。显然空间和时间都是在大爆炸中从无中产生的,这样宇宙的年龄才是有限的。它有生有灭。至于它生灭之外的东西就是不可知的了。

英国有名的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写了一本《上帝与新物理学》的科普作品,详细介绍了当下的新物理学理论,并试图将上帝从物理学的地盘里驱逐出去,宗教坚持上帝创世纪,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任何事件都必须要有一个原因,不能无中生有,而宇宙中最终的那个原因就是上帝。在新物理学诞生之前,这种论证很难驳倒。但现在量子论出来说,事情并不一定需要原因,粒子的运动就没有原因。大爆炸也可以没有原因——宇宙原来是个免费的午餐。所以,经过一番探寻之后,戴维斯先生认为上帝不一定存在——至少是一个全知、全能、超自然的上帝不存在。

戴维斯反复在书中表述:“科学家面对大自然难以捉摸的美和精妙时,常常感到一种敬畏和惊奇。”他说生命的奥秘不在原子里,而在原子的缔合模式里,其模式即其组合方式。他认为量子论里的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的描述的概念(即波粒二象性)也是属于整体论的成功应用。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1 20:57

38.学会用科学数理法则来管理人欲---人类社会同样遵守熵定律

正如《生活就是这样》之《浪漫百年 4》第十九章“沟通文与理”及第二十章“科学与艺术”所写的一样,文理本相通。其实事物都有两面性,波粒二象性是个很好的例子,人的音乐建筑艺术,其实也隐藏了曲线函数、频率变换等数学物理法则。

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常见到一种头尾相连的蛇的形象,例如古代北欧神话中的沃洛波罗斯的意思就是“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它头尾相衔,雌雄同体,盘绕着整个世界,象征“一切”、“完美”、“轮回”和“阴阳”,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现象,既是开始,也是结束。其实这便是天道循环之理。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有些东西,偶然之中,藏亦必然,的确是有些宿命因素在其中的。

而前面讲到,即便是香农这样的技术大牛,忽略了人欲对市场的影响,也一样难以尽悟。其实人欲也属于自然天道的一部分,忽视了人欲,也就难以明白投资之道。

前面章节也有说到,投资之道,或者说好的交易系统,它应该不仅仅是针对市场的,更多也应有针对投资者自身的心态管理。投资交易,更重要的不是赚钱,而在于修心养性。

学习投资,其实非常适合让人理解什么是天人合一,什

么是顺势而为。

自从西方科学界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后,对两者的对接尚无定论,但其实能量和物质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物质的消耗导致能量的增加,能量的积聚产生新的物质,即物耗能散,能聚物增。物质是能量积聚的实化产物,能量是物质消耗的虚化产物,两者是共通共融的,如阴阳矛盾转化,此消彼长的。有多少物质的消耗,就有多少能量的增加;相反,有多少能量的消耗,就有多少物质的增加;物质的增减和能量的减增是等量的,两者的总量是不变的,也就是物能转化守恒定律,也可以说是虚实转化定律,因为能量是无形的虚,而物质是有形的实。

人类社会也遵守同样的定律。人类所有活动最终归为物质创造或消耗活动,人类的物质创造或消耗行动是在欲望的驱使下经过智慧的指导下进行的和利害权衡下决定的,可以说是通过欲这个能量转化为利这个物质的。人欲是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就如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内驱力一样。欲是人类活动的能量,在其驱使下人类创造了物质,因此主观能动性就能转化为客观存在性,智力转化为物力,也就是能量转化为物质,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原理。因此人类活动也是符合物能转化定律的,联系上述结论,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是遵守同一定律的,因此可以称为物人同律定律或叫天人合一定律。从这点上说,中国古人将自然和人类对照互通分析来预测人类命运的周易和易经等玄学,也可能是科学的,因为天人是合一的,是遵循共同规律的,可以将人类前程比照自然相生相克的规律进行预测,于是风水学,算卦学就应运而生了,而且据说有相当的准确度和有效度,因此流传几千年而未灭,或许某种程度上可以以此解释清楚迷信鬼灵精怪、宗教神话等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因为灵性或者灵魂也许就是纯能量的显现。因此人类和动物及自然无机物是共通的。

综上所述,如中医是粗略的经验积累,而西医是细化的实验科学,但是经验和科学殊途同归,都能治病救人一样,人类的认识规律是从模糊感知的经验,到精确实验分析的科学,最终大彻大悟后发现两者认识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结论将归为一样的,最终对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归结回到中国古人所总结出的周易中所说的天人合一,阴阳转化,一生二,二生四,。。。一直裂变下去,构成宇宙,也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不断演化从而生万物的结论;太极就是原始能量,两仪就是初始物质,也就是后来科学界发现的正物质和反物质,相互之间通过能量来转化作用,刚开始先由能量积聚整合生成原始物质,之后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从而显示出物能转化定律。可见经验感知的宏观和科学验证的微观是同构同律的,这可以通过科学界最新发现的研究结论与几千年前的周易的定论比照来得到证实的。

因此从上述认识律上说,精明和糊涂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如买股票经过精确综合分析后与通过投飞镖选出的组合最后收益率是一样的,傻与精是等效的,难得糊涂就是最大智慧;在人类社会交往中舍就是得,从而也证实了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俗语,因此利人就是利己,要互利互惠,在容害给利中和谐共存,容害就是减小互斥作用,给利就是增加互吸作用,这也是家庭、团体、社会及国家间共存之道,而不是损人利己,互相残杀,最后同归于尽。

智力转化为物力的原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后,形成智力,将之指导物质创造的实践,形成策略,也就是因势利导(这个成语高度概括了人类遵循物能守恒定律下的策略,也体现了天人合一定律,可以从物质的势力和人类的利益权衡对比中分析预测未来趋势),也就是从律到策的转化过程,循规律,成策略,来影响物质创造的过程,律策兼是人欲这个能量转化为利益这个物质的手段,前者是自然规律,后者是社会规律。

人欲起作用的原理是:人欲可以分为贪婪和惧怕,前者往往涉及暂时次要利益,而后者往往涉及长期主要利益,因此在人类社会中往往通过对这两个欲点进行刺激来进行管理的,使人在追求利益诱惑或躲避恐惧的权衡中进行物质利益的创造,规避惰性,在消耗自己能量进行物质创造服务别人(可称为损己为人)中互惠互利,这就是分配机制的作用所在,也是欲的作用机制。这与自然无机物的作用与反作用相互转化,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强弱大小高低的相互转化等中的熵的作用机制相当,都是在进行着物能的转化,从这点上说,人类的欲与自然的熵是等效的,是统一的,都是促使物质衰亡的。

原引他人思考的一些问题:能量最根本的性质是什么呢?且说它是热,热(先说分子运动产生的热)本身只可以在物质间传播,并且它的传播是直接的,热能改变内能,那么它本身就是能的量;且说它是日常的力,它也是在物质间传播,但引力磁力却能穿过真空,可真空中是什么也没有呢,还是有没观测到的物质,如果什么也没有,那么就说明能量可以无介质传播;再说电,它能与磁产热,它遇电阻也能产热,那么间接说电也是一种能;再说光,光能载热,光子也能穿真空传播,光本身单独是量子能呢还是只使电子迁跃传递能呢?光子使电子迁跃,电子迁跃又产光,激发态回到基态中间还有能量亏损,亏损出引力波能呢还是其它波的能?结合光电磁热力来说,它们之间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呢?相反来看,惯性又是以什么原因和自然力对抗呢?不论夸克还是星系只要有速度就有能量,那么质量上的速度和能量之间是不是就只是链条关系呢,电子绕核不停运动,能量哪来?夸克和反夸克一结合就让核子有无限能量致使电子绕核了吗?光子是能量最小单位的载体吗?温度和压强又为什么关系着能量传播的速度,绝对零度下物质就只有最低能量吗?按照现在的理论,量子不能完全静止哪怕是在最小摆动,那么不可能有绝对零度,看来只有最大最小的极限没有无限一说了?那么为什么说奇点的质量无限?它内部的压强那么大,哪里来的能量致使它爆炸呢?如果它的质量无限,那么它应该现在还没停止爆发,可事实不支持,宇宙有尽头时间也有尽头,从大爆炸到大挤压就这么无限循环吗?时间难道也是一份一份的量子化了吗?奇点的本事就是来把空间撑的无限大时间扯的无限长吗?宇宙不断扩张,能量不断扩散,星系越来越快的相互离开的加速度难道还是奇点给的吗?难道是相对某些参照物的超光速运动让惯性和时间重叠给我们开的玩笑吗?

顺便提一句,一个很有兴趣的东西,霍夫曼编码,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搜来学一学,其实每个人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都可以参考类似的权重决策树方法,当以自己有限的资源(无论是时间、资金、人力、风险控制等等)去面对市场无数的交易机会之时,对自己熟悉的交易模式进行重新梳理赋权,做出相应的最优组合策略进行投资组合决策,具体方法太多,就不一一细讲了。

1951 年,霍夫曼和他在 MIT 信息論的同學得選擇是完成學期報告還是期末考試。導師 Robert M. Fano 給學期報告題目是,尋找最有效的二進制編碼。由於無法證明哪個已有編碼是最有效的,霍夫曼放棄對已有編碼的研究,轉向新的探索,最終發現了基於有序頻率二叉樹編碼的想法,並很快證明了這個方法是最有效的。

由於這個算法,學生终于青出於藍,超過了他那曾經和信息論創立者克劳德·香农共同研究過類似編碼的導師。霍夫曼使用自底向上的方法構建二叉樹,避免了次優算法香農-范諾編碼的最大弊端──自頂向下構建樹。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5-27 18:10

那些自然天道的逻辑数理公式太复杂了,不说了,还是说说最简单的期货交易。

除了之前一直说的,这两周可在 13600 捡回多橡胶(我太忙,没交易成,不过有朋友按我的大突破计划交易,目前一周内又已赚了超 50%),另外现在还可以多棉花、菜粕等。因时间有限,不多说了,信我者自行交易,赚了记得助人为乐,多行善事。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