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的次新房(老公房停车太成问题)。
对上海浦西内环内的诸多区位和楼盘做过研究,发现离地铁近的同时能有苏州河景观的房源最具性价比,满足交通性和景观稀缺性的双重优势(上海内环内几乎没什么安静同时又具有自然资源的地方)。
现在基本确定了两个小区,比较纠结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一个是小区管理和区位优势明显单价在 3万 3 左右,另一个区位和管理比较差,名声不好,但是面苏州河的独一无二景观,单价在 3 万左右。从小区管理的角度,我也认可楼主的看法,管理好的小区升值空间大,管理差的小区由于群租问题严重,目前价格偏低,但是这个软件问题在日后随着自住率的提高貌似也能解决。究竟我该选一个景观资源非常稀缺的管理和配套相对较差的小区,还是一个相对成熟价格稍高同时综合配套比较好的小区?那个小区比较有保值和投资优势?
第二个问题,目前的月收入税后刚过万元,如果拿 150万的首付买一房大概 80 平左右,是比较轻松的,月供不成问题(目前租的一室一厅租金 3500,已经可以做为还贷资金了)。但是考虑长远问题和一些小户型的局限性,非常想投资一套能长久居住的两房甚至三房(众所周知,一个小区里好的位置总是留给最大的户型)。这样的话,大概一套就要在320万甚至350万,我需要每月还贷1万2左右,基本和我的月工资持平。从个人观点来看,我比较想冒这个风险, 比较合适的做法是首付降低到 3 成左右,留出三十万左右的还贷资金用以应付前面两至三年的还贷。由于目前单身,两至三年后也许家庭收入就可以完全承受这个月供。即使还是单身,目前事业发展良好,对 2 年后的收入在 2 万以上很有信心,因此还是认为可以目前阶段多点勇气,目光长远,以保证日后生活安康。
不知道楼主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是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也许更该相信我的工资也会持续上涨,是否我看问题太乐观?贷款 200 万的风险是不是会太大?答:第一个问题:物业管理对于小区的价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物业管理才能让人居住舒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软件的提升往往比硬件的提升难度更大。物业很差的景观楼盘,可以比喻为鲜花丛中的一坨屎,周边环境再好,它也是一坨屎。一坨屎能否脱胎换骨变成黄金,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个问题:是否承受较高月供,取决于你对未来的预期,所以你要仔细分析你的行业前途,如果你所处的行业高速成长,或者你的能力职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你可以承受较高的月供。
一般来说月供不要超过全部收入的 70%,如果超过这个边际,就会有较大风险。
11、权臣蔡京
现代的纸币发行成本很低,拿着印钞机印就是了。古代就没那么好办,金银的开采量是有限的,别说金银,就是铸铜钱用的铜,也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古代要想制造通货膨胀,最绝的办法就是拿一个铜钱当十个铜钱花,叫做当十大钱。搞当十大钱,扰乱货币秩序的领导,最有名的就是蔡京。
蔡京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不爱读历史的人也一定看过水浒传。就是这个领导,被宋史称为六贼之首。大家一提起他,就自然把他跟奸臣划了等号,恨不得在他脸上踹几脚。
蔡京的确是个奸臣,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蔡京是王安石的最得力干将,他的很多祸国殃民的政策,竟然是源于恢复王安石的变法。
王安石可以说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变法的流毒,竟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王安石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他的得力骨干蔡京同志,却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蔡京领导的罪恶,大家一致公认的就是那么几条:
第一、花石纲,水浒传有精彩的描述,这个纯属于皇帝的个人爱好,似乎都推到蔡领导身上比较冤枉。
第二、大兴土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顺便搜刮点民财,以至于百姓怨愤。
第三、恢复王安石时期的方田法,并且更改盐法茶法,国库和官员一起大肆搜刮民财,与民争利,结果租税混乱,富人把负担全部转嫁给穷人,穷苦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
第四、就是当十大钱,制造通货膨胀,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北宋的经济崩溃了。
蔡京,一个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执行者,最后成为祸国殃民的奸贼。
关于蔡京的奸臣形象,到了现在,有人企图为他翻案。
但终究声音比较弱小。
因为在中国的古代,肆意敛财、大兴土木、搞官商垄断,与民争利,以至于人民不堪重负的领导,都被称为奸臣。对于减轻人民赋税,不胡乱插手民间生产和贸易,让人民修养生息的,被称为贤臣。
问:有人说,高校里 20%的人掌握着 80%的资源和财源,本人深有同感。所以经常想怎样才能成为 20%里面的人。每天也很努力工作着,科研教学也可以,但是总看不到希望。
答:从一个小吏变成中高级干部,是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斗争史的。否则就变成了宋江,企图另立山头通过跳槽达到目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宋江是一个政治上的白痴。
还有一个白痴叫贾谊,我们所熟知的“过秦论”的作者,才高八斗,政治却很白痴。被文帝做了棋子。如果贾谊同志知道晁错的下场,是无论如何不会仗着有才胡说八道,口无遮拦的。
12、入世经纬-刘恒
问:入世经纬要好过出世守着自己的清风明月。
答:好比唐伯虎,貌似很黄很清高。
实际上痛苦自知,如果还有办法考科举,唐大色情才子肯定是不愿意浪迹江湖的。
问:楼主讲讲贾谊吧!曾经听到这种说法:贾谊早逝,晁错腰斩。
是西汉初期最大的两个政治杯具。
答:贾谊的粉墨登场,是有很深的政治大背景的。
首先要从吕雉死翘翘,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铲出了吕氏一党说起。
吕氏一党灰飞烟灭,小皇帝是个吕雉制造出来的傀儡,甚至跟高祖刘邦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难题是让谁当皇帝呢?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在高祖刘邦的子孙中要搞最弱外戚选举。
大概是被吕雉专权搞怕了,大家推举皇帝,专门看哪个皇子的外戚弱。于是众人的目光投向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原因是刘恒的母亲薄氏出身低微,为人又很低调,堪当最弱外戚之名望。
提起薄氏,野史里记载的很香艳,很可以拍三级片。
野史里说,楚汉争霸时期,高祖刘邦大败。
薄氏还是个姑娘的时候叫薄姬,逃难的时候占领了一个无人居住的民宅。忽然有一天看见一个浑身是血,穿着盔甲 拿着兵器的男人闯进了自己的屋子,这个人就是刘邦。
薄姬听到后面有追兵,就把刘邦的盔甲和兵器藏了起来。然后放了一大桶洗澡水,把自己和刘邦脱光光,洗起了鸳鸯浴。追兵闯了进来,惊奇的看了一通三级片,然后走人。
这个只是野史,可信度不高,但是说明了薄氏的低微出身。
不管怎麽说,有着最弱外戚称号,并且做事很低调的刘恒当了皇帝。
但是对于刘恒来说,陈平、周勃等功臣集团有着很高的声望,齐王刘襄是高祖长孙并且在铲除吕党是很有功劳,声望也很高,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而刘恒却毫无功劳,因为功臣集团平衡关系,天上掉下了皇帝的帽子,砸在自己脑袋上。
所以刘恒必须提拔自己人,这个人不能有很高的功劳,也不能有结党的嫌疑,最好比较有本事能治理国家,于是大才子贾谊粉墨登场了。
贾谊同志很有口才,一腔热血,要到现在来说最适合搞传销或者卖保险。
贾谊同志激愤起来甚至说:自己完全可以带兵打仗,灭了匈奴,把匈奴王象狗一样牵回来。”刘恒很贤德,但也很老谋深算,当然认为贾谊同志满嘴喷粪,所以一笑置之。
贾谊同志的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向皇帝刘恒提供了一个深的帝心的建议:让所有的诸侯王滚回自己的封地。
为什么说这是深得帝心的建议?因为朝里功劳大的人太多,居功自傲,而自己却没有什么威望和功绩,如果功臣集团和齐王、淮南王联合起来造反怎么办?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诸侯王滚回封地。汉代的诸侯王可跟周朝不同,周朝的诸侯王是有实权的,有自己的军队。
而汉代的诸侯王只能收收领地的税,军政事务全说了不算。
这个事,从贾谊嘴里说出来最好不过。
汉代的京城是最繁华的,有全国最好的教育、医疗、商业,有钱人的天堂,大臣们都可以花天酒地。让诸侯王回到封地,大家都不干了,回封地有什么好?房价又低,又没什么娱乐,漂亮姑娘也不好找,偏远的地方气候还不好,梅雨一来全身都要发霉。
首先带头反对的是功臣集团的领袖周勃(陈平已经死翘翘了)。在历朝历代,多数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既然所有大臣都反对,那就先暂且作罢。
但是贾谊,已经为刘恒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贾谊注定了只能是一颗棋子。
贾谊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估计很郁闷,成天滔滔不绝的演讲,甚至建议刘恒削藩,要是贾谊知道晁错的下场,一定不敢这么建议。
这时候,贾谊已经得罪光了朝中几乎所有的大臣。于是大家的不满全部转移到贾谊的身上。
刘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随着政权的逐渐稳固,刘恒把矛头指向了周勃。给予周勃最高的赏赐,却经常在治理国家方面,询问一些周勃不可能知道的问题。让周勃很尴尬。
周勃有个门客,就对周勃说:“皇帝经常给你很多赏赐,您就安心的接受,这很危险。皇帝给你的赏赐越多,说明皇帝对您越不放心啊。”
功高震主,弄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周勃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周勃才能称的上除曹参外,最有政治头脑的武将,最后得了善终。
于是周勃就上表辞职,表示年老体病干不动了。周勃还期望皇帝能挽留一下,但皇帝一点挽留的意思都没有,立刻同意了。
刘恒让周勃起个带头作用,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吧。并且赐予了大把的金银。其他诸侯王看周勃都走了,也扛不住了,只好都回到了封地,这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刘恒为了安抚大家,把遭人恨的贾谊明升暗降,贬到了长沙,从此离开了政治中心。
后来有一天,刘恒想起了贾谊,找他来中央谈话。贾谊一见皇帝立刻滔滔不绝,把皇帝立马侃晕了。
刘恒想:我靠,这厮死不悔改,留着没用,有多远滚多远吧。
再次把贾谊贬到了梁国。
贾谊不多久就死了。
附:关于魏豹和薄姬是否有一腿,也不好就肯定,也是个悬疑。因为记载薄姬的版本太多,我国古代人也比较八卦,呵呵。
问:这个帖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应该认真读一下历史了,麻烦楼主给列个入门级的书单,鉴于我的历史水平只有演艺级的,书单请尽量入门级,当然演绎过的就免了,别读历史还别人顺带洗脑,比较郁闷了。
先再次表示感谢!答:比较浅显的是“史记”,入门级基本都读的懂。如果开始觉得部头太大,觉得累,刚开始可以从“古文观止”入门。逐渐增加难度。
入门以后,很多古文就好读了。
现代翻译的一般都加工的比较多,同一部历史可能有无数个解释。像易中天和当年明月,都是写的不错的。
关于古文观止,很多文章都曾被节选进中小学课本,篇篇堪称经典,其中就包括贾谊的“过秦论”。
不看过秦论真的不知道贾谊的才华呀。所以想读读历史的童鞋,不妨回过头再温习温习古文观止,边品茶边看,真是一种享受。
问:我看之前有跟贴的朋友提过,请楼主列个史书入门级的书单,我不求列了很多书的书单,只请楼主推荐三本,佛渡有缘人,楼主,望不吝赐书名,先谢了! 答:我觉得读史最基本的就是古文观止,读了古文观止,有了功底,再读其他的就好读了。
开始读的时候,通史类是很难看得进去的,象“资治通鉴类”的也不好读,因为“资治通鉴”应当算评史算不上史书。
入门开读的话还是选择文学性强的比较好读,故事性趣味性都高,比如“史记”“三国志”“汉书”。
有了兴趣再读大部头的“宋史”“明史”
现代编写的中国史纲之类的就不要读了,纯粹洗脑,很多加工过的历史类读物就是瞎扯。
一定要读懂原文,跟中国通史讲得完全不是一回事。读不懂原文宁可不读,也不要让中国通史洗脑。
问:请问楼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也不值一读吗?
答:从始至终以唯物主义角度阐述的历史,可信度究竟有多高?我只能用唯物主义这个词,再直白就和谐了,呵呵!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很多都出自中国通史,但是你真正熟读了史官的著作以后,发现那有多扯,歪曲的有点太不靠谱。
中国通史我把它定义成政治类书籍,是政治需要产生的,专门用于洗脑,不能当史书读。
13、福州
本人在福州,目前月薪只有 4K,但是福州市区的房产均价已经越过一万了,市中心的更是到了 1.5 万,这样高不可 及的地步。
我就是那楼主口中那种民企私企的体制外的 P 民了,属于自生自灭型的。但也还是得活下去啊,今年也二十五了,过两年也要结婚了。房子成为不可避免的头等大事;不知道楼主对福州这样一个三线或者四线城市的房产怎么看待?平均工资水平约 2000,有钱人据自己观察应该不少,至少超过 20%的福州人口(有关这个,从大街上越来越多的好车做判断的,或许数字不准,但有钱人不少是肯定的)。
如果在郊区能找到六千左右的小户型(65 平左右),首付(还得存两年或者去借钱)自己掏,剩下的做货款,因为家里实在是没办法再支援了。这样的话应该还可承受,前提是付房贷的这二十年或者十五年里不失业。
希望楼主给分析分析,写得有点乱。
答:25 岁不是考虑失业的年龄,35 岁体制外没有混出来的群众才应该考虑失业问题。
所以房子一定要趁年轻买,刚开始钱不够,就不要计较太多,先买个小的,以后有能力再换,如果没混出来,以后起码有个自己的窝住。不至于租房子被人赶出来。
问:楼主很多判断跟我的想法很像,比如说调控期是改善住房的好时期。
05 年上班三年攒钱买了一两居室,当时不知道地段的重要性,买在五环边,其实当时同样价钱可以选择三四环。之 前一直努力工作,基本上不关心经济和理财,但慢慢发现钱贬值的厉害。
09 年初本来想改善,因为要求高,以为房价一定不会再暴涨,错过了低谷。今年初看到房价暴涨,又想买房,但是当时很多都是全款买房,看好的房子根本拿不到。
在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 7 月,我贷款购入北苑区域一套148 的期房,单价 2W 出头。
我看好的是周边几个新盘均价都高于此盘,另外以后北苑东路开通后交通可以改善,目前离 13 号地铁北苑站很近。
当时买房时有两栋有这个户型。一栋在小区最好的位置,在小区中间,高层,楼间距也大,户型是 152 平。
另一栋在它旁边北面临马路(社区间的小马路),楼层只有 11 层,户型跟前一个基本一样,但是在多了一个 6-7平的厨房面积的情况下总面积居然是 148 平(使用率达到84%)。因为152平的房子比148平的单价要贵6、7百,总价高出 15W 左右。因为是自住,比较喜欢 148 这个户型,得房率更高,但在小区中位置略差,而且因为总楼层低,可能日照会有一定遮挡。
以我个人的经验,可能以后还会有改善的需求,所以也会有一定的投资考虑。
想请教楼主,您觉得这北苑一带的升值潜力如何?如果是您个人买你会选择 148 还是 152?
答:北苑有地铁,交通非常方便,2 万出头价格也不算 高,可能是大户型的原因吧。
我个人偏向得房率高的小高层,比较宜居。只要不是临主干道,都没问题。投资自住都很适合。
问:不知道楼主对福州这样一个三四线的省会城市的房产怎么看?
希望得到楼主的回复。
答:福州是有点尴尬,明明是省会,又比不过厦门,不过市区 1 万左右的房价,在省会城市里真的谈不上高。你是自住,你又不打算去厦门生活,所以你该买还是得买。福州的房价也许涨得没那么块,但是也不可能跌。
问:多谢楼主指教,还有个问题:我女朋友在亚运村有套 45 平的一居室,是 94 年的二手老房,交通生活非常方便。
北京有规定 20 年以上房龄的房子不让贷款,所以原先怕以后不好出手想尽快卖掉,然后加上手头的钱买个改善房。刚好赶上调控卖房比较慢,又看好了房子,因此先跟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加上手头的钱交了首付。
最近看房的人不少,但我看完楼主的帖子又有点犹豫了。
因为如果卖掉这个房子除了还首付借款还会富余一些钱,这笔钱在通货膨胀期拿在手里不太合适。按照楼主的理论,通胀期举债其实是相对合适的,所以提前还款也不太合适。那么,如果可以还得上借亲戚朋友的钱,是不是留着这个房子更好呢?这个房子我们之前按照自住装修过,条件不 错。公积金贷款 10 年,每月月供 2.5K,出租的话 3K 差不多,除了月供还能富余一些,但是因为装修好了有点舍不得出租。
现在相当于有一套明年底交房的 148 平,一套 80 平的(自住到大房装修完出租,月租金 4K+,能比月供多 1K),还有这个 45 平小户型。位置是越小的越好。如果供三套我们到后年初装修好之前会有点吃力,以后问题不大。
我自己觉得1小1中1大的搭配其实还可以。小户型总价低好出手,可以应急,以后有孩子也可以换个学区房,但害怕以后不能贷款出售有问题。中户型用来出租,作为资产配置。大户型自住。
您觉得如果还得上钱的话,这个小房子应不应该出手呢?请楼主根据我的情况给些具体建议,非常感谢!
答:好位置的老房子不是问题,大把的一次性付款人士等着买。但是 45 平的房子确实小了,将来住房会以改善型为主,反而未来是市中心大户型的天下。不过最近几年小户型仍是炒房客投资的重点品种,可以不着急出售。
14、北京-重庆-大理我去年在望京花家地附近花了 80 万买了一套 65 平米九十年代的老公房,六层板楼,现在价值应该 150 万左右。老婆有套房在重庆江北区,58 平米的小户型,是高层。
我和老婆有想去云南大理生活的打算,(最终还是打算会回大城市的,最终是北京还是重庆,还没想好),不知大 理的房子是否有投资价值(看过您对昆明的介绍,相比较大理算是三四线小城市了)?如果卖了望京的房子或者重庆的房子,在大理买套大房子是否划算?还是在大理买套小房子?请您指点一下!
答:你们去大理是做生意,还是上班,打算在哪里买房?如果是古城附近,房价不低,大概 6000-8000 的样子。
如果是在下关买房,房价不高,大概在 4000 左右。
大理下关的房价涨幅不可能比上北京和重庆,
古城附近的房子比较稀缺,属于旅游地产,升值空间比较大。但不知道你们住在古城附近是否方便。
建议不要卖掉卖掉北京的房子。
重庆的房子如果卖掉,未来如果到重庆去定居,可以卖掉北京的房子,在重庆买房。
但如果卖掉北京的房子,将来选择北京定居,再买房就比较困难。
答:谢谢楼主的解答,思路清晰多了,楼主对大理的房子很熟悉啊,真没想到,呵呵!
我们是打算在大理老街做生意,选择老街买房的几率会大些,但这样的话肯定要卖重庆的房子才行,不然没法全款。
我们没去过下关(位置是否相当于北京的通州?),不知道那边怎样,十一过后去看看。
另外还有个问题,如果不想卖北京和重庆的房子,但要买大理的房子资金肯定没戏,按揭贷款更没戏,有没有好的 方法筹些资金,比如房产抵押北京或重庆的房子,是否可行?谢谢了!答:大理老街属于古城,如果那边买房子还是不错的。
如果你头几年买,老街的商铺也才 9000 一个平米。
大理的下关是大理本地人的核心居住区,应该算是主城区。古城算是文物保护区和旅游区。对于不喜欢繁华大都市的人来说,大理其实是个值得住一辈子的地方,呵呵。
也可以选择保留房产,将重庆或者北京的房产做抵押贷款,但是有一定的风险,这个要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其实完全可以将重庆的老房子换成大理古城的新房,升值更快。
重庆与其他城市不同,不是以城中心向外辐射的,繁华地段相对比较分散。高端物业升值会很快,但老房子就不见得能够快速升值。
问:浏览了楼主观点,和我之前的货币推动楼市的看法完全一致
但由于无法像楼主那样掌握一些基础数据,对一些楼市的演变细节还有几个疑问,还请楼主指点:
(1)二三线城市在这轮调控中的增长不出意料,但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增长,我始终认为存在一个最终谁接盘的问题。
我是重庆人,以重庆为例,这个城市代表了典型的二三线城市。外来人口少,特别是外来的普通白领阶层。据我了 解的数据,2008 年之前,重庆的具备房子购买力的人群仍然是净流出。到 08 年后才得以改观。但是流入仍然缓慢,这也就是意味着重庆的楼市将没有长期稳定的接盘群体。
而本地人,没有房子的是非常少的。在没有外来人群接盘的情况下,本地人在有房的情况下,任然投资囤积房产,最终,这些房产将如何变现。
一句话,房价要持续的上涨,还得有没房者接盘,而且这些人还得要有购买力。
多次购房者无法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就有理由对这样的二三线城市的房产前景表示担忧。
(2)高端房产还是普通住宅?看了楼主的观点,认为高端房产,由于其稀缺性,更具价值。
但我认为,房产和古玩还是存在差别的。
古玩最大的价值在于收藏把玩,只要有钱,买再多古玩来玩都无所谓。但是房产不一样,房产的价值除了和古玩一样的投资外,真正的功能在于居住。
但是目前的二三线城市,精英阶层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他们谁没个 3,5 套别墅,在没有外来精英加入购买的前提下,这些高端的房产也就是在精英圈子中流转,这样封闭的流转,如何实现价值的增长呢?
要知道,在 2,3 线城市,普通白领阶层能跳出自己的阶层而具备购买高端房产能力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不具有代 表性。那这些每个富人、有权人都有很多的高端房产有什么价值可言?而普通住宅由于有普通白领的接盘,是否投资价值更大?
(3)长期持有房产的变数
中国房产只有 70 年,甚至 50 年的使用权,如果长期持有,随着时间推移,房产价值是否会受到影响。因为我在重庆,这个问题尤其严重,重庆只有 50 年。
如果我只是持有,出租。那我的租金将是较低的(相对房价而言),因为政府不会允许房租像房价那样疯涨,原因和粮食问题一样,基本需求嘛。
那有可能 50 年到了,我的房租收益实际上还抵不上房款的综合支出。而那时房子早就是危房了,强拆将是完全可能的情况。那做为普通人,怎么可能和政府在赔偿上博弈。
这个风险楼主是怎么理解的??我的理解是,房子不能长期持有,必须在 5 年左右变现,否则将存在贬值和变现。
答:重庆房价的上涨得益于政府的战略规划,打造中国的大后方,把重庆的经济发展提升到了政治的高度。
因为如果发生战争,重庆将变成第二首都,是中国最安全的大后方,蒋同志就很有眼光的选择过重庆。
重庆并不是以城中心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城市,繁华区域相对比较分散,所以房价很难快速上涨。这也就是过去重庆 长期滞涨的原因。
重庆房价的崛起可以说完全是中央规划概念推动的,至于日后是否会吸引大量的精英和富人来重庆发展,我想一定可以。作为上升到国家政治高度的发展计划,就算是代价再大,也一定会搞得起来。
二三线城市房价的支撑,要因城市而异的,大体上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与高端住宅区都不会有问题。毕竟一线城市的体量,不可能满足全国中产以上群体定居,而且一线城市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钱也不是那么好赚的。有很大比例的富裕人群仍会选择二三线城市生活。
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的富裕人口,要比大家想象的多的多,特别是二三线城市,有相当比例的人口都有较高的隐性收入,权力寻租现象更为严重。
关于中国的房产能够持有多少年的问题,这要持续观察政府的动向。对于现在的 80 后来说,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够平安度过,不经历大的动乱,已经是很值得庆幸了。
如果有动乱发生,即使你没有买房,你手中的现金也将变成废纸。
15、国家战略与房产问:楼主!我在上海,小白领一枚。最近想买房。稍微好点的区均价已经至少 2 万 5+了, 现在考虑在其他价格洼地的区买套新房,看中了均价1万7左右,买90送30,到 手面积 120 左右。
此楼盘开发建造定位 2 万/米以上,因政策调控,故现 1万 7。好处是小区规划不错,属大型国企房产公司,2012 年交房。附近有超大型公园,地铁明年开通(升值利好),附近有医院,学校,路上看到的在建建筑较多(百废待兴)。
不好处是离上班开车要 1 个小时,属工业区(在另外一个方向),路上集卡较多,有传空气质量不好。
另外一个选择是在市中心或其他比较好的区买个小房子,大概 5、60 平方米左右,预算也是 180 万左右。
好处是地段好,租金回报可能较高。如果自住相对比较方便。
单身,买房投资愿望大于自住愿望。
请楼主给分析分析。谢谢!
答:多数人买房子都是郊区买个大的,后来上班实在不方便,再想办法城里买套小的。住郊区牺牲时间,住城里牺牲面积。总得来说,还是住城里更方便些。
关于房价升值,一定是郊区和城区版块轮动的。当郊区房价较低时,资金就会关注价值洼地,当郊区房价炒起来以后,城区的房价跟着上涨,但总的来说,城区的房价涨幅一定高于郊区,且比郊区更抗跌。
再问:谢谢楼主。真是纠结阿。一样的钱想买个新点的。
而且周边的觉着还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比如公园,比如现在的性价比。比如大了一倍。比如该区未来发展空间和前途。
如路建好了地铁修好了,城市辐射发展的面扩展了。
市区现在虽然完善,但未来没什么发展空间,该发展的都饱和了该配套的都配好了。升值的空间是否相对就小了。
还请楼主再给说说。
答:你说的其实还是性价比的问题,比如郊区(前提是配套能发展的起来)1 万 7,城区 2 万 5,那肯定是选择城区,毕竟相差不大。如果郊区 1 万 7,城区 3 万以上,那肯定选择郊区。
好比北京的通州,城区 2 万的时候,通州 8000,肯定选择通州,升值会快。但城区3万,通州2万5的时候,肯定会选城区。
16、大法官西汉时期,功臣集团和他们的后人势力比较大,大街上瞎晃的黑社会头子比较多,皇帝提倡以法治国,靠法律来制约功臣集团,先是重用了皇宫守大门出身的张释之大法官。
张法官完全按法律办事,该杀头的绝不会流放,但是该流放的也绝不会杀头。张大法官实现了我国历代百姓追求的天下无冤民的梦想。
史书上记录:汉文帝车驾过中渭桥,一个人从桥底下突然钻出来把皇帝的御马惊了,刘恒很生气,让张法官治他的罪。
张法官审讯后发现是个意外,属于民事事件,打算罚点 钱放掉。刘恒不干了,那可是惊了圣驾呀。罪该杀头。
张法官却认为:律条上没有说因意外惊了圣驾就必须杀头,按律条就应该罚钱放人。要不然陛下你就不要把这个人交给我审,直接杀掉算了。既然陛下让我审,就必须按法律办事。刘恒只好按照张法官的审判结果,放掉了那个人。
其实,遵守法律,按照法律办事的不仅仅是张法官,而是刘恒自己。刘恒为了保证社会安定、基业长青,就必须限制特权阶层,限制特权阶层就必须依法治国。
但是文景之后,武帝就不满足于完全依法办事的张释之法官这样的人了,而是开始重用酷吏,张汤、义纵、宁成这些新一代法官登上了历史舞台。
法律是什么?法律就是张汤,张汤就是法律,犯了法的要往死理打,没犯法的也要往死里打。
唐朝武则天时期,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法官不管法律专搞冤狱,专门养了一大群打手无赖,凡是武则天不喜欢的人,还有他自己不喜欢的人,一律刑讯逼供,屈打成招。发明的酷刑比张汤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代,法律是什么?是皇帝?是张释之?是张汤? 是来俊臣?其实,法律什么都不是。
问:楼主,请问新进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今后还会不会有住房福利。像年纪大的都有分房或定向开发的商品房,已经分过了。象新进来的,工资不高,每月不到 2000,平时无任 何待遇,过年也就发个千来块意思意思。
我在湖南常德,这里的房价也在 4000 左右,今年涨起来的。象我们这种情况要怎么办才好?请您指教!!谢谢!答:大哥,公务员也是有级别的,想想宋江为什么上梁山呢?
你要是在重要部门,或者到了级别自然就有了。
西汉的张释之,冯唐、郅都都是皇宫守大门的出身。皇宫看大门的,不算是公务员,是体制外编外人员,相当于协管员,连工资都不发,但为什么大家都趋之若鹜的争当皇宫传达室老大爷这种有前途的职业?因为,可以有机会见到皇上,有机会成为高级公务员。当上了高级公务员,你就有了票子房子妹子。
17、皇宫传达室看门老大爷最著名的皇宫传达室看门老大爷叫冯唐,头发都白了还在未央宫值班呢。
皇帝刘恒没事瞎溜达,看见老大爷一脑袋白头发,就叫过来神侃。
不侃则已,一侃才知道冯大爷的爷爷是赵国的官帅将,跟大名鼎鼎的名将李牧是哥们。而且冯大爷不愧是名将之后,太懂带兵打仗的道道了。
刘恒说:我要是能有李牧这样的大将,还怕什么匈奴啊。
冯唐很牛叉的说:就是有李牧这样的大将,也得不到重 用。
冯大爷直接把皇帝气晕,皇帝转身就走了。
后来刘恒气消了,又找冯大爷问话。
冯大爷就说了一番大道理:对待将士,要以激励为主,才能得到将士拼死效力的心。
重惩罚,轻奖励,光拿大棒不掏胡萝卜,将士怎么肯用命呢?(皇帝是信奉法家的,法家的精神领袖商鞅同志认为管理手下最高境界就是基本不怎么用胡萝卜,直接用大棒的最牛——罚九赏一。)
云中太守魏尚是个名将,让匈奴文风丧胆。魏尚的手下都是农民子弟,魏尚对待士兵很好,很舍得犒劳,也和舍得给钱,所以大家都很拼命。
但是陛下您经常因为军兵的一点小错误,就扣掉军兵的赏赐,因为魏尚虚报了几个斩获的首级数量,就把魏尚抓起来关监狱,奖励太轻,而惩罚太重了。所以说陛下有李牧这样的良将也不能重用。
刘恒大悟,拜冯大爷为车骑都尉。
唐代的王勃,很不得志,于是写了《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大爷一下子因为王勃的文学作品,家喻户晓了。
问:请问楼主对海南的房产投资价值怎么看?我想在文昌高隆湾给老人买个一线海景房过冬,顺便也是投资。那里要建个航空基地,海景房的价格在东海岸算比较便宜。
个人觉得,海南的气候对整个中国大陆来说,还是比较稀缺的,将来应该是中国中产阶层的一块乐土吧?请您不吝赐教,谢谢。
因为您没有回这个帖,所以我就再问一次哈!答:对您说的那个地方真不了解。前一段海南炒作的比较厉害,不知道你说那个地方有没有经历过炒作,如果经历过炒作,还是慎重一点为好。
问:请楼主赐教:
小弟我和老婆均为 80 后,都在外贸公司作市场开发/销售,家是沿海省份的内陆三线地级市。该市没什么工业,但是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超级丰富,贫富差距很大。平均工资只有 8、900,但是房子均价都在 4 千以上,好地段的在 6、7 千。
我们俩口子收入不稳定,但最少也有 20 万以上(税后),在当地还可以。
我们 07 年中期买了自用的第一套房子,100 平,位置不错。今年年初有个好机会,通过亲戚买了套体制内的半福利房,140 平,位置现在看不是很好,但绝对有潜力,而且价格只有市面价格的 70%。(说句题外话,体制内真是好啊,难怪很多人不惜犯罪都要进体制内阿!)
再加上父母的房子,我们现在有 3 套房了。
不过呢,现在手头还有几十万的闲钱,我是买美元/黄金呢,还是在买套小房子投资?? 答:人民升值预期,明显兑换美元现在肯定不是一个好时机。
黄金是国际避险资金的避风港,但是黄金定价权不在国内,投资风险其实很大。
人民币对外升值的背景下,大幅度贬值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的投资渠道相当的窄。相信你也不在古董玉器的圈子里,不是内行,是无法投资古董玉器的。
建议你异地购房,买在内地二线城市,分担一下风险。
再问:楼主,谢谢您的回复!你您怎么看常德的房价呢,那我们现在还是想点办法先买房?
答:买一套自住房还是应该的,不是所有公务员都能够上位,也不是所有公务员能够分到房子,特别是二线以上城市,将来普通的底层公务员住公租房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小城市,房价也会因为人民币的贬值而上涨,只是可能不如大城市好变现而已。所以,有能力还是应该买一套自住房的。
问:看了个通宵啊,不知楼主对杭州了不了解,目前市区大概 25000/m2,杭州未来房价的趋势如何?答:杭州我都当一线城市看的,你就当一线城市理解。
富人的天堂,房价多高都不稀奇。
问:支持楼主房价大涨房租必涨的观点。
但是这仅限于外来人口众多的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本 地人几乎没有没房的,如果算上父母的,将来普遍一个家庭拥有两套以上的房子。
房租也就失去了大涨的基础。
唯一可导致房租上涨的就是拆迁,一旦便宜的旧房子少了,房租肯定是要上调的。
但那也是有限的。
总之,外来人口多少及其可支配收入是房租的决定性因素。
答:二三线城市的敛财和追求政绩方式,全靠大规模拆迁,城市搞升级改造,这个拆迁规模是一线城市市民难以想象的。有的城市已经搞得如火如荼了,有的城市还没开始,但都会走这一步。
拆迁补偿的两种方式:1、现金补偿;2、回迁安置。
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通常采用第二种,因为多数开发商没有钱现金补偿,房地产开发基本上是靠政府关系,空手套白狼,就是有钱也不愿意拿出来。
对于拆迁户来说,现金补偿也不划算,因为补偿的现金在与原地同级别的位置肯定是买不了相同面积的住房的,所以多数拆迁户选择回迁安置。
但是越小的城市开发新盘的速度越慢,往往回迁房盖个三五年也不见得盖得起来。在这期间,开发商会按月补偿拆迁户一定的租金,用于过渡。
手里现金多的拆迁户会先买房住,慢慢等拆迁,但是现 金不多的拆迁户,就不得不拿着开发商的过渡款租房住。通常这笔过渡款都要高于相同位置的租金,所以拆迁户就把房租炒起来了。
18、商住两用房问:楼主怎么看 40 年或 50 年产权的商住两用房?答:商改住的投资方式有点类似写字楼,主要是靠租金收入,因为将来脱手就比较麻烦。如果自住的话一定选则民用水电的,否则后期成本太高。
经常有人说收入是决定因素,其实人均收入没有意义。
北京姑娘去外企做前台一个月 2000,和公司外地姑娘拿这么多,和做公务员的外地姑娘拿这些,生活成本天差地远。
不是说有 10 万个月入 2000 的外来人口,四环内就有一万处他们能承受的住房。
而个体的外来人口的支出,会随着生活成本调整。开始很难理解月入两三千的白领在北京市如何生活,毕竟他们不可能像楼下卖蔬菜水果的大叔那样,炖点猪肉粉条就算开荤,穿特价五块的汗衫就算工作服。
一样的月入,白领的幸福起点高得多。后来知道他们原先偶尔用兰蔻改成一直用大宝,早餐不再喝豆浆,住单位附近的搬到五环外,有人在燕郊买了房……突然想起小时候学新概念英语,说起蓝领工资比白领高,但还有人为了能西装革履宁可减薪做白领。
对 80 后而言,最恐怖的绝不是房价,而是养老。
这也不是计生的问题,一个社会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老龄化早晚会到来,为了改变老龄化呼吁多生育,那是饮鸩止渴。
等多生出来这部分老了,再这么循环?而福利社会如英国是 50 多岁的人最幸福,有稳定养老金,二三十岁最痛苦,看不到未来依靠。
家底不厚的像希腊,透支做社会福利,后果还不如不做。
中国则是取不足以奉有余,竭全民之力供特权阶层挥霍,没有哪个年龄段享受过全民福利,还得共同面对养老难题。房子,真不算此生最纠结的事。
正是如此,以后城市的底层吃饭都是问题,政府最喜欢拿房子说事转移矛盾。
20、第二税务局我们的垄断企业其实都是第二税务局的角色,比如石油、移动、电力、水务、地产、银行等等。
政府一定要掏空百姓的钱包,所以说什么泡沫不泡沫,就是个笑话北京已经没有原地回迁的说法了,一线城市,还有部分较发达的二线城市都不搞原地回迁了,土著一旦拆迁了就赶到郊区。
反而是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以下城市多数还在搞 原地回迁。
主要原因是城市小,住户多多少少都有些背景,特别是单位的老公房,开发商不让原地回迁,根本就拆不动,阻力太大。
房子从拆到迁是有时间的,快的情况是 1 年多,但很多情况都是拆迁安置房 3,4 年盖不起来。
比如昆明的莲花池片区,大概是 06 年左右拆迁的,但拆迁安置房现在才开始动工,2012 年才盖的起来。这种事情并不是个案。
贵州更离谱,房子 04 年拆了就再也没有音讯,开发商一直盖不起来,到现在都 6 年了。原来的拆迁户,现在还在租房住。
说起农村建自来水更搞笑,亲眼目睹要不然真不敢相信。
贵州有个村子,以前,自来水是村子集体出钱买的管子,然后全村出劳力从山上接下来(用的山泉水),要是水管坏了,大家再摊钱摊劳动力修。
结果政府不愿意了,说他们修的不规范,政府给重新修,还是从山泉引水下来,政府包给工程队换了一下管子,然后每户给按了水表,安好了以后,要按照 2 块钱一吨收费,全村都炸了窝了,集体抗议,现在还没有结果。
21、丛林社会 丛林社会就是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性格决定命运。
我要讲一个奇人,这个人叫袁盎。
故事的出处是《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如果有人认为是瞎编,可以自己去看原文。
袁盎同志的神奇是一般人都无法想象的,这个奇人在吴国当相国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个小公务员跟老袁同志的爱妾乱搞,经常背着老袁嘿咻嘿咻。老袁知道了这个事就装聋作哑。
有人跟那个小公务员说:坏了,你跟袁领导的二奶私通的事让袁领导知道了,你死定了。
小公务员一听吓坏了,骑了马就跑,公务员这份全世界最令人羡慕的工作也不要了。
小公务员一跑,袁领导就使劲追,小公务员就更拼命跑,袁领导就更拼命追。袁领导的马要好一点,跑的快,终于把小公务员追上了。小公务员只好下马等死。
袁领导急了,对小公务员说:你跑什么呀?我正打算把我的二奶送给你。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小公务员感激涕零,抱着袁领导的二奶继续嘿咻。
所以说老袁这人最仗义,人缘最好。上下都买他的帐。
老袁也有个把敌人。老袁在皇宫里当小跟班的时候,得罪了汉文帝宠爱的一个太监叫赵谈的,所以特别害怕,怕赵 太监哪天找茬把自己给黑了。
老袁征求侄子的意见,认为自己应该先下手为强,应该当众侮辱一下赵太监,这样如果赵太监再黑自己,就没人信了,别人都以为是公报私仇。老袁的政治手腕还是相当高的。
一天,文帝刘恒跟找太监坐在一辆车子里外出,老袁上前拦住车子,大义凛然的说:能够跟天子共乘一车的,都是天下豪杰,天子怎么能跟一个没小鸡鸡的人坐一辆车呢?
赵太监当场就气哭了,还不能说什么。以后赵太监要黑老袁,也没那么容易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老袁义正言辞,充满正义的得罪了赵太监,如果赵太监再说老袁坏话,就是公报私仇。
老袁的人缘是公认的好,但是在朝里有一个最大的敌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晁错。
晁错这个人学的是商鞅之术,法家的代表人物。为人冷酷,不讲人情,人缘特别差。老袁和晁错关系不好,可能跟两个人的性格很有关系。
晁错跟贾谊很有一拼,特别喜欢喷,口才也特别好,跟贾谊同志喷的内容也差不多,一会儿说打匈奴其实很简单啦,一会儿说必须削藩啦。刘恒听晁错喷的很有水平,很欣赏,但是刘恒不是傻子。
打匈奴?那得是国力强大以后的事,现在必须让老百姓修养生息。
削藩?我也想削藩,但是总得有合适时机才行啊,现在 削藩不是逼人造反吗?
刘恒对晁错这种人的态度就是,你建议你的,我听听就可以了,不能当真。
晁错同志懂得要想发达,必须选择一个有前途的职业,所以凭着他气死保险推销员的口才,当上太子的老师。这个太子就是汉景帝刘启。
晁错的时代终于来了,原因是刘恒挂掉了。
刘启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可没他老子那两下子,也不怎么懂帝王之术,晁错说什么就是什么。
晁错于是抖起来了,不知姓什么了,仗着是皇帝的老师,飞扬跋扈,人缘极差。晁老师最爱追求政绩,立刻提出削藩。
削藩的结果就是吴楚七国反了。
这个故事跟明代朱允文同志的削藩如出一辙。明朝朱允文同志削藩的结果就是朱棣反了,当了皇帝。朱允文被迫流浪,泡吉普赛美眉去了。
吴王不是朱棣,性格有点象袁绍,生性多疑,手下有人才不会用,所以没能成大事,被周亚夫跟干掉了。如果吴王能有朱棣的本事,汉朝的历史就会改写。
吴王一反,老袁就着急了。老袁给吴国当过相国,吴王造了反,晁错必然要借机宰了老袁,老袁觉得自己冤枉啊,吴王造反不是你晁错逼的吗?
晁错果然趁机对老袁打击报复,安排了两个手下去弹劾老袁。但是晁错的人缘实在太差了,老袁的人缘实在太好了, 那两个手下竟然不同意弹劾老袁。而且还劝晁错,大意是:现在七国兵马造反了,形式很危急,我们还搞内斗就不好了。
老袁这个人是不可能参与谋反的。
晁错也着急叛乱的事,就把老袁放一边了。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晁错错了,赔进了自己的老命。
窦婴同学也曾经在吴国当过相国,立刻跟老袁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准备给晁错来个致命一击。
晁错这个人的死,完全是他自己性格造成的,对人苛刻,政治上又是白痴。吴楚七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造反,皇帝问晁错应该怎么办?晁错的白痴精神充分发挥了出来,“陛下您御驾亲征,臣留守长安,做好看家的工作。”皇帝估计当时心里要多愤怒有多愤怒。你自己惹的祸,你一个当臣子的在家躲起来,让我当天子的上去当炮灰,你是何居心? 不过刘启涵养好,没说出来。
这时候老袁跑了进来,说有平乱之计,要单独跟皇帝说。
刘启很不客气的就把晁老师请了出去。
老袁立刻献计,既然反叛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就先把晁老师宰了,叛军就出师无名了,就得不到老百姓的响应,事情就好办了。
刘启一听挺高兴,正恨晁老师让自己当炮灰的事呢,立刻同意,腰斩晁错。
晁错的下场要比贾谊惨多了。
不过老袁的下场也并不好。皇帝的老妈想让皇帝的弟弟梁王在刘启驾崩后继承皇帝这份工作,但是老袁不同意,坚决表示反对,得罪了梁王。
梁王不是一般的高级公务员,最喜欢搞黑社会,找了杀手把老袁干掉了。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即使人缘再好,在政治斗争中活下来也是不容易的。
问:最好把历史故事表达的直白的意思讲出来,不排除观众里像我这么愚钝的人不少答:我说的不是袁盎也不是晁错,说的是削藩,皇帝削藩怎么样?看看朱允文的下场,晁错几乎独揽了大权,削藩的下场是什么?腰斩。清查空置率,政府不参与一级开发,不是扯淡吗?
问:楼主!我又有问题了。请务必回答,谢谢!1、目前很多城市开发新城,我们主要谈二三线城市吧。
这些地方的新城会超越老城吗?我们投资该投新城还是老城?
比如成都南边的天府新城,口号国际城南。
2、投资一定投越靠市中心越好吗?
比如成都,西三环是比东二环还好。但未来 2 环是否最终比 3 环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