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 56 倍,年均递增率为 26%。

所谓奢侈品,从物质属性来讲,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 “非必需品”;从商业经营来看,奢侈品是具有独特和昂贵等特征的消费品;而经济学将其定义为收入弹性系数大于一的商品。

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主要是通过“比较”做出的,媒体/宣传就可以通过广告等方式改变人们消费决策“比较”的“参照点”,将品牌“创造”成名牌。而一旦成为社会公众追捧的名牌,商品本身就不仅具有简单的使用价值,而体现着“社会价值”,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使用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这样消费者买奢侈品(名牌),就受非经济的和非理性的力量的鼓动。在奢侈品市场上,只要打扮得好,灰姑娘转眼就可以成仙女。116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2 10:30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非“经济人”的消费者很容易心甘情愿的被“奢侈品欺骗”。 “从众”,即“羊群效应”的影响。在日常的消费抉择中,经常受到身边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自己并不思考消费和购买的意义。

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各式“消费”的骗局。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都希望和自己身边的人- 同事,朋友生活过得一样:一样的车,一样的房子,甚至一样的提包。一方面我们相信我们身边的人作出的消费选择都是明智的。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被“比较下去”,所以

可以为攀比和面子购买奢侈品。

更糟糕的是为炫耀和攀比而“奢侈”。购买奢侈品不是为了消费而是 “炫耀”。史上以尖酸刻薄著称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凡勃仑,托尔斯坦,将奢侈品消费的根源和危害“骂得” 入木三分。他认为为了“炫耀”,一方面需要要拥有更多的财富,欲壑难填,另一方面要以某种方式来炫耀自己的富有。奢侈消费的目的不是消费本身, 而是消费给人看。

这样的“炫耀性消费” 造成资源浪费,还引发社会不满。

无论对奢侈品如何进行社会和经济的评判,全球奢侈品销售日益增长至少证明一个简单的事实:人类需要创造更多的消费去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给。

117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3 11:09与奢侈品异曲同工的,是“天天廉价”。“低价”是一种商业定价策略,商品供应商通过提供相对较低的价格,来刺激产品销售量和获取市场份额。“天天低价”则将低价策略发挥得淋漓至尽,打造出名正言顺的“消费陷阱”。

根据行为经济学,“非理性”的消费者在购物决策时,不只是着眼商品的“效用”(比如买衣服可以避寒,买电视可以丰富文化生活等),还关注购买过程的满足(体验) 基本上是生活中白话“买得高兴”。

低价就是针对“非理性”消费者这样的心理,让消费者因为“高兴”而购买,而“高兴”却是“便宜”“划算”激发的。由于“高兴”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因为“高兴”而购买的“商品”并不一定是满足“效用”所需。最好的例子该是我们储藏室,车库中堆积了因为“高兴”买来的,但从未用过的商品。

121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3 11:31同“低价”捆绑的销售还有“批发”,诸如“买一送一”,“俱乐部制”之类。商家以“薄利多销”牟利,“批发”就成了“低价”的条件,商品的单位从一件增加到一箱(10 包,20 包),从一包增加到一筐。。。商家着眼的是销量,对于“批

发”商品能否充分消费并不在意。

社会绝大多数人都面临可支配收入的约束,因而“低价”可能比奢侈品对社会消费量增加有更大的影响,“低价”的

市场更加广大,“低价”的诱惑更加充分。然而,无论是奢

侈品还是“天天低价”,目的都一样:刺激社会消费。刺激社会消费只有在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丰裕社会” 才会发生。

122 楼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3 12:15

4. 服务业繁荣在刺激社会实物消费的同时,新创造出来的消费日新月异地扩张,以消费“体验”而不是消费实物为基础的服务业迅速崛起。

根据《世贸组织》(WTO)关于服务业的分类,现代服务业包括九大类: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按照各自服务的对象和作用,服务业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消费)性服务业,和公益性服务业。归根结底,服务业不直接生产实

物商品。

有经济学家将服务业的崛起归咎于“产业结构发展规律”,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产业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演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服务业结构也从生产性服务,即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等,促进实体经济增加生产和扩大市场,向以增进消费者“体验”为主的服务,诸如金融,信息,咨询,旅游,娱乐,餐饮等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体验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不生产(不直接参与生产)满足基本需求(能吃能喝)的商品,二是因为“产品”是“体验”,其消费没有饱和的上限。

过去几十年几乎在所有国家的服务业,都经历了急剧增长。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服务业在很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2018 年,全球平均服务业的增加值对 GDP 的贡献率高于 50%,在高收入国家,如美国,服务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 70%,虽然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仅仅在 50%左右,但其增长率让人惊喜尤为突出,从 1997 年的 48%跃升至 2018年的 59%。服务业取代制作业成为经济的主体,进一步证实在现有生产力水平下,满足人类实物需求的产品极大丰富。

123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4

10:53

5. 需求饱和饱和原本是个化学现象,是说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裡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再溶解时,饱和就发生了。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微小,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长,即便价格下降,需求量也不增加,就称之为需求饱和,市场饱和。

商品需求饱和,尤其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商品需求饱和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并不罕见。

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按照热量衡量的食品消费趋于饱和。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分析,2018 年世界人均热量消费为2900千卡,比20年前的2820仅增加2.8%,比50年前的2360 千卡增加了 22%。但如果在 50 年的比较中不包括中国(占世界人口 20%多的中国在过去 50 年中人均热量消费将近翻了 2 番),50 年的增长率不到 10%。更重要的是,在过

去 20 年消费没有明显的增长,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

家之间的热量消费也趋同。

从具体国家和具体食品消费来看,饱和趋势也很明显。

比如美国,在经历了 1960 年代肉食消费高速增长之后,人均肉类消费量在1971年达到170磅/年,但在2010-2018年间消费量几乎相同。同期,人均谷物量的消费几乎持平。中国人均食品消费量的变化也不例外。在 1995 – 2018 年的 23年间,人均谷物的消费量没有明显变化,而肉类的消费在1980-2010 年间迅速增长后,过去几年不再增加,还略有减少。

126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4 12:19

对于“饱和”的另一个实证,是供给潜力,在工业品供给上表现尤为突出。经过近十年的迅猛扩张,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和供应国,在众多的产品中,中国仅靠“一己之力”可以生产出满足全世界需求的商品。以2017 年为例,世界手机总产量是 15 亿部,中国总产 10 亿部,

占全球总产量的 65%;世界彩电总产量是 1.9 亿台,中国总产 1.2 亿台,占全球总产量的 62%;世界空调总产量 1.38 亿台,中国总产 1.1 亿台,占全球总量的 80%;世界电冰箱总产量 1 亿台,中国总产 7000 万台,占全球总量的 70% 。。。

中国产量接近和超过世界需求量 50%的还有几乎所有纺织品,各类家电,各类计算机,鞋,数码相机,微波炉,甚至船舶,钢材,水泥,等等。就生产能力而言,鉴于中国巨大的产能过剩,生产满足世界 100%需求的这些商品完全没有问题。贸易壁垒和市场竞争这些生产能力之外的因素,限制了世界上任一一个国家生产满足全世界需求的实现,但这并不否定可能性。而可能性的存在,反应了人类满足“饱和需求”的巨大生产能力。

对实际商品,尤其是满足生存需求商品的“饱和需求”,还同人类的生理和消费能力有关。在一个特定是时点,一个

人只能穿一双鞋,睡一张床,坐一辆车,。。。有的消费还有“天花板”,比如一餐可以吃下的食品。

相对于人类潜在生产能力,消费“饱和”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正是在这个“相对”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诸多面临生产过剩问题(产能过剩问题),以“十八般武艺“推销商品,鼓励多消费,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业的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

127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5 00:00

@ty_金刚经 2020-02-14 22:36:45 写少点

字 太多了不愿意看

----------------------------我书的节选,字少不了。 130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5 00:00

@ty_金刚经 2020-02-14 22:36:45 写少点

字 太多了不愿意看

----------------------------我书的节选,字少不了。 131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5 11:50 小

结丰裕社会中,一方面大多数满足生存需求的消费品供给充足且产能过剩,另一方面需求饱和,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社会货币发行量增加,对这些商品价格的冲击有限,因为人们无论收入倍增还是暴富,多获得的钱基本上不会去购买这些商品。古典经济学中,有个收入弹性系数为零的分析,就说的是这种“丰裕”。

丰裕社会更关键的是改变了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人们不再为生存需求困扰,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满足,甚至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这样,钱涌入丰裕社会不引发生存争夺,而只要有“新的需求”被创造出来,钱不是个问题。

大概也正是如此,丰裕社会凭空创造信用不会造成生存经济中因为滥发货币引发的恶性通胀。

虽然我们也不断面对个别满足基本需要商品的价格暴涨,但一些是市场恶意炒作,如“蒜你狠”,或是短暂的供给短缺,如猪肉价格上涨,这些都是昙花一现,不能改变丰裕社会对信用创造“麻木”的现实。

在丰裕社会,凭空创造出来的钱不会用于满足生存的商品,钱不引发生存争斗,所以,虽然尼克松走上了赵祯,忽必烈和约翰?劳用信用取代商品货币的老路,但同路不同归,没有身败名裂,反而“英名远播”。

132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5 11:57 第二,平坦的世

信用经济的展开,全球化也功不可没。

21 世纪初,被捧为“趋向大师”的《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出版了一本风靡全球,征服世界精英和政要的“见闻录”。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叙述了“世界是平坦的”故事。

作为那个时期在美国阿斯彭小镇举办的被誉为美国的达沃斯论坛的“思想节”上风头最盛的演说达人,弗里德曼是个传奇。

由阿斯彭学会和“大西洋月刊”共同主办的“思想节”,是全球各行各业顶尖精英人物的聚会。在这个到处是美景,美食和精品店的小镇,科学家,艺术家,政客,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在几天的时间里以放松和个人化的方式进行密集的脑

力激荡,相互激发灵感,寻求火花。

而作为这个“思想节”的贵客弗里德曼每到一处,你都会看见有人拦住他说个没完,前来交谈的名流,精英,超级富豪川流不息,据说他所以成为“专家”,得益于他足迹遍及全球对世界的亲身体验,更是因为他有本事“把错综复杂的世界事务归纳成简短巧妙的词语、耳熟能详的趣闻和简便易懂的选择题”。总之,他的《世界是平坦的》一书不仅征服了大批知识精英,企业家,还有全球的政治家。

133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6 05:26

@一抹香 5566 2020-02-10 14:38:29 经坛难得

一见的好文章!感谢楼主,楼主加油! -------

---------------------谢谢 135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6 08:41《世界是平坦的》精装本的销量很快就会超过一百万册。

比单纯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谁在买这本书: 州长和国会议员们。。。。大学纷纷把该书推荐给行政管理人员和新生。它也成了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在书中,弗里德曼带着读者从美国出发,跨越太平洋到班加罗尔的印度硅谷,再奔赴中国东北部的大连。。。以其生花的妙笔让人去感受科技进步与社会交

往的融汇中“世界正被推平”。

通过个人游历,观察,体验和交往,弗里德曼讲述了“全球化”的“来龙去脉”,描述了全球化推平世界的十大动力:计算机的运用和创新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时代的开启;电子文字处理系统的应用和供给链的发展;网络社区的发展;外包;离岸经营;供应链管理:快递和物流管理;网络信息搜

索服务;数字化和移动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等。

他进而提出,同历史上的全球化不同,推平世界的全球化 3.0 版不仅仅在于它缩小和平坦化了整个世界,关键是为个人在全球平台上大展拳脚和展开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今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把握全球化的机会参与全球知识型工作的竞争的挑战。

一句话,全球化为每个人搭建起展现自我的平台,地域空间不再是机会的天花板,到处是发展的机会。

137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6 10:51尽管现实远比弗里德曼描述的“平坦世界”要深奥,神秘,也复杂很多,更非人人可以在平坦世界上随心所欲地大展拳脚充满诗情画意,但全球化的展开却是实实在在为跨国垄断资本无限扩张的平台,重新定义了生产和市场,通过资本和技术的相对自由流动,创造了现存技术条件下生产成本最低的供给链,基本上消除了“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基础,让丰裕社会锦上添花。

纵观人类千年,世界本是部信息史,信息传递方式的演进奠基了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历程,也激发生产力的飞跃和随之而来的财富爆炸。1970 年代新的信息革命的发端,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更具财富爆发增长的生产力源泉。这场信息革命完全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壁垒,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资源配置的方式:在全球的平台上,不受传统时间和空间对资源配置的约束,使资本,技术,劳动力,其他自然资源可以在生产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空间中,以最优化的规模和方式实现最有效的配置。

结果,无论全球化有利资本,损工人之嫌,但全球化促成了资本流向劳动成本的洼地,生产出种类更多,成本更低的商品,让“丰裕社会”更加丰裕,锦上添花。

小结全球化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而资本自由流向洼地开启了商品成本下行趋势,结果,更多新的商品进入市场,各种商品以更低生产成本出售,一则吸纳凭空创造的货币,二来压抑任何价格向上的冲动,在这种状态下增发货币,“钱”感觉不到任何不值钱的危机。

138 楼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7 00:12 回帖如有敏感词,

很快就被屏蔽

139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7 09:28

第三,政府/中央银行调节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作为一种交易活动或交换的场所,是人类原始社会以来就已存的历史。但以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以自由和完全竞争为特征的。

亚当。斯密认定这样的自由市场经济是最理想的: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充分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就象“看不见的手”来实现最优配置稀缺资源,并让追求私利的市场参与者各得其所,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得到工资,地主收取地租,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

这样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进程中一直是主流,整个经济运行完全由市场力量来调节,没有政府干预,甚至政府也依靠市场经济生存。所以,我们才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打败拿破仑,摩根拯救美国政府免于破产之类金融帝国主宰世界,结算世界经济的传奇。

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同其社会政治体制相关的。

140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7 10:32宗教和王权共存是欧洲历史最基本的特征,但中世纪神权与世俗权力分离之后,封建领主制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的主体。封建领主制度由领主、封臣和采邑三大元素构成,核心是土地所有权。领主是拥有土地的贵族,封臣是拥有领主所分封给他们土地的人,而这些分封出的土地就是采邑。封臣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服从领主,而且要为领主的利益作为战士参加战争,作为对领主给予采邑的回报。

在这种封建领主制度下,国王只是形式上的一国君主,因为各大领主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政治、经济、司法等独立的权力,国王不得干涉。各封建领主各自为政,他们的领地本质上是独立的国家。

随着王权的加强,国家的中央统治机构日趋完善,中央管理机构和法庭之类相继建立,拥有建立国家军队和裁决各领主之间的纷争的权力,。。。但不能改变领主独霸一方的格局。

而也正是这样一种“各自为政”的社会政治体制,孕育了“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开启的自由之旅,进而才有1776 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89 年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承认所有人生而自由并享有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141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7 12:26

建立在“个人自由”基础上的经济体制,必然要求自由市场经济,排斥国家干预经济。在理论上“看不见的手”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市场交换过程中,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

但是这种自由市场支配经济自由运作,要求所有市场参与者理性的,自私的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即生产者取得利润最大,消费者获得效用最大。

然而,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人性的“贪婪”,“恐惧”和“跟风,随大流”等非理性的行为,决定了市场参与者“各自利益最大”不能实现。相反,自由市场中非理性行为创造和助长各种经济和金融泡沫。结果,1637 年一株郁金香可以价值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超过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的 50 倍;而 1920 年代末以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大萧条,几乎摧毁了美欧国家近 50%的经济总量。

20 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 1920 年代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经济危机时,为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直气壮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社会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井喷的社会,总需求不足是市场供求失衡的根源。因此,只靠调整供给来减少生产过剩不仅不能化解经济危机,反而会加剧危机的进程,因为减少生产导致的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将造成社会需求的进一步下降。而要增加社会总需求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构成的社会总需求。

正是危害越来越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呼唤政府上位,通过政府政策调控经济,预防和化解经济危机。

142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8 09:21但是,政府采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中是“无所作为”,手段也简单,就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有历史原因,国家没有“中央银行”,即便有“中央银行”,也是“公私合营”,而且“中央银行”还不是独立的决策机构。比如,现在如日中天,让全球敬畏的美联储,1951 年之前不过是属美国财政饭管辖的一个“公私合营” 机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央银行在信用/货币创造中必须遵循“金本位制” - 国家以黄金作为储备,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货币。这样,货币管理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自动”运作的结果,束缚了货币政策的“随心所欲”。

当然,货币理论也是促成中央银行默默无闻的因素。最著名的是费雪的“货币数量公式”,说是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任何超过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货币发行,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还断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即超发货币就一定造成通货膨胀。这犹如紧箍咒,即便中央银行有 18 般武艺,也被吓唬得不敢施展。

后来也是更不靠谱“货币政策中性理论”,说是在“理性预期”之下,人们对中央银行任何“预料之中”的货币政策都有对策,所以不管货币当局玩什么花招,对国民经济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理性人面对各种货币政策见招拆招,让货币当局无计可施。

143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8 11:34

在默默无闻多年后,尤其是尼克松金融政变之后,美联储等中央银行逐渐开始了其大展拳脚,指点江山的历程。首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手段,工具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利率,准备金等,各种向金融市场注资的手段,诸如国债货币化,市场债卷直接购买,甚至直接入股公司,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更主要的是中央银行财大气粗,无论信贷需求量多大,都不会认输。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炼熟和强势,在应对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展现得淋漓至尽。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规模和烈度远大于 1930 年代的 “大萧条”,几个西方甚至陷入主权债务违约,政府破产的境地,然而,就是这样一场百年不遇,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合力之下,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便被化解了,而且还由此开启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历史上持续最长的,没有衰退的经济繁荣周期和股市的牛奔。在这之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经济,金融危机,都在中央银行的干预下昙花一现。这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应对危机力挽狂澜,调控经济长袖善舞的能力。

当然,中国 40 年经济发展长盛不衰,无论唱衰如何高调,中国经济不仅没有“按时衰退”,反而一路高歌不停歇。

内涵丰富,几乎无所不包的“中国特色”,一直是中国经济可以演绎超乎人们想象的神话,而这个“中国特色”包含了政府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的丰功伟绩,更是政

府熟练运用货币政策的最好例证。

不知从何时开始,经济增长成为行政当局的政绩。不过自从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1992 年竞选总监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提出竞选策略,说服公众在总统选举时要看总统管理经济的能力,“笨,看经济”成为美国历届总统选举的标准。这进而促成大多国家的行政当局费尽心思,去探索货币政策创新。

144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8 12:58 小

结政府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在尼克松金融政变之后,逐渐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最基本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些工具为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增长中大展拳脚,甚至可以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手段,更让政府成为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关节点,没有这个节点,整个经济运转难以为继。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宣示自由放任经济终结,开启政府干预经济的历史新篇章。那个曾经需要金融资本救助才免于破产,才能进行战争看可怜巴巴的政府,无需再对大资本低眉下眼,已经在经济进程中成为支撑均衡的“一极”,不只是扬眉吐气,而且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比划自己的招式,去书写自己的历史篇章。

145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9 06:22

@追云 TY 2020-02-18 20:33:14 期待继续。

----------------------------- 会慢慢地完成 147 楼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19 10:49 四。信用经

济历史千年,经济形态的转变绝无一蹴而就的先例,几十年,上百年的各种变局中,旧的瓦解,新事萌芽,不断更迭,当各种气象万千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甚至文化艺术的变化日积月累,最终创造出质的飞跃。经济形态的嬗变不是瞬间发生,是长时期积累的结果。生存经济延续千万年,工业经济才出现,而工业经济基础上演绎而成的全新形态 信用经济也是在 1970 年代才启动,21 世纪才成型,这时,工业经

济已经风流了将近 300 年。

工业革命 300 年以其势不可挡的生产力爆发,创造出人类生存(衣食)无忧的“丰裕社会”,在“全球化”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推动下,人类迈入了“信用经济”。

148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0 08:22 什么是信用经

济?

我们所说的“信用经济”,最简单的定义是“以政府信用为货币基础的经济”。信用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钱”,二是对政府的信任。印刷精美的一张纸所以是钱,仅仅是因为政府说它是钱,钱所以值钱,钱值多少钱都是政府说了算,所以,相信政府会保证持币人兑付信用货币承诺

的任何财物,政府的信用就成为信用经济的中心。

信用/信任不可量化,“信则有,不信则无”,信用就可以“无中生有”,就可以“凭空创造”。同时,当事物不能用量来界定和判断,其规模就有无穷大的趋向。因此,当信用成为货币的唯一基础,这事实上赋予了政府和政府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可以无中生有,凭空创造货币的权力,让货币发行当局具有依照自己的意志,随心所欲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信用经济是以政府/中央银行为中心的经济,政府可以通过凭空创造信用,去实现体现政府意志的对人类构建的社会资源跨时空的使用和分配。用白话说,信用经济就是体现政府政治,社会和经济意志,由政府/中央银行操控的经济。

149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0 11:03世界上政府/中央银行操控的经济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特色国家政府通过属下的中央银行直接参与和管理社会经济,二是垄断资本国家与金融资本合谋操控社会经济运行,政府和中央银行貌似中立。无论政府直接参与或是操控,信用经济宣告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在一些国家是“计划经济”的强势回归。前些时间,一个特色国度大佬说依靠大数据,“未来 30年 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结果招致不少学者,精英的围剿。

事实上,体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不同的计划经济,早已在特色

国大行其道,只是太多的人将信用经济下的计划经济,同生

存经济中的计划经济混为一谈了。太多的所谓专家,学者迷

恋过时的“自由经济”,不过是鹦鹉学舌,刻舟求剑而已。

150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0 21:59 又不能回

复?

151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0 23:16道理其实很直观,当行政当局可以通过创造信用来按自己的意愿和目标来配置资源,看不见的手,就变成了看得见的手,所以,自由经济就不复存在,而市场也“沦落”为体现当局意志的工具。所以,信用经济下自由是行政当局操控经济的自由,绝非亚当斯密理想的那种完全竞争,毫无约束的自由。

152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1 10:08政府利用信用创造(货币发行)和其他货币政策(利率和准备金率)来计划和操控国民经济的例子很多,在政府直接参与和操控经济的中国,成就最光彩夺目。实例多多。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北京大兴机场,从规划到建成不过短短 5 年,相对于那个跨世纪都不能建成的柏林机场,大兴机场绝对是奇迹。创造奇迹的是政府。这个占地面积达 47 平方公里,面积超过纽约曼哈顿三分之二机场,机场投资和配套投资将近1000 亿美元,所有的土地征用,建设投入,都归功于 201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机场建设。因为发改委一旦批准,工程需要的钱政府就要提供,掌握着信用创造机制的政府,不过是在中国银行计算机系统多敲几个零而已。这就是信用经济中当局的牛气所在。

153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1 13:01当然,还有中国的名片高铁,在2008年8月1日,全长113.54 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在京津城际铁路的“横空出世”之后短短的 10 年中,中国就建成高铁 3.5 万公里,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蝶变,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高铁的奇迹自然离不开为其买单的发改委,没有政府创造信用,至少一万亿美元的建设成本和配套设施及征用土地支出就没有出处。虽然这么巨大的一笔钱也是凭空而来的,但要与政府的计划“无缝对接”才能创造出来。

中国基建的奇迹不仅证实了政府计划的作用,还展示了在中国特色体制下信用经济的“洪荒之力”- 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给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当年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本是为现代信用经济准备的。

信用经济中政府采用各种货币政策,计划,操控国民经济,中国做得最出色。按照政府的政治经济优先考量,实行定向贷款,定向降准,差别利率,可以保证经济按照政府的意愿运行。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般负债率在 75%以上,如果政府银行釜底抽薪终止贷款,企业必然破产清算。

相反,如果对这些企业提供各种优惠贷款,自然促成其快速发展。在钱的面前,那个企业敢不臣服?

154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2 03:04 我贴出的几段回

复怎么又消失了?

156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2 09:29我写了几段,主要意思是说信用经济的大幕开启,也是顺应丰裕社会大众新需求,在温饱满足后,人们有了更高的需求,当钱是成功的象征,地位的标志,钱就是最合适的新需求。钱作为胜利的记录。人类喜欢竞技,与其他动物相比,有更为强烈的胜出的本能。而“赚钱”是人类自己发明的,最容易上瘾的博弈。所以人们是欢迎信用经济的,信用经济的出现是“历史必然”。

157 楼 作者:税尚楠 日期:2020-02-22 13:30作为掌控世界货币创造的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操控经济相对低调,虽然远不象特色国政府那么张扬,但其以隐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