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2:03
各位晚安~明天继续~谢谢大家~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35
@鸭梨山大的日子 441 楼 2013-07-31 02:50:27
楼猪小猪写的好,必须顶!!
----------------------------- 呵呵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54
@搬砖的日子 443 楼 2013-07-31 09:48:42
弱弱的问一句卤煮何时出书
----------------------------- 应该会的~呵呵呵~您随时关注吧~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09:58
28、
但不管怎么说,立足于代加工领域的唯冠有着多年的行业积累,在此次合作失败之后,也没有动摇其根基,只是堵住了唯冠首次转型脱离代加工领域的成长之路。虽然唯冠在此期间也尝试转型,但代加工企业快速转型成功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在此后的几年,唯冠并没有多少大动作。在维持这种以代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几年后,迎来了唯冠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衰落期。
进入衰落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并不仅仅是唯冠,也是全球此类企业的危机。2007 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此时的唯冠来说,面临着三个最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大幅减少带来的产品囤积问题。产品的囤积致使成本不断增加,同时资金也就无法回收。第二个问题,就是欠债企业的资金无法到账。第三个问题,就是产量过剩引发的行业整体降价,降价导致资产缩水。这几个问题其实汇集起来都把危机指向同一个地方——资金链。因此唯冠的资金链瞬间开始产生断裂。
幸好在 2008 年末国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而其中家电下乡的刺激计划让唯冠暂时摆脱资金断链的危机,也让当时同一时期的同产业企业喘了一口气。随着家电下乡带来的附加值逐步回落,消费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显示屏以及家电相关产业制造商们在 2009 年以后再次进入冬天。连代加工巨头富士康都压力倍增,不得不将厂区搬迁,以降低成本,更何况是身兼电视、显示屏等多项产能过剩问题的唯冠了。于是,在 2010 年 8 月,唯冠国际旗下的唯冠股份不得不因资金断链而停牌。
此后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就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
基于众多债主缠身,深圳唯冠本身又无力偿还的前提下,一个可以让深圳唯冠的债主、股东降低损失的机会摆在了眼前,这就是与苹果的 IPAD 商标权争夺。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07
欢迎继续交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11
@伊文 多指正~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7-31 10:27
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这里多交流~碰撞才有火花~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2:04大家实在不好意思~刚下午出去升级电脑,所以目前刚做系统~有些乱~所以今晚的连载明天继续~在此跟大家说声抱歉~不好意思~另外今天的回帖我明天会一一作答~谢谢大家!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3:14
总算大体搞了搞~明天我们欢乐再继续~谢谢各位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09:57
29、
IPAD 商标争夺局中局(二):唯冠、苹果与破产诡道关于唯冠与苹果关于 IPAD 的商标之争,唯冠自己也始料未及。因此有人说,这是唯冠蓄谋已久的一场“商标狙击战”,这么说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 2000 年,唯冠旗下的台北唯冠在苹果尚未研发之前就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 IPAD 商标,其目的原本也是用于自己的产品,并非所谓的恶意抢注。
2001 年,深圳唯冠在内地也注册了 IPAD 商标,对于唯冠把 IPAD 不同地区的商标归属权分了两家公司去注册,一些媒体和专家把这称为缺乏商业道德。其实这么说有些偏颇。
因为从其企业发展和当时国情来看,唯冠台湾分公司在全球各地关于知识产权与商品进出有着其特殊的优势,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大陆则更加严苛。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来说,分开注册是正确的。而深圳唯冠单独注册内地商标,其实在产品品牌发展上更加方便。
所以基于不同的考虑及种种原因,唯冠在不同地区注册的商标由旗下两家子公司分别掌握。如果说到目前为止唯冠一直是比较按照规矩做事的话,那么后来转让商标,直到与苹果打官司则确实也有着很多并不“光明”的招数。不过,苹果在这桩交易中也并非那么光明磊落。
2006 年苹果开始研发 IPAD,到 2009 年开始准备推向市场的时候,商标问题成为了阻碍。为了能够低成本拥有在全世界各地已经注册的 IPAD 商标,苹果偷偷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公司——IP 公司,用这家公司开始低价收购全世界的 IPAD商标。
由于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所以苹果的收购进行得很顺利。2009 年 12 月 23 日,唯冠国际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 10 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 IP 公司,协议签署之后,英国 IP 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 3.5 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万英镑的低价格将 IPAD 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苹果公司的偷龙转凤计谋因此得逞,这也是让唯冠国际后来后悔不迭的原因。但唯冠也不傻,明明中国内地的商标所有权是深圳唯冠所有,但在协议中却只字不提,其实也是留了后手。客观地讲,在这一点上唯冠想要自辩清白就比较难了,这件事也成为后来两家公司的焦点所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0:35
下面开始逐步回答大家的问题一起交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0:55
@zisisii 480 楼 2013-07-31 17:09:14经济论坛多点楼主这样的文章就好了。天天空军,多军,崩溃,预测,真扯淡,优秀的都是摸爬滚打过来的。
----------------------------- 多谢您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36
@无奈与逍遥 492 楼 2013-07-31 17:58:03
不厚重无压力的中国商业史~~
----------------------------- 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商业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厚重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38
@善恶斗争 519 楼 2013-07-31 19:16:26
希望楼主有可能写个关于国内钢铁业的案例,时间要是到现在就更好了
----------------------------- 国内钢铁案例在我已出版的书内曾做过分析~虽然那个是结合宏观的,不过在目前暂时先不继续做分析了~谢谢您的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1:46
@非咸非淡 547 楼 2013-07-31 22:29:53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并受人尊敬的参天大树,因为没有商业伦理道德,和时下的社会一样,没有道德。
-----------------------------
呵呵呵~对于这个问题我看了回帖~今天的辩论很激烈。
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吧。是这样,商业伦理也好商业道德也罢,首先是要建立在公正的市场环境之下的。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是助推者,但无法做决策者。在拥有公平的市场环境,可监督的法治之下,有商业良心的企业逐步就会增多,他们也就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良心。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市场整个失衡,透过公平的竞争无法壮大,甚至无法生存的时候,活着就是第一要务了。这不是说不该呼唤企业良心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而本文恰恰是透过站在客观的竞争生存的立场上观察企业为什么会做出某些决定,为什么看似不光明的招数却是唯一生存的招数。从而希望能够呼唤对公正的商业市场环境的建立做份努力,这相信也是对企业对大家做出我的一点努力吧。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事情无法直接说的很通透,但我可以讲,讲出企业面临的难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而这些解决之道肯定不会光明正大,所以想要让“道”高一丈,那么道“法”就一定要做好!我说的哪里不对望见谅~也欢迎你发表您的看法~谢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2:35
@大唐安西 685 楼 2013-08-01 12:25:47很有启发作用!干货,大作!楼主可能在提供些相关布局及策略方面的书或是作品?不要那种图有其表的大路货,推荐下吧!相信能写出这种见地的楼主一定有不错的推荐
-----------------------------
这样吧~我也不去具体说什么名字了,您可以先去看看稻盛和夫的书。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3:33
@lushengkui666 639 楼 2013-08-01 08:54:24
回复第155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7-2400:45)各位晚安~明天继续~==========辛苦了楼主,我看着一直没顶,因为看入迷了。强大,看着像看日报比牛奶保质期新鲜,比直接网上搜索的企业管理案例更实际更能给人带来启迪!谢谢楼主!
----------------------------- 感谢您的支持~您太客气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4:20
@1121jj 666 楼 2013-08-01 10:48:22楼主,看的是文章,学的是商道。我得天时,地利,人和。确不得其成。困惑于心。不能自解。真心拜求楼主高指。
愿认大哥。
----------------------------- 您太客气了~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06
@非咸非淡 700 楼 2013-08-01 14:29:00
回复第680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1 11:46)@非咸非淡547楼2013-07-3122:29:53
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
==========
呵呵,公民是公民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
企业公民是商业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没有前提条件,不能以环境等客观理由来给道德设置前提条件。
三十年前,我们以原始积累阶段为由,推唐商业伦理。
今天过了积累阶段,我们又以是......
-----------------------------
是啊您说的对~希望能够多出点有社会良知的公司。所以才要改善经营环境,给企业一个公正的平台,毕竟道德必须建立在制度之上,有了好的制度,道德遵守者才会更好的生存~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12另外,其实描写企业在某些商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以及他们的选择,并非为他们进行道德开脱,恰恰相反,就是要把这样的残酷环境展现到大家面前,才会让人重视,让人去反思~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21
@非咸非淡700楼2013-08-0114:29:00于回复第680楼(作者:@xiaozhu9092013-08-01 11:46)@非咸非淡547楼2013-07-3122:29:53
认为中国的企业很难成为有世界影……
==========
呵呵,公民是公民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
企业公民是商业社会的主体,本来就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没有前提条件,不能以环境等客观理由来给道德设置前提条件。
三十年前,我们以原始积累阶段为由,推唐商业伦理。
今天过了积累阶段,我们又以是......
----------------------------- @xiaozhu909702楼2013-08-0115:06:50是啊您说的对~希望能够多出点有社会良知的公司。所以才要改善经营环境,给企业一个公正的平台,毕竟道德必须建立在制度之上,有了好的制度,道德遵守者才会更好的生存~
----------------------------- @非咸非淡 705 楼 2013-08-01 15:17:18好的制度只能给予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但是给不了企业信守商业伦理的自觉性
-----------------------------
对~但却绝对能够给不自觉遵守的企业以惩罚,同时也能让民众拿起自己的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遵守商业良心,久而久之,商业道德遵守成为准测,的企业得到的是利润,必然就有了回馈社会的自觉性。
这就是法治公正的必要性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37
我另起一行说吧~其实呢,从古至今,我国的从商者都是比较从属的地位不被重视,有时候做大了还树大招风,相比较而言,垄断性的国企则自在轻松得多,不必担心钱,不必担心竞争,只需要担心能不能得罪上司,只需要担心利益分配会不会得罪谁。说句实话,欧美国家的企业家的所谓良心,道德哪来的?一个不断完善的制度下逐步催生出来的。
当然我们呼吁的是企业良心,希望他们能多站出来,但说实话,相比较而言更改承担社会责任的是谁,不言而喻~
而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恰恰也就是呼吁企业良心,而不是赞美鬼蜮伎俩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41
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51
继续连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5:52
30、
2010 年,苹果的 IPAD 产品在全球包括中国大陆上市,这一点让唯冠大出意料。没想到便宜打包卖出的 IPAD 商标,竟然是让苹果公司买走的,其贱卖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而此时苹果公司也已经知道大陆 IPAD 商标使用权并不在自己手里。为了消除未来隐患,苹果公司先发制人,以深圳唯冠连续 3 年停止使用 IPAD 商标为由要求撤销商标。但由于对方申请了资产保护,所以苹果并未得逞。此后苹果提出诉讼,认为之前已签署协议,要求归还商标使用权,但因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协议,诉讼被驳回。
本来深圳唯冠并未有行动,但由于此时已经进入债务重组阶段,担任唯冠债务重组顾问的和君创业公司发现唯冠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资产,仅剩下这个品牌有价值。在和君创业以及众债主的推动下,又恰逢苹果“自投罗网”,深圳唯冠开始了反诉讼,先要求苹果公司在大陆禁售 IPAD 相关产品,随后舆论传唯冠向苹果索赔 100 亿美元。当然这属于“虚张声势”给苹果公司造成压力,最终唯冠亮出的底牌是 4 亿美元。
4 亿美元恰恰是深圳唯冠欠的债务总和,如果索赔成功则各债主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苹果公司这样的国际巨头久经沙场,在协议中未发现其没买入大陆商标使用权已属低级错误,又怎么会用这么高昂的价格买一个商标呢。不过,对于此类电子产品而言,时间就是金钱,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再加上官司在中国内地又接连败诉,苹果公司终于开出了 6000 万美元的和解方案。对于深圳唯冠来说,众多债务人都在看着这笔钱。如果苹果公司一旦觉得成本过高而改换商标,则大家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自然而然的,这个庭外和解顺理成章地达成了。不过有意思的是,官司过后大家都看中了这 6000 万美元的肥肉,帮助唯冠的律师团更是向其索要高达 7000 万元人民币的律师费。这让整个事件增加了戏谑色彩。
从整个事件中,我们来看各方利益。先来说苹果,苹果公司在整个事件中先用皮包公司低价收购商标,再因协议未审核明白付出了 6000 万美元的代价。钱倒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了上市最佳时机带来的隐性损失,可以说赔了夫人又折兵。但需要注意的是,苹果公司在产品的核心价值上永远处于高端,这一点是任何中国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而未来,苹果公司仍将长期占据市场,这一点不会因为一点点的疏漏而改变。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05
@xiaozhu909712楼2013-08-0115:41:03
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
----------------------------- @非咸非淡 716 楼 2013-08-01 15:56:20
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朴素的道德观,还有儒学传承的仁义信.....,或者佛家的因果报应,人做了坏事要遭报应的,要么活着现世报,要么死了下地狱......。而现在这个讲“科学”的社会,这些成了“封建迷信”。
而一个法人公民造成的恶果比一个自然人要严重的多的多。
-----------------------------
呵呵~您说的并非是当时为商之道的核心~虽说有这些成分~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14
@赛外金海棠 719 楼 2013-08-01 16:07:44
楼主我一直在刷你的帖子,地铁站过了
----------------------------- 真是感谢您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21
@xiaozhu909712楼2013-08-0115:41:03
最重要的是企业家应该有商道的基本准则,因为玩手段最多能逞一时之快,但原则的坚守才能做成百年老店,以前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恰恰都是有社会良知的企业~我会在今年重点研究这方面~您放心~@非咸非淡
----------------------------- @非咸非淡716楼2013-08-0115:56:20
清末民初时候的企业能做成百年老店,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有朴素的道德观,还有儒学传承的仁义信.....,或者佛家的因果报应,人做了坏事要遭报应的,要么活着现世报,要么死了下地狱......。而现在这个讲“科学”的社会,这些成了“封建迷信”。
而一个法人公民造成的恶果比一个自然人要严重的多的多。
----------------------------- @xiaozhu909718楼2013-08-0116:05:00呵呵~您说的并非是当时为商之道的核心~虽说有这些成分~
----------------------------- @非咸非淡 721 楼 2013-08-01 16:16:45
呵呵,在我看来商道即人道。
商业不过就是个职业,本身没有崇高性,和种地的农民一样,职业而已。唯一不同的是商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比农民种地高。
前面你讲古时代的商人被 歧视,其实今天传说中的米国人,商人一样被歧视,人家反歧视(向上歧视),公司老板要告员工对老板性骚扰,基本打不赢官司,员工要是告老板性骚扰容易的多。消费者要告企业,不是消费者提供产品危害的证据,而是要企业提供产品没有危害的证据......
-----------------------------
您恰恰说出了核心~这就是法制对强势的限制,对企业来说,政府是强势的,对个人来说,企业是强势的,既然失衡,那么法律就是要帮助弱势达到平衡。这才有所谓的商业道德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33
@maya811021 704 楼 2013-08-01 15:16:19
非常的精彩,适合我的口味,感谢……楼主今年贵庚?
-----------------------------
多谢您的支持~您要给我找对象?家有妻子了~谢谢您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6:57
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10
@大叔很有爱 697 楼 2013-08-01 14:14:18
加多宝王老吉啊,等着看这个。还有双汇娃哈哈
----------------------------- 恩不着急~慢慢来~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21
@1449889588 601 楼 2013-08-01 01:50:00
紧追不舍,顶楼主!等待楼主暴走更新
----------------------------- 呵呵感谢感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40
@xiaozhu909725楼2013-08-0116:57:53
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
-----------------------------
@非咸非淡 728 楼 2013-08-01 17:25:15呵呵,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说嘛,要谈到更深入就要涉及到唯心唯物之争,要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算了,这种讨论并不符合这个帖子的叙事内容。朋友们要看的是你的商业故事,我再罗里吧嗦的就有歪楼之嫌了。
但是,如果楼主真要写商业道德的话,要写的很深入的话,真的建议你看看哲学,我说的不是马列,是笛卡尔、康德等传说中万恶的唯心论哲学家,知道什么是“第一......
----------------------------- 多谢赐教~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7:52
@xiaozhu909725楼2013-08-0116:57:53
这相当于是说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呵呵~
----------------------------- @非咸非淡728楼2013-08-0117:25:15呵呵,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说嘛,要谈到更深入就要涉及到唯心唯物之争,要上升到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了。算了,这种讨论并不符合这个帖子的叙事内容。朋友们要看的是你的商业故事,我再罗里吧嗦的就有歪楼之嫌了。
但是,如果楼主真要写商业道德的话,要写的很深入的话,真的建议你看看哲学,我说的不是马列,是笛卡尔、康德等传说中万恶的唯心论哲学家,知道什么是“第一......
----------------------------- @xiaozhu909730楼2013-08-0117:40:10
多谢赐教~
----------------------------- @非咸非淡 731 楼 2013-08-01 17:47:49
楼主客气了,期待你的更新!谢谢
----------------------------- 呵呵~交流对大家都是学习~对我来说,大家都是我的老师~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06
@houfujin 611 楼 2013-08-01 02:52:15
太精彩,楼主,终于追上了!
----------------------------- 多谢您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21
@我用欧朋浏览器 734 楼 2013-08-01 18:12:11
长知识了,楼主辛苦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18:35
@bztech2011 603 楼 2013-08-01 02:07:18
好文章,留名
----------------------------- 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1 22:54
@lrjy003 740 楼 2013-08-01 19:13:45
一口气看完,多谢楼主这么好的帖子,比外面卖的书好百倍,期望楼主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事例,我们也好学习学习,楼主也不用和别人辩论什么,大家观点都不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好的学习,不好的舍弃,不必在意
----------------------------- 您能理解就好~非常感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0:17
@lushengkui666 755 楼 2013-08-01 22:53:29楼主辛苦了!请问楼主又不在场,这些关于企业成败资料怎样得来的呢?那些成功的或失败的企业家又不会透露出来。
----------------------------- 您好~谢谢您的关心~其实资料并不新鲜,基本很多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资料,有些呢,是股权结构的变动,有些是事后结果不同时期的变化,当很多事实串接起来往往就会出现一个结果,得出的只有一个结论。也就是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其实很多是经过细致的研究之后也就不算多么神秘的事,但关键还是是否能观查得到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1:22
@排老 743 楼 2013-08-01 20:29:38赶上大部队啦!楼主高人,我等佩服。期待更新!
----------------------------- 多谢您的青睐~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1:32
@天牙舍取@天牙舍取2013-07-2613:00:03297楼2013-07-2611:57:02
祝楼主全家都喝都喝蒙牛
----------------------------- @xiaozhu909298楼2013-07-2612
----------------------------- @4 角钱 746 楼 2013-08-01 20:55:10
你好讨厌,这么好的帖子,怎么到处都是你
----------------------------- 呵呵到处都是谁啊?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2:22
@小五一骑绝尘 768 楼 2013-08-02 01:33:13
有空还是会来顶顶
----------------------------- 多谢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3:07
@xiaozhu90922楼2013-07-2214:58:35
出去一下~晚上继续~
----------------------------- @阳光心源 771 楼 2013-08-02 02:45:00
顶一个
----------------------------- 感谢这么晚还来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16
继续连载~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18
31、
再说一说深圳唯冠的债主们,在他们推动下最终减少了损失,好歹也算没白忙。其实相对来说,在整个事件上推波助澜并狠咬了苹果一口的,并非唯冠集团本身,而是这些背后的债务人。另外,深圳唯冠的律师团虽然没有即时获得足额律师费,但名声已经打响,仅从这方面也能获得巨大的隐形资产。后来还借由 7000 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索价继续打响名声。而实际上他们应得的律师费用也还是会支付给他们的。
其实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唯冠集团运作中,最厉害也是最神秘的就是唯冠的创始人——杨荣山。我们客观梳理唯冠的发展以及与苹果之争,会发现他在企业的资本腾挪方面非常厉害。这里我们不妨揣测一下。当然,只是揣测并非既定事实。
2008 年国际经济危机正浓,毫无疑问唯冠也在旋涡之中,资金链紧绷是必然的。而此时在香港,杨荣山因为拖欠别人430 万美元,被对方呈请破产。个人破产本身没什么,但当时杨荣山手中拥有大量债券,却并未卖出还债,而是以现价卖出会被压价为由申请月底再还,最终法院还是判其破产。
这里看似正常,但当时唯冠国际欠债 30 多亿元,其中由杨荣山个人担保的贷款就高达 10 多亿元。毫无疑问,其个人的破产也相应地减去了唯冠国际的负担,在当时来说足以让整个集团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09:51
@lushengkui666 774 楼 2013-08-02 07:07:29谢谢楼主!你一定很善长于管理,好羡慕你的智慧和丰富的商道见识!
-----------------------------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18:04
@六面碰壁局士 786 楼 2013-08-02 12:43:51李敖演讲要掌声时,会说大家是不是听我演讲太入迷了忘了鼓掌了。一上午误入帖子深处,争渡争渡,忘了拍手。
楼主辛苦了
----------------------------- 多谢您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18:16
@秋晖伴落枫 802 楼 2013-08-02 18:04:53猪哥,加油哈!看到这里,我想说一句,市场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
----------------------------- 多谢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07
@mengzi308 804 楼 2013-08-02 18:30:48
回复第692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113:33)@lushengkui666639楼2013-08-0108:54:24回复第155……==========
确实不错,LZ 啥时候出书留个连接撒,果断拜读。
----------------------------- 放心~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15
32、此后,苹果与唯冠签协议,大陆商标权归属并未写在协议中。这一点,相信杨荣山也心知肚明,恐怕也为以后在争夺商标权上留了一手,当然他当时可能并不知道是苹果买的商标。不过,这个留一手却肯定是早有预谋。而深圳唯冠作为唯冠国际的“龙兴之地”最后竟然只剩下债务,这一点也是比较让人疑惑的。
随后,大家集中精力对付苹果,杨荣山却从容不迫,坐观其成,并连律师费都只以承诺先应付之,不得不让人佩服其空手套白狼的能力。而最妙的是,在与苹果争夺案之后,杨荣山迅速“重整旗鼓”宣称将转型进入 LED 照明行业。这就更奇怪了,作为代加工企业,近些年唯冠并无突出业务,又逢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企业发展也不尽如人意,大量债务缠身,杨荣山本人更是已经破产。
如此前提下,有谁会大量投资并进军新业务?而杨荣山本人对于其投资具体数量也是“不便透露”,只说有上亿新投资。我们不能就这些事件说杨荣山和他的唯冠国际有什么问题。但在杨荣山神秘的资本腾挪之后,唯冠国际仿佛重获新生,并干干净净地成立子公司投入新能源产业。这一个华丽的转身,相信并非谁都能够做到。
不过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家可以利用中国的经济特色,用自己的方式不断发展。但在整体之中,我们的企业再怎么发展也很难脱离低端产业发展,相比较苹果那样占据优势产业链条的科技创新,我们已经棋差数着了。该如何才能走向健康发展,依然要看制度平台的转变和企业家们的能力。当然,这种商标之争并非仅仅是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的博弈,国内国企与民企的商标之争,往往更加惨烈,其影响也更加深远。在 2012 年有着百年商誉的老字号“王老吉”的商标之争,就是近些年最典型的一起……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32
关于目前在楼上的的文章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呵呵呵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35
@秋晖伴落枫 802 楼 2013-08-02 18:04:53猪哥,加油哈!看到这里,我想说一句,市场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
-----------------------------
是呀~这也是文章想表达的,对企业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对社会与法制方面其实有很多需要做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0:58
@xuehan788 729 楼 2013-08-01 17:38:21
值得期待,肯定有看头,回复收藏下!
----------------------------- 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1:34
@winerxm 798 楼 2013-08-02 15:32:01
好贴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1:59
...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2:26
@nl8367 736 楼 2013-08-01 18:35:35
楼主文章写得太好了,我很感兴趣,希望楼主能把每个案例写得更详细些,如果后面的内容还能加入商业运作的内容就更好了,比如味千拉面本来在日本根本没有名气,但在国内却运作得很火,甚至连出了丑闻后也没有太大影响,它是怎么做到的?(虽然国内的味千据说跟日本的没有什么关系)
----------------------------- 这个案例在我的上部作品已经写过~虽然上部作品不是专门针对企业的分析~不过确实这案例已经做过了~感谢您的提议~欢迎您继续关注~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3:17
@9426586 813 楼 2013-08-02 22:32:42
di9ye dingqi
----------------------------- 多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2 23:42
@12345Mq 814 楼 2013-08-02 22:36:32
楼主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危机四伏,步步为营,以死相拼的商战故事。过瘾!
----------------------------- 你能喜欢就好~多谢你的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00:13
@lushengkui666 815 楼 2013-08-02 22:48:15
回复第806楼(作者:@xiaozhu909于2013-08-02 20:15)
32、此后,苹果与唯冠签协议,大陆商标权归属并未写在协议中。这一点,相信杨荣山也心知肚明,……
========== 耐心等待楼主关于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大战,加油!!楼主,累了注意休息!我有耐心等待您的大作!感谢楼主!
----------------------------- 好的~您放心~会看到的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01:27
@giggleslightly 819 楼 2013-08-03 00:29:16
马克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02:49
@daoliuzhong 822 楼 2013-08-03 02:06:35
好文,认真拜读,
楼主什么时候出书啊,坐等啊!!
----------------------------- 多谢你的支持!应该会出的~随时关注吧~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10:15
@南诀北往 825 楼 2013-08-03 07:20:28
默默顶起·
----------------------------- 多谢支持~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10:57
@豆童学 826 楼 2013-08-03 09:26:05
接站看,等着看~~
----------------------------- 感谢~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11:21
前面有朋友说想看看钢铁业~的分析~还有些朋友也说了一些其他案例~这样,我在连载新作品的时候穿插一些以前分析的文章跟大家分享,做成一个番外篇,与连载穿插着发~希望也能给大家带一些讨论和参考。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11:30
番外篇之:钢铁行业整体分析与剖析 1、
我国一向重视钢铁产业的发展,而钢铁的产能本身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态 。事实上中国钢铁产业 的发展在近些年来可以说是非常迅猛的。但是飞速发展的钢铁工业本身也蕴含着 潜在的行业危机。而其中最危险也是未来 钢铁行业必须面对的一项危机就是产能过剩。我国钢铁行业的 发展快速时期,往往跟随着全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上世纪 九十年代,是全国公路桥梁等建筑的大发展时期,改善居住条件也使得钢铁的需求量大增,但是真正到了行业加速时间,是 在 2000 年以后。2000 年以后,房地产也逐步起步,而随着房屋价格的不断高企,新一轮的地产建设大潮由此开启,也逐步带 动了钢铁工业的大发展,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越来越尖锐,舆论的各种分析与猜测也不断出现。到底钢铁 行业出现了哪些 问题,其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来深度分析一下。
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来看一下钢铁产量的“突飞猛进”。
2000 年我国钢铁年总产量就已达到 1.27 亿 吨,但这个数字也 仅仅是个开始,2004 年,中国钢铁总产量就已经翻了一倍还多,逾 2.7 亿吨,占全球 钢铁总产量的 1/4,并成为全球钢铁产 量最高的国家。仅仅隔了一年,在 2006 年,年产达到了4.2亿吨左右。2010年已经突破6.2亿吨。数字增长非常的迅猛。大 量的产能,让钢铁企业像一个庞然大物。
逐步出现了盈利下降、供给逐步大于需求的状况。而很多的主流舆论认为这是由于 大量地方小型钢铁厂不断的开启造成的。
这种观点并不是一点没有道理,但却并非找到了主要原因。因为从 2006 年以后,国家已 经开始了对落后产能进行有步 骤的淘汰,但最终形成了两种结果。第一种就是各地方为了能够不被淘汰并蒙受巨大损失,开始了与国家标准的“竞赛”。
比如说:国家如果制定在多少立方米的高炉,各地方 就会赶紧盖符合国家并准的高炉。这样下来,不但出现了重复建设的 情况,而且还更进入了增加建设的 怪圈。第二种是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当对落后产能关停的情况下,其实就是对小厂的 关停。这样就引起了巨头的并购浪潮。
作者:xiaozhu909 日期:2013-08-03 11:45
番外篇之:钢铁行业整体分析与剖析 2、这种巨头并购浪潮虽然加速了大企业并购小厂,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竞 争力,但也带来的相应的问题。
那就是大厂商吞并小厂商虽然说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的生产的产品针对的市场销路却完全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说,买同样的厂家,同样的产品只是换了“东家”而 很多的新“东家”入住以后除了像第一条路那样进行扩容生产,并没有其他任何变化。这样反而出现了 产能加速的状况。
据报道,2005 年,我国热轧产能生产线是 19 条,但是到了2008 年的时候,热轧产能生产线达到了 61 条。
逐步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出现,让钢铁企业的库存量也大增。2008 年,国家为了能够消耗过剩的产能,推出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就是希望能够透过大量的基础建设,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能够帮 助这些大型的钢铁企业消耗多余的产能。虽然政策用心良苦,但是从现实的数据来看不得不说,此举并没有帮助钢铁产业消耗过剩产能,反而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增导致各地的钢铁企业大量的增产用来推动产 量以及销量数据。于是,产能过剩的车轮竟然继续加速前进。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的因素,还有很多是钢铁企业本身的主观因素。从整个行业来看,整体行业的盲目扩大产能是属于整个行业的通病。就目前状态来看,全国的基础建设尚能够维持钢铁行业的整体利润以及销售量。但是,随着各项投资拉动的产业振兴计划以及各基础建设的完工,加上房地产炒作逐步进 入政策抑制的状态,这些逐年上升的产能如何保证其销售量以及行业赢利呢?其前途是非常值得忧虑的 。
因为就盈利来看,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率 2007 年以后就逐年下降,从 7.26%逐步降到 3.23%和 2.46%,2010 年虽有所回升,也只是 2.91%,远远低于全国工业 6%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产能的增加盈利 水平逐步下降,这是钢铁行业最大的潜在危机。
既然内销的方式开始逐步趋于饱和,出口的方式能不能解决我国钢铁企业的运作难题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在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我国的出口相对还较多,曾经有超越年产量 11%的状况,不过受金融 危机影响,2009 年出口粗钢仅0.5%,到 2010 年有所恢复,到 4%以上。但这远远不能解决钢铁产能问题。另外,其实国家对于出口钢材还是有所限制的,原因就是我国进口矿石用来炼制低端钢材,再出口让其他国家享受红利,这有进入了类似代加工的误区,因此国家进行相应的限制出口也是比较有道理的。所以仅靠粗钢的出口是完全解决不了问题的。而国内钢企主要依靠低端产品生产盈利的模式也是整个行业的软肋。因为从整个市场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连续数年全球第一,但是我国的钢铁高端产品却占比极低,甚至我们的汽车、机床、家电等工业不得不大量的进口相应的钢材。这就造成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又污染了环境,并且浪费了大量的电力资源,最终换来的却是微利,尤其是因此类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太大导致世界矿石开采商的博弈又加高了企业成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