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简单」的意思是说作为频域上的函数,它只集中在很小一块区域内,而很大一部分数值都接近于零。例如下图是一张人脸和它对应的傅立叶变换,可以看出,所有的频域信号差不多都分布在中心周围,而大部分周边区域都是黑色的(即零)。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5681.jpg{EIMAGE}

一个信号可能在空域上显得内容丰富,但是当它在频域上被重新表达出来的时候,往往就在大多数区域接近于零。

反过来这个关系也是对称的:一个空域上大多数区域接近于零的信号,在频域上通常都会占据绝大多数频率。如图: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5698.jpg{EIMAGE}其实任何信息的时空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是不能同时被无限提高。

一种波动在频率上被我们辨认得越精确,在空间中的位置就显得越模糊,反之亦然。

这一规律对于任何熟悉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人来说都是熟知的,因为它为信号处理建立了牢不可破的边界,也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它发展的方向。既然时空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不能同时无限小,那人们总可以去研究那些在时空分布和频率分布都尽量集中的信号,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信号的「原子」,它们本身有不确定性原理所允许的最好的分辨率,而一切其他信号都可以在时空和频率上分解为这些原子的叠加。这一思路在四十年代被 D. Gabor (他后来因为发明全息摄影而获得了 1971 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所提出,成为整个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奠基性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

投资市场其实也是一样,最近在研究模糊集合在股市预测的应用,比如这两篇 paper(只推荐模糊学专家,一般人不必学了):APSObasedintegratedfunctionallinknetandintervaltype-2fuzzylogicsystemforpredictingstockmarket indicesAtype-2fuzzyrule-basedexpertsystemmodelforstock price analysis.其实只要懂得了天道之理,用计算机来预测股市真的太简单了。

类似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奇妙的事,道理也是一样的简单,比如:离散傅立叶变换之听声音破解电话号码http://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17210461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6-27 01:47

46. 学习是人生最有趣的事情之一----理解天道,理解混沌与分形

最近学习很辛苦,但是非常有乐趣。其实这个世界就是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世界,而有些乐趣,类似于精神意识层面理解了一些高层次的自然天道的愉悦和快乐,是其它肉身物质享受的快感完全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之前做慈善扶助时一个很深的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授人以渔,点石成金。那些真正能够触动灵魂打动人心点化他人的东西,其实都不是那些物质上的享受或赠予,而更多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心念。

我觉得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到英国来学习人工智能博士课程,让我有机会细细体会和品味很多以前在电信或INTEL或电子 10 所工作时根本无暇体会和无法细嚼慢咽的宇宙天道的快乐。

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像牛顿或香农一样的大牛,但是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高更远地看清楚这个世界,更好地体会生而为人的忙碌和渺小,无疑让我感到无比巨大的幸福。

什么是天道?

如果你曾经仰望天空,或者观察连绵起伏的群山,你就会有所感悟:大自然中反复出现而又变化无穷的事物让人兴奋,又让人迷恋,自然的模式是那么令人熟悉又出人意料:天空中的云层似乎都是一样的,但是又各有不同,起伏的山峦似乎都是一样的,但是也各有不同。

“分形(Fractal)”一词首先是由数学家芒得布罗特(Mandelbrot)提出的,如今已经广泛地被用于混沌理论中。

在中英文词典中,Fractal 的意思是:(经典几何学中没有表示的)不规则碎片形。

分形指的是自组织系统中,物质或运动的自我相似的轨迹、轨道、标志、形态和结构,通常以结构作为统称。分形可以在天上见到,地下看到,在我们的周围找到,在我们的身体中感觉到,可以说,分形无所不在。

自然分形的一个经典例子是海岸线。芒得布罗特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是极其复杂的问题: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假设我们用 1:1,000,000 的地图,可以根据图中海岸线的长度,扩大相应的比例,轻易的得出结论,但是如果使用1:10,000 的地图 又如何呢?我们会发现多了很多凹凸,重复刚才的步骤,就会发现,根据新的比例计算,海岸线变长了,如果使用 1:100 的比例如何?如果让你拿上卷尺徒步测 量,又会如何?如果具体到分子或者原子的级别,情况又是什么?芒得布罗特得出了惊人的结论:英国的海岸线无限长。

海岸线是海浪和其他地质力共同组成的自组织系统,是混沌的结果,这个系统在小的尺度上重复的形状,与大尺度上呈现的形状大体相当,或者说相似的模式。

一棵树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形状反映在不同的尺度上,也具有相似的模式:树干分成树枝,树枝又分成树叉………树叶在脉络上重复树干的模式。无论是大的尺度还是小的细节,树时时刻刻在创造着自我相似的记录,不可测的混沌活动创造并维持着这种模式。

“自我相似”的概念,整体上同时包括了个体的相似性(Similarity)和独特性(Different),就是说,自我相似本身涵盖了相似和不相似两个部分。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在自然界和人类思维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自我相似-----分形。

“自我相似”的分形,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即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混沌的。今天的科学家,可以使用计算机制作出由无数的机械的分型所组成的美丽图案,并且成为艺术品,无论是否有艺术价值,我们都必须承认,这是存在的。

佛经中云: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佛肯定比我们更早地知道,宇宙是混沌的,自然一直用自我相似的模式,通过正负反馈在微妙地改变着我们。

从微观上讲,我们本身也是一个分形,一个结构,一个分离点。我们接受祖先的基因,抑制或弘扬,然后传给下一代。

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自我相似(包括相似的部分和不相似的部分),是混沌自组织系统中所有复杂的反馈关系的产物,这些反馈关系联系并维系着整个世界,我们必须用全新的方式来观察。

不论是上帝还是魔鬼,也不论是商汤还是夏桀,自然,自然的分形,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我们无法改变。

我记得有一首歌曾经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见过许多象我一样的年轻人/

走阿走啊停下来那么伤心/

这个曾是他们想要改变的世界/

如今成了他们不可缺的一部分。

推荐一个视频,有助于理解世间最美的混沌与分形:

http://v.163.com/movie/2013/3/T/5/M8PTB0GHI_M8S520LT5.html另外上一张洛仑兹吸引子的蝴蝶翅膀和一些简单的分形图: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45.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46.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48.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49.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0.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2.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4.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5.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6.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57.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60.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62.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64.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66.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68.jpg{EIMAGE}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217836570.jpg{EIMAGE}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6-27 01:56

47. 寒窗十年磨一剑,一剑既出平天下其实决定一位学者或者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科学家自己的个性无疑是最为基本的。物理学家 M?费根鲍姆(M. Feigenbaum,1944-), 在其混沌理论研究上走出的成功之路,也许对每位青年学者会有所启迪。

1961 年,16 岁的费根鲍姆进入了纽约的城市学院学习。

他选择了电气工程专业。对此他有回忆文字:“在十岁或十一岁的时候,我……听说电气工程师是搞收音机的,还知道电气工程师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收入也不少。”[1]在这里他 3 年半修完了 5 年的课程。1964 年他得到了电气工程学士学位(BEE)。同年夏季,费根鲍姆进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他把主要精力用于选修物理学和数学。这时他开始研读康德等哲学家的著作。20 岁费根鲍姆开始阅读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科学家兼哲学家马赫的著作,也研究牛顿和伽利略的重要著述。1970 年费根鲍姆获得了他的高能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是色散关系。

博士毕业后,费根鲍姆到康奈尔大学做了 2 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这里,费根鲍姆认识了戴维?芬克尔斯坦(DavidFinkelstein)。费根鲍姆承认芬克尔斯坦对于根本问题的“真实思想”(real thinking)给了他很大的影响[2]。

1972-1974 年,费根鲍姆在弗吉尼亚理工专科学院度过了两年时光。他后来自己说:“在这种 2 年为期的职位里要做出像样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年以后你不得不开始担心下一步将去哪里?”[2]结束了在弗吉尼亚的工作之后,费根鲍姆迎来了一份长期的职务。卡拉瑟斯(P. Carruthers)要到洛斯阿拉莫斯担任物理学理论部的主任,费根鲍姆获得了加入他的研究团队的机会。费根鲍姆自己回忆:“我到了洛斯阿拉莫斯时,卡拉瑟斯认为我来的正是时候,也认为我是合适人选。(他让我研究)威尔逊(Ken Wilson)的重整化群思想是否可以解决湍流这个世纪老难题。”[2]正是这个问题引导他走向研究奇妙的混沌理论的正确方向。

20 世纪 70 年代,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在研究混沌问题。费根鲍姆意识到“确定性的模式不仅能产生古怪的结果,而且一定存在着一些人们可以探索并且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规律。”[1]经过探索,他发现:“对截然不同的函数进行叠代,在叠代过程转向混沌时,它们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它们都受到同一个数字的支配,这个数字就是 4.6692!”这就是一个费根鲍姆普适常数[1]。费根鲍姆对于自己的发现有过这样的描述:“回想起来,斯坦恩(P.Stein)他们已经定性地发现了周期倍增分叉现象,而我现在却能够定量地说明周期倍增分叉现象的规律。周期倍增分叉现象和规律的发现,大大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在他发现这个常数并意识到这个常数的意义时,他做了这样一件事:“那天晚上,我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我已经发现了一些真的不平凡的东西,我清楚,这将使我成为一个著名的人物。”[3]

对于费根鲍姆的成果,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与费根鲍姆的发现产生的影响相比,“想像不出近期有其他理论科学的发展能在如此宽广的领域间产生如此大范围的影响”,费根鲍姆的研究不仅影响了“纯粹的”理论研究,也影响了“十足的”应用研究[3]。而费根鲍姆在混沌理论研究上的巨大突破也给他带来了若干荣誉。

总结一下促使费根鲍姆成功的要素,以下几点不可忽视:第一,伯乐的赏识很重要。在卡拉瑟斯为费根鲍姆提供了长期的工作机会之前,费根鲍姆科研成果寥寥无几,但卡拉瑟斯仍注意到了这位善于思考的年轻人。没有卡拉瑟斯提供的青睐,费根鲍姆要获得成功十分艰难。

第二,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并非最先进的才是最好。

费根鲍姆当时用可编简单程序的袖珍计算器研究二次函数的叠代方程的倍周期分差现象。这样的计算器处理研究结果,比较缓慢。但“我很快领悟到,分叉间距应当是几何收敛的。

这使我能从上一个分叉点就预计到下一个分叉点的大概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我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我头一个领悟到了几何收敛。……我的计算器算得很慢,要不是领悟到了几何收敛的必要性,我的试验是做不下去的。我的几何收敛,是逼出来的。”[1]如果当时费根鲍姆利用的是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他的重大发现会在高速的计算中悄悄溜掉。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研究者个人的定力。从开始研究混沌理论到取得成功,费根鲍姆用了 6 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费根鲍姆几乎没有发表研究论文。心无旁骛地坚持自己正确的研究道路,不计当前的利益得失,这是费根鲍姆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个人因素。

纵观费根鲍姆的成功也让人产生感慨:有些制度,产生的结果与其预期往往截然其反。比如,在当下的中国,高校与研院所评价科研人员的水平与成就时,主要看其在某类期刊是否发表过论文以及发表过多少论文。这样的规定本意是鼓励科研人员做高水准的研究。但是,有时会淘汰掉像费根鲍姆这样还没有成为大师、但可以成为真正的科学大师的科学青年。

其实费的方式,也正是看作是投资市场以时间换空间的常见做法,有诗为证:

“寒窗十年磨一剑,一剑既出平天下。”费根鲍姆常数的存在反映了混沌演化过程中的有序性。

如何解释这个常数的重要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从一个规律滴水的水龙头开始,它的节奏是重复的“滴-滴-滴-滴…”,每一滴都跟前面的完全一样。然后我们将水龙头转开一点,水滴就会落得比之前快一些,而节奏也就相应变成了“滴-答,滴-答…”,每两滴才重复一次,前后两滴不止是大小不同,就连时间间隔也有些细微的变化。如果我们让水滴流得再稍微快一点,就会得到四滴的节奏“滴-答-滴-答…”。再快一点的话,则会产生八滴的节奏“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也就是说,不同形式的水滴数目一直加倍。

在数学模型中,这个过程会无限延续下去,节奏的周期会再变为十六滴、三十二滴、六十四滴等等。不过,想要产生周期加倍的现象,每次需要增加的水流速率却越来越小。

而在某一个流速下,周期加倍的发生率会变成无限大,此时,每一滴水都不会出现重复的模式,这就是混沌现象。

这种产生混沌的情节,称为“周期倍增级联”(Period-doubling cascade),菲根鲍姆发现了一个可藉实验测量的特殊数字,它与每一个周期倍增级联都有关系,这个数字的值大约是 4.6692,称为菲根鲍姆常数δ,它的地位与π平起平坐,两者在数学以及数学与自然的关系中,似乎都有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其实投资市场和其它很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事物一样,也有固有的时间和空间规律,虽然人们还不能完全清楚地知道这个规律如何运作,但这个规律大量存在、持续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股市运行的任何阶段这个规律都存在,这就是投资之道。

但是,从某个固定级别去观察时间周期规律并不能持续存在,在一个固定级别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周期秩序与混沌的交替,如果这个阶段是有秩序的,下一个阶段几乎肯定是混沌的。同时当一个级别时间规律混沌时,在另外的级别又产生秩序。

时间周期与级别相关。江恩总是问:当下进行的是哪个循环?将要进行的是哪个循环?循环是什么?循环就是某级别的走势!只要能识别当下是什么级别的走势,就能知道该走势的运行会在何时结束。如果又知道波动率的计算方法,就可以知道该走势结束的点位。

时间周期连续预测的准确率。时间周期的规律是线性的,所以可以用矩阵,九方、轮中轮等工具预测,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但由于秩序与混沌的交替,在任何级别上预测时间都不可能 100%正确,正确率取决于该级别秩序与混沌的占比和相邻级别时间周期的共振耦合率,矩阵老师指出:矩阵推算的正确率在 70%以上,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我的大突破策略推荐采用不同时间周期共振原理。

很多人都知道时间周期预测时共振的更靠谱。但,正确的共振不是从历史的各种高低点用等距、特殊数字等方法确定的时间重合点,因为这里面没有逻辑关系,预测也很难有连续性,那种片段式的规律对预测没有任何帮助。各种特殊数字是由不同级别的时间周期混合而成的,所根本的规律不是这些数字,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找到特殊数字内部的规律。正确的共振是当下各级别走势结束时间的共振,如周线的结束时间和日线级别走势结束时间重合,同时 60 分钟级别也在那个时间里结束。那么这个时间点就很可靠。这个时间点各走势结束后,就会开启新的世界,因为大概率的是原来那些级别的秩序将会打乱,秩序会在其它级别出现。新的共振点和原来的共振点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时间规律的不精确性与精确抓拐点的可行性。时间规律是存在的,但不是精确的,否则市场就像天体运行轨迹一样被绝对预测。即便如此,我门还是有望抓住精确的转折点。

方法就是运用共振,不断深入,找到小级别走势时间结束的地方。这就涉及到走势结构的分解,类似缠论,其实大的确定的结构体,加上小的随机的细节形状,就构成了投资的趋势轨迹,这就和上面的分形图和我推荐的视频讲解的分形图计算机生成一样,其实是可以用模糊分形理论画出来的,只要你知道或者设计出近似逼近的结构规则和随机规则就行。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6-27 02:11

48. 学会构建和创造自己的交易系统混沌一词,作为科学术语,指的是貌似随机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在联系,一般称为秩序,或高级秩序等等。

通常,我们以线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去发现所谓的“非此即彼”的、“有因必有果”的“规律”-----在 Y=X+3中,如果 X=5,那么 Y=8;如果 X=7,那么 Y=10,这是“铁定”的,无论 X 如 何,Y 一定有一个唯一的对应的数值,Y随着 X 的变化形成一条线性的直线(如果公式有变化,也可能是曲线),这就是“规律”;如果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公里,那么 10 小时将行驶 600 公里,这也是“规律”;秋天过去了,将是冬天,这还是“规律”。

秩序则有所不同。

我们说电影院散场的观众是有“秩序”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场,而是指他们形成了某种“状态”,这种状态没有明显的“规律”可言,但是毫无疑问,因为这种状态,从总体上说,人们在以最快,最安全,最简单的方式离开电影院。

同样,排队购物的人们也是有秩序的,我们可以看到队伍毫不混乱,似乎形成了某种状态,但是你并不能用什么线性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队伍的形状------这种状态在随时变化,同时又处于相对的稳定中。

山峰、海岸线的形状也是有秩序的。它似乎有某种规律的表象,但是又具有绝对的单一性、独特性。

类似于雪花,树叶,一看大的结构,你就知道是它,但每一片它都不一样。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混沌”的状态,我们试图弄清:暴风雨,洪水,山峰,海岸线,股票价格走势,人体神经和血管所呈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图案。

混沌科学即是研究“隐藏的模式”、“细微的差别”和“事物的敏感性”的科学,是试图发现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事件背后所存在的“秩序”的科学。

联想一下股市 K 线,也是一样的。证券市场的价格运动形式,毫无疑问也属于时常混沌的状态。

其实只要掌握市场中的隐藏规则模式,即掌握了投资之道,但你要怎么悟道?如果你都不懂得悟得自然之天然大道,又如何悟得投资市场之小道?

所以原谅我经常要讲数学,虽然我数学也学得很烂,但确实不得不讲。

市场中的价格运动,本身由无数的交易者行为构成。每一个交易者都根据自己对某一事件或信息的判断做出交易的决定,对于同一事件或信息,不同交易者做出的反应并不相同,对于同方向的交易者,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即使程度相同,交易者交易的时间和价格也会有不同,因此,就价格运动的整体来说,几乎在所有的时间, 都是处于混沌状态的。

其实混沌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比如创造:在我们的社会,人们对“创造”的认识是有误解的:大多数人相信,他们自己并没有创造的能力,创造是属于上帝或者释迦牟尼等诸神,或者少数有天赋的人,比如哥白尼、达尔文,或者爱因斯坦,李白,贝多芬,达芬奇。

我们在潜意识中,和所受到的教育,都承认只有创造者本身才有那些不可控制的灵感,只有他们才可以表现出他们出色的创造能力。

然而,混沌理论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的:不仅自然可以自我创造,我们也可以自我创造。

在给冷水加热的过程中,由于热水比冷水轻,因此,容器底部的热水上升而上面的冷水下降,这样上上下下就 产生了混沌。混沌科学家发现,只要将水加热到一个特定程度(低于沸点的某个温度),水会自发地形成一种规则的旋涡,这个点被称为分离点,在此之后,系统就 可以自行转化为比较稳定的结构。

分离点表示水中一些反馈形成了一系列的稳定的结构。

反馈有两种,一是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将物质运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我们的身体就存在着负反馈的现象:当天气炎热的时候,身体会出汗降温;当天气寒冷的时候,身体会以发抖来产生热量。二是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正反馈的作用是将运动的效果放大,比如扬声器,将微弱的声音通过音响系统放大出来;有一句俗语可以说明人体的正反馈现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般自然的系统,如果单以正反馈或负反馈为主时,会显得杂乱无章,但是只要正负反馈相结合,一个新的平衡就会产生。

在混沌理论中,被加热的水的被称为“自组织系统”,它以一部分能量来换取一种稳定的结构,并同时创造出新的结构形态。类似的“自组织系统”有很多,比如太阳系,地球生态系统,人体内部组织,人类社会等等等等,充满了我们的生活。

同样地,股票市场也是一种“自组织系统”。

股票市场市场的能量是由交易行为产生的。一些信息会刺激市场,这些信息在产生和传播过程 中,对不同的交易者产生了不同影响------买进或者卖出,大量的交易或少量的交易。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价格会因为买盘的力量被提高,同样可能因为卖单 的力量被降低,而在另外一个时期,只要交易数量达到某种程度,买卖就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后来,这个平衡被其他信息打破,价格继续开始某种运动,趋势被重 新创造。

和热水自组织系统不同的是,股票市场存在着许多分离点,这些分离点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置,不断创造新的价格运动方向。

观察广场上行走的人们,我们可以想象到另外一个自组织行为。

人们试图向不同的方向行走,各自的速度和路线也不相同,每一个个体既要保持最简短的路线,又要避免和其他个体相碰撞,这是吸引(负反馈)和排斥(正反馈)的馈环。

正负反馈平衡时,人们创造了最佳的行为结果。

科学家们发现,人体内的 DNA 分子产生于地球早期的化学反应,这些 DNA 遵循着某些规则,对我们的身体变化起着引导的作用,而这些规则本身也同样由于身体的变化在不断地被改变,不断创造出新的模式。

因此,混沌的自组织系统,体现的是大自然的创造性。

混沌的、开放的自组织系统遍布我们全身,使我们能够对不断改变的环境作出创造性的反应。

生命的真理蕴涵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小的行为尺度可以通过分离点和一种被称为自我相似的形式,反映大的行为尺度。如果我们诚实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那么我们就可以看见整体的运动。

事实证明,创造并没有拒绝我们任何人------你,或者我,都具有创造性。

对人而言,创造就是超越我们的所知,到达“真理”。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社会的调教,这种调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看似美景的图画。长辈们用毋庸质疑的口吻,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的言行举止应该如何如何,我们被迫接受现实,接受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按照这些思维方式思考和行动。

思维方式的相同,使我们的生活局限于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的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负反馈的表 现。

当然,这种负反馈对社会安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这是我们生活的全部,那么我们就会面临着一种危险,我们会象巴普洛夫(Pavlov)[注 7]的狗 -------唾液腺对每一次铃声都会作出反映。

而整个社会充满了铃声!思维的定式使我们对世界、对未来的认识带有某种预期的确定性,因此对社会和现实产生曲解和偏见,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些曲解和偏见会妨碍我们领悟人生的真实和自然的真理。

什么是我们所指的“真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真理”被称为“道”,指的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为,无所不在的境界。

我们没有通向“道”的道路,无论通过技术、思考、逻辑还是训练。“道”无需我们同意或不同意,她囊括了我们的全部,每个人必须从其独特的生活中寻找到“道”。

在证券市场,创造性体现在思维模式方面,真理,即“道”,体现在行为模式方面。

老师们,或者市场本身,给了我们太多的捁桎,使我们不能够象孩子那样去思考。我们必须按照所谓的“市场常规”来考虑我们的交易行为,按照过去 的“市场记录”来确定我们的交易方案,我们必须在市场胜过他人,必须把交易成功率提高到 60%以上,必须,必须,等等,等等……….

可是真的需要这样吗?!

对于职业交易员来说,所谓的“抄底”、“逃顶”,无异于天方夜谈,在很多人津津乐道于此的同时,他们知道根本无须这么做,也做不到,他们需要的是在市场中获利,而不是做毫无意义的交易。

绝大多数职业交易员,凭的是直觉交易,并使用系统获利。

直觉,实际上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职业交易员利用市场经验,通过对市场结构和状态的本能的反映,利用系统的限制,达到获利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常人,严格地遵守系统条件,就是我们所说的创造性和“道”。

只要在交易过程中,能够把握创造性和“道”,获利便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浪漫主义者常把有创造性的人称为天才或者英雄,其实不然,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创造属于每一个人。

创造并非仅发生在传统观念中的领域内。当我们体验到真实的自我并与之相接触的时候,创造就可能存在:当我们内心的思维发生变化时,通过分离点和自我相似,我们的行为尺度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将富有创造性,那时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

记住:创造属于每一个人,你和我!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6-27 02:2649. 如何如前所述,像实现听音破密码一样用计算机模糊建模建自己的交易系统

真有兴趣学的,前面链接有给算法和程序,也有 paper名称可以自己下来学习。

但是其实你不需要懂计算机,因为人脑在模糊辨识上其实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电脑相反比电脑优异太多,我只要一眼就只秒判的 K 线图,电脑算半天也算不出正确的结果。

所以其实你只需要掌握基本的道理,就可以自己去领悟了。

我的交易系统,其实也就是我所创造的交易函数,它可以根据输入得出结果,尽量去逼近我心中认为的交易之道。

而你们细看我的交易记录,配合我的图文讲解,你就一样也能明白我的交易思路,你将它们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思路,也可以创造你的交易系统去逼近你心中认为的交易之道。

具体每个人的交易系统有多接近真理,接近市场规律,其结果就会有多让人满意。

这里面有很多基础的东西值得去学习,你才能有机会创造出你自己最好的交易系统。

这里也推荐一篇讲数学天道的东西,因为有朋友不喜欢我讲太多数学,就不细讲了,这篇讲得很清楚了,值得一读,如果你真想进步,花点儿时间把它读完是值得的,我就不细讲了: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5-07-04 06:33

50. 大道至简,中医最美---最复杂的算法,其实来源于最简单的生活

我推荐的数学内容也不错吧,其实学学基础的数学知识比学投资交易有趣得多,而且学好数学有助于投资系统建模。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就有之前我提到过的傅立叶变换、薛定谔方程和德布罗意方程,以及更加神奇的欧拉公式。

到了最后几名,创造者个个神人。欧拉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也是各领域(包含数学的所有分支及力学、光学、音响学、水利、天文、化学、医药等)最多著作的学者。数学史上称十八世纪为“欧拉时代”。欧拉出生于瑞士,31 岁丧失了右眼的视力,59 岁双眼失明,但他性格乐观,有惊人的记忆力及集中力。他一生谦逊,很少用自己的名字给他发现的东西命名。不过还是命名了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常数——e。

欧拉公式一般人无意间瞟一眼,也许发现不了它的神奇,但对专业人士而言,相信看到它时都会惊诧到合不拢嘴。高斯曾经说:“一个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公式而不感到它的魅力,他不可能成为数学家。”

这个公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没有任何多余的内容,将数学中最基本的 e、i、π放在了同一个式子中,同时加入了数学也是哲学中最重要的 0 和 1,再以简单的加号相连。

它是数学里最令人着迷的一个公式,它将数学里最重要的几个数字联系到了一起:两个超越数: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π,两个单位:虚数单位 i 和自然数的单位 1,以及被称为人类伟大发现之一的 0。数学家们评价它是“上帝创造的公式”。

这个公式是上帝写的么?其实大道至简,很多最神奇最奥妙无穷的算法,就蕴藏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计算机的多种复杂的遗传进化算法,其实都来源于最简单的生活。

又如一些简单的算法,也都蕴含了自然天道中数学迭代的循环大道在其中: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又称蚂蚁算法,是一种用来在图中寻找优化路径的机率型算法。它由Marco Dorigo 于 1992 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其灵感来源于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路径的行为。

微粒群算法,又称粒子群优化(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PSO),是由J.Kennedy和R.C.Eberhart等于 1995 年开发的一种演化计算技术,来源于对一个简化社会模型的模拟。PSO 算法最初是为了图形化的模拟鸟群优美而不可预测的运动。而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发现在群体中对信息的社会共享提供一个演化的优势,并以此作为开发算法的基础。

说到这里,我想顺便为中医正名,其实中国中医博大精深,暗含了天道循环之自然数理。中医其实就与之前我提到的宇宙分形大道完全相合,具有相似观分形特性:

分形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的”“碎形”,即实用定义 2: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叫分形;数学定义 1: 如果一个集合在欧氏空间中的豪斯道夫维数Dh 恒大于其拓扑维数 Dt,即 Dh>Dt,(Dh≥Dt), 则称该集合为分形集,简称为分形。分形是无特征长度(标度不变性)、自相似、自仿射、n 层次的,与传统中医原始相似分形那么一致协调!经典欧氏几何是规整光滑的几何 M=ld,其欧氏维数:d=logM/logl=Dt,都是整数(维)、分立、不连续的,如点是0维的,直线是1维的,平面是2维,空间立体是三维。而分形几何是不规则、粗糙的非欧几何。其维数出现了分数、小数点,介于整数维数 0,1,2,3 之间,还可是整数维。就象自然数之后发明了小数、分数,实数,无理数,虚数;现代音乐发明了 1/4 音阶一样。古老的阴阳五行藏象早就具有无特征标度、度量性,自相似,多层次,多相似,自仿射的相似观分形论的雏形。中西结合的新阴阳、五行、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八纲说等正被赋予现代科学的分维内涵。

1.1.分形的自相似性:是复杂系统的总体与部分,这部分与那部分之间的精细结构或性质所具有的相似性,或者说从整体中取出的局部(局域)能够体现整体的基本特征。即几何或非线性变换下的不变性:?诓煌?糯蟊妒?系男宰聪嗨啤0?负谓峁褂胄翁?⒐?獭⑿畔ⅰ⒐δ堋⑿灾省⒛芰俊⑽镏?组份)、时间、空间等特征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广义分形。自相似性的数学表示为:f(λr)=λαf(r),或 f(r)~rα。其中λ称为标度因子,α称为标度指数(分维),它描述了结构的空间性质。函数 f(r)是面积、体积、质量等占有数、量等性质的测度.阴阳、五行是相似的,并且是自相似的。此阴阳两部分先二分,再两分,依此(有)无限划分下去得到阴阳二分集。

此集合有自相似性,满足自相似集合的定义:是一有界集合,它包含 N 个不相重叠的子集,当其放大或缩小 r 倍后,仍与原集合重合,是最简单古老的中国分形集。三分阴阳也一样[6 ] ,就象著名的分形康托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