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看到我看到我,潜水三年,第一次回复,有没有国美苏宁跟国内饮料业的??????一定要看到我,我一口气读完你的帖。受教了。。。

-----------------------------

有的有的~前面目录放出来了~您可以看看~敬请期待吧~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01:52各位晚安~明天欢乐再继续~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09:3639、

不管怎么说,“中国好声音”的大火让“加多宝”真正夯实了新的品牌地位,并争取到了不同阶层的消费者。而相比较而言,“中国好声音”的其他赞助商则没有加多宝获益那么大。

虽然说加多宝做了这么多工作,也成功将新品牌对接,但品牌损失已经造成。而且由于过多的广告营销资金投入,也必然影响其母公司鸿道集团的整体盈利。据媒体报道,冠名2012 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大获全胜后,加多宝再次投入 2 亿元夺下 2013 年冠名权,之后又冠名湖南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并且在央视招标上,为凉茶产品再次投入 1.9567亿元。

频繁投入巨资在广告方面,使得加多宝多了一项隐忧,就是这种高投入广告能否持续,净利润如何保证。广告的投入往往不进则退,未来如何在让产品销售稳定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好的净利润率才是关键。另外,广药既然拿回了“王老吉”的商标,就不会坐失良机。这个时候从加多宝身上能撬走多少市场,就会成为多少未来的坚定客户。而广药,也并非仅仅要与“加多宝”分庭抗礼,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对于广药集团来说,毫无疑问重新夺回“王老吉”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虽然“王老吉”品牌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能够把加多宝整个市场都“撬”过来,但最起码能够从加多宝公司那里争取更大的市场。

不过广药显然胃口更加大。广药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公司。

其主要业务除了药业外,还有很多其他业务。而“王老吉”的回归,意味着整合其他业务,借由“王老吉”品牌效应共同发展的机会来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1:50@xiaosubing1234 1119 楼 2013-08-08 07:34:36必须支持,正能量。天涯并非都是鲁管男和愤青,持续关注

----------------------------- 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2:42@xu0621_2008 1135 楼 2013-08-08 12:14:29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期待楼主不要弃楼.我将一直跟下去;另,感谢楼主,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主贴子

----------------------------- 感谢您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3:08回复第1113楼,@qq644469011@xiaozhu9091110楼2013-08-0801:18:07

楼主看到我看到我,潜水三年,第一次回复,有没有国美苏宁跟国内饮料业的??????一定要看到我,我一口气读完你的帖。受教了。。。

-----------------------------

有的有的~前面目录放出来了~您可以看看~敬请期待吧~

-------------------------- @qq644469011 1138 楼 2013-08-08 13:02:23

谢谢楼主回复,请问你这个出版没有啊?书名叫什么,类似的书籍可以推荐几本么??经济学小白能看的懂的。。。。

-----------------------------

这个很快就出来了~估计半月内就能买到了~书名应该不会变,就是贴子的名字吧,因为这都是提前说好的,我不想换名字呵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3:49@萤火虫 y6 1140 楼 2013-08-08 13:23:04和《大败局》有的一比,尽管不知真相如何、但楼主分析的非常详细非常透彻;如果楼主能进一步描述具体的博弈操作方法那肯定是 TIA 涯十年以来的第一部大作。楼主你辛苦了、非常感谢。

{SIMAGE}http%3A%2F%2Fimg3.laibafile.cn%2Fp%2Fm%2F152497904.jpg{EIMAGE}

----------------------------- 您太客气了您能喜欢就是最大的支持。您的建议我会考虑在下部作品中~谢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4:28@狂怒山丘 1143 楼 2013-08-08 14:08:46

怎么到处都有高盛的影子

----------------------------- 确实是~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4:42@easyid 1145 楼 2013-08-08 14:29:31

商战故事很精彩

----------------------------- 多谢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02@H_孤独的男青年 1148 楼 2013-08-08 14:58:41才看到 20 頁,不會已經寫完了吧。。樓主我是不是來晚了。。

你別去那麽早。

----------------------------- 还有的呵呵慢慢看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07@H_孤独的男青年1148楼2013-08-0814:58:41才看到 20 頁,不會已經寫完了吧。。樓主我是不是來晚了。。

你別去那麽早。

----------------------------- @xiaozhu9091149楼2013-08-0815:02:12

还有的呵呵慢慢看

----------------------------- @H_孤独的男青年 1150 楼 2013-08-08 15:05:49真心第一次被楼主照顾,你真的好细心,看到前面 20 页,我都看到你花时间和我们说谢谢,你是个注重细节的人,看你文章很开心,谢谢你的分享!

----------------------------- 您不用这么客气~都是应该的,多跟大家沟通对我也是收获~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24@xiaozhu9092013-07-2514:15:44

再来说一说中粮,由于其国有航母的企业特性,所以导致该企业在行政运作和企业市场化的敏感度非常之低。由于不缺资金,所以自然并没有市场的危机感,也不会会对即将因为产品的定位、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等等因素做出及时的反应,在这一点上另外一个国企广药和加多宝的比较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当然这里面渠道的争夺战、营销、生产、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后续我会继续详细向大家解读,关于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广药等等之间......

----------------------------- @xiaozhu909254楼2013-07-2514:16:36说一下~这个回复不在文稿之内~只属于探讨性质~不要连起来读~

-----------------------------

@萤火虫 y6 1152 楼 2013-08-08 15:20:21

期待楼主的精彩分享,非常感谢!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37@xiaozhu909259楼2013-07-2515:19:09

所以有时候好的产品也要把其发展的空间和时间预留出来,循序渐进的不断占有市场。当然有些时候需要大量扩建生产以及大量的投资,但问题是市场能不能很快消化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每一次扩张很可能带来的就是利润率的大幅降低,现金流出现短缺问题,这就很可能把一些正在发展的,很具有前途的企业给淘汰掉。

---------------------------- @泰山剑侠 007 1155 楼 2013-08-08 15:34:51

应当说是把很具有前途的企业“错杀了”!

-----------------------------

最悲哀的事,错杀的越来越多~好的企业生存环境也是岌岌可危的~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44@xiaozhu909273楼2013-07-2520:15:26

其实其他的东西可以说~但财务报表往往骗不了人

----------------------------- @泰山剑侠 007 1157 楼 2013-08-08 15:42:00有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隔着窗户吹喇叭,但是财务报表和看不到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才是真家伙!

----------------------------- 嗯~很多往往还是隐形的竞争力~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5:47@xiaozhu909273楼2013-07-2520:15:26

其实其他的东西可以说~但财务报表往往骗不了人

----------------------------- @泰山剑侠0071157楼2013-08-0815:42:00有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隔着窗户吹喇叭,但是财务报表和看不到的核心竞争力优势才是真家伙!

----------------------------- @xiaozhu909 1158 楼 2013-08-08 15:44:48

嗯~很多往往还是隐形的竞争力~

----------------------------- 恩感谢您的评判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6:53@xiaozhu909323楼2013-07-2616:25:44其实从时间段上确实很有意思的是 2008 年是分界线,资金的紧绷并不仅仅包括沿海外向型的企业,很多集团性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在这个时期出现资金问题。恰恰在这一年很多企业也出现了冒进的问题,才导致了大型企业陷入危机的状况很多~

----------------------------- @泰山剑侠 007 1163 楼 2013-08-08 16:01:40由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企业所有者(如我当时工作的山东某国企转制成为国退民进的企业),在轻易获得企业控股权后,由原来的等上级政策、跟着市场转,一下进入市场经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他们都好面子,走不出国企的各种思维模式,导致企业后来的分崩离析。

-----------------------------

主要也是一直以来的责任不够清晰,利益也得不到有效的分配,加上传统的陋习,以及厂子员工后续安置问题等多方面带来的困扰必然是这种结果,不过也可能人家领头的卖地皮赚发了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7:1040、所以广药的第一步,就是品牌的延伸。用一个“大健康”概念,把王老吉的品牌延伸至药酒、药妆、保健品、食品、运动器械等多个领域。王老吉牌儿童药、绿豆爽、固元粥、绞股蓝饮料等产品相继上市。第二步,就是市场渠道的建立。

广药拥有着国有企业特有的优势,除了利用自己集团取之不尽的资金优势与加多宝抢夺渠道之外,广药还与国企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签署协议,将红罐王老吉铺向中石化广东分公司的易捷便利店。

此渠道可以说是作为国企的广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这也是加多宝无法与其相比的。第三步,就是解决生产问题。巨大的市场就意味着巨大的产量,加多宝有着成熟的生产线、众多的自有工厂做后盾。而广药新收回“王老吉”品牌,很难快速建立生产线与加多宝争夺市场。这个时候广药依然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瞬间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大后方。

2012 年 6 月底,广药与食品巨头统一、银鹭、惠尔康集团签署生产代工王老吉凉茶的协议,并与 30 多家食品生产、原料和包材供应企业合作。就这样,巨大的生产能力瞬间“变”了出来。有了这三方面的努力,广药“王老吉”迅速扩张,并抢夺加多宝市场。

不过广药走的这几步也是把双刃剑,品牌策略开始显露问题。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7:23@H_孤独的男青年 1166 楼 2013-08-08 17:19:07

我要快點跟上大家的腳步,雖然我還在 31 頁,但是每天都頂,你們看到我名字。哈哈

----------------------------- 呵呵感谢~慢慢来不着急~能看进去就是你的了~看不进去再快也没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7:55等加多宝讲完下面将插叙很多前面观众说过感兴趣的企业分析,做成番外篇希望大家喜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8:14@xiaozhu9092013-07-2218:54在资本运作的游戏中,有一个企业最终也是完全被收购,创始人也是一样被赶出局,但这个创始人却没有恼怒,反而庆幸自己成功退出。这又是哪个企业?这个创始人又是谁呢?他,就是蒙牛乳业的创始...

----------------------------- @gkty1014 1125 楼 2013-08-08 09:15:25

哥们儿!你懂的不少啊膜拜

----------------------------- 您客气了~谢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8:33@清泉山 1170 楼 2013-08-08 18:28:46

不错不错,很精彩!呵呵!那么多企业老总的名字楼主都如数家珍.分毫不差,真是佩服啊!

----------------------------- 呵呵~搞得好像在说那些老总是我的家珍一样~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8:47@豆童学 1172 楼 2013-08-08 18:44:13

不错 接着学习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8:55@忘名天崖 1147 楼 2013-08-08 14:45:36

把商战写的活灵活现,勾画的不错,赞

----------------------------- 感谢您的鼓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18:59吃完回来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20:46@xiaozhu909242楼2013-07-2512:15:30

另外当时的王中旺,是不是一定必须把所有低端生产线和渠道都卖出去呢?虽然卖掉换来了现金,但相对来说也引起了其他企业的注意,并且同时是缺了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

----------------------------- @苍穹孤尘 1126 楼 2013-08-08 09:21:39

看了前面几个企业的故事,或者是事故;感觉当年朱元璋的“深挖洞、广积粮、缓存王”策略一直管用。

----------------------------- 恩怎么说呢?有时候也是时势造英雄,同样的策略看起来是管用,但在不同的时代往往也就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运转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决策,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尔的张瑞敏一直“如履薄冰”的原因了。说句实话,在中国其实一直就没有特别重视市场化商业运转的传统,所以企业家地位再高也依然觉得危机重重~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22:20回复第1008楼,@xiaozhu909

鉴于很多朋友对后面内容的期待,且有很多人也期盼一些研究课题,我把所有商业筹码狙击战的研究课题做成目录供大家参考,也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

目录:

目录:

一、资本大鳄与企业创始人的厮杀博弈

雷士照明内斗危机(一):兄弟反目祸起萧墙

雷士照明内斗危机(二):掌控渠道暗度陈仓

蒙牛“与狼共舞”的迷失(一):“资本蜜月”凸显的危机前奏

蒙牛“与狼共舞”的迷失(二):国有化潜藏的“老牛智慧”

新希望“返璞归真”战略的成与败

“大胃王”中粮资本吞并路的消化不良根由

学会制造资本入侵的制衡“核弹头”

二、商标争夺战背后的鬼蜮伎俩

IPAD 商标争夺局中局(一):唯冠衰落真相

IPAD 商标争夺局中局(二):唯冠、苹果与破产诡道

上演“二母夺子”的“王老吉”抢夺战(一):王老吉品牌增值

之“祸”

...

-------------------------- @天道阳光 1178 楼 2013-08-08 21:24:40

看了楼主的帖子,相似豆豆作家手法,总之,带点普渡众生味道!实在令人佩服!

----------------------------- 没有,只是尽量客观的分析真相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22:40@院中黄花菜 1179 楼 2013-08-08 21:48:47

写的很好。在看

----------------------------- 多谢支持与鼓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23:29@我是别人的男人 1182 楼 2013-08-08 23:28:43

好贴要顶!!

----------------------------- 感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8 23:43@杯了个具比了个涯 1162 楼 2013-08-08 15:59:05

----------------------------- 呵呵~外~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00:26@澎湃的心声 1185 楼 2013-08-09 00:03:37

如此好帖,多年难见!参考学习,不能不顶!

----------------------------- 多谢支持~好诗好诗~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09:51@cryingwolf110 1188 楼 2013-08-09 00:29:10终于赶上大部队了,楼主太厉害了,这水平随便在哪儿都能混。而且还会混得很好,可否详细讲一讲资本运作方面的经典案例。

----------------------------- 多谢您的支持~后面其实有大量的案例,前面目录已经放出,虽然在这不能所有都发出来,不过相信后面的帖子也能有相关分析。另外很快应该这部作品会出版,您随时关注吧~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0:1641、

第一,其实广药近些年一直都在多元化发展,由于投资过于分散,很多品牌逐步显出竞争力不够的问题了。而“王老吉”品牌回归之后,广药并没有将全部心思用在夯实品牌基础上,反而搞出了一个“大健康”概念,并把诸多二线饮料的品牌冠以“王老吉”的名字,这样更加模糊了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实际上是企业品牌运作的一大忌。

第二,在渠道方面,由于过分着力于打击“加多宝”品牌,所以上诉要求对于以前加多宝的“王老吉”存货进行查封。

这样做毫无疑问会得罪渠道商,因为对于渠道商来说由此产生的损失全部要自担。另外由于广药“王老吉”品牌尚未稳固,各渠道商都心存疑虑,所以这又是广药走的一步昏招。

第三,就是合作以代加工的形式生产,这么做虽然能够快速生产产品,但却不可持久,因为众多厂商鱼龙混杂,让产品品质难以保证,所以未来广药必须拿出大精力来自建生产线。

但在这方面广药显然经验不足,且他们也不见得有耐心去建立这样稳固的生产后方。

这些都只是隐忧,最重要的是当“加多宝”在努力夯实消费者品牌认知的时候,广药却慢慢吞吞,重要的广告宣传时机都被“加多宝”抢了去。关键的时间点的品牌确立与市场抢夺输了一城,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渠道建立、产品品质都无法保证。如此一来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让“王老吉”这个百年品牌在多元化的状态下逐步没落。

当然一切都需要时间去检验。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从历史来看,任何经历过市场磨炼,摸爬滚打出来的企业,其竞争力都要远胜于养尊处优的国企。不过即使是长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企业,也难免有被狙击的可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0:47@与花花解语 1186 楼 2013-08-09 00:24:17

顶一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这环境中不好混

----------------------------- 呵呵是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1:37@wydok 1192 楼 2013-08-09 09:58:18

lz 继续阿

----------------------------- 恩已更新~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1:48@澎湃的心声 1189 楼 2013-08-09 05:15:07回复第1187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9 00:26)@澎湃的心声1185楼2013-08-0900:03:37

如此好帖,多年难见!参考学……

==========

早上醒来顶一个!

----------------------------- 多谢一直以来的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2:04@深圳莲花血鸭 1190 楼 2013-08-09 09:28:20

非常精彩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3:34@百炼土豆 1201 楼 2013-08-09 12:11:00

好看!等更新!!!

----------------------------- 感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3:46@桔子小炮 1202 楼 2013-08-09 12:39:14

顶!深入浅出!坚持上下班途中学习,终于跟上了。

----------------------------- 呵呵~感谢您的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3:53@z6562465 1203 楼 2013-08-09 12:59:53

恳请楼主八的再现实点

----------------------------- 呵呵呵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4:08@与花花解语 1204 楼 2013-08-09 13:08:10

楼主有没有福耀玻璃的案例,

----------------------------- 这部作品中尚没做它的分析~抱歉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4:32..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6:24@xiaozhu909703楼2013-08-0115:12:07

另外,其实描写企业在某些商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的选择,并非为他们进行道德开脱,恰恰相反,就是要把这样的残酷环境展现到大家面前,才会让人重视,让人去反思~

-----------------------------

@泰山剑侠 007 1212 楼 2013-08-09 16:20:35是啊,中国公司目前在发展了有一段历史的跨国公司面前,还有一些功课要做,还有一些东西要学习,但是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在残酷的国际大环境下磨练一番,假以时日,是不会输给外国公司的。

----------------------------- 还是需要市场环境的公平以及优化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6:51@我是别人的男人 1211 楼 2013-08-09 16:20:03

好文顶你!

----------------------------- 多谢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7:15@zhaopinjin2008 1214 楼 2013-08-09 16:38:35

终于跟上了,很精彩,收藏慢慢看。

----------------------------- 呵呵谢谢您的支持与鼓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7:39@而今落魄邯郸道 1217 楼 2013-08-09 17:27:37

不知道说什么

----------------------------- 呵呵~慢慢看就知道了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8:06@铭茚 1210 楼 2013-08-09 15:34:00

----------------------------- 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9:18前面有朋友说喜欢看啤酒大战,我就把我以前写的啤酒大战稿子专门调出来分享出来,以飨读者,希望大家能喜欢。该文稿选自本人作品《看得懂的经济内幕》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多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19:21番外篇之啤酒争霸战 1、

中国啤酒行业的争斗应该说已经持续了近 20 年。而这近20 年的竞争格局犹如一场古代战争。从开始 的群雄并立,到 后来的三足鼎立。再到如今的高手林立。可以说经历了沧桑的巨变。

但是从啤酒行业的竞争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审时度势,结合自己自身发展有序的竞争,不断的累计自己的实力,则 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强,而如果进入恶性竞争甚至为了“抢地牌”盲目扩张,则很容易伤及自身。下面,我们就透过啤酒 行业这十几年的巨变还有啤酒行业这十几年的变化,来逐一分析我们的企业巨头们曾 经走过的弯路以及如今的竞争态势。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国的啤酒生产厂家达到了数千家。

可以说就像是古代一个个小诸侯国,虽然厂家众多,但能够有实力崛起的却并不多。但是有几个企业却开始逐步崭露头脚。首先,就是青岛啤酒。青岛啤酒是一家百年老厂,改革开 放后虽然一直占据行业第一,但真正的让资本滚动,并且开始走向扩张的时候,还是从 1993 年开始的。1993 年青岛啤酒在 A 股和香港 H 股募集资金超过十五亿,从此开始,青岛啤酒开始了它的扩张并购阶段。虽然青啤的动作非常迅速,但燕京啤 酒也不慢,在 94 年以前, 青啤还是全国第一,九五年开始燕京啤酒的产量已经可以与青岛啤酒并驾齐驱了。而之后燕京 啤酒同样也在 A 股与香港红筹股上市,总共募集资金三十多亿,那么就有了后来和青啤竞争的本钱。

还有就是华润啤酒。 与这两个企业相比,华润啤酒比较年轻,在当时来说也没有真正形成较大规模。且主要占据东北市场。所以说,从上世纪 九十年代末到 2001 年之间,基本上就是燕京与青啤之战。

在当时的阶段,啤酒行业可以说基本上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啤酒行业正在从群雄逐鹿开始向产业巨头靠拢。也就是说,就像是古代战争一样,谁占得地盘多,谁就可能是将来的啤酒行业老大。

于是,在全国的范围内,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的扩张竞赛由此展开。燕京当时在华北市场已经逐步打开,而北京市场几乎是燕京的天下。并且为了阻挡青岛啤酒的扩张,燕京啤酒透过兼并和收购,在全国建立了几十个生产基地。并对广东 进行合围。面对燕京的战略布局当时青啤的掌门人彭作义曾经说过“前有狼 ,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打完老鼠打老 虎”可见当时青岛啤酒已经有了全盘计划。青岛啤酒的扩张可以说比燕京锋芒必露得多,其掌门人彭作义的作风也像一个十足的将军,一上战场所向披靡。在并购的步伐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岛啤酒南到广东北至东北,进行了几乎全国性的扩张 ,当然还是主要以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0:40@天雨玄人 1220 楼 2013-08-09 19:00:55

精彩好贴,一定要顶。

----------------------------- 呵呵喜欢就好~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0:50@翻滚的秋刀鱼839楼2013-08-0313:40:28

血粼粼

----------------------------- @xiaozhu909840楼2013-08-0313:44:32

是啊~商场的战争就是这样~

----------------------------- @非咸非淡842楼2013-08-0314:27:23

今天看到广药再次祭出“诉中禁令”,要求法院判多加宝禁止使用“10 罐凉茶 7 罐多加宝”的广告语,又是一件赤裸裸的违反商业伦理的事件。

----------------------------- @泰山剑侠 007 1225 楼 2013-08-09 20:45:58

商品经济,利益最先,其次才是有些人的伦理道德。

----------------------------- 所以关键是:他就是违反了,你又无法拿他怎么样。剩下的问题,你该怎么做?坚守道义坚持到死?还是开动脑筋想办法活?这就是问题的关键。而往往有时候好的企业就是这么给逼坏的~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1:30@qq644469011 1228 楼 2013-08-09 21:15:48

楼主,貌似你写的都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可以说说为什么吗?再次顶你,

-----------------------------

也没有只是因为已发布的这些在目录前面而已~您可以看一下我放出的目录~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1:30@qq644469011 1228 楼 2013-08-09 21:15:48

楼主,貌似你写的都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可以说说为什么吗?再次顶你,

-----------------------------

另外从宏观来说,其实这些行业往往生存空间非常狭小,其竞争的态势也就更加猛烈,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可分析与研究之处~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2:18@天道阳光 1232 楼 2013-08-09 22:08:37楼主文采写得很棒,再顶顶!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写得如此好的文章,你准确的题材是从哪方面咨询的?如果不方便答可以不理

-----------------------------

这么说吧,除了必要的内部资讯,最重要的是多年来企业运作观察经验,某一个事件某一年某次的财务报表,甚至某一位领导在某段时间的言论,某一起时间在不同时期的结果,都可以在不断的分析中得到佐证,而最终的结果都指向某一个方向。就像是历史记录者一样,司马迁没有经历过每个朝代,但却用大量的史实佐证着其观点,最终让大家做出自己的判定。我这部作品不敢说绝对正确,但我可以基本保证绝对客观,我没有把某一件事情下定论,而把我深挖到的资料和研究分析出来,由您来下结论。我想这么做不仅对企业有一个公正的评价,对读者也是最大的尊重,您说呢?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2:20番外篇之啤酒争霸战 2、

短短几年内,青啤就收购了全国大约四十多家啤酒厂。甚至把触角伸进了燕京的腹地:北京。继收购了上海的嘉士伯之后,青岛啤酒连续收购了北京的五星啤酒厂和三环啤酒厂,直接 威胁到了燕京啤酒的大本营。燕京啤酒大惊之下,也曾经想深入青啤的腹地——山东,甚至一度到青岛做宣传。

可是毕竟青啤的百年根基所在,加上运输和青岛人爱喝散啤的特点,也让燕京并未占多少便宜。但其在山东的布局,还是对青啤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与燕京争夺市场的同时,青啤对华润的进攻也逐步展开。

2000 年上半年,青岛啤酒成功并购原鞍 山迈威啤酒厂,矛头直指华润所在的鞍山瑞德公司。华润也做好了准备,对批发商和零售商实行封闭式的渠道管理,这一招确实奏效,这一次没有让青啤占到便宜。但青啤用绕过批发商直接送货到零售环节的办法占有市场,并且做了一连串的营销手段,到后来逐步占有市场并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不过华润面临自己的家门之战也绝不会屈服,双方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九十年代末开始的这场并购战,让原本数千家的中国啤酒企业,迅速的缩小为 100 多家从种种迹象表明,青岛啤酒似乎已经逐步占了上风。也成为了能够成为行业老大地位的不二选择。

但这时得青岛啤酒没有意识到,自己由于跟对手的抢地盘式的竞争,让自己拉长了战线,并逐步把自己拉向了危险的边缘。不过这时意气风发的青啤掌门人,人称彭大将军的彭作义,却并没有看到青啤未来的危机。可能也是因为多年的操劳,正当壮年的彭作义,因为心脏病发作,过早的离开了他多年经营的青岛啤酒。应该说,彭作义掌舵青啤的几年,青啤是有着巨大飞跃的。尤其是上任初期,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组织架构相对薄弱,在他的管理和带领下,让青啤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到了 2000 年开始,由于这种过快的发展和过长的战线,青啤也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掌门人的去世更是让青啤的未来风雨飘摇。

这个时候,新的掌门人的出现和他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这一切。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2:21今晚正好是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开幕式,现在电视还在放晚会直播呢,应应景,正好发啤酒争霸战,也算是另外一种庆贺吧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2:50@602137996 1239 楼 2013-08-09 22:35:26

楼主写的好好啊,学习中。。辛苦了哦

----------------------------- 您客气了~喜欢就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3:14@天道阳光 1241 楼 2013-08-09 22:59:19

此作品不凡!如楼主把意提升到事物的属性层次上,这属于一部什么价值的作品?值得一辈关注的好作品!

----------------------------- 多谢您得抬爱~欢迎继续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3:28@gognshan 1238 楼 2013-08-09 22:22:53回复第1137楼(作者:@笑嘿嘿吆于2013-08-0812:43)@出轨撞豆腐927楼2013-08-0518:37:16

等待楼主晚上亮相

……

========== 俗

----------------------------- 呵呵~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3:47@平常 0754 1227 楼 2013-08-09 21:08:16

跟上大部队了。

----------------------------- 加油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9 23:57没人了么?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0:20@淡如风 9065 1246 楼 2013-08-10 00:14:28

非常的精彩,楼主加油!

----------------------------- 呵呵还有人啊~谢谢~感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0:28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我们大家明天见~感谢支持~明天继续连载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0:40@newpower5096 1251 楼 2013-08-10 00:37:34

晕,刚说完就看到明天继续。

----------------------------- 呵呵抱歉啊~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1:04@34421237 1249 楼 2013-08-10 00:33:03

还没有更啊?

----------------------------- 早上继续更新~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1:59@wc1972man 1254 楼 2013-08-10 01:12:15

赞一个,平时积累丰富,案例分析精辟

----------------------------- 感谢支持与鼓励~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02:12@ilovefeiyu 1256 楼 2013-08-10 02:00:01

好贴,必须顶

感谢楼主分享

----------------------------- 多谢您这么晚来关注和支持~早点休息吧~晚安~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0:23@天道阳光1232楼2013-08-0922:08:37楼主文采写得很棒,再顶顶!请教楼主一个问题:写得如此好的文章,你准确的题材是从哪方面咨询的?如果不方便答可以不理

----------------------------- @xiaozhu9091235楼2013-08-0922:18:17

这么说吧,除了必要的内部资讯,最重要的是多年来企业运作观察经验,某一个事件某一年某次的财务报表,甚至某一位领导在某段时间的言论,某一起时间在不同时期的结果,都可以在不断的分析中得到佐证,而最终的结果都指向某一个方向。就像是历史记录者一样,司马迁没有经历过每个朝代,但却用大量的史实佐证着其观点,最终让大家做出自己的判定。我这部作品不敢说绝对正确,但我可以基本保证绝对客观,我没有把某一件事情下......

----------------------------- @走过还路过又错过 1266 楼 2013-08-10 10:17:08楼主太厉害了,无私奉献,佩服,佩服(其实你都可以写书来卖了)。

-----------------------------

多谢您的鼓励,实际上这文章前几天经洽谈已经确定出版,应该在半月内就能在书店买到了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0:26番外篇之啤酒争霸战 3、

由于青岛啤酒的掌门人意外逝世,2001 年的 8 月份,金志国临危受命。他的受命可以说基本是由市场和管理能力的自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当时状态下的国资背景企业,一般要么就是排资论辈上去的,要么就是由上级指派。但是在当时状态的青岛啤酒,如果没有一个有魄力、有能力改革的领头人 是无法带领青啤走出困境的。这个时候青啤把目光落在了只是一个总裁助理,分管北方、西北和华北的 金志国身上。希望可以透过一个从低做起,了解青啤的企业运作经经过多年历练但是非常年轻充满朝气的他带领青啤走向更高的天空。而事实证明,他确实不负所望。

刚刚接手青啤的时候,青岛啤酒已经危机四伏。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但外强中干。由于连续的资产并购以及与同行的竞争。让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大打折扣。在未大幅并购以前,青岛啤酒的整体设备使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而在2001 年前后,这个数值降到了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间。

为了低成本扩张,青啤收购了大量破产企业,由于设备机器及技术跟不上,也就造成了大量闲置。而净资产回报率更是下降惊人。虽然青啤的年产量从 1996 年的 37 万吨增长到2001 年的 250 万吨(实际生产能力却已经超过 360 万吨),但净资产回报率也从百分之十二降到了百分之三左右。

而由于这种回报率的逐年下滑,香 港股票市场立刻做出了反应,股价也不断的下滑,从 94 年的 8 元左右跌到了 2001年的 1 元。2001 年,虽然青啤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十一,但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尤其在中低端大众市场的盈利能力更是令人担忧。当年在低端市场亏损就达 7000 多万,另外高负债率也在拖累着企业发展。在并购扩张最多的几年,青啤债务资产比率接近百分之九十。每年盈利能力都萎缩到一亿以内,但因为并购和扩张每年要付出近十亿的代价。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1:02@大笨钟没没 1260 楼 2013-08-10 08:01:08

这样的帖子让我寝食难安,要顶!

速更,蹲点守候

----------------------------- 多谢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1:11@与花花解语 1261 楼 2013-08-10 09:11:49Lz 体息,慢慢道来。最近李嘉诚事件,有什么感触,我觉得他的嗅觉最感敏,诡道运用非他莫属,楼主可否让我们分享你的看法。

----------------------------- 应该说李嘉诚的考虑必然以安全为第一大考虑,这大的商业帝国不能再以“敢闯敢干”为核心,而是如何的投资组合最安全为大前提。而其在遗产继承方面的深思熟虑也非常为人所称道,关于这一点在商业筹码狙击战后面关于家族连锁案例里会有分析。至于最近的事情我在这里还不能妄下断言,因为要客观的观察分析,所以为得到较多资料前一切都不能随意定论,多谢您的参与~欢迎继续关注~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1:45@F嘟ck1272楼2013-08-1011:43:37

每天都来看 lz 更新了没有。。

----------------------------- 感谢~还是不断更新中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1:50@天道阳光 1269 楼 2013-08-10 10:46:27

各需所取,效率至上!顶到楼主一切所愿!

-----------------------------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3:15@澎湃的心声 1221 楼 2013-08-09 19:05:19

每来必顶!感觉到处危机四伏,内部高层的一些人为了自家的利益致法律与道德底线不顾!外部小屁孩也来欺辱两下!难道国运到头了?

----------------------------- 这确实是事实~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10 13:18番外篇之啤酒争霸战 4、

这样一来青啤每年支付的还款利息就高达一亿。所以,2001 年预期净利润是一亿 七千万,而实际却只完成一亿元。

金志国上任之初所面临的就是这种庞大的、低效的并且资金紧张的青岛啤酒。如何改变这一切呢?金志国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整合网络平台。

把原先青啤独立的行政和市场运作进行重新整合,在全国逐步形成了八个事业部,专门把青啤透过信息共享 和统一分配市场订单和送货。另外成立了仓储调度中心,对全国市场区域的仓储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仅青岛本部仓储面积就由原来的七万多平米降到了三万平米以下。虽然产量在不断增加,但仓储成本反而减少了。

然后就是物流的改革,把车队外包整合,与招商局合资并交由其管理做专业化运输,这样 下来一年节约成本 1000 万的同时,扩大了送货的有效时间辐射范围,300 公里内可以喝到当天生产的啤酒,300 公里以外可以喝到隔天的啤酒。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