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唐朝是农耕民族汉人建立的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历史资料证明:唐朝建立者的民族属性毫无疑问是胡人(神州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外国人的称呼),即李唐王朝的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的后代。一言以蔽之,唐朝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经过高度汉化、但是仍保留民族特色的朝代。这一点唐和辽相似。

一、唐王朝统治者家族的血统唐王朝的血统已经清楚显示出他们属于突厥阿尔泰游牧民族。当然这里说的突厥人是当时北亚蒙古人种、信仰萨满的突厥,也就是后世蒙古人的前身,而并不是现在伊斯兰化且长相波斯化的那些突厥旁支。唐高祖李渊父系的七世祖名叫李暠,就是晋末张掖地区(月氏故地)西凉国的“凉武昭王”,西凉国是“鲜卑秃发”,后为南匈奴单于沮渠蒙逊吞并。

《魏书·列传》记载,西凉灭后李暠的后裔李翻投奔了阿尔泰山的柔然,曰:“翻,字士举(休屠),小字武疆(无者),奔伊吾(阿尔泰山),臣于蠕蠕(柔然汗国)。“

李翻的儿子后来投奔了拓跋北魏,为“镇西大将军”,从此在北魏一朝“大享名器,世业不殒”,世袭贵族名号。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另有“唐国公”称号。西魏的“八柱国”与后世努尔哈赤的“八和硕”有一样的文化内涵。

史载李虎娶妻“独孤氏”,独孤是西魏鲜卑帝族。李渊的皇后即李世民的生母也来自鲜卑,史称“窦皇后”。李世民也娶妻鲜卑,称“长孙氏”。唐帝室难觅一丝汉民族血缘成份。

渊起兵并非一人,这是与突厥始毕可汗联手干的。当时始毕可汗与李渊是君臣关系,他们可能还有血缘关系。史载李渊与始毕可汗有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皆可汗有之”。他们联手内侵,遵循着匈奴以来结盟南下的传统。由于有突厥可汗的武力撑腰,李渊顺利取得关中重地,突厥则满载而归。

二、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

唐太宗李世民会说突厥语是明白无误的。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时突厥颉利可汗率军攻入渭水便桥,秦王李世民迎战。在桥边李世民屏退左右,单独一人“与颉利可汗隔津而语,责以负约”。“太宗独与颉利临水交言,麾诸军却而阵焉”(《旧唐书》)。其时李世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有诱之以利,于是突厥人抽身引退,并相约几天后便桥再会。其后他们如约 而至,“刑白马,与颉利同盟于便桥之上”。

李世民说突厥语明矣,否则怎么可能“临水交言”呢?他们是完全的同类,他们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行为方式,有同样的文化背景。《隋唐嘉话》说,单雄信曾呼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为“胡儿”,李元吉小字亦叫三胡;《旧唐书》也说,李渊曾孙滕王李涉“状貌类胡”,就是说其状貌类同胡人。

史载突厥薛举可汗及部下常与李世民共同围猎,“太宗与之游猎驰射,无所间然”,于是突厥部众“咸愿效死”。如果李世民平时说汉语就不可能出现“无所间然”的情况。李世民频频狩猎,“狩与尧山”,“狩与岐山”,“狩与骊山”,不绝于史,这显然是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李世民策划宫廷政变,杀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夺得皇位,史称“玄武门事变”。

参与事变的五个主谋人物的姓名,也明白地显示出民族背景:长孙无忌,此人是后魏献帝之兄的后代,与李世民祖先一样也是世袭“柱国”,原姓拓拔,后改姓长孙,长孙无忌是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

房玄龄,此人是后魏镇远将军的后代,与长孙皇后是同宗。

尉迟敬德,原为突厥一骁将,善骑射,后来归降了李世民,成心腹。

屈突通,原为突厥将领,以勇武著称,后归降李世民,啜是“矢”的注音异写,一种贵族称号。

秦叔宝,此人悍勇异常,自称“不习文法”,可能一个汉字也不识,一句汉语也不懂。

《阙特勤碑》中有这样的话:“突厥的伯克们听命了可汗,为之征战了 50 年,向东征战到日出之地,直到靺鞨可汗之国,向西征战到铁门,降服了那里的所有国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唐太宗依靠的是草原民族的军事力量,在突厥人看来唐皇帝不过是入主汉人的突厥可汗。

当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他就与突厥贵族结为兄弟了,如突厥突利可汗(始毕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西突厥大渡(鞑靼)可汗,都是李世民的“安答”(蒙古语“兄弟”的读音),这些可汗死讯传来之时,太宗都为之摆朝举哀。

如果李世民不是突厥人就不会与之结拜,这是由游牧文化的特质决定了的。

三、唐朝为什么如此开放唐朝为什么显得比较开放?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

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

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突厥狼头纛,甚至不愿过宫廷生活,喜欢去草原游牧,结果被废黜。同样的事情北魏也发生 了,魏孝文帝太子元恂留恋草原竟不愿南下,被迫南下后又擅自北上,孝文帝大怒,把他废为庶人。两个太子的行为已经清楚地反映出他们的民族背景。

我们看到唐初的“刺史”(地方军政首领)为清一色的突厥人,并且都是世袭,那是游牧民族固有的氏族军事组织的影子,与辽金时代的“探马赤军”蒙元时代的“达鲁花赤”非常相似,这种军事制度并不来自农耕文化。

唐太宗的身份首先是突厥可汗,其次才是中原人的皇帝,两者主次分明,就像忽必烈首先是蒙古的大汗,其次才是神州的皇帝一样。

唐太宗昭陵有 14 个蕃王石像,唐高宗乾陵有 61 个,这种立蕃王石像的葬制不是汉民族固有的葬制,那是突厥墓前立杀人石习俗延续。突厥可汗墓前立杀人石代表他生前杀死的敌方首领。《阙特勤碑》有这样的话:“我为我父可汗立了杀人石,以无者可汗石列其首”。唐太宗立蕃王石像是对古老游牧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阙特勤碑》把“唐人”视作自己的远房兄弟,告诫突厥子孙引以为戒,不要去走唐人的汉化之路,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他们存在血缘认同。而《阙特勤碑》的立碑者竟是唐朝皇帝,汉文碑文竟是唐玄宗所撰,又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碑文中有“结为父子”之语,如果没有对突厥的认同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正因为唐朝皇帝是突厥血统,他们才会以极开放的心态面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国家,他们的眼光不局限于中原,他们有兴趣去开拓广阔的东北和西北,那里自古以来都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我们看到唐朝与游牧民族交往的那种深度和广度是汉民族创建的朝代从未有过的,因为统治者的血缘对其基本国策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唐朝皇帝的游牧民族血缘正是唐代开放大气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神州人一直在回避唐朝皇帝的血统来源,因为不愿看到大唐盛世与胡人的关系。当我们以此去阅读和思考《旧唐书》的时候,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6-12-07 03:55

《是什么让我遇见这样的你》:

我是宇宙间的尘埃

漂泊在这茫茫人海

偶然掉入谁的胸怀

多想从此不再离开

我是宇宙间的尘埃

微不足道的一种状态

偶然成了谁的最爱

多想相信永恒存在

是什么 让我遇见这样的你

是什么 让我不再怀疑自己

是什么 让我不再害怕失去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6-12-08 05:07

498.以人工智能的一阴一阳来讲解交易之道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分两种,一种是假的智能,就是计算机通过各种各样的算法,能够解决问题,像人一样给出一个决定的结果,但是机器本身并不理解这个问题的本质,也不能理解待解决问题的意义和关键思路及解决过程。无论多复杂,本身也只相当于一段代码,并不能看透问题,不能理解语义,只是能从一大堆杂乱的大数据中算出一个结果而已。

即便能用神经网络原理造出一个人工大脑,也只是一个能算数的人工大脑而已,并不会真正像人一样思考和交流,有自我意识。

另一种就是真正的智能,是能像人一样思考,有思想和精神,能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自发地创造思维去解决问题,并且能轻易与人交流,相当于是 symbolical brain,即具有symbol grounding 和 cognitive mapping 功能的,是懂语义能交流的,你给他说一个苹果,他立刻就能想到类似于水果或者智能手机,并且它有自我认识能力。人类最大的能力,其实在于共享智慧,但是这都是基于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没有语义的智能,其实不算真正的智能。而且它是有一定的自我驱动力的,不是你给它什么程序它就解决什么问题,而是它自发地能产生问题。比如像人和动物一样自然而然地对食物、温度有潜意识的需求并且潜意识里具体想了解和认识其它事物规律的好奇心。如果能制造出类似《星际迷航》中喜欢说“Resistance is futile 抵抗是无用的”的博格人,那才能算是有一点儿像真正人脑的人工智能了。

实际上现代的大多数人工智能技术都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离真正的第二阶段智能还差得很远。这两个阶段,有点像阴阳,目前人工智能的方向更多倾向于前面的阴面,更多在意解决问题的准确率,比如图像识别率,但并有触及到阳面比如让机器自发地思考为什么我要识别图像,以及要如何识别,识别出什么东西来以便去解决什么问题。

我的博士研究专业主要是在模糊插值方面,就是专注于前面说的第二阶段,更多研究的是像人的模糊语义的模糊逻辑。模糊逻辑和模糊系统具有一种固有的能力,它可以像人类自然语言一样去理解问题和逻辑推理,比貌似精确的传统数学其实反而更以全纳偏,中庸辨势,结果反而更为准确。

也这是国学推崇中庸之道的原因,因为事物本身是多面性和不断变易的,所以模糊逻辑反而更能准确表达。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个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其实和现实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的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我宁愿放弃高薪稳定的领导岗位,也愿意自己掏钱来学习人工智能,其实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每个人在物质追求达到一定程度当能够满足自己并不贪婪的极小的物欲追求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更多的思想精神方面的追求,会因此愿意放弃更多物质方面的追求和享受,而把有限的生命和时间更多投入到无限的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去。我来英国读博,就是希望借由对先进的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更多了解人类生与死的秘密,希望未来人类有机会能找到解脱死亡和让时间停止的方法(或者说穿越时空,超脱生死)。在有意识的学习能力面前,死亡已经逐渐成为文明进化的最大障碍。人类就象神化中的西西弗斯,每一轮文明的登顶,都会被死亡又砸回原地,让下一代文明又从零开始。哪果这一代文明不希望最终灭绝,势必要探索宇宙终极的生死秘密,才能斩断死亡,停止时间。而且现代生命的意义,已经从群体的生存延续,更多转化到个体的独立意识,比如明年俄罗斯要做的断头移植手术,如果成功,是不是意味着霍金这样的聪明头脑,只要不断移植到克隆的身体上,就可以永生不死?

最近看到一个借霍金之口推荐读英国物理学的贴子,觉得挺有意思,发现原来儿子想读的物理哲学专业居然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专业:

http://learning.sohu.com/20161207/n475185366.shtml

大道相通,其实投资之道也是如此。比如对交易行情的把握,其实和人工智能寻路搜索是很像的。当大的趋势确定,比如去年此时的双焦到现在涨了 3 倍多,回过头去看,中间这涨 3 倍的过程就像是一个黑盒子或者黑森林,入口和出口其实都是确定了的,就是宏观可控。但是中间涨起来的具体过程,其实就可以有无数种路线,是微不可测的。这就要用到空论所讲的科学的自然天道原理去寻路了。比如中枢辨势,以不同的时间周期去观照行情等等。黑森林很大,时间也很长,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全部森林的地图,只需要了解当前阶段视野内是安全有机会的可以继续向目标螺旋曲速前时就可以了。就像佛学所常讲的“活在当下” 一样,不需要清晰地知道所有全局的路径,只需要知道当前的状态就可以了,当时间走完这一年,回过头去看,所有的模糊可能的路线,就都经时间验证固化为唯一确定的一条行情线路。

人生亦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各样无数的可能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但最终的结果,每个人也都只有其唯一走过的一条时间之路而已。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6-12-10 05:25

499.以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和宇称不守恒来讲解空论交易之道的左旋左侧交易

一阴一阳谓之道。

事物都有两面性。比如最近的铁矿石合约,因为冬季雾霾钢铁限产,一方面钢材产量降低钢产的价格上涨会间接带动铁矿石上涨,另一方面钢材产量降低又会降低铁矿石需求带动铁矿石下跌,一种原因,产生两种力量或两个借口在博弈厮杀,最终无论什么结果表面上是纯阳或纯阴,实际上都是阴阳交互相互交融产生的阴阳变易的过程。

同样的,我们的交易策略,其实也应该是中庸辨势,以全纳偏,也是阴阳都有的。比如我前面已经明确说了,一方面近月合约多头主力仍然希望维持高位震荡直至交割,不给前面空单解脱机会,所以始终想维持价格中枢不破,那么只要中枢不破,仍可轻仓长持,这主要指的是前面长生命周期的长多单。

而与此同时,我前面也明确提出了,在现在这个时候可以高位做空铁矿石做中期空单拿一个冬季看看,这其实更多是针对短周期中短新空单而言的。很多人不理解这两种单子怎么我可以同时做,因为后面的中短空单其实和前面的长多单是完全相悖的啊,而且貌似是在逆势做左侧交易啊。但其实事实证明这已经是在做右侧交易,特别是有朋友在我的明确提示下精确抓捕到了近期的跌停并止盈(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趋势实际上是一种概率,但到底是左侧还是右侧只有时间可以唯一验证,在时间真正走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最终会如何,所以预测其实并不重要,追随时间的脚步顺势交易就好。是比如你背靠前高开空,如果破了新高,那你就是做的左侧交易,错了小止损无伤大雅;而如果破不了新高,实际上你就已经是在做右侧交易了,空论以时易空时频复用的精髓就是你如何合理地选择时空结构布局,以最小的可能的上拉止损风险去换取最大的可能的跌停盈利)。

《道德经》首篇所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玄”通“旋”,其实空论阴阳相生的螺旋 N 字结构曲速时频切换交易精髓,就完全是这句话在投资市场的一种理解和应用,具体见前面所讲的很多基础章节,空论其实就完全是在传统国学基础上我自己的一些领悟和融汇而已。

前面有多次讲过,好的资金管理,应该是阴阳交融,多空都有的,以不同的时间生命周期去观照同样的时空形态,自然可能出现长多单和中短空单并存的复合持仓状态,在当下这种高位震荡状态下很容易出现。而我们目前做的貌似左侧的中短空单,其实就像全部左旋的中微子一样,是一种自然天道选择的偏好,和长线稳妥的轻多单长持一样是非常合理而且类似于对称平衡的。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生来就处于阴和阳的交互作用之中。现实生活中物质欲望的诱惑,和精神世界中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其实从来就是一种与生具来的矛盾。无数读书人的梦想,是想成为一个学贯中西古今、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但是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你需要投入生命中很多的时间和去学习和研究,而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权谋。所以,当无数的艺术家在艺术领域达到巅峰之时,常常却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生活其它方面结果穷困潦倒,婚姻不幸,其画作等他死后才价值连城,但对他当时的生活已完全无助。

我们年轻的时候,离音乐或文学艺术梦想最近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最穷最忙甚至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后来等你功成名就了什么都轻松了,但是再也找不回当初那种最简单的快乐。

此外每个人年轻的时候拼命挣钱,老来又都花钱保命,这本身也是一种以时驭金,阴阳转换的过程。

这里,我以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和宇称不守恒来讲解交易之道。

在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有三个基本的对称方式:一个是粒子和反粒子互相对称,即对于粒子和反粒子,定律是相同的,这被称为电荷(C)对称;一个是空间反射对称,即同一种粒子之间互为镜像,它们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这叫宇称(P);一个是时间反演对称,即如果我们颠倒粒子的运动方向,粒子的运动是相同的,这被称为时间(T)对称。

我想着得讲一下宇称不守恒,因为其对称的打破带来了完美,正如我们交易顶部的的头肩顶底常常是以基本对称而不完全对称的方式走出背离和最终突破。请认真理解这句话,对领悟后期的铁矿石中短期顶部会有帮助。

先说什么是对称。

你照着镜子,你与镜子里的影像形成了一种对称关系。

对称,不仅是在镜子里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大自然里,也随处可见。蜂巢是由一个个正六边形对称排列组合而成的建筑物,每个正六边形大小统一、上下左右距离相等,这种结构最紧密有序,也最节省材料;蝴蝶左右翅膀的结构是对称的,就连翅膀上的图案与颜色也是对称的,因此它能够成为自然界最美丽的昆虫;所有的海螺都拥有奇妙的左右旋对称;人本身也是对称的,而且不止左右结构对称,双眼、双耳和左右脑的形状也是对称的,设想一个人少一只眼、或嘴歪在一边,那一定被认为不是很美的。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对称美推崇备至,对称的概念几乎已经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领域。建筑学中,建筑家们在规划、设计和建造形形色色的建筑时,总是离不开对称,那些流传千古的著名建筑物也大多是极具对称美的,比如中国的故宫、天坛、颐和园的长廊,埃及的大金字塔,罗马的角斗场。几何学中,有圆、椭圆、正方形、矩形、梯形、三角形、圆锥、圆柱等各种对称。代数中,有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对称、方程的对称函数,甚至还有专门关于对称性的数学理论——群论。

在晶体学中,对称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实,自然界中百分之百完全对称的东西极少,但晶体是个例外,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晶体都是严格对称的。晶体中的原子数目很大而且有严格的空间排列,如果任意画出一部分原子排列图,无论对此图进行平移、旋转还是左右互换,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都无法区分,也就是说,大部分晶体都具有平移对称、旋转对称、镜像对称的性质。比如,雪花具有六重旋转对称,就是说,雪花晶体在沿一根固定的轴旋转 60 度、120度、180 度、240 度、300 度或 360 度后,其原子的空间排布都与原来的排布完全相同。

物理学中的对称实际上,在物理学中,对称的概念绝对不只是“左右相同”,它比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含义要广泛得多,几乎适用于一切自然现象——从宇宙的产生到每个微观的亚核反应过程。

把两个东西对换一下,就好像没动过一样,这就是对称。

把左边的东西和右边的东西互换一下,而没有任何变化,这就叫做镜像对称,意思就是像照镜子一样,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事物是一样的。人体和动物形体大多是镜像对称的,中国的故宫、天坛等建筑也是镜像对称的。

在空间里,沿着任何方向平移一单元,平移后的图像与原图无法区分(即完全重合),这种操作可继续下去,这就是平移对称。规整的网格就具有平移对称性,在自然界中,蜂巢、竹节或串珠都具有平移对称性。

把一个质地均匀的球绕球心旋转任意角度,它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分布等等,所有的性质都保持不变,这就是旋转对称。一朵有 5 片相同花瓣的花(比如梅花和紫荆花)绕垂直花面的轴旋转 2π/5 或 2π/5 整数倍角度,旋转前后完全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我们就说它具有 2π/5 旋转对称性。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球的边缘上有一个点或有些残缺,这个点或残缺就能区分旋转前后的情况,它就不具有旋转对称性了——或者说它的旋转对称性是破缺的。

以上说的都是物体的外在形体的对称。物理学中还有一类更重要的对称:物理规律的对称。就拿牛顿定律来说吧,无论怎么转动物体,物体的运动都遵从牛顿定律,因此,牛顿定律具有旋转对称性;镜子里和镜子外物体的运动都遵从牛顿定律,牛顿定律又具有镜像对称性;物体在空间中任意移动后,牛顿定律仍然有效,牛顿定律也具有空间平移对称性;.在不同的时间,昨天、今天或明天,物体的运动也都遵从牛顿定律,牛顿定律还具有时间平移对称性……其他已知的物理定律也都有类似的情况。

物理学家们一向对对称性有着特殊的兴趣。对称性常常使得我们可以不必精确地求解就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使问题得以简化。例如,一个无阻力的单摆摆动起来,其左右是对称的,因此,不必求解就可以知道,向左边摆动的高度与向右边摆边的高度一定是相等的,从正中间摆动到左边最高点的时间一定等于摆动到右边最高点的时间,左右两边相应位置处单摆的速度和加速度也一定是相同的……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6-12-10 05:29

500. 特别讲一下马约拉纳和宇称不守恒

对称与守恒的关系物理定律的这些对称性其实也意味着物理定律在各种变换条件下的不变性,由物理定律的不变性,我们可以得到一种不变的物理量,叫守恒量,或叫不变量。例如,空间旋转最重要的参量是角动量,如果一个物体是空间旋转对称的,它的角动量必定是守恒的,因此,空间旋转对称对应于角动量守恒定律。再如,如果把瀑布水流功率全部变成电能,在任何时候,同样的水流的发电功率都是一样的,这个能量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时间平移对称对应于能量守恒。还有,空间平移对称对应于动量守恒,电荷共轭对称对应于电量守恒,如此等等。

物理定律的守恒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了这些守恒定律,自然界的变化就呈现出一种简单、和谐、对称的关系,也就变得易于理解了。所以,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对守恒定律有一种特殊的热情和敏感,一旦某一个守恒定律被公认以后,人们是极不情愿把它推翻的。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各种对称性与物理量守恒定律的对应关系后,也就明白了对称性原理的重要意义,我们无法设想:一个没有对称性的世界,物理定律也变动不定,那该是一个多么混乱、令人手足无措的世界!物理定律对称性与物理量守恒定律的对应关系,是一位德国女数学家艾米?诺特在 1918 年首先发现的,因此被称为“诺特定理”。自那以后,物理学家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只要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就要去寻找相应的守恒定律;反之,只要发现了一条守恒定律,也总要把相应的对称性找出来。

诺特定理将物理学中“对称”的重要性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物理学家们似乎还不满足,1926 年,又有人提出了宇称守恒定律,把对称和守恒定律的关系进一步推广到微观世界。

500. 什么是宇称守恒?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宇称守恒”的含义。“宇称”,就是指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完全对称。人在照镜子时,镜中的影像和真实的自己总是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包括容貌、装扮、表情和动作。同样,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的所有性质也完全相同,它们的运动规律也完全一致,这就是“宇称守恒”。假如一个粒子顺时针旋转,它的镜像粒子从镜中看起来就是逆时针旋转,但是这个旋转的所有定律都是相同的,因此,镜内境外的粒子是宇称守恒的。按照诺特定理,与空间反射不变性(所谓空间反射,一般指的是镜像)对应的就是宇称守恒。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同一种粒子下的个体粒子理解成彼此互为镜像的,例如,假设一个电子顺时针方向自旋,另一个电子逆时针方向自旋,一个电子就可以把另一个电子当成镜像中的自己,就像人通过镜子看自己一样。由此推断,根据宇称守恒理论,所有电子自身环境和镜像环境中都应该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其他粒子的情况也是如此。

听起来,所谓的“宇称守恒”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至少在 1926 年之前,早已有人提出了牛顿定律具有镜像对称性。不过,以前科学家们提出的那些具有镜像对称的物理定律大多是宏观的,而宇称守恒则是针对组成宇宙间所有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如果这种物质最基本层面的对称能够成立,那么对称就成为宇宙物质的根本属性。

事实上,宇称守恒理论的确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得到了验证——只除了弱力。我们知道,现代物理将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四种: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在强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的环境中,宇称守恒理论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正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粒子在这三种环境下表现出了绝对的、无条件的对称。

在普通人眼中,对称是完美世界的保证;在物理学家眼中,宇称守恒如此合乎科学理想。于是,弱力环境中的宇称守恒虽然未经验证,也理所当然地被认为遵循宇称守恒规律。

李、杨的真知灼见然而,真理终究要自己站出来说话。1956 年,两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大胆地对“完美的对称世界”提出了挑战,矛头直指宇称守恒定律,这成为上世纪物理学界最震撼的事件之一。引发这次震撼事件的最直接原因,是已让学者们困惑良久的“θ-τ之谜”,它是宇称守恒定律绕不过去的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科学家们从宇宙射线里观察到两种新的介子(即质量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粒子):θ和τ。这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很多人都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是,它们却具有不同的衰变模式,θ衰变时会产生两个π介子,τ则衰变成三个π介子,这说明它们遵循着不同的运动规律。

假使τ和θ是不同的粒子,它们怎么会具有一模一样的质量和寿命呢?而如果承认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二者又怎么会具有完全不一样的运动规律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物理学界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想法,但都没有成功。物理学家们都小心翼翼地绕开了“宇称不守恒”这个可能。你能想像,一个电子和另一个电子的运动规律不一样吗?或者一个介子和另一个介子的运动规律不一样吗?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可没这胆量。

1956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 K 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观点震动了当时的物理学界,他们在完美的物理学对称世界撕出了一个缺口!

吴健雄的卓越实验

在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此后不久,同为华裔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

吴健雄用两套实验装置观测钴 60 的衰变,她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一套装置中的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把另一套装置中的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这两套装置中的钴 60 互为镜像。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装置中的钴 60 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而且电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对称。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我们可以用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假设有两辆互为镜像的汽车,汽车 A 的司机坐在左前方座位上,油门踏板在他的右脚附近;而汽车 B 的司机则坐在右前方座位上,油门踏板在他的左脚附近。现在,汽车 A 的司机顺时针方向开动点火钥匙,把汽车发动起来,并用右脚踩油门踏板,使得汽车以一定的速度向前驶去;汽车 B 的司机也做完全一样的动作,只是左右交换一下——他反时针方向开动点火钥匙,用左脚踩油门踏板,并且使踏板的倾斜程度与 A 保持一致。

现在,汽车 B 将会如何运动呢?

也许大多数人会认为,两辆汽车应该以完全一样的速度向前行驶。遗憾的是,他们犯了想当然的毛病。吴健雄的实验证明了,在粒子世界里,汽车 B 将以完全不同的速度行驶,方向也未必一致!——粒子世界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地展现了宇称不守恒。

三位华裔物理学家用他们的智慧赢得了巨大的声誉,1957 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项科学理论,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是史无前例的。很遗憾的是,用精妙绝伦的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的吴健雄一直没能获奖。

不过,究竟为什么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会出现宇称不守恒呢?根本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物理学界的绝世隐者,他就是意大利的马约拉纳,中子和中微子理论的创造者。所有的中微子均为左旋,右旋的中微子并不存在。他比三位华裔物理学家早了 30 年明确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的可能性,当然他并没完整地证明它。

参见“一百年前的“最强大脑”,拒绝诺贝尔奖,32 岁神秘失踪”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7R859CQ0511BJIC.html

作者:peterwind_PhDing 日期:2016-12-10 05:42

501. 上帝是要掷骰子的,没有绝对的平衡对称和完美

前面讲过,就像雪花和树叶一样,大的固定的结构规则fixed structure rule 决定了无论怎么不一样,它们的形状都只能是雪花和树叶,而小的随机细节选择 random detailchoice 决定了它们微不可测,每一片树叶和雪花都不完全相同。

相当于我们做管理的,总是抓大放小,大的原则和方向我们确定了,下面做事的细节就不用管了交给手下按各自的能力和喜欢去做就对了。相当于小细节,就是掷骰子的,逮着谁就谁。

空论也是一样,大的原则就是固定的那几条大道,小的交易细节和结构布局参数设置,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器小术。

而且我们做投资交易,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因为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有个差不多就行了,能吃点鱼肚子就好,不要把鱼头鱼尾都吃完,因为顶底多反复在这个震荡过程中花费太多力气却有边际效用,很容易被刺到。与其重仓做短做震荡吃鱼头鱼尾,不如轻仓长持吃鱼肚,轻仓做宏观可控的部分,比重仓做微不可测的部分容易。

宇宙源于不对称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并不是孤立的。

在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有三个基本的对称方式:一个是粒子和反粒子互相对称,即对于粒子和反粒子,定律是相同的,这被称为电荷(C)对称;一个是空间反射对称,即同一种粒子之间互为镜像,它们的运动规律是相同的,这叫宇称(P);一个是时间反演对称,即如果我们颠倒粒子的运动方向,粒子的运动是相同的,这被称为时间(T)对称。

这就是说,如果用反粒子代替粒子、把左换成右,以及颠倒时间的流向,那么变换后的物理过程仍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

但是,自从宇称守恒定律被李政道和杨振宁打破后,科学家很快又发现,粒子和反粒子的行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一些科学家进而提出,可能正是由于物理定律存在轻微的不对称,使粒子的电荷(C)不对称,导致宇宙大爆炸之初生成的物质比反物质略多了一点点,大部分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了,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